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四川省成都市育才中学中考物理押题卷一(word版含答案)
展开2022年成都育才中学中考物理押题卷(一)
1.下表中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序号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①
探究声音的产生
将发声的音又触及面颊
②
探究物体间力的作用是否是相互的
小车A上固定磁体,小车B上固定铁块,将它们靠近一定距离后,固定A,释放B
③
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它两端电压的关系
保持导体的电阻不变,多次改变其两端电压,测量通过它的电流
④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
将白纸放在玻璃板后像的位置,直接观察白纸
A.① B.② C.③ D.④
2.小明和小华读出a、b、c三个拼音字母,利用软件采集到的数据如下表,分析可知( )
字母
小明
小华
a
109.2Hz
261.2Hz
b
115.4Hz
279.0Hz
c
120.5Hz
282.8Hz
A.小明声音音调低
B.小明声音响度大
C.小华声音音调低
D.小华声音响度大
3.关于放大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放大镜的镜片就是一个凸透镜
B.放大镜所成的像都可以用光屏承接
C.用放大镜可以得到物体正立的虚像
D.用放大镜可以得到物体倒立的实像
4.如图所示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林间光束 B.水中倒影
C.铅笔“折断” D.瓢虫“变大”
5.夜晚,小林在明亮房间里,通过一面窗户玻璃看到了自己的像,而在晴朗的白天却看不见。对于此现象,他作出如下分析,正确的是( )
A.夜晚和白天,人都可以通过这面玻璃成像
B.射向这面玻璃的光,夜晚发生镜面反射,白天发生漫反射
C.白天,射向这面玻璃的光全部透过玻璃,没有反射
D.白天,人通过这面玻璃成的像更小
6.小明到扬州世园会游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
B.看到红花,是因为红花吸收了红光
C.水从高处落下形成瀑布,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D.从多个方向能看到屏幕上的图像,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7.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皮影
B.笔在水面处“折断”
C.水中的“倒影”
D.三棱镜分解白光
8.冬天,打开装有热水的保温杯杯盖,有“白气”冒出,形成“白气”的物态变化是( )
A.升华 B.熔化 C.凝华 D.液化
9.以下自然现象的形成原因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屋顶的霜 B.窗玻璃上的冰花 C.树枝上的雾凇 D.水面上的冰
10.成都正以新发展理念创建公园城市,让市民可以出门见绿意,抬头望雪山。对下列美好生活场景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春天,蒲江品茗春茶暖;热茶暖手,是通过做功改变手的内能
B.夏天,龙泉戏水浸心凉;水比岸边石头凉,说明水的比热容小
C.秋天,新都赏桂满城香;花香袭人,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
D.冬天,郫都望雪西岭上;山顶积雪常年不化,积雪的内能为零
11.双手相互摩擦时感觉发热,这一过程的能量转化与四冲程汽油机的哪个冲程相同( )
A.吸气冲程 B.压缩冲程 C.做功冲程 D.排气冲程
12.如图所示是某四冲程汽油机工作循环中的一个冲程,它是( )
A.吸气冲程 B.压缩冲程 C.做功冲程 D.排气冲程
13.“践行低碳环保,倡导绿色出行”,常德市城区共享单车、共享电动车、电动公共汽车为市民的绿色出行提供了方便.电动公共汽车的动力来源于电动机,前后两门(电路开关)中任意一个门没有关闭好,电动公共汽车都无法行驶.图中符合要求的电路是( )
A.B.C.D.
14.如图所示,电路的电源电压恒为6V,灯泡L标有“2.5V 0.5W”的字样,滑动变阻器标有“30Ω 1A”字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时闭合S1、S2、S3,将会造成电源短路,烧坏电流表
B.同时闭合S2、S3,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流表示数变小
C.只闭合S3,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可使灯泡正常发光
D.只闭合S3,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压表示数会变大
15.如图所示电路中,电阻R1=12Ω,R2=6Ω.当单刀双掷开关S置于位置1时,电压表读数为3V.则当S置于位置2时,电压表读数的可能值为( )
A.1V B.2V C.3V D.4V
二、填空题
16.如图所示,我市夷陵广场安装有噪声自动监测显示屏,显示屏上的分贝数值指的是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广场周边禁止汽车鸣笛是在______处减弱噪声。
17.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我市各地都开展了唱红歌比赛活动,男女演唱者时而“引吭高歌”,时而“低声吟唱”,十分感人!这里的“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______(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18.一天,小明和父母一起驾车从西昌到成都,途中看到了如图所示的“雾淞”景现和“禁鸣”标识。其中“雾凇”是物态变化中的______现象形成的,“禁鸣”标识是表示在______处控制噪声。
19.我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万米深处多次成功坐底,标志着我国在载人深潜领域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1)大洋万米深处的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产生的, 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40 m/s。“奋斗者”号的画面是通过微细光缆传给海面上的保障船的,说明______波可以传递信息。
(2)为保障“奋斗者”号在水下平稳运行不易侧翻,应将密度较小的浮力材料安装在“奋斗者”号的______(填“顶”或“底” )部。“奋斗者”号坐底时可视为悬浮状态,当抛掉其舱底外部质量为2t、密度为8×103kg/m3的压载铁后开始加速上升,此时“奋斗者”号受力______(填“平衡”或“不平衡”);当海水的阻力增大到一定值时,“奋斗者”号开始匀速上升,此时其受到的海水的阻力为______N(海水的密度取1×103kg/m3)。
20.宋代王安石《梅花》中有诗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梅花,是因为光发生了______反射,淡淡花香飘散在空气中,这是______现象。
21.一幅装饰画在平面镜中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则装饰画到平面镜的距离是______。
22.2000多年前的《愚经》就记载了小孔成像的实验,小孔成像成的是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实像。湖北随州曾侯乙基出土的战国时期的编钟大小不同,钟的大小决定其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的高低。1293年,元代水利工程专家郭守敬在通惠河上建立了24座船闸,使运粮船可逆流而上,船闸是利用______原理工作的。
23.小刚同学用如图甲的装置探究“冰熔化过程的规律”,他每隔30s记录一次温度,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由实验可知,冰熔化过程要______热量,温度______。
24.如图是小明自制的一种测定油箱内油面高度的装置.油量表是由量程为0~0.6A的电流表改装而成的,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为20Ω,从油量表指针所指的刻度,就可以知道油箱内油面的高度.已知电源电压为12V,当油箱内油面高度最高时,R的金属滑片在最下端,油量表指针满偏;当油箱内没有油时,R全部接入电路,油量表的读数最小.则R0的阻值是______Ω,油量表的最小读数是______A;当油箱内油面的高度降为最高油面一半时,滑片正好在R的中点,此时油量表的读数是______A,据此推理油量表的刻度______(“均匀/不均匀”).
