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1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_议论文阅读每日一练(含答案)

    2021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_议论文阅读每日一练(五)第1页
    2021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_议论文阅读每日一练(五)第2页
    2021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_议论文阅读每日一练(五)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_议论文阅读每日一练(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_议论文阅读每日一练(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最快的脚步是“坚持”
    ①最近读书,偶然翻到一段记述,颇令人感慨。宋代诗人石曼卿做海州通判时,发现县衙对面“山岭高峻,人路不通,了无花卉点缀映照”。有一天他突发奇想,叫人用黄泥裹着桃核做成弹丸,闲暇时便一颗颗往山岭上投。几年下来,竟然“花发满山”。后来,苏轼游历此地,赋诗赞曰:“坐令空山出锦绣,倚天照海花无数。”
    ②空山收获繁花似锦,表面上看得益于诗人的奇思妙想和闲雅情趣,本质上则源自日复一日的坚持。数年之间,没人记得清都有谁参加过投掷游戏,也无法计算究竟有多少颗桃核最终落脚山坡。然而,可以确定的是,如果没有坚持不懈的重复播种、静谧无言的守望等待,定然不会迎来满山芳华的惊喜。其实,为学立志、干事创业,叉何尝不是如此。
    ③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急躁。我在沙漠中曾亲眼看见,匆忙的旅人落在从容的后边:疾驰的骏马落在后头,缓步的骆驼继续向前。诚如诗人所言,生活之路迢遥,比拼的并非一时一地的速度。在贵州遵义草王坝村,老支书黄大发挥洒36年时光,凭着坚忍不拔的毅力、百折不挠的恒心,最终凿通“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的水渠,彻底改变了祖祖辈辈缺水的命运。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更没有从天而降的“伟力”;那些不急不躁、朝着既定目标砥砺奋进的人,才能在日积月累中抵达梦想的彼岸。
    ④“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坚持”二字,谈起来容易,做起来不易;做一阵子不难,做一辈子很难。苏格拉底曾给学生们布置作业,要求大家每天甩手上百下。结果,第一天所有学生都能完成,但是一个月后尚能坚持者仅剩一半,一年后还在坚持的就只有柏拉图一人了。现实中,不少人在干事创业之初也都意气风发,但在漫长而艰辛的跋涉路途中,逐渐褪去了干劲与激情。殊不知,即使慢,即便遭遇挫折,只要驰而不息、久久为功,终能遇到美好风景。坚持,可说是梦想的生动注脚。
    ⑤当然,坚持不是不辨方向、不顾实际地盲目前进。方向正确,步履再慢也终将抵达;目标缺失,行动再快也难偿所愿。今天,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职业版图”被快速刷新,人们面临着更多的职业选择、更快的生活节奏。在这种背景下,一些人认为积累和坚持已经落伍,下苦功夫没有前途。于是,他们以最快的脚步追求速成,开网店赚钱就去做店主,“网红”吃香了又匆忙去直播……在浮躁中,一步步陷入了低效忙乱的怪圈。对个体来说,不省思自身方位、不注重过程积累,就难免竹篮打水一场空。
    ⑥最慢的步伐不是跬步,而是徘徊;最快的脚步不是冲刺,而是坚持。河北塞罕坝昔日飞鸟不栖、黄沙遮面,如今绿树葱茏、天净水清。这样的绿色奇迹,映照着塞罕坝人超越半个世纪的坚守。万事从来贵有恒。日拱一卒的坚持,永远是打开梦想之门的金钥匙。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①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3)第③段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简要分析第④段的论证思路。

    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读书可以任性一点
