2022届河南省信阳市高级中学高三易错题回顾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河南省信阳市高级中学高三易错题回顾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信阳高中2022届高三年级易错题回顾测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黄河文明是与两河流域文明、尼罗河文明、印度河文明齐名于世的大河文明,其求新求变的文化精神,使它在人类古文明史中独树一帜。而以往,变革精神这个黄河文明的显著特色一直未被重视,人们总是给这种平原流域文明冠以保守性的特征。
这种认识误区,主要源自黑格尔的影响。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认为:“平凡的平原流域把人类束缚在土壤上,把他卷入无穷的依赖性里边。”这便是将平原流域的农业文明打上保守性特征的基础性论述。
人类早期文明受到地理环境很深的影响,是没有异议的;平原流域文明有其保守性的一面,也可以找到不少例证。但我们也必须明白,对一种文明历史属性的判断,最根本的还是要回到实证的历史中。而一旦回到实证的研究领域,我们就会发现一个明显的事实,那就是在中国黄河文明的古老基因中,持续活跃着求新求变的思想要素。
黄河文明的经典之作、出于周初人之手的《周易》的第四十九卦是“革卦”,意为推行变革并取信于民众,前景就至为亨通。解释革卦的《彖传》曰:“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不仅表达了求变之意,而且倡导顺乎天而应乎人的革命性变革。后世对“革卦”及其传文的阐释,也都强调了变革、革命的正当性和合法性。
这样一种强调求新求变的思想,既是历史本身的观念反映,也反过来催生历史的变革和发展。中国早期文明道路,就证实了这种历史的变革。就核心观念而言,夏代尊崇君主,殷代尊崇鬼神,周代尊崇礼法,三代各有不同的治国原则,文化观念的变迁也清晰可见。
黄河文明的变革精神,同人类早期文明史上著名的几大文明相比也是较为突出的。譬如作为古埃及文明基本标志之一的象形文字,在长达三四千年的历史中并没有大的进展。而作为黄河文明主要标志的汉字,从殷商的甲骨文,经过金文、大篆、小篆到隶书,即从类似象形文字的甲骨文,发展到接近今天汉字形态的隶书,只有千余年的时间。
黄河文明的变革精神,深深影响了政治文明的进程及其特点。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变革,正是这种文明内生性的历史巨变。即使在秦统一中国之后,中国的政治体制也不是一成不变,不管是其政治体制的核心官僚制度,还是经济制度、选官制度等方面,从秦到清发展变化的脉络也清晰可循。以往有一个说法,说中国的这段历史停滞不前,这可以看作是黄河文明保守性的例证。其实,这完全是一个认识误区。事实上,古代中国在平原流域丰厚的土壤上,创造了早于西方千余年的中央集权制度、公平选才的科举制度、取代贵族世袭的官僚制度,更是创造了直接影响西方政治进程的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马克思曾说:“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这无疑是对黄河文明求新求变及其创造能力的最高褒扬!
对于黄河文明中求新求变的思想要素,我们要特别重视。它既是这种具有鲜明地城特色的大河文明的独特之处,也是身处新的大变革时代的当代国人需要从先民身上汲取的思想营养和宝贵品格。
(摘编自李振宏《谈黄河文明的变革精神》)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黑格尔认为黄河文明极具保守性,他的观点对后人如何评价黄河文明影响甚大。
B. 黄河文明尽管存在受地理环境影响深、具有保守性等不足,但创新精神更为显著。
C. 《周易》中的“革卦”肯定了推行变革的重要性,并用汤武革命的史实予以阐释。
D. 《周易》传达的变革思想,是三代历史变迁的观念反映,也影响了先秦的历史巨变。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指出黄河文明的变革精神一直被人们忽视,这为本文立论提供了事实基础。
B. 文章以黑格尔的看法和埃及象形文字为论据,从反面论证了黄河文明的变革精神。
C. 文章既纵向展现中国历史发展,又横向将黄河文明与几大文明比较,增强了说服力。
D. 文章从历史事实和权威论断两方面入手,反驳了中国从秦到清停滞不前的传统看法。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于一种悠久的文明,历史实证的研究有助于发现它所包含的求新求变的思想要素。
B. 从汉字和古埃及象形文字发展历史来看,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作用不尽相同。
C. 商鞅说"五霸不同法而霸",他所说的史实,可视为《周易》中变革思想的实践。
D. 如果认为黄河文明意味着保守,就无法解释古代中国长期走在世界前列的历史事实。
【1~3题答案】
【答案】1. D 2. B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偷换概念。“黑格尔认为黄河文明极具保守性”有误,根据第二段所引黑格尔的话语“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认为:‘平凡的平原流域把人类束缚在土壤上,把他卷入无穷的依赖性里边。’”可知,他评论的是“平原流域的农业文明”,而非“黄河文明”。
B.曲解文意。原文是“人类早期文明受到地理环境很深的影响,是没有异议的;平原流域文明有其保守性的一面,也可以找到不少例证”,可见“受地理环境影响深”是人类早期文明的特点,并非“不足”。
C.内容混淆。原文是“解释革卦的《彖传》曰:‘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可见“用汤武革命的史实予以阐释”的是“解释革卦的《彖传》”,而非“革卦”本身。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特点的能力。