25.如图甲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由最右端向左移动的过程中,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则定值电阻R1的阻值为__________Ω;电路消耗的最小功率为__________W.
三、作图题(4 分)
26.根据题目要求作图。
(1)如图1所示,s为人眼所在位置,PQ为不透明挡板,请在图中画出人眼能看到的PQ右侧的范围(用阴影表示).
(2)请在图2中画出AB在镜中的像。
(3)如图3所示,A、B是镜前一个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在图中标出点光源S和像点S′的位置.并完成反射光路图.
四、解答与计算题(共 14 分,解答时应写出公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答案不得分)
27.如图所示,质量为50kg的小帆骑电动平衡车在水平公、路上行驶。已知小帆骑行时受到的阻力为人与车总重的0.2倍,该电动平衡车的部分参数如下表。当小帆骑着电动平衡车时,求:(g取10N/kg)
(1)锂电池充满电后储存的电能;若以最大速度行驶,电动平衡车能行驶的最长时间。
(2)匀速行驶时,电动平衡车所受的牵引力。
(3)电动平衡车对路面的压强。
28.小新喜欢吃爆米花,于是他在网上购买了一个小型爆米花机。下表是爆米花机的相关参数,如图所示是爆米花机的简易电路图,其中R1为加热电阻,R2为保温电阻。小新将100g初温为20℃的玉米粒放入爆米花机中,加热5min后,玉米粒的温度升高到300℃并爆成了爆米花,接着小新将爆米花机调至保温状态。
求:[c玉米=1.2×103J/(kg·℃)]
(1)保温状态下电路中的电流。
(2)整个加热过程中电路消耗的电能。
(3)电阻R1给玉米加热的效率。
五、实验与探究题(共 12 分)
29..如图甲所示是某班同学白天在教室内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
(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更好地完成实验,成像所选的器材最好是________________(选填“平面镜”“薄玻璃板”或“厚玻璃板”)。除了点燃的蜡烛A外,实验中还要再准备一支与A完全相同的蜡烛B,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无论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怎样移动,都无法使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解决上述问题后继续实验,图乙是同学们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通过处理和分析这张白纸上的信息,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5)移开蜡烛B,把光屏放在像的位置,然后________(选填“透过玻璃板”或“直接”)观察光屏,发现光屏上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
(6)该实验中还可以进行改进的地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30.如图甲、乙所示是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1)如图甲所示,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由此可知,凸透镜对光有________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cm.
