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天水秦州区汪川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展开汪川中学2020-2021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卷
高一生物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对高等动物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以及受精作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受精卵中的DNA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
B.受精卵中的细胞质主要是由卵细胞提供的
C.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维持了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D.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促进了基因的重新组合
2.如图表示某二倍体动物细胞的分裂过程中相关物质的变化图,图1、图2、图3、图4均表示一种分裂方式的完整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可表示核DNA数目随时间的变化,de段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B.图1和图4中ab段细胞所处时期相同,该时期核DNA会发生复制
C.图2和图3可分别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核DNA数目、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过程
D.图3和图4中bc段相关物质的变化都与着丝粒分裂有关
3.牛群中的有角和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和a控制,该常染色体上还带有致死基因(致死基因的表达受性激素的影响)。根据下表杂交试验及结果判断,错误的是( )
实验一
有角(♂)×无角(♀)
F1
雌
有角:无角=1:1
雄
有角:无角=1:1
实验二
F1有角(♀)×无角(♂)
F2
雌
有角:无角=3:1
雄
有角:无角=2 :1
A.致死基因的表达受雄性激素的影响
B.致死基因是显性基因
C.致死基因与A在一条染色体上
D.用多对F2中有角(♂)和无角(♀)杂交,后代有角个体与无角个体比例为1:1
4.下列有关基因分离定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基于对减数分裂的研究而提出的假说
B.F1高茎豌豆自交所得F2中出现了高茎和矮茎,这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C.孟德尔通过测交实验的结果可以证明F1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
D.通过对圆粒杂合子豌豆进行花药离体培养,也可证明分离定律
5.某植物红花和白花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让多个红花的亲本植株随机交配,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白花=15︰1。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F1出现红花和白花说明红花亲本中有杂合子存在
B.F1中出现红花和白花是基因重组导致性状分离的结果
C.F1植株中AA占9/16
D.F1植株中A的基因频率为3/4
6.野茉莉花色形成的代谢原理如图所示。5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显性基因表达相应的酶,隐性基因不表达或表达产物无效。白色3只有发生积累时才能在C基因表达的酶的催化下形成黄色物质。红色和蓝色混合成为紫色。如果有些植株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13蓝色︰3紫色,那么这些植株的基因型为( )
A.aaBBCcDdEE B.aaBbCcddEE C.aaBBCcddEe D.AaBBCcddEE
7.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摩尔根等人首次通过实验证明了其正确性
B.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等位基因,且呈线性排列
C.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不一定是等位基因
D.摩尔根和他的学生发明了测定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的方法
8.下列关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用玉米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则必须选用纯合子作为亲本
B.孟德尔通过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等位基因
C.形成配子时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先分离后组合,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D.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出现12︰3︰1的分离比的条件之一是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9.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Y染色体都比X染色体短小
B. XY型染色体决定的生物,体细胞中含有性染色体上的基因
C. ZW型性别决定的生物,ZW为雄性,ZZ为雌性
D. 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
10.下图是某遗传病系谱图,该遗传病的相关基因表示为B、b(不考虑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1号和6号肯定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
B.5号的基因型为bb或XbY
C.6号和7号再生一个患该病孩子的概率为1/4
D.3号和4号生育患该遗传病孩子的概率为1/8
11.已知等位基因A/a位于21号染色体上。现有一个21三体综合征男患者,该患者的基因型为AAa,其父亲的基因型为Aa,母亲的基因型为Aa。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21三体综合征患者产生含Aa配子的概率为1/3
B.这对夫妇再生育一个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概率为1/2
C.该21三体综合征男患者多出的一条染色体来自其父亲
