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6 公民意味着什么同步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6 公民意味着什么同步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哪一位不是中国公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公民”一词最早出现于古( ),并为古罗马所沿用。
A.印度
B.埃及
C.希腊
D.巴比伦
2.哪一位不是中国公民( )。
A.李女士出生在中国,丈夫是德国人,她申请加入了德国国籍
B.埃尔克森出生在巴西,现在在中国工作,他放弃了原来的国籍加入了中国国籍
C.茜茜的父母是中国公民,但是茜茜出生在英国,爸爸妈妈为她选择了中国国籍
3.小亮的爸爸在石家庄打工,村里通知他回村里参加人大代表的选举,这里小亮的爸爸享有( )。
A.劳动权
B.文化权利
C.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4.下列( )侵犯了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平等权。
A.80岁的爷爷没领到当地政府发放的高龄津贴
B.李姐在大学毕业求职时,看到县财政局公务员招聘条件之一是“仅限男性”
C.小红的爸爸让12岁的她辍学去打工
D.妈妈就职的公司要求员工每天工作12小时,无节假日,无加班费
5.( )的公民自愿领取身份证的,发给有效期五年的身份证。
A.未满十六周岁
B.16-25周岁
C.26-45周岁
二.填空题(共5题,共28分)
1.维护农村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是( )的重要职责,也是( )和( )的共同责任。
2.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 )的、( )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因此,我们在行使权利的时候,不能( )。
3.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是我们作为中国公民的( )。
4.2008年,第( )届夏季奥运会在北京举办,中华民族实现了举办奥运会的( )梦想。
5.公民享有人身权、( )、( )和( )、( )以及参与经济、文化、( )等各项权利。
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
1.宪法规定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 )
2.国家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这也是国家要履行的义务。( )
3.不满18周岁,就不是公民。( )
4.国家大事是人大代表的事情,和我们小学生一点儿关系都没有。( )
5.有些法律规定达到一定的年龄才享有相应的权利,但不管什么年龄都要承担义务和责任。 ( )
四.连线题(共1题,共4分)
1.我国制定了很多法律,具体落实宪法中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请你用连线的方式把对应的内容连起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 文化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劳动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物质帮助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 人身自由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 财产权
五.填表题(共1题,共9分)
1.(1)今年6岁的张晓红成为一名小学生。
(2)崔岩在教育局局长留言板上就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提出建议。
(3)吴华家搬进了政府提供的保障性住房。
六.简答题(共5题,共31分)
1.说一说专门为未成年人制定相关法律有什么意义。
2.你知道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有哪些?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权利和义务?
3.列举生活中父母会用到身份证做那些事情?
4.请举例说明我国公民应当履行的义务,至少三条。
5.说说自己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履行过哪些义务?
七.辨析题(共1题,共5分)
1.我们为什么要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呢?
八.材料题(共2题,共15分)
1. 张国本老汉已70多岁,妻子早亡,他一年到头辛苦劳作,既爹又当妈,把3个儿子抚养成人。在长子、次子成家单过后,老汉随三子张永华夫妇共同生活。几年后,由于张老汉年事已高,丧失劳动能力,三儿子夫妇便嫌弃老人,侮辱、漫骂、虐待行为越来越多。张老汉只好到村部或车站等地暂求栖身之地。万般无奈之下,他下了决心,将儿子儿媳告上法庭。两人分别以虐待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和1年零6个月。
请你分析张老汉的儿子为什么被判刑?这个案例说明了什么?
2.资料一: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有:平等权、选举权、被选举权、劳动权、受教育权、休息权、物质帮助权、受教育权等。宪法规定了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有: 劳动、受教育、依法服兵役、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 父母抚养教育子女和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依法纳税等。
资料二:张童少年时失去父母,成了一名孤儿,家庭生活极其困难,在政府的帮助下读完了中学。随后,他响应国家的号召,自愿到部队服兵役,因表现出色,多次受到上级表扬。退役后,他当了个体户。由于认真守法、积极纳税,被评为“先进个体经营户”,后又当选为县人大代表。
(1) 张童享受了宪法赋予的哪些权利?履行了宪法规定的哪些义务?
(2)你是如何理解“权利不是绝对的,而是有界限的”这句话的?
(3)你是如何理解“权利和义务一致性”的?
九.综合题(共1题,共10分)
1.观察下图,完成问题。
(1)说一说这种做法是否合适,原因是什么。
(2)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身份信息?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A
3.C
4.B
5.A
二.填空题
1.各级政府;家庭;全社会
2.国家;社会;滥用权利
3.使命
4.29;百年
5.财产权;选举权;被选举权;受教育权;社会生活
三.判断题
1.√
2.√
3.×
4.×
5.×
四.连线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劳动权;《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物质帮助权;《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财产权;《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文化权利。
五.填表题
1.义务教育权;张晓红;《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建议权;崔岩;《宪法》;物质帮助权;吴华家;《宪法》
六.简答题
1.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法律保障已成为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议题。我国制定专门的法律,可以更有效地保护未成年人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
2.公民有人身自由、言论、出版、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人格尊严等权利,需要履行遵守公共秩序、服兵役、维护民族团结、依法纳税等义务;权力与义务是一致的,享受权利就必须履行义务,即便放弃权利,也必须履行义务。
3.酒店住宿、车站取票、办理手机卡和银行卡等等。
4.依法纳税、服兵役、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遵守公共秩序、保守国家秘密等。
5.受教育、遵纪守法、爱护公务、保护环境、孝敬长辈等。
七.辨析题
1.身份证是能够证明我们身份的东西,上面有我们很多的身份信息,在我们取车票、住酒店等很多时候都要用到。一旦身份证丢失,就会造成身份信息泄露,会带来很多麻烦。
八.材料题
1.因为他不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和虐待父母造成的。说明了:公民履行义务既包括做法律规定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比如赡养父母;也包括不做法律禁止做的事情,如不伤害别人。如果我们不履行义务,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1)张童享受了受教育权、劳动权、被选举权等基本权利,也履行了受教育权、服兵役、依法纳税和劳动等基本义务;
(2)权利不是绝对的,而是有界限的 。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
(3)权利与义务是相统一的,权利与义务同时产生又相对应而存在,没有权利也就没有义务,没有义务也就没有权利。而且我们可以不享受权利,但是必须履行义务。
九.综合题
1.(1)随意丢弃车票的做法不合适,因为车票上有身份证号码、姓名、生日、家庭住址等信息,这些信息应注意保密,避免个人信息泄露后,被不法分子利用,损害自己或家庭的利益。
(2)生活中,我们要妥善处置快递单、车票、购物小票等包含个人信息的单据以及其他包含个人信息的资料,不要随意乱扔;不要随意透露或在网上发布单据的二维码、条形码等;身份证复印件上要写明用途,在含有身份信息的区域注明“本复印件仅供某某用于某某用途,他用无效”和日期;身份证丢失,要及时到公安机关挂失;身份证最好不要借给他人使用。如果请他人代自己办事,也要托付给信任的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小学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五年级下册6 公民意味着什么课后测评,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以下的“我”是中国公民的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五年级下册6 公民意味着什么课后测评,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公民的说法正确的是,下列不是我们的义务的是,身份证上的前6位数字表示居民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五年级下册6 公民意味着什么一课一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被确定为世界人权日,国籍的取得方式有,下列关于中国公民的说法正确的是,在公共场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