(2)将实验器材依次固定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通过调节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环境应该________(选填“较亮”或“较暗”)一些。
(3)小组同学将蜡烛和光屏移动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会出现烛焰倒立、________的实像,应用此成像规律可制成________________。
(4)保持图乙中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5)小组的小陈把图乙中的凸透镜换成焦距更小的,发现光屏上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不改变凸透镜的位置,要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可以采取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6)小组的小张同学调节器材,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后,将一副眼镜的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当他将蜡烛向左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重新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则这副眼镜是__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7)若用遮光板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则光屏上所成的像相比原来是________(选填“完整”或“不完整”)的。
(8)实验结束后,小组中的一位同学提出可以用LED灯代替蜡烛进行该实验,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B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有的小题只有--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小题有二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2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新材料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关于新材料的应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使用记忆合金弹簧制作的淋浴恒温阀门,实现了智能调节水温
B.超导材料用于制作电饭锅的发热体,可提高发热效率
C.硅光电池能够把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且完全不会造成污染
D.纳米陶瓷具有一定的韧性,可以制造发动机缸体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这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 )
①图中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②图中成像特点与投影仪成像特点相同
③把蜡烛适当左移,透镜保持不动,向左适当移动光屏,会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④把蜡烛移至处,透镜保持不动,右适当移动光屏,会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A.只有①②正确 B.只有①③正确
C.只有②④正确 D.只有③④正确
3.如图甲,将两个温度传感器分别放置在两个试管中,并将其固定在铁架台上,往两试管装入初温不同的液体a、b,温度传感器的探头部分与试管内的液体良好接触,传感器通过数据采集线与计算机相连接。在计算机上得到的实验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本实验通过传感器采集的温度信息,比较液体吸热的多少
B.若要比较不同液体的吸热能力需要装入等体积的两种液体
C.若两种液体的种类相同,则a、b两液体的质量之比为
D.若两种液体的种类不同,则a、b液体的比热容之比是
4.如图所示组合机械,配重M的质量为,底面积为,将M用绳系在杠杆AOB的B端,杠杆的支点为O点(固定不动),.在杠杆的A端悬挂一滑轮组,定滑轮重,动滑轮重,当工人利用滑轮组提升重力为的物体N以的速度匀速上升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杆与绳的重量、滑轮转轴的摩擦均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工人施加拉力的功率为 B.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C.B点受到绳子拉力为 D.配重M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
5.如图甲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不变,L是标有“4V”字样的灯泡。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为60Ω,两个电流表的量程均为0~0.6A,电压表的量程为0~15V.图乙是小灯泡L的电流随其电压变化的图象。当S闭合。S1,S2断开,将滑片P移到变阻器R的中点时,小灯泡L恰好正常发光,电压表示数为5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源电压为9V
B.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为10Ω
C.移动滑片P,当灯泡L的功率为1W时,变阻器R接入的阻值为6.25Ω
D.当S,S1,S2都闭合,为保证电路安全,变阻器R消耗的最大功率为4.05W
6.(4分)如图5所示的黑箱外有四个接线柱A、B、C、D。黑箱中有三个电阻均是10Ω,还有电压为U=3V的电池组,它们以一定的方式连接,现在把电流表接在接线柱A、B或B、C之间,电流表的示数为0.3A;若把电流表改接在接线柱C、D之间,它的示数为0.15A;若把电流表改接在接线柱A、C之间,它的示数变为0;若把电流表改接在接线柱B、D之间,它的示数变为0。
(1)根据上述测试结果,画出箱内电路的连接情况。
(2)上述几种连接中,1min内电路消耗的最大电能是 J。
7.(6分)如图6所示,A为固定的敞口水管,底部活塞 B与水管内壁接触良好且无摩擦,在水管中装适量的水,水不会流出, 活塞通过竖直硬杆与轻质杠杆OCD的C点相连,O为杠杆的固定转轴,滑轮组绳子的自由端与杠杆的D端相连,滑轮组下端挂着一个物体G,物体部分浸入水中.当水管A中水深为40cm时,杠杆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已知OC:CD=1:2,活塞 B与水的接触面积为30cm2,活塞与硬杆总重为3N,已知物体G的密度为1.5×103kg/m3,底面积为0.004m2,高0.5 m ,不计动滑轮、绳重及摩擦. (g=10N/kg,ρ水=1.0×103kg/m3 )求:
(1)水管中水对活塞B的压强。
(2)绳子自由端对杠杆D端的拉力。
(3)求物块G浸入水中的深度。
2022年成都育才中学中考物理押题卷(一)解析
1.下表中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序号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①
探究声音的产生
将发声的音又触及面颊
②
探究物体间力的作用是否是相互的
小车A上固定磁体,小车B上固定铁块,将它们靠近一定距离后,固定A,释放B
③
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它两端电压的关系
保持导体的电阻不变,多次改变其两端电压,测量通过它的电流
④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
将白纸放在玻璃板后像的位置,直接观察白纸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详解】
A.将发声的音又触及面颊,可感受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小车A上固定磁体,小车B上固定铁块,将它们靠近一定距离后,固定A,释放B,只能证明A对B有力,不能证明B对A有力,故不能探究物体间力的作用是否是相互的,故B符合题意;
C.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它两端电压的关系,要控制电阻一定,改变电压,测电流,能达到实验目的,故C不符合题意;
D.将白纸放在玻璃板后像的位置,直接观察白纸,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可以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小明和小华读出a、b、c三个拼音字母,利用软件采集到的数据如下表,分析可知( )
字母
小明
小华
a
109.2Hz
261.2Hz
b
115.4Hz
279.0Hz
c
120.5Hz
282.8Hz
A.小明声音音调低
B.小明声音响度大
C.小华声音音调低
D.小华声音响度大
【答案】A
【详解】
表中单位是Hz,所以测的是频率,反映了音调,小华声音频率高,音调高,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3.关于放大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放大镜的镜片就是一个凸透镜
B.放大镜所成的像都可以用光屏承接
C.用放大镜可以得到物体正立的虚像
D.用放大镜可以得到物体倒立的实像
【答案】B
【详解】
ABC.放大镜就是一个凸透镜,放大镜成像时,是把物体放在了该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到。故AC正确,不符合题意;B错误,符合题意;