B. 材料和观点不一致。原文是“这种认识误区,主要源自黑格尔的影响”,可见文章引用黑格尔的论断,意在指出对黄河文明的认识误区主要源自黑格尔的影响,而非从反面论证“黄河文明的变革精神”。
故选B。好教育云平台(www.jtyhjy.com)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 推断不当。原文是说对“中国黄河文明”的历史实证研究,能发现其“古老基因中,持续活跃着求新求变的思想要素”,不能由此得出对于别的文明进行历史实证研究,也能“发现它所包含的求新求变的思想要素”。
故选A。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15头原本栖息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的野生亚洲象一路北上,迁徙数百公里,且有继续迁徙的趋势。罕见的“象群北迁”引发全民关切,形成一堂生动的生态文明教育课。
眼看着大象“旅行团”一路“逛吃”北上,有关各方围绕“大象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为何离家”“如何回家”“如何保护”等问题展开研探和科普,人们重新认识了野生亚洲象作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生存状况以及云南为保护亚洲象所付出的努力。在这场“全民观象”中,构建人象和谐关系再次成为舆论焦点,不伤害、不冲突是人们的普遍共识。这体现了社会的进步,有利于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摘编自字强、赵珮然《“全民观象”是一堂生动的生态文明教育课》)
小象挤在大象中间睡觉
材料二:
连日来,云南象群北迁一事,牵动着全国乃至全世界媒体的目光。可以看到,象群受到了沿途各地的优待。人们准备了充足的食物,一路投喂;又疏散了沿途民众,封闭了相关街区,为它们让路。
对待动物的态度,被公认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这批大象所受到的优待,就是中国社会文明水准的体现,也向全世界传递了一种态度:保护野生动物,中国社会是愿意付出成本的。
对此,外国网友纷纷写下诸如“感谢中国”“中国做得真不错”等留言。尤其是小象挤在大象中间睡觉的温馨一幕,更引得各路网友用各种语言写下“可爱”。
这群大象堪称“国际象导”,带领全世界近距离地观察中国。话题不觉间溢出了大象之外,“原来中国还有热带雨”“位于西南的昆明居然有800万人”……这都丰富了国外网友对中国的认知,让全世界以独特的视角认识了中国,以及中国为生态保护所付出的努力。
一次大象北行的偶然事件,却在相当程度上推广了中国形象,并收获了许许多多的正向反馈,这可以说是“中国故事”一次生动、成功的讲述。
(摘编自夏研《善待“一路象北”,讲了一个“中国好故事”》)
材料三:
近来,围绕象群北迁,各方人士议论纷纷,甚至有一些自媒体视频播客、博主,为了吸粉丝、扩流量也赶去当地搞直播,把大象北迁这样一个严肃的生态科学问题娱乐化。
应该说,针对亚洲象北迁引发大众关注保护野生动物、保护人类生态环境是件好事。但是,对大象北迁事件,我们现在更需要冷静理性的思考和全面科学的研究。相关专家指出,此次象群长距离北迁事出反常,可能有着复杂的背景和现实的内外因素,不宜过度解读或过早下论断,也不应过度炒作或娱乐化,避免对科学研判和解决象群问题造成干扰。
中国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与大力保护野生动物,云南各地在亚洲象保护和缓解人象冲突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成效显著,大象种群数量的持续增加就是明证。各方都要努力创造人象和谐相处的条件,不要一哄而起“娱乐化围观”北迁大象。除非必要,尽可能不打扰大象的正常生活,以一颗平常心期待并祝福象群尽快回归正常的生活。
(摘编自任维东《专家呼吁不可把亚洲象北迁事件娱乐化》)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云南各地在亚洲象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使得大象种群数量持续增加,以至出现了这次象群北迁事件。
B. 由15头大象组成的亚洲象群原本栖息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它们一路北上事发突然,引起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持续关注。
C. 在象群北迁过程中,沿途各地疏散居民,封闭街区,供给食物,为呵护这群大象做了很多事情,也付出了相当的成本。
D. 野生动物保护本来就是全人类共同关心的话题,而这次小象挤在大象中间睡觉的情景,因为特别温馨而更受网友关注。
5.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如果大量自媒体播客、博主去大象迁徙路上搞直播,会对大象的生活和当地保护大象的行动带来干扰,有关方面应予以劝止。
B. 国外网友通过观看象群北迁才了解到中国有热带雨林、昆明有800万人等信息,从侧面说明我们的对外宣传工作还需要改进。
C. 大象迁徙过程的传播不经意间展现了中国为生态保护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这对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是有益的启示。
D. 对待动物的态度,是反映社会文明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这次“全民观象”,充分表明中国全社会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文明程度。好教育云平台(www.jtyhjy.com)
6. 面对象群北迁这同一事件,三则材料的着眼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6题答案】
【答案】4. A 5. D
