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5 古诗词诵读《书愤》同步练习(解析版)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5 古诗词诵读《书愤》同步练习(解析版)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01
    25 古诗词诵读《书愤》同步练习(解析版)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02
    25 古诗词诵读《书愤》同步练习(解析版)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03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书愤同步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书愤同步练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代诗歌阅读,情景默写,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语言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书愤》同步习题

    一、古代诗歌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下列关于陆游《书愤》一诗的解析有误的两项是(    

    A.《书愤》全诗感情沉郁,气韵浑厚,写景与抒情有明显的界限,显然得力于杜甫。

    B.首联回顾年少时气涌如山,立下恢复中原的雄心壮志,如今看来,深感此志难成。

    C.颔联一方面赞扬历史上两次辉煌的胜利,一方面追述平生最难忘的两段征战生涯。

    D.颈联意气风发,暗用边塞名将李广、范仲淹自比,对于能够保国御敌,深感自豪。

    E. 尾联赞扬孔明;并藉古讽今,讥刺朝中无人主持北伐。

    2.“书愤之“愤”包含哪些感情?它是通过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呈现出来的?

     

    【答案】

    1.AD

    2.(1)报国无门,功业无成。抒发了作者内心慷慨激愤、报国之志难酬的抑郁之情。(2)通过对比的表现手法呈现出来的。(3)诗中的"愤",主要通过两个对比表现出来。一是理想和现实的对比。诗人北望中原,豪气如山。以塞上长城自许,然而世事多艰。理想被现实击得粉碎。二是诗人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的对比。早年气壮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何等豪迈,如今对镜自照,衰鬓苍颜,岁月不居,年华空老。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关于陆游《书愤》一诗的解析有误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A项,“写景与抒情有明显的界限,显然得力于杜甫”错,本诗写景与抒情相间。杜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是,诗人常将自己的主观感受隐藏在客观的描写中,让事物自身去打动读者。D项,“暗用范仲淹自比,对于能够保国御敌,深感自豪。”错,不是自豪,是遗憾、无奈。

    2.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学生“‘书愤’之‘愤’包含哪些感情?它是通过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呈现出来的”,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以及情感的表现方式。首联回忆过去,塑造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暗写其欲图恢复失地,“世事艰”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为下文“空自许”作铺垫。从章法上说,点出了诗题中的“愤”字,形成了全诗的感情基调。颔联用六个名词组成,勾勒出两幅气壮山河的战争画面,这联承接“气如山”,将诗人的报国愿望渲染得更加鲜明,再次突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首联相比,悲愤之情更加强烈。颈联从回忆到现实,诗意转为悲凉,一“空”一“已”互为映衬,有着无限沉痛与悲愤。尾联诗人以诸葛亮自况,矢志北伐,死而后已,悲愤中蕴藉着豪壮之情。诗歌首联“早岁那知世事艰”说明前两联是写理想或者是早年的诗人,“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后两联是写现实或者是晚年的形象,“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两者形成对比,在这对比之中把诗人报国无门、功业无成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浣溪沙 和无咎

    陆游

    懒向沙头醉玉瓶,唤君同赏小窗明。夕阳吹角最关情。

    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客中无伴怕君行。

    (注)①无咎:韩元吉,字无咎,南宋许昌人,与陆游关系甚好。陆游通判镇江时,韩无咎从江西来镇江探母,陆游与其交游两月。

    3.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和无咎韵”表明这首词是陆游与韩无咎的彼此唱和之作,写于韩无咎即将离别之际。

    B.“夕阳吹角”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最关情”表明吹起的角声勾起了离别的伤感情绪。

    C.“新愁常续旧愁生”表明陆游常是旧愁未去又添新愁,故而对韩无咎的陪伴充满感激。

    D.这首词上片表现了作者与韩无咎真挚的友情,下片写客中送客,表现了作者的孤寂心绪。

    4.结合全词分析,撩拨作者“愁”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

    3.C

    4.①作者远离家乡,到他乡做官,会生愁情;②平时忙碌不已,闲暇时光少,会生愁情;③夕阳西下,听到凄凉的角声,会生愁情;④朋友将别,客中送客,会让作者更生愁情。

    【分析】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做这种题的关键是先通览全词,然后带着选项回归文本,具体从内容和艺术手法两个层面去思考。

