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海中考语文终极预测试卷3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07021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上海中考语文终极预测试卷3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07021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上海中考语文终极预测试卷3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07021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上海中考语文终极预测试卷3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上海中考语文终极预测试卷3,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诗文,现代文,综合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上海中考语文终极预测试卷3
一、古诗文(35分)
(一)默写(12分)
1.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2.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4._____________,草色人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5.当你欣赏大自然,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却无法言说的时候,你也会如陶渊明一样发出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
(二)阅读下面三段选文,完成第6一12题(23分)
【甲】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丙】
儋耳夜书
己卯上元,余在儋耳①。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佳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糅②,屠酤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寝,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③,更欲远去,不知钓者未必得大鱼也。
【注释】①己卯上元:宋哲宗元符二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儋耳:今海南省儋县,苏轼曾被贬至此。②民夷杂糅:指汉人和少数民族混杂在一起 。③韩退之:韩愈,字退之。曾写诗《赠侯喜》,述其钓鱼钓不着大鱼,埋怨水太浅,要另觅垂钓佳处,暗指自己境遇不好,不得志。
6. 上述三部作品的作者都是苏轼,他是_______(朝代)文学家,他因散文成就而位列“______________”之一。(2分)
7.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归舍已三鼓矣( ) (2)更欲远去( )
8. 下列对【乙】文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样澄澈透明,水中的藻荇纵横交错,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B. 庭院下的月亮像积水那样澄澈透明,“水中”有像藻、荇那样的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C.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样澄澈透明,“水中”有像藻、荇那样的水草纵横交错,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D. 庭院下的月亮像积水那样澄澈透明,水中的藻、荇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丙】文中的画线句。(3分)
予欣然从之。
