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刷卷03-2022年高考化学考前信息必刷卷(全国甲卷)
展开为平稳过渡至新高考,预计2022全国卷(甲卷)仍将保持2021年风格,所以试卷整体手法应传承已有套路。基于“立德树人”的大背景,命题情境将有更多的指向。备考中要有的放矢。
关注实验、平衡稳中求变,力求复习全面到位。
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Al-27 Si-28 Mg-24 S-32
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化学在生活、社会、环境和科技进步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用无水酒精、双氧水对环境进行杀菌消毒
B. 歼20战斗机采用大量先进复合材料、铝锂合金等,铝锂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C. “中国天眼”的镜片材料为SiC,属于新型有机非金属材料
D. 芯片制造中的“光刻技术”是利用光敏树脂在曝光条件下成像,该过程并不涉及化学变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A.使用酒精杀菌消毒,常用75%的酒精,无水酒精杀菌消毒效果不理想,故A错误;
B.金属材料有金属单质和合金等,铝锂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B正确;
C.SiC属于新型非金属材料,故C错误;
D.光敏树脂是由高分子化合物,在紫外线照射下,这些分子结合长长的交联聚合物高分子,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答案为B。
2. 实验装置、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Cl2未干燥,a中有色布条会褪色,不能说明Cl2是否具有漂白性,A错误;
B.HCl不是氯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且该装置中盐酸可能挥发,挥发的HCl也能够与Na2SiO3溶液反应产生H2SiO3沉淀,因此不能确定CO2是否能使Na2SiO3溶液变浑浊,B错误;
C.观察到的现象不足以说明该反应为取代反应,若发生取代反应,每一步反应都会产生HCl,HCl极易溶于水,遇水蒸气会使量筒内出现白雾,测定反应后溶液pH比反应前的低,C错误;
D.焦炉气主要成分为H2、CO、CH4等,它们燃烧都使火焰显蓝色,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3. 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少量CO2通入NaOH和Ca(OH)2 的混合溶液中:CO2+OH-= HCO
B. 醋酸溶解碳酸钙:2H+ +CaCO3=CO2↑+Ca2++H2O
C. FeCl3溶液腐蚀铜板:2Fe3++Cu=2Fe2++Cu2+
D. 同浓度同体积的NH4HSO4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NH +OH-=NH3·H2O
【答案】C
【解析】
【详解】A.少量CO2通入NaOH和Ca(OH)2 的混合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2++CO2+2OH-= CaCO3↓+H2O,故A错误;
B.醋酸溶解碳酸钙生成醋酸钙、二氧化碳、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H3COOH +CaCO3=CO2↑+Ca2++H2O+2CH3COO-,故B错误;
C.FeCl3溶液腐蚀铜板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Fe3++Cu=2Fe2++Cu2+,故C正确;
D.同浓度同体积的NH4HSO4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H++OH-= H2O,故D错误;
选C。
4. 短周期主族元素R、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R是农作物“肥料三要素”之一,在短周期主族元素中X的原子半径最大,R、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 Y、Z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都显酸性B. 简单离子半径:R<X<Y
C.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Y<ZD. 化合物RZ3中各原子最外层均满足8e-稳定结构
【答案】B
【解析】
【分析】短周期主族元素中钠的原子半径最大,故X为钠,农作物生长的“肥料三要素”是氮、磷、钾,而R的原子序数小于Na,所以R为氮;氮、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为5、1,则Y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且原子序数大于Na,故Y为硫,Z为氯。
