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年中考语文湖南省长沙市练习试题(五)

    2022年中考语文湖南省长沙市练习试题(五)第1页
    2022年中考语文湖南省长沙市练习试题(五)第2页
    2022年中考语文湖南省长沙市练习试题(五)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年中考语文湖南省长沙市练习试题(五)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语文湖南省长沙市练习试题(五),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情景默写,综合性学习,语言表达,名著阅读,诗歌鉴赏,课外阅读,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社戏》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B.庄子,姓庄,名周,与老子并称“老庄”。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C.《礼记》又名《小戴礼记》,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据传为西汉礼学家刘向所编,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
    D.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每一个节日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B.由于建成了公共自行车运行系统,为济宁市民“绿色出行”提供了便利条件。
    C.国务院要求加快推进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速降费,加强服务水平。
    D.如果将烟草税提高50%,可使烟民减少4900万,避免约1100万人不因吸烟死亡。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宝藏。
    ②在这次为汶川大地震举行的各种赈灾活动中,人们点燃一支支贮满真情的蜡烛,受灾的人们渡过难关,走出灾难。
    ③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只要拥有希望,一切都将过去。
    A.寻找 祈求 尽管B.寻求 乞求 尽管
    C.寻找 乞求 但是D.寻求 祈求 但是
    4.依次填入下列文段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 ; ; ……然而,岳飞的满腔热血,文天祥的铁血丹心,辛弃疾的雄心壮志,张骞的拓路功迹……早已载入史册,成为民族精神的瑰宝。若心无国家之尊严,他们怎有如此壮行?
    ①几百年的漫漫黄沙,早已掩埋了丝绸路上的声声驼铃
    ②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早已荡涤了风波亭里的点点残血
    ③几百年的瑟瑟秋风,早已吹散了塞外沙场的连营吹角
    ④几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湮没了零丁洋里的阵阵叹息
    A.①④②③B.④③②①C.③④①②D.②④③①
    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每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馈赠/溃败 绥靖/妥当 蓦然/漠不关心
    B.惬意/箱箧 葱茏/笼罩 禁锢/忍俊不禁
    C.真谛/取缔 贮蓄/伫立 交卸/浑身解数
    D.遒劲/干劲 沉湎/勉励 炽痛/叱咤风云
    二、情景默写
    6.古诗文默写
    (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从视觉听觉两方面表现激烈战斗场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零丁洋》中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国势危急和个人命运坎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比喻新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秋瑾《满江红》中明丽秋景,却抹不去国难心愁,以乐景反增哀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古诗中,乡愁是与之相伴的永恒不变的主题,请写出关于思乡主题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
    7.综合运用
    长沙市正在推广智慧学校常态化,各学校都开辟了网上“智慧校园”。清水塘中学八年级(3)班举行了名为“我们的互联网时代”主题活动。
    (1)【读新闻】阅读下面的消息,给它报写一个标题。