    现在的家长普遍重视培育孩子的阅读习惯,不少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小书架,但是如果问一问孩子书架上的书都读过吗,那么答案十有八九会让父母失望,从头到尾认真读过的书不过少数几本,能反复阅读的就更少了。也就是说,孩子的阅读量和拥有的图书量不成比例,这就意味着家长在给孩子选择图书时出现了严重的错位。父母认为好的书,孩子不感兴趣;孩子喜欢的书,家长认为不值得读。对于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把选择权交给孩子,孩子喜欢读什么就读什么。
    对此,不少朋友难以接受,他们说:“小孩子懂什么?怎么能让他们自己去选呢?读到坏书怎么办?”其实,“读什么书”这个问题最有发言权的是孩子自己。父母为孩子选择的图书不论多么优秀,如果孩子不喜欢,读不进去,还是没用的。更何况,所谓父母为孩子挑选图书如今已经沦为根据销量排名和网站评论买书的“跟风”,未必就真的适合孩子。
    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重要的不是读什么,而是培养一种以书为伴的良好习惯,而这种习惯只能通过从头到尾读完一本再读一本的循环不断的过程才能培养出来。阅读是需要耐心的,如果书中的故事抓不住孩子的心,以小孩子的专注程度,很快就会把书扔在一边不再读了。所以,我们的目标其实是通过阅读培养专注和耐心,这两种品质的价值远远超过某本书所传递的知识。实际上,决定孩子未来人生和事业成就的最重要的品质之一就是专注和耐心。明白了这个道理,家长就不必再纠结于孩子读什么书,而应该着力培养孩子的专注和耐心。只有孩子感兴趣的书,他才有可能认真地耐心地读完。完完整整读完一本书所带来的成就感也会使孩子更加自信,不会因书太厚而产生畏惧感。
    美国著名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就是一个好例子。阿西莫夫小时候热衷于阅读低俗杂志小说,他爸爸斥为“垃圾”,但阿西莫夫说:“不论低俗杂志小说多么无聊,还是该读一读。年轻人渴望阅读粗野的、粗制滥造的、文体臃肿、题材陈腐的故事,只有通过阅读这些故事的单词和句子才能满足他们的这种渴望。凡是读过的人都必然会受到阅读能力的训练,其中一小部分人转而去阅读比较好的作品。”阿西莫夫就是通过大量阅读通俗小说培养了对文学和写作的兴趣。
    对于提高阅读能力来说,有时候“量”比“质”重要,只有量上去了,阅读能力才会有一个质的提高。所谓阅读能力,本质就是记忆与理解。如同健身时必须通过反复提举重物才能促使肌肉生长,只有大量阅读才能刺激大脑掌握阅读技能,更有效率地处理信息的输入输出。因此,在青少年时期大量阅读是极其重要的,记忆力和理解力会因此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所以,父母应该鼓励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大量阅读,而不必过于计较读什么。
    越是年幼的孩子对阅读材料的趣味性要求越高,此时如果家长一味强调要读好书,读名著,反而容易使孩子以为读书就是这么没意思,难以真正建立阅读习惯。反之,带孩子去书店或图书馆,让孩子自己随便选,只要去的次数足够多,孩子最终将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读书的劲头就会大大增强。犹太人有一个传统,在给孩子的第一本书上涂蜂蜜,让孩子从小就认为读书是一件甜蜜的事,目的正在于此。读书,还是要任性一点儿的。
    (1)下列关于“孩子阅读现状”的表述,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
    A.家长普遍重视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B.孩子拥有一定数量的图书,但认真读过的少。
    C.很多时候,孩子想读的书和父母挑选的书不一致。
    D.家长在给孩子选择图书时不考虑孩子的需求。
    (2)下列对“部分家长挑选图书依据”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图书的“好坏”需要家长这样的大人才能辨别。
    B.销量排名和网站评论是家长挑选图书时的重要参考。
    C.孩子不大感兴趣的书才是有价值的“好书”。
    D.家长往往根据自己对一本书的“好”“坏”感觉去选择图书。
    (3)下列关于“读书可以任性一点”的理解,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
    A.指的是可以把图书选择权交给孩子。
    B.阅读的“量”比“质”更重要,孩子“任性”阅读后,对文学和写作的兴趣就能提高。
    C.这种“任性”可以培养孩子以书为伴的好习惯,增加他们的阅读量。
    D.“任性”阅读可以抓住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专注和耐心的阅读品质。
