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部分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考试试题精选汇编古代诗歌阅读专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云南省部分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考试试题精选汇编古代诗歌阅读专题(含答案),共15页。
古代诗歌阅读专题
云南省昆明市八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浣花女
陆游
江头女儿双髻丫,常随阿母供①桑麻。
当户夜织声咿哑②,地炉豆秸煎土茶。
长成嫁与东西家,柴门相对不上车。
青裙竹笥③何所嗟,插髻烨烨牵牛花。
城中妖姝④脸如霞,争嫁官人慕高华。
青骊一出天之涯,年年伤春抱琵琶。
【注】①供:从事。②咿哑:织机声。③青裙竹笥:青布裙子和竹篾箱子,言嫁妆朴素、菲薄。④妖姝:妖艳的女子。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前四句着重写浣花女的劳动生活,中间四句写浣花女长成嫁人的情形,末四句写另一种妇女的生活,层次脉络十分清晰。
B. 采桑绩麻、当户夜织、地炉煎茶都是写浣花女少小在家时的劳动情景,充满生活情趣,字里行间洋溢着她们安然自得的欢乐。
C. 浣花女朴素淡雅,“插髻烨烨牵牛花”这一形象鲜明独特,不仅表现了浣花女别具一格的美的风韵,而且呈现出其娇羞的情态。
D. 这首诗和《游山西村》一样,诗人都带着欣赏的心态进行描写,诗人从简朴平淡的生活中感受到了真淳深永的自然美的意趣。
15. 这首诗题为“浣花女”,末四句写的却是“城中妖姝”,这样写是否离题?请简要分析。
云南省昆明市八中特色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日蓝田崔氏庄
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①,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注】①吹帽:源自“孟嘉落帽”的典故,东晋征西大将军桓温带着属下游览龙山,设宴欢饮,山上金风送爽,竟把孟嘉的帽子吹落在地,但他浑然不觉,依然谈笑风生,桓温趁机让人把孟嘉的帽子捡起来,放在他的席位上。又命人取来纸笔,让咨议参军太原人孙盛写了一张字条,嘲弄孟嘉落帽却不自知,有失体面。孟嘉回到座位不动声色地顺手拿起帽子戴正,又拿起字条,取来纸笔,不假思索,奋笔疾书,一气呵成一篇诙谐而文采四溢的答词为自己的落帽失礼辩护。桓温和满座宾朋争相传阅,无不击节叹服。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就用对仗,诗句宛转自如,“老去”停顿,“悲秋”停顿,“强自宽”又停顿;“兴来”停顿,“今日”停顿,“尽君欢”又停顿。诗意层层变化,错落有致。
B. 颔联用“孟嘉落帽”的典故,写出诗人参加宴席时内心愉悦,表达诗人风雅洒脱的情态,十分传神。
C. 颈联笔力挺峻。这两句描山绘水,气象峥嵘。用“蓝水”、“玉山”相对,色泽淡雅;用“远”“高”拉出开阔的空间;用“落”“寒”稍事点染,既标出深秋时令,又令读者有高危萧瑟之感。
D. 尾联看似平淡,实则饱含深意。上句一个问句,表现出诗人沉重的心情和深广的忧伤,含有无限悲天悯人之意。下句用一“醉”字,将全篇精神收拢,鲜明地刻画出诗人此时的情态:虽已醉眼蒙眬,却仍盯住手中茱萸细看,不置一言,却胜过万语千言。
15. 本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云子中学长丰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学业监测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王专推官赴任河中
魏野
声华籍籍祖风存,况佐风流谢使君。
健笔想无诗债负,漏卮①应少酒如闻。
趣装剑懒从人借,谒庙香非为已焚。
好对前山思节俭,夷齐②饿死舜耕耘。
【注】①漏卮:底上有孔的酒器,比喻饮量极大。②夷齐:伯夷、叔齐,商末孤竹君的两位王子。商朝灭亡后,他们耻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交代了王专推官承继祖风,声名显赫,现在又将要去辅佐有杰出才华的谢使君。
B. 颈联第一句既写出王专仓促赴任的情态,又刻画了他不修边幅、不拘小节的形象特点。
C. 本诗语言质朴中略带诙谐,诗人用调侃的口吻与友人话别,更体现出二人关系的亲密。
D. 全诗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以叙事、议论为主,夹叙夹议,又融抒情于叙事和议论之中。
