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南昌八一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展开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南昌市八一中学
高一历史10月份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考古界把人类出现到青铜器出现这段时期称为石器时代,又把石器时代细分为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考古界划分石器时代的主要依据是( )
A.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B.贫富分化是否已经出现
C.生产工具及其制作水平 D.建筑技术的掌握与改进
2.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据此我们可以判定商代
A.祖先的地位高于神 B.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
C.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D.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
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强调姓所反映的实质是
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专制王权强大
C.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D.个人观念淡漠
4.公卿是辅助国君处理政务的重臣,下表是可考的商、西周同姓和异姓公卿数量变化表,这种变化使( )
商、西周同姓和异姓公卿数量表 | |||
时代 | 公卿总数 | 同姓公卿数 | 异姓公卿数 |
商代 | 19 | 4 | 15 |
西周 | 46 | 30 | 16 |
A.家国同构的色彩强化 B.西周加强了中央集权
C.王权得到大大的提升 D.商代重视与异姓联盟
5.历史学家萧功秦在《儒家文化的困境》中说:“把古代中国、环地中海诸文明古国与岛国日本的文化传播模式进行横向比较是颇有意义的。”其中,古代中国文明的文化传播模式是( )
A.单向性辐射 B.由外向内辐射
C.多向交汇型 D.由外向内选择吸附型
6.良渚文化遗址的考古发现中,能直接佐证“阶级分化日益明显”的是
A.古城遗址布局与山形水势很契合 B.少数墓葬有精美的玉器和陶器随葬品
C.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碳化稻堆积 D.碳14测定年代为公元前3000年左右
7.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说:“鲁、齐诸国皆伸展东移,其时燕亦移于河北,大约在 齐、卫之间。镐京与曲阜,譬如一椭圆之两极端,洛邑与宋则是其两中心,周人从东北、 东南张其两长臂,抱殷宋于肘腋间。”这一格局
A.使周王权力高度集中 B.巩固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
C.导致诸侯国不断强大 D.有利于统治集团的内部稳定
8.《左传·昭公七年》记载,西周时期“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这一材料说明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A.等级关系明确而严格 B.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
C.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D.血缘与政治关系结合
9.《史记·楚世家》记载:“(楚庄王)八年,伐陆浑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大小轻重……”这反映了当时
A.列国内乱,诸侯兼并 B.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
C.尊王攘夷,大国争霸 D.周王室衰微,王命不行
10.孔子曾说:“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器,必熟而荐(供奉)之;君赐生,必而之:侍食于君,君祭,先饭。”由此可知,孔子( )
A.对礼制的遵守和敬提 B.代表社会底层发声
C.奠定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 D.君臣关系上提倡无条件忠君
11.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促进了文化的空前繁荣,涌现了许多大思想家,对后世乃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宝贵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促进了我国古代学术思想的发展。其中法家学派代表人物韩非的主张是( )
A.“无为而治” B.“兼爱”“非攻”
C.“以德治国” D.“以法治国”