10.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三部作品所述事件均发生在元丰年间,中秋月夜之时。
B. 三部作品中,与作者同游之人是子由、怀民和老书生。
C. 三部作品都借月下自然美景,抒发赏景时的喜悦之情。
D. 三部作品都表达了作者在经历仕途不顺时的复杂情感。
11.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7分)
(1)【甲】词上阕“____”和“____”两个字,【乙】文末“_______”一词,都可以看到诗人矛盾复杂内心情感。(3分)
(2)【丙】文中写作者“放杖而笑”,请结合全文内容与注释,从不同角度分析其“笑”的原因。(4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35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2―16题(16分)
为什么统计数据有时会“撒谎”
①收集统计数据是一项复杂而又精细的工作,每一步都有出错的可能。即使所有的细节都万无一失,最终得到的数据里也会隐藏大量的陷阱。如果盲目地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有时会得出一些甚为荒谬的结论。
②统计学家曾经调查过铀矿工人的寿命,其结果让人大跌眼镜:在铀矿工作的工人居然与普通人的寿命相当,有时甚至更长!难道统计结果表明在铀矿工作对身体无害甚至有益吗?当然不是!事实上,只有那些身强体壮的人才会去铀矿工作,他们的寿命本来就可能长一些;正是因为去了铀矿工作,才把他们的寿命拉低到了平均水平,造成了数据的伪独立性。这种现象常常被称为健康工人效应。
③有虚假的独立性数据,就有虚假的相关性数据。统计数据显示,去救火的消防员越多,火灾损失越大。初次听到这样的结论,想必大家的反应都一样:这怎么可能呢?仔细想想你就明白了:正是因为火灾灾情越严重,损失会越大,所以才会有更多消防员去救火。这里的因果关系弄颠倒了。数据只能显示两个事情有相关性,但并不能告诉你它们内部的逻辑关系。
④事实上,两个在统计数据上呈现相关性的事件,甚至有可能根本就没有因果关系。统计数据表明,冰激凌销量增加,鲨鱼食人事件也会同时增加。但这并不意味着,把冰激凌销售点全部取缔了,就能减小人被鲨鱼吃掉的概率。真实的情况是,这两个变量同时增加只不过是因为夏天到了。又如,统计数据显示,篮球队的获胜率,竟然与队员的球袜长度成正比。难道把队员的球袜都换长一些,就能增加球队实力吗?显然不是。数据背后真正的因果关系是,球队的获胜概率和队员的球袜长度同时受第三个因素——队员身高——的影响,这导致了获胜概率与球袜长度之间表现出虚假的相关性。
⑤可见,要想从统计数据中挖掘出正确的结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只从表面上观察数据,往往会得到一些错误的信息。正如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所言:“世上一共有三种谎言:谎言,糟糕的谎言,还有统计数据。”
12. 第②段加点词“大跌眼镜”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3. 第②段以“铀矿工人与普通人的寿命相当,有时甚至更长”为例,是为了说明( )(3分)
A. 铀矿工人寿命更长 B. 健康工人效应
C. 数据的虚假独立性 D. 统计数据会“撒谎”
14. 以下内容,适合放入文中的哪一段?( )(3分)
有数据表明打太极拳的人和不打太极拳的人平均寿命相当。事实上,打太极拳确实可以强身健体,延长寿命,但打太极拳的人往往体弱多病。
A. 第②段 B. 第③段 C. 第④段 D. 第⑧段
15. 第③-④段中“救火的消防员越多,火灾损失越大”与“冰激凌销量增加,鲨鱼食人事件也会同时增加”两个例子及分析,能互换位置吗?请说明理由。(4分)
16. 运用本文第④段中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4分)
【现象一】
1950年左右,大气层二氧化碳的含量变化和肥胖症人口的数量都出现了一次非常剧照的增长。
【现象二】
20世纪50年代,汽车产业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尾气排放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陡然增加。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7―20题(19分)
母亲大人的亲笔信
秦文君
