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浙江专用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成套课件+课时学案
浙江专用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二章相互作用实验二探究求合力的方法课件+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浙江专用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二章相互作用实验二探究求合力的方法课件+学案,文件包含浙江专用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二章相互作用实验二探究求合力的方法课件ppt、浙江专用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二章相互作用实验二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学案doc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实验二 探究求合力的方法一、实验目的1.探究求合力的方法。2.培养应用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和得出结论的能力。二、实验原理互成角度的两个力F1、F2与另外一个力F′产生相同的效果,看F1、F2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F与F′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是否相等。三、实验器材木板、白纸、图钉若干、橡皮条、细绳、弹簧测力计两个、三角板、刻度尺、铅笔。四、实验步骤1.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水平桌面上的方木板上。2.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A点,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个细绳套。3.用两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伸长到某一位置O,如图所示,记录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用铅笔描下O点的位置及此时两细绳套的方向。4.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O,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细绳套的方向。5.改变两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再做两次实验。五、数据处理1.用铅笔和刻度尺从结点O沿两条细绳套方向画直线,按选定的标度作出这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和F2的图示,并以F1和F2为邻边用刻度尺作平行四边形,过O点画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此对角线即为合力F的图示。2.用刻度尺从O点按同样的标度沿记录的方向作出实验步骤4中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的图示。3.比较F与F′是否完全重合或几乎完全重合,从而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六、注意事项1.同一实验中的两只弹簧测力计的选取方法是:将两只弹簧测力计调零后互钩对拉,读数相同。2.在同一次实验中,使橡皮条拉长时,结点O的位置一定要相同。3.用两只弹簧测力计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时,夹角不宜太大也不宜太小,在60°~100°为宜。4.实验时弹簧测力计应与木板平行,读数时眼睛要正视弹簧测力计的刻度,在合力不超过量程及橡皮条弹性限度的前提下,拉力的数值尽量大些。5.细绳套应适当长一些,便于确定力的方向,不要直接沿细绳套的方向画直线,应在细绳套末端用铅笔画一个点,移开细绳套后,再将所标点与O点连接,即可确定力的方向。6.在同一次实验中,画力的图示所选定的标度要相同,并且要恰当选取标度,使所作力的图示稍长一些。七、误差分析1.弹簧测力计本身的误差。2.读数误差和作图误差。3.两分力F1、F2间的夹角θ越大,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得出的合力F的相对误差也越大。热点一 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 某研究小组做“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实验,所用器材有:方木板一块,白纸,量程为5 N的弹簧测力计两个,橡皮条(带两个较长的细绳套),刻度尺,图钉(若干个)。(1)具体操作前,同学们提出了如下关于实验操作的建议,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A.橡皮条应和两绳套夹角的角平分线在一条直线上B.重复实验再次进行验证时,结点O的位置可以与前一次不同C.使用测力计时,施力方向应沿测力计轴线;读数时视线应正对测力计刻度D.用两个测力计互成角度拉橡皮条时的拉力必须都小于只用一个测力计时的拉力(2)该小组的同学用同一套器材做了四次实验,白纸上留下的标注信息有结点位置O、力的标度、分力和合力的大小及表示力的作用线的点,如图所示。其中对于提高实验精度最有利的是________。[解析] (1)由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知,橡皮条和两绳套夹角的角平分线不一定在一条直线上,两分力的大小也不一定小于合力,A、D错误;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时,每次实验需保证合力与分力作用效果相同,结点O必须在同一位置。