D.当把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外时,成倒立的实像,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如图所示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林间光束 B.水中倒影
C.铅笔“折断” D.瓢虫“变大”
【答案】B
【详解】
A.林间光束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水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故属于光的反射,故B符合题意;
C.铅笔在水面“折断”是由于光从水中通过空气进入人的眼睛时,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而形成的虚像,故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瓢虫“变大”属于凸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夜晚,小林在明亮房间里,通过一面窗户玻璃看到了自己的像,而在晴朗的白天却看不见。对于此现象,他作出如下分析,正确的是( )
A.夜晚和白天,人都可以通过这面玻璃成像
B.射向这面玻璃的光,夜晚发生镜面反射,白天发生漫反射
C.白天,射向这面玻璃的光全部透过玻璃,没有反射
D.白天,人通过这面玻璃成的像更小
【答案】A
【详解】
ACD.小林通过窗户成像,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所以夜晚和白天都可能通过玻璃成像。白天、晚上射向玻璃的光都是部分透过,部分反射,而白天因环境光线太强,不易观察到玻璃中的像,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白天、夜晚所成的像的大小应相同。故A正确,CD错误;
B.射向玻璃的光,无论白天夜晚都是发生镜面反射,故B错误。
故选A。
6.小明到扬州世园会游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
B.看到红花,是因为红花吸收了红光
C.水从高处落下形成瀑布,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D.从多个方向能看到屏幕上的图像,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答案】C
【详解】
A.我们能闻到花香,是因为花的芳香油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到空气中,故A错误;
B.我们能看到美丽的红花,是因为花瓣反射红光,故B错误;
C.水从高处落下形成瀑布,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小,速度增大,动能增大,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故C正确;
D.从多个方向能看到屏幕上的图像,是因为发生了漫反射,故D错误。
故选C。
7.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皮影
B.笔在水面处“折断”
C.水中的“倒影”
D.三棱镜分解白光
【答案】C
【详解】
A.皮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笔在水面处“折断”这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即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
D.三棱镜分解白光是光的色散现象,原理是光的折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冬天,打开装有热水的保温杯杯盖,有“白气”冒出,形成“白气”的物态变化是( )
A.升华 B.熔化 C.凝华 D.液化
【答案】D
【详解】
A.有“白气”冒出,白气是液态水,是水蒸气变为液态,故是液化,升华是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故A不符合题意;
B.有“白气”冒出,白气是液态水,是水蒸气变为液态,故是液化,熔化是固态变为液态,故B不符合题意;
C.有“白气”冒出,白气是液态水,是水蒸气变为液态,故是液化,凝华是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故C不符合题意;
D.有“白气”冒出,白气是液态水,是水蒸气变为液态,故是液化,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9.以下自然现象的形成原因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屋顶的霜 B.窗玻璃上的冰花 C.树枝上的雾凇 D.水面上的冰
【答案】D
【详解】
A.霜是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
B.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
C.雾凇是水蒸气直接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
D.水面上的冰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现象。
选项D和ABC形成原因不同。
故选D。
10.成都正以新发展理念创建公园城市,让市民可以出门见绿意,抬头望雪山。对下列美好生活场景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春天,蒲江品茗春茶暖;热茶暖手,是通过做功改变手的内能
B.夏天,龙泉戏水浸心凉;水比岸边石头凉,说明水的比热容小
C.秋天,新都赏桂满城香;花香袭人,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
D.冬天,郫都望雪西岭上;山顶积雪常年不化,积雪的内能为零
【答案】C
【详解】
A.热茶暖手是茶将热量传递给手,是通过热传递改变手的内能,故A错误;
B.水比岸边石头凉,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与其它物质相比,相同质量的水在吸收相同热量时,水升温慢,故B错误;
C.花香袭人是花香分子进入鼻子,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C正确;
D.所以物体不论温度高低具有内能,所以雪的内能不为零,故D错误。
故选C。
11.双手相互摩擦时感觉发热,这一过程的能量转化与四冲程汽油机的哪个冲程相同( )
A.吸气冲程 B.压缩冲程 C.做功冲程 D.排气冲程
【答案】B
【详解】
双手相互摩擦时感觉发热,是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汽油机的工作过程中,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压缩冲程。
故选B。
12.如图所示是某四冲程汽油机工作循环中的一个冲程,它是( )
A.吸气冲程 B.压缩冲程 C.做功冲程 D.排气冲程
【答案】B
【详解】
由图可知,进气门和排气门均关闭,活塞向上运动,即为压缩冲程,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3.“践行低碳环保,倡导绿色出行”,常德市城区共享单车、共享电动车、电动公共汽车为市民的绿色出行提供了方便.电动公共汽车的动力来源于电动机,前后两门(电路开关)中任意一个门没有关闭好,电动公共汽车都无法行驶.图中符合要求的电路是( )
A.B.C.D.
【答案】C
【详解】
A.若后门没有关好,汽车可以行使,后门关好后,电动机短路,无法行驶,故A不符合题意;
B.若后门没有关好,汽车可以行使,后门关好后,电动机短路,无法行驶,故B不符合题意;
C.只有前门和后门同时关上,故C符合题意;
D.前门或者后门只要关上一个,汽车就行使,故D不满足题意.
故选C.
14.如图所示,电路的电源电压恒为6V,灯泡L标有“2.5V 0.5W”的字样,滑动变阻器标有“30Ω 1A”字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时闭合S1、S2、S3,将会造成电源短路,烧坏电流表
B.同时闭合S2、S3,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流表示数变小
C.只闭合S3,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可使灯泡正常发光
D.只闭合S3,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压表示数会变大
【答案】C
【详解】
A.同时闭合S1、S2、S3时,定值电阻R与滑动变阻器并联,电压表测电源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干路中的电流,所以,不会造成电源短路,不会烧坏电流表,故A错误;
B.同时闭合S2、S3时,电路为滑动变阻器的简单电路,电压表测电源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小,由,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即电流表示数变大,故B错误;
C.只闭合S3时,灯泡L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由电路图可知,电压表的量程为0~15V,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且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压UL=2.5V,所以,此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
U滑=U-UL=6V-2.5V=3.5V<15V
电压表安全,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所以,由P=UI可得,电路中的电流
电流表安全,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
所以,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可使灯泡正常发光,故C正确;
D.只闭合S3时,灯泡L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小,由串联电路的分压特点可知,变阻器两端分得的电压变小,即电压表的示数变小,故D错误.