①1971年,我被分配到离上海3300公里之遥的黑龙江大兴安岭上山下乡。一共8年的知青生涯,历经孤独、饥饿、寒冷、疾病、火灾,人间冷暖,支撑我的有信念、友情,有从书籍里获得的天然的乐观,更大一部分来自亲情,特别是母亲给予我的情感支持。
②在我人生最迷茫、无助的阶段,母亲给我写来很多亲笔信。她的来信和平时说话的口吻不同,我感觉是在读一份家庭小报。母亲写的只是日常琐事,舒缓,不急躁:买到好看的挂历了;用缝纫机自制收音机套……也有她处在中年危机里的无所适从,向我叙述内心烦恼,有意和我平起平坐。那些切实温暖的快乐,让颠沛流离中的我,看到来自平安、牢固大后方的牵挂,每次看得思乡心切的我泪眼模糊。
③我也给母亲回很多信,在那些信里,我可以敞开心扉、吐露真情。我们互通的书信中充溢着两代女性的忧思和纯粹的快乐,分享独特的生命经验,我也逐渐成了一个写信爱好者。渐渐的,周围人知道我“喜欢看书,蛮会写”。正因为这个小起点,我幸运地被选拔去林区学校教书,慢慢地接近最钟爱的儿童文学。
④过了很多年,我成为一个女孩的母亲。萦袅渐自长大,发现她有烦恼、有伤心的时候,我也尝试给她写去一封封“妈妈大人的亲笔信”。
⑤一次,萦袅参加学校的大型音乐会,在音乐会上她表演钢琴独奏。对于女孩,这是很大的事。她精心准备喜欢的曲目,胸有成竹地上台表演。可是下舞台后她打电话告诉我说:“大家都笑我,我想不通,凭什么嘲笑我呢?”萦袅说一上舞台,她礼貌地给听众鞠一个躬,结果大家大笑起来,她不知所措,很是紧张。在台下练得好好的曲子,在台上演奏时弹错一个音,非常沮丧。
⑥我正在外地学习,赶紧写信劝她放开眼量,她为这一场演奏,作精心准备,哪怕不完美,也大可心安,不要为弹错一个音而沮丧,更不要伤心。至于别人为什么笑,不归你负责,过去了就过去。快乐要有一颗自信的心,对自己满意是最基本的。
⑦萦袅回复我,说打算飞快地忘记这些烦恼,笑就笑呗,以后再有音乐会,她会准备得更充分。又过了不久,萦袅含笑地告诉我,好多同学见了她,真诚地称赞她的曲子弹得好,流畅优美。那次音乐会的笑声只是个无伤大雅的小插曲——那天她穿得特别正式,戴了领结,鞠躬时,耀眼的领结呼扇了一下,把大家逗乐了。
⑧还有很多我给她写的“母亲大人的信”,并非去外地时寄回来的,往往是在我们一起在家的时候完成的。我会在书房里给她写一封信,写好之后,装进信封,直接“递”往隔壁她的小房间。
⑨萦袅十岁生日、十一岁生日、十四岁生日,她离开上海去美国留学的当天、她出版第一本书的当天,还有一些平常的风和日丽的日子,只要心里有话,感觉要诉说,我这母亲大人都给她写一封亲笔信。我在信里和女儿探讨生活里怎么种花,怎么勇敢做自己,怎么学会宽容,有时写着写着,我感觉自己逐步在成长为一个亲切、睿智的母亲大人。
⑩在长大的过程中,孩子遇到过无数“成长的烦恼”,许多烦恼曾经像过不去的坎,需要爱、勇气来应对。我母亲在我年少困顿时,给我写信,让我感觉处在爱的金色世界里,那份动力让我在伤痛中“不治自愈”。对于萦袅,我的一些亲笔信意味着什么?她陆续写过文章——她已成长为成绩斐然的青年作家。她和我年少时的境遇大不一样,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母亲大人的爱转几个弯,最后也在她内心驻扎。
17. 第⑥段“放开眼量”在文中的意思,下列理解最恰当的是( )(3分)
A.不满足现状 B.不计较得失 C.扩大视野 D.目光长远
18. 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表。(6分)
知青生涯
为人母后
具体内容
(1)
“我”用书信帮助女儿消解烦恼,陪伴女儿成长
“我”的收获
(2)
(3)
19. 全文围绕标题多次出现“母亲大人的亲笔信”,第④段为什么用的是“妈妈大人的亲笔信”?(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文章①-③段讲述“我”上山下乡时与母亲通信经历的作用是什么?(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运用(20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21-24题。
疫情防控期间,为了协助居委会保障居民的生活物资供应,一些志愿者出于公益目的,在社区内无偿组织团购和分发生活物资,居民们亲切地称他们为“团长”。
21. 你打算协助“团长”组织一次“团购”,你需要先梳理一下“开团”流程,以下工作环节的正确排序是( )
①告知截单时间
②发布产品具体介绍
③了解居民物资需求
④请居民在群内“接龙”购买品种和数目
⑤寻找、确定可靠的供货渠道
A. ①⑤③④② B. ⑤①③②④
C. ④①⑤③② D. ③⑤②①④
22. 志愿者要发布一则团购物资消毒提示,请在横线上填写合适内容。
