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17-2021五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古诗文阅读(福建省)

    2017-2021五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古诗文阅读(福建省)第1页
    2017-2021五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古诗文阅读(福建省)第2页
    2017-2021五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古诗文阅读(福建省)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3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17-2021五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古诗文阅读(福建省)

    展开

    这是一份2017-2021五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古诗文阅读(福建省),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各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共3小题)
    1.(2019•福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节选自《礼记》)
    【乙】师川外甥奉议①:别来无一日不奉思②.春风暄暖,想侍奉之余,必能摒弃人事,尽心于学。前承示谕③:“自当用十年之功,养心探道。”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足以追配古人。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虚用功;又欲进道,须谢去外慕④,乃得全功。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则言下理会。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⑤,功必倍之。甥性识颍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节选自黄庭坚《与徐甥师川》)
    【注】①奉议;官名,即奉议郎。②奉思:思念。③前承示谕:不久前你告知我。④外慕:学习之外的各种贪恋。⑤半古之人:花费古人一半的工夫。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B.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C.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D.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②必能摒弃人事,尽心于学。
    (4)甲、乙两文都谈到学习,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2.(2018•福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锺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锺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锺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选自《列子•汤问》)
    【乙】董源①善画,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其后建业僧巨然②祖述③源法,大体源及巨然画笔,皆宜远观。其用笔甚草草,近视之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④然,幽情远思,如睹异境。如源画《落照图》,近视无功,远观村落杳然深远,悉是晚景,远峰之顶宛有反照之色。此妙处也。
    (节选自《梦溪笔谈》)
    【注】董源:五代南唐画家,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②巨然:建业(今南京)僧人,五代宋初画家,师承董源。③祖述:效法、遵循前人的学说或行为。④粲:鲜明。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B.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C.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D.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曲每奏,锺子期辄穷其趣。
    ②近视之几不类物象。
    (4)伯牙“善”琴,甲文主要采用什么写法来表现他琴音的高妙?董源“善”画,乙文怎样介绍他画作的奇妙?请简要分析。
    3.(2017•福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然业已上登,不及返顾,遂从三姑①又上半里,抵换骨岩,岩即幔亭峰②后崖也。岩前有庵。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一岩。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
    【注】①三姑:地名。②幔亭峰:山峰名。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B.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C.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D.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
    ②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
    译文:
    (4)甲文写“水”,各写了三峡“四时之水”的什么特点?乙文写“山”,作者前往“换骨岩”途中俯瞰到什么“佳致”?请简要概括。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共2小题)
    4.(2021•福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王连,字文仪,南阳人也。刘璋时入蜀,为梓潼令,先主起事葭萌进军来南连闭城不降,先主义之,不强逼也。及成都既平,以连为什邡令,转在广都,所居有绩。迁司盐校尉,较盐铁之利,利入甚多,有裨国用。于是简取良才以为官属,若吕乂、杜祺等,终皆至大官,自连所拔也。迁蜀郡太守、兴业将军,领①盐府如故。时南方诸郡不宾②,诸葛亮将自征之,连谏以为“此不毛之地,疫疡之乡,不宜以一国之望,冒险而行”。亮虑诸将才不及己,意欲必往,而连言辄恳至,故停留者久之。会连卒。子山嗣,官至江阳太守。
