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二轮复习航天大事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9/1313800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二轮复习航天大事件
展开2021-2022中国航天大事件航天发射活动再创历史新高,我国多个重大航天工程进展顺利2021年,中国航天发射活动继续刷新纪录。全年共执行55次发射任务,发射次数居世界首位;发射115个航天器,发射航天器总质量再创新高,达到191.19吨,同比增长85.5%。其中,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完成48次发射任务,全部取得成功,发射次数居世界宇航企业第一。 ——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基本完成。年度内5次发射任务圆满成功。其中,天和核心舱于去年4月底成功发射,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全面开展。空间站首批航天员乘组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个月在轨进驻并安全返回。目前,第二批航天员乘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进驻,开展为期6个月的长期驻留。——火星探测任务一次实现“绕、着、巡”。中国的这一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了圆满成功。——移动通信卫星天通一号实现三星组网。天通一号03星成功发射,与在轨的天通一号01星、02星组网,构建起中国首个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实现了对亚太区域的覆盖。——天链一号05星成功发射。该星与在轨的天链卫星全球组网运行,标志着第一代数据中继系列卫星圆满收官。天链卫星系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具有全球覆盖能力的中继卫星系统的国家,为载人航天系统、中低轨航天器、运载火箭等提供了天基测控和数据中继服务。——风云三号E星、风云四号B星成功发射。风云三号E星的发射运行,填补了全球晨昏时段大气探测信息的空白,实现了全球观测资料的100%覆盖,有效提高和改进了全球数值天气预报的精度及时效。成功发射的风云四号B星,可见光分辨率达到250米,居全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分辨率首位,是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的首颗业务星。——海洋二号D星成功发射。该星与海洋二号B星、C星在轨组网运行,标志着中国海洋动力环境卫星星座建成,形成了全天候、全天时、高频次的海洋动力环境监测体系。——首颗太阳探测卫星羲和号成功发射。羲和号的应用,实现了国际首次太阳Hα波段光谱成像的空间探测,填补了太阳爆发源区高质量观测数据空白,提高了人类在太阳物理领域研究能力。此外,羲和号首次在轨应用磁浮技术,开展超高指向精度、超高稳定度平台首次在轨飞行试验。——广目地球科学卫星成功发射。该星成为全国首颗专门服务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科学卫星,能在人为活动强烈区域开展能源消耗、人居格局、近海海岸环境的精细探测,为表征人与自然交互作用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上提供数据支持。此外,2021年中国商业卫星研制机构数量继续增长,商业航天基本形成主要产业链布局。航天东方红、深圳东方红、中科院微小卫星、长光卫星、天仪研究院、埃依斯航天、时空道宇等公司共研制发射了36颗商业卫星,其应用领域不断延伸,已覆盖通信、遥感、技术试验、空间科学等各个方面。 ——2022年2月27日7时44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L-SAR 01组B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该卫星主要用于对地质环境、山体滑坡、地震灾害等进行有效监测。——2022年2月27日11时06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八号运载火箭,以“1箭22星”方式,成功将泰景三号01卫星、泰景四号01卫星、海南一号01/02星、文昌一号01/02星、吉林一号高分03D10-18星(9颗)、吉林一号MF02A01星、巢湖一号卫星、创星雷神号卫星、天启星座19星、星时代-17卫星、启明星一号卫星、西电一号卫星共22颗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该卫星主要用于提供商业遥感信息、海洋环境监测、森林防火减灾等服务。——2022年3月5日14时01分,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点火升空,成功将银河航天02批6颗卫星和1颗暄铭星愿微纳卫星送入预定轨道。银河航天02批6颗卫星主要用于在轨验证多星联合工作、星座组网布置、通信-遥感一体化技术。搭载的暄铭星愿卫星是一颗6U遥感立方星。——2022年3月17日15时09分,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随后将遥感三十四号02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遥感三十四号02星与已在轨的遥感三十四号01星及后续星形成组网运行状态,主要用于国土普查、城市规划、土地确权、路网设计、农作物估产和防灾减灾等领域,满足对地观测快速重访需求,可为“一带一路”建设等提供信息保障。——.我国首型固体捆绑运载火箭首飞成功 ——天舟二号货运飞船撤离空间站核心舱组合体3月27日15时59分,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完成空间站组合体阶段全部既定任务,撤离空间站核心舱组合体。3月31日18时40分,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受控再入大气层。飞船绝大部分器件被烧蚀销毁,少量残骸落入南太平洋预定安全海域。天舟二号货运飞船是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发射的首艘货运飞船,于2021年5月29日在海南文昌发射场发射入轨,为空间站送去6.8吨物资补给。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在轨运行期间,先后与天和核心舱进行了4次交会对接,按计划完成了飞船绕飞、机械臂转位舱段验证、手控遥操作交会对接等多项拓展应用试验。与空间站分离后,充分利用飞船推进剂余量,成功实施了货运飞船与空间站2小时快速交会试验,为空间站在轨建造和运营管理积累了经验。——3月29日17时5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搭载发射的浦江二号和天鲲二号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是我国首型固体捆绑运载火箭,用于发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充分结合了固体动力推力大、响应快,液体动力推力稳、比冲高的优势,首次采用液体芯级捆绑四枚固体助推器,实现了我国固体捆绑等一系列技术新突破,为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的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北斗高精度时空服务月调用次数逾千亿次据《人民日报》4月7日报道,截至2022年3月,北斗高精度时空服务的每月调用次数已突破1000亿次。其中,北斗加速辅助定位服务请求超过600亿次,实时厘米级和实时亚米级北斗高精度定位服务请求超过480亿次。目前,北斗高精度时空服务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服务超11亿人口,总服务次数超过2万亿次。——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巡天”归来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11时5分,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全部安全顺利出舱。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任务圆满完成,中国空间站即将进入建造阶段。2021年10月16日,3位航天员搭乘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进入天和核心舱,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驻留,创造了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长新纪录。——长二丁“一箭八星”成功发射2022年5月5日10时38分,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成功将吉林一号宽幅01C卫星及搭载的吉林一号高分03D(27~33)等8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此次发射的8颗“吉林一号”卫星入轨后,“吉林一号”在轨卫星数量增至54颗,可对全球任意地点实现每天17~20次重访,为农业、林业、海洋、资源、环保、城市建设以及科学试验等领域提供更加丰富的遥感数据和产品服务。——天舟四号“发货”2022年5月10日01时56分,搭载天舟四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五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我国空间站在轨建造阶段的首次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天舟四号货运飞船入轨后顺利完成状态设置,于8时54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天舟四号货运飞船装载了神舟十四号3名航天员6个月在轨驻留消耗品、推进剂、应用实(试)验装置和样品材料、备品备件及部分载荷等物资,交会对接完成后将转入组合体飞行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