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2022学年江苏省徐州市市区部分十校联考最后数学试题含解析
展开2021-2022中考数学模拟试卷
考生请注意:
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满分30分)
1.如图,二次函数y=ax1+bx+c(a≠0)的图象与x轴正半轴相交于A、B两点,与y轴相交于点C,对称轴为直线x=1,且OA=OC.则下列结论:①abc>0;②9a+3b+c>0;③c>﹣1;④关于x的方程ax1+bx+c=0(a≠0)有一个根为﹣;⑤抛物线上有两点P(x1,y1)和Q(x1,y1),若x1<1<x1,且x1+x1>4,则y1>y1.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A.1个 B.3个 C.4个 D.5个
2.下列函数中,y关于x的二次函数是( )
A.y=ax2+bx+c B.y=x(x﹣1)
C.y= D.y=(x﹣1)2﹣x2
3.如图,四个有理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M,P,N,Q,若点M,N表示的有理数互为相反数,则图中表示绝对值最小的数的点是( )
A.点M B.点N C.点P D.点Q
4.已知不透明的袋中只装有黑、白两种球,这些球除颜色外都相同,其中白球有30个,黑球有n个.随机地从袋中摸出一个球,记录下颜色后,放回袋子中并摇匀,再从中摸出一个球,经过如此大量重复试验,发现摸出的黑球的频率稳定在0.4附近,则n的值约为( )
A.20 B.30 C.40 D.50
5.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如果对面上所标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那么图中的值是( ).
A. B. C. D.
6.如图,已知菱形ABCD,∠B=60°,AB=4,则以AC为边长的正方形ACEF的周长为( )
A.16 B.12 C.24 D.18
7.某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2,3),则此函数图象也经过( )
A.(2,-3) B.(-3,3) C.(2,3) D.(-4,6)
8.某商品的标价为200元,8折销售仍赚40元,则商品进价为( )元.
A. B. C. D.
9.古希腊著名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把1,3,6,10…这样的数称为“三角形数”,而把1,4,9,16…这样的数称为“正方形数”.从图中可以发现,任何一个大于1的“正方形数”都可以看作两个相邻“三角形数”之和.下列等式中,符合这一规律的是( )
A.13=3+10 B.25=9+16 C.36=15+21 D.49=18+31
10.若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的取值范围( )
A. B. C.且 D.
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1分)
11.如图,DA⊥CE于点A,CD∥AB,∠1=30°,则∠D=_____.
12.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为6,8,那么斜边上的中线长是____.
1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OA=OC,OB=OD,添加一个条件使四边形ABCD是菱形,那么所添加的条件可以是___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14.已知△ABC中,AB=6,AC=BC=5,将△ABC折叠,使点A落在BC边上的点D处,折痕为EF(点E.F分别在边AB、AC上).当以B.E.D为顶点的三角形与△DEF相似时,BE的长为_____.
15.如果,那么代数式的值是______.
16.如图,等边△ABC的边长为1cm,D、E分别是AB、AC边上的点,将△ADE沿直线DE折叠,点A落在点处,且点在△ABC的外部,则阴影部分图形的周长为_____cm.
17.如图,在△ABC中,AB=AC,∠A=36°, BD平分∠ABC交AC于点D,DE平分∠BDC交BC于点E,则= .
三、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69分)
18.(10分)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如下:已知:如图1的对角线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交于点,交于点.求证:四边形是菱形.
某同学写出了如图2所示的证明过程,老师说该同学的作业是错误的.请你解答下列问题:能找出该同学错误的原因吗?请你指出来;请你给出本题的正确证明过程.
19.(5分)如图,点A.F、C.D在同一直线上,点B和点E分别在直线AD的两侧,且
AB=DE,∠A=∠D,AF=DC.
(1)求证:四边形BCEF是平行四边形,
(2)若∠ABC=90°,AB=4,BC=3,当AF为何值时,四边形BCEF是菱形.