    (节选自《三国志》)
    [注]①领:地位较高的官员兼理较低的职务。②宾:顺服,归顺。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于是简取良才以为官属
    ②不宜以一国之望
    ③会连卒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先主起事葭萌/进军来/南连闭城不降/
    B.先主起事葭萌/进军来南/连闭城不降/
    C.先主起事/葭萌进军来南/连闭城不降/
    D.先主起事/葭萌进军来/南连闭城不降/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及成都既平,以连为什邡令。
    ②利入甚多,有裨国用。
    (4)诸葛亮为什么要亲自征讨南方诸郡?之后,南征行动为什么“停留者久之”?请结合链接材料简要分析。
    【链接材料】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出师表》)
    5.(2020•福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杨氏者,苻承祖①姨也,家贫无产业。及承祖为太后所宠贵,亲姻皆求利润,唯杨独不欲。常谓其姊曰:“姊虽有一时之荣,不若妹有无忧之乐。”姊每遗其衣服,多不受。强与之,则云:“我夫家世贫好衣美服则使人不安。”终不肯受。时受其衣服,多不著,密埋之。承祖每见其寒悴,深恨②其母,谓不供给之,乃启其母曰:“今承祖一身何所乏少,而使姨如是?”母具以语之。承祖乃遣人乘车往迎之,强舁③于车上,则大哭,言:“尔欲杀我也!”由是苻家内外皆号为痴姨。
    (节选自《魏书》)
    【注】①苻承祖:人名。②恨:埋怨。③舁(yú):抬。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与】A强与之 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
    ②【具】A母具以语之 B各具情态 (《核舟记》)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我夫家世贫/好衣美服则使/人不安
    B.我夫家世贫/好衣美服/则使人不安
    C.我夫家/世贫好衣美服/则使人不安
    D.我夫家/世贫好衣美服则使/人不安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亲姻皆求利润,唯杨独不欲。
    ②今承祖一身何所乏少,而使姨如是?
    (4)本文杨氏被苻家内外称为“痴姨”,她的“痴”表现在哪里?请概括其中两点。
    三.咏物诗(共1小题)
    6.(2021•福建)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卜算子”为词牌的词,形式以言为主,间或七言,句式富有变化。
    B.“驿外断桥边”点明梅的生长环境偏僻,“更着风和雨”突出其处境恶劣。
    C.词中“妒”的意思是“嫉妒”,作者以“妒”写梅,使梅具有了人的情思。
    D.词以独门的抒情方式咏梅,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真实的内心世界。
    (2)“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是作者的人格写照,请简要分析。
    四.诗歌阅读综合(共2小题)
    7.(2021•大庆)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登楼望远,所见之景引发了词人对历史兴亡之事的感慨。
    B.“悠悠”一词指时间漫长久远,同时暗含词人的思绪无穷无尽。
    C.“坐断东南战未休”一句用象征手法写出硝烟弥漫的战斗场景。
    D.词的构思巧妙,以设问的方式层层推进,感情深沉,意境高远。
    (2)“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感?
    8.(2018•福建)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临碣石”中的“临”,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
    C.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悲凉伤感的意境。
    D.本诗寓情于景,体现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绘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
    五.思乡怀人诗(共1小题)
    9.(2020•福建)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各题。
    【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开篇写杨花落尽、子规哀啼,渲染暮春冷落、凄凉的气氛。
    B.乙诗“沙似雪”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月下大漠苍茫的景象。
    C.“夜郎西”“回乐烽”既表明地点,也能引发对特定情景的联想。
    D.两首诗都从视觉、听觉和嗅觉等角度描写景物,使人如临其境。
    (2)这两首诗都写到“月”,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六.即事感怀诗(共1小题)
    10.(2017•福建)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下列各题。
    木兰诗(节选)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1)对上述节选部分有关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用夸张手法描写翻山越岭奔赴战场的情景。
    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边塞军旅生活。
    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实写将军拼死作战,壮士十年后归来的情景。
    D.“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的数字“十二”与“百千”都是表示多数。
    (2)“可汗问所欲”时,木兰表达了什么心愿?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七.直接型默写(共5小题)
    11.(2021•福建)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