故选C.
15.如图所示电路中,电阻R1=12Ω,R2=6Ω.当单刀双掷开关S置于位置1时,电压表读数为3V.则当S置于位置2时,电压表读数的可能值为( )
A.1V B.2V C.3V D.4V
【答案】B
【详解】
当单刀双掷开关S置于位置1时,电压表读数为3V,此时电阻R1与电阻R0接入电路,此时电路中电流为
则电源电压为
当单刀双掷开关S置于位置2时,此时电阻R2与电阻R0接入电路,则电路中的电流为
故电压表示数为
由于串联分压,电阻变小,故电压表示数变小,故电压表的示数一定小于3V,故电压表的示数可能为2V,故B正确.
故选B.
16.如图所示,我市夷陵广场安装有噪声自动监测显示屏,显示屏上的分贝数值指的是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广场周边禁止汽车鸣笛是在______处减弱噪声。
【答案】响度 声源
【详解】
[1]噪声的强弱是指声音的响度,所以噪声自动监测显示屏显示的是声音的响度,声音的响度大小的单位是分贝。
[2]广场周边禁止汽车鸣笛,是提醒司机该路段不能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7.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我市各地都开展了唱红歌比赛活动,男女演唱者时而“引吭高歌”,时而“低声吟唱”,十分感人!这里的“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______(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答案】响度
【详解】
“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或尖细; “音色”指声音的特色。“引吭高歌”和“低声吟唱”是指大声或小声歌唱,是声音的大小、强弱,所以这里的“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响度。
18.一天,小明和父母一起驾车从西昌到成都,途中看到了如图所示的“雾淞”景现和“禁鸣”标识。其中“雾凇”是物态变化中的______现象形成的,“禁鸣”标识是表示在______处控制噪声。
【答案】凝华 声源
【详解】
[1]雾凇是由于水蒸气遇冷直接由气体变为固体,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2]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产生。
19.我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万米深处多次成功坐底,标志着我国在载人深潜领域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1)大洋万米深处的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产生的, 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40 m/s。“奋斗者”号的画面是通过微细光缆传给海面上的保障船的,说明______波可以传递信息。
(2)为保障“奋斗者”号在水下平稳运行不易侧翻,应将密度较小的浮力材料安装在“奋斗者”号的______(填“顶”或“底” )部。“奋斗者”号坐底时可视为悬浮状态,当抛掉其舱底外部质量为2t、密度为8×103kg/m3的压载铁后开始加速上升,此时“奋斗者”号受力______(填“平衡”或“不平衡”);当海水的阻力增大到一定值时,“奋斗者”号开始匀速上升,此时其受到的海水的阻力为______N(海水的密度取1×103kg/m3)。
【答案】振动 大于 光 顶 不平衡 1.75×104
【详解】
(1)[1]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大洋万米深处的声音同样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即大于340 m/s。
[3]“奋斗者”号的画面是通过微细光缆传给海面上的保障船的,光缆利用的是光的反射,即利用光波传递信息。
(2)[4]为保障“奋斗者”号在水下平稳运行不易侧翻,则需要降低重心,故应将密度较小的浮力材料安装在“奋斗者”号的顶部。
[5]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为平衡状态,故加速上升时“奋斗者”号受力不平衡。
[6]当“奋斗者”号坐底时可视为悬浮状态,此时浮力等于重力,抛掉其外部的压载铁后,即“奋斗者”号质量减小2t,则重力减小
G减=mg=2000kg×10N/kg=2×104N
体积减小
V减===0.25m3
则“奋斗者”号减小的浮力
F浮=ρ海gV减=1×103kg/m3×10N/kg×0.25m3=2.5×103N
当海水的阻力增大到一定值时,“奋斗者”号开始匀速上升,则此时“奋斗者”号受力平衡,即减小的重力等于减小的浮力加上阻力,即
F阻=G减-F浮=2×104N-2.5×103N=1.75×104N
20.宋代王安石《梅花》中有诗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梅花,是因为光发生了______反射,淡淡花香飘散在空气中,这是______现象。
【答案】反射 扩散
【详解】
[1]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梅花,是因为光照在物体的表面发生反射,故是光的反射。
[2] 淡淡花香飘散在空气中,说明分子在运动,是扩散现象。
21.一幅装饰画在平面镜中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则装饰画到平面镜的距离是______。
【答案】3
【详解】
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道,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它们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所以,根据题意知道,装饰画到平面镜的距离是3m。
22.2000多年前的《愚经》就记载了小孔成像的实验,小孔成像成的是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实像。湖北随州曾侯乙基出土的战国时期的编钟大小不同,钟的大小决定其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的高低。1293年,元代水利工程专家郭守敬在通惠河上建立了24座船闸,使运粮船可逆流而上,船闸是利用______原理工作的。
【答案】倒立 音调 连通器
【详解】
[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因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透过小孔到达光屏时,在光屏上成倒立的实像。
[2]音调、响度和音色是声音的三大特性,音调由发声体振动时的频率决定,响度由发声体振动时的振幅决定,音色主要取决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等。编钟大小不同,敲击时振动的频率就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不同。
[3]船闸工作时,闸室和上下游构成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连通器,液体不流动时液面相平,便于船只上下往来,所以船闸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
23.小刚同学用如图甲的装置探究“冰熔化过程的规律”,他每隔30s记录一次温度,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由实验可知,冰熔化过程要______热量,温度______。
【答案】吸收 保持不变
【详解】
[1][2]由图知,酒精灯一直在给烧杯加热,说明冰在熔化过程中持续吸收热量,并且温度保持0℃不变,即冰的熔点为0℃。
24.如图是小明自制的一种测定油箱内油面高度的装置.油量表是由量程为0~0.6A的电流表改装而成的,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为20Ω,从油量表指针所指的刻度,就可以知道油箱内油面的高度.已知电源电压为12V,当油箱内油面高度最高时,R的金属滑片在最下端,油量表指针满偏;当油箱内没有油时,R全部接入电路,油量表的读数最小.则R0的阻值是______Ω,油量表的最小读数是______A;当油箱内油面的高度降为最高油面一半时,滑片正好在R的中点,此时油量表的读数是______A,据此推理油量表的刻度______(“均匀/不均匀”).