23. 社区有一些独居老人不懂如何参与团购,居委会想要解决他们的困难,以下方案中不合适的一项是( )
A. 上门教会独居老人如何用手机参与团购,然后将他们加入团购群。
B. 联系独居老人的子女,将子女加入团购群,由子女代老人团购。
C. 打电话询问老人的物品需求,在本小区有相应物品团购时代为团购。
D. 在本小区团购粮食蔬菜等生活必需物品时,为独居老人统一加购。
24. 有人总结,一名称职的“团长”需要有责任心、执行力和耐挫力。你认为《西游记》的师徒四人中,哪个人物更适合做“团长”,为什么?(100字左右)
四、写作(60分)
25.请以“老地方,新故事”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1)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2) 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古诗文
(一)
【答案】1.芳草萋萋鹦鹉洲 2.零落成泥碾作尘 3.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4. 苔痕上阶绿 5.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解析】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萋、碾、痕、辨”等字的正确书写。
(二)
【答案】
6. ①.宋代 ②. “唐宋八大家”
7.①. 归来、返回 ②. 又、还
8. C
9. 我高兴地跟随着他们。
10. D
11. ①. 欲 ②. 恐 ③. 闲人 ④. ①为自己身处逆境的超然洒脱而笑(为自己能放下得失而笑) ⑤. ②为韩愈不得志无奈远去而笑(为韩愈放不下得失而笑)
【解析】
【6题详解】
考查文学常识。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又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分别为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
【7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回到住处已经半夜了。归:归来、返回。
(2)句意为:打算到更远的地方去。更:又、还。
【8题详解】
“庭下如积水空明”意思是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样澄澈透明;“水中藻,荇交横”是比喻句,意思是“水中”有像藻、荇那样的水草纵横交错;“盖”意思是大概是;故选C。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此句中重点的词有:欣然,高兴的样子;从,听从,答应。
【10题详解】
A.三篇选文中,甲的事件在“丙辰中秋”,是中秋月夜之时;二、三的分别在“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己卯上元”,是冬季;
B.三篇选文中,“兼怀子由”表明作者和子由并无同游,两地相思;
C.甲文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也表达了在仕途失意时旷达超脱的胸怀和乐观的景致; 乙文表达了他壮志难酬的苦闷及自我排遣,表现了他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丙文表达了作者身处逆境的旷达之情;
故选D。
【11题详解】
【甲】词“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意思是:我想乘着这清风上去,又怕碧瓦红墙、层楼叠榭,我经不住那高处的寒意。“欲”和“恐”一正一反,更表露出词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这一转折,写出词人既留恋人间又向往天上的矛盾心理。这种矛盾能够更深刻地说明词人留恋人世、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显示了词人开阔的心胸与超远的志向,因此为歌词带来一种旷达的作风。
【乙】文的“闲人”一词,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豪——月夜处处都有,却是只有情趣高雅的人能欣赏的,有了人的欣赏才有美,只有此时此地的月夜才是最幸运的,因为有情趣高雅的人来欣赏它。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是却被一贬再贬,流落黄州,在内心深处,他也不愿做一个“闲人”。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我安慰罢了。
