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三年级下册13 万里一线牵精品课后测评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三年级下册13 万里一线牵精品课后测评,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以下哪个是交通发展带来的问题?,速度最快的交通方式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以下哪个是交通发展带来的问题?( )
A.我们与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
B.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
C.汽车排放的尾气污染了环境
2.从四川到北京不能选择的出行方式是( )。
A.轮船
B.飞机
C.高铁
D.汽车
3.速度最快的交通方式是( )。
A.飞机
B.公交车
C.自行车
4.下列哪一项是交通发展带来的问题?( )
A.交通拥堵、环境污染
B.生活便利
C.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5.关于四通八达的交通,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
A.每种交通工具各有各的优势
B.现代交通方式已经完全取代了传统交通方式
C.不同的交通方式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6.( )的速度比自行车快,最关键的是机动灵活,想到哪里就到哪里。
A.汽车
B.飞机
C.火车
二.填空题(共6题,共20分)
1.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主要选择( )交通运输方式。
2.不论你走到哪里,现代通信都能传递( ),使你能时刻与亲人、朋友保持( )。
3.在古代,受( )水平的限制,人们传递信息十分( )。
4.我们在享受通信带来的便利时,应遵守通信中的( ),要注意通信( )。
5.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 )选择不同的交通工具。
6.选择交通工具,要综合考虑每个人的愿望、( )、( )等因素。
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
1.
公路上汽车的鸣笛声属于噪声污染。( )
2.一个快递小哥在送快递时发现送的是一箱水果,就打开箱子偷拿了一个。( )
3.随着现代交通的发展,人们已经摒弃了所有传统的交通方式。( )
4.在生活中人们主要选择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传统的己过时了,起不了作用。( )
5.结绳记事是古代传递信息的重要方式。( )
6.在交警看不到时我们可以闯红灯。( )
四.连线题(共1题,共5分)
1.连线题。
飞机 在大海上航行,不用担心堵车。
高速列车 既方便又准时,逐渐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
轮船 速度虽然不是很快,但是又环保又健康。
自行车 比自行车速度快,可是遇上早晚高峰就会又挤又堵。
公共汽车 速度非常快,不受高山、河流、海洋的阻隔
五.简答题(共5题,共31分)
1.乘车时应注意什么?怎么知道在哪站下车?
2.十一期间交通运输压力很大,人们出游的心情常常会受到人多、车多的影响。旅游景点到处都是游人,吃饭、停车都需要排队。针对这一问题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3.在享受通信带来的便利时,还应注意什么?
4.交通发展给我们带来好处的同时,也造成了许多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请至少写出三项措施。
5.古代的通信方式有哪些?
六.综合题(共1题,共10分)
1.这是一幅反映“中国式过马路”情形的图片。当许多人都不守规则时,你是否也随大流呢?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A
3.A
4.A
5.B
6.A
二.填空题
1.现代
2.信息;联系
3.科学技术;艰难
4.道德规范;礼仪
5.需求
6.每种交通工具的特点;出行费用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四.连线题
1.如下:
五.简答题
1.应注意安全与礼貌;学会看路牌,站牌,知道始发站、途径地、 终点站的名称。
2.外出旅行尽量错过高峰期;可以改为短途旅行,到附近景点看看风景;在高速公路上遵守交通秩序;自觉遵守景区秩序。
3.我们在享受通信带来的便利时,应遵守通信中的道德规范,要注意通信礼仪。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是受法律保护的,我们不仅要遵守通信中的道德规范,还要遵守通信中的法律法规。
4.1、多生产一些使用清洁、可再生能源的汽车。
2、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3、提倡绿色、低碳的出行方式。
5.(1)烽火传军情。(2)邮驿传信。(3)飞鸽传书。
六.综合题
1.图中讲述的是一群人过马路的时候不看红灯,直接从人行道中闯过去,没有遵守交通规则,随着人群过马路;如果是我的话,我不会随大流,我会坚持等红灯,因为我们应该自觉遵守规则,不遵守规则的话公共秩序就会混乱。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三年级下册13 万里一线牵精品课时练习,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面哪一个是古代的通信方式?,下列不是交通发展造成的是,下列属于遵守交通法规的行为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第四单元 多样的交通和通信13 万里一线牵精品课后作业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做法正确的是,骑自行车的好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政治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13 万里一线牵精品同步练习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交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哪些问题?,下列是古代通信方式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