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6 燃烧与灭火-2022年初三毕业班化学常考点归纳与变式演练(原卷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157013/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16 燃烧与灭火-2022年初三毕业班化学常考点归纳与变式演练(原卷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157013/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16 燃烧与灭火-2022年初三毕业班化学常考点归纳与变式演练(原卷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157013/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16 燃烧与灭火-2022年初三毕业班化学常考点归纳与变式演练(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15701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16 燃烧与灭火-2022年初三毕业班化学常考点归纳与变式演练(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15701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16 燃烧与灭火-2022年初三毕业班化学常考点归纳与变式演练(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15701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16 燃烧与灭火-2022年初三毕业班化学常考点归纳与变式演练(通用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16 燃烧与灭火-2022年初三毕业班化学常考点归纳与变式演练(通用版)·,文件包含专题16燃烧与灭火-2022年初三毕业班化学常考点归纳与变式演练解析版docx、专题16燃烧与灭火-2022年初三毕业班化学常考点归纳与变式演练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6 燃烧与灭火
考点归纳
一、燃烧
1.概念: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2.实验探究燃烧条件
(1)实验现象:①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发黄光,放热,产生大量白烟。②红磷不燃烧。③水下的白磷不燃烧。
(2)实验结论:通过实验现象 ①② 对比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通过实验现象 ①③ 对比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3)小结燃烧的条件:①物质具有可燃性; ②可燃物跟氧气充分接触;③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三者同时具备才可以燃烧。
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能改变;着火点越低,越易燃烧。
3.促进燃烧的方法:①增大氧气的浓度;②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4.燃烧分类:①充分燃烧:氧气充足;②不充分燃烧:氧气不足。
例如:碳的燃烧
氧气充足,化学方程式:C+O2CO2 ;
氧气不充足2C+O22CO;(CO中毒:与血红蛋白结合,失去运氧能力)
二、灭火
灭火的原理:破坏燃烧所需的条件,只要破坏其中一个燃烧条件,就可灭火。
灭火的方法:①隔绝氧气(如沙土覆盖);
②移走可燃物(如关闭煤气阀门);
③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如用水灭火)。
三、爆炸
1、分类:①物理爆炸:如气球吹爆、爆胎、锅炉爆炸等;
②化学爆炸:燃放鞭炮、甲烷爆炸等。
2、化学爆炸的条件:①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爆炸极限;
②遇明火燃烧;
③气体体积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膨胀。
四、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考点讲解
考点1: 燃烧与灭火
【例1】(2021·湖南株洲市·中考真题)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变化之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的含量越高,爆炸的可能性就越大
B.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炭粒、尘粒等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浮尘
C.做饭时,燃气灶火焰呈现出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此时应减小灶具的进风口
D.甲烷和乙醇燃烧产物均为水和二氧化碳,说明二者均为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答案】B
【详解】
A、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才会发生爆炸,不是含量越高,爆炸的可能性就越大,不符合题意;
B、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炭粒、尘粒等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浮尘,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做饭时,燃气灶火焰呈现出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说明此时氧气不足,碳不完全燃烧,这时应调大进风口,不符合题意;