    回望过往,我们从“富贵不能淫,① ,② ”“不以物喜,③ ”中感受到古人的气节和胸襟:从“不畏浮云遮望眼,④ ”中领悟到古人的雄心抱负;从“⑤ ?归雁洛阳边”“⑥ ,赢得生前身后名”中体会到古人的家国情怀。
    展望未来,我们要如杜甫《望岳》所言“⑦ ,⑧ ”,锐意进取,敢攀高峰;如李白《行路难》所言“⑨ ,⑩ ”充满自信,驶向理想彼岸。
    12.(2020•福建)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大道之行也, 。(《礼记•大道之行也》)
    (2)将军百战死, 。(《木兰诗》)
    (3)月下飞天镜, 。(李白《渡荆门送别》)
    (4)北风卷地白草折,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 ,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6)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7)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引用典故表达词人希望被朝廷重用的心愿的句子是:“ , ?”
    (8)《<论语>十二章》中“ , ”,强调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
    13.(2019•福建)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蒹葭采采, 。(《诗经•蒹葭》)
    (2) ,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3)无为在歧路,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君问归期未有期, 。(李商隐《夜雨寄北》)
    (5)明月几时有? 。(苏轼《水调歌头》)
    (6)箫鼓追随春社近, 。(陆游《游山西村》)
    (7)峰峦如聚, ,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8)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范仲淹《岳阳楼记》)
    (9)李白《行路难》中,表达诗人坚信理想终会实现的诗句是 , 。
    (10)《论语•学而》中,曾子强调经常反省自己的为人处事,提升道德修养的句子是 ? ?
    14.(2018•福建)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结庐在人境, 。(陶渊明《饮酒》)
    (2)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
    (3)日暮乡关何处是? 。(崔颢《黄鹤楼》)
    (4)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5) ,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6)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7)何处望神州?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8)子曰:“ ,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9)酒酣胸胆尚开张。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10)《陋室铭》中表现室中人交友之雅的句子是: , 。
    15.(2017•福建)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蒹葭苍苍, 。(《诗经•蒹葭》)
    (2) ,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感时花溅泪, 。(杜甫《春望》)
    (4)怀旧空吟闻笛赋,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何当共剪西窗烛, 。(李商隐《夜雨寄北》)
    (6)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7)了却君王天下事, ,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8)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9)子在川上曰:“ ,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10)《岳阳楼记》中体现范仲淹远大抱负的句子是:“ , 。”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共3小题)
    1.【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不知道它的味美。旨:味美。
    ②句意:然后才能自己刻苦地钻研。反:反思,反省。
    ③句意:诚然能够按照这样(的志向)去做。是:这样。
    ④句意:让内心意念不要快速游动四散。走:古义是“跑”,今义是“走路”。
    (2)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语句意思是:外甥(你)天性聪颖理解能力好,一定能够明白我说的话,所以一定要详细熟悉并努力做到。停顿为: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故选:B。
    (3)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中重点词语有:虽,即使;至道,最好的道理。句意为: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②中重点词语有:摒弃,抛开;弗,不;于,介词,用。句意为:(你)一定能抛开人世间的俗事,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学习上。
    (4)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甲文,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作比,继而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侧重论述学和教是相互促进的;乙文,告诫外甥“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虚用功。”“读书先静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则言不会理。”强调学习要独立思考,要专心致志。
    答案:
    (1)①味美;②反思,反省;③这,这样;④跑。
    (2)B