D.21三体综合征与猫叫综合征都是由染色体数目变异引起的
12.如表是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调查结果,根据结果分析,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类型
第一类
第二类
第三类
父亲
正常
正常
患病
母亲
患病
正常
正常
儿子
全患病
正常50人,患病3人
正常38人,患病8人
女儿
全正常
正常49人
正常29人,患病6人
A.该调查对家庭采取随机抽样
B.根据第一类家庭调查结果可推测该病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第二类家庭中出现3名患者最可能的原因是减数分裂时发生了基因突变
D.第三类家庭中部分母亲为纯合子
13.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艾弗里用32P和35S分别标记肺炎双球菌的DNA和蛋白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B.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
C.格里菲思实验中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S型细菌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D.S型细菌的DNA被相关的酶水解后,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
14.为探明转化因子的成分,艾弗里将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破碎后,设法去除大部分糖类、蛋白质和脂质,制成细胞提取物,然后进行如下实验:
组别
处理步骤
结果(出现R型活细菌或S型活细菌)
1
S型菌的细胞提取物,不做处理
加入R型活细菌的培养基中,混合培养
R+S
2
S型菌的细胞提取物+蛋白酶
3
S型菌的细胞提取物+RNA酶
4
S型菌的细胞提取物+酯酶
5
S型菌的细胞提取物+DNA酶
R
下列对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
A.第1组不做处理,作为对照组
B.第2、3、4组的细胞提取物仍具有转化活性
C.实验中酶能为反应提供能量,加快反应速率
D.第5组实验证明转化因子一定是DNA
15.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实验中,若有4种碱基塑料片共20个,其中4个C,6个G,3个A,7个T,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连接物14个,脱氧核糖塑料片40个,磷酸塑料片100个,代表氢键的连接物若干,脱氧核糖和碱基之间的连接物若干,则( )
A. 能搭建出20个脱氧核苷酸
B. 搭建的分子片段中每个脱氧核糖都与2个磷酸相连
C. 能搭建出47种不同的DNA分子模型
D. 能搭建出一个4碱基对的DNA分子片段
16.下列关于DNA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能表示一个完整脱氧核苷酸的是a
B.DNA中与每个脱氧核糖相连的①都有两个
C. A-T碱基对比例高的DNA分子更稳定
D.如图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的碱基通过氢键相连
17.关于核DNA复制与转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复制与转录过程中碱基配对方式完全相同
B.在细胞分裂期,染色体高度螺旋化后,基因转录水平上升
C.DNA复制与转录过程中都需要解旋酶解开DNA双链
D.转录时,不同基因的模板链可能不同,但特定的某一基因模板链固定
18.双链DNA分子,只有一条链被15N标记。该DNA分子有1400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500个,该DNA分子在不含15N标记的溶液中复制2次,则( )
A.复制完成后,不含15N的腺嘌呤共有1500个
B.复制完成后,不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与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之比为3:1
C.复制过程中,共消耗胞嘧啶脱氧核苷酸600个
D.DNA分子复制是放能反应,伴随着ATP的合成
19.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RNA和蛋白质
B.一般情况下,一条染色体上只含一个基因
C.每条染色体上有多个DNA分子
D.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0.图甲所示为基因表达过程,图乙表示中心法则,①~⑤表示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所示过程需要多种酶参与,是染色体DNA上的基因表达过程
B.图乙所示过程均需要核苷酸为原料
C.图甲所示过程为图乙中的①②③过程
D.图乙中涉及碱基A与U之间配对的过程为②③④⑤
21.豌豆种子有圆粒和皱粒两种,如图为圆粒种子形成机制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豌豆的圆粒和皱粒是一对相对性状
B.图中显示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C.当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被打乱时,细胞内淀粉的含量会上升
D.图中①②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有差异
22.RNA甲基化是指发生在RNA分子上不同位置的甲基化修饰现象,常见的RNA转录后修饰有N6-甲基腺嘌呤(N6-methyladenosine,m6A)和5-甲基胞嘧啶(5-methylcytosine,m5C)。最新研究发现,m6A修饰在调控基因表达、控制mRNA寿命和降解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经m6A和m5C分别修饰后的同一RNA碱基序列不相同
B.m6A和m5C修饰RNA以DNA为模板
C.RNA甲基化修饰的过程涉及磷酸二酯键的断裂与生成
D.RNA甲基化修饰后引起基因表达改变,属于表观遗传
23.某基因突变后转录的mRNA长度不变,但翻译的肽链缩短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基因突变是发生了碱基对的缺失
B.基因突变可能导致mRNA没法与核糖体结合
C.突变导致基因表达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发生改变
D.肽链的缩短可能是因为基因突变导致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
24.某条染色体经过处理后,结构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的变化过程中,染色体一定发生过断裂
B.该变异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和排列顺序不改变
C.图示结构的变化属于染色体易位