    10月27日至29日,长沙市教育局组织开展全市首轮智慧学校常态化教学应用巡回展示活动,以强力推进全市中小学智慧课堂教学应用,进一步加快智慧课堂应用普及,发挥智慧学校建设效益,引导学校和广大教师会用、善用、用好智思课堂。
    长沙市教育局及各县区教育局分管负责人和电教部门负责人共12名成员参与巡回展示活动,通过入班听一节完整的课,深入了解教师利用平板电脑进行智慧课堂教学应用的情况。每到一校,大家认真听取学校负责人就学校运用智慧课堂开展常态化教学情况的介绍,实地查看学校每周运用智慧课堂开设课程科目的情况,并随机入班听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做网页】学校的“智慧校园”推出了“个人主页”,给每位同学开辟了一块互联网社交空间,同学们可以自由策划栏目并上传相应的内容。请你根据示例,为小王同学完善他的主页。
    栏目一:童年风采 栏目二:文海拾贝
    栏目三:___________ 栏目四:___________
    (3)【析表格】为了了解全校同学的阅读情况,八年级(3)班同学通过“智慧校园”进行调查。请你写出从下面的调查表格中得到的两点发现。
    我的发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表达
    8.欣赏右面漫画,按要求做题。
    (1)概述漫画内容。
    (2)说说漫画的寓意。
    五、名著阅读
    9.【深度探究】《水浒传》以下回目有一个什么共同特点?说说你的发现与理解。
    第三回 史大郎夜走华阴县 第十一回 林冲雪夜上梁山
    第二十回 郓城县月夜走刘唐 第三十一回 武行者夜走蜈蚣岭
    六、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0.全诗以“行”为线索,从“孤山寺北贾亭西”起,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终。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自然美景美不胜收,诗人意犹未尽的感受给读者无穷的回味。(请用诗中的原句作答)
    11.这首诗处处紧扣初春的季节特征,把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请从诗歌画线句中选择一个体现季节特征的词语加以说明。
    12.颔联中有两个动词用得极妙,请找出来作简要赏析。
    七、课外阅读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鲁人徙越
    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⑤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鲁人对曰:“夫不用之国,可引而用之,其用益广,奈何穷也?”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①屦(jù):古代的一种麻鞋。②缟(gǎ):古代的一种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③履(lǚ):穿。 ④跣(xiǎn):光脚。 ⑤冠:帽子。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鲁人身善织屦( )
    (1)而越人被发( )
    14.从“夫不用之国,可引而用之,其用益广,奈何穷也?”这句话中,你看出鲁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八、现代文阅读
    记叙文阅读。
    家有幽兰
    秦和元
    (1)春节期间,我家阳台上的兰花发芽了。这淡黄的小精灵,陪伴着我们度过一个特别的新春佳节。
    (2)新春佳节。全家人都没出门,每天看着它慢慢长,慢慢长,想着:兰花开花了,春天也就来了。可是,它的芽儿一直长到五六厘米高,花苞也越来越饱胀,却就是迟迟不见开花。这可爱的小精灵,究竟在等待什么呢?
    (3)这天早上,一觉醒来,房间里忽然弥漫着清幽的馨香,我知道,这是兰花开了!我翻身起床,“唰”地拉开窗帘,灿烂的春光一下子涌进来,阳光打在花叶之上。兰花微微张开着,浅黄,娇嫩,却又蓬蓬勃勃的样子,让人一见就心生欢喜。我想,这就是生命的力量吧,经过一冬的积蓄,它终于在这个灿烂的清晨绽放了。
    (4)前年,在随州千年银杏谷赏玩秋色时,遇人在满地金黄的路边售卖兰花。那刚从山里挖来的幽兰,水灵之中透出一种野性的朴实秀美,叫人一见倾心。但是我没有买,我要自己去寻。
    (5)于是,与朋友往山里走。深秋,山中疏疏朗朗,不禁想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的诗句。地上积满栎树、栗树、樱树、枫树、柿树及其他杂树的落叶,厚厚的一层,色彩斑斓,踩在上面松松爽爽的,发出“沙沙”的响声。一树树的红柿子,像挂满盏盏小灯笼,照着前进的路。我们溯溪而上,手脚并用,爬坡,攀岩,探险,跨越泉溪……
    (6)“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在一处幽谷的老树下,终于发现两片青草,从枯叶中探出头来。我心里暗喜:肯定是兰花。我轻轻地、慢慢地扒开树叶,兰花渐渐地显现出来,独茂于壑谷。我忍不住大声喊道:我找到啦!我仔细地将兰花挖出来,连同腐殖土一起,用塑料袋装好,带回了家。