    3.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生活需要文学蜜饯一下
    阮 直
    ①作家与文学太需要一个像“护士节”“教师节”那样的节日了。文学需要民众的土壤为之滋补,作家的灵魂需在社会的舞台上高蹈,作家的情感更需要生活的蜜饯。
    ②有人说现代化的都市不需要作家,可文学从来没有背叛过生活,都市只要还过着人的生活,你就无法摆脱文学。文学只是想告诉更多的人,大家在肉身疲惫之后,转身享受一下文学之美,用你的心灵过滤一下生活,你才能吧嗒出生活中就盐的滋味。
    ③文学不是让人们向往虚构,作家也不是让大众舍弃财富,文学只是不想让人们的欲火太盛,作家只是让更多的人也能在傍晚的时光用文学的心态去看看树木花草,听听涛声拍岸,让忘记时间成为一种自觉的高贵,让一颗忙碌的心就此归隐。我们不妨假装一会儿懒惰,自觉地选择几件“没有意义”的事情去做,没用的文学就有这个用处。
    ④没用的文学生活状态却有优雅的人生格调,因为文学有梦。高速、奢华、纷繁、喧嚣的都市已经让人们的灵魂疲惫,呼唤文学的回归迟早会成为更多人生活的目标。
    ⑤放缓我们前行的脚步,为奔波之路点上一个休止符。停顿是美,停顿是诗,停顿是国画中的留白。农民你就走出田野,渔民就把船儿开回港湾,老板们放下几天的生意,不该我们奔波、不该我们干的事情在人生之中太多了,可人们却不知道。人们常说:能今天做好的事情,绝不拖到明天。作家吴亮也有名言:“凡是能拖到明天做的事情,今天就不要去干。”
    ⑥大家以文学的名义举行一次精神的盛宴吧!灵魂也需要聚会。交流阅读文学的感悟,畅谈虚构的快乐,展望未来的美好……
    ⑦如今的文学,已走进多元化的时代,它虽然没有繁花似锦,但也绝不会凋敝衰败。文学是能潜入有灵性人内心的,在不同的场合贴着不同的标签,成为可以多元选择的生活方式。在这样一个多元化的社会,谁也无法做到让全民族每一个人都去背诗写诗去热爱文学,但有梦想的人心中的文学情结就是一座活着的火山。
    ⑧如果作家有了节日,文学就容易发酵。节日能让爱好文学的人们回归到享受精神欢愉的生活方式之中。节日能给作家传递温暖,作家能以激情之火去燎原大众的情感。中国人即便不写诗也是诗人,就连一个姓氏的排名,国人都把它诗化、韵化成“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
    ⑨中国人是活在亲情与人情中的,文学就是“人学”。这个世界无论哪个国家的文学消失,我们的文学也不会,文学是民族精神中永存的根脉,当下的文学由一度的“庙堂之高”,回到了民间的江湖,而文学总会在自己的土壤里长出属于它的花花草草。
    ⑩当文学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读者和作家都可以选择的时候,文学才算找到了它的根。但愿每个人心里都有一间房子,里面装颗自由畅想的心。
    (选自2019年5月10日《中国文化报》)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放缓我们前行的脚步,为奔波之路点上一个休止符。

    (3)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对第⑧段画线词语的理解。
    如果作家有了节日,文学就容易发酵。

    (4)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没用的文学”是作者说的反话,其实文学在人们生活中极其重要。
    B.呼唤文学的回归必将成为多数人的需要,热爱文学也会成为更多人的生活方式。
    C.作家吴亮的名言“凡是能拖到明天做的事情,今天就不要去干”与作者观点相反。
    D.中国人的文学即“人学”,它是民族精神永存的根脉,是不会消失的。
    4.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周国平
    ①我们活在世上,不免要承担各种责任,小至对家庭、亲戚、朋友,对自己的职务,大至对国家和社会。这些责任多半是应该承担的。不过我们不要忘记,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项根本的责任,便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②每个人在世上都只有活一次的机会,没有任何人能够代替他重新活一次。如果这惟一的一次人生虚度了,也没有任何人能够真正安慰他。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怎么能不产生强烈的责任心呢?在某种意义上,人世间各种其他的责任都是可以分担或转让的,惟有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每个人都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一丝一毫依靠不了别人。