15.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云南省昆明市师范专科学校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菊(潇湘妃子)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注】《咏菊》是《红楼梦》第38回林黛玉所作菊花诗。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诗人深受诗魔影响,黄昏时分,漫步菊篱,独自倚石沉思吟诵。
B. 颔联紧扣“咏菊”,写出秋霜、菊香的情境及主人公对月吟咏的形象。
C. 颈联转入抒情,“自怜”“素怨”“秋心”写出了诗人寄寓菊中的愁情。
D. 尾联写到陶渊明品评菊花,以“千古高风”提升了整首诗的抒情格调。
15. 大观园诗社活动中,《咏菊》公评第一,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赏析其佳处。
云南省昆明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1)
李白
五月梅始黄,蚕凋桑柘空。
鲁人重织作,机杼鸣帘桃。
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
举鞭访前途,获笑汶上翁。
下愚忽壮士,未足论穷通。
我以一箭书,能取聊城功(2)。
终然不受赏,羞与时人同。
西归去直道,落日昏阴虹。
此去尔勿言,甘心为转莲。
(1)东鲁:指初唐时由鲁郡改置的兖州(在今山东省境内)。李白曾寓家兖州的任城县。汶上:即汶水之上。(2)此句典出《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齐国的聊城被燕国占领,齐王命大将田单收复聊城,苦战一年多,伤亡大量士卒,仍无法攻下。当时齐国名士鲁仲连写了一封信,绑在箭上射进聊城城里,燕国守将看了信便自杀了,齐军轻取聊城。齐王准备封赏鲁仲连,鲁仲连却归隐去了,不接受封赏。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篇两句点明时间,描写了梅子开始由青变黄、蚕桑之事已了的景象。
B. 一个“鸣”字,以声音描绘景象,表现了东鲁妇女纺织劳作的繁忙场景。
C. 诗人描绘了落日被遮掩得一片昏蒙的景象,借此表达了不改正道的坚定信念。
D. 诗歌结尾两句,诗人以飘转的飞蓬自比,抒发了人生理想无法实现的悲伤。
15. 诗中写道:“获笑汶上翁。”汶上翁为什么嘲笑诗人?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日别王长史
王勃
别路馀千里,深恩重百年。正悲西候日,更动北梁篇。
野色笼寒雾,山光敛暮烟。终知难再奉,怀德自潸然。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描绘了开阔辽远的时空,以“千里”和“百年”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抒发了自己的感情。
B. 古代以秋日配西方,所以称秋日为西候。北梁,北边的桥。颔联用两个典故,点出时令和地点,含蓄而新颖。
C. 颈联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以寒雾、暮烟衬托离愁别绪,渲染了悲伤、沉郁的气氛。
D. 颈联诗人宕开一笔,转而写景。前一句是远景描写,后一句是近景描写。诗人借景抒情,情随景生。
15. 诗歌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云南省玉溪市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招王质夫①
白居易
濯足②云水客③,折腰④簪笏身。喧闲迹相背,十里别经旬。
忽因乘逸兴⑤,莫惜访嚣尘。窗前故栽竹,与君为主人。
【注释】①本诗约写于元和元年,白居易任周至县尉,王质夫隐居于城南仙游寺蔷薇涧。②濯足:暗用《孺子歌》“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③云水客:云游四方的人。④折腰:出自《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⑤出自《世说新语》中王子猷访戴逵“乘兴而行,兴尽而返”。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三句中“喧闲”二字承接首两句,委婉含蓄地写出两人的生活状态,“濯足”者居“喧”,“折腰”者处“闲”。
B. 第四句写二人相距不过十里,却好像已分别很长时间,略有嗔怪友人久不见访之意。
C. 第五句写用王子猷访戴逵的典故,希望友人乘兴而行来看望自己,表达对朋友殷勤相邀之意。
D. 最后两句写诗人不以主人自居,希望自己在窗前栽种的竹子能够吸引朋友的到来。