    (7)兰花叶片深绿,扁平修长,有暗淡的脉纹。它不争艳,不媚俗,素洁、典雅、清远,不畏严寒,不惧霜雪。它既有仙风道骨的气质,又具有清芳自足的品质。
    (8)首次寻兰即能遇兰,朋友们都说我与兰有缘。其实,我是有一颗对兰花虔诚敬畏的心。
    (9)回家后,我以同样的心情,对兰花精心栽培。选一个透气性良好的紫砂盆,将红土砖碎渣混合颗粒泥炭,作为栽培的基质垫底,连同大洪山带回来的腐殖土,把野生兰花妥妥地栽入盆中,定期给它松土、施肥、浇水,精心呵护而不溺爱,倍加怜惜而不娇惯。
    (10)兰花的株形端庄秀丽,花香清幽纯正,朱德同志说“唯有兰花香正好”——正气也;兰花有气质,文雅内敛,修为高雅,和悦谦恭,洁身自爱——雅气也;董必武同志诗云“竹自具五好,兰有其四清”:气清,色清,神清,韵清——清气也;兰花富有致静的境界,静不失虑,静不失态,沉稳练达——静气也。幽兰这“四气”在人们的生活中非常重要。养兰就是养气。
    (11)现在,这馥郁的清香,蕴涵着淡雅的诗意,叫人迷恋,令人沉醉。
    (12)在这众志成城抗疫情的特殊时期,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像我这样的耳顺之躯,以及许许多多的普通民众,既当不了志愿者,又参加不了突击队。那么,不传染,不添乱,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就是为这场战疫工作出力,就是为社会作贡献,哪怕是节约一只口罩。
    (13)而在家安居的日子里,幽兰是我的好朋友,也给了我最多的心灵慰藉。
    (14)兰花生幽谷,教我耐得住寂寞。这段日子,兰花是我身边最鲜活的事物,每一次俯下身来仔细观赏,它都会帮我置换心境,让我把自己想象成空山中的另一种幽兰——长在幽谷人未知,独有风韵静自开,它让我在焦躁不安时,忽然变得气定神闲。
    (15)兰花不择地势,不畏风雪地顽强生长,教我不怕困苦,不惧磨难,坚韧刚强。我所住的不远处就是金银潭医院,收治了大量的重危患者。我知道自己离疫情现场很近,但每天坚持早睡早起,在有限的空间内,读书、写作、锻炼身体。白天,我与兰花同呼吸;夜晚,我与兰花共剪影。此心安处是吾乡。
    (16)兰花所有的特质和秉性,所有的情操和精神,无不鼓舞着我,激励着我,熏陶着我,给我以战胜疫情的勇气和力量,给我迎来春光的意志和信心。
    (17)虽然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但是,兰花开了,明媚的春天来了!
    15.熟读文章,本文围绕幽兰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16.结合文章具体说一说作者为什么对兰花具有一颗虔诚敬畏的心?
    17.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具体说一说文章最后一段的妙处?
    18.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
    A.文章(4)至(9)段主要运用了插叙的写法,交待我家幽兰的来历,使文章内容充实,厚重而不杂乱。
    B.作者之所以没买路边从山里挖来的幽兰,是因为作者对兰花有一种虔诚敬畏的心。
    C.文章的语言清新纯朴,典雅含蓄,多次引用古诗词,增加了文章的韵味。
    D.因为作者身处“疫区”,整天担惊受怕,无聊之余,靠赏幽兰来打发日子。
    你和小语、小文一起利用网络,查阅了与主题相关的一些资料。
    【材料一】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和适应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生动见证。它彰显出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以及对宇宙认知的独特性。中国古代文献很早就有了关于“节气”的记载。春秋时期的文献就已提出“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名称。它们标示出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到了后来的《淮南子》一书,就有了和现代完全一样的二十四节气名称。公元前104 年,由邓平等人制订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这样,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人们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黄道平面轨道图
    【材料二】
    谷雨的天气最主要的特点是多雨,这有利于谷物生长。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这时田中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古人说“雨生百谷”,谷雨时节的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谷雨”一般预示着降雨增加,但并不是指“谷雨”这天下雨,而是指在“谷雨”节气前后,降雨概率较大。