D、甲烷和乙醇燃烧产物均为水和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说明二者均含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氧元素,不符合题意。故选B。
【例2】(2021·广西梧州市·中考真题)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可燃物只要与氧气接触就能燃烧
B.家用电器着火时,应先切断电源
C.将木柴架空燃烧,是为了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
D.扑灭森林火灾时,可设置隔离带将树木与燃烧区隔离
【答案】A
【解析】
A、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还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A错误。
B、家用电器着火时,应先切断电源,防止触电,B正确。
C、将木柴架空燃烧增大了接触面积,是为了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C正确。
D、扑灭森林火灾时,可设置隔离带将树木与燃烧区隔离,D正确。
故选:A。
变式演练
【变式1】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在有限空间里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B.用煤炭烧锅炉时不断鼓入空气,可使煤炭燃烧更剧烈、更充分
C.实验桌上少量酒精着火时可用湿布盖灭,是因为降低了酒精的着火点
D.森林起火时,可在大火蔓延线路前砍掉一片树木,建立隔离带灭火
【答案】C
【解析】A.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在有限空间里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故A正确;
B.使燃料充分燃烧可从两个方面入手:①提供充足的氧气;②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故B正确;
C.实验桌上少量酒精着火时可用湿布盖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故C错误;
D.根据灭火原理能够达到灭火目的方法有:①隔绝空气;②使可燃物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③移走可燃物;森林起火时,可在大火蔓延线路前砍掉一片树木,建立隔离带灭火,能达到灭火的目的,故D正确。
故选:C。
【变式2】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油锅着火,用菜扑灭 B.燃气泄漏,点火检查
C.室内起火,开窗通风 D.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答案】A
【解析】A.油锅着火,倒上青菜可以隔绝氧气灭火,故正确;
B.发现家中燃气泄漏时,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通风,不能点火以防发生爆炸,故错误;
C.室内着火不能开窗,以防空气流通造成火势蔓延,故错误;
D.电器着火,不能用水浇灭,以防发生触电,故错误。
故选:A。
【变式3】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其主要的灭火原理是( )
A.隔绝空气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清除可燃物 D.升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A
【解析】炒菜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熄,原理是隔绝空气或氧气。
故选:A。
考点2:燃烧、爆炸及有关图标
【例3】(2021·北京中考真题)如图所示的图标表示( )
A.禁止吸烟 B.禁止燃放鞭炮
C.禁止带火种 D.禁止堆放易燃物
【答案】B
【解析】
图示标志表示禁止燃放鞭炮,故选:B。
【例4】(2021·广西梧州市·中考真题)下列标识中,表示“禁止烟火”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A、该图标表示“禁止烟火”,符合题意;
B、该图标表示“塑料制品循环使用标志”,不符合题意;
C、该图标是“国家节水标志”,不符合题意;
D、该图标是“有毒品”,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变式演练
【变式1】下列标志表示“禁止烟火”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A、是可回收利用标志;
B、是腐蚀品标志;
C、是禁止烟火标志;
D、是易燃物标志;
故选:C。
【变式2】安全事故无小事。下图是一种危险化学品警示标记,在运输时应张贴该标记的是( )
A. 食盐 B. 鞭炮 C. 烧碱 D. 酒精
【答案】C
【解析】食盐没有腐蚀性;鞭炮在运输易发生爆炸;烧碱有腐蚀性,属于腐蚀品;酒精在运输易发生火灾。故选C。
【变式3】表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标志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A、图中所示标志是爆炸品标志,故选项错误。
B、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燃放鞭炮标志,故选项正确。
C、图中所示标志是节约用水标志,故选项错误。
D、图中所示标志是塑料制品回收标志,故选项错误。
故选:B。
考点3: 探究燃烧条件实验
【例5】(2021·湖南郴州市·中考真题)下图为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已知:白磷有毒,且燃烧时产生的P2O5对环境有污染。
(1)对比图1中铜片上的白磷和热水中的白磷的现象,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