6. ①材料一着眼于象群北迁在国内引发的关注和影响,认为“全民观象”相当于给全社会上了一堂生态文明教育课;
②材料二着眼于象群北迁在国际社会引发的关注和影响,认为这一事件等于讲了一个推广中国形象的好故事;
③材料三着眼于在对象群北迁的关注中出现的一些负面现象,反对把这一严肃的生态科学问题娱乐化。
【解析】
【分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A.“大象种群数量持续增加,以至出现了这次象群北迁事件”错误。根据材料内容,象群北迁的原因尚不清楚,不能将其归因为“大象种群数量持续增加”。
故选A。
【5题详解】好教育云平台(www.jtyhjy.com)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进行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
D.“充分表明中国全社会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文明程度”错误。证据不足,“全民观象”只是“观”,而并不能体现文明程度的高低。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内容,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所谓“着眼点”,就是观察和评论事物的角度。材料的标题常常是解答这类题目的钥匙,因为新闻类标题通常既概括全文的基本观点,也包含着作者的立足点和着眼点。
材料一:
结合关键句“15头原本栖息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的野生亚洲象一路北上,迁徙数百公里,且有继续迁徙的趋势。罕见的‘象群北迁’引发全民关切,形成一堂生动的生态文明教育课”以及标题“《‘全民观象’是一堂生动的生态文明教育课》”可知,材料一着眼于象群北迁在国内引发的关注和影响,认为“全民观象”相当于给全社会上了一堂生态文明教育课。
材料二:
结合关键句“连日来,云南象群北迁一事,牵动着全国乃至全世界媒体的目光”以及标题《善待“一路象北”,讲了一个“中国好故事”》可知,材料二着眼于象群北迁在国际社会引发的关注和影响,认为这一事件等于讲了一个推广中国形象的好故事。
材料三:
结合关键句“围绕象群北迁,各方人士议论纷纷,甚至有一些自媒体视频播客、博主,为了吸粉丝、扩流量也赶去当地搞直播,把大象北迁这样一个严肃的生态科学问题娱乐化”以及标题《专家呼吁不可把亚洲象北迁事件娱乐化》可知,材料三着眼于在对象群北迁的关注中出现的一些负面现象,反对把这一严肃的生态科学问题娱乐化。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好教育云平台(www.jtyhjy.com)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山风
王东梅
那一年,俺奶还没见过俺爷。俺奶在西山坡上种黄豆。地肥,水足,种子撒下去,很快就发了芽,嗖嗖地长,长叶子,长秆子,长豆子。
那一年,俺爷也不知道这世上还有俺奶这么个人。俺爷在东山沟里磨豆腐。俺爷是十里八乡做豆腐的高手,俺爷做的豆腐,嫩,滑,甜。
东山沟和西山坡中间隔着一座亮甲山。说是山,其实比起真正的山,就是一个很大的土包,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刚入秋,山风就像是长了腿,一路从亮甲山的山顶上往下跑,跑过俺奶的黄豆地,就夹带了涩涩的豆子香。风一路往下跑,绕过山沟就跑进了俺爷的豆腐坊。俺爷一吸溜鼻子,就乐了——好豆子啊!一拍大腿,俺爷就迎着香味儿跑出屋,跑上了西山坡,跑进了俺奶的豆子地。
俺奶累了。锄了一天的地,俺奶想要展展腰,借着山风,舒缓舒缓酸胀的胳膊腿,却见一个人一路从坡下跑上来。
俺爷迎着山风来到了俺奶跟前。
俺奶平生第一次见到了俺爷。
山风再次荡过豆子地刮向东山沟的时候,俺奶和俺奶的黄豆,也已经来到了俺爷的豆腐坊里。俺爷嘿嘿一笑,端出一大碗水豆腐,水豆腐上淋了用红辣椒、鲜香菜、小香葱、盐和香油制成的调料,红红绿绿,白白嫩嫩,大老远就香气扑鼻。俺奶三下五除二就吞下了一大碗水豆腐,末了,一抹嘴,说:“真香!香死个人嘞!”俺爷说:“指定香啊!你可着亮甲山前前后后打听打听,俺做的水豆腐,那是头一份儿。”俺奶脸上的笑就僵住了,俺爷赶紧改口:“等明儿用了你种的黄豆磨出来的水豆腐,那就天下第一了。”哈,俺奶的脸上终于又有了一丝笑模样。
俺爷问:“还想吃不?”
俺奶说:“想。”
俺爷说:“留下吧!”
俺奶没吭声儿。
俺奶没有留在俺爷的豆腐坊。
俺爷照旧过他磨豆腐卖豆腐的生活。每天天还黑着,俺爷就起身,钻进豆腐坊里磨豆腐。天刚亮,俺爷就挑着担子进村去吆喝了。这时候,西山坡上,俺奶扛着锄头,也下地了。
又是一年豆子熟的时候,山风带来了满沟满谷的豆香,也带来了山顶上密如炒豆的枪声。密密匝匝的枪声证明那里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战斗。俺奶吓破了胆,趴在豆子地里一动也不敢动。
豆腐坊里空无一人,俺爷卖豆腐还没回来。
突然,山路上趔趔趄趄跑来一个人。
说是跑,比走路也快不了多少。切近了,才看清,是个抱着包袱的女人——一个抱着包袱的女八路。
见的兵多了,俺奶也学会了从衣服上辨别谁是哪一边的。
女八路一路奔着豆子地跑来。与其说女八路是跑进豆子地的,不如说她是栽进豆子地的。女八路一头栽进豆子地就不动了,怀里的包袱也甩出去老远。哇的一声,响起一声婴儿的啼哭,俺奶这才看清,散开的包袱皮包着一个尺把长的小婴孩。
女八路一动不动。
俺奶也一动不敢动。
小婴孩哇哇地哭着。
山上传来的枪声更密了。
俺奶动了几下,弄出了点儿响动。女八路还是没动静。向着女八路爬近了些,俺奶就看见了女八路身上汩汩淌出的血;再近了,就看见了女八路紧闭的双眼。俺奶把指头探到女八路的鼻子底下,女八路已经没了气息。躺在地上的婴孩哇哇地大哭着,俺奶赶紧爬过去,把孩子揽进了自己怀里。
躲到哪儿去好呢?
俺奶的脑袋里一片空白。山上,枪声仍密如炒豆。
远远地,俺奶看见了豆腐坊升起的炊烟。
俺奶把孩子放在豆腐坊的土炕上的时候,身子抖得像筛糠。俺爷没问为什么,而是拉过被子盖在孩子身上。
哇,孩子哭了。
俺奶一激灵,耳畔,仿佛响起了敌人杂沓的脚步声。怎么办?怎么办?
