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章末综合检测检测含解析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17315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章末综合检测检测含解析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17315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章末综合检测检测含解析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17315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章末综合检测检测含解析
展开碱蓬,是一种典型的盐碱指示植物,有着极高的观赏价值和较高的食用、药用价值。当盐分含量达到1%时,开始由绿色变为红色(盐分越高,颜色越红);当盐分含量达到或超过1.6%时,碱蓬的生长就会受到抑制或大量死亡。读辽宁盘锦辽河口附近土壤等盐度线(%)分布图,回答1~2题。
1.碱蓬在( )
A.a处容易死亡 B.b处呈红色
C.c处呈绿色 D.d处比c处红
2.下列可能属于碱蓬的优势产区的是( )
A.珠江三角洲 B.亚马孙河流域
C.尼罗河三角洲 D.莱茵河流域
解析:第1题,a处盐度大于1.6,碱蓬的生长会受到抑制或大量死亡,A正确。b处盐度在0.8~1.0,碱蓬为绿色,B错误。c处盐度在1.4~1.6,碱蓬为红色,C错误。d处盐度在0.6~0.8,碱蓬为绿色,D错误。第2题,碱蓬的优势产区是盐碱地面积大的区域,盐碱地的形成需要降水少、蒸发旺盛的气候条件。珠江三角洲、亚马孙河流域、莱茵河流域的气候分别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丰富。尼罗河三角洲降水少、蒸发旺盛。故选C。
答案:1.A 2.C
(2021·东营质量检测)蓄水能力是评价土壤水源涵养、调节水循环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林地土壤蓄洪作用主要反映在毛管孔隙水的贮存能力上。土壤持水量饱和后会产生地表和地下径流。下表为四川盆地东部海拔350~951米某山不同林地土壤孔隙度和持水性资料。据此完成3~5题。
3.最不适合该山地作为水土保持林的林地类型是( )
A.针阔混交林 B.常绿阔叶林
C.楠竹林 D.灌木林
4.不考虑其他因素,在相同降水条件和相同前期土壤湿度条件下,产生径流时间最长的是( )
A.针阔混交林 B.常绿阔叶林
C.楠竹林 D.灌木林
5.当地灌木林有机质含量高,与其关联度最小的是( )
A.地表径流大 B.植物种类多
C.枯枝落叶多 D.年均温较高
解析:第3题,读材料可知,楠竹林的毛管孔孔隙度最小,且饱和持水量也最小,容易产生地表和地下径流,所以是最不适合该山地作为水土保持林的林地类型。故选C。第4题,读材料可知,灌木林的毛管孔孔隙度最大,且饱和持水量也最大,对应的产生径流的时间最迟也就是最长。故选D。第5题,灌木林有机质含量高,说明土壤肥沃。植物种类多,表明土壤中养分多而活跃,有机质多;枯枝落叶可以增加土壤的腐殖层,增加有机质;年均温高有利于促进土壤微小生物的活动,增进有机质的积累;土壤有机质主要与土壤肥力、土壤中微量元素有关,和地表径流量的大小关系不大。故选A。
答案:3.C 4.D 5.A
华北地区传统民居大多坐北朝南,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房后多种四季常绿的松柏等针叶树。据此完成6~7题。
6.华北地区主要植被类型为( )
A.常绿阔叶林 B.针阔叶混交林
C.落叶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
7.华北地区传统民居的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主要是因为( )
A.华北地处温带,不能种植常绿林
B.夏季树叶茂盛,能增加空气湿度
C.冬季落叶后,可获得较多光照
D.阔叶林成熟以后,可提供木材
解析:第6题,华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主要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第7题,华北地区房前种植落叶阔叶树,主要是夏季太阳辐射强,阔叶树枝繁叶茂,达到较强遮光效果;冬季落叶后,可获得较多光照。
答案:6.C 7.C
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水分和空气两者的组成比例随外界气候条件及其他因素的变化而此消彼长。读我国某地区不同演替阶段下的植物群落与特征变化图,完成8~9题。
注:牛肝地发育在以红层软岩为主的区域,是以密集侵蚀沟和风化壳裸露为标志的红层荒漠。