    ③不止于此。我还要说,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一个人惟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建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他才可能由之出发,自觉地选择和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正如歌德所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因为这种爱,所以尽责本身就成了生命意义的一种实现,就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满足。相反,我不能想象,一个不爱人生的人怎么会爱他人和爱事业,一个在人生中随波逐流的人怎么会坚定地负起生活中的责任。实际情况往往是,这样的人把尽责不是看做从外面加给他的负担而勉强承受,便是看作纯粹的付出而索求回报。
    ④一个不知对自己的人生负有什么责任的人,他甚至无法弄清他在世界上的责任是什么。有一位小姐向托尔斯泰请教,为了尽到对人类的责任,她应该做些什么。托尔斯泰听了非常反感,因此想到:人们为之受苦的巨大灾难就在于没有自己的信念,却偏要做出按照某种信念生活的样子。当然,这样的信念只能是空洞的。这是一种情况。更常见的情况是,许多人对责任的关系确实是完全被动的,他们之所以把一些做法视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出于自觉的选择,而是由于习惯、时尚、舆论等原因。譬如说,有的人把偶然却又长期从事的某一职业当作了自己的责任。从不尝试去拥有真正适合自己本性的事业。有的人看见别人发财和挥霍,便觉得自己也有责任拼命挣钱花钱。有的人十分看重别人尤其上司对自己的评价,谨小慎微地为这种评价而活着。由于他们不曾认真地想过自己的人生使命究竟是什么,在责任问题上也就必然是盲目的了。
    ⑤所以,我们活在世上,必须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一个人认清了他在这世界上要做的事情,并且在认真地做着这些事情,他就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他知道自己的责任之所在。因而关于责任的种种虚假观念都不能使他动摇了。我还相信,如果一个人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那么,在包括婚姻和家庭在内的一切社会关系上,他对自己的行为都会有一种负责的态度。如果一个社会是由这样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成员组成的,这个社会就必定是高质量的有效率的社会。
    (1)文章②③④段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证“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这一中心论点,试概括②④段的分论点。
    第②段:_______________
    第③段:对自己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
    第④段: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分析其作用。

    (3)从下列人物中选择一个,为本文的中心论点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备选人物:海伦·凯勒 邓稼先 吴王夫差 刘禅 司马迁

    5.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诗仙和诗圣:迥然不同的生命意境
    李白和杜甫刚好跨越中国诗的黄金时代,成为两个高峰,他们只相差11岁,可是两个人个性明显不同,我们称李白为诗仙,称杜甫为诗圣。
    李白之所以被称为诗仙,是因为在诗的国度里,他是一个不遵守人间规则的人。“仙”的定义非常有趣,李白本身建立起来的个人生命风范,不能够用世俗的道德标准去看待,比如李白的好酒,李白的游侠性格,李白对人世间规则的叛逆。可以说李白把道家的或老庄的生命哲学做了尽情发挥,变成一种典范。杜甫是诗圣,“圣”与儒家学说有关,儒家生命的最高理想是成为圣人。“圣”需要在人间完成。“仙”是个人化的自我解放,“圣”则是个人在群体生活当中的自我锤炼。
    虽然同时分享了大唐盛世时的诗歌高峰,李白呈现出来的生命意境,与杜甫呈现出来的生命意境非常不同。很多人喜欢争辩李白好还是杜甫好,其实生命里面常常充满两难,为什么不可以同时喜爱李白与杜甫两个诗人?