(2)图2和图1相比,图2的优点是______;已知,请写出P2O5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图3中“水火相容”的壮观景象给我们启示,灭火时应选择合适的方法,下列处理方式正确的是______。
A.油锅着火:用水浇灭B.室内起火:打开门窗C.图书馆内图书起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
(4)“纸火锅”是用纸来代替铁锅,纸不会燃烧的原因是______。
(5)经上述实验探究,请预测白磷在实验室的保存方法______。
【答案】(1)需要氧气 (2)防止污染大气 (3)C (4)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5)加水密封保存(或保存在水中)
【详解】
(1)铜片上的白磷与热水中的白磷温度都达到了着火点,但是热水中的白磷隔绝了氧气,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2)图2与图1相比,图2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不会污染空气;
五氧化二磷和水反应生成磷酸,则五氧化二磷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磷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A、油锅着火:不能用水浇灭,因为油的密度比水小,会覆盖在水的表面,继续燃烧,不符合题意;
B、室内起火,打开门窗,会加速空气流通,增加氧气的含量,使火燃烧的更旺,不符合题意;
C、图书馆内图书起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不会因留下痕迹,而损坏图书,符合题意。
故选C;
(4)“纸火锅”是用纸来代替铁锅,纸不会燃烧的原因是:水蒸发带走了热量,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故不会燃烧;
(5)白磷着火点较低,容易自燃,应保存在水中。
变式演练
【变式1】(2021·广东深圳市·中考真题)如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由甲图可知,O2占空气质量的21% B.由乙图可知,白磷燃烧需要和空气接触
C.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冒出白烟 D.点燃红磷后,要迅速放入集气瓶中
【答案】A
【解析】
A、由甲图可知,O2占空气体积的21%,不是空气质量的21%,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乙图中,水下的白磷未燃烧,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了,说明磷燃烧需要和空气接触,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生成白色固体P2O5固体,冒出白烟,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点燃红磷后,要迅速放入集气瓶中,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变式2】(2021·辽宁中考真题)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A 燃烧条件探究 B 量取水的体积
C 蜡烛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1)A实验中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可得出的燃烧条件是_______。
(2)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时,在其他操作和步骤均正确的情况下,B操作会使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C实验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在此过程中燃烧掉的蜡烛质量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总质量。
【答案】(1)温度达到着火点
(2)偏大
(3)不能 小于
【解析】
(1) A实验中白磷和红磷都是可燃物、都与氧气接触了、都在80℃的热水中,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可得出的燃烧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
(2)B操作是俯视读数,读数偏大,实际量取水的体积减小,会使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3)蜡烛燃烧有氧气参加,同时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实验没有密封,所以C实验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在此过程中燃烧掉的蜡烛质量小于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总质量,因为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总质量包含了参加反应的蜡烛和氧气的质量。
【变式3】如图是教材燃烧条件探究的实验图,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X是 。
(2)铜片上不能成功燃烧的物质是 (填名称)。
(3)要使烧杯底部的白磷燃烧起来,需要将 通过导管通入白磷处。
【答案】(1)水;(2)红磷;(3)氧气
【解析】
(1)图中X是水;
(2)铜片上的红磷,没有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240℃),不满足燃烧所需条件,故不燃烧图1中铜片的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水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使烧杯底部的白磷燃烧起来,需要将氧气通过导管通入白磷处。
真题链接