12.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死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开创皇帝制度
C.建立三公九卿制 D.建立统一的国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13.《礼记》记载春秋“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1975-1976年,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秦律·内史杂中,有一条规定:有事请也,必以书,毋口请,毋羁请。材料说明( )
A.秦国拥有完备的社会法律体系 B.秦国正式确立通用语言的使用
C.秦朝的文书制度利于巩固统一 D.秦朝统一文字加强了中央集权
14.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的中国史,史家选择了一些关键词进行分析,如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孔子、孟子、荀子等。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与之相符的是( )
①政治制度较早走向完备和成熟
②早期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
③儒家思想较早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
④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和相对完备的农业管理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5.有学者指出:秦以后的官是皇帝的“雇员”,俸禄取自国家税收。官僚制度有严格的职务分工,职权分明,有职则有权,离职则无权,当官实际上成了一种职业。这体现了官僚政治( )
A.取代世卿世禄制是历史的进步 B.一定程度上防止皇帝个人专断
C.有效维护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D.极大提高官吏的个人政治素养
16.导游介绍古城西安民俗时说:古代本地男子都自称为朕,后来秦始皇下令不许民间男子用此称呼,只有他自己才可以自称为朕。这个称谓的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
A.专制皇权的不容逾越 B.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
C.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D.皇帝安全是国家的政治大事
17.《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在泰山封禅大典后的刻辞中写道:“贵殿分明,男女礼顺,慎遵职事”,强调礼、等级和恪守等级下的各自职责,以后他又在多处题辞,提倡子孝父慈,强调男女各修其业等家庭礼教。由此说明秦始皇
A.把儒家思想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 B.并没有完全废除儒家的治国思想
C.旨在传播儒家贵贱尊卑等级思想 D.以恪守宗法伦理道德为最高理想
18.有学者指出:当秦朝全新的政治形态在多种不同的文化类型中被怀疑、被否定时,它无法让秦朝统治下的人民获得自我身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于是,秦朝的二世而亡便成了必然性的结果。该学者认为秦朝亡于( )
A.政治新形态被怀疑和否定 B.未能实现文化心理的统合
C.推行郡县制激化社会矛盾 D.严刑峻法激化了社会矛盾
19.“苍梧”原为战国楚地,大致在今湘江上游一带。秦朝设苍梧郡,其方位在今湖南东部的湘、资二水流域,南以五岭为限。汉武帝时重置苍梧郡,郡治广信(今广西梧州),辖境则基本移至岭南地区。材料中“异地同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治理体系的创新 B.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C.封建经济的渐趋恢复 D.统一王朝疆域的北扩
20.有学者指出,“在战国时代的文化布局仍然存在、东西文化尚未充分融合的情况下,刘邦建立汉家帝业,一方面必须‘承秦’,包括承秦之制,另一方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之习俗。”为此,西汉政府
A.贯彻无为思想与民休养生息 B.命令郡国岁举孝和廉各一人
C.实行郡县和封国并行的体制 D.重用品秩低的官员加强皇权
21.西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针对上述经济状况,汉初采取了怎样的统治思想
A.墨家学说 B.法家学说 C.道家学说 D.儒家学说
22.如图描绘了汉武帝时期“推恩令”实行前后诸侯封地的变化。“推恩令”的实施
A.极大削弱丞相的权力 B.彻底消除地方的威胁
C.不断增强地方自主权 D.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
23.汉成帝改刺史为州牧,然废置无常。东汉末年,汉灵帝接受宗室刘焉建议,选派“清名重臣”出任州牧,掌一州军政,州牧由原先虚职成为州最高长官。这一措施( )
A.保障了吏治的清明与高效 B.埋下了汉末分裂割据的隐患
C.体现了宗法观念根深蒂固 D.利于打破世家垄断入仕之途
24.