    C项,“故而对韩无咎的陪伴充满感激”分析错误。从文中“客中无伴怕君行”一句看出作者此诗表达的是对友人韩无咎的依依惜别、难舍难分之情,而不是“感激”之情。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做这种题学生要在整体把握文本的基础上,抓住字里行间带有情感的字眼或典型意象去分析。题干要求结合全词分析,撩拨作者“愁”的因素有哪些?就要在诗句中逐一梳理这种“愁绪”。从文中 “夕阳吹角最关情”,夕阳引发依恋之情,暮角引发凄凉之感,此情此景共同组成了一种适于促膝倾谈的环境气氛,所以说它“最关情”,它让作者生发思乡愁情;“忙日苦多闲日少”一句说明作者平时忙碌不已,闲暇时光很少,作者因此生发忙忙碌碌、岁月蹉跎却无突出建树的愁情;“客中无伴怕君行”一句直言无隐、真情流露,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和盘托出,表达出了作者远离家乡、到他乡做官而生的羁旅愁情,同时也把和朋友的离别愁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陆 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5.(1)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2)梁启超称赞陆游:“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答案】(1)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不同点: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2)陆游生活在特殊的时期,主战派奋勇抗金,而主和派又与主战派政见不和,陆游志存高远,胸怀大志,早年抗金气壮山河的事迹往往激起他的爱国豪情。可惜壮志未酬,鬓发早白,怎能眼看胡尘肆虐而聊以诗鸣?忧愤不已,令人慨叹。

    【解析】

    (1)此题考核对比阅读的能力,先理解各诗句的意思,然后分析归纳出共同点和不同点。由“自许封侯万里,有谁知”可知作者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理想未能实现,从“鬓虽残,心未死”可知作者虽烈士暮年,但壮心不已。诗句中,“空白许”说明壮志未酬,下句“衰鬓已先斑”说明年已老大,两相对比表达的是一种悲愤心情。再结合陆游的身世,表达感情的同异便很明显了;

    (2)首先理解梁启超这首诗的意思,这首诗是赞扬陆游的,抓住其中的“爱国”“意不平”等词句,可以看出主要赞扬陆游的爱国精神。而陆游的记梦诗通过对梦中作战场面,醒后“鬓虽残,心未死”的心理的描绘,表达他壮志未酬的忧愤之情。

    二、情景默写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陆游的《书愤》在今昔对比中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陆游的《书愤》中采用蒙太奇手法构成一幅幅浩浩荡荡军容画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陆游的《书愤》中用典明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2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3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详解】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塞”“衰鬓”“斑”“瓜洲”“渡”“名世”“载”“堪”,理解字义去记忆。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陆游字务观,名游,山阴人。盖母氏梦秦少游而生公,故以秦名为字而字其名。或曰公慕少游者也。绍兴末始赐第。学诗于茶山曾文清公。尝从紫岩张公游,具知西北事。天资慷慨,喜任侠,常以踞鞍草檄自任,且好结中原豪杰灭敌。自商贾、仙释、诗人、剑客,无不徧交游。宦剑南,作为歌诗,皆寄意恢复。书肆流传,或得之以御孝宗。上乙其处而韪之,旋删定官。或疑其交游非类,论者所斥。上怜其才,旋即复用。上手批以出,陆游除礼部郎。上除目,自公而止,得上如此。公早求退,往来若耶、云门,留宾款洽,以觞咏自娱。官已阶中大夫,遂致其仕,誓不复出。胄固欲出,公勉之出。韩喜陆附己,至出所爱四夫人擘阮琴起舞,索公为词,有“飞上锦裀红绉”之语。又命公勺青衣泉,旁有唐开成道士题名,韩求陆记,记极精古,且以坐客皆不能尽一瓢,惟游尽勺,且谓挂冠复出,不惟有愧于斯泉,且有愧于开成道士云。先是,慈福赐韩以南园,韩求记于公。公记云:“天下知公之功而不知公之志,知上倚公而不知公之自处。公之自处与上之倚公,本自不侔。”盖寓词也。又云:“游老,谢事山阴泽中。公以手书来,曰:‘子为我作《南园记》。’岂取其无谀言,无侈辞,足以导公之志欤!”公已赐丙第,人谓公探孝宗恢复之志,故作为歌诗,以恢复自期。至公之终,犹留诗示其家云:“王师克复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则公之心,方白于易箦之时矣。