20.(8分)在一节数学活动课上,王老师将本班学生身高数据(精确到1厘米)出示给大家,要求同学们各自独立绘制一幅频数分布直方图,甲绘制的如图①所示,乙绘制的如图②所示,经王老师批改,甲绘制的图是正确的,乙在数据整理与绘图过程中均有个别错误.写出乙同学在数据整理或绘图过程中的错误(写出一个即可);
甲同学在数据整理后若用扇形统计图表示,则159.5﹣164.5这一部分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为 ;该班学生的身高数据的中位数是 ;假设身高在169.5﹣174.5范围的5名同学中,有2名女同学,班主任老师想在这5名同学中选出2名同学作为本班的正、副旗手,那么恰好选中一名男同学和一名女同学当正,副旗手的概率是多少?
21.(10分)已知:如图,在梯形ABCD中,DC∥AB,AD=BC,BD平分∠ABC,∠A=60°.
求:(1)求∠CDB的度数;
(2)当AD=2时,求对角线BD的长和梯形ABCD的面积.
22.(10分)在一个不透明的口袋里装有四个球,这四个球上分别标记数字﹣3、﹣1、0、2,除数字不同外,这四个球没有任何区别.从中任取一球,求该球上标记的数字为正数的概率;从中任取两球,将两球上标记的数字分别记为x、y,求点(x,y)位于第二象限的概率.
23.(12分)计算(﹣)﹣2﹣(π﹣3)0+|﹣2|+2sin60°;
24.(14分)先化简,再求值:,其中a是方程a2+a﹣6=0的解.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满分30分)
1、D
【解析】
根据抛物线的图象与系数的关系即可求出答案.
【详解】
解:由抛物线的开口可知:a<0,由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可知:c<0,由抛物线的对称轴可知:>0,∴b>0,∴abc>0,故①正确;
令x=3,y>0,∴9a+3b+c>0,故②正确;
∵OA=OC<1,∴c>﹣1,故③正确;
∵对称轴为直线x=1,∴﹣=1,∴b=﹣4a.
∵OA=OC=﹣c,∴当x=﹣c时,y=0,∴ac1﹣bc+c=0,∴ac﹣b+1=0,∴ac+4a+1=0,∴c=,∴设关于x的方程ax1+bx+c=0(a≠0)有一个根为x,∴x﹣c=4,∴x=c+4=,故④正确;
∵x1<1<x1,∴P、Q两点分布在对称轴的两侧,
∵1﹣x1﹣(x1﹣1)=1﹣x1﹣x1+1=4﹣(x1+x1)<0,
即x1到对称轴的距离小于x1到对称轴的距离,∴y1>y1,故⑤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二次函数y=ax1+bx+c系数符号由抛物线开口方向、对称轴、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抛物线与x轴交点的个数确定.本题属于中等题型.
2、B
【解析】
判断一个函数是不是二次函数,在关系式是整式的前提下,如果把关系式化简整理(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后,能写成y=ax2+bx+c(a,b,c为常数,a≠0)的形式,那么这个函数就是二次函数,否则就不是.
【详解】
A.当a=0时, y=ax2+bx+c= bx+c,不是二次函数,故不符合题意;
B. y=x(x﹣1)=x2-x,是二次函数,故符合题意;
C. 的自变量在分母中,不是二次函数,故不符合题意;
D. y=(x﹣1)2﹣x2=-2x+1,不是二次函数,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形如y=ax2+bx+c(a,b,c为常数,a≠0)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据此求解即可.
3、C
【解析】
试题分析:∵点M,N表示的有理数互为相反数,∴原点的位置大约在O点,∴绝对值最小的数的点是P点,故选C.
考点:有理数大小比较.
4、A
【解析】
分析:根据白球的频率稳定在0.4附近得到白球的概率约为0.4,根据白球个数确定出总个数,进而确定出黑球个数n.
详解:根据题意得: ,
计算得出:n=20,
故选A.