D.图示过程中存在基因重组
25.如图所示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 是种群基因型频率改变
B. ② 是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C. 基因库是某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的集合
D. ③ 是自然选择,④包括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0分)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A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B细胞分裂后的子细胞叫作______________。
(2)图甲B细胞有____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
(3)如图乙为一对同源染色体及其上的等位基因,基因A与a的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I后期和_____________期。
(4)若图丁对应图丙中的细胞______________(选填①②或③),则丁的名称叫____________,细胞Ⅳ基因组成是____________。
(5)若图丙卵原细胞产生的配子的基因组成是AaB,则另三个子细胞的基因组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8分)科研人员为探究月季连续开花与非连续开花这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特点,进行如下杂交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科研人员依据实验结果推断,控制上述月季开花性状的基因不位于线粒体或叶绿体中。理由是__________。
(2)有研究者提出假设:月季这一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其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①科研人员让F1与连续开花亲本杂交(上述亲本为纯合子),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连续开花:非连续开花=1:1。该实验结果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假设不成立,理由是__________。
②科研人员另换取纯合的连续开花与非连续开花月季进行杂交得F1,F1与连续开花亲本杂交,产生的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连续开花:非连续开花=1:3,该实验结果________(填“支持”或“不支持”)上述假设。F1植株间相互授粉获得的子代中,理论上连续开花植株占________。
28.(12分)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一种致盲性遗传病,如图所示是一个视网膜色素变性家系的部分遗传图谱,该家系中致病基因被定位于3号染色体上,且Ⅳ-5无家族病史。
(1)若要调查该病在某地区的发病率,应注意__________(写一项即可),以保证调查的准确性。
(2)结合系谱图可推知该家系中视网膜色素变性的遗传方式属于________________。
(3)Ⅳ-6的致病基因来自Ⅰ代的__________号,Ⅳ-6和Ⅳ-7再生一个男孩,患病的概率是_________;若Ⅳ-6已再孕,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填两种)等检测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有该病。
(4)我国科学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将视网膜色素变性基因进行编辑后导入患病小鼠眼部,使小鼠重获部分视觉功能,该成果给患者带来了曙光。请分析上述治疗成功的小鼠能否把编辑后的正常基因遗传给后代,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10分)如图为某高等动物体内基因表达过程中的一些生理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物质丁为__________,图示中戊沿着丁向__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
(2)图一中由乙合成甲的反应称__________。为现欲合成具有51个基本单位构成的甲,则相关的基因中与控制这些基本单位直接有关的碱基数目为__________个。该生物中基因的存在场所有__________。
(3)图一、图二涉及的遗传信息传递方向为__________。物质③的名称是__________,其可与基因的__________结合,使包括__________的DNA片段的双螺旋解开,并以其中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使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上的碱基与DNA模板链上的碱基互补配对,并通过__________聚合成与该片段DNA对应的RNA分子。
30.(10分)测定细菌对各种抗生素的药敏程度的实验方法为:将含有一定浓度不同抗生素的滤纸片放置在已接种被检菌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抗生素向周围扩散,如果抑制被检菌生长,则在滤纸片周围出现抑菌圈(图中里面的圈),结果如图所示。
(1)衡量本实验结果的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图中最有效的是_________培养皿中的抗生素。
(3)用上述最有效的抗生素对细菌进行处理,并测定细菌数量变化,如图所示:
①向培养基中加抗生素的时刻为_________时。
②细菌种群的进化是定向的,而变异是_________,细菌的抗药性产生于环境变化之_________(填“前”、“中”或“后”),抗生素对细菌变异的作用不是“诱导”而是_________。
③尽管有抗药性基因存在,但使用抗生素仍然能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原因在于细菌种群中__________________。如果长期使用同一种抗生素,细菌抗药性会增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
A、受精卵细胞核中的DNA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但细胞质遗传物质几乎都来自卵细胞,A错误;
B、受精卵中的细胞质主要是由卵细胞提供的,B正确;
C、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维持了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C正确;
D、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发生基因重组,受精作用过程中精卵的随机结合也会导致后代具有多样性,D正确.故选:A.