【丙】文中“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钓者未必得大鱼也”,可看出,他一笑自己,二笑韩愈。苏轼应几个老年书生之邀一起游赏灯市,兴尽而归却进不了门,自己不以为意反释然而笑。此时的苏轼已经放弃了无妄追求,放弃了自我苛刻,远离了浮躁狂傲。此时的苏轼正以一颗清静心看世界,以一颗欢喜心过生活。正因为这颗平常心,苏轼才能身处逆境不以为悲,反为之笑。正因为这颗平常心,苏轼才讥笑韩退之只为大鱼不为钓。
参考译文:
【甲】丙辰年中秋,通宵畅饮,大醉而归,写了这首词,又有些思念弟弟苏辙。
怎么才能知道月亮圆缺的规律呢?我举杯遥问苍穹。不知道天宫里,现在是何年月?我想乘着这清风上去,又怕碧瓦红墙、层楼叠榭,我经不住那高处的寒意。还不如趁着月光逗弄影子玩耍这样来的有趣?哪里比得上这人间的至味清欢呀。流光瞬息,月儿已轻靠在高楼檐角,又复嵌进雕花的门窗里,独照着我这个失眠的人。月儿啊月儿,我该不会是哪里惹恼了你吧!不然为什么要在我与亲朋分别的时候格外的圆呢?哎!自古以来这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就与月亮的阴晴圆缺一样,难以求全。只希望所有人都平安喜乐,哪怕现在隔着万水千山,沐浴着这清丽的月色,就和我们相聚时一样。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准备脱衣入睡,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照进来,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丙】己卯年元宵节,我当时在儋耳,有几个老书生来拜访我,说:“这么好的月夜,先生能不能出去游玩一趟?”我高兴地答应了。走出城西门,进入和尚寺庙,走过小巷,汉人、少数民族混杂,各种店铺商贩很多,回到住处已经半夜了。仆人关门熟睡,已经一觉醒来又睡去了。我放下拐杖大笑,谁有所得谁有所失?问我为什么笑,大概是自己笑自己吧。但是也笑(韩愈)钓不上鱼来,打算到更远的地方去。其实不知道凡是钓鱼的人,未必都能钓得上来大鱼。
二、现代文
(一)
【答案】
12. (因出意料而)大吃一惊
13. C
14. A
15. 不能,因为在说明虚假的相关性数据时,按逻辑应先说明相关性数据中的因果关系,而虚假体现为因果颠倒,再说明相关性数据没有因果关系。“消防员救火”的例子是说明因果颠倒,“冰激凌和鲨鱼”的例子说明没有因果关系,
16. 【示例】大气层二氧化碳的含量变化和肥胖症人口的数量变化,都受第三个因素汽车产业一定规模的影响,汽车尾气排放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同时,人们更多地用汽车代步,活动大大减少,自然肥胖症人口也会增加。
【解析】
12.本题考查词语在文中的含义,首先理解词语本义,然后带入情境,解释语境义。“大跌眼镜”本意为指对出乎意料的结果或不可思议的事物感到非常惊讶;结合“统计学家曾经调查过铀矿工人的寿命”“在铀矿工作的工人居然与普通人的寿命相当,有时甚至更长!”可知,在语境中意思是这样的结论让人“大吃一惊”。
13.本题考查举例说明的作用。第②段以“铀矿工人与普通人的寿命相当,有时甚至更长”为例,结合后文“事实上,只有那些身强体壮的人才会去铀矿工作,他们的寿命本来就可能长一些;正是因为去了铀矿工作,才把他们的寿命拉低到了平均水平,造成了数据的伪独立性”可知,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在于数据和事实不符,因此是为了说明数据的虚假独立性,故选C。
14.本题考查补写材料的位置。解答时需要搞清楚材料的具体内容,然后在文段里找出对应位置。材料将打太极拳和不打太极拳的人寿命进行比较,得出“两者寿命相当”的结论。但是如果考虑“打太极拳的人往往体弱多病”的因素,可得出:因为他们打太极,寿命延长了,和那些健康强壮的人寿命差不多了。这与“铀矿工人与普通人的寿命相当,有时甚至更长”这一举例作用一样,也是为了说明数据的虚假性,和第②段说明内容一致,因此放在第②段。故选A。