点睛:根据概率的求法,找准两点:①全部情况的总数;②符合条件的情况数目;二者的比值就是其发生的概率.
5、D
【解析】
根据正方体平面展开图的特征得出每个相对面,再由相对面上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可得出x的值.
【详解】
解:“3”与“-3”相对,“y”与“-2”相对,“x”与“-8”相对, 故x=8,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正方体相对面上的文字,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正方体展开图的特征.
6、A
【解析】
由菱形ABCD,∠B=60°,易证得△ABC是等边三角形,继而可得AC=AB=4,则可求得以AC为边长的正方形ACEF的周长.
【详解】
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AB=BC.
∵∠B=60°,∴△ABC是等边三角形,∴AC=AB=BC=4,∴以AC为边长的正方形ACEF的周长为:4AC=1.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以及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此题难度不大,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7、A
【解析】
设反比例函数y=(k为常数,k≠0),由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2,3),则k=-6,然后根据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分别进行判断.
【详解】
设反比例函数y=(k为常数,k≠0),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2,3),
∴k=-2×3=-6,
而2×(-3)=-6,(-3)×(-3)=9,2×3=6,-4×6=-24,
∴点(2,-3)在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上.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反比例函数y=(k为常数,k≠0)的图象是双曲线,图象上的点(x,y)的横纵坐标的积是定值k,即xy=k.
8、B
【解析】
设商品进价为x元,则售价为每件0.8×200元,由利润=售价-进价建立方程求出其解即可.
【详解】
解:设商品的进价为x元,售价为每件0.8×200元,由题意得
0.8×200=x+40
解得:x=120
答:商品进价为120元.
故选:B.
【点睛】
此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运用,掌握销售问题的数量关系利润=售价-进价,建立方程是关键.
9、C
【解析】
本题考查探究、归纳的数学思想方法.题中明确指出:任何一个大于1的“正方形数”都可以看作两个相邻“三角形数”之和.由于“正方形数”为两个“三角形数”之和,正方形数可以用代数式表示为:(n+1)2,两个三角形数分别表示为n(n+1)和(n+1)(n+2),所以由正方形数可以推得n的值,然后求得三角形数的值.
【详解】
∵A中13不是“正方形数”;选项B、D中等式右侧并不是两个相邻“三角形数”之和.
故选:C.
【点睛】
此题是一道找规律的题目,这类题型在中考中经常出现.对于找规律的题目首先应找出哪些部分发生了变化,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
10、C
【解析】
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结合根的判别式即可得出关于a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之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解:∵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 ,
解得:k<1且k≠1.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根的判别式以及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结合根的判别式列出关于a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是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1分)
11、60°
【解析】
先根据垂直的定义,得出∠BAD=60°,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出∠D的度数.
【详解】
∵DA⊥CE,
∴∠DAE=90°,
∵∠1=30°,
∴∠BAD=60°,
又∵AB∥CD,
∴∠D=∠BAD=60°,
故答案为60°.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垂线的定义,解题时注意: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2、1.
【解析】
试题分析:∵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为6,8,∴由勾股定理得,斜边=10.
∴斜边上的中线长=×10=1.
考点:1.勾股定理;2.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
13、AB=AD(答案不唯一).
【解析】
已知OA=OC,OB=OD,可得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再根据菱形的判定定理添加邻边相等或对角线垂直即可判定该四边形是菱形.所以添加条件AB=AD或BC=CD或AC⊥BD,本题答案不唯一,符合条件即可.
14、3或
【解析】
以B.E.D为顶点的三角形与△DEF相似分两种情形画图分别求解即可.
【详解】
如图作CM⊥AB
当∠FED=∠EDB时,∵∠B=∠EAF=∠EDF
∴△EDF~△DBE
∴EF∥CB,设EF交AD于点O
∵AO=OD,OE∥BD
∴AE= EB=3
当∠FED=∠DEB时则
∠FED=∠FEA=∠DEB=60°
此时△FED~△DEB,设AE=ED=x,作
DN⊥AB于N,
则EN=,DN=,
∵DN∥CM,
∴
∴
∴x
∴BE=6-x=
故答案为3或
【点睛】
本题考察学生对相似三角形性质定理的掌握和应用,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性质定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本题计算量比较大,计算能力也很关键.
