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济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16563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济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16563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济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16563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济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展开济宁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题
2021.07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1年5月15日,我国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着陆火星,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印迹,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火星是地球的近邻,表面大气稀薄,其成分以二氧化碳为主,昼夜长短接近地球,而昼夜温差却超过10℃。图1为太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火星上的夜晚可能观察到
A.美丽的银河横跨星空 B.水星在小行星中穿梭
C.土星遮住火星的卫星 D.圆圆的地球挂在天空
2.与地球相比,火星昼夜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有
①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小 ②白天火星表面吸收大气辐射多
③夜晚大气阻挡火星表面辐射多 ④夜晚火星表面吸收大气辐射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根据当地实测数据,制了该地的沥青路面、草地和近地面空气温度(近地面空气温度为该区域均温)日变化曲线(图2)。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甲、乙、丙三条曲线分别代表
A.沥青路面 草地 近地面空气 B.草地 沥青路面 近地面空气
C.沥青路面 近地面空气 草地 D.近地面空气 草地 沥青路面
4.若该日沥青路面与草地之间存在热力环流,正确表示白天环流的是
A. B.
C. D.
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水分和空气两者的组成比例随外界气候条件及其他因素的变化而此消彼长。图3示意我国某地区从①到⑤不同演替阶段下植物群落与土壤特征的变化。据此完成5~6题。
5.从①到⑤的演替过程中,土壤
A.空气含量增加 B.矿物质比重减少 C.肥力大幅提高 D.厚度明显增大
6.该地
A.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 B.河流多为内流河
C.低山丘陵土壤呈酸性 D.太阳能资源丰富
某摄影爱好者在江苏沿海滩涂拍摄到一种奇特的地貌景观(图4),它有着粗壮的“树干”,向两旁伸出一条条“枝干”和“枝权”。据此完成7~8题。
7.图中滩涂地貌的主要特征是
A.滩面千沟万壑,起伏较大 B.沿岸海水深度变化较大
C.滩面开阔,稍稍向海洋倾斜 D.组成物质颗粒物大小混杂
8.该“树木”景观的形成原因是
A.风力堆积 B.流水堆积 C.潮汐冲刷 D.人类活动
图5示意部分海区2月份洋流与表层海水等温线分布。据此完成9~10题。
9.图中海水温度
A.甲到乙变高 B.乙到丙变高 C.丙到丁变低 D.丁到戊变低
10.图中M、N两地海水盐度差异及主要影响因素,正确的是
A.M>N 暖流 B.M>N 降水 C.M<N 陆地径流 D.M<N 寒流
2021年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宣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全国人口共14.1178亿人,比2010年增加了7206万人,图6示意历次人口普查全国人口及年均增长率,表1为与2010年相比我国各地区人口数量变化比重统计表。据此完成11~12题。
表1
区域 | 东部 | 中部 | 西部 | 东北 |
占比(%) | 39.93 | 25.83 | 27.12 | 6.98 |
变化(%) | +2.15 | -0.79 | +0.22 | -1.20 |
11.近10年来,我国人口增长缓慢的原因主要有
①生育政策的调整 ②育龄妇女人口数减少
③养育子女成本提高 ④人口老龄化严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引起东部地区人口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环境优美,居住条件好 B.资源丰富,人口容量大
C.经济发达,城镇化水平高 D.交通便利,对外开放程度高
近年来,我国宁夏、贵州、云南等省区成功实施了生态移民工程,大大改善了移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据此完成13~14题。
13.实施生态移民考虑的首要因素是
A.人口密度 B.交通运输 C.环境承载力 D.移民意愿
14.生态移民工程的成功实施
①促进了迁入区的资源开发 ②缓解了迁出区人口老龄化程度