【详解】A.Y、Z的气态氢化物分别为H2S、HCl,溶于水后均可以电离出氢离子,溶液显酸性,A正确;
B.R、X、Y的简单离子分别为N3-、Na+、S2-,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小,离子半径越大,所以离子半径S2−>N3−>Na+,B错误;
C.同周期自左至右非金属性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增强,所以Y<Z,C正确;
D.化合物RZ3为NCl3,N原子与每个氯原子分别共用一对电子,各原子最外层均满足8e-稳定结构,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B。
5. 有机物M是合成某种抗过敏药物的中间体,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M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学式为C20H24O3N2Cl
B. 两苯环上的12个碳原子一定共平面
C. 可发生加聚反应和取代反应
D. 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5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结构简式可知,有机物M的化学式为C20H23O3N2Cl,选项A错误;
B.碳碳单键可以旋转,两苯环上的12个碳原子不一定共平面,选项B错误;
C.有机物M中不含有碳碳双键、碳碳三键、醛基、酮基,不能发生加聚反应,选项C错误;
D.该物质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5种,具体位置如图,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6. ORP传感器(如下图)测定物质的氧化性的原理:将Pt电极插入待测溶液中,Pt电极、Ag/AgCl电极与待测溶液组成原电池,测得的电压越高,溶液的氧化性越强。向NaIO3溶液、FeCl3溶液中分别滴加2滴H2SO4溶液,测得前者的电压增大,后者的几乎不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盐桥中的Cl-移向Ag/AgCl电极
B. Ag/AgCl电极反应是Ag-e-+Cl-=AgCl
C. 酸性越强,的氧化性越强
D. 向FeCl3溶液中滴加浓NaOH溶液至碱性,测得电压几乎不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Ag、Pt、待测溶液组成原电池,由于Ag的金属活动性比Pt强,所以Ag作负极,Pt作正极。
【详解】A.在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在该电池中,Ag作负极,所以盐桥中的Cl-移向Ag/AgCl电极,A正确;
B.Ag/AgCl电极作负极,则Ag失电子生成的Ag+与溶液中的Cl-反应生成AgCl,电极反应式是Ag-e-+Cl-=AgCl,B正确;
C.向NaIO3溶液滴加2滴H2SO4溶液,电压增大,则表明酸性越强,的氧化性越强,C正确;
D.向FeCl3溶液中滴加浓NaOH溶液至碱性,生成NaCl和Fe(OH)3沉淀,溶液的氧化性减弱,测得的电压减小,D不正确;
故选D。
7. 常温下,向100mL0.1ml·L-1的NaA溶液中通入HF(g),溶液中lg(X代表A或F)的值和pH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酸性:HF>HA,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HA的电离常数K=10-7.5
B. 当c(F-)=c(HA)时,混合溶液pH=7
C. 通入0.01mlHF时,c(F-)>c(A-)>c(HF)
D. 随着HF的通入,溶液导电性先增大后减小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图像可知,当lg=0时,则=1,则由于同浓度酸性:HF大于HA,根据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可知,K(HF)==10-3.45,曲线M代表lg随pH的变化情况,同理可得K(HA)=10-7.5,即曲线N表示lg随pH的变化情况。
【详解】A.HA的电离常数K=10-7.5,A正确;
B.根据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可得c(Na+)+c(H+)=c(A-)+c(F-)+c(OH-),根据物料守恒c(A-)+c(HA)=c(Na+),若溶液中c(F-)=c(HA),联立方程可得,得出c(H+)= c(OH-),即pH=7,B正确;
C.通入HF,发生反应为:HF+NaA=HA+NaF,通入0.01mlHF时,HF与NaA恰好完全反应,溶液的溶质为等浓度的HA和NaF,因为HA的电离平衡常数为K(HA)=10-7.5,根据HF的电离平衡常数可知,NaF的水解平衡常数Kh(NaF)=,推出溶液HA的电离程度大于F-的水解程度,所以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c(F-)>c(A-)>c(HF) ,C正确;