    (3)①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②(你)一定能抛开人世间的俗事,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学习上。
    (4)①甲文侧重论述学和教是相互促进的;②乙文强调学习要独立思考,要专心致志。
    2.【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①句意为:突然遇到暴雨。卒,突然。
    ②句意为:于是放下琴叹息说。舍,放下。
    ③句意为:都适宜远远地看。宜,合适。
    ④句意为:都是晚景。悉,全。
    (2)本题考查句子停顿。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这个句子的意思是:尤其精工于秋天雾霭远景的画作,多描写江南的真山真水,而不用奇特峻峭的笔法。故停顿应为: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故选:C
    (3)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重点词语:每,每次。辄,就。句意:(伯牙)每次弹奏曲子,锺子期就能说尽它的旨趣(情趣)。
    ②重点词语:几,几乎。类,像。句意:近看画几乎不像任何事物的形象。
    (4)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细读文本,然后正确翻译后可分析作答。甲文中伯牙遇大雨创作出霖雨之操和崩山之音,能将情怀寄托于琴音,这是对他的正面描写,锺子期的善于聆听来表现伯牙的琴技高超,这是侧面描写。而乙文则采用正面描写的方法,先写董源的画宜远观,然后写远观与近观的效果不同,然后以一幅具体的画作为例对这一特点进行说明。
    答案:
    (1)①突然(通“猝”) ②放弃(放下,丢开) ③合适(应当) ④全(都)
    (2)C
    (3)①(伯牙)每次弹奏曲子,锺子期就能说尽它的旨趣(情趣)。
    ②近看画几乎不像任何事物的形象。
    (4)第一问: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通过伯牙能创作出寄托自己情思的曲子和锺子期的“善听”来表现。第二问:先写董源的画“宜远观”,然后写“远观”和“近视”效果不同,再以《落照图》为例加以说明。
    3.【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①句意: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溯:逆流而上
    ②句意: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引:延长
    ③句意:来不及返回看。顾:看,回头看
    ④句意:换骨岩就是幔亭峰的后崖。即:就是
    (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根据句意来划分:
    句意:当地人用木板沿岩壁修筑房屋,有的弯曲,有的笔直,有的高,有的低矮,都是顺着宛转的岩壁修筑。
    (3)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有:疾:快
    句意:这(白帝和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驭着长风,也不觉得(比它)快
    ②重点词有:许:左右
    句意:登上山走了一里多路,就看见山泉汩汩地往下流泻。
    (4)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内容的概括。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甲文:分别抓住“三峡四时之水的各自特点”;乙文:抓住“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来解答。
    答案:
    (1)①逆流而上 ②延长 ③看,回头看 ④就是
    (2)A
    (3)①这(白帝和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驭着长风,也不觉得(比它)快。
    ②登上山走了一里多路,就看见山泉汩汩地往下流泻。
    (4)第一问:夏水大而湍急;春冬水清而透明;秋水小而清冷。第二问:危壁出泉;疏竹掩映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共2小题)
    4.【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意思。答题时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再根据句意来分析推断。
    ①句意为:于是选拔有才能的人来当官。简:选拔。
    ②句意为:不应该让全国最有威望的人。宜:应当。
    ③句意为:适逢王连去世。会:适逢。
    (2)本题考查给文言语句断句。答题时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再根据句子来分析判断。本句的意思是“先主刘备在葭萌关起事,向南进军,王连紧闭城门,坚决不投降”。所以断句为:先主起事葭萌/进军来南/连闭城不降。
    故选:B。
    (3)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答题时先要弄清重点词语的意思,再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来调整,做到文从字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重点词有:及,等到;既,已经。句意为:等到成都平定后,(先主)任命王连做什邡县令。
    ②重点词有:利,利税;裨,弥补。句意为:利税收入很多,有助于弥补国家的财政需用。
    (4)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第一问是分析诸葛亮亲自征讨南方诸郡的原因。文中有这样的表述:“时南方诸郡不宾”“虑诸将才不及己”,再联系【链接材料】中的“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等句,可概括出答案。而南征行动“停留者久之”,则是“连谏”“言辄恳至”,即诸葛亮听从了王连的劝谏。
    答案:
    (1)①选拔 ②应当 ③适逢
    (2)B
    (3)①等到成都平定后,(先主)任命王连做什邡县令。
    ②利税收入很多,有助于弥补国家的财政需用。
    (4)第一问:①南方诸郡不服。②认为其他将领的才能不如自己。③不辜负先帝托付。
    第二问:诸葛亮接受王连劝谏。
    5.【解答】(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①A.句意:硬要给她。与:给。
    B.句意:自从谢灵运以来,再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奇丽景色了。与:欣赏,领悟。