    在青春期,很自然会喜欢李白。李白的生命里所呈现出的自由形态,他的《少年游》《少年行》中的青春形式,在正统文学当中不被鼓励。在整个文化体制中,受鼓励或赞赏的是经过很多历练之后的成熟与稳重。青年时对李白的爱好很容易理解,因为那个时候很想背叛学校的教育,很想背叛家庭的规矩,很想像李白一样出走冒险。这未必是对李白绝对正确的理解,可是李白令人感觉到他的生命可以豁达到孤独地出走。那时候大家聚到一起,念的多是李白的诗句。而对于杜甫的感动,是在进入中年的沧桑之后,开始明白他对人世间的悲悯,以及他把个人放入群体当中,对使命与责任的承担。
    杜甫的社会性很强,李白根本没有社会性。李白鼓励个人把社会性的部分切断,从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个人角度思考生命意义和价值。儒家对于一个人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一定是放在群体当中考虑,比如孝与忠,是在家族与国家里完成自我,如果抽离了家族和国家,个人的意义无从讨论。李白不讨论这些问题,他就是一个决然的个人。“天生我材必有用”,“我”是一个孤立的个体,而杜甫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行为都是把自己放到群体当中。
    圣与仙是非常不同的两种形态。在中国的整个思想极度成熟,文学达到登峰的时刻,李白体现了老庄思想的最高完成,杜甫体现了孔孟哲学的最高完成。
    整整一千年当中,很多人在讨论李白、杜甫的优劣,这真是一个很大的精神浪费,他们都是不可取代的。樟树与榕树哪种更好?它们是不同的生命,在自然世界里,一定要分好或不好,是荒谬的,人的世界也是如此。李白、杜甫的生命分别抵达了不同的巅峰状态,如果非要去比较优劣,会偏离对他们的真正认知。
    (1)下列对李白被誉为“诗仙”、杜甫被誉为“诗圣”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李白是一个不遵守人间规则的人,他追求的是个人化的自我解放。
    B.李白的好酒,李白的游侠性格,都是不符合世俗的道德标准的。
    C.作为“诗圣”,杜甫的最高理想是成为儒家学说所尊崇的圣人。
    D.杜甫的个人生命风范是在群体生活中自我锤炼出来的。
    (2)下列对“李白和杜甫的生命意境迥然不同”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李白的生命呈现的是自由形态,杜甫的生命呈现的是成熟与稳重。
    B.李白的生命形态容易激发年轻人的勇气,杜甫的生命形态唤醒了中年人的悲悯心和责任感。
    C.杜甫的社会性很强,他思考的是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而李白却并不如此。
    D.李白和杜甫的生命意境有着不同的源头,前者源自老庄的思想,后者源自孔孟哲学。
    (3)下列对作者分析不宜讨论李白杜甫优劣的原因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李白和杜甫都是我国诗歌史上伟大的诗人,争论谁优谁劣是很大的精神浪费。
    B.李白和杜甫是不同的生命个体,所有的生命都是不可取代的,是无所谓优劣的。
    C.李白和杜甫分别到达了不同生命状态的最高点,一定要分好或不好是荒谬的。
    D.如果强硬地比较李白和杜甫的优劣,会妨碍我们对二者的真正认知。
    6.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莫向光阴惰寸功
    ①晚唐诗人杜荀鹤在《题弟侄书堂》中有言:“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意思是,年轻时勤奋努力必将终身受益,切莫懒惰懈怠、虚度光阴。此言是对弟侄的劝诫,饱含了深沉的人生感悟。
    ②时间沙漏永续流淌,从孔子“使民以时”,荀子“应时而使之”等不难看出古人对四时永恒运转、昼夜不断交替的朴素认知,对时间的珍惜。俗话说,“一年四季春为首”,春天意味着起点、成长和希望。草木蔓发、春山可望之时,“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我们的干劲应该“燃起来”。
    ③然而,这个知易行难、似简实深的道理却常为人们所忽视。面对时不我待的现实,许多人掉转朝向求“安逸”,对困难低头,向挫折妥协。胡适曾在《归国杂感》中说“我回中国所见的怪现状,最普通的是‘时间不值钱’”,对国人当时虚掷光阴的状态提出批评。若始终抱着时间可以周而复始的想法,认为世事总有重新来过的一天,如此循环往复“明日复明日”,又怎能不落个“万事成蹉跎”的遗憾结局。