D.通入HF,发生反应为:HF+NaA=HA+NaF,随着HF的增多,溶液中A-不断转化为F-,水解程度减弱,总离子浓度增大,即溶液的导电性增大,当NaA恰好与HF反应完后,溶液中溶质为HF、HA和NaF,HF会更多的电离出H+与F-,导电性也会增大,D错误;
故选D。
二、非选择题
(一)必考题:共43分。
8. 硫酸镍广泛应用于电镀、电池、催化剂等工业。某科研小组以粗硫酸镍(含Cu2+、Fe2+、Fe3+、Ca2+、Mg2+、Zn2+等)为原料,经过如图一系列除杂过程模拟精制硫酸镍工艺。回答下列问题。
(1)滤渣Ⅰ的主要成分是_____。
(2)写出除杂Ⅱ的离子方程式:_____。
(3)①萃取分液Ⅰ选用的萃取剂一般为P204[二(2—乙基己基)磷酸酯],其萃取原理为:2 +Zn2++2H+。Zn2+被P204萃取的能力随pH的升高而_____(填“降低”、“不变”或“升高”)。
②反萃取是用反萃取剂使被萃取物从负载有机相返回水相的过程,为萃取的逆过程。反萃取剂可以选择下列哪种物质_____(填选项)。
A.H2SO4溶液 B.NaOH溶液 C.ZnSO4溶液
(4)已知25℃时,Ksp(CaF2)=3.95×10-11;Ksp(MgF2)=6.40×10-9。则滤液Ⅲ中=_____。(保留3位有效数字)
(5)从“滤液Ⅲ”中获得精制硫酸镍(NiSO4·6H2O)所需采取的“操作X”是_____、_____、过滤、洗涤、干燥。
(6)称取1.00g上述方法制得的硫酸镍晶体(NiSO4·6H2O)样品溶于蒸馏水,定容至250mL。取25.00mL试液,加入过量的0.02ml/L的EDTA(Na2H2Y)标准溶液25.00mL,摇匀,再加入相应的指示剂,用0.01ml/L标准硫酸锌溶液返滴定,待滴定至终点,记录数据。重复实验,3次平均消耗硫酸锌标准溶液为23.50mL。反应为M2++H2Y2-=MY2-+2H+(M代表Ni或者Zn)。计算样品纯度为_____。(保留3位有效数字)
【答案】(1)Fe(OH)3
(2)Cu2++H2S=CuS↓+2H+
(3) ①. 升高 ②. A
(4)6.17×10-3
(5) ①. 蒸发浓缩 ②. 冷却结晶
(6)69.7%
【解析】
【分析】[解析]粗硫酸镍(含Cu2+、Fe2+、Fe3+、Ca2+、Mg2+、Zn2+等)加水和硫酸进行酸浸溶解,在加入H2O2氧化,得到含有N2+、Cu2+、Fe3+、Ca2+、Mg2+、 Zn2+、SO等离子的浸出液,用Ni(OH)2调节溶液pH值,使Fe3+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除去,再进行过滤,滤渣I为Fe(OH)3;向滤液I中通入H2S气体,Cu2+转化为CuS沉淀除去,过滤后得到滤渣Ⅱ为CuS沉淀;加入萃取剂萃取Zn2+,有机相中含有锌,通过反萃取使Zn2+进入无机相Ⅱ,制备硫酸锌;无机相Ⅰ含有Ni2+和Ca2+、Mg2+,加入入NaF,使无机相Ⅰ中的Ca2+、Mg2+转化为CaF2、MgF2沉淀除去,再次进行过滤得到滤“滤液Ⅲ”,最后对滤液Ⅲ进行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洗涤等操作得到产品硫酸镍晶体,据此分析解答。
【小问1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滤渣Ⅰ的主要成分是Fe(OH)3;
【小问2详解】
除杂Ⅱ是向滤液I中通入H2S气体,Cu2+转化为CuS沉淀除去,离子方程式:Cu2++H2S=CuS↓+2H+;
【小问3详解】
①萃取分液Ⅰ选用的萃取剂一般为P204[二(2—乙基己基)磷酸酯],其萃取原理为:2+Zn2++2H+,萃取产生H+,随pH的升高H+被消耗,促进平衡正向移动,故Zn2+被P204萃取的能力随pH的升高而升高;
②根据萃取原理2+Zn2++2H+可知应选用酸使平衡逆向移动释放出Zn2+,故答案为A;
【小问4详解】
已知25℃时,Ksp(CaF2)=3.95×10-11;Ksp(MgF2)=6.40×10-9。则滤液Ⅲ中;
【小问5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从“滤液Ⅲ”中获得精制硫酸镍(NiSO4·6H2O)所需采取的“操作X”是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等操作
【小问6详解】
根据题意,取25 00mL试液, EDTA标准液的总物质
的量=0.02ml/L0.025L=510-4ml,根据反应M2++H2Y2-=MY2-+2H+(M代表Ni或者Zn)
,用0.01ml/L标准硫酸锌溶液返滴定,待滴定至终点,记录数据。重复实验,3次平均消耗硫酸锌标准溶液为23.50mL,25mL试液中n(Ni2+)=n(EDTA)= 510-4ml-0.01ml/L23.510-3L=2.6510-4ml,硫酸镍晶体的样品纯度为;
9. 探索CO2与CH4的反应使其转化为CO和H2,对减缓燃料危机,减少温室效应具有重要意义。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i.CH4(g)+H2O(g)CO(g)+3H2(g) ∆H1=+ 206.1 kJ·ml-1
