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安徽省部分地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精选汇编:古代诗歌阅读专题(含答案)

    安徽省部分地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精选汇编:古代诗歌阅读专题(含答案)第1页
    安徽省部分地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精选汇编:古代诗歌阅读专题(含答案)第2页
    安徽省部分地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精选汇编:古代诗歌阅读专题(含答案)第3页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安徽省部分地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精选汇编:古代诗歌阅读专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安徽省部分地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精选汇编:古代诗歌阅读专题(含答案),共21页。
    古代诗歌阅读专题
    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和陶归园田居(其一)【1】
    苏轼
    环州多白水,际海皆苍山。以彼无尽景,寓我有限年。
    东家著孔丘,西家著颜渊。市为不二价,农为不争田。
    周公与管蔡【2】,恨不茅三间。我饱一饭足,薇蕨补食前。
    门生馈薪米,救我厨无烟。斗酒与只鸡,酣歌饯华颠【3】。
    禽鱼岂知道,我适物自闲。悠悠未必尔,聊乐我所然。
    注释:【1】此诗作于苏轼被贬惠州时。一日苏轼游白水山佛迹岩,夜闻其子苏过诵陶渊明《归园田居》,于是作此诗。【2】周公与管蔡:西周初,管叔、蔡叔叛,周公率兵平叛。【3】华颠:头发花白。
    13. 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环州多白水”四句写景,写惠州被群山环绕,幽僻而苍凉。
    B. “东家著孔丘”四句,写出了当地人的道德淳厚、民风纯朴。
    C. “周公与管蔡”二句,设想彼此对立的人也会向往安居于此。
    D. “我饱一饭足”二句,写生活虽穷困,但诗人仍能感到满足。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与陶诗都反映出诗人在远离官场之后,归隐田园的心情。
    B. 作者效仿陶渊明,在抒写田园生活时,表达了对劳作的热爱。
    C. 陶诗原作除最后一句外通篇对仗,作者这首和陶诗也是如此。
    D. 本诗语言质朴而内涵丰富,正如作者评陶诗所言“质而实绮”。
    15. 宋诗以理见长,苏轼这首诗也有此特点,请分析诗歌最后四句说出了怎样的道理。
    安徽省安庆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词阅读(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
    杨炎正①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②,去作钓鱼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注]①杨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南宋统治者推行不抵抗政策,他的卓越才能、远大抱负得不到施展。②五湖舟楫: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
    14. 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无语问西风”,谓所问出之于心而不宣之于口。所问者西风,有与上句的“斜日”同一寓意,均是虚写景物,点明时间。这两句是对仗。
    B. “天在阑干角”两句,写出了非醉非醒、似醉仍醒的状态,一边收束上片的离愁别绪,一边又开启下片的心理矛盾。
    C. 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之愁思。诗人愤然发问:谁是国中豪杰?写出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愤。
    D. 词人“尚想三径菊花丛”“借我五湖舟楫”,愿效法陶渊明与范蠡大夫,做个高洁的隐士,也暗含诗人的软弱和对现实的逃避。
    15. 词的上片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愁”?请简要赏析。
    16. 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
    安徽省蚌埠市田家炳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日蓝田崔氏庄
    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①,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注】①孟嘉在聚会中帽落而依然风度翩翩,当人们嘲笑他时,又能从容应对,使四座叹服。后遂用“孟嘉落帽、山头吹帽、山头落帽”等称扬人的气度宽宏,风流倜傥,潇洒儒雅。
    15. 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按照诗歌节奏可划分为六层,层层变化,宛转自如,读来有顿挫起伏之感。
    B. 颔联化用“孟嘉落帽”的典故,表明诗人跟孟嘉一样显示出名士风流蕴藉之态。
    C. 颈联描山绘水,写蓝水远来,千涧奔泻,玉山高耸,两峰并峙,尽显峥嵘气势。
    D. 尾联中诗人虽已醉眼朦胧,却仍盯住手中茱萸细看,不置一言,却胜万语千言。
    16. 有人评价这首诗说“诗人满腹忧情,却以壮语出之”,请结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
    安徽省合肥市六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①
    黄庭坚
    前日幽人②佐吏曹,我行堤草认青袍③。
    心随汝水春波动,兴与并门夜月高。
    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④!