15. 请分析“濯足云水客,折腰簪笏身”这两句诗运用的表现手法。
云南省部分名校
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考试试题精选汇编
古代诗歌阅读专题
云南省昆明市八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浣花女
陆游
江头女儿双髻丫,常随阿母供①桑麻。
当户夜织声咿哑②,地炉豆秸煎土茶。
长成嫁与东西家,柴门相对不上车。
青裙竹笥③何所嗟,插髻烨烨牵牛花。
城中妖姝④脸如霞,争嫁官人慕高华。
青骊一出天之涯,年年伤春抱琵琶。
【注】①供:从事。②咿哑:织机声。③青裙竹笥:青布裙子和竹篾箱子,言嫁妆朴素、菲薄。④妖姝:妖艳的女子。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前四句着重写浣花女的劳动生活,中间四句写浣花女长成嫁人的情形,末四句写另一种妇女的生活,层次脉络十分清晰。
B. 采桑绩麻、当户夜织、地炉煎茶都是写浣花女少小在家时的劳动情景,充满生活情趣,字里行间洋溢着她们安然自得的欢乐。
C. 浣花女朴素淡雅,“插髻烨烨牵牛花”这一形象鲜明独特,不仅表现了浣花女别具一格的美的风韵,而且呈现出其娇羞的情态。
D. 这首诗和《游山西村》一样,诗人都带着欣赏的心态进行描写,诗人从简朴平淡的生活中感受到了真淳深永的自然美的意趣。
15. 这首诗题为“浣花女”,末四句写的却是“城中妖姝”,这样写是否离题?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C 15. 不离题。①末四句写城中那些妖艳的女子徒有美貌,却在追逐势利的虚荣中湮没了自己的真情,只落得深闺独守,满腹哀怨,她们与前面所写的浣花女形成对照,②突出了浣花女勤劳、愉快自足的生活,暗寓褒贬,表明了诗人的审美理想。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赏析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
C.“而且呈现出其娇羞的情态”错误。“插髻烨烨牵牛花”,这一鲜明形象中不仅包含了浣花女子欢乐的情态,而且表现了其别具一格的美的风韵,同时也暗示了诗人的审美情趣。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主旨的能力。
不离题。
“城中妖姝脸如霞,争嫁官人慕高华。青骊一出天之涯,年年伤春抱琵琶”意思是城里那些妖媚女子脸儿好似云霞,争着嫁给大官贵人慕他富贵荣华。哪天丈夫骑着黑马远走海角天涯,年年春天哀愁忧伤独自弹着琵琶。
“城中妖姝脸如霞,争嫁官人慕高华”,语气中明显带有诗人的鄙薄之情。“争嫁”写世俗的追逐,寓示了追逐着轻薄浮艳的性情;“慕高华”则直接写这种追逐的内在实质,表明了这些“脸如霞”的“城中妖姝”徒有美貌,却在势利的虚荣中湮没了自己的真情。这必然要酿就其生活的悲剧。
“青骊一出天之涯,年年伤春抱琵琶”,那些荣华富贵高官并不看重爱情,常常离家远游,结果只落得这些深闺佳人茕茕空房,在一曲曲幽怨的琵琶声中诉说自己的满腹怨恨。陆游借以来比喻争慕高华的浮艳女子,正在于说明其晚岁的孤独与凄凉。再将其与前面所写的浣花女儿相对照,就不难理解生活中欢乐与深永的价值,同时也能从中把握诗人感情渐次明朗的脉络。自然这中间浸透了诗人的审美理想。
末四句写了与此完全不同的另一种妇女,另一种婚嫁风尚,以及由这种婚嫁风尚带来的截然相反的另一种结局。诗中通过农村少女姑娘与爱慕虚荣的城市女子的对比,歌咏了农家少女勤劳、愉快的生活。全诗着墨素淡,语言平浅,是一幅生动的农村风俗画。
云南省昆明市八中特色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日蓝田崔氏庄
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①,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注】①吹帽:源自“孟嘉落帽”的典故,东晋征西大将军桓温带着属下游览龙山,设宴欢饮,山上金风送爽,竟把孟嘉的帽子吹落在地,但他浑然不觉,依然谈笑风生,桓温趁机让人把孟嘉的帽子捡起来,放在他的席位上。又命人取来纸笔,让咨议参军太原人孙盛写了一张字条,嘲弄孟嘉落帽却不自知,有失体面。孟嘉回到座位不动声色地顺手拿起帽子戴正,又拿起字条,取来纸笔,不假思索,奋笔疾书,一气呵成一篇诙谐而文采四溢的答词为自己的落帽失礼辩护。桓温和满座宾朋争相传阅,无不击节叹服。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就用对仗,诗句宛转自如,“老去”停顿,“悲秋”停顿,“强自宽”又停顿;“兴来”停顿,“今日”停顿,“尽君欢”又停顿。诗意层层变化,错落有致。
B. 颔联用“孟嘉落帽”的典故,写出诗人参加宴席时内心愉悦,表达诗人风雅洒脱的情态,十分传神。