ii. 2H2(g)+ CO(g) CH3OH(l) ∆H2=- 128.3 kJ·ml-1
iii. 2H2(g)+O2(g)2H2O(g) ∆H3=-483.6 kJ·ml-1
则甲烷和氧气一步合成液态甲醇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H4(g) + O2(g)2CH3OH(l) △H4= _______。
(2)向某密闭恒压容器中通入物质的量均为0.1 ml的CH4与CO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H4(g)+CO2(g)2CO(g)+2H2(g),已知CH4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1所示(图中压强单位为kPa)。
①图1中 p1、p2、p3、p4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
②在压强为p4、温度为1100° C的条件下,该反应在5 min时达到平衡点X,则0~5 min内,用CO的分压变化表示该反应的平均速率为_______kPa·min-1(列式即可,下同);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kPa2。
(3)工业上用CO和H2制取甲醇反应方程式为2H2(g)+CO(g)CH3OH(g)。对于该合成反应,若通入的CO的物质的量一定,如图2为4种投料比[n(CO):n(H2)分别为5:7、10:17、5:9、1:2]时,反应温度对CO平衡转化率的影响曲线。
①曲线b对应的投料比是_______。
②当反应在曲线a、b、c对应的投料比下达到相同的平衡转化率时,对应的反应温度随投料比变化的趋势是_______。
③投料比为10:17反应温度为T1时,平衡混合气体中CO的物质的量分数为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答案】(1)-328.0 kJ/ml
(2) ①. p4>p3>p2>p1 ②. ③.
(3) ①. 5:9 ②. 投料比越大,反应温度越低 ③. 20.8%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盖斯定律,由2×(①+②)+③可得2CH4(g) + O2(g)2CH3OH(l),则△H4=2 ΔH1+2 ΔH2+ ΔH3=(2 ×206.1 kJ/ml)-(2 ×128.3 kJ/ml)-483.6 kJ/ml=- 328.0kJ/ml,故答案为:-328.0 kJ/ml;
【小问2详解】
①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增大压强,反应逆向移动,CH4的转化率减小,因此p4>p3>p2>p1,故答案为:p4>p3>p2>p1;
②在压强为p4、温度为1100° C的条件下,起始时甲烷的物质的量为0.1ml,平衡时,甲烷的转化率为80%,则甲烷物质的量变化为0.1ml×80%=0.08 ml,则平衡时,甲烷的物质的量为0.02ml,CO2的物质的量为0.02ml,CO的物质的量为0.16ml,H2的物质的量为0.16ml,混合气体的压强为p4,所以CO的分压为(0.16p4 ÷0. 36) kPa, 所以用CO的分压变化表示该反应平均速率为kPa/min;kPa2,故答案为:;;
【小问3详解】
①通入的CO的物质的量一定,则通入氢气的物质的量越多,CO转化率越高,则投料比n(CO):n(H2)依次5:7、10:17、5:9、1:2的氢气含量越高,CO转化率越大,对应的曲线为dcba,故曲线b对应的投料比是5:9,故答案为:5:9;
②a、b、c对应的投料比为1:2、5:9、10:17,由图可知,达到相同的平衡转化率时,投料比越大,反应温度越低,故答案为:投料比越大,反应温度越低;
③投料比为10:17对应曲线c,反应温度为T1时,CO的转化率为75%,设起始时n(CO)=10ml,则n(H2)=17ml,平衡时,n(H2)=2ml,n(CO)=2.5ml,n(CH3OH)=7.5ml,则平衡混合气体中CO的物质的量分数为=20.8%,故答案为:20.8%。
10. 二氯异氰尿酸钠[(CNO)3Cl2Na]是常用的杀菌消毒剂,常温下为白色固体,难溶于冷水。利用高浓度的NaClO溶液和异氰尿酸[(CNO) 3H3]固体制备二氯异氰尿酸钠,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部分夹持装置略)。
已知:①3Cl2+6NaOH5NaCl+NaC1O3+3H2O
②2NaClO+(CNO)3H3=(CNO) 3Cl2Na+NaOH+H2O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2)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为_______,若撤去该装置,对C中制备实验产生的影响是_______。
(3)三颈烧瓶液面上出现黄绿色气体时,由上口加入(CNO) 3H3固体,反应过程中仍需不断通入Cl2,原因是_______。
(4)装置C中冰水浴的目的是 _______ 。
(5)通过下列实验可测定二氯异氰尿酸钠样品中有效氯的含量(样品中不含NaClO):
反应原理:
[(CNO)3Cl2]-+H++2H2O=(CNO)3H3+2HClO