    酒船鱼网归来是,花落故溪深一篙。
    【注】①此首诗是诗人于1071年春辞去叶县尉,身处平舆时所作。“并州”即并门,友人李子先在并州任吏曹一类的小官。②幽人:这里代指李子先。③青袍:品级低下的官吏所穿的服装。历代文人常用蒿草比青袍,如庾信《哀江南赋》:“青袍如草。”杜甫诗:“汀草乱青袍。”④九方皋:春秋时善于相马的人。他曾为泰穆公求得千里马。
    15.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联主客并提,构思巧妙,第二句写“堤草”认出自己的青袍来,以草为有情物来反衬人的情怀难禁。
    B. 颔联写自己在平舆,地近汝水,心情随汝水跃动,并在夜月下兴致高涨的情景,以景传情,情景相生。
    C. 颈联呼应首联,对仗工稳,语言朴素自然,用“千里马”“九方皋”来寄托作者的情感,意蕴深远。
    D. 尾联“归来”二字显示了作者心思,又写渔船载酒、水涨花落的优美宁静的闲居生活图,以景作结,写出全诗主旨。
    16. 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其所蕴含的情感。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别匡山①
    李白
    晓峰如画碧参差,藤影风摇拂槛垂。
    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
    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
    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
    【注】①匡山;指四川彭明县(今江油县)境内的大匡山,李白早年曾在此读书学道。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人远望色彩斑斓的匡山,近看随风摇曳的藤蔓,内心沉浸在美好的景色之中。
    B. “来多”即“多来”“归晚”即“晚归”,因诗歌的平仄与对仗需要而倒装。
    C. 诗人倚树听猿啼阵阵,看僧人洗钵,以静衬动,表现出国山中浓郁的生活气息。
    D. 本诗语言风格清新隽永、灵动自然,与《蜀道难》的大气磅礴、雄奇浪漫不同。
    15. 有人认为,这首诗表现了李白隐逸与入世的矛盾,你是否同意?请简要分析。
    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听颖师①琴歌(节选)
    李贺②
    别浦云归桂花渚, 蜀国弦中双凤语。
    芙蓉叶落秋鸾离, 越王夜起游天姥。
    竺僧前立当吾门, 梵宫真相眉棱尊。
    凉馆闻弦惊病客, 药囊暂别龙须席。
    请歌直请卿相歌, 奉礼官卑复何益。
    【注】①颖师是来自天竺的善于弹琴的僧人,他曾向李贺请歌(求诗)。②李贺体弱多病,一生怀才不遇,只做过奉礼郎之类的小官。作此诗时诗人卧病在床。
    12.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的前四句借助神奇瑰丽的想象,来摹写音乐旋律的变化。
    B. 这首诗和白居易的《琵琶行》都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刻画乐声。
    C. 诗歌中描写了颖师的外貌,他眉角分明,有梵宫真相的庄严。
    D. 颖师的演奏让病中的诗人离席而起,让王公卿相也应声高歌。
    13.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安徽省芜湖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溪居①
    柳宗元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②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①溪居:溪指冉溪,作者被贬永州时曾于此筑室而居,并改称冉溪“愚溪”。②榜:船桨,这里作动词。
    11. 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陶诗描绘了“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隐士形象;柳诗描绘了“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的贬谪者形象。
    B. 陶诗将官场生活比作“尘网”、“樊笼”,柳诗将仕宦生涯比作“簪组”。两首诗都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态度。
    C. 陶诗首两句真诚率直,诗人的本性与宁静的自然、淳朴的乡村有一种内在的共通,表现了诗人清高孤傲、不同流俗的性格。
    D. 柳诗末两句写诗人独来独往不见行人,放声高歌,清越之声在碧空久久回荡;语言清新晓畅,却又意在言外,耐人寻味。
    12. 两首诗都描写了田园“闲居”生活,在手法上有何相同之处?“闲”的内涵又有何不同?