C. 颈联笔力挺峻。这两句描山绘水,气象峥嵘。用“蓝水”、“玉山”相对,色泽淡雅;用“远”“高”拉出开阔的空间;用“落”“寒”稍事点染,既标出深秋时令,又令读者有高危萧瑟之感。
D. 尾联看似平淡,实则饱含深意。上句一个问句,表现出诗人沉重的心情和深广的忧伤,含有无限悲天悯人之意。下句用一“醉”字,将全篇精神收拢,鲜明地刻画出诗人此时的情态:虽已醉眼蒙眬,却仍盯住手中茱萸细看,不置一言,却胜过万语千言。
15. 本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答案】14. B 15. ①反衬(以乐写哀、侧面描写、以事写情):以兴至尽欢、笑请旁人为自己正冠,反衬(侧面表现)自己老境颓唐的悲凉;以山水无恙反衬人事无常。
②用典:用孟嘉落帽典故,以孟嘉风流蕴藉之态,反写自己悲凉、落寞而又强颜欢笑的情态。
③烘托(借景抒情):以开阔萧瑟、气象峥嵘之景烘托内心的豪壮、感奋。
④设问:尾联首句发问,引发读者感慨,凸显诗人沉重的心情和深广的忧伤。
⑤神态(动作)描写:醉把茱萸细看,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对人事难料的感慨。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B.“写出诗人参加宴席时内心愉悦”理解错误。颔联诗人怕落帽,反让人正冠,把诗人内心悲凉而又强颜欢笑的心境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笑倩旁人为正冠”笑请旁人把我的帽子扶正。说是“笑倩”,实是强颜欢笑,以兴至尽欢、笑请旁人为自己正冠,反衬衰老之态,骨子里透出一缕伤感、悲凉的意绪。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蓝溪的水远远地从千条溪涧中流过来,玉山高耸冷峻,两峰并峙,千古不变。颈联描绘山水景物,在豪壮之中透着几分悲凉之气,以开阔萧瑟、气象峥嵘之景烘托内心的豪壮、感奋。同时,以山水无恙反衬人事无常。
“羞将短发还吹帽”惭愧的是,我的头发稀稀落落,担心帽子被风吹走。颔联用“孟嘉落帽”的典故,写诗人内心悲凉而又强颜欢笑的心境。
“明年此会知谁健?”明年我们再相聚时,谁还健在呢?以设问写出沉重的心情和深广的忧伤。
“醉把茱萸仔细看”趁着几分醉意,手把着茱萸仔细端详。这是一处细节描写,运用了神态(动作)描写,用一“醉”字鲜明地刻画出诗人此时的情态,含有无限悲天悯人之意,诗人满腹忧情,凄楚悲凉。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云子中学长丰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学业监测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王专推官赴任河中
魏野
声华籍籍祖风存,况佐风流谢使君。
健笔想无诗债负,漏卮①应少酒如闻。
趣装剑懒从人借,谒庙香非为已焚。
好对前山思节俭,夷齐②饿死舜耕耘。
【注】①漏卮:底上有孔的酒器,比喻饮量极大。②夷齐:伯夷、叔齐,商末孤竹君的两位王子。商朝灭亡后,他们耻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交代了王专推官承继祖风,声名显赫,现在又将要去辅佐有杰出才华的谢使君。
B. 颈联第一句既写出王专仓促赴任的情态,又刻画了他不修边幅、不拘小节的形象特点。
C. 本诗语言质朴中略带诙谐,诗人用调侃的口吻与友人话别,更体现出二人关系的亲密。
D. 全诗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以叙事、议论为主,夹叙夹议,又融抒情于叙事和议论之中。
15.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①对友人名声和才华的赞美之情。“声华籍籍”写王专声名显赫,“健笔”“无诗债”写他才思敏捷。②对友人不舍的惜别之情。诗人写朋友离开后会少了自己这样的酒友,表达不舍之情。③对友人心怀百姓的赞扬之情。王专人庙焚香,却并非为自己祈福,说明他心系百姓。④对友人的劝勉之情。告诫友人到任后仍要保持节俭的作风,勉励他要像舜帝一样勤于劳作。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
B.“仓促赴任,不修边幅、不拘小节”错误,趣装,速整行装,比喻急于赶路。颈联写王专快速整理行装,匆忙赶路。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人情感的能力
译文:你继承了祖上的家风,有着美好的名声,将要离开此地去辅佐英俊杰出的谢使君。你才思敏捷从不辜负诗债,你酒量很大,但自此以后喝酒时会很少听到我这个酒友的消息了。快速整理行装来不及向人借佩剑,拜庙并不是为了自己焚香。你要对着前山好好想着节俭,不仅要像伯夷叔齐那样保持气节,更要像舜那样勤劳。