HClO+2I-+H+=I2+Cl-+H2O
I2+2S2O=S4O+2I-
实验步骤:准确称取wg样品配成100mL溶液,取25.00mL于碘量瓶中,加入适量稀硫酸和过量KI溶液,暗处静置充分反应后,用0.1000 ml·L-1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黄色,加入淀粉指示剂继续滴定至终点,消耗Na2S2O3溶液VmL。
①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
②该样品中有效氯含量的表达式为_______。(有效氯=100%)。
③若滴定前滴定管尖嘴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则有效氯的测定值将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答案】(1)MnO2+4H++2Cl-Mn2++Cl2↑+2H2O
(2) ①. 饱和食盐水 ②. 挥发的氯化氢会和装置C中的NaOH反应,降低NaOH溶液的利用率
(3)使反应生成的NaOH再次生成次氯酸钠,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4)防止温度过高生成NaClO3
(5) ①. 滴入最后半滴Na2S2O3溶液时,溶液的浅蓝色褪去且半分钟内颜色不恢复 ②. ③. 偏高
【解析】
【分析】在装置A中用MnO2和浓盐酸制取氯气,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HCl,氯气通入NaOH溶液中,生成的NaClO和异氰尿酸反应生成二氯异氰尿酸钠,最后用NaOH吸收多余的氯气。
【小问1详解】
装置A中用MnO2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Mn2++Cl2↑+2H2O。
【小问2详解】
由于盐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氯气中混有HCl,若不除去HCl,则HCl进入C中会消耗NaOH,降低NaOH的利用率,所以要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HCl。
【小问3详解】
NaClO和异氰酸钠反应后生成NaOH,反应过程中不断通入氯气,氯气可以和生成的NaOH继续反应得到和异氰酸钠反应的NaClO,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小问4详解】
在加热条件下,氯气和NaOH溶液反应会生成NaClO3,所以装置C中用冰水浴。
【小问5详解】
①二氯异氰尿酸钠在酸溶液中转化为HClO,HClO将KI氧化为I2,加入淀粉做指示剂,I2遇淀粉变蓝,加入的Na2S2O3溶液和I2反应生成I-,所以当滴入最后一滴Na2S2O3溶液时,溶液的浅蓝色褪去且半分钟颜色不恢复,达到滴定终点。
②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HClO~2 Na2S2O3,25.00mL溶液消耗的Na2S2O3的物质的量为0.1000ml/L×V×10-3L=V×10-4ml,n(HClO)=5V×10-5ml,100mL溶液中n(HClO)=2V×10-4ml,根据有效氯的表达式,有效氯==。
③若滴定前滴定管尖嘴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则消耗的标准液体积偏大,有效氯的测定值将偏高。
(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在第35、36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
11. 金属镁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金属镁能形成多种盐,其中中阴离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与中阴离子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为_______(填化学式,任写一种);和虽是同主族碳酸盐,但熔点高,而热稳定性高,它们受热分解时破坏的化学键为_______,熔点高于的原因是_______。
(2)格氏试剂(RMgX)是镁的一类重要化合物,在有机合成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中,烃基对应的烃分子中共面的原子最多有_______个。
(3)酞菁镁为紫色粉末,其结构如图甲所示,酞菁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的配位数为_______。
(4)晶体中Mg的原子堆积方式如图乙所示,这种堆积方式称为_______。已知镁原子半径为r,晶体中四个相邻的镁原子紧密堆积成正四面体,两层镁原子形成的正四面体的高,则晶胞的空间利用率为_______%(只写出化简式,不需计算结果)。
【答案】(1) ①. 正四面体形 ②. ③. 离子键、共价键 ④. 和均为离子晶体,镁离子半径小于钙离子,晶格能高,所以熔点高
(2)14 (3)2
(4) ①. 六方最密堆积 ②.
