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之现代文阅读Ⅰ之新题型解题策略课件18张
展开高考真题新题型试题分析
一、明确新题型考察的是什么能力
分析概括文本观点的能力
是什么 认清事物的现象和本质为什么 探究事物的起因经过结果怎么办 解决和行事的途径和方法
第一步读懂文本,第二步概括分析文本的观点,第三步运用文本的观点辩证分析问题
二、高考真题新题型分析【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 5.康诗有“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一句,顾恺之说画“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理解。(6分)
【参考答案】①根据莱辛的观点,绘画宜于描写静物而诗歌宜于叙述动作,“手挥五弦”和“目送归鸿”这两句诗都含有动作;②而作为空间艺术的绘画只能表现最小限度的时间;③与“手挥五弦”相比,“目送归鸿”包含更长的时间先后承续的过程,所以更难以被转化为绘画。【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021年全国新高考Ⅱ卷】 5. 互联网上,有年轻人为炫耀技术故意在网络植入病毒,导致病毒传播。请根据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对这一现象的看法认识其本质,指出其问题,当然也还需要思考是否具有启示
【参考答案】(1)为炫耀技术故意在网络植入病毒,导致病毒传播的行为不仅违反了网络行为规范,更触犯了法律强制性的禁区,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2)这样的青年不懂得“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缺乏必要的文明的网络行为观,导致网络行为失范;(3)他们违反了“五不”原则中的“不伤害”,属于无意作恶,侵犯了他人的安全和利益;(4)他们应当学习网络基准意识中“等效意识”“反身意识”“价值意识”和“契约意识”,规范自己的行为,做一个合格、文明的青年网民。
文本外材料与文本材料结合【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2021年全国新高考Ⅱ卷】【2022深圳第一次调研考试】
设问方式:谈谈你的看法、理解 概括文本观点+创新见解的能力
【参考答案】①这种差异体现中国与美国的文化差异,即中国的忠孝观念与美国的个人主义的不同。(是什么:正确认识本质)②这种差异是文化误读的产物。美国人照自身文化传统、思维方式来解读《木兰辞》。(为什么:正确分析由来)③对这种差异应当宽容。《花木兰》可提供“他者”视角,帮助我们更好地发现自己。(或:中美文化进行互动、交流,可以相互借鉴、共同发展。)(怎么做:正确态度与做法)(答出一点给2分,共6分)
(摘自2022年深一模龙城高级中学林美杏老师信息类文本的做题心得) 5.下列文字提到美国动画片《花木兰》与中国《木兰辞》存在差异,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这种差异?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6分) 《木兰辞》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讲述木兰替父从军、最后荣归故里的故事,体现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忠孝两全的价值观。美国动画版《花木兰》则对《木兰辞》进行重新诠释,木兰为了证明男女平等、实现自身价值而主动从军,体现美国人崇尚个人主义的民族性格。《花木兰》在中国上映后,获得不错的票房。不少观众表示故事有新意,能带来启发。
②比较材料的异同【2021全国乙卷】【武汉市2021届高三二模】
设问方式:材料一与材料二的论述侧重点/目的有何异同
最基本:观点再次:角度/对象最后:目的/影响
(2021·全国乙卷)6. 在促进粮食增产方面,临朐县山区与安义县江下村有哪些相同的经验,请概括说明。
(1)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耕地质量;(2)立足本地实际,合理使用土地资源;(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解决灌溉和交通问题。
(武汉市2021届高三二模)5. 同样是探讨“抢人大战”,材料一与材料二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①材料一侧重于论述“抢人大战”对城市扩容的积极影响,同时也指出要关注普通劳动者,提高生育率。 ②材料二侧重于探讨建立人才工作的长效机制,平等对待本土人才与引进人才。
③对所给定的观点和态度是否赞同/对某一问题的意义、价值、方法、措施进行归纳
设问方式: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有何种启示
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作者观点和态度的能力作为开放性的题也具有限制性,需要结合作者的观点陈述自己的观点。