俺奶把婴孩抱进怀里,一把扯开自己衣裳的前襟。俺奶皱了一下眉。孩子立刻止住了哭声。
稍后,俺爷端出一碗水豆腐,一口喂给俺奶,一口喂给孩子。好教育云平台(www.jtyhjy.com)
这个小婴孩,就是俺爹。
俺爹长到和豆子棵一样高的时候,俺奶就把他带到了豆子地里。豆子地里有一个隆起的土丘。俺奶让俺爹对着土丘拜了三拜。以后每年豆子熟的时候,俺爹都会对着土丘拜三拜。
现在,在女八路的坟旁又拱起了一个土丘,土丘里埋着的是俺爷和俺奶。
而今的俺爹,也像俺奶当年一样,整天像长在豆子地里,撒种、施肥、除草,看着豆子迎着风嗖嗖地长,长叶子,长秆子,长豆子。
俺呢?俺不在山上种豆子,俺像俺爷一样还在东山沟里磨豆腐。俺开了一个农家乐——红星农家院。每天俺把刚做好的水豆腐装进用去皮柳条编成的形似小船的小浅筐里,淋了用红辣椒、鲜香菜、小香葱、盐和香油制成的调料,端到游客跟前。俺做的豆腐,就像俺爷做的豆腐,嫩,滑,甜,一份红红绿绿、白白嫩嫩的水豆腐,大老远就香气扑鼻。游客们吃着香喷喷的水豆腐,我就给他们讲故事,讲俺爷的豆腐坊,讲俺奶的豆子地,讲山路上跑来的女八路,讲摔在地上的小婴孩。
山风长了腿一样,从山顶跑下来,满山满谷都是我的声音:“亮甲台原名晾马台,相传唐王李世民征东时路过此地,因遇大雨,盔甲马匹皆湿,曾在该地西面的高台上晾晒。这里形成村落后,取名‘晾马台’,后演变成‘亮甲台’。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我党较早开辟的革命根据地……”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对八路军女战士逃入山中的环节的描述简洁而生动,构成了小说详略得当的特征,促进了故事的进一步发展。
B. 奶奶吃水豆腐时,爷爷慌忙改口,奶奶脸上终于有了笑模样的细节描写,幽默风趣地写出了人物的性格与心理特征。
C. 俺爹种的豆子像俺奶的一样长叶子,长秆子,长豆子;俺做的豆腐像当年俺爷做的一样嫩,滑,甜,前后呼应,传达精神传承的作品主旨。
D. 小说以“我”讲述,“晾马台”演变成“亮甲台”收尾,别有深意,既交代了故事的背景,又增强了故事的传奇色彩。好教育云平台(www.jtyhjy.com)
8. 小说重点写了俺奶与俺爷的结合、俺奶俺爷保护革命后代两个故事,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这两则故事的关系。
9. 小说叙事很有特色,请结合作品具体内容分析小说是怎样叙事的。
【7~9题答案】
【答案】7. C 8. ①两个故事表面上没有关联,但读起来却没有隔离感。爷爷奶奶保护革命后代的故事被嵌入了爷爷奶奶结合的故事里,两个故事相套接,二者互为因果,使救助八路军女战士,和俺奶俺爷的结合都显得自然合理。②两个故事的套接,使小说尺水兴波,故事发展摇曳多姿,读来别有趣味。③两个故事的套接,既突出了爷爷奶奶善良机智的人物形象,又突出了作品的抗日爱国、积极向上的主旨。
9. ①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事,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用“俺”这一具有乡土特色的口语化自称,既加强了故事的传奇色彩,也抒发了自己对爷爷奶奶的崇仰之情。②小说采用小段落叙事,加快了叙事的节奏,再加上简洁的叙事与人物语言,激发读者迫切阅读的心理。③小说以山风为线,既串联了故事,联结了人物,也将写景巧妙融合进故事里,使故事轻灵飘逸,优美动人。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传达精神传承的作品主旨”错误。作品写俺爹和俺的做法,是对俺奶和俺爷做法的延续,前后呼应,突出了作品抗日爱国、积极向上的主旨。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分析作品结构及情节作用的能力。
结合“女八路一头栽进豆子地就不动了,怀里的包袱也甩出去老远。哇的一声,响起一声婴儿的啼哭,俺奶这才看清,散开的包袱皮包着一个尺把长的小婴孩”“俺奶把指头探到女八路的鼻子底下,女八路已经没了气息。躺在地上的婴孩哇哇地大哭着,俺奶赶紧爬过去,把孩子揽进了自己怀里”“俺奶把孩子放在豆腐坊的土炕上的时候,身子抖得像筛糠。俺爷没问为什么,而是拉过被子盖在孩子身上”“俺奶把婴孩抱进怀里,一把扯开自己衣裳的前襟。俺奶皱了一下眉。孩子立刻止住了哭声。稍后,俺爷端出一碗水豆腐,一口喂给俺奶,一口喂给孩子”“这个小婴孩,就是俺爹”等分析,先写俺奶遇到了女八路,救助那个孩子,后来奶奶跑到了爷爷的豆腐坊中,俺爷和俺奶一起救助了那个孩子。因为救助那个孩子,俺爷和俺奶得以结合。因为要养育孩子,所以俺爷和俺奶在一起了。这两个故事表明上没有关联,但实际上两者互为因果。
结合“见的兵多了,俺奶也学会了从衣服上辨别谁是哪一边的”“躺在地上的婴孩哇哇地大哭着,俺奶赶紧爬过去,把孩子揽进了自己怀里”“俺奶把婴孩抱进怀里,一把扯开自己衣裳的前襟。俺奶皱了一下眉”“俺爷端出一碗水豆腐,一口喂给俺奶,一口喂给孩子”“俺奶让俺爹对着土丘拜了三拜。以后每年豆子熟的时候,俺爹都会对着土丘拜三拜”“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我党较早开辟的革命根据地……”等分析,俺爷和俺奶急中生智,联合救助那个孩子,突出俺爷俺奶的善良机智。以后每年豆子熟的时候,俺爹都会对着土丘拜三拜,以祭奠牺牲的女八路,后来说明这里是抗日战争时期,较早开辟的革命根据地。两个故事套接,突出了作品的主旨。
文中说“这个小婴孩,就是俺爹”,俺爷和俺奶一起救助了那个孩子,以后需要帮助那个孩子,俺爷和俺奶需要互帮互助,得以结合。两个故事的套接,使文章更富有趣味性。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叙事特色的能力。
文本以“俺”的视角来叙述的,也就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这样可以增强作品的真实性。不是用第一人称“我”,而是用“俺”,口语化,且富有地域特色。先叙述俺爷和俺奶的正常生活,一个是做豆腐的,一个是种豆子的。后来因为救助了一个小婴孩,两人得以结合,后来这个小婴孩成了俺爹,再写到俺开了一个农家乐,给游客讲俺爷俺奶曾经的故事等。抒发对爷爷奶奶的崇敬之情。