    (选自叶绍翁《四朝闻见录·陆放翁》,有删节)

    【注】①秦少游:宋代词人,名观,字少游。②乙:画“乙”字形状的记号,从前读书时常用到,主要用来表示停顿或修改。③侔:音móu,相等。④易箦:指弥留之际。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旋删定官             解除

    B.其得上如此           亲属

    C.盖寓词也             细微

    D.方白于易箦之时矣     显露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且好结中原豪杰灭敌    犹留诗示其家云

    B.论者所斥              公勉之出

    C.上除目,自公而止      知上倚公而不知公之自处

    D.得上眷如此            胄固欲

    9.下列各句,都能表现陆放翁以“克复中原”为己任的一组是  

    ①尝从紫岩张公游,具知西北事

    ②常以踞鞍草檄自任,且好结中原豪杰以灭敌

    ③上手批以出,陆游除礼部郎

    ④留宾款洽,以觞咏自娱

    ⑤慈福赐韩以南园,韩求记于公

    ⑥至公之终,犹留诗以示其家云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③⑤⑥

    10.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人说,陆游的母亲在生他前梦见了秦少游,所以就用秦少游的名和字分别作为陆游的字和名。

    B.孝宗皇帝喜欢陆游的诗作,爱惜他的才华,不顾朝廷中一些官员的反对,仍然任用陆游为官。

    C.陆游官至中大夫之后,为了进一步实现自己抗金的愿望,他与韩胄联合起来,共同商讨计策。

    D.韩胄亲自写信请求陆游为南园撰写题记,陆游写下了《南园记》,当中隐含了对韩胄的不满。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天资慷慨,喜任侠,常以踞鞍草檄自任,且好结中原豪杰以灭敌。(4分)

    (2)官已阶中大夫,遂致其仕,誓不复出。(3分)

    (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史记·李将军列传》(3分)

     

    【答案】

    7.D(A授官。B关怀,宠爱。C隐藏,不显露。)

    8.B(被,介词/因,介词。A均解为“来,用来”,表目的,连词。C均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助词。D均指代陆游,代词。)

    9.A(③体现皇帝对陆游的重视。④表现陆游归隐的生活。⑤韩胄邀请陆游为南园写记。)

    10.C(“与韩胄联合起来,共同商讨计策”不当。陆游已归隐,并发誓不再做官;后答应韩胄复出为官,对这个选择,他觉得很愧疚。)