但重复实验时,可以改变合力的大小,故结点O的位置可以与前一次不同,B正确;使用测力计测力时,施力方向应沿测力计轴线方向,读数时视线应正对测力计刻度,C正确。(2)为了减小画图时表示力的方向的误差,记录各个力的方向时,需要确定相对较远的两个点,然后连线确定力的方向,A错误;根据纸张大小,选择合适的标度,使图尽量大,B正确,C、D错误。[答案] (1)BC (2)B【对点练1】 (2020·杭州二中上学期选考模拟)某同学做“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1)如果没有操作失误,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___。(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3)下列方法中,有助于减小实验误差的是________。A.尽可能使两分力的夹角大些B.尽可能使两分力相差大些C.尽可能使两分力与木板面平行D.尽可能使橡皮条长些解析:(1)F是通过作图的方法得到合力理论值,而F′是通过一个弹簧测力计沿AO方向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到O点,使得一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与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效果相同,测量出的合力。故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F′,由于误差的存在F和F′方向不一定重合。(2)合力与分力是等效替代的关系,所以本实验采用的等效替代法,B正确。(3)两分力的夹角太大,合力较小,合力测量的相对误差较大,故A错误;使两分力的大小要适当,不一定相差太大,故B错误;为了减小因摩擦造成的误差,应使各力尽量与木板面平行;各力与木板面平行,力的作用效果才是真正相同,故C正确;为了更加准确的记录力的方向,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橡皮条不需要尽可能长,故D错误。答案:(1)F′ (2)B (3)C【对点练2】 (2020·温州市4月适应性测试)在“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的实验中;(1)已有实验器材:木板、白纸、图钉、细绳套、橡皮筋、铅笔,图甲所示的器材中还需要选取________;甲(2)某实验室老师提供的橡皮筋和细绳套如图乙所示,在实验过程中需要记录的“结点”应该选择________(选填“O点”或“O′点”);乙(3)关于此实验的操作,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b、c两绳套应适当长一些B.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外壳不能与木板有接触C.重复实验再次探究时,“结点”的位置必须与前一次相同D.只有一把弹簧测力计也可以完成此实验解析:(1)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需要刻度尺测量长度,弹簧测力计测量橡皮筋拉力,故选AC;(2)实验通过O′点的位置体现合力的方向;(3)b、c两细绳套应适当长一些可以减小实验的误差,故A正确;测量力的实验要求尽量准确,为了减小实验中因摩擦造成的误差,操作中弹簧测力计外壳不能与木板有接触,故B正确;合力与分力的关系为等效替代的关系,效果是相同的,所以在同一次实验时,需要让两结果相同,则必定结点O的位置要相同,而在重复实验再次进行验证时,结点O的位置可以与前一次不同,故C错误;如果只有一个弹簧测力计,可以先将结点拉到某个位置,记下两个拉力的方向,读出一个读数,然后拆开仪器重做,再拉到原位一个读数,然后拆开仪器重做,再拉到原位,故D正确。答案:(1)AC (2)O′点 (3)ABD热点二 对实验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的考查 在“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实验中,橡皮条一端固定在贴有白纸的水平木板上P点,另一端拴上两根细绳,每根细绳分别连着量程为5 N、最小刻度为0.1 N的弹簧测力计A和B,平行木板沿两个不同的方向拉弹簧测力计。某次实验,当橡皮条与两细绳的结点被拉到O点时,两细绳刚好相互垂直,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1)两细绳对结点的拉力大小可由A、B分别读出:FA=______N和FB=______N;(2)请在图乙的方格纸(一小格边长表示0.5 N)上画出这两个力及它们合力的图示。[解析] (1)由图甲中可知,弹簧测力计读数分别为4.00 N和2.50 N;(2)由于每格为0.5 N,故FA、FB分别为8格和5格,故力的图示如图所示。[答案] (1)4.00 2.50 (2)见解析图【对点练3】 某同学在做“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的实验时,利用坐标纸记下了橡皮筋的结点位置O点以及两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如图(a)所示。(1)试在图(a)中作出无实验误差情况下F1和F2的合力图示,并用F表示此力。(2)有关此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A.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可以同时比橡皮筋的拉力大B.橡皮筋的拉力是合力,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分力C.两次拉橡皮筋时,需将橡皮筋结点拉到同一位置O,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两次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效果相同D.