③减轻了迁入区的就业压力 ④实现了迁出区人口的脱贫致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对“三农”工作做出全面部署。其中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举措之一。图7为我国某地乡村村落空间结构变化和冬季拍摄的新乡村图片。据此完成15~16题。
15.图中乡村聚落空间结构变化的主要目的是
A.城乡一体,区位优越 B.等级有序,设施完善
C.邻里和睦,环境舒适 D.布局合理,方便出行
16.根据图片信息,推测图中的新乡村可能位于我国的
A.岭南地区 B.皖南地区 C.西北地区 D.华北地区
客家围龙屋主要分布于广东梅州、惠州等地,一般有三百年至八九百年历史。建筑材料多为砖瓦土坯结构,夯筑墙厚1米以上,部分大围龙屋居住着上百户人家。围龙屋前半部为半月形池塘,后半部为半月形的房舍建筑(图8)。建筑物前低后高,错落有致。据此完成17~18题。
17.客家围龙屋建筑的特点为
A.采用夯筑土墙,防雨水侵蚀功能强 B.有利于客家人和原住民的和谐共处
C.半圆形设计有利于收集雨水资源 D.前低后高,错落有致,利于采光、通风、排洪
18.客家围龙屋民居体现的地域文化具有
A.开放包容性 B.扩张进攻性 C.凝内御外性 D.谦虚恭谨性
我国一些农村地区,由于人口大量流出,出现了数量众多的老人、儿童等留守人员。在这些地方,人口的大量流出反而推动了当地留守人群又从乡村迁移到县城和乡镇驻地居住,进而提高了当地的城镇化水平。有学者将这种城镇化过程称之为“生活城镇化”。据此完成19~20题。
19.“生活城镇化”现象的出现,是因为当地城镇有较好的
A.就业收入 B.社会福利 C.教育条件 D.住房条件
20.长远来看,“生活城镇化”
A.是工业化推动城镇化的必然结果 B.是提高城镇化水平的必由之路
C.有利于农村养老问题的解决 D.不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罗城地处广西北部大石山区,地形复杂,喀斯特地貌广布,是“中国野生毛葡萄之乡”。这里毛葡萄生长期长、耐湿热、耐旱耐瘠,具有攀缘生长的特性。当地葡萄种植现有传统棚架式(图9)和直立篱笆式(图10)两种方式。据此完成21~22题。
21.罗城野生毛葡萄品质特别优良的原因是
①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 ②远离城区,水源清洁,污染较少
③生长期长,营养物质积累多 ④品种优良,科技含量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2.相比传统棚架式葡萄种植,直立篱笆式的优势是
①通风透光,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提高品质 ②对种植条件要求低,种植灵活性强
③美化环境,可在公共场所做乘凉荫棚 ④管理、收获省时省力,节约劳动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目前,我国很多地方都在打造城乡“10分钟文化圈”,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布局“全覆盖”。“10分钟文化圈”指居民从家中步行10分钟内就有文化活动场所可休闲娱乐,从家中乘坐交通工具10分钟,就有大型活动设施,满足了居民各类文化活动的需求。据此完成23~24题。
23.“10分钟文化圈”的服务业类型主要包括
①科技服务 ②健康服务 ③电子商务 ④文化产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4.影响“10分钟文化圈”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劳动力 B.市场需求 C.地价 D.科技水平
依据国家发展战略布局,我国将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图11为长三角和川渝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25~26题。
25.与长三角地区相比,川渝地区发展的地理优势是
①水陆交通便利 ②矿产、水力等资源丰富 ③土地和用工成本低 ④技术力量雄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6.为推动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两区域在生态安全方面可以开展的合作是
A.航道建设 B.西电东送 C.劳务输出 D.水土保持
陆港是指在海港以外地区建设的、代表海港行使报关、报检等功能的物流中心。按其离海港距离可分为近海陆港(小于100千米)、远海陆港(一般500千米以上)等。据此完成27~28题。
27.建设陆港使海港
①增加用地成本 ②提高设备水平 ③扩大承载规模 ④缓解用地紧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8.与近海陆港相比,远海陆港更能使海港
A.拓展腹地范围 B.提高通关效率 C.缓解交通拥堵 D减少环境污染
“十二五”期间,江苏省累计造林31.5万公顷。江苏省人工造林主要有以用材为主的杨树林,以防护和绿化功能为主的杂阔林,以果品生产为主的经济林。表2为“十二五”期间江苏省造林计划结构表。据此完成29~30题。
表2
类型 | 面积比重(%) |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
杨树林 | 25.0 | 18.7 | 18.5 | 15.6 | 13.7 |
杂阔林 | 44.7 | 48.4 | 52.6 | 5.36 | 55.8 |
经济林 | 20.6 | 21.5 | 21.9 | 22.7 | 23.4 |
其它 | 9.7 | 11.4 | 7.0 | 8.1 | 7.1 |
29.“十二五”期间江苏省林业发展战略的核心目标是