    11.(1)陆游天性激昂慷慨,喜欢行侠仗义,常常把策马草拟檄文作为自己的使命,而且喜好结交中原的英雄豪杰,以求消灭敌人。

    (2)他的官位已经升到了中大夫,就辞官退休了,发誓不再出来做官。

    (3)他自身行为端正了,即使不下命令别人也会去实行;他自身行为不端正,即使下了命令也没人会听从。这大概就是说李将军这样的人吧。

    【解析】

    译文:陆游,字务观,名游,是山阴人。大概是因为他母亲梦见秦少游后生了他,所以用秦少游的名作为陆游的字,而把秦少游的字作为陆游的名。也有人说(这)是因为陆游仰慕秦少游的缘故。绍兴末年,(陆游)才被赐及第。他向茶山曾文清学习诗歌。曾经跟从紫岩张公四处游历,详细地了解了西北边境的战事。陆游天性激昂慷慨,喜欢行侠仗义,常常把策马草拟檄文作为自己的使命,而且喜好结交中原的英雄豪杰,以求消灭敌人。从商人、道士、和尚到诗人、剑客,没有不广泛结交的。在剑南做官的时候,写作诗词,都寄托着恢复中原的志向。(他的诗词)在书肆广为流传,有人得到了这些诗词并把它们呈送到孝宗皇帝那里。皇上勾画圈点他的诗作并且赞赏他的诗,立即决定授予他删定官的官职。有人疑虑陆游交往过杂,由此他被品评的官员排斥。皇上爱惜他的才华,马上重新任用他。皇帝亲自批准陆游官职,授予陆游礼部郎的职位。孝宗皇帝亲自任命官员,到陆游为止再也没有其他人,陆游得到孝宗皇帝的关爱到了这样的程度。陆游请求提前退隐,在若耶、云门之间往来,接纳宾客亲切融洽,用饮酒做诗来自娱自乐。他的官位已经升到了中大夫,就辞官退休了,发誓不再出来做官。胄坚持想让他出山,陆游因为他而勉强再次做官。韩胄很高兴陆游能归附自己,以至请出他最宠爱的四夫人弹奏着阮琴翩翩起舞,求取陆游的词章,故陆游写下了“飞上锦裀红绉”的诗句。又让陆游舀取青衣泉的泉水,青衣泉旁边有唐代开成道士题跋。韩胄请求陆游写一篇记,陆游所写的记极尽精美古雅,而且因为满座的宾客都不能尽一瓢,只有陆游尽了一勺,而且他还说自己辞了官又再出来做官,这不但是愧对青衣泉,而且愧对开成道士。此前,慈福皇后把南园赏赐给韩胄,韩胄向陆游索求一篇记。陆游在记中写道:“天下的人知道您的功劳却不了解您的志向,知道圣上倚重您却不了解您的自我安排。您自己的安排和与圣上对您的倚重,原本不相等。”这是暗含了隐晦的批评。他又说:“我老了,谢绝事务隐居在山阴的湖中。您亲自写信来,说:‘请你替我写《南园记》。’难道是索要那些没有谄媚的语言,没有过分赞美的文章,足够用来启发您的志向吗!”陆游已经获赐丙第,有人说陆游探求孝宗皇帝恢复中原的大志,所以写下诗歌,把恢复中原作为自己的期盼。到陆游临终时,还留下了诗来给他的家人看,诗中说:“王师克复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那么陆游的理想,在他临死的时候还有显露和表白。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陆游的作品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悲愤激昂,要为国家报仇雪耻,恢复丧失的疆土,解放沦陷的人民;一方面是闲适细腻,咀嚼出日常生活的深永的滋味,熨帖出当前景物的曲折的情状。一个宋代遗老表扬他:“前辈评宋渡南后诗,以陆务观拟杜,意在寤寐不忘中原,与拜鹃心事实同。”然而,陆游全靠那第二方面去打动后世好几百年的读者,像清初杨大鹤的选本,方文等人的模仿,《红楼梦》香菱的摘句,无数书房和花园挂的陆游诗联都是例证。就此造成了陆游是个“老清客”的印象。这个偏向到清末才矫正过来,读者痛心国势的衰弱,愤恨帝国主义的压迫,对陆游第一方面的作品作了极热烈的赞扬,如:“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

    “扫胡尘”、“靖国难”的诗歌在北宋初就出现过。靖康之变后,宋人的爱国作品增加了,不过,陈与义、吕本中等人在这方面跟陆游显然不同。他们只表达了对国事的忧愤或希望,并没有投身在灾难里、把生命和力量都交给国家去支配的壮志和弘愿;只束手无策地叹息或伸手求助地呼吁,并没有说自己也要来动手,要“从戎”,要“上马击贼”,能够“慷慨欲忘身”,愿意“拥马横戈”、“手枭逆贼清旧京”。陆游不但写爱国、忧国的情绪,并且声明救国、卫国的胆量和决心。譬如刘子翚的诗里说“中兴将士才无双”“男儿取封侯,赴敌如饥渴”,语气已经算比较雄壮了,然而讲的是别人,是那些“将士”和“男儿”。陆游的“鸭绿桑干尽汉天,传烽自合过祁连。功名在子何殊我,惟恨无人快着鞭”,尽管他把自己搁后,口吻已经很含蓄温和,然而明明在这一场英雄事业里准备有自己的份儿的。这是《诗经·秦风·无衣》的意境,是杜牧《闻庆州赵纵使君中箭身死长句》的意境,也是岳飞《满江红》的意境;在北宋像苏舜钦和郭祥正的诗里,在南北宋之交像韩驹的诗里,也偶然流露过这种“修我戈矛,与子同仇”的气魄和心情,可是从没有人像陆游那样把它发挥得淋漓酣畅。这也正是杜甫缺少的境界,所以说陆游“与拜鹃心事实同”还不算很确切,还没有认识他别开生面的地方。爱国情绪饱和在陆游的整个生命里,洋溢在他的全部作品里。他看到一幅画马,碰见几朵鲜花,听了一声雁唳,喝几杯酒,写几行草书,都会惹起报国仇、雪国耻的心事,这也是在旁人的诗集里找不到的。