小说采用小段落叙事,文章叙述,先写“那一年,俺奶还没见过俺爷”“那一年,俺爷也不知道这世上还有俺奶这么个人”,然后是“俺爷迎着山风来到了俺奶跟前”,交代两人的第一次见面。俺爷留俺奶留在豆腐坊,但是俺奶没留下。再后来,大家生活照旧,直到有一天,俺奶救了一个小婴孩,跑到了豆腐坊,两人得以再次见面,两人一起救助这个孩子。后面又写俺爹和俺的生活等。叙事简洁,还有俺爷俺奶的简单的对话。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小说以山风为线,既串联了故事,联结了人物。结合“刚入秋,山风就像是长了腿,一路从亮甲山的山顶上往下跑,跑过俺奶的黄豆地,就夹带了涩涩的豆子香。风一路往下跑,绕过山沟就跑进了俺爷的豆腐坊”“一拍大腿,俺爷就迎着香味儿跑出屋,跑上了西山坡,跑进了俺奶的豆子地”“借着山风,舒缓舒缓酸胀的胳膊腿,却见一个人一路从坡下跑上来”等分析,借助山风,俺爷俺奶得以第一次见面。结合“又是一年豆子熟的时候,山风带来了满沟满谷的豆香,也带来了山顶上密如炒豆的枪声”分析,借助山风,引来了对女八路的小婴儿的救助。结合“山风长了腿一样,从山顶跑下来,满山满谷都是我的声音”“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我党较早开辟的革命根据地……”等分析,借助山风,抗日的教育还在延续,影响着后代。以山风串联起故事,将写景巧妙融合进故事里,优美动人。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好教育云平台(www.jtyhjy.com)
焦度,字文绩,南安氏人也。孝武初,青州刺史颜师伯出镇,台差度领幢主送之。索虏①寇青州,师伯遣度领军与虏战于沙沟,度身破阵,大捷。师伯板为已辅国府参军。虏遣天水公拾贲敕文寇清口,度又领军救援,刺虏骑将豹皮公堕马,获其具装铠矟,手杀数十人。师伯启孝武称度气力弓马并绝人,帝召还充左右。见度身形黑壮,谓师伯曰:“真健物也。”除西阳王抚军长兼行参军,补晋安王子勋夹毂队主,随镇江州。刘子勋起兵,以度为龙骧将军,领三千人为前锋,屯赭圻。每与台军战,常自排突,所向无不胜。事败,逃宫亭湖中为寇贼。朝廷闻其勇,甚忧患之,使江州刺史王景文诱降度等,度将部曲出首,景文以为已镇南参军,寻领中直兵,厚待之。随景文还都,常在府州内。景文被害夕,度大怒,劝景文拒命,景文不从。明帝不知也。以度武勇,补晋熙王燮防阁,除征虏铠曹行参军,随镇夏口。武陵王赞代燮为郢州,度仍留镇,为赞前军参军沈攸之事起,转度中直兵,加宁朔将军、军主。太祖又遣使假度辅国将军、屯骑校尉。攸之大众至夏口,将直下都,留偏兵守郢城而已。度于城楼上肆言骂辱攸之故攸之怒改计攻城度亲力战攸之众蒙楯将登度令投以秽器贼众不能冒至今呼此楼为“焦度楼”。事宁,度功居多,转后军将军,封东昌县子、东宫直阁将军。为人朴涩,欲就太祖求州,比及见,意色甚变,竟不得一语。太祖以其不闲民事,竟不用。建元四年,乃除淮陵太守,本官如故。度见朝廷贵戚,说郢城事,宣如初。年虽老,而气力如故。寻除游击将军。永明元年,卒,年六十一。赠辅国将军、梁秦二州刺史。
(节选自《南齐书·焦度传》)
【注】①索虏:南北朝时南朝对北朝的蔑称。
10. 下列对文中两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度于城楼上肆言骂厚攸之故/攸之怒改计/攻城/度亲力战攸之/众蒙楯将登/度令投以秽器/贼众不能冒/
B. 度于城楼上肆言骂厚攸之/故攸之怒改计/攻城/度亲力战/攸之众蒙楯将登/度令投以秽器/贼众不能冒/
C. 度于城楼上肆言骂厚攸之故/攸之怒/改计攻城/度亲力战攸之/众蒙楯将登/度令投以秽器/贼众不能冒/
D. 度于城楼上肆言骂厚攸之/故攸之怒/改计攻城/度亲力战/攸之众蒙楯将登/度令投以秽器/贼众不能冒/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刺史,又称刺使,职官。“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
B. 幢主,旗主、旗头,南北朝及隋的武官,负责宿卫或统兵,始于刘宋末年。
C. 部曲,古代先锋部队的统称。部队分五部,部有曲;后泛指军队,也指部属等。
D. 县子,爵位名。子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等封赐的五个等级(公、侯、伯、子、男)之一。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焦度作战勇猛,受人称赞。担任辅国府参军时,敌方派遭天水公拾贲敕文侵扰清口,焦度带领军队去救援,将敌方骑将豹皮公刺下马并缴获了他的铠甲武器。
B. 焦度敢于表达,为人忠诚。焦度受王景文厚待,后来跟随王景文返回京都;王景文被害那天晚上,焦度非常愤怒,劝说王景文抗命,但王景文没有听从。
C. 焦度战功显赫,不被重用。沈攸之作乱后,焦度担任辅国将军,并在平定沈攸之的事情上功劳很大,但太祖因为他不能管理百姓事务,就把他解官为民。
D. 焦度喜忆过往,年老体壮。焦度见到朝廷贵戚时,说起郢城当年的事情,讲述形容的情况就像当年一样详尽,到后来年纪虽老,但气力依然跟以前一样。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索虏寇青州,师伯遣度领军与虏战于沙沟,度身破阵,大捷。
(2)为人朴涩,欲就太祖求州,比及见,意色甚变,竟不得一语。
【10~13题答案】好教育云平台(www.jtyhjy.com)
【答案】10. D 11. C 12. C
13. (1)魏索虏侵扰青州,颜师伯派遣焦度带领军队与敌军在沙沟交战,焦度亲自冲锋破阵,大获全胜。
(2)焦度为人朴质木讷,想到太祖那里请求州官,等见到太祖,神色大变,竟然说不出一句话。
【解析】
【分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从主语“(焦)度”分析,其动词谓语是“骂辱”,宾语是“攸之”,“攸之”后应断开,排除A、C两项;从表原因的“故”分析,主语“攸之”先“怒”,后“改计”而“攻城”,“怒”和“城”后均应断开,排除B项。
故选D。