爵位 | 待遇 |
公 | 万石——列侯——金印紫绶 |
卿 | 中二千石——右庶长至关内侯——银印青绶 |
上大夫 | 二千石——右庶长——银印青绶 |
下大夫 | 千石至六百石——五大夫——铜印黑绶 |
士 | 五百石至比二百石——公乘以下——铜印黄绶 |
上表为西汉时期公、卿、大夫、士爵位系统内容。由此可见,汉代爵位系统( )
A.维护了当时的贵族政治体制 B.开始形成大一统的文化心理认同
C.属于官僚体制的组成部分 D.强化了以血缘为中心的纽带关系
25.有学者说,汉赋多以宫室台榭、田猎、祭祀、乐等题材为主,这些题材无不与君主的举止进退有关,体现着“君德”“君威”。这表明汉赋
A.体现了仁政理念 B.宣扬了礼治思想 C.继承了楚辞艺术 D.蕴含了批判精神
二、材料分析题(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称赞管仲辅佐齐桓公“霸诸候,一医天下”。孔子企望周之复兴,“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孟子提出“定于一”,尊新王。“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他希望改朝易姓之后,重现孔子所说“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盛世。
——据《论语》《孟子》
材料二 “万乘之主,有能服术行法……其聚天下不难矣。”“故治民无常……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是故诸侯之博大,实好之害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
——《韩非子》
(1)依据材料一,指出孔子与孟子对周王室的态度有何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6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韩非子的思想主张及实践的成败。(6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秦汉时期的历史特征主要有如下表现:(1)高度集权的“大一统”的政治体制基本形成,并且经历了多次社会动荡的历史考验而愈益完备。以丞相为统领的中央王朝百官公卿制度和以郡县制为主体的地方行政管理形式逐渐完善。选官制度的进步,满足了行政体制的人才需求,也促进了社会不同等级的流动。……(3)秦文化、楚文化和齐鲁文化等区域文化因子,在秦汉时期经长期融汇,形成了具有统一风貌的汉文化。儒学正统地位的建立和巩固,国家教育体制的逐步健全,成为适应专制主义政治需要的文化建设成就的重要标志。经历这一时期,以“汉”为标志的民族文化共同体已经初步形成。正是因为秦汉时期历史文化贡献的丰富,使得“秦”和“汉”,“秦人”和“汉人”,都长期成为代表我们国家、我们民族的公认的文化符号。
——摘编自王子今《秦汉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两个朝代在国家治理上的主要异同。(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汉时期国家治理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意义。(8分)
28.汉代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时期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帝国的版图空前扩大,拥有84个郡和18个诸侯国……皇帝无与伦比的地位在很多制度和规范中得以体现……汉朝延续了秦的很多做法。然而,汉朝之所以能够国祚长久,得益于它善于通过摸索或者以渐进的方式变通秦的举措,而且经常颇不情愿地采用一些新的控制手段。
——摘自(美)陆威仪《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
材料二 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以愚黔首。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于是建藏书之策。
——《汉书·艺文志》
材料三 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投降的人),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月氏王)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匈奴)。汉方欲事灭胡(匈奴),闻此言,因欲通使(月氏)。道必更(经过)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
——《史记·大宛列传》
(1)指出材料一中汉朝延续秦朝的两项政治制度。(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儒学在秦朝的境遇,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前期为复兴儒学采取的措施,用一句话概括其影响。(6分)
(3)指出材料三“骞以郎应募,使月氏”的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使月氏”的历史意义。(3分)
29.阅读村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得民时,善教得民心”“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化之官),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摘自孟子《孟子·滕文公上》
材料二 立君之道,莫广于胜法:胜法之务,莫急于击奸;去奷之本,莫深于严刑故王者以赏禁,以刑劝,求过不求善,藉刑以去刑。
——擒自商鞅《商君书·开塞》
材料三 战国时期,诸侯争雄,兼并战争连年不绝。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民的价值进一步受到重视。孟子说:“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进一步总结道:“用国者,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蒙。”“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故“爱民者强,不爱民者弱”。
——摘编自张晋藩《民惟邦本:古代治国重要经验》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孟子和商鞅两人治国主张的不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们提出上述主张的共同目的。(6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古代中国的民本思想。(5分)
高一历史月考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C | D | C | A | A | B | B | A | B | A | D | D | C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