    ④对比观之,北宋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历时19载,为早日完工,他用圆木做了一个取名为“警枕”的枕头,圆木易滚动,稍微动一下,枕头就会翻滚。司马光惊醒后立即起床书写,所以不会因睡得太久而耽误了时间。对于今天许许多多的“拖延症患者”来说,这样的“警枕”胜过一百次“自我检讨”。
    ⑤“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无论从心理感知方面,还是外在体验方面,时间都是人的生命尺度,其宝贵程度不言自明。昨日之日不可留,如何把握好当下、为未来筑路才是真问题。鲁迅在《且介亭杂文》中称,“因为失掉了现在,也就没有了未来”,讲的也是这个道理。与其总是“不知今夕何夕”地心有戚戚,不如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奋斗活成“不一样的烟火”。
    ⑥春华秋实,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奋斗,难免遭遇各种问题,一路勤勉惜时地努力,才会获得成功。如同越是黑云压城,电闪雷鸣之后就越有霞光万道,彩虹飞跃的奇景,越珍惜时间、努力奋斗的人越能体会拼搏的快慰,奋进的力量。“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是奋斗者应有的英勇和坚毅;“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是奋斗者应有的自信与希望。奋斗如同奔向白昼的旅行,哪怕难免遭遇至暗时刻,只要披荆斩棘、不断求索,你我未来之梦必会成为现实。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请为选文第⑤段补充一个道理论据。

    (4)请结合学习生活,谈谈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勤勉惜时”。
    参考答案
    1.
    【答案】
    (1)最快的脚步是“坚持”。(或日拱一卒的坚持,永远是打开梦想之门的金钥匙。)
    (2)①引出下文观点——“空山收获繁花似锦,表面上看得益于诗人的奇思妙想和闲雅情趣,本质上则源自日复一日的坚持”;②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③列举宋代诗人石曼卿向空山投掷桃核收获繁花似锦的事例,很好地证明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3)举例论证。列举黄大发用36年时间,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凿通水渠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急躁”。
    (4)首先,提出“‘坚持’二字,谈起来容易,做起来不易;做一阵子不难,做一辈子很难”的论点;然后举例论证,列举柏拉图坚持到底和现实中不少人半途而废这两个事例,从正反两面有力地证明了这一观点;最后,强调唯有坚持才能遇到美好风景,坚持是梦想的生动注脚。
    【解答】
    (1)作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文章的论证层次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题目(或论题),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进行分析和提炼。通读本文可知,最快的脚步是“坚持”(或日拱一卒的坚持,永远是打开梦想之门的金钥匙),是全文的观点句子,涵盖了全篇所论述的内容,故为本文的中心论点。
    (2)第①段通过“宋代诗人石曼卿做海州通判时,发现县衙对面‘山岭高峻,人路不通,了无花卉点缀映照’。有一天他突发奇想,叫人用黄泥裹着桃核做成弹丸,闲暇时便一颗颗往山岭上投。几年下来,竟然‘花发满山’”,引出了本文的论题;引用苏轼的诗句,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将宋代诗人石曼卿向空山投掷桃核收获繁花似锦这一故事作为事实论据,证明了本文的中心论点。