2.答案:C
解析:图1可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数目随时间的变化,de段表示有丝分裂结束后形成的子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A错误。图1中ab段表示间期,图4中ab段表示间期、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核DNA的复制发生在间期,B错误。图2和图3可分别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核DNA数目、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过程,C正确。图3中bc段相关物质发生变化是因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de段相关物质发生变化是因为着丝粒分裂;图4中bc段相关物质发生变化是因为着丝粒分裂,D错误。
3.答案:B
解析:由F2中雌性个体有角:无角=3:1、雄性个体有角:无角=2:1可知,致死基因影响的是雄性个体,其表达受雄性激素的影响,A项正确;牛的有角是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A控制。由F2中雄性个体有角:无角=2:1可知,致死基因与A在同一条染色体上,AA个体死亡,致死基因为隐性基因,其等位基因与a在另一条同源染色体上,B项错误、C项正确;F2中雄性有角个体的基因型是Aa,雌性无角个体的基因型是aa。用多对F2中有角(♂)个体和无角(♀)个体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是Aa:aa=1=1(参考实验一),后代有角个体与无角个体比例为1:1,D项正确。
4.答案:C
解析:孟德尔提出假说时生物界还没有认识到配子形成和受精作用中染色体的变化,他提出的假说时超越自己时代的一种非凡设想,A错误。豌豆的高茎和矮茎受一对等位基因决定,遵循基因分离定律,所以F1高茎豌豆自交所得 F2中出现了高茎和矮茎,这是基因分离的结果,B错误。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使单倍体,单倍体高度不育,不能产生结籽,无法观察籽粒的性状,D错误。
5.答案:B
解析:由题意可知F1中白色花的比例为1/16,故a基因频率为1/4,A基因频率为3/4,AA比例为3/4×3/4=9/16,C、D正确,F1既有红花又有白花出现了性状分离,说明亲本中存在杂合子,A正确。因为红花白花性状是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而基因重组指的是两对及以上的非等位基因,故B错误。
6.答案:A
解析:据题干,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13蓝色∶3紫色,则在5对等位基因中应该有2对为杂合,其他均为纯合,再加上红色和蓝色混合成为紫色,则子代必须有EE(子代均要能产生蓝色物质)、aa(子代中没有黄色)、BB(紫色个体要有红色物质生成),所以这些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CcDdEE,A正确。也可以更具选项中的答案计算出是否符合13∶3判断是否正确。
7.答案:B
解析: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摩尔根等人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A正确;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而不是在一条染色体上,B错误;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可能存在一对相同的基因(如A、A),也可能存在一对等位基因(如A、a),C正确;摩尔根与其学生发明了测定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的方法,并绘出第一幅果蝇各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图,同时也说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D正确。
8.答案:D
解析: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亲本可以选择纯合子或杂合子,A错误;孟德尔通过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了分离定律,但没有发现等位基因,B错误;基因的分离和组合是同时进行的,C错误;后代出现的12︰3︰1的比例是9︰3︰3︰1的变形,出现此分离比的条件之一是两对基因能独立遗传,D正确。
9.答案:B
解析:A、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Y染色体不一定比X染色体短小,如果蝇中Y染色体比X染色体长,A错误;
B、XY型染色体决定的生物,体细胞中含有性染色体上的基因,B正确;
C、ZW型性别决定的生物,ZW为雌性,ZZ为雄性,C错误;
D、含有X染色体的配子可能是雌配子,也可能是雄配子,但含有Y染色体的配子一定是雄配子,D错误。
故选:B。
10.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遗传系谱图的分析。由图分析可知,此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或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号和6号都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5号的基因型为bb或XbY,A、B两项正确;无论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还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6号和7号再生一个孩子患该病的概率都为1/4,C项正确;由于不能确定3号和4号的基因型,因此不能判定出二者所生孩子患该病的概率,D项不正确。
11.答案:A