15、1
【解析】
分析:对所求代数式根据分式的混合运算顺序进行化简,再把变形后整体代入即可.
详解:
故答案为1.
点睛:考查分式的混合运算,掌握运算顺序是解题的关键.注意整体代入法的运用.
16、3
【解析】
由折叠前后图形全等,可将阴影部分图形的周长转化为三角形周长.
【详解】
∵△A'DE与△ADE关于直线DE对称,
∴AD=A'D,AE=A'E,
C阴影=BC+A'D+A'E+BD+EC= BC+AD+AE+BD+EC =BC+AB+AC=3cm.
故答案为3.
【点睛】
由图形轴对称可以得到对应的边相等、角相等.
17、
【解析】
试题分析:因为△ABC中,AB=AC,∠A=36°
所以∠ABC=∠ACB=72°
因为BD平分∠ABC交AC于点D
所以∠ABD=∠CBD=36°=∠A
因为DE平分∠BDC交BC于点E
所以∠CDE=∠BDE=36°=∠A
所以AD=BD=BC
根据黄金三角形的性质知,
,,
所以
考点:黄金三角形
点评:黄金三角形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顶角为36°,每个底角为72°.它的腰与它的底成黄金比.当底角被平分时,角平分线分对边也成黄金比,
三、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69分)
18、(1)能,见解析;(2)见解析.
【解析】
(1)直接利用菱形的判定方法分析得出答案;
(2)直接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得出EO=FO,进而得出答案.
【详解】
解:(1)能;该同学错在AC和EF并不是互相平分的,EF垂直平分AC,但未证明AC垂直平分EF,
需要通过证明得出;
(2)证明: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BC.
∴∠FAC=∠ECA.
∵EF是AC的垂直平分线,
∴OA=OC.
∵在△AOF与△COE中,
,
∴△AOF≌△COE(ASA).
∴EO=FO.
∴AC垂直平分EF.
∴EF与AC互相垂直平分.
∴四边形AECF是菱形.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菱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确得出全等三角形是解题关键.
19、(1)见解析
(2)当AF=时,四边形BCEF是菱形.
【解析】
(1)由AB=DE,∠A=∠D,AF=DC,根据SAS得△ABC≌DEF,即可得BC=EF,且BC∥EF,即可判定四边形BCEF是平行四边形.
(2)由四边形BCEF是平行四边形,可得当BE⊥CF时,四边形BCEF是菱形,所以连接BE,交CF与点G,证得△ABC∽△BGC,由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即可求得AF的值.
【详解】
(1)证明:∵AF=DC,∴AF+FC=DC+FC,即AC=DF.
∵在△ABC和△DEF中,AC=DF,∠A=∠D,AB=DE,
∴△ABC≌DEF(SAS).∴BC=EF,∠ACB=∠DFE,∴BC∥EF.
∴四边形BCEF是平行四边形.
(2)解:连接BE,交CF与点G,
∵四边形BCEF是平行四边形,
∴当BE⊥CF时,四边形BCEF是菱形.
∵∠ABC=90°,AB=4,BC=3,
∴AC=.
∵∠BGC=∠ABC=90°,∠ACB=∠BCG,∴△ABC∽△BGC.
∴,即.∴.
∵FG=CG,∴FC=2CG=,
∴AF=AC﹣FC=5﹣.
∴当AF=时,四边形BCEF是菱形.
20、 (1) 乙在整理数据时漏了一个数据,它在169.5﹣﹣174.5内;(答案不唯一);(2)120°;(3)160或1;(4).
【解析】
(1)对比图①与图②,找出图②中与图①不相同的地方;(2)则159.5﹣164.5这一部分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比乘以360°;(3)身高排序为第30和第31的两名同学的身高的平均数;(4)用树状图法求概率.