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3)答此类题,首先要确定论证方法的类型;然后结合观点(这里的“观点”包括中心论点,也包括局部段落的观点)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在贵州遵义草王坝村,老支书黄大发挥洒36年时光,凭着坚忍不拔的毅力、百折不挠的恒心,最终凿通‘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的水渠,彻底改变了祖祖辈辈缺水的命运”,列举黄大发用36年时间,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凿通水渠的事例,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具体有力地论证了“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急躁”。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4)通读第④段可知,第④段首先以“‘坚持’二字,谈起来容易,做起来不易;做一阵子不难,做一辈子很难”提出本段的中心论点;接着以“苏格拉底曾给学生们布置作业,要求大家每天甩手上百下。结果,第一天所有学生都能完成,但是一个月后尚能坚持者仅剩一半,一年后还在坚持的就只有柏拉图一人了”写苏格拉底的坚持,从正面论证了本段的观点,又以“现实中,不少人在干事创业之初也都意气风发,但在漫长而艰辛的跋涉路途中,逐渐褪去了干劲与激情”从反面论证了本段的观点;最后,以“殊不知,即使慢,即便遭遇挫折,只要驰而不息、久久为功,终能遇到美好风景。坚持,可说是梦想的生动注脚”强调了坚持的重要性。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2.
    【答案】
    (1)D
    (2)C
    (3)B
    【解答】
    (1)D项,与文意不符,原文第一段中的表述为“家长在给孩子选择图书时出现了严重的错位”。
    (2)C项,混淆了本末。根据文意应为:家长没有考虑孩子喜好挑选的书,孩子不感兴趣。
    (3)B项,表述太绝对,文章倒数第二段中的表述为“对于提高阅读能力来说,有时候‘量’比‘质’重要,只有量上去了,阅读能力才会有一个质的提高”。
    3.
    【答案】
    (1)生活需要文学。
    (2)比喻论证。把“文学”比作“休止符”,生动形象地论证了文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发酵”本义为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成比较简单的物质(或利用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制造人们所需要的产品,或比喻事态持续发展)。此处的“发酵”是指利用“节日”,爱好文学的人们能回归到享受精神欢愉的生活方式,作家能感受到温暖,并用自己的激情之火去燎原大众的情感。
    (4)C
    【解答】
    (1)文章的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它应该是完整的句子。找准论点的方法:一看题目,二看开头和结尾,三看论据。它的位置通常在标题和开头,但有的文章的论点需根据论题并结合文章内容自己来概括。本文的内容与“文学”有关,标题为“生活需要文学蜜饯一下”,据此可知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活需要文学”。
    (2)常用的论证方法有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休止符”原指乐谱中的符号,表示各小节之间的间歇时间。画线句将“文学”比作“休止符”,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生动形象地论证了文学可以让人们拥有优雅的人生格调,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这使得论证浅显易懂。
    (3)理解词语不仅要知道词语的本义,还要根据语境来理解。“发酵”本义指人们借助微生物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的生命活动来制备微生物菌体本身、或者直接代谢产物或次级代谢产物的过程。这里是节日能让爱好文学的人们回归到享受精神欢愉的生活方式之中,节日能给作家传递温暖,作家能以激情之火去燎原大众的情感。据此理解作答即可。
    (4)C项,“与作者观点相反”有误。“凡是能拖到明天做的事情,今天就不要去干”正是说明了“放缓我们前行的脚步,为奔波之路点上一个休止符”,这与作者的观点相符。
    4.