    谷雨时节天气转温,人们的室外活动增加。北方地区的桃花、杏花等开放;杨絮、柳絮四处飞扬。而南方地区,“杨花落尽子规啼”,柳絮飞落,杜鹃夜啼,牡丹吐蕊,樱桃红熟。自然景物告示人们:时至暮春了。传说谷雨这天的茶喝了会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南方有谷雨摘茶习俗。
    【材料三】
    或许有人会产生这样的质疑,现在我们还有必要去关注“二十四节气”吗?其实,这样的质疑不无道理。毕竟,在没有钟表、没有日历甚至连沙漏也没有的情况下,古人只能依赖“二十四节气”来掌握时间、记录季节变化、指导农事、提示冷暖等。而现如今科技那么发达,对于那些早已远离土地、每天依靠天气预报来穿衣戴帽的人们,“二十四节气”或许并不能发挥多少作用。既然功效不大,那么“二十四节气”岂不是只能当作摆设的古董了?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应当看到,比“二十四节气”本身更为重要的,是其背后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比如,很多节气与众多民俗相依相融,立春和春节、惊蛰与“龙抬头”、春分和社日、夏至跟端午节、秋分与中秋节等都有着直接的内在关系;清明节,除了讲究禁火、扫墓外,还有踏青、插柳、荡秋千等习俗;再如冬至也叫“冬节”,很多地方的人们除了祭祀祖先外,还会穿上新衣,全家团聚,置酒备筵,以示庆贺。这些活动几千年来一直延续不绝。
    19.根据【材料一】文字内容,简要说明“黄道平面轨道图”中八个节气点的命名依据。
    20.阅读【材料二】,你发现以下活动不适合在谷雨节气开展的一项是( )
    A.小语把外套全都收纳起来,准备过夏天了。
    B.小语每次出门都记得带上雨伞,防止雨水突袭。
    C.周末时间,小语约上你和小文一起去户外赏花。
    D.小语采摘了一些新茶,留着给爸爸喝了清火、明目。
    21.面对他人的质疑,小语总是慌乱,不能有条理地沉着应对。请你运用从【材料三】的议论思路中得到的启发,给小语一些面对他人质疑时如何应对的建议。
    22.请你根据【材料一】与【材料二】的内容,参考【材料三】第二段,再为【材料三】续写一段文字。
    九、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春秋谷梁传》
    赠人以言,重于金石……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荀子》
    好的语言就是一架延展机,永远拉长感情。——福楼拜
    要求:①根据对上述材料的阅读理解,选择一个角度进行写作,600字以上。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不喜欢阅读的同学
    48%
    30%
    18%
    喜欢阅读纸质书籍的同学
    32%
    34%
    34%
    喜欢网上阅读的同学
    20%
    36%
    48%
    参考答案:
    1.D
    2.A
    3.D
    4.D
    5.C
    6.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②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③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④为篱下黄花开遍 秋容如拭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等等)
    7.(1)长沙市开展全市首轮智慧学校常态化教学应用巡回展示活动
    (2) 示例:母校留影 社会实践
    (3)①从2018年到2020年,清水塘中学不喜欢阅读的学生比率逐年下降(或是不喜欢阅读的学生逐年减少,或是喜欢阅读的学生逐年增多)。②从2018年到2020年,清水塘中学喜欢网上阅读的学生比率增长比喜欢阅读纸质书籍的学生比率增长要快(或是喜欢网上阅读的学生人数增长最多)。
    8.(1)兔子种了几棵萝卜,正在收获,有一棵叶子很少但萝卜却很大,兔子正在用力拔萝卜。
    (2)看事物不能停留在表面,应看问题的实质。
    9.这些回目中都含有一个“夜”字。把重要事件的时间节点往往选择在黑“夜”,这不仅为故事增添神秘、豪迈色彩,也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答出一点即可)。
    10.绿杨阴里白沙堤 最爱湖东行不足
    11.示例1:“早莺”——初春时飞来的莺,争着飞落到暖树上,表明鸟儿为避春寒而栖于初春的暖枝,体现了季节特征。或:“早莺”——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一展歌示例
    2:“新燕”—似曾相识的燕子飞回来了,这是初春的信号,体现了季节特征。或:“新燕”——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体现了季节特征。
    12.①颔联中两个用得极妙的动词:争、啄
    ②赏析: —个“争”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一个 “啄”字生动地描绘出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13.擅长 通“披”