【详解】
解:(1)对比甲乙的直方图可得:乙在整理数据时漏了一个数据,它在169.5﹣﹣174.5内;(答案不唯一)
(2)根据频数分布直方图中每一组内的频数总和等于总数据个数;
将甲的数据相加可得10+15+20+10+5=60;
由题意可知159.5﹣164.5这一部分所对应的人数为20人,
所以这一部分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为20÷60×360=120°,
故答案为120°;
(3)根据中位数的求法,将甲的数据从小到大依次排列,
可得第30与31名的数据在第3组,由乙的数据知小于162的数据有36个,则这两个只能是160或1.
故答案为160或1;
(4)列树状图得:
P(一男一女)==.
21、:(1) 30º;(2).
【解析】
分析:
(1)由已知条件易得∠ABC=∠A=60°,结合BD平分∠ABC和CD∥AB即可求得∠CDB=30°;
(2)过点D作DH⊥AB于点H,则∠AHD=30°,由(1)可知∠BDA=∠DBC=30°,结合∠A=60°可得∠ADB=90°,∠ADH=30°,DC=BC=AD=2,由此可得AB=2AD=4,AH=,这样即可由梯形的面积公式求出梯形ABCD的面积了.
详解:
(1) ∵在梯形ABCD中,DC∥AB,AD=BC,∠A=60°,
∴∠CBA=∠A=60º,
∵BD平分∠ABC,
∴∠CDB=∠ABD=∠CBA=30º,
(2)在△ACD中,∵∠ADB=180º–∠A–∠ABD=90º.
∴BD=AD A=2tan60º=2.
过点D作DH⊥AB,垂足为H,
∴AH=ADA=2sin60º=.
∵∠CDB=∠CBD=∠CBD=30º,
∴DC=BC=AD=2
∵AB=2AD=4
∴.
点睛:本题是一道应用等腰梯形的性质求解的题,熟悉等腰梯形的性质和直角三角形中30°的角所对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2、(1);(2).
【解析】
(1)直接根据概率公式求解;
(2)先利用树状图展示所有12种等可能的结果数,再找出第二象限内的点的个数,然后根据概率公式计算点(x,y)位于第二象限的概率.
【详解】
(1)正数为2,所以该球上标记的数字为正数的概率为;
(2)画树状图为:
共有12种等可能的结果数,它们是(﹣3,﹣1)、(﹣3,0)、(﹣3,2)、(﹣1,0)、(﹣1,2)、(0,2)、(﹣1,﹣3)、(0,﹣3)、(2,﹣3)、(0,﹣1)、(2,﹣1)、(2,0),其中第二象限的点有2个,所以点(x,y)位于第二象限的概率==.
【点睛】
本题考查列表法与树状图法:利用列表法或树状图法展示所有可能的结果求出n,再从中选出符合事件A或B的结果数目m,求出概率.
23、1
【解析】
原式利用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法则,绝对值的代数意义,以及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计算即可得到结果.
【详解】
原式=4-1+2-+=1.
【点睛】
此题考查了实数的运算,绝对值,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以及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
24、.
【解析】
先计算括号里面的,再利用除法化简原式,
【详解】
,
= ,
= ,
=,
=,
由a2+a﹣6=0,得a=﹣3或a=2,
∵a﹣2≠0,
∴a≠2,
∴a=﹣3,
当a=﹣3时,原式=.
【点睛】
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化简求值及一元二次方程的解,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分式的混合运算.
江苏省徐州市区部分2022年中考联考数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江苏省徐州市区部分2022年中考联考数学试题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若a与﹣3互为倒数,则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实验校2021-2022学年十校联考最后数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实验校2021-2022学年十校联考最后数学试题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下列运算正确的是,下列计算正确的是,一、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江都区六校2021-2022学年十校联考最后数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江苏省江都区六校2021-2022学年十校联考最后数学试题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一、单选题,tan60°的值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