解析:21三体综合征患者产生的配子及其比例为Aa:A:AA:a=2:2:1:1,即含Aa配子的概率为1/3,A正确;21三体综合征是由染色体数目变异所致,概率无法求解,B错误;该男患者多出的一条染色体可来自其父亲,也可来自其母亲,C错误;猫叫综合征是由染色体结构变异引起的,D错误。
12.答案:C
解析: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调查应对家庭采取随机抽样,A正确;第一类家庭调查结果为父亲正常,母亲患病,子代表现为儿子全患病,女儿全正常,表现为交叉遗传的特点,可推测该病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正确;第二类家庭中出现3名患者均为男性,与性别相关联,故最可能的原因是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父亲基因型为XBY,母亲基因型多数为XBXB,少数母亲为携带者XBXb,C错误;第三类家庭中父亲患病,母亲正常,子代中男女均有患者,若为显性遗传病,则子代正常与患病比例应接近1︰1,且母亲全为纯合,不符合题意,故该病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父亲基因型为aa,母亲基因型为AA、Aa,也可能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父亲基因型为XaY,母亲基因型为XAXA、XAXa,即有部分母亲为纯合子,D正确。
13.答案:C
解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艾弗里转化实验是将S型细菌的DNA和蛋白质等成分分开,单独研究其作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而不是用放射性元素32P和35S分别标记肺炎双球菌的DNA和蛋白质;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S型细菌中存在一种转化因子,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但是没有证明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格里菲思实验中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S型细菌是S型肺炎双球菌的DNA与R型细菌的DNA基因重组的结果;S型细菌的DNA被相关的酶水解成脱氧核苷酸后,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
14.答案:C
解析:第1组不做处理,与第2、3、4、5组构成对照,A正确;由于第2、3、4、5组的实验结果除了出现R型细菌外,还出现了S型细菌,说明这3组的细胞提取物仍具有转化活性,B正确;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而不是为反应提供能量,C错误;分析第5组实验只能得出转化因子很可能就是DNA的结论,艾弗里进一步分析了细胞提取物的理化性质后才提出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D正确。
15.答案:D
解析:A、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连接物14个,根据此条件可知只能建出14个脱氧核苷酸,A错误;
B、由以上分析可知,题中提供的条件只能建出一个4碱基对的DNA分子片段,搭建的分子片段中有6个脱氧核糖都与2个磷酸相连,还有2个脱氧核糖只与1个磷酸相连,B错误;
C、能建出一个4碱基对的DNA分子片段,由于A=T有3对,G=C有4对,因此能搭建的DNA分子模型种类少于44种,C错误;
D、由以上分析可知,题中提供的条件只能建出一个4碱基对的DNA分子片段,D正确。
故选:D。
16.答案:A
解析:A.能表示一个完整脱氧核苷酸的是图中的a,A正确。
B.DNA中与每个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①磷酸绝大多数是两个,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头端或尾段有一个脱氧核糖只与1个磷酸相连,DNA中有两个游离的磷酸,B错误。
C.A-T碱基对形成两个氢键,G-C碱基对形成三个氢键,故G-C比例高的DNA分子更稳定,C错误。
D.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的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相连,D错误。
17.答案:D
解析:DNA复制与转录过程中碱基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转录过程中有A—U配对,DNA复制过程中没有,A错误;转录时需要DNA解螺旋,而分裂期染色体高度螺旋化是不利于转录的,因此基因转录水平下降,B错误;转录过程中RNA聚合酶将DNA双链解开,C错误;DNA分子上不同的基因转录的模板链可能不同,但特定的某一基因模板链固定,D正确。
18.答案:B
解析:该双链DNA分子中含有腺嘌呤500个,复制完成后,需要腺嘌呤共有1500个,但因为只有一条链被15N 标记,所以无法确定不含15N的腺嘌呤数目,A错误;复制完成后产生4个DNA分子,含15N 的DNA分子数目只有1个,不含15N 的DNA分子总数有3个,所以不含15N 的DNA分子总数与含15N 的DNA分子总数之比为3:1,B正确;根据题意可计算亲代DNA中胞嘧啶数量=1400-500=900个,而2次复制过程中,产生的4个DNA分子,相当于3个DNA分子是新合成的,所以共消耗胞嘧啶脱氧核苷酸=900×3=2700个,C错误;DNA分子复制的放能反应伴随着ATP的水解,D错误。
19.答案:D
解析: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A项错误;一个DNA分子上有多个基因,B项错误;每条染色体上一般只有一个DNA分子,C项错误;对于遗传物质为DNA的生物来说,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决定生物的性状,对于遗传物质是RNA的生物来说,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D项正确。