    14.示例:鲁人做事不依据客观事实,只凭自己主观看法莽撞从事,固执己见。不听劝阻。
    15.我盼望兰花开放,我寻找兰花,我精心栽培兰花,我居家欣赏兰花,我与兰为友。
    16.①不争艳,不媚俗,素洁、典雅、清远,不惧雪霜,有气质,有品质。②兰花株形端庄秀丽,花香清幽纯正,具有四气。③兰花生幽谷,不择地势,坚韧刚强。
    17.在结构上,总结全文,与开头形成呼应。内容上:一语双关,既指出兰花开放,大地春回,明媚的春季来了;又暗示了在全国人民众志成城,不惧生死,不惧磨难,万众克难下,必将战胜疾情,祖国的春天一定会到来。
    18.D
    19.要点:①由图中可以看出,它们在黄道上的天文位置均等,把一年分为八个相等的部分,能分明的标示出四季。②【材料一】中也明确提到“它们标示出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
    20.A
    21.首先,可以以退为进,承认他人质疑的合理性;然后,摆出他人质疑的理由;接着,从他人质疑的理由中寻找漏洞,如思考不够全面、不够深入等,摆出自己的理由;最后,强有力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22.示例: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和适应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生动见证。如谷雨时节,天气转温,人们就可以到室外活动,与自然亲密接触:北方地区看桃花、杏花开放;看杨絮、柳絮四处飞扬;南方地区听“杨花落尽子规啼”,赏牡丹吐蕊、樱桃红熟,品清火、明目、辟邪的谷雨茶。期间我们还能感受到自然景物的告示:时至暮春了。
    23.参考例文
    那些暖心的话语
    我们每天都会听到各种各样的话语,有的是生气的,有的是严肃的,还有的是粗鲁的。而让人听到既舒心又高兴的,还是那些暖心的话语!
    在我做奥数题时,有一题一直困扰着我,我试了很多很多遍,可这道题就像铜墙铁壁,让我撞得鼻青脸肿,我扔下水笔,打算放弃了。我的好朋友走了过来,他看见我一副眉头紧锁的样子,便拍拍肩鼓励我道:“别灰心,一次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没有继续尝试的勇气。加油,我相信你一定可以攻克这道题的。”
    顿时,一股暖流涌上我的心头,这股暖流像春天的阳光,照耀在我的身上,像熊熊的火炉,驱走了我的寒冷,更像甜甜的蜜糖,温暖我的心。的确,失败乃成功之母,只要坚持就一定能成功,只要敢于尝试就一定能成功,只要勇于探索就一定能成功!我怎么会忘记他对我的关心呢?拥有一个朋友,真好!
    在大马路上,一位老爷爷在斑马线上走着,由于行动不便,慢了一步。此时,绿灯早已变成红灯,虽然汽车都没开动,但一位交警叔叔还是像一匹野马在狂奔。他跑到老爷爷的面前,高高地举起右手,喊了一声:“都停下!”
    紧接着,交警叔叔搀扶着老爷爷过了马路。这不正是尊敬老人、有爱心的人真实写照吗?我们要像那位交警叔叔学习,向那些停车让老爷爷过马路的人学习。拥有一颗善良的心,说出一句温暖人心的话语,会让其他人对生活更加充满希望!
    在电视上,我们看到84岁高龄的钟南山爷爷含着泪水说:“大家没特别重要的事不要去武汉。”而高龄的钟南山爷爷却挺身而出,带领医护人员第一时间走进武汉这座围城。钟南山爷爷说:“只要我们切断传染源,就能使传染概率变得更低更低!相信我们离胜利会越来越近!”听了您的这番话,我们的心不再惶恐,众志成城,共抗疫情!我们见证了历史,一座又一座城市解封,生活一步一步恢复正常,身为华夏人,我感到骄傲,这就是中国的力量!
    我的耳朵每天都会收到各种话语,让我感受到勇敢,感受到关爱,感受到责任,感受到关心。它们一直像冬日的暖阳温暖着我、激励着我……

    相关试卷

    2022年中考语文湖南省长沙市练习试题(七):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语文湖南省长沙市练习试题(七),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情景默写,综合性学习,语言表达,名著阅读,诗歌鉴赏,课外阅读,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中考语文湖南省长沙市练习试题(八):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语文湖南省长沙市练习试题(八),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情景默写,综合性学习,语言表达,名著阅读,诗歌鉴赏,课外阅读,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中考语文湖南省长沙市练习试题(九):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语文湖南省长沙市练习试题(九),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情景默写,综合性学习,语言表达,名著阅读,诗歌鉴赏,课外阅读,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