8.在该地区植物群落演替的过程中,土壤特征发生的变化是( )
A.土壤厚度增大
B.土壤中空气含量减少
C.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增大
D.土壤肥力提高
9.该地区植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气候变异 B.地表形态的变化
C.土壤肥力变化 D.过度的农业活动
解析:第8题,该地区出现了牛肝地(红层荒漠),说明演化过程是由常绿阔叶林到荒漠,因此土层厚度减小,土壤肥力降低。图示过程随着常绿阔叶林到牛肝地的变化,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含水率不断下降;而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的,则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和空气含量增大。第9题,这种演替过程,直接的表现是地表植被的破坏,最可能的原因是过度的农业活动。
答案:8.C 9.D
(2021·佛山测试)土壤是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不同土壤可以反映出不同的气候、地表物质、地形、水文条件、生物及人类活动情况。下图为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据此回答10~13题。
10.下列有关生物与土壤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是土壤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
B.绿色植物促进了耕作土壤的形成
C.生物作用与土壤肥力的产生关联密切
D.树木根系很深,提供土壤表层有机质多
11.下列关于成土母质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及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有机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
B.发育在残积物和坡积物上的土壤具有明显的分层特征
C.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中的化学元素和养分
D.基性岩母质上的土壤硅的含量明显高于酸性岩母质上的土壤
12.下列关于气候与土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
B.在寒冷条件下,有机质分解缓慢
C.从干燥的荒漠带到热带雨林带,化学与生物风化逐渐减弱
D.气候还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外力地貌形态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间接地影响土壤的形成与发育
13.下列关于地形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陡峭的山坡上,地表疏松物质迁移速度较快,逐渐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B.阳坡的蒸发量大,水分状况较阴坡好
C.阳坡接受太阳辐射多于阴坡,温度状况比阴坡好
D.地形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解析:第10题,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与土壤肥力的产生密切相关。第11题,成土母质是土壤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发育在洪积物和冲积物上的土壤具有明显的质地分层特征;基性岩母质上的土壤硅的含量明显低于酸性岩母质上的土壤。第12题,从干燥的荒漠带到热带雨林带,化学与生物风化逐渐增强。第13题,陡峭的山坡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阳坡的蒸发量相对较大,水分状况比阴坡差;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答案:10.C 11.C 12.C 13.C
(2021·济南期末)地表的土壤结构和植被覆盖状况会直接影响到地表水的下渗。下面图甲为地表单位面积上厚度相同的四类均质土壤(砂土、砂壤土、壤土、黏土)的累积下渗量曲线图;图乙为地表单位面积上的四类均质植被覆盖区(耕地、草地、古老的牧场、大量放牧的牧场)的累积下渗量曲线图。据图回答14~16题。
14.关于土壤质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土壤矿物质按粒径由大到小依次是黏粒、粉粒、砂粒、石砾