【解析】
【小问1详解】
中阴离子为,中心原子硫原子和氧原子形成四个σ键,硫原子无孤电子对,有四个杂化轨道,所以为杂化,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形;与互为等电子体的是分子,把N原子换为S原子,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增加1个,与互为等电子体;和受热分解生成和金属氧化物,所以破坏的化学键为共价键和离子键;熔点高于的原因是和均为离子晶体,镁离子半径小于钙离子,晶格能高,所以熔点高;
【小问2详解】
中烃基对应的烃为对二甲苯,分子中共面的原子最多有14个;
【小问3详解】
Mg周围左右2个N原子含有孤电子对,与其形成配位键,上下2个N原子与Mg形成共价键,故的配位数为2;
【小问4详解】
根据晶胞图示可知,晶体中Mg的原子堆积方式为六方最密堆积;已知镁原子半径为,晶胞中正四面体的高,则六棱柱底边长为,晶胞高为,每个晶胞中镁原子个数为,晶胞中镁原子的总体积,晶胞底面积为6个正三角形面积的和,所以晶胞底面积,晶胞的空间利用率。
12. 抗癌药托瑞米芬的前体K的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
i.
ⅱ.有机物结构可用键线式表示,如(CH3)2NCH2CH3的键线式为
(1)有机物A能与Na2CO3溶液反应产生CO2,其钠盐可用于食品防腐。有机物B能与Na2CO3溶液反应,但不产生CO2;B加氢可得环己醇。A和B反应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D中含有的官能团:__________________。
(3)E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4)F是一种天然香料,经碱性水解、酸化,得G和J。J经还原可转化为G。J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5)M是J的同分异构体,符合下列条件的M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①包含2个六元环
②M可水解,与NaOH溶液共热时,1 ml M最多消耗2 ml NaOH
(6)推测E和G反应得到K的过程中,反应物LiAlH4和H2O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7)由K合成托瑞米芬的过程:
托瑞米芬具有反式结构,其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H2O ②. 取代反应 ③. 羰基、羟基 ④. ⑤. ⑥. ⑦. 还原剂;水解 ⑧.
【解析】
【分析】有机物A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产生CO2,其钠盐可用于食品防腐,A为苯甲酸;有机物B能与碳酸钠反应,但不产生CO2,且B加氢得环己醇,则B为苯酚;苯甲酸和苯酚在浓硫酸、H3BO3,加热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为;C发生信息中的反应生成D为;D发生信息中的反应生成E为;F经碱性水解,酸化得G和J,J经还原可转化为G,则G和J具有相同的碳原子数和碳骨架,则G为;J为;由G和J的结构可推知F为C6H5-CH=CH-COOCH2CH=CH-C6H5,E和G先在LiAlH4作用下还原,再水解最后得到K,据此解答。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A为苯甲酸,B为苯酚,苯甲酸和苯酚在浓硫酸、H3BO3,加热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为,化学方程式为++H2O,故答案为取代反应;++H2O;
(2)D为,D中含有的官能团为羰基、羟基,故答案为羰基、羟基;
(3)D发生信息中的反应生成E,其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
(4)F经碱性水解,酸化得G和J,J经还原可转化为G,则G和J具有相同的碳原子数和碳骨架,则G为;J为,
故答案为;
(5)J为,分子式为C9H8O2,不饱和度为6,其同分异构体符合条件的M,①包含两个六元环,则除苯环外还有一个六元环,②M可水解,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时,1mlM最多消耗2mlNaOH,说明含有酚酯的结构,则M的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
(6)由合成路线可知,E和G先在LiAlH4作用下还原,再水解最后得到K,
故答案为还原剂;水解;
(7)由合成路线可知,托瑞米芬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两个苯环在双键两侧为反式结构,则其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选项
A
B
C
D
装置
现象
a中布条不褪色
b中布条褪色
CaCO3表面出现气泡,Na2SiO3溶液变浑浊
光照下,量筒内气体颜色变浅,液面上升,量筒壁出现油状液滴
C口点燃为淡蓝色火焰
结论
说明Cl2没有漂白性
非金属性:Cl>C>Si
甲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焦炉气中存在可燃气体
必刷卷03-2022年高考化学考前信息必刷卷(江苏专用): 这是一份必刷卷03-2022年高考化学考前信息必刷卷(江苏专用),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硫的化合物种类繁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必刷卷02-2022年高考化学考前信息必刷卷(全国甲卷): 这是一份必刷卷02-2022年高考化学考前信息必刷卷(全国甲卷),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必刷卷03-2022年高考化学考前信息必刷卷(河北专用): 这是一份必刷卷03-2022年高考化学考前信息必刷卷(河北专用),共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