    ②A.句意:他母亲把前前后后的一切全都告诉了他。具:详细。
    B.句意:各有各的神情姿态。具:具备。
    (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此句句意为:我夫家世代贫穷,穿上这等华贵的衣服,反倒使人心中不安。断句为:我夫家世贫/好衣美服/则使人不安。
    故选:B。
    (3)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注重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积累,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技巧。
    ①句重点词有:亲姻,亲戚。利润,利益好处。句意:亲戚都来谋求利益,唯独杨氏不想(这样)。
    ②句重点词有:何所,什么都不缺。如是,像这样。句意:现在我自己什么都不缺,却让姨母如此(贫寒)?
    (4)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根据“姊虽有一时之荣,不若妹有无忧之乐”可知,杨氏认为荣华富贵比不上“无忧之乐”;根据“姊每遗其衣服,多不受”“时受其衣服,多不著,密埋之”可知,杨氏大多不接受送来的华丽衣服,有时接受也大多不穿,暗中藏起来;根据“承祖乃遣人乘车往迎之,强舁于车上,则大哭”可知,杨氏拒绝承祖派车接她去享福。
    答案:
    (1)①A给 B欣赏,领悟
    ②A详细 B具备
    (2)B
    (3)①亲戚都来谋求利益,唯独杨氏不想(这样)。
    ②现在我自己什么都不缺,却让姨母如此(贫寒)?
    (4)示例:①她认为荣华富贵比不上“无忧之乐”;②大多不接受送来的华丽衣服,有时接受也大多不穿,暗中藏起来;③拒绝承祖派车接她去享福。
    三.咏物诗(共1小题)
    6.【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ABD.正确;
    C.错误,“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写梅花无意争春,却惹来众芳嫉妒,饱受摧残碾为尘埃,仍香气不改。
    故选:C。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梅花,正是诗人一生对恶势力不懈的抗争精神和对理想坚贞不渝的品格的形象写照。纵观全词,词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巧借饱受摧残、花粉犹香的梅花,比喻自己虽终生坎坷,绝不媚俗的忠贞。
    答案:
    (1)C
    (2)示例:“碾作尘”喻指作者屡遭挫折,“香如故”突出强调其心志始终如一。这两句作者以梅自比,表现不惧厄运、坚持正义的精神。
    译文:
    驿站外的断桥边,寂寞地开放。已是黄昏时刻,她独自愁思,更加还有风雨摧残。她花开在百花之先,并非有意苦苦地争夺春光,听凭着群芳心生嫉妒。即使零落碾作尘土,清香却如故。
    四.诗歌阅读综合(共2小题)
    7.【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时要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A、B、D正确;
    C.有误,“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隅,奋发自强,战斗不息。这两句是实写史事,因为它是千真万确的历史,没有使用象征手法。
    故选:C。
    (2)本题是对作者情感的考查。热情歌颂了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的精神,讽刺当朝统治者的懦弱无能,苟且偷安。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复祖国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作者通过赞美年轻的孙权雄踞江东,与曹操、刘备抗衡,意在表达渴望建功立业(收复失地)的壮志,同时也暗含年华老去、报国无门的愤懑,以及对统治者偏安江南、不思复国的慨叹。
    答案:
    (1)C。
    (2)①对英雄的仰慕之情;②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慨之情;③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之情。
    译文: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统帅。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
    8.【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掌握。
    ABD正确。
    C.有误,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苍凉壮阔的意境。
    故选:C。
    (2)本题考查对重点诗句的理解掌握。“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意为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从意思看,描绘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气势恢宏、辽阔壮观。从情与景的角度看,是为了表达作者的胸襟报复。
    答案
    (1)C
    (2)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景象壮丽。
    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苍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五.思乡怀人诗(共1小题)
    9.【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把握。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揣摩选项正误。
    ABC.正确;
    D.有误,没有嗅觉。
    故选:D。
    (2)本题考查诗歌情感比较。可结合着关键词的运用和理解来体会。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诗人将月亮人格化,托明月带去自己对友人的思念,寄托自己的离愁。“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描写了一幅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沙漠并非雪原,诗人偏说它“似雪”,月光并非秋霜,诗人偏说它“如霜”。诗人如此运笔,是为了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正是这似雪的沙漠和如霜的月光使受降城之夜显得格外空寂惨淡。也使诗人格外强烈地感受到置身边塞绝域的孤独,而生发出思乡情愫。