句子翻译:焦度在城楼上放言辱骂沈攸之,沈攸之因此非常生气,改变计划来进攻城楼。焦度亲自参加战斗,沈攸之的兵士拿着盾牌将要登上城楼,焦度命人用污物打他们,贼人不能登上城楼。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C.“部曲,古代先锋部队的统称”错误。部曲,古代军队编制单位,大将军营五部,部有曲。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C.“就把他解官为民”错误。原文是“以其不闲民事,竟不用”,意思是“太祖认为焦度不能管理百姓事务,最终没有任用他”;从后文的“建元四年,乃除淮陵太守,本官如故”也能判断朝廷没有解除焦度的官职。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赋分点:
(1)寇:侵扰。遣:派遣。战于沙沟: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于沙沟战”。身:亲自。
(2)朴涩:朴质木讷。就:到。比及:等。意色:神色。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
翻译:
焦度,字文绩,南安氏人。孝武初年,青州刺史颜师伯出京镇边,省台派焦度兼任幢主去送他。魏索虏侵扰青州,颜师伯派遣焦度带领军队与敌军在沙沟交战,焦度亲自冲锋破阵,大获全胜。颜师伯任命他为自己的辅国府参军。敌方派遣天水公拾贲敕文侵扰清口,焦度又带领军队去救援,将敌方骑将豹皮公刺下马,缴获了他的铠甲武器,亲手杀死几十人。颜师伯向孝武帝启奏称赞焦度力气和弓马都超过常人,孝武帝召回焦度让他担任护卫。孝武帝见焦度又黑又壮,对颜师伯说:“真是健壮的人啊。”任命焦度为西阳王抚军长兼任行参军,补任晋安王刘子勋为夹毂队主,跟随其镇守江州。刘子勋起兵,任命焦度为龙骧将军,带领三千人为前锋,军队驻扎在赭圻。每当同省台官军作战,常常亲自冲杀战斗,所到之处战无不胜。战事失败后,焦度逃到宫亭湖中沦为盗寇。朝廷听闻焦度的神勇,把他当作心腹大患,派江州刺史王景文诱降焦度等人,焦度率部属自首,王景文任命他为自己的镇南参军,不久兼任中直兵,厚待他。后来跟随王景文返回京都,常在府州内。王景文被害那天晚上,焦度非常愤怒,劝说王景文抗命,王景文没有听从。明帝不知道这件事。因为焦度威武勇敢,被补任为晋熙王刘變的防阁,被任命为征虏铠曹行参军,随从刘燮一起镇守夏口。武陵王刘赞代替刘燮镇守郢州,焦度仍然留在夏口镇守,担任刘赞的前军参军。沈攸之作乱后,朝廷调任焦度为中直兵,加授为宁朔将军、军主。太祖又派遣使者任命焦度为辅国将军、屯骑校尉。沈攸之的大队人马到了夏口,将兵直取都城,只留小部分部队看守郢城而已。焦度在城楼上放言辱骂沈攸之,沈攸之因此非常生气,改变计划来进攻城楼。焦度亲自参加战斗,沈攸之的兵士拿着盾牌将要登上城楼,焦度命人用污物打他们,贼人不能登上城楼,至今将此楼称为“焦度楼”。事态平定后,焦度功劳很大,升任后军将军,被封为东昌县子爵、东宫直阁将军。焦度为人朴质木讷,想到太祖那里请求州官,等见到太祖,神色大变,竟然说不出一句话。太祖认为焦度不能管理百姓事务,最终没有任用他。建元四年,他才任淮陵太守,原来的官职不变动。焦度见了朝廷贵戚,一说起郢城的事情,讲述形容就像当年那样。年纪虽老,而气力依然跟以前一样。不久任命为游击将军。永明元年,去世,时年六十一岁。追赠辅国将军、梁秦二州刺史。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宾至
杜甫
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
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①车马驻江干。
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
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②。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注】①漫劳:劳驾您。②旧酪:隔年陈酒。古人好饮新酒。
14.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两诗的首联都写了环境,但《宾至》还写了宾客年老多病特来拜访,从而引出颔联宾客来访的原因。
B. 《宾至》颔联含意非常丰富,既表达了作者的自谦之意,还传递出作者内心的傲岸之态和自嘲之情。
C. 《客至》颔联把笔触转向庭院,引出“客至”,作者采用与客谈话的口吻,增强宾主接谈的生活实感。
D. 《宾至》尾联特致歉意,兼邀贵客重来;《客至》尾联突出邀邻助兴的细节,流露出主人欢欣的心情。
15. 两首诗的颈联虽然都在写招待宾客,但是在情感侧重上有所不同,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14~15题答案】
【答案】14. A 15. ①《宾至》颈联写款待之事,佳客停留一整天,作者用来待客的食物粗糙不精,在自谦中实含诗人自伤之意;②《客至》颈联实写待客,刻意描画出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疚,以及主客之间真诚相待的深厚情谊。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
A.“《宾至》还写了宾客年老多病特来拜访”错误。不是宾客年老多病,是主人宾客年老多病。
故选A。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感情,并进行比较阅读的能力。
《宾至》颈联“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写款待之事。上句易“宾”为“客”,既避免与诗题相重复,也为了平仄协调。言下之意:你这位“佳客”,入门就“坐”,“淹留”“竟日”,我虽不能盛馔相饷,也算尽礼了。“百年”意同一生。下句说:我一生食“粗粝”,身为“腐儒”,款待不周,还望多多包涵。在自谦中实含自伤之意。
《客至》颈联“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实写待客,因为居住在偏僻之地,距街市较远,交通不便,所以买不到更多的菜肴,宴席不丰盛。家境贫寒,未酿新酒,只能拿味薄的隔年陈酒来招待你。主人盛情招待,频频劝饮,却因力不从心,酒菜欠丰,而不免歉疚。我们仿佛听到那实在而又亲切的家常话,字里行间充满了融洽气氛,以及主客之间真诚相待的深厚情谊。
(四)名篇名句默写(12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马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千里马揭示了人才的悲惨遭遇及其被埋没的主要原因,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慨。