【答案】20 0.3 0.4 不均匀
【详解】
[1]当油箱内油面高度最高时,R的金属滑片在最下端,此时电路中只有R0接入电路,油量表指针满偏,其示数I0=0.6A,则R0的阻值
[2]当油箱内没有油时,R全部接入电路,油量表的读数最小,此时电路总电阻
此时电路电流
[3] 当油箱内油面的高度降为最高油面一半时,滑片正好在R的中点,此时油量表的读数
[4]当R接入电路的电阻为0时,电路电流为0.6A;当R接入电路的电阻为R的一半时,电路电流为0.4A;当R全部接入电路时,电路电流为0.3A.由此判断理油量表的刻度是不均匀的.
25.如图甲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由最右端向左移动的过程中,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则定值电阻R1的阻值为__________Ω;电路消耗的最小功率为__________W.
【答案】10 1.3
【详解】
[1]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最右端,根据串联分压原理,电压表示数12V,电源电压为
U=12V+0.1A×R1
电压表示数3V时电源电压为
U=3V+1A×R1
联立解得U=13V,R1=10Ω.
[2]因为电源电压不变,电流最小总功率最小,所以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最右端时,电路消耗的最小功率为
P=UI=13V×0.1A=1.3W
26.根据题目要求作图。
(1)如图1所示,s为人眼所在位置,PQ为不透明挡板,请在图中画出人眼能看到的PQ右侧的范围(用阴影表示).
(2)请在图2中画出AB在镜中的像。
(3)如图3所示,A、B是镜前一个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在图中标出点光源S和像点S′的位置.并完成反射光路图.
27.如图所示,质量为50kg的小帆骑电动平衡车在水平公、路上行驶。已知小帆骑行时受到的阻力为人与车总重的0.2倍,该电动平衡车的部分参数如下表。当小帆骑着电动平衡车时,求:(g取10N/kg)
(1)锂电池充满电后储存的电能;若以最大速度行驶,电动平衡车能行驶的最长时间。
(2)匀速行驶时,电动平衡车所受的牵引力。
(3)电动平衡车对路面的压强。
.解:(1)锂电池充满电后储存的电能W=UIt=36V×10A×3600s=1.296×106J。
根据v=可知,若以最大速度行驶,电动平衡车能行驶的最长时间t===1.5h
(2)人和车的总重力G=mg=(m1+m2)g=(50kg+10kg)×10N/kg=600N,
骑行时受到的阻力f=0.2G=0.2×600N=120N。
匀速行驶时,电动平衡车受平衡力的作用,牵引力F=f=120N。
(3)人和电动平衡车对路面的压力p=G=600N,
电动平衡车对路面的压强p===2×105Pa。
28.小新喜欢吃爆米花,于是他在网上购买了一个小型爆米花机。下表是爆米花机的相关参数,如图所示是爆米花机的简易电路图,其中R1为加热电阻,R2为保温电阻。小新将100g初温为20℃的玉米粒放入爆米花机中,加热5min后,玉米粒的温度升高到300℃并爆成了爆米花,接着小新将爆米花机调至保温状态。
求:[c玉米=1.2×103J/(kg·℃)]
(1)保温状态下电路中的电流。
(2)整个加热过程中电路消耗的电能。
(3)电阻R1给玉米加热的效率。
.解:(1)根据P=UI和表格可知,保温状态下电路中的电流I===0.1A。
(2)当开关S接a时,R1和电动机(电机)并联接入电路,爆米花机在加热的同时进行搅拌。
由P=可得,加热过程中R1消耗的电能W1=P加热t=200W×5×60s=6×104J;
加热过程中电动机消耗的电能W2=P电机t=20W×5×60s=0.6×104J。
整个加热过程中消耗的电能W=W1+W2=6.0×104J+0.6×104J=6.6×104J。
(3)玉米粒吸收的热量
Q吸=c玉米m△=1.2×103J/(kg·℃)×0.1kg×(300℃-20℃)=3.36×104J,
R1的加热效率η===0.56=56%。
29..如图甲所示是某班同学白天在教室内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
(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更好地完成实验,成像所选的器材最好是________________(选填“平面镜”“薄玻璃板”或“厚玻璃板”)。除了点燃的蜡烛A外,实验中还要再准备一支与A完全相同的蜡烛B,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无论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怎样移动,都无法使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解决上述问题后继续实验,图乙是同学们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通过处理和分析这张白纸上的信息,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5)移开蜡烛B,把光屏放在像的位置,然后________(选填“透过玻璃板”或“直接”)观察光屏,发现光屏上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
(6)该实验中还可以进行改进的地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1)光的反射
(2)薄玻璃板 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3)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4)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或像与物的连线和镜面垂直)
(5)直接 不能 虚
(6)用方格纸代替白纸进行实验(或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解析:
(2)选用玻璃板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选用薄的而不选用厚的玻璃板是因为厚玻璃板的前、后镜面会分别成一个像,影响观察实验现象。
(5)用光屏去判断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还是实像时,应该直接去观察光屏上是否承接到了蜡烛的像。光屏上没有承接到像,说明成的是虚像。
(6)由题干可知,这个实验是在白天进行的,对比度较弱,改换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该实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将会更清晰。可以用方格纸代替白纸进行实验,这样更便于比较像与物的位置关系。
30.如图甲、乙所示是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1)如图甲所示,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由此可知,凸透镜对光有________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cm.