    答案:
    (1)D
    (2)甲诗想象奇特,借明月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牵挂;乙诗描写“月”,表现边塞的苦寒,衬托征人思乡的愁绪。
    译文:
    【甲】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
    【乙】
    回乐烽前的沙地洁白似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深秋白霜。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惹得出征的将士一夜都在思念家乡。
    六.即事感怀诗(共1小题)
    10.【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文意揣摩选项正误。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意思: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有些牺牲了,有的十年之后得胜而归。这句主要是运用了互文、对偶的修辞手法,表达出战争的残酷与艰辛。赏析有误。故选:C。
    (2)本题考查评价人物形象。评价人物形象要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并从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质方面进行概括。“可汗问所欲”时,木兰表达了放弃功名;尽快回归故里,与家人团聚。
    答案:
    (1)C
    (2)放弃功名;尽快回归故里,与家人团聚。
    七.直接型默写(共5小题)
    11.【解答】答案:
    ①贫贱不能移
    ②威武不能屈
    ③不以己悲(注意“己”的书写)
    ④自缘身在最高层(注意“自缘”的书写)
    ⑤乡书何处达
    ⑥了却君王天下事
    ⑦会当凌绝顶(注意“绝”的书写)
    ⑧一览众山小
    ⑨长风破浪会有时
    ⑩直挂云帆济沧海(注意“济”的书写)
    12.【解答】答案:
    (1)天下为公
    (2)壮士十年归
    (3)云生结海楼
    (4)胡天八月即飞雪 (注意“即”的书写)
    (5)黑云压城城欲摧 (注意“摧”的书写)
    (6)吟鞭东指即天涯(注意“涯”的书写)
    (7)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注意“遣”的书写)
    (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3.【解答】答案:
    (1)白露未已;
    (2)采菊东篱下(重点字:篱);
    (3)儿女共沾巾;
    (4)巴山夜雨涨秋池 (重点字:涨);
    (5)把酒问青天;
    (6)衣冠简朴古风存;
    (7)波涛如怒;
    (8)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9)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重点字:济);
    (10)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14.【解答】答案:
    (1)而无车马喧 (重点字:喧);
    (2)长河落日圆;
    (3)烟波江上使人愁;
    (4)海日生残夜;
    (5)东风不与周郎便 (重点字:便);
    (6)留取丹心照汗青;
    (7)满眼风光北固楼;
    (8)温故而知新;
    (9)鬓微霜,又何妨;(重点字:鬓);
    (10)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5.【解答】答案:
    (1)白露为霜
    (2)海内存知己
    (3)恨别鸟惊心
    (4)到乡翻似烂柯人 (重点词:柯)
    (5)却话巴山夜雨时
    (6)人有悲欢离合
    (7)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重点词:赢)
    (8)断肠人在天涯 (重点词:涯)
    (9)逝者如斯夫 (重点词:逝)
    (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①不知其旨也
    旨:

    ②然后能自反也
    反:

    ③诚能如是
    是:

    ④令心意不驰走
    走:

    ①卒逢暴雨
    卒:

    ②伯牙乃舍琴而叹曰
    舍:

    ③皆宜远观
    宜:

    ④悉是晚景
    悉:

    ①沿溯阻绝
    溯:

    ②属引凄异
    引:

    ③不及返顾
    顾:

    ④岩即幔亭峰后崖也
    即:

    相关试卷

    全国各地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阅读与鉴赏)-古诗文阅读-诗:

    这是一份全国各地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阅读与鉴赏)-古诗文阅读-诗,共10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古诗文,回答各小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问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学习任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全国各地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阅读与鉴赏)-古诗文阅读-词:

    这是一份全国各地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阅读与鉴赏)-古诗文阅读-词,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阅读宋词,完成下列各题,诗词赏析,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问题,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各小题,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17-2021五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福建省):

    这是一份2017-2021五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福建省),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