15.本题考查材料的顺序。“救火的消防员越多,火灾损失越大”的例子是说明因果颠倒,表示数据只能显示两个事情有相关性,但并不能告诉你它们内部的逻辑关系,是为了让读者更好理解“有虚假的独立性数据,就有虚假的相关性数据”这一事理;而“冰激凌和鲨鱼”的例子用“冰激凌销量增加,鲨鱼食人事件也会同时增加。但这并不意味着,把冰激凌销售点全部取缔了,就能减小人被鲨鱼吃掉的概率”说明两个在统计数据上呈现相关性的事件,甚至有可能根本就没有因果关系;两个例子及其分析,分别是在说明③和④两段的事理,所以不能调换位置。另外,③和④两段的事理,按照“先说明相关性数据中的因果关系,再说明相关性数据没有因果关系”的顺序安排,符合一般逻辑认知。
1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运用。现象一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变化“和“肥胖症人口的数量”两组数据没有关联;现象二“汽车产业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陡然增加”没有直接关系,但与“冰激凌销量增加,鲨鱼食人事件也会同时增加”反映的事理一致,可用“说明两个在统计数据上呈现相关性的事件,甚至有可能根本就没有因果关系”来解释。步骤是:首先概括第④段说明内容事理——两个在统计数据上呈现相关性的事件,甚至有可能根本就没有因果关系;接着分析材料内容:大气层二氧化碳的含量变化和肥胖症人口的增长都与汽车产业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有关系 ——因为汽车产业的发展,人们更多地用汽车代步,活动大大减少,自然肥胖症人口数量会增加;因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汽车尾气的排放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二)
【答案】
17. B(3分)
18.(1)母亲用亲笔信抚慰上山下乡时年少困顿的“我” (2分)
(2)“我”感受到切实温暖的爱,也成就了“我”接近儿童文学事业(2分)
(3)自己逐步成长为一个亲切、睿智的母亲(2分)
19.“妈妈大人的亲笔信”是以“我”的口吻表达,女儿遇到成长的烦恼,“我”作为长辈有着大人的成熟经验,用亲笔书信给与她帮助与引导,体现“我”为人母的拳拳爱意。(2分) 此处形成了特定事件(第一次身份转换)、特定语境中的戏谑效果,“妈妈”是口语,“大人”是书面语,故意不协调的构成更具幽默感。(3分)
20.文章标题为“母亲大人的亲笔信”,这一部分的内容照应标题,(1分) 回忆“我”的母亲与“我”通信中敞开心扉、平等交流,让年少时颠沛流离的“我”感受到了动力、爱与平等,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感激之情。(2分)这样的经历引发“我”为人母后也用书信的方式与女儿沟通,“我”也因此成长为一个亲切、睿智的母亲。(1分)这段经历,也是全文主旨表达的基础。(1分)两个材料从不同角度诠释了作者的生命感受和对生活的理解。(1分)
【解析】
17. “放开眼量”这句话是在女儿比赛结束后,因观众的“笑”、弹错音而感到沮丧,“我”对女儿的安慰,由“她为这一场演奏,做精心准备,哪怕不完美,也大可心安,不要为弹错一个音而沮丧,更不要伤心”可知,“放开眼量”指不要计较音乐会的成败得失。
18. (1)由“在我人生最迷茫、无助的阶段,母亲给我写来很多亲笔信”“母亲写的只是日常琐事,舒缓,不急躁”“我也给母亲回很多信,在那些信里,我可以敞开心扉、吐露真情。我们互通的书信中充溢着两代女性的忧思和纯粹的快乐,分享独特的生命经验”可概括为:母亲与“我”书信交流,给予情感支持,分享生命经验。(2)由“那些切实温暖的快乐,让颠沛流离中的我看到来自平安、牢固大后方的牵挂,每次看得思乡心切的我泪眼模糊”“我也逐渐成了一个写信爱好者”“正因为这个小起点,我幸运地被选拔去林区学校教书慢慢地接近最钟爱的儿童文学”可概括为:感受到母亲的牵挂,逐步走上文学道路。(3)由“我在信里和女儿探讨生活里怎么种花,怎么勇敢做自己,怎么学会宽容,有时写着写着,我感觉自己逐步在成长为一个亲切、睿智的母亲大人”可概括为:感觉自己逐步成长为亲切、睿智的母亲。
19. 由“萦袅渐自长大,发现她有烦恼、有伤心的时候,我也尝试给她写去一封封妈妈大人的亲笔信’”可见,女儿萦袅年龄还小,“妈妈”是她对“我”的称呼,“妈妈大人的亲笔信”是女儿对信件的说法。引用女儿对信件的称呼,字里行间既流露着对女儿的疼爱,也给文章增加了幽默意味。
20. 此题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内容上,前三段写“我”上山下乡时与母亲通信经历,紧扣标题,写出母女之间的书信及情感交流,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爱及两代人交流对孩子成长的重要作用,表达了文章中心。结构上,正是母亲给“我”写信的做法,才引出“我”做母亲后给女儿写信,帮助她消解烦恼,陪伴她成长的内容,即引出下文。