B.通气性由好到差依次为砂土、壤土、黏土
C.透水性由好到差依次为黏土、壤土、砂土
D.保肥性由好到差依次为砂土、壤土、黏土
15.黏土主要由非常小的(<2 μm)硅酸铝盐颗粒组成,是含沙粒很少、具有可塑性和黏性的土壤。壤土是土壤颗粒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适中的土壤。据此判断图甲中分别表示壤土和黏土的是( )
A.壤土—①,黏土—② B.壤土—①,黏土—④
C.壤土—②,黏土—③ D.壤土—③,黏土—④
16.图乙的四条曲线中能反映耕地的是( )
A.Ⅰ B.Ⅱ
C.Ⅲ D.Ⅳ
解析:第14题,土壤矿物质按粒径由大到小依次是石砾、砂粒、粉粒、黏粒,A错误;土壤透水性由好到差依次为砂土、壤土、黏土,C错误;土壤保肥性由好到差依次为黏土、壤土、砂土,D错误。故选B。第15题,与砂土和砂壤土相比,黏土的透水性较差,下渗量最小,而壤土次之,分别对应图中的④③,故选D。第16题,耕地由于长期耕作,与草地、古老的牧场、大量放牧的牧场相比,下渗量最小。读图可知,图乙中曲线Ⅳ下渗量最小,故选D。
答案:14.B 15.D 16.D
二、非选择题
1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阿尔梅里亚省位于西班牙南部,面积仅 8 774 km2,山地较多,土质瘠薄。自20世纪60年代末起,当地人民在山坡和沿海沙石滩上,将土壤改良成表层为沙土、中间层为有机肥、下层为黏土的“三明治”结构,引水灌溉,建设塑料大棚生产蔬菜,成为“欧洲蔬菜之都”。为了提高蔬菜产量,有的温室农业还使用了无土栽培法(即将人工配制的营养液放在塑料袋内作为植物生长的“土壤”,俗称水栽农业),无土栽培消耗大量的水和排放大量的废物,导致土壤退化。
阿尔梅里亚气候统计资料
(1)分析阿尔梅里亚的气候对当地土壤的影响。
(2)“三明治”结构土壤能很好地调节水、肥、气、热,请说明“三明治”结构土壤的优点。
(3)分析当地无土栽培导致土壤退化的原因。
解析:(1)据气候资料可知,该地年降水量较小,不利于植被的生长发育,地表植被覆盖率较小,导致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较低,土壤较贫瘠。(2)结合“三明治”结构来说明其优点。“表层为沙土”,沙土比其他土透水通气性好,可迅速接纳水肥,防止土壤水分很快蒸发,减少用水量,提高水的利用率;“中间层为有机肥”,可以改良土壤结构,增加有机质,保持土壤水分,提升土壤肥力,利于作物根系生长;“下层为黏土”,透水性差,利于保水保肥,避免水分和养分下渗,防止盐分上升,防止土壤盐碱化。(3)结合材料给出的无土栽培技术的生产特点分析回答。将人工配制的营养液放在塑料袋内作为植物生长的“土壤”,会大量消耗该地区的地下水,进而使土壤盐分增高以至退化;无土栽培会排放大量的废物,造成环境污染,尤其是化肥和杀虫剂的化学残余物,使土壤进一步退化。
答案:(1)当地年降水量小,植被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低。
(2)上层沙土透水通气性好,可迅速接纳水肥,防止土壤水分很快蒸发,减少用水量;中间层有机肥,可改良土壤结构,保持土壤水分,提升土壤肥力,利于作物根系生长;下层黏土,可保水保肥,避免水分和养分下渗,防止盐分上升。
(3)无土栽培法大量消耗该地区的地下水,使土壤盐分增高以至退化;排放大量废物,尤其是化肥和杀虫剂的化学残余物,使土壤进一步退化。
林地类型
孔隙度(%)
有机质含量(%)
饱和持水量(吨/公顷)
总孔隙
非毛管孔
毛管孔
针阔混交林
59
17
45
4.62
503
常绿阔叶林
63
16
47
3.18
648
楠竹林
52
12
40
2.08
312
灌木林
73
17
56
7.79
1 833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日均最高气温(℃)
19
27
28
18
日均最低气温(℃)
10
18
19
10
平均降水总量(mm)
19
8
14
25
平均降水天数(天)
4
1
2
5
高考地理一轮考点讲练复习 章末综合检测(十六) (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考点讲练复习 章末综合检测(十六) (含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地理一轮考点讲练复习 章末综合检测(十九) (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考点讲练复习 章末综合检测(十九) (含解析),共5页。
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第11讲土壤检测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第11讲土壤检测含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