(2)将实验器材依次固定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通过调节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环境应该________(选填“较亮”或“较暗”)一些。
(3)小组同学将蜡烛和光屏移动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会出现烛焰倒立、________的实像,应用此成像规律可制成________________。
(4)保持图乙中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5)小组的小陈把图乙中的凸透镜换成焦距更小的,发现光屏上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不改变凸透镜的位置,要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可以采取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6)小组的小张同学调节器材,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后,将一副眼镜的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当他将蜡烛向左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重新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则这副眼镜是__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7)若用遮光板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则光屏上所成的像相比原来是________(选填“完整”或“不完整”)的。
(8)实验结束后,小组中的一位同学提出可以用LED灯代替蜡烛进行该实验,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1)会聚 10
(2)同一高度 较暗
(3)缩小照 相机
(4)左
(5)将蜡烛向右移动适当距离(或将光屏向左移动适当距离)
(6)近视
(7)完整
(8)所成的像不会晃动,更加稳定(或增加物体的亮度,使成的像更清晰,合理即可)
解析:
(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很小、很亮的光斑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3)图乙中的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这个规律制成的。
(6)把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将蜡烛向左移动适当距离后像又清晰,说明该眼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为凹透镜,是近视眼镜。
(7)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物体发出的光线仍可以透过凸透镜的未遮挡部分成像,只是透过凸透镜的光线变少,所成像的亮度变暗。
B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有的小题只有--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小题有二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2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新材料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关于新材料的应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使用记忆合金弹簧制作的淋浴恒温阀门,实现了智能调节水温
B.超导材料用于制作电饭锅的发热体,可提高发热效率
C.硅光电池能够把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且完全不会造成污染
D.纳米陶瓷具有一定的韧性,可以制造发动机缸体
【答案】B
【详解】
A.记忆合金弹簧制作的淋浴阀门,在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它可伸长将阀门关闭,从而防止热水将人烫伤;在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它可缩短将阀门打开,从而实现了智能调节水温,故A正确;
B.超导材料电阻值为0,根据焦耳定律,电流通过这种材料时产生的热量为0,故不能用超导材料用于制作电饭锅的发热体,故B错误;
C.硅光电池是一种能把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半导体器件,且完全不会造成污染,故C正确;
D.陶瓷在通常情况下较脆,而用纳米超微颗粒制成的纳米陶瓷具有良好的韧性,可以制造发动机缸体,故D正确.
故选B.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这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 )
①图中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②图中成像特点与投影仪成像特点相同
③把蜡烛适当左移,透镜保持不动,向左适当移动光屏,会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④把蜡烛移至处,透镜保持不动,右适当移动光屏,会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A.只有①②正确 B.只有①③正确
C.只有②④正确 D.只有③④正确
【答案】B
【详解】
①物距为30cm,则有
相距为20cm,则有
综上可知
故图中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故正确;
②图中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成像特点与照相机成像特点相同,故错误;
③把蜡烛适当左移,透镜保持不动,物距增大,像距应减小,故应向左适当移动光屏,会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故正确;
④把蜡烛移至处,透镜保持不动,物距小于一倍焦距,凸透镜成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故错误。
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如图甲,将两个温度传感器分别放置在两个试管中,并将其固定在铁架台上,往两试管装入初温不同的液体a、b,温度传感器的探头部分与试管内的液体良好接触,传感器通过数据采集线与计算机相连接。在计算机上得到的实验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本实验通过传感器采集的温度信息,比较液体吸热的多少
B.若要比较不同液体的吸热能力需要装入等体积的两种液体
C.若两种液体的种类相同,则a、b两液体的质量之比为
D.若两种液体的种类不同,则a、b液体的比热容之比是
答案:C