1.(2021·陕西中考真题)化学为人类作出巨大贡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合理使用加碘食盐,能有效预防甲状腺肿大
B.图书档案失火用液态二氧化碳扑灭有利于保护图书资料
C.新材料的推广应用,极大改善了人类的生活质量
D.加大化石燃料的开发,以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
【答案】D
【详解】
A、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甲状腺肿大和呆小症,合理使用加碘食盐,能有效预防甲状腺肿大,故A说法正确;
B、图书档案失火,为降低对图书资料的危害,用液态二氧化碳扑灭,故B说法正确;
C、新材料的推广应用,极大改善了人类的生活质量,故C说法正确;
D、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加大化石燃料的开发,不利于能源的保护,且会加重环境污染,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D。
2.(2021·湖北荆州市·中考真题)安全警钟应时刻长鸣。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油锅着火,锅盖盖灭 B.燃气泄漏,点火检查
C.点燃氢气,提前验纯 D.面粉厂内,禁止吸烟
【答案】B
【详解】
A、油锅着火,锅盖盖灭隔绝氧气,破坏燃烧的条件灭火,正确;
B、燃气泄漏,点火检查容易引发爆炸,错误;
C、点燃氢气,提前验纯,防止气体不纯引起爆炸,正确;
D、面粉厂内,禁止吸烟,防止引起火灾,正确。
故选B。
3.(2021·湖南怀化市·中考真题)下列所采取的安全措施不正确的是( )
A.油锅起火迅速用锅盖盖灭
B.煤气泄漏迅速打开排气扇
C.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D.在森林大火蔓延路线前开辟一条“隔离带”,以控制火灾
【答案】B
【详解】
A、油锅起火迅速用锅盖隔绝氧气盖灭,A正确。
B、煤气泄漏,打开排气扇容易产生电火花容易发生爆炸,B错误。
C、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迅速用湿抹布扑盖,隔绝氧气灭火,C正确。
D、在森林大火蔓延路线前开辟一条“隔离带”,清除可燃物,可以控制火灾,D正确。
故选:B。
4.(2021·湖南长沙市·中考真题)为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某校举行了消防安全知识竞赛。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室内起火,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B.电器在使用时着火,立即用水灭火
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D.高楼住宅发生火灾时,立即乘坐电梯逃生
【答案】C
【详解】
A、室内起火,打开所有门窗通风,会提供更多的氧气,促进燃烧,错误;
B、电器在使用时着火,用水灭火,容易导致触电事故,错误;
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隔绝氧气灭火,正确;
D、高楼住宅发生火灾时,不能乘坐电梯逃生,应从逃生通道走,错误。故选C。
5.(2021·湖南衡阳市·中考真题)燃烧、灭火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高楼起火,迅速坐电梯逃生
B.图书、档案着火可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C.蜡烛火焰可用嘴吹灭,是因为吹走了蜡烛周围的空气
D.白磷保存在水中,其目的是隔绝氧气,防止缓慢氧化引起自燃
【答案】D
【详解】
A、高楼起火,可能会断电,坐电梯逃生,会引发更大的危险,不符合题意;
B、图书、档案着火,应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不会因留下痕迹而损坏图书,不符合题意;
C、蜡烛火焰可用嘴吹灭,是因为降低温度至蜡烛的着火点以下,达到了灭火的目的,不符合题意;
D、白磷保持在水中,隔绝了氧气,防止缓慢氧化引起自燃,符合题意。故选D。
6.(2021·海南中考真题)下列灭火方法正确的是( )
A.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B.酒精灯打翻着火,用湿抹布扑灭
C.室内起火,开窗通风 D.炒菜时油锅着火,用灭火器扑灭
【答案】B
【解析】
A、电器着火,用水浇灭容易触电,应先关闭电源,A错误。
B、酒精灯打翻着火,用湿抹布扑灭,B正确。
C、室内起火,开窗通风会加剧火势,C错误。
D、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D错误。
故选:B。
7.(2021·广西桂林市·中考真题)不慎将少量酒精洒到桌面上着火了,用湿抹布覆盖能灭火的主要原因是( )
A.降低着火点 B.清除可燃物 C.隔氧又降温 D.产生二氧化碳
【答案】C
【解析】
灭火的三个原理: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隔绝空气、移除可燃物,不慎将少量酒精洒到桌面上着火了,用湿抹布覆盖能灭火,湿抹布能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一下,同时湿抹布又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
答案:C。
8.(2021·广西中考真题)中学生应有一定的安全常识。下列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
A.遇到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B.图书馆内图书起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C.发现火势较大或有蔓延趋势的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
D.遭遇火灾险情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等方式跑离着火区域
【答案】A
【解析】
