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6 公民意味着什么课后测评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6 公民意味着什么课后测评,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宪法规定公民有服兵役的,校园中的打架事件是侵犯了他人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宪法规定公民有服兵役的( )。
A.地位
B.责任
C.权利
D.义务
2.下面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上印有的信息是( )。
A.出生日期
B.学历
C.公民身份号码
D.有效期限
3.( )是证明公民身份,记录居民家庭关系状况的法定证件。
A.户口簿
B.身份证
C.电话号码
D.邮政编码
4.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我国未成年人是指( )。
A.未满14周岁的公民
B.未满16周岁的公民
C.未满18周岁的公民
D.未结婚的公民
5.校园中的打架事件是侵犯了他人的( )。
A.财产权
B.人身权
C.受教育权
二.填空题(共5题,共20分)
1.公民一词最早出现于( ),国家为每个公民确定了( ),这是每个公民唯一的、终身不变的身份代码。
2.居民身份证上有姓名、生日、( )等信息,应注意( ) 。
3.( )的发展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参与。
4.公民身份号码由18位数字组成,各有不同的含义。请你在下图中标示出来。
( ) ( ) ( ) ( )
5.国际人权事业的发展需要( )的共同参与。
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
1.购物小票已经支付过了,可以随意丢弃。( )
2.公民的权利可以放弃,但公民的义务不可以放弃。( )
3.我们年龄还小,还不能履行任何义务。 ( )
4.每个公民都有一个唯一的终身不变的身份代码。( )
5.公民要尽量享受基本权利,少履行基本义务。 ( )
四.连线题(共1题,共10分)
1.我会连。
李强按时上学认真听课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爸爸当选为人大代表 劳动权
叔叔阿姨在工厂上班 受教育权
爷爷奶奶退休后领取养老金生命 健康权
爸爸妈妈相伴到公园锻炼 物质帮助权
五.填表题(共1题,共10分)
1.小练习。
六.简答题(共5题,共26分)
1.宪法第二章的规定公民享有哪些权利?
2.走出国门,每个人都代表中国,都是中国的名片,假如10月1日国庆放假时,你有机会出国旅游,你准备怎样做?
3.居民身份证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用处?请列举出其中三项。
4.怎样证明你是中国公民?
5.张明旅游回来,刚出火车站口他就把火车票随手扔在地上,他的这种做法合适吗?为什么?
七.辨析题(共1题,共5分)
1.小明的爸爸晚上开车回家-身酒气, 妈妈说了他几句不服气两个人吵了起来。 小明过去帮助妈妈讲道理,还被爸爸打了一顿。辨析回答: 小明爸爸的做法错在哪了? 违反了什么法律?
八.材料题(共2题,共11分)
1.案例分析。
在乌鲁木齐开往北京的Z70次列车上,列车乘警在车厢内开展巡视检查时,张某将过期的身份证出示给乘警,乘警立即要求其出示有效身份证件进行检查。张某在翻找钱包时,将钱包内另一张身份证取出揣到裤兜内。民警要求他拿出来配合查验,但张某拒不配合工作。张某始终拒绝出示装在裤兜里的身份证,并要求换个地方查验,乘警随即将其带到餐车上。在餐车内,张某依旧拒绝配合乘警工作,甚至推搡乘警,阻碍乘警执行职务。乘警将其控制后移交保定火车站派出所。在派出所内,张某对自己的违法行为供认不讳,承认自己持有一新、一旧两张身份证。张某认为,乘警查验自己的身份证让自己很丢“面子”,所以故意不出示新身份证。张某被北京铁路警方依法给予行政拘留7日的处罚。
读了上述案例,你知道当警察要求我们出示身份证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吗?
2.材料: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关爱和保护农村留守儿童,不仅关系到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也关系到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想一想,留守儿童在成长中可能面临哪些问题?
九.综合题(共1题,共10分)
1.观察下图,完成问题。
(1)说一说这种做法是否合适,原因是什么。
(2)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身份信息?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B
3.A
4.C
5.B
二.填空题
1.古希腊;公民身份号码
2.家庭住址;保密
3.国际人权事业
4.第1—6位是地址码;第7—14位为出生年月日码;第15—17位为顺序码;第18位为校验码,如果校验码为10,则用X代替
5.世界各国
三.判断题
1.×
2.√
3.×
4.√
5.×
四.连线题
1.李强按时上学认真听课——受教育权;爸爸当选为人大代表——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叔叔阿姨在工厂上班——劳动权;爷爷奶奶退休后领取养老金——物质帮助权;爸爸妈妈相伴到公园锻炼——生命健康权。
五.填表题
1.人身自由权;言论权;受教育权;选举权;隐私权
六.简答题
1.(1)平等权;(2)选举权与被选举权;(3)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4)宗教信仰自由;(5)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住宅不受侵犯和通信自由;(6)劳动权、休息权;(7)受教育权;(8)物质帮助权。
2.①我们要主动向外国明介绍我们国家的文化和历史。②很多国家的风俗习惯和我国不一样,我们应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③要讲卫生、懂礼貌。(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3.①在酒店办理住宿登记;②在机场办理登机手续;③在手机营业厅办理业务。
4.户口本和成年后的身份证都可以证明。
5.张明的做法不合适。因为居民身份证上有姓名、生日、家庭住址等信息,应注意保密,避免因个人信息泄漏后,被不法分子利用,损害自己或家庭的利益。
七.辨析题
1.小明爸爸首先是喝酒开车,违反了《交通法》,然后回家打小明,违反了《反家庭暴力法》。
八.材料题
1.在日常生活中,警察基于履行职责的需要,依法有权查验我们的身份证。当警察要求我们出示身份证时,我们应该积极配合,这是我们作为公民的义务。
2.留守儿童可能面临的问题有:感觉不到母爱、父爱;容易自卑,限入孤独中,从而使性格扭曲;独来独往,缺乏交流,以后在社会上交际能力差;学习中缺少家庭辅导,学习不专心;交友、生活、购物缺少指导等。
九.综合题
1.(1)随意丢弃车票的做法不合适,因为车票上有身份证号码、姓名、生日、家庭住址等信息,这些信息应注意保密,避免个人信息泄露后,被不法分子利用,损害自己或家庭的利益。
(2)生活中,我们要妥善处置快递单、车票、购物小票等包含个人信息的单据以及其他包含个人信息的资料,不要随意乱扔;不要随意透露或在网上发布单据的二维码、条形码等;身份证复印件上要写明用途,在含有身份信息的区域注明“本复印件仅供某某用于某某用途,他用无效”和日期;身份证丢失,要及时到公安机关挂失;身份证最好不要借给他人使用。如果请他人代自己办事,也要托付给信任的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小学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五年级下册6 公民意味着什么课后复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不是居民身份证正面上的信息,下列关于人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办理下面哪件事时不用出示身份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我们是公民6 公民意味着什么综合训练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以下的“我”是中国公民的有,国籍的取得方式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6 公民意味着什么课堂检测,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面关于人权说法不正确的是,下列情景对应公民的休息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