4.如图所示组合机械,配重M的质量为,底面积为,将M用绳系在杠杆AOB的B端,杠杆的支点为O点(固定不动),.在杠杆的A端悬挂一滑轮组,定滑轮重,动滑轮重,当工人利用滑轮组提升重力为的物体N以的速度匀速上升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杆与绳的重量、滑轮转轴的摩擦均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工人施加拉力的功率为 B.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C.B点受到绳子拉力为 D.配重M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
答案:BC
5.如图甲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不变,L是标有“4V”字样的灯泡。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为60Ω,两个电流表的量程均为0~0.6A,电压表的量程为0~15V.图乙是小灯泡L的电流随其电压变化的图象。当S闭合。S1,S2断开,将滑片P移到变阻器R的中点时,小灯泡L恰好正常发光,电压表示数为5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源电压为9V
B.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为10Ω
C.移动滑片P,当灯泡L的功率为1W时,变阻器R接入的阻值为6.25Ω
D.当S,S1,S2都闭合,为保证电路安全,变阻器R消耗的最大功率为4.05W
【答案】AD
【解析】A、当S闭合,S1、S2断开,滑动变阻器与灯泡串联,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将滑片P移到变阻器R的中点时,小灯泡L恰好正常发光,此时灯泡两端的电压为4V,电压表示数为5V(即变阻器的电压为5V),
由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可得,电源电压为:U=UL+UR=4V+5V=9V,故A正确;
B、当S闭合,S1、S2断开,滑片P移到变阻器R的中点时,灯泡正常发光,根据图乙可知,此时通过灯泡的电流为0.5A,
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则由欧姆定律可知,产生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为R===10Ω,则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R滑大=2R=2×10Ω=20Ω;故B错误;
C、移动滑片P,当灯泡L的功率为1W时,根据乙图可知,此时灯泡两端的电压为2.5V,电路中的电流为0.4A,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可知,此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为:UR′=U﹣UL′=9V﹣2.5V=6.5V,由欧姆定律可得,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为:R滑===16.25Ω,故C错误;
D、当S、S1、S2都闭合,滑动变阻器和定值电阻并联,电流表A测干路中的电流,电流表A1测通过定值电阻R0的电流;两个电流表的量程均为0~0.6A,所以干路中的最大电流为I总大=0.6A;
通过定值电阻R0的电流为:I0===0.15A;
根据并联电路电流特点可知,通过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流为:IR大=I总大﹣I0=0.6A﹣0.15A=0.45A,
则滑动变阻器R消耗的最大功率为:PR大=UIR大=9V×0.45A=4.05W,故D正确。
6.(4分)如图5所示的黑箱外有四个接线柱A、B、C、D。黑箱中有三个电阻均是10Ω,还有电压为U=3V的电池组,它们以一定的方式连接,现在把电流表接在接线柱A、B或B、C之间,电流表的示数为0.3A;若把电流表改接在接线柱C、D之间,它的示数为0.15A;若把电流表改接在接线柱A、C之间,它的示数变为0;若把电流表改接在接线柱B、D之间,它的示数变为0。
(1)根据上述测试结果,画出箱内电路的连接情况。
(2)上述几种连接中,1min内电路消耗的最大电能是 J。
6.解:(1)由有,
则说明AB或BC间有1个电阻,且有电池;
同理RCD=20Ω,CD有2个电阻串联且有电池;
而RBD=RAC=0,则AC、BD间无电阻或者无电源。 ……… 1分
由此可以画出电路:
…… 2分
(2)由电路图可知:连接AB或BC电路消耗电能最大,1min消耗电能为:
……… 1分
7.(6分)如图6所示,A为固定的敞口水管,底部活塞 B与水管内壁接触良好且无摩擦,在水管中装适量的水,水不会流出, 活塞通过竖直硬杆与轻质杠杆OCD的C点相连,O为杠杆的固定转轴,滑轮组绳子的自由端与杠杆的D端相连,滑轮组下端挂着一个物体G,物体部分浸入水中.当水管A中水深为40cm时,杠杆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已知OC:CD=1:2,活塞 B与水的接触面积为30cm2,活塞与硬杆总重为3N,已知物体G的密度为1.5×103kg/m3,底面积为0.004m2,高0.5 m ,不计动滑轮、绳重及摩擦. (g=10N/kg,ρ水=1.0×103kg/m3 )求:
(1)水管中水对活塞B的压强。
(2)绳子自由端对杠杆D端的拉力。
(3)求物块G浸入水中的深度。
7.
解:(1)水管中水对活塞B的压强:
pB=ρ水gh=1.0×103kg/m3×10N/kg×40×10-2m2=4×103Pa……… 1分
(2)由p=可得,水对活塞的压力即水的重力:
G水=FB=pBSB=4×103Pa×30×10-4m2=12N,
杠杆C受到的压力:
FC=G水+G活塞=12N+3N=15N, ……… 1分
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
FC•OC=FD•OD,
则绳子自由端对杠杆D端的拉力:
FD=……… 1分
(3)杠杆D端对滑轮组绳子的自由端的拉力也为5N,滑轮组两条绳子拉动滑轮,
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2FD+F拉=G,
则F拉=G-2FD=ρgV-2FD
=1.5×103kg/m3×10N/kg×0.004m2×0.5m - 2×10N
=10N ……… 1分
物体G受重力、浮力和拉力处于静止状态,由力平衡知识有:
F浮+F拉=G ……… 1分
由阿基米德原理有:F浮=ρ水gV排=ρ水gSh有
=0.5m …… 1分
2022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物理真题(word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2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物理真题(word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四川省成都市2022年中考物理试卷学生版docx、四川省成都市2022年中考物理试卷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3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江苏徐州中考物理冲刺押题卷(一)(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江苏徐州中考物理冲刺押题卷(一)(word版含答案),共17页。
2022年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初中毕业生物理押题卷(word版无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初中毕业生物理押题卷(word版无答案),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