    刘克庄说陆游记闻广博,善于运用古典,组织成为工致的对偶,甚至说“古人好对偶被放翁用尽”。可陆游时常觉得寻章摘句的作诗方法是不妥的,尽管他自己改不掉那种习气。他说:“我初学诗日,但欲工藻绘;中年始少悟,渐若窥弘大。……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他又针对“杜诗无一字无来处”的议论说:“今人解杜诗,但寻出处,如《西昆酬唱集》中诗何尝有一字无出处?且今人作诗亦未尝无出处,但不妨其为恶诗耳!”刘克庄赏识的恰恰是陆游认为诗家的穷途末路。什么是“诗外”的“工夫”呢?陆游说:“法不孤生自古同,痴人乃欲镂虚空!君诗妙处吾能识,正在山程水驿中。”要做好诗,该跟外面的世界接触,该走出书本的字里行间,跳出蠹鱼蛀孔那种陷人坑。诗人决不可以关起门来空想,只有从游历和阅历里,在生活的体验里,跟现实碰面,才会获得新鲜的诗思。像他自己那种独开生面的、具有英雄气概的爱国诗歌,也是到西北去参与军机以后开始写的。

    (选自钱锺书《宋诗选注》,有删改)

    12.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无论选本还是摘句,清末以前的读者偏重陆游咀嚼出日常生活滋味的诗歌,就此造成了陆游是“老清客”的印象。

    B.从陆游开始,文人们的诗歌创作中才有了“修我戈矛,与子同仇”的气概和心情,有了“扫胡尘”“靖国难”的凌云壮志。

    C.爱国情绪饱和在陆游的整个生命里,在他的作品集中,每首诗歌无一例外地表明了他报国仇、雪国耻的心事。

    D.陆游认为《西昆酬唱集》那种无一字无出处的创作方式,是诗歌创作的穷途末路。刘克庄赏识的正是陆游的这一观点。

    13.依据本文,下列诗句不能体现陆游“拜鹃心事”的一项是(  

    A.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B.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

    C.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D.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14.下列关于陆游诗歌的创作特色的表述,不符合文章原意的一项是(  

    A.陆游有着广泛的阅读面,善于用典故,却又不推崇多用典故。

    B.陆游在诗中寄寓了投身沙场之志,与杜甫的诗歌意境相吻合。

    C.陆游在早期诗歌创作中一味追求文辞华丽,以对偶工致著称。

    D.陆游认为只有体验过丰富的现实生活,才能创作优秀的诗歌。

     

    【答案】

    12.A

    13.D

    14.B

    【分析】

    1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B项,“从陆游开始,文人们的诗歌创作中才有了‘修我戈矛,与子同仇’的气概和心情,有了‘扫胡尘’‘靖国难’的凌云壮志”错误。由“在北宋像苏舜钦和郭祥正的诗里,在南北宋之交像韩驹的诗里,也偶然流露过这种‘修我戈矛,与子同仇’的气魄和心情,可是从没有人像陆游那样把它发挥得淋漓酣畅” “‘胡尘’、‘靖国难’的诗歌在北宋初就出现过”可知,并不是从“陆游开始”才有的。

    C项,“……每首诗歌无一例外地表明了他报国仇、雪国耻的心事”错误。由“爱国情绪饱和在陆游的整个生命里,洋溢在他的全部作品里……都会惹起报国仇、雪国耻的心事,这也是在旁人的诗集里找不到的”可知,选项“每首诗歌无一例外”属于无中生有,陆游的《钗头凤·红酥手》描写爱情悲剧,抒发了作者怨恨愁苦而又难以言状的凄楚痴情,属于例外。

    D项,“……刘克庄赏识的正是陆游的这一观点”错误。由“刘克庄赏识的恰恰是陆游认为诗家的穷途末路”可知,刘克庄与陆游恰恰相反。

    故选A

    1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分析能力。

    D项,由宋代遗老表扬陆游的话“前辈评宋渡南后诗,以陆务观拟杜,意在寤寐不忘中原,与拜鹃心事实同”可知,“拜鹃心事”指“寤寐不忘中原”,力主恢复中原。只有“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是记录宋代的春节民俗。

    故选D

    1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B项,“陆游在诗中寄寓了投身沙场之志,与杜甫的诗歌意境相吻合”错误。由“这也正是杜甫缺少的境界”可知,境界并不吻合。