本首诗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诗。
对友人名声和才华的赞美之情,首联通过写继承祖风,声名赫赫,赞扬了王专的名声。记叙将要去河中辅佐有才华的谢使君,衬托了他的才华。
对友人不舍的惜别之情,颔联直接用“健笔”“无诗债”来继续赞美王专有很高的才华。又写王专酒量很大,悬想喝酒时会缺少我这个酒友,移情于人,表达对朋友离开的依依不舍之情。
对友人心怀百姓的赞扬之情,颈联写王专快速整理行装,匆忙赶路,下句写拜香并不是为了自己,表达了来写他急于政务,心系一方百姓。
对友人的劝勉之情,尾联劝慰朋友要到任后保持节俭的风尚、像伯夷叔齐那样的气节,又要像舜帝一样勤于耕耘劳作。
【点睛】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首先要看提示,定基调。诗歌的标题、作者、注释等,常常为我们理解诗词的情感指明方向。其次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优美闲适、色彩明丽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喜悦之情,冷清凄迷、色彩暗淡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忧伤之情。然后,品词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
云南省昆明市师范专科学校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菊(潇湘妃子)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注】《咏菊》是《红楼梦》第38回林黛玉所作菊花诗。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诗人深受诗魔影响,黄昏时分,漫步菊篱,独自倚石沉思吟诵。
B. 颔联紧扣“咏菊”,写出秋霜、菊香的情境及主人公对月吟咏的形象。
C. 颈联转入抒情,“自怜”“素怨”“秋心”写出了诗人寄寓菊中的愁情。
D. 尾联写到陶渊明品评菊花,以“千古高风”提升了整首诗的抒情格调。
15. 大观园诗社活动中,《咏菊》公评第一,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赏析其佳处。
【答案】14. A 15. ①细节描写。自晓至昏,诗人绕篱沉思,倚石默念,细节中透着对菊的钟爱。
②以景衬情。秋霜、菊香、明月,以景衬情,景美人美,既写出对菊花的赞美,也写出主人公的孤傲高洁。
③运用典故。借陶渊明品评菊花“千古高风”的典故,写出自己高洁志趣,提升了整首诗的抒情格调。
【解析】
【分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A.“黄昏时分”错误。句意是难以抑制的着魔一般的诗兴从早到晚把我纠缠。
故选A。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这首诗以“咏菊”为题,所写的是写菊花诗的情景。
首联“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紧扣诗题,描述了为写菊花诗,有如着魔了一般,从早到晚构思,创作灵感来了,她甚至不能静坐于闺房,只好绕过篱笆,来到假山旁边,斜靠在山石上,面对着菊花,专心致志地去构思、低吟。“绕篱”“欹石”地推敲,这一细节的描写,表现了只有苦心作诗的人才有此真切的体会。
颔联“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胸有成竹”,于是提起笔来,一泻千里,把赞美菊花的秀丽篇章写了出来。这还不够,还要对着天上的明月反复诵。作者完全沉浸在完成诗作后的巨大幸福之中。“霜”“月”的景物俏丽、秀美,可见此处以景衬情,既写出对菊花的赞美,也写出主人公的孤傲高洁。
颈联“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诗中所题写的都是平素的哀怨,有谁能理解这感伤的心情呢?这分明是借“咏菊”在抒发诗人自己的情怀。
尾联“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菊花的高洁品格,自从受到诗人陶渊明的好评之后,一直被世人议论至今。陶渊明爱菊是出了名的,以此作结,运用典故,又回到了咏菊的主题。
云南省昆明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1)
李白
五月梅始黄,蚕凋桑柘空。
鲁人重织作,机杼鸣帘桃。
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
举鞭访前途,获笑汶上翁。