A、遇到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会增加空气的流动,提供充足的氧气,使火燃烧的更旺,符合题意;
B、图书馆内图书起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不会因留下痕迹而损坏图书,不符合题意;
C、发现火势较大或有蔓延趋势的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不符合题意;
D、遭遇火灾险情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过滤有毒烟尘,迅速跑离着火区域,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2021·辽宁中考真题)下列有关灭火的原理或方法,叙述正确的是( )
A.用嘴吹灭蜡烛,隔绝氧气 B.油锅中的油着火,用水浇灭
C.图书档案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D.木柴着火用水浇灭,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答案】C
【解析】
A、用嘴吹灭蜡烛,是降低温度到物质着火点以下,错误;
B、油不溶于水且密度小于水,油锅中的油着火,不能用水浇灭,应该用锅盖盖灭,错误;
C、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图书档案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利于灭火和保护书籍,正确;
D、木柴着火用水浇灭,降低温度到木柴的着火点以下,错误。
故选C。
10.(2021·辽宁中考真题)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嘴吹灭蜡烛—隔绝氧气 B.木柴架空—增大了氧气浓度
C.森林着火开辟隔离带—清除可燃物 D.煤炉火越扇越旺—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答案】C
【解析】
A、用嘴吹灭蜡烛,加速了蜡烛周围的空气流动,由于蜡烛火焰较小,降低蜡烛火焰周围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蜡烛熄灭,说法错误;
B、木材架空,增大了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空气中氧气的浓度保持恒定,不能增大氧气的浓度,说法错误;
C、森林着火开辟隔离带,灭火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说法正确;
D、蜂窝煤的体积是固定的,煤炉火越扇越旺,空气流动的速率,使可燃物相同的表面积接触到更多的氧气,燃烧更旺,说法错误;
答案:C。
11.(2021·广东中考真题)诗人陆游的笔记中记载“书灯勿用铜盏,想瓷盏最省油,蜀中有夹瓷盏…可省油之半”“一端作小窍,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夹瓷盏被称为省油灯,用棉绳做炷(灯芯),上层盏盛油,下层盏盛水。其结构示意图如图。
(1)图中属于可燃物的是_________和_________,这是燃烧的_________个条件之一。
(2)省油灯的原理是:油燃烧___________,上层内盏油温___________,下层盏内水吸热,减少油的___________,以达到省油的目的。
(3)“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说明下层盏中的水不断减少。对该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___________(多选,填字母序号)。
a.水分子受热分解 b.水分子不断运动
c.水分子间隔变大 d.水分子数目减少
【答案】(1)炷 油 三
(2)放热 升高 蒸发
(3)bcd
【解析】
(1)燃烧三要素: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图中属于可燃物的是炷和油,这是燃烧的三个条件之一,故填:炷;油;三。
(2)油燃烧放热,上层内盏油温升高,下层盏内水吸热,可以减少油的蒸发,以达到省油目的,故填:放热;升高;蒸发。
(3)下层盏中的水不断减少,是因为水受热,水分子间隔变大,水分子不断运动,运动加快,跑到了外界,故下层盏中的水不断减少,故选:bcd。
12.(2021·吉林中考真题)燃料经过一次次的变革,有效地改善了大气环境,提高了人们生活质量。
(1)从燃烧条件分析,在生活中木柴比煤容易被点燃的原因是______。
(2)在煤、石油、天然气中,比较清洁的燃料是______。
(3)氢气作为理想能源的优点之一是______。
【答案】(1)木柴的着火点低
(2)天然气
(3)热值高(或原料广或无污染)
【解析】
(1)从燃烧条件分析,木柴的着火点低,易被点燃,煤的着火点高,不易被点燃,故①填:木柴的着火点低;
(2)在煤、石油、天然气中,天然气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无污染,煤、石油燃烧除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外,还会产生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故②填:天然气;
(3)氢气作为理想能源的优点有热值高;原料是水,来源广;生成物是水,无污染;故③填:热值高(或原料广或无污染)。
13.(2021·浙江衢州市·中考真题)“加氢几分钟,畅行数百里”,这是2021上海车展上为氢能源汽车打出的标语。氢能源汽车使用的是氢燃料电池(如图所示)。电池工作时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氢原子失去电子形成氢离子,穿过电极A通过电解液移动到电极B与氧离子结合形成水分子;而电子则从电极A经外部电路通过电动机到达电极B,形成电流。
(1)氢燃料电池工作时是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______能。
(2)氢气是氢燃料电池的原料,可以在用电低谷时,利用电网多余电能电解水来制取。已知1.2kg氢气大约可供某款氢能源汽车行驶100km,请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制取1.2kg氢气至少需要电解多少质量的水______。