若只增大某一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而要保证橡皮筋结点位置不变,只需调整另一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即可(3)图(b)是甲和乙两位同学在做以上实验时得到的结果,其中哪一个比较符合实验事实?(力F′是用一只弹簧测力计拉时的图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以F1、F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其对角线OF即为所求的合力(如图所示)。(2)两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与橡皮筋的拉力的合力为零,它们之间不是合力与分力的关系,B错误;结点位置不变,合力不变,当一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改变时,另一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的方向必改变,故D错误;正确的选项只有A、C。(3)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可以与橡皮筋拉力的方向有偏差,但用一只弹簧测力计拉结点的拉力与橡皮筋拉力一定在同一直线上,故甲同学实验得到的结果符合实验事实。答案:见解析热点三 创新实验 某学生实验小组设计了一个“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在竖直放置的木板上部附近两侧,固定两个力传感器,同一高度放置两个可以移动的定滑轮,两根细绳跨过定滑轮分别与两力传感器连接,在两细绳连接的结点O下方悬挂钩码,力传感器1、2的示数分别为F1、F2,调节两个定滑轮的位置可以改变两细绳间的夹角。实验中使用若干相同的钩码,每个钩码质量均为100 g,g取9.8 m/s2。 (1)关于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实验开始前,需要调节木板使其位于竖直平面内B.每次实验都必须保证结点位于O点C.实验时需要记录钩码数量、两力传感器的示数和三细绳的方向D.实验时还需要用一个力传感器单独测量悬挂于O点钩码的总重力(2)根据某次实验得到的数据,该同学已经按照力的图示的要求画出了F1、F2,请你作图得到F1、F2的合力F(只作图,不求大小),并写出该合力不完全竖直的一种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1)实验开始前,需要调节木板使其位于竖直平面内,以保证钩码重力等于细线中的拉力,A正确;该装置每次实验不需要保证结点位于O点,B错误;实验时需要记录钩码数量、两力传感器的示数和三细绳的方向,C正确;悬挂于O点的钩码的总重力可以根据钩码的质量得出,不需要力传感器测量,D错误。(2)合力F如图所示。该合力方向不完全在竖直方向的可能原因是定滑轮与细绳间有摩擦等。[答案] (1)AC (2)见解析图 定滑轮与细绳间有摩擦【对点练4】 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可以用来“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带有滑轮的方木板竖直放置,为了便于调节绳子拉力的方向,滑轮可以安放在木板上的多个位置:(1)请把下面的实验步骤补写完整:①三段绳子各自悬挂一定数目的等质量钩码,调整滑轮在木板上的位置,使得系统静止不动;②把一张画有等间距同心圆的厚纸,紧贴木板放置在绳子与木板之间,使得圆心位于绳子结点O处,有足够多等间距同心圆作为画图助手,这样做为的是方便作出力的图示。你认为本实验有必要测量钩码所受的重力大小吗?答______(选填“有”或“没有”,不必说明理由);③记录三段绳子悬挂的钩码个数以及三段绳子的方向;④根据记录的数据,作出三段绳子上的拉力FA、FB、FC的图示;⑤以表示FA、FB的线段为邻边,画出平行四边形,如果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所表示的力与FC近似__________,则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验证了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2)在图中A、B、C三段绳子上分别悬挂了4、5、6个钩码而静止不动,图中OA、OB两段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α、β,如果本实验是成功的,那么 应接近于____ 。解析:(1)②每个钩码的重量相同,可以通过钩码的个数表示力的大小,没有必要测量钩码所受的重力大小。⑤FA、FB、FC三力平衡,通过平行四边形可以作出FA和FB的合力,若近似与FC等大反向,即可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2)根据平衡条件可知在水平方向FAsin α=FBsin β,则===1.25。答案:(1)没有 等大反向 (2)1.25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2-2023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实验2探究求合力的方法课件(重点难点易错点核心热点经典考点),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实验原理,注意事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实验:探究求合力的方法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实验原理,实验仪器,橡皮条,刻度尺,实验步骤,平行四边形,同一位置O,注意事项,误差分析,实验原理及步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专用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二章相互作用实验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课件+学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