下愚忽壮士,未足论穷通。
我以一箭书,能取聊城功(2)。
终然不受赏,羞与时人同。
西归去直道,落日昏阴虹。
此去尔勿言,甘心为转莲。
(1)东鲁:指初唐时由鲁郡改置的兖州(在今山东省境内)。李白曾寓家兖州的任城县。汶上:即汶水之上。(2)此句典出《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齐国的聊城被燕国占领,齐王命大将田单收复聊城,苦战一年多,伤亡大量士卒,仍无法攻下。当时齐国名士鲁仲连写了一封信,绑在箭上射进聊城城里,燕国守将看了信便自杀了,齐军轻取聊城。齐王准备封赏鲁仲连,鲁仲连却归隐去了,不接受封赏。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篇两句点明时间,描写了梅子开始由青变黄、蚕桑之事已了的景象。
B. 一个“鸣”字,以声音描绘景象,表现了东鲁妇女纺织劳作的繁忙场景。
C. 诗人描绘了落日被遮掩得一片昏蒙的景象,借此表达了不改正道的坚定信念。
D. 诗歌结尾两句,诗人以飘转的飞蓬自比,抒发了人生理想无法实现的悲伤。
15. 诗中写道:“获笑汶上翁。”汶上翁为什么嘲笑诗人?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4. D 15. ①东鲁百姓形成了“多去文学而趋利”,尽地力之宜而“重织作” 的社会风尚。诗歌前四句写出了东鲁田野的特有风貌,暗示了东鲁百姓的价值取向。
②诗人不参加科举考试,不去努力挤进朝官行列,却到东鲁游览古人遗迹。五六两句,“顾”字,细腻地刻画出了汶上翁的困惑神情。
【解析】
【分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抒发了人生理想无法实现的悲伤”错误。结尾两句意思是“此去用不着你向我多说什么,我甘心如飘转的飞蓬”。表达了诗人寻师访友,增长才干,为实现“辅弼”理想做好准备的坚强决心。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诗歌前四句,写东鲁的习俗,为 “获笑”缘由的叙写说明背景。东鲁百姓抢时夺节,勤耕力织。所以刚过黄梅季节,蚕事就已经结束,田野成片的桑柘,只剩下光溜溜的空枝条,家家户户传出热闹非常的机杼札札之声。这四句,首句着一“始”字,次句着一 “空”字,两相对比,一盛一衰,突出了东鲁田野的特有风貌,暗示了东鲁百姓的价值取向。接着,第三句用一“重”字,第四句用一“鸣”字,点明桑柘未秋而枝条已经空无一叶的人为原因和百姓蚕织工作的紧张。正因为东鲁百姓“重织作”,所以对诗人的到来不理解。
“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意思是:只因为我不能走上仕途,为学剑术来到山东。“顾余”四句,写汶上翁对诗人的讥嘲。东鲁是孔子的故乡,儒家思想的发祥地。但诗人来此却是为了习得剑术,因而获东鲁汶上翁之讥——唐代士人的主要出路是当朝官,当朝官的主要途径是参加科举考试。为了挤进朝官行列,应考的人皓首穷经,拼力角逐,诗人却放着大好机会不用而到东鲁游览古人遗迹,这在汶上翁看来,实在不可思议。“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一个“顾”字,细腻地刻画出了汶上翁的困惑神情。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日别王长史
王勃
别路馀千里,深恩重百年。正悲西候日,更动北梁篇。
野色笼寒雾,山光敛暮烟。终知难再奉,怀德自潸然。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描绘了开阔辽远的时空,以“千里”和“百年”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抒发了自己的感情。
B. 古代以秋日配西方,所以称秋日为西候。北梁,北边的桥。颔联用两个典故,点出时令和地点,含蓄而新颖。
C. 颈联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以寒雾、暮烟衬托离愁别绪,渲染了悲伤、沉郁的气氛。
D. 颈联诗人宕开一笔,转而写景。前一句是远景描写,后一句是近景描写。诗人借景抒情,情随景生。
15. 诗歌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4. D 15. ①对王长史知遇之恩的感激。②与王长史离别时的不舍。③对今后不能再侍奉王长史的遗憾与伤感。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语言、情感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D.“前一句是远景描写,后一句是近景描写”错误。前一句是近景描写,后一句是远景描写。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首联“别路馀千里,深恩重百年”,分别之后,诗人前方的路途千里迢迢,对王长史恩情百年难忘。用“千里”“百年”强调路途之远和时间之长,表明诗人对朋友的感激之情。