20.答案:D
解析:题图甲中转录和翻译过程同时进行,应该发生在原核细胞中,不可能是染色体DNA上的基因表达过程,A错误;题图乙所示过程中的③需要氨基酸作为原料,B错误;题图甲表示转录和翻译过程,即题图乙中的②③过程,C错误;题图乙中②为转录过程(碱基配对方式为A—U、T—A、C—G、G—C),③为翻译过程(碱基配对方式为A—U、U—A、C—G、G—C),④为RNA复制过程(碱基配对方式为A—U、U—A、C—G、G—C),⑤为逆转录过程(碱基配对方式为A—T、U—A、C—G、G—C),可见这四个过程中都涉及碱基A与U的配对,D正确。
21.答案:C
解析:豌豆的圆粒和皱粒是一对相对性状,A项正确;图中显示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B项正确;当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被打乱时,会导致淀粉分支酶不能合成,从而使淀粉的含量下降,C项错误;图中①②过程分别为转录和翻译,两过程中都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其中转录过程中有T和A配对,而翻译过程中没有,D项正确。
2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RNA的分子结构、修饰及表观遗传。m6A甲基化修饰原理如图所示:
由图示可知,甲基化不改变RNA中碱基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不需要模板,也不涉及核苷酸数目的改变,所以无磷酸二酯键的断裂与生成,A、B、C错误;RNA修饰不会引起基因中碱基序列改变,却能调控基因表达,从而引起性状发生改变,这种变化属于表观遗传,D正确。
23.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的表达。如果基因突变时发生碱基对缺失, 会导致转录的mRNA长度发生改变,A错误;若mRNA无法与核糖体结合, 就无法合成肽链,B错误;基因突变只改变基因中碱基对的数量和顺序,不会影响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错误;基因突变后转录的mRNA长度不变,但可能会导致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使翻译提前结束,肽链缩短,D正确。
2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染色体畸变的相关知识。由图示可知,该染色体上含m基因的片段和含q基因的片段发生了交换,因此图示过程中染色体一定发生过断裂,A正确;该变异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不变,排列顺序发生了改变,B错误;染色体易位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而题图所示变化发生在一条染色体上,C错误;基因重组是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或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使得一条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新组合的过程,因此题图所示过程不存在基因重组,D错误。
25.答案:B
解析:A、①是基因频率发生改变,A正确;
B、②是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B错误;
C、基因库是某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的集合,C正确;
D、③是自然选择学说,④包括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正确。
故选:B。
26.(除特殊标注外,每空1分,共10分)(1)初级精母细胞;极体和卵细胞
(2)0
(3)减数分裂Ⅱ后
(4)②;极体;aB
(5) AaB;b;b
解析:(1)题图甲A细胞处于减数分裂I的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故题图甲A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B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则B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其分裂后的子细胞为极体和卵细胞。(2)题图甲中B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不含同源染色体。(3)题图乙中发生过染色体互换,因此基因A与a的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后期和减数分裂Ⅱ后期。(4)丁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并且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故应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由于细胞质的分裂是均等的,因此可以确定该细胞为极体,可对应题图丙中的细胞②。由于题图丁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因此③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则细胞Ⅳ的基因组成是aB。(5)若题图丙中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形成基因型为AaB的卵细胞,则减数分裂Ⅰ后期,含有基因A和基因a的同源染色体移向一极,且同时与B所在的非同源染色体移向一极,并进入次级卵母细胞,形成基因型为 AAaaBB的次级卵母细胞和基因型为bb的极体,因此其形成的极体的基因型分别AaB、b、b。
27.(除特殊标注外,每空2分,共10分)(1)线粒体或叶绿体中的基因主要通过母本遗传给子代,若该基因位于线粒体或叶绿体中,则杂交1的F1应表现为连续开花