    安徽省部分地区
    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精选汇编
    古代诗歌阅读专题
    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和陶归园田居(其一)【1】
    苏轼
    环州多白水,际海皆苍山。以彼无尽景,寓我有限年。
    东家著孔丘,西家著颜渊。市为不二价,农为不争田。
    周公与管蔡【2】,恨不茅三间。我饱一饭足,薇蕨补食前。
    门生馈薪米,救我厨无烟。斗酒与只鸡,酣歌饯华颠【3】。
    禽鱼岂知道,我适物自闲。悠悠未必尔,聊乐我所然。
    注释:【1】此诗作于苏轼被贬惠州时。一日苏轼游白水山佛迹岩,夜闻其子苏过诵陶渊明《归园田居》,于是作此诗。【2】周公与管蔡:西周初,管叔、蔡叔叛,周公率兵平叛。【3】华颠:头发花白。
    13. 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环州多白水”四句写景,写惠州被群山环绕,幽僻而苍凉。
    B. “东家著孔丘”四句,写出了当地人的道德淳厚、民风纯朴。
    C. “周公与管蔡”二句,设想彼此对立的人也会向往安居于此。
    D. “我饱一饭足”二句,写生活虽穷困,但诗人仍能感到满足。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与陶诗都反映出诗人在远离官场之后,归隐田园的心情。
    B. 作者效仿陶渊明,在抒写田园生活时,表达了对劳作的热爱。
    C. 陶诗原作除最后一句外通篇对仗,作者这首和陶诗也是如此。
    D. 本诗语言质朴而内涵丰富,正如作者评陶诗所言“质而实绮”。
    15. 宋诗以理见长,苏轼这首诗也有此特点,请分析诗歌最后四句说出了怎样的道理。
    【答案】13. A 14. D
    15. ①前两句侧重写人与自然的关系,说明心中有道,则能顺应自然,与自然、外物相融相亲。
    ②后两句侧重写诗人的超然态度,说明尽管外物未必和谐、美好,但内心的超脱也能使人自得其乐。
    【解析】
    【分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句内容的能力。
    A.“写惠州被群山环绕,幽僻而苍凉”错误,根据“以彼无尽景,寓我有限年”可知,作者认为此地风光无限,可以寄托自己的余生,并非“幽僻苍凉”。
    故选A。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
    A.“都反映出诗人在远离官场之后,归隐田园的心情”错误,诗人并非远离官场,而是被贬惠州做官。
    B.“在抒写田园生活时,表达了对劳作的热爱”错误,本诗中作者并未表达对劳作的热爱,主要表达了闲适之情。
    C.“陶诗原作除最后一句外通篇对仗,作者这首和陶诗也是如此”错误,原作中第二句“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也不对仗,第二句“以彼无尽景,寓我有限年”对仗,“门生馈薪米,救我厨无烟”“斗酒与只鸡,酣歌饯华颠”“禽鱼岂知道,我适物自闲”等句也不对仗,结构上并不一致。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内容含义的能力。
    “禽鱼岂知道,我适物自闲”两句意思是:鱼鸟哪里知道,只要我自己内心安闲,外物也自然安闲,这体现出人只要乐天安命,顺应自然,就不会为外在环境所苦,而感到闲适自在。
    “悠悠未必尔,聊乐我所然”两句则是描述诗人的心境,“悠悠”指繁多的外物,“未必尔”即未必就是这样美好,但作者姑且能够以自己认同的事物感到快乐,即只要内心超脱,即使外物不顺心意,也能够自得其乐。
    安徽省安庆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词阅读(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
    杨炎正①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②,去作钓鱼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注]①杨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南宋统治者推行不抵抗政策,他的卓越才能、远大抱负得不到施展。②五湖舟楫: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
    14. 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无语问西风”,谓所问出之于心而不宣之于口。所问者西风,有与上句的“斜日”同一寓意,均是虚写景物,点明时间。这两句是对仗。
    B. “天在阑干角”两句,写出了非醉非醒、似醉仍醒的状态,一边收束上片的离愁别绪,一边又开启下片的心理矛盾。