通过本诗的题目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诗,颈联的景物描写写到田野的景色笼罩一层寒雾,山上的光线逐渐黯淡,暮烟升起。借景抒情,抒发了与王长史离别时的不舍。
“终知难再奉,怀德自潸然”意思是终归知道难以再挽留,想起你的恩德,我还是忍不住落下了泪水。诗人始终知道他与王长史今后很难在一起,想到相见渺茫,诗人心中的悲伤又加重了许多。表现与与王长史离别时的不舍,对今后不能再侍奉王长史的遗憾与伤感。
云南省玉溪市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招王质夫①
白居易
濯足②云水客③,折腰④簪笏身。喧闲迹相背,十里别经旬。
忽因乘逸兴⑤,莫惜访嚣尘。窗前故栽竹,与君为主人。
【注释】①本诗约写于元和元年,白居易任周至县尉,王质夫隐居于城南仙游寺蔷薇涧。②濯足:暗用《孺子歌》“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③云水客:云游四方的人。④折腰:出自《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⑤出自《世说新语》中王子猷访戴逵“乘兴而行,兴尽而返”。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三句中“喧闲”二字承接首两句,委婉含蓄地写出两人的生活状态,“濯足”者居“喧”,“折腰”者处“闲”。
B. 第四句写二人相距不过十里,却好像已分别很长时间,略有嗔怪友人久不见访之意。
C. 第五句写用王子猷访戴逵的典故,希望友人乘兴而行来看望自己,表达对朋友殷勤相邀之意。
D. 最后两句写诗人不以主人自居,希望自己在窗前栽种的竹子能够吸引朋友的到来。
15. 请分析“濯足云水客,折腰簪笏身”这两句诗运用的表现手法。
【答案】14. A 15. ①用典(引用)。“濯足云水客”,指王质夫,运用“濯足”的典故,表明友人是洁身自好的隐士;“折腰簪笏身”,指诗人自己,用“折腰”的典故,自谓为卑小的官职所累。
②对比。将朋友隐居生活的悠闲与自己为卑微的官职所累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出了诗人对友人生活的羡慕和神往之情。
【解析】
【分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A.“委婉含蓄”错误,应为“直接表明”;“‘濯足’者居‘喧’,‘折腰’者处‘闲’”错误,应该是“濯足”者居“闲”,“折腰”者处“喧”。
故选A。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结合注释②可知,“濯足”暗用《孺子歌》中的诗句“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云水客”,指云游四方的人,“濯足云水客”,指王质夫,运用“濯足”的典故,表明友人是洁身自好的隐士;结合注释④可知,“折腰”出自《宋书·陶潜传》中的句子“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折腰簪笏身”,指诗人自己,用“折腰”的典故,自谓为卑小的官职所累。
“濯足云水客,折腰簪笏身”的意思是:老友王质夫用那沧浪之水洗清脚下泥尘,云游四方,潇洒不羁,不惹尘埃,而我却为卑微的官职所负累。运用了对比手法,将朋友隐居生活的悠闲与自己为卑微的官职所累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出了诗人对友人生活的羡慕和神往之情。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云南省部分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考试试题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含答案),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云南省部分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考试试题精选汇编写作专题(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北省部分名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考试试题精选汇编古代诗歌阅读专题(含答案),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