(2)①不能(1分);依据假设,若基因组合(A_B_、A_bb、aaB_)控制非连续开花,aabb控制连续开花,当非连续开花亲本为AAbb(或aaBB)时,杂交产生的子代可表现出题中结果
②支持(1分);1/16
解析:②若月季这一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让F1与连续开花亲本杂交(相当于测交),其测交子代的基因型有4种,且基因型比例为1:1:1:1,表现型的分离比应该为1:3(F1的基因型为双杂合);若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连续开花:非连续开花=1:3,则连续开花的个体的基因型为双隐性,故F1植株间(基因型为双杂合)相互授粉获得的子代中,理论上连续开花植株占1/16。
28.(除特殊标注外,每空2分,共12分)(1)调查群体足够大(或在人群中随机调查)
(2)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3)2;1/2;羊水检查、孕妇血细胞检查、基因检测
(4)不能,编辑后的基因不存在于生殖细胞中,不能通过有性生殖传给后代
解析:(1)若要调查视网膜色素变性在某地区的发病率,调查时应注意在人群中随机调查,并且选取的群体要足够大,以保证调查的准确性。(2)该家系中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且Ⅳ-5无家族病史,不含该病的致病基因,而其配偶Ⅳ-4及女儿(Ⅴ-4)和儿子(Ⅴ-3)均患该病,故可推测该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3)由于不患该病的个体不含致病基因,因此Ⅳ-6的致病基因来自Ⅰ代的2号。假设该病由基因A、a控制,则Ⅳ-6的基因型为Aa,Ⅳ-7的基因型为aa,二者再生一个男孩,患病的概率为1/2。检测胎儿是否患有该病,可采取的手段有羊水检查、孕妇血细胞检查、基因检测等。(4)分析题意可知,编辑后的正常基因导入的为眼部细胞,不存在于生殖细胞中,因此治疗成功的小鼠不能把编辑后的正常基因遗传给后代。
29.(除特殊标注外,每空1分,共10分)(1)mRNA;右
(2)脱水缩合;306;染色体、线粒体
(3)DNA→RNA→蛋白质;RNA聚合酶;启动子;一个或几个基因;磷酸二酯键
解析:(1)题图一中,物质丁为mRNA,根据题图判断,核糖体沿着丁向右移动。(2)题图一中由乙(氨基酸)合成甲(肽链)的反应称为脱水缩合。由于mRNA是单链结构,且决定一个氨基酸的密码子含3个碱基,即DNA中碱基数︰mRNA上碱基数︰氨基酸个数=6︰3︰1,所以欲合成具有51个氨基酸的肽链,则相关的基因中与控制这些氨基酸直接有关的碱基数目为51×3×2=306个。该生物是高等动物,细胞中基因的存在场所有染色体、线粒体。(3)题图一、题图二涉及的过程有转录和翻译,遗传信息传递方向为DNA→RNA→蛋白质。物质③的名称是RNA聚合酶,其可与基因的启动子结合,使包括一个或几个基因的DNA片段的双螺旋解开,并以其中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使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上的碱基与DNA模板链上的碱基互补配对,并通过磷酸二酯键聚合成与该片段DNA对应的RNA分子。
30.(除特殊标注外,每空1分,共10分)(1)抑菌圈的大小
(2)B
(3)①B;②不定向的;前;选择;③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占极少数(2分);抗生素对细菌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2分)
解析:(1)抗生素如果抑制细菌生长,在滤纸片周围就会出现抑菌圈,抑菌圈越大说明抗生素的抑菌能力越强。(2)因为抑菌圈越大表示抗生素的抑菌能力越强,所以最有效的是B培养皿中的抗生素。(3)①据曲线图分析,A~B时间段没有抗生素,细菌繁殖加快,B时刻加入抗生素,细菌被杀死,数量快速减少。②细菌种群的进化是定向的,而变异是不定向的,细菌的抗药性个体在使用抗生素之前就已经存在,抗生素对细菌种群起到选择的作用,使得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生存下来,不具有抗药性的个体被杀死。③在细菌种群中,含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是变异个体,只占少数,使用抗生素杀死了大部分无抗药性的个体,故仍然能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如果长期使用同一种抗生素,由于抗生素对细菌的抗药性变异进行定向选择,细菌抗药性会逐渐増强。
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天水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天水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天水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天水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118,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天水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118,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天水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生物试题,共8页。
111,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天水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111,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天水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生物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