(3)氢燃料电池工作时,通过电动机的电流方向是:______。
(4)世界能源组织提出:在制氢过程中基本上没有碳排放而得倒的氢气称为绿氢。下列方式可制得绿氢的是______。
A.水力发电制氢
B.太阳能发电制氢
C.火力发电制氢
D.核能发电制氢
【答案】(1)电 (2)10.8kg (3)B到A (4)ABD
【解析】
(1)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故氢燃料电池是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故填:电;
(2)解:设制取1.2kg氢气需要电解水的质量为x
x=10.8kg
答:需要电解水的质量为10.8kg。
(3)由题目信息电子则从电极A经外部电路通过电动机到达电极B,形成电流,而电流的方向与电子的流向相反,故电动机内电流从B极到A极,故填:B到A;
(4)在制氢过程中基本上没有碳排放而得倒的氢气称为绿氢,;
A、水力发电制氢过程中不排放碳,可制得绿氢;
B、太阳能属于清洁能源,太阳能发电制氢过程中不排放碳,可制得绿氢;
C、火力发电,燃烧化石燃料,排放二氧化碳,不能制得绿氢;
D、核能发电制氢过程中不排放碳,可制得绿氢;
故选:ABD。
14.(2021·北京中考真题)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作为与担当。
(1)现阶段的能源结构仍以化石燃料为主,化石燃料包括煤、______和天然气。
(2)下列燃料在O2中燃烧时,不会产生CO2的是______(填序号)。
A.天然气 B.氢气 C.肼(N2H4)
(3)捕集、利用和封存CO2是实现碳中和的一种途径。矿物质碳化封存的反应之一是氧化镁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1)石油
(2)BC
(3)MgO+CO2=MgCO3
【解析】
(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故填:石油。
(2)A、天然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符合题意。
B、氢气燃烧生成水,不会产生二氧化碳,符合题意。
C、肼不含碳元素,燃烧不会产生二氧化碳,符合题意。
故选:BC。
(3)氧化镁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镁,故填:MgO+CO2=MgCO3。
15.(2021·北京中考真题)用下图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1)实验1,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O2的现象是______。
(2)实验2,①中纸片燃烧,②中纸片未燃烧,②中纸片未燃烧的原因是______。
【答案】(1)①中白磷不燃烧,②中的白磷燃烧
(2)水吸收了部分的热量,未达到纸片的着火点
【解析】
(1)①中热水的温度为80℃,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由于没有氧气,白磷不燃绕,而②中热水的温度也为80℃,通入氧气,白磷燃绕,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故填:①中白磷不燃烧,②中的白磷燃烧。
(2)①中的纸片是裹在空试管外,在加热的过程中,纸片吸收热量很快达到纸片的着火点;②中的纸片包裹的试管中有水,在加热的过程中,水吸收了部分的热量,使纸片的温度达不到着火点,所以①中纸片燃烧,②中纸片未燃烧。故填:水吸收了部分的热量,未达到纸片的着火点。
16.(2021·辽宁中考真题)能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化石燃料包括煤、_______、天然气等,是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目前居民生活中常用的气体燃料主要是天然气、煤气、液化石油气。有时燃气灶的火焰会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此时应_______(填“调大”或“调小”)灶具的进风口,使燃料充分燃烧。天然气主要成分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为解决化石燃料面临枯竭的问题,目前,中科院研制出一种将二氧化碳成功转化为汽油的方法,其反应过程如下图所示。请从原理或产品的角度分析该成果的意义是_______(答一点即可)。
【答案】(1)石油 不可再生 调大 CH4+2O2CO2+2H2O
(2)缓解温室效应加剧(或减缓能源危机)
【解析】
(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是不可再生能源;燃气灶的火焰会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说明氧气不足,所以应调大灶具的进风口,使燃料充分燃烧。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2)由二氧化碳转化为汽油的流程图,二氧化碳与氢气最终的产物是汽油,能减缓温室效应、缓解能源危机等;故填:减缓温室效应(或缓解能源危机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17 化学与生活-2022年初三毕业班化学常考点归纳与变式演练(通用版)·,文件包含专题17化学与生活-2022年初三毕业班化学常考点归纳与变式演练解析版docx、专题17化学与生活-2022年初三毕业班化学常考点归纳与变式演练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13 化学式与化学价-2022年初三毕业班化学常考点归纳与变式演练(通用版)·,文件包含专题13化学式与化学价-2022年初三毕业班化学常考点归纳与变式演练解析版docx、专题13化学式与化学价-2022年初三毕业班化学常考点归纳与变式演练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9 常见的酸和碱-2022年初三毕业班化学常考点归纳与变式演练(通用版)·,文件包含专题09常见的酸和碱-2022年初三毕业班化学常考点归纳与变式演练解析版docx、专题09常见的酸和碱-2022年初三毕业班化学常考点归纳与变式演练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