C | C | A | B | B | A | C | C | D | B | C | B |
|
26.(1)不同:孔子主张复兴周王朝;孟子主张由推行仁政的诸侯建立新的王朝。(2分)
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天下战乱,民心思定;春秋时期,周王室仍有影响力,孔子对周天子抱有期望;战国时期,诸侯纷纷称王,孟子对周王室不再抱有幻想。(4分)
(2)主张:强调法、术、势的作用;主张以法治国,法随时变;宣扬君权至上。(2分)
成:秦朝奉行法家思想,富国强兵,进行统一战争,结束割据局面,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2分)
败:秦朝推行严刑峻法,实施暴政,迅速灭亡。(2分)
27.(1)相同:秦、汉两个朝代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在地方推行郡县制;两个朝代都建立起选官、官员考核制度和监察制度。(2分)
不同:秦代官员选拔主要是“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汉代主要实行察举制;秦代以法治国,汉代儒法并施;汉代地方行政制度还包括王国和侯国。(6分)
(2)秦汉时期确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为后世封建王朝所承袭;秦汉时期创立了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基本模式;秦汉的国家治理强化了民族认同,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进程;秦汉时期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儒学占据主流地位,儒家伦理道德成为中国古代社会价值观的核心。(8分)
28.(1)制度:皇帝制度、郡县制。(2分)
(2)境遇:秦始皇焚书坑儒,儒学遭受沉重打击。(1分)
措施:政府鼓励民间献书,制定藏书政策;尊崇儒术;设立五经博士。(3分)
影响: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2分)
(3)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为配合对匈奴的战争)。 (1分)
意义: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2分)
29.(1)不同点:孟子主张以德服人,重视教化;商鞅主张以力服人,严刑峻法。(4分)
目的:都是为统治阶级出谋献策,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2分)
(2)评价:古代中国的民本思想源远流长,以民为本、民贵君轻、顺应民意等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改善了民众生活,缓和了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稳定。但也有时代局限性,统治阶级宣扬民本思想的根本目的是“治民”“驭民”,以维护统治秩序。(5分)
高一历史月考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C | D | C | A | A | B | B | A | B | A | D | D | C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
C | C | A | B | B | A | C | C | D | B | C | B |
|
26.(1)不同:孔子主张复兴周王朝;孟子主张由推行仁政的诸侯建立新的王朝。(2分)
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天下战乱,民心思定;春秋时期,周王室仍有影响力,孔子对周天子抱有期望;战国时期,诸侯纷纷称王,孟子对周王室不再抱有幻想。(4分)
(3)主张:强调法、术、势的作用;主张以法治国,法随时变;宣扬君权至上。(2分)
成:秦朝奉行法家思想,富国强兵,进行统一战争,结束割据局面,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2分)
败:秦朝推行严刑峻法,实施暴政,迅速灭亡。(2分)
27.(1)相同:秦、汉两个朝代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在地方推行郡县制;两个朝代都建立起选官、官员考核制度和监察制度。(2分)
不同:秦代官员选拔主要是“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汉代主要实行察举制;秦代以法治国,汉代儒法并施;汉代地方行政制度还包括王国和侯国。(6分)
(2)秦汉时期确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为后世封建王朝所承袭;秦汉时期创立了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基本模式;秦汉的国家治理强化了民族认同,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进程;秦汉时期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儒学占据主流地位,儒家伦理道德成为中国古代社会价值观的核心。(8分)
28.(1)制度:皇帝制度、郡县制。(2分)
(2)境遇:秦始皇焚书坑儒,儒学遭受沉重打击。(1分)
措施:政府鼓励民间献书,制定藏书政策;尊崇儒术;设立五经博士。(3分)
影响: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2分)
(3)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为配合对匈奴的战争)。 (1分)
意义: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2分)
29.(1)不同点:孟子主张以德服人,重视教化;商鞅主张以力服人,严刑峻法。(4分)
目的:都是为统治阶级出谋献策,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2分)
(2)评价:古代中国的民本思想源远流长,以民为本、民贵君轻、顺应民意等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改善了民众生活,缓和了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稳定。但也有时代局限性,统治阶级宣扬民本思想的根本目的是“治民”“驭民”,以维护统治秩序。(5分)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南昌八一中学、麻丘高级中学等六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南昌八一中学、麻丘高级中学等六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南昌八一中学、洪都中学等六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0南昌八一中学、洪都中学等六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