(2022年江苏南通二模)用人工智能来取代劳动力,在"短暂的过渡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5.(6分)观点一∶利大于弊。人工智能虽然会导致一部分工人失业,但也会带来很多好处∶①创造大量新的工作岗位;②促进工人整体素养的提升;③推进政府采取相应措施(或∶改变职能);④推动社会经济的增长。观点二∶弊大于利。人工智能虽然会推动技术的提升和经济效益的增长,但也会带来很多弊端;①导致很大一部分人失业,加剧收入不平等;②冲击原有的产业结构;③引起就业市场不稳定,甚至社会动荡。
5.虎年春晚,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大获好评,其中“展卷人”这一角色的设置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 作用显然来自于文本
【试题解析】①牵线搭桥,推动审美——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中“展卷人”这一角色是连接画卷和观众的桥梁。②升华主题,画龙点睛——设置使观众不仅更深刻地理解画作,而且更深刻领略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及和谐唯美的社会伦理思想;③渲染气氛,引发共鸣——角色的设置使观众与画家更好共情。展卷人和希孟的内心是息息相通的,也带领观众进入到了希孟的内心世界,读懂他内心深处的“渴望”。④侧面衬托,突显内涵——展卷人的艺术表演,能让观众领悟到艺术创作中最永恒的精神表达。
解析:考察学生对材料一二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能力。本题要注意题干的筛选条件“在治学方面”,并明确“启示”应为抽象意义、哲学意义。答案由启示和分析两个部分组成。
(2022年广州市一模)5.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章太炎提出全新的文学概念,成就非凡,他的治学之道更值得当代青年学子借鉴。请结合材料,谈谈章太炎在治学方面给我们的启示。(6分)
答案:①立足历史,对历史文化展开批判性反思;②勇于创新,大胆突破固有学术观念的桎梏;③针对现实,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研究目标;④面向未来,站在时代的高度提出前瞻性的观点。[每点2分。答对其中3点即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四、新题型的解题策略——以不变应万变变的是不同的设问方式,不变的是对文本观点的理解和概括。
1、新题型永远会以一种新的面貌出现,但是依据所考察概括文本观点的能力和创新理解的能力,那么一切新题型的答题建立在对文本观点的理解和概括上。2、重点关注文外材料+文本材料这一类型3、审题是关键,分清楚是观点看法的客观辩证分析还是结合文本观点的分条概括
(2022年江苏如皋一模)5.假如你需要作以“‘山色有无中'是假山艺术特色”为主题的交流报告,请根据两则材料写出体现这种特色的提纲。(6分)
5.(6分)①假山“山色有无中”的艺术特色指的是假山在似有若无、似象非象中能给人留下想像空间,能寄托诗意、产生境界。②打造假山“山色有无中”的艺术特色不仅要借真山的形貌,而且要依照画理、根据创造者的心灵来垒石。③研究假山“山色有无中”的艺术特色,可从《吴风录》《假山解析》等著作中了解叠山技巧的发展,可从《园冶》《长物志》等著作中探寻叠山经验,可实地欣赏苏州园林的假山艺术。评分建议: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所列提纲是基于文本内容的概括。是对具体文本的分析。大家在做这个题的时候把这道题理解为如何理解这句话了。
课后作业:【2022年广东省一模现代文阅读Ⅰ 】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现代文阅读之散文阅读 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现代文阅读之散文阅读 课件,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查特点,类型1,文章线索,类型2,句段作用,类型3,叙述顺序,类型4,语言特点,类型5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现代文阅读之语言赏析 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现代文阅读之语言赏析 课件,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二归纳,三训练,四试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现代文阅读之语言赏析 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现代文阅读之语言赏析 课件,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一常考题型,二答题规范,方法指导,比喻形象生动,加强语气,大词小用,褒词贬用,褒词贬用贬词褒用,叠词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