三、综合运用
【答案】
21.D
22.楼门口:对所有进入楼栋的物资进行消杀
23. D
24. 例:唐僧更适合做“团长”。“团长”需要有责任心、执行力和耐挫力,唐僧接受去西天取经的任务并立刻踏上旅途,有执行力;在取经的路途中,即使经历重重苦难,他作为师父带领团队一路向前,有很好的责任心和耐挫力。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排序。
要组织一次“团购”首先要了解居民物质需求,以确保居民得到自己所需的东西,③排在第一位;然后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去寻找、确定可靠的供货渠道,以确保所购买的东西物美价廉,有质量保证,⑤排在第二位;在找到供货渠道之后,为了让居民能够了解物资信息,需要发布产品具体介绍并告知其截单时间,②①分别排在第三、四位;然后居民就可以根据该产品介绍,在群内“接龙”购买品种和数量,④排在最后;故排为:③⑤②①④;
故选D。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
根据横线位置,联系“大门口:对所有进入小区的物资进行消杀”“家门口:建议居民根据实际加强防护处置”可知,横线上所填内容应是对所属段落的概括。图片中有一个病毒消杀的位置图“大门口——楼栋口——家门口”,结合图中“由楼栋志愿者负责,每批进入楼栋物资,由对接本批物资志愿者负责消杀”可概括为“楼门口(楼栋口):对所有进入楼栋的物资进行消杀”。
【23题详解】
D.“在本小区团购粮食蔬菜等生活必需物品时,为独居老人统一加购”此举未充分尊重“独居老人”的意愿,加购的东西可能存在不是独居老人所需的东西;
故选D。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拓展延伸。
明确观点:唐僧更适合做“团长”。本身唐僧就是“取经团队”的核心,他有责任心,勇于接受去西天取经的任务并立刻踏上旅途,懂得分工合作,所收徒弟各具本领,具有执行力与耐挫力,遇到困难从未想过退缩,勇往直前,懂得拒绝各种诱。孙悟空脾气急躁,在出现矛盾时容易手忙脚乱;猪八戒贪财好色,爱偷懒;沙和尚虽勤勤恳恳,但不善于沟通。所以唐僧更适合做“团长”。
四、写作
25.【答案】参考例文:
例文一:
老地方,新故事
在这个普通而又不凡的春天,我的老家,当下,正在发生一件新鲜事儿。
我把爷爷奶奶住的地方称为“老家”,它在上海市的一个旧小区。说起我的老家,那可真够老的,据说是我爷爷娶亲时的新房,比我爸爸还要大好几岁呢。老家在五楼,上面还有一层就是顶楼了。别说它矮,但光线很足。后来爷爷又买了新楼,包括我现在住的高层,但爷爷奶奶一直住在老家里。
在我刚刚学会走路的时候,爷爷牵着我的手,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向上爬,再长大一些,我跟着爷爷身后向上爬,最近这几年,我发现爷爷爬楼远远不是我的对手了,我要等上一会儿,才能等到爷爷上来开门,当他掏出亮晶晶的钥匙开门时,我看见他额上也亮晶晶的。奶奶说她腿疼,下楼渐渐成了对她的考验。我曾问过爷爷奶奶,为什么不换一个带电梯的来住,爷爷奶奶总是笑着摇头,“人熟得来,不好换的。”
清明假期,我回老家看望爷爷奶奶,开门的是爷爷,奶奶却不在家。爷爷说,奶奶下楼串门去了。我心想,这可真够新鲜的,难道她的腿不疼了?过了一会儿,奶奶笑盈盈地回来,告诉我们一个好消息,这个单元要安电梯了。原来她刚才就是下楼去跟最后一个没有签字的邻居沟通,这家本来还有顾虑,但见我奶奶亲自上门,二话不说,同意了。“给旧楼安电梯,太好了!”我不禁拍着手,跳了起来。可是,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可思议。走廊就那么一点空间,这电梯安在哪里?难道要把步行楼梯废掉?可万一停电了,怎么办?我问奶奶,奶奶只告诉我:“人家自有办法。”
五一节放假了,我因为准备二模考试,哪儿也没去,但心里老是惦记老家的电梯,正想着,手机的铃声响了,是奶奶给我发来的视频,她正在楼下准备乘电梯上楼。原来这电梯是安在楼门外面。奶奶走进电梯之后,跟我说,现在什么时候想下楼就什么时候下,腿一点也不疼了。多亏政府想得周到,补贴了大量的资金,多亏邻居们的理解和周全,一致同意增设电梯。
老地方,新故事,看在眼里,暖在心里;我捧着手机,一个劲地跟奶奶傻笑。
例文二:
老地方,新故事
老北京的纨绔子弟喜爱提笼架鸟,这是历史中的一抹剪影。而我的父亲,在阳台开辟出一处,独属于他的老地方,享受着城市喧嚣中侍弄花草、豢养虫鱼的乐趣。我纳闷不已,这事有多新鲜呢?