A.增加居民经济收入 B.提高造林存活率 C.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D.提高林地生产力
30.“十二五”期间江苏省造林结构的变化可能导致
A.生物多样性减少 B.森林覆盖率降低 C.果品供应能力下降 D.木材需求缺口加大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3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青海湖形成于20~200万年前,原是淡水湖与黄河水系相通,为外流湖;13万年前,由于地质、气候等原因,使青海湖由外流湖变成内流湖。与初期的湖区相比,目前青海湖面缩小了三分之一,由淡水湖变成了咸水湖。青海湖流域内西北风盛行,其周边地区分布有大量沙丘,以湖区东岸沙岛附近最为集中(图12)。
(1)判断青海湖形成初期参与的水循环类型。(2分)
(2)运用水循环原理,分析青海湖由淡水湖演变为咸水湖的自然原因。(4分)
(3)推测青海湖东岸沙丘的形成原因。(4分)
3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香港境内多低山、丘陵,山峰海拔多为300~400米,平原仅占香港土地面积的六分之一,人多地少。图13示意香港中心城区土地利用。
(1)判断图中A、B所示城市功能区的类型:A__________,B___________。(2分)
(2)简述香港工业区分布的合理性。(4分)
(3)近些年来,香港的高级住宅区不断向半山区及山顶和郊野公园附近方向发展,试分析原因。(4分)
3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棉花是一种喜光、喜热作物。新疆是我国第一大产棉区(图14),近一半以上农户从事棉花生产,2020年棉花产量达516.1万吨,占全国总产量87.3%,占世界20%左右,机采棉占比达70%以上。图15、图16为新疆棉花生产景观。
(1)简述新疆种植棉花的有利气候条件。(4分)
(2)分析新疆棉花种植机械化程度高的原因。(6分)
3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我国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加大了温室气体控制力度。福建省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大力发展风电产业。福清市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以生产大型海上风电设备为主,满足沿海地区风能开发对风电设备的需求。图17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位置及海上风电场景观。
(1)分析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临海布局的原因。(4分)
(2)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相比,分析东南沿海开发风电的优势。(4分)
(3)简述福建省开发海上风电对控制碳排放的作用。(2分)
济宁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A | D | A | B | A | C | C | C | D | C | B | C | C | D | D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B | D | C | C | D | B | D | D | B | C | D | D | A | C | D |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31.(10分)
(1)海陆间大循环(2分)
(2)青海湖变为内流湖后,盐分随地表径流汇入而不断积累;13万年来青海湖流域气候变干,降水减少,蒸发旺盛,湖水盐度增加由淡水湖变为咸水湖。(4分)
(3)冬春季节青海湖水位下降,湖床裸露;强烈的西北风搬运湖床泥沙,受东部山地阻挡,风力减弱,泥沙沉积,形成沙丘。(4分)
32.(10分)
(1)商业区工业区(2分)
(2)位于郊区,地价较低;地处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区,减少对市区的污染;临海分布,便于原料输入和产品输出。(4分,答出2点即可)
(3)半山区及山顶和郊野公园附近地势较高,环境优美;私家车高度普及,城区交通网络不断完善。(4分)
33.(10分)
(1)光照充足,日照时间长;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冬季严寒,病虫害少。(4分,答出2点即可)
(2)土地面积广,地形平坦开阔,利于机械化生产;生产规模大,劳动力不足;科技发展,农业机械研发和制造水平不断提高。(6分)
34.(10分)
(1)沿海地区风能资源丰富,海上风能开发对大型风电设备需求量大;靠近港口,交通便利,便于大型风电设备运输。(4分)
(2)接近东部消费市场,输电距离近,成本低;济发达,资金充足,技术先进;海域广阔,风电场建在海上,节约土地资源。(4分,答出2点即可)
(3)优化能源结构,降低化石燃料使用比例,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分)
高一地理试题参考答案第1页(共1页)
2020济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0济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扫描版含答案,共10页。
2021济宁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济宁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