(2)《出师表》中,诸葛亮认为郭攸之、费祎等人忠信纯善,宫中的大小事务如果“___________”后再执行,那么“___________”,获得启发和帮助。
(3)《离骚》中写群臣妒贤嫉能,肆意对屈原造谣中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题答案】
【答案】 ①.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②. 骈死于槽枥之间 ③. 悉以咨之 ④. 必能裨补阙漏 ⑤.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⑥. 谣诼谓余以善淫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祗”“辱”“骈”“槽”“枥”“咨”“裨”“阙”“蛾”“谣”“诼”。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镇仰韶村本来只是黄河岸边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1921年,一位来自瑞典的地质学家安特生和刚从美国留学归来的袁复礼等5位助手一起来到这里进行考古发掘。发掘工作一直持续了35天。他们___________地工作,共挖掘了17个地点,出土了一大批石器、陶器等珍贵文物及一具人骨架。出土的陶器以红陶为主,也有灰陶,其中尤为___________的是极具特色的彩陶。考古的这些发现证实了仰韶村确是一个古人类活动的遗址,距今大约有7000多年的历史,生活在这里的先民制陶、狩猎、捕鱼,已经具有很高的生活智慧。仰韶村遗址的发掘,___________地证明了我国不但有石器时代,而且还相当发达,( )。为了进一步了解仰韶文化的内涵和___________,1951年6月,中国科学院考古所夏鼐等专家学者再次对仰韶村遗址进行了发掘。这次发掘出土了彩陶罐、碗、小口尖底红陶瓶、灰褐陶鼎等,还发现了黑陶、压印方格纹灰陶、蓝纹陶、灰绳纹鬲、陶杯等。从此,仰韶村成了中外史学界、考古学界向往的古文明“圣地”。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宵衣旰食 举世瞩目 不容置喙 来龙去脉
B. 宵衣旰食 引人注目 无可辩驳 前因后果
C. 夜以继日 引人注目 无可辩驳 来龙去脉
D. 夜以继日 举世瞩目 不容置喙 前因后果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引起了国际考古学界的高度重视,在学术界是一件非常重大的成就
B. 这在学术界是一件非常重大的成就,引起了国际考古学界的高度重视
C. 学术界认为这是一件非常重大的成就,国际考古学界也对此高度重视
D. 学术界对此高度重视,国际考古学界也认为这是一件非常重大的成就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些考古发现证实了仰韶村确是古人类活动的一个遗址,距今大约有7000年的历史
B. 这些考古发现证实了仰韶村确是古人类活动的一个遗址,距今大约有7000多年的历史
C. 考古的这些发现证实了仰韶村确是古人类活动的一个遗址,距今大约有7000年的历史
D. 考古的这些发现证实了仰韶村确是古人类活动的一个遗址,距今有7000多年的历史
【17~19题答案】
【答案】17 C 18. B 19. A
【解析】好教育云平台(www.jtyhjy.com)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夜以继日”,用晚上的时间接上白天。形容昼夜不停。也说日以继夜。语境强调地质工作者们的工作辛劳,日夜不停,与政务无关,故选“夜以继日”。
第二空,“举世瞩目”,指全世界的人都注视着,形容影响很大。“引人注目”,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引起人们的注意。语境说的是出土的陶器有特色,能引起人们的注意,故选“引人注目”。
第三空,“不容置喙”,不允许别人插嘴说话。“无可辩驳”,没有理由或根据来否定对方的意见。形容事实确凿,理由充足。语境强调我国有石器是事实,故选“无可辩驳”。
第四空,“来龙去脉”,本指山脉的走势和去向。现比喻一件事的前因后果。“前因后果”,意思是起因和结果;泛指事情的整个过程。语境指对仰韶文化的具体了解,故选“来龙去脉”。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非常重大的成就”“引起了国际考古学界的高度重视”的是“仰韶村遗址的发掘”,根据主语一致性的原则,排除CD;
对“仰韶村遗址的发掘”这件事,应先肯定其价值,再阐述其影响,排除A。
故选B。好教育云平台(www.jtyhjy.com)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
①语序不当。“一个古人类活动遗址”语序不当,“一个”应修饰“遗址”,调整为“一个遗址”。
②语义重复。“大约”与“多”重复,删去一个。
故选A。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1年10月15日,教育部发函明确提出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有关调查研究显示, ① ,有日益严重并低龄化的趋势。但我国公众对青少年抑郁症问题的认知率仍比较低,更缺乏防治知识和主动就医意识,部分患者及家属仍然有病耻感。
把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 ② :一是借此对青少年进行科普。2019年,由《中国青年报》发起的一项调查显示,有超两成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存在严重的抑郁倾向。但这只是学生的自我认知,缺乏科学的依据。而如果缺乏科学认知,有的学生不会把抑郁当回事,有的则会因怀疑自己有抑郁症而烦恼,加重心理负担。二是对筛查出来的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 ③ 。“解铃还须系铃人”,疏导、干预心理问题,要对症下药。长期以来,我国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存在把心理问题当成是思想问题、道德问题的倾向,比如,学生已有抑郁倾向,家长却批评学生学习态度不积极、不求上进,或者意志不坚定。