此时的我正被物理中压强的概念折磨得头晕脑涨,便那注意力转移到父亲的一举一动上。
父亲极其严厉的,容不得我在学习中有些许的懈怠,我只能偷偷地打量他沉浸在花草的时间里怡然自得。真不知道这些盆盆罐罐里小小绿意,是如何让父亲神采奕奕的,甚至说,让父亲在严肃之中透着几缕孩子气。我脑海两股回忆的浪潮撞击着,一股回忆是父亲对我的耳提面命,另一股回忆是父亲对花草的百般爱护。也许这个老地方,在父亲眼里,每天都有焕然一新的感觉吧。
“学不进去了吧?”父亲的声音打断了我的神思,“歇一歇好了。”父亲的话语让我有些受宠若惊,我如释重负地放下试卷,专注地看着花洒中不停倾泻而出的水柱,在花盆中的土壤浸润成厚重的黑色。不知为何,水滴落在植被上的沙沙声,落在土上的砰砰声,让我的心变得更加的沉静。
父亲问我:“你知道这满屋花花草草,爸爸我最喜欢哪一个吗?”
我扫视了一番,拿不定主意。父亲灿然一笑,指着我说道:“别找了,就是你啊!”哪有父亲把女儿说成花草的?我忍不住埋汰了几句。父亲却把《红楼梦》中仙葩的典故搬了出来,让我心里那叫一个美。
没想到父亲对我夸赞还不尽兴,又道出了他心里的一个小秘密:“爸爸年纪大了,总担心对你照顾不周,又怕多嘴坏了你的心情。在你房间内养些花草,心里便有了念想,时常来看看也是好的。”说完这些,父亲又沉默了,变回了往日那个不擅长言辞的他。我痴痴地看看父亲收拾完毕走了出去,心却仍在父亲的话语中徘徊。
曾经的我,忍不住抱怨父亲自作主张的将我的房间装点成自然世界,让我的公主梦无处安放。
现在的我被这些不起眼的盆盆罐罐感动着,每一株花、每一种草都是父亲陪伴我的小心思,在暖意融融的阳光中氤氲着父爱的轮廓。父爱藏在这爿老地方中,有新意,更见心意。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写作。
一、审题。“老”和“新”这是一对反义词,也是本作文题的关键词。老地方,通常是指熟悉的地方,或者说有一定特殊含义的地方。街口的花园、上楼的楼、江边的绿地,这些都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地方,也可以说是老地方。“新故事”,就是不同以往的全新视角下的故事,与以往通常发生的事有着不同和区别。这些事,可以是陌生的,但是必须是积极向上的主题,而不能物是人非。比如小区的文化广场,这是一个居民休闲娱乐的老地方,每天演绎着跳舞、健身等老故事。这里发生了新的情况,演绎着新的故事,这就是新的变化。变化要着眼于积极方面。如广场舞的大妈们,一个个带上耳机在“静默”中运动,她们的积极变化表现对他人的尊重,对创造文明和谐环境的追求。本题适合写成记叙文。
二、选材立意。可以把“亲情回忆类+感悟类素材”和“成长类素材+感悟类素材”灵活组合起来。由于题目中有“新故事”,那么单纯的亲情和成长类素材,是不够的,所以建议跟感悟类素材结合起来。比方说,回到熟悉的地方,那里有我的童年,这一次,带给了我全新的感觉。新的楼舍,陌生的人,我在经历了一些事情后,发现那份人与人之间的温情没有变,甚至比以前更多了一些信任等等。也可以讴歌社会风尚的新变化、新发展;比如,这几年国家大力进行新农村建设,当你回到原先的上学路,发现这个记载你回忆的老地方已变了,现在的孩子们上学已非常方便了;再如,现在很多城市进行旧楼改造,那么你常去的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家的楼道装上了电梯,这个老地方是不是也在发生着新的故事呢?总之,表达情感、表现成长,讴歌社会主义新风尚,这些内容都是本题选材和立意的好选择。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中考终极预测卷(四)(全国通用),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句子默写,语言表达,课内阅读,课外阅读,填空题,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上海中考语文终极预测试卷1,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诗文,现代文,综合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上海中考语文终极预测试卷2,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诗文,现代文,综合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