    【答案】
    (1)自己的人生责任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不明确自己的人生责任,就不能弄清自己的社会责任。(或明确自己的人生责任,才能弄清自己的社会责任。)
    (2)对比论证。文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对自己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进而证明了中心论点。
    (3)示例一:海伦·凯勒尽管身体残疾,但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经过不懈的努力,成为了作家、教育家,被授予美国“总统自由勋章”。
    示例二:吴王夫差,作为一国之君,忘记了自己的责任,置天下苍生于不顾,骄奢淫逸,误己误国。
    【解答】
    (1)中心论点必须是一个明确的判断,可从标题、开头、中间、结尾查找。就本题而言,找到各段的中心句提炼即可。第②段的中心句是“惟有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每个人都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一丝一毫依靠不了别人”,第④段的中心句是“一个不知对自己的人生负有什么责任的人,他甚至无法弄清他在世界上的责任是什么”。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概括即可。
    (2)第③段中作者提出了分论点“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为了证明这个分论点,作者阐述了“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不爱自己的人生,在人生中随波逐流”两种不同情况,并将两者进行了对比。通过“相反”这个词,我们可以明确作者是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论证本段的论点,本段的分论点“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则是进一步论证了中心论点“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人物,谈他在历史上或对社会的影响,谈他是如何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或不负责的。注意:若选择海伦·凯勒、邓稼先和司马迁,要从正面来说,而选择吴王夫差和刘禅则要从反面来说。
    5.
    【答案】
    (1)C
    (2)C
    (3)B
    【解答】
    (1)C项,“杜甫的最高理想是成为儒家学说所尊崇的圣人”错误。此种说法于文无据,文中有“杜甫体现了孔孟哲学的最高完成”的表述,但并没有说这是杜甫的最高理想。
    (2)C项,“他思考的是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而李白却并不如此”错误。由文章倒数第三段中“李白鼓励个人把社会性的部分切断,从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个人角度思考生命意义和价值”可以看出,李白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问题。
    (3)B项,由文章倒数第一段中“它们是不同的生命,在自然世界里,一定要分好或不好,是荒谬的”可知,这是对比较樟树与榕树的优劣的,用来比较李白、杜甫的优劣不太准确。
    6.
    【答案】
    (1)莫向光阴惰寸功。
    (2)比喻论证。用“黑云压城、电闪雷鸣”来比喻“各种困难”,用“霞光万道、彩虹飞跃”来比喻“获得成功”,得出越是珍惜时间、努力奋斗的人越能体会到成功的愉悦的感悟,形象地论证了本段“奋斗,难免遭遇各种问题,一路勤勉惜时地努力,才会获得成功”的观点。
    (3)示例: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4)示例:在学习的时候要做好学习计划,并完成学习计划,多动手、动脑,还要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不把时间浪费在无益的事情上。
    【解答】
    (1)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论点应满足三点:作者的观点、明确的判断、完整的句子。议论文论点的常见位置有三处:题目、开头、结尾。本篇文章的标题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2)“如同越是黑云压城,电闪雷鸣之后就越有霞光万道,彩虹飞跃的奇景,越珍惜时间、努力奋斗的人越能体会拼搏的快慰,奋进的力量”中用“黑云压城、电闪雷鸣”来比喻“各种困难”,用“霞光万道、彩虹飞跃”来比喻“获得成功”,运用了比喻论证,表达了越是珍惜时间、努力奋斗的人越能体会到成功的愉悦的观点,形象地论证了本段“奋斗,难免遭遇各种问题,一路勤勉惜时地努力,才会获得成功”的观点。
    (3)根据“无论从心理感知方面,还是外在体验方面,时间都是人的生命尺度,其宝贵程度不言自明”并结合作者所引用的名言可知,这个语段主要论证时间的宝贵,据此,可以引用能表现时间宝贵的名言警句当作道理论据,例如: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根据文章内容,结合生活实际谈做到“勤勉惜时”的方法措施,观点正确,言之成理即可。

    相关试卷

    2021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议论文阅读每日一练(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议论文阅读每日一练(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_议论文阅读每日一练(含答案) (1):

    这是一份2021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_议论文阅读每日一练(含答案) (1),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_议论文阅读每日一练(含答案) (3):

    这是一份2021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_议论文阅读每日一练(含答案) (3),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