20.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1. 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并明确表达自己的态度。要求使用包含递进关系的句子,并以反问句收束,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20~21题答案】
【答案】20. (1)我国青少年抑郁症问题
(2)对我国青少年抑郁症的干预有重大意义
(3)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治疗
21. 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不仅可以对青少年进行科普,还可以对重点关注的对象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治疗,这难道不是一件很好的举措吗?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连贯之情境性补写能力。
语段的主要内容是:教育部发函明确提出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及其意义。
由文章“有日益严重并低龄化的趋势”可知,空一是该句陈述的对象,由后文“但我国公众对青少年抑郁症问题的认知率仍比较低”可知,该对象是“我国青少年抑郁症问题”。
由第二段“:”及后文“一是……”“二是……”阐述的把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的意义,可知空二是本段的总括句,因此可以填“对我国青少年抑郁症的干预有重大意义”。
由“二是对筛查出来的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和“疏导、干预心理问题,要对症下药”,可知,空三的内容是“把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的第二个意义,故可是“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治疗”。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以及选用句式的能力。
题干要求简述第二段的内容,并明确表达自己的态度。要求使用包含递进关系的句子,并以反问句收束。
作答本题,先概括第二段的内容,再分析递进关系,最后组织答案。
根据“一是借此对青少年进行科普”“二是对筛查出来的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进行心理治疗”可知,第二段主要内容是“把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对我国青少年抑郁症的干预有重大意义”。
概括段落内容,可以用递进和反问的句式,如“不仅……而且(还)”;表明自己的态度,是对这一做法进行肯定,用反问句形式,如“这难道不是一件非常好(具有重大意义)的举措吗?”
注意字数要求。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虚室生白”,这句话出自《庄子》。庄子想说的是,生止于满,而源于虚。
所有过往,皆为序章。轻轻放下过去,眼光投向未来,由满入虚,于是,空而后生,这就是“虚室生白”之意。
正如一棵树,经历了春的初生、夏的繁茂,于满满当当之时,就会停下生长的脚步,由满入虚,直至下一个年轮的开始。秋冬的萧条,由满入空。而这样的虚与空,为来年的生,腾出了空间。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2题答案】
【答案】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题。首先审读材料,需透彻理解“虚室生白”的内涵。
“生止于满,而源于虚”,“满”可理解为生命的顶峰,成功的顶峰,能力的顶峰等;而“虚”则正好与之相对。对于四季而言,“满”就是“夏季”,生命生长到达“满”的状态;而“冬”则为“虚”,为来年“春季”的“生”积蓄力量。对于生命而言,到了一定年龄,看透了世间人情冷暖,很难再有生活的激情,是为“满”;而彻悟之后删繁就,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放弃了很多东西,是为“虚”,而这时的“虚”则意味着人生的蜕变。对于人的追求而言,到达一定阶段,再难进益,是“满”;而彻底放下过去的荣耀,从新开始,是“虚”,是另一段征程的开始。
学生要抓住材料关键语句:放下过去,眼光投向未来,由满入虚,空而后生。再进一步联想,这也是我们悠久的文化:凡事留白。留白才有改写和进步的空间。人生如树,由虚入满,由满入虚,虚满轮回,才是人生。学会放空自己,才能更好的起飞。
注意提示语“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抓住关键词:当代青年,自身发展。由此警示我们要保持活到老,学到老的态度,勇于归零,勇于挑战,谦卑沉淀,永不止步。
立意:
1.挑战自我,永不满足。
2.对自我的不断扬弃和否定,正是进步的开端。
3.忘却过去,特别是忘却成功,才能更好的开始。
4.不断学习,与时俱进。
5.归零,重新出发。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河南省信阳市高级中学5校联考高三上学期语文综合检测卷(一)含解析,共21页。
这是一份2024届河南省信阳市高级中学5校联考高三上学期语文综合检测卷(二)含解析,共24页。
这是一份2024届河南省信阳市高级中学高三8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应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