    故选B

    五、语言表达

     在我国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学史上,诗歌与散文是重要的文学样式。它们绝无定格,贵在鲜活。李白的诗歌想象奇瑰丽,意境雄浑壮阔,陆游的诗在平易晓畅中呈现出恢弘厉之气。韩愈散文闳中肆外,戛独创。“动辙得咎”“佶屈聱牙”“伏首帖耳,摇尾乞怜”等精炼词语都是韩愈的创造。绝少陈词滥调,描写山水栩栩如生,使他成为文学史上至今为人所传诵的语言巨匠。

    15.下面语段中词语的书写和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源远流长  瑰丽jué B.闳中肆外  恢弘chuò

    C.动辙得咎  戛独创jiá D.伏首帖耳  屈聱牙jié

    16.上面语段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呈现 B.陈词滥调 C.栩栩如生 D.传诵

    【答案】

    15.B

    16.D

    【解析】

    15.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辨识能力。对常用字的易错音形考查得比较多,所以,平时一定要注意对一些常用字的不常见读音和字形的识记,也要注意词语的意思,答题时可以根据词义来辨别,也可以根据词性来辨别,还可以通过掌握的词语意义,或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义,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

    A项,奇诡瑰丽guǐ   诡谲guǐ jué。

    C项,动辄得咎   南辕北辙  

    D项,俯首帖耳    佶屈聲牙jí qū áo yá诘屈:同“佶屈”,曲折,引申为不顺畅;聱牙:读起来拗口、别扭。 形容文字晦涩艰深,难懂难读。

    故选B。

    16.本题考查词语或成语的使用能力。平时应该多积累词语的意思,尤其是易混词语应该熟知应用的语境、功能、色彩等。比如呈现,(动)显出、露出的意思,侧重指现实的事物较清楚、持续时间较长的显露出来;“陈词滥调”的意思是:陈:陈旧,陈腐;滥:浮泛不合实际。指陈腐、空泛的论调。栩栩如生,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放到句中都没有问题。

    D项,传诵,辗转传播诵读;辗转传播称道。如:传诵一时。 而且传诵多指某人做了好事而流传。重在扩大传播范围。

    传颂:传播颂扬。重在颂扬。

    传诵和传颂就差一个字,诵一般都是说,就是扩大说的范围:而颂是称赞的意思,多指传播比较名人名事。

    根据语境,应该是赞扬韩愈是语言巨匠,所以用“传颂”。故选D。

    17.下面是一则征稿启事,存在四处语病,请找出并加以改正。(4分)

    说起陆游,对同学们一定不会陌生,他一生留下大约9000多首诗歌。本小组拟将陆游诗歌作为研究重点,以学习诗歌写作,陶冶性情,放飞心灵。

    诚邀热爱诗歌并对陆游有所了解的同学加盟参加。

    请于本月15日前,将自荐信投入图书馆大厅里的“陆游研究”信箱。

    陆游研究小组

    2010年1月5日

    【答案】1“说起陆游,对同学们一定不会陌生”删去“对”(2)“他一生留下大约900多首诗歌”删去“大约”(3)“以学习诗歌写作,陶冶性情,放飞心灵”,在“放飞心灵”后加上“为目的(目标)”(4)“加盟参加”删去“参加”或“加盟”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考点,能力层次为E,侧重“表达应用”能力的考查。解答这类题,注意理清各句之间内在逻辑关系。

    18.在陆游890周年诞辰之际,学校文学社准备召开主题为“读陆游诗词,做爱国青年”的纪念会。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为会议拟写一段结束语。

    要求:内容扣住主题,语言要有文采,不少于80字。

    【答案】同学们,“位卑未敢忘忧国”,在壮志难酬的情况下,陆游仍矢志不渝,临终前大声疾呼:“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今天,中华民族已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为其中的一分子,我们更应该为民族的振兴竭尽力量。这样,才能让古往今来赍志而殁的志士仁人含笑九泉。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运用,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明确题干要求,并通过解读要求明确考查方向和内容,严格按照要求去回答。

    本题中,首先要注意主题:读陆游诗词,做爱国青年。这个主题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两方面应相互照应,缺一不可。同时注意语言要有文采。由此来进行写作。

     

     

    相关试卷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古诗词诵读书愤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古诗词诵读书愤复习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书愤》,《锦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选择性必修 中册书愤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语文选择性必修 中册书愤综合训练题,共3页。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书愤优秀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书愤优秀测试题,共3页。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