    C. 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之愁思。诗人愤然发问:谁是国中豪杰?写出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愤。
    D. 词人“尚想三径菊花丛”“借我五湖舟楫”,愿效法陶渊明与范蠡大夫,做个高洁的隐士,也暗含诗人的软弱和对现实的逃避。
    15. 词的上片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愁”?请简要赏析。
    16. 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
    【答案】14. B 15. (1)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如暮江千顷,千顷大江,又值黄昏,营造出空旷辽远的意境,烘托了词人的愁绪。(2)使用比喻来写愁。上片第六句以万斛之江水喻愁,将抽象无形之愁写得形象生动可感,表现愁情之多。
    16. ①岁月蹉跎、青春难驻之悲慨。起首两句中的“西风”与“斜日”暗含年华流逝之意。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之愁思。诗人愤然发问:谁是国中豪杰?写出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愤。③欲归隐田园之心情。词人“尚想三径菊花丛”,“借我五湖舟楫”,愿效法陶渊明与范蠡大夫,做个高洁的隐士。④飘泊的愁绪。下片“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三句,发出人生如寄的感叹。⑤对故国山河的无限眷恋之情。诗人回首故国,“此意莫匆匆”,还是希望能够为国效力,收复失地。
    【解析】
    【分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A.“均是虚写景物”错误。“西风”,点明秋令。斜日,除了实写景物,点明时间外,同时还有虚写年华流逝之意,暗寓岁月蹉跎、青春不再的感慨。
    C.“写出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绝望”错误。应该是内心充满了“悲愤”,即“写出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愤”。结尾“此意莫匆匆”,还是希望能够为国效力,收复失地。
    D.“暗含诗人的软弱”错误,选项用语太重,从词中来看,“尚想三径菊花丛”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诗意只是寄寓作者的田园之思。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借景抒情。“无处落征鸿”一句,写离愁满江,竟连飞鸿立足栖息的地方都没有,极言愁之多,强化愁情。上片最后两句写暮色苍茫,唯有阑干的一角还可见一线天光,营造了灰暗沉重的意境,烘托词人的惆怅心情。而词人倚着阑干,借酒浇愁,愁怀难遣。
    以乐景衬哀情。上片第三、四句写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突然问西风:为什么(你把)所有的胭脂都做了颜料去染秋荷了?以此反衬愁怀,颇为沉郁。
    “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使用比喻来写愁,放眼望去这千顷大江,里面有万斛的离别哀愁。转出写愁正题,以“万斛”言愁之可量,量而不尽,使抽象无形之愁,化为形象具体之物,比喻妥贴、生动。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我拿着酒杯面对斜阳,默默无语似乎在问西风。起首两句,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突发奇问。斜日,虚写年华流逝之意,暗寓岁月蹉跎、青春不再之感慨。
    “谁是中州豪杰”,诗人愤然发问:谁是国中豪杰?答语显然:国中豪杰舍我其谁!而英雄又何处可用武?写出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愤,塑造了一个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词人形象。
    词人“尚想三径菊花丛”,“借我五湖舟楫”,词人无奈地说:“请借我浪迹江湖的舟楫”,我愿效法范蠡大夫,做个钓鱼隐士。把退隐心情表现得委婉有致而又酣畅淋漓。渲染得十分饱满。
    下片“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三句,萍踪浪迹于大江南北,走遍了浙西浙东。承接上片意脉,由词人自言其人生道路:客游他乡,披风戴雨,萍踪浪迹,飘泊不定,由此发出人生如寄之感叹。
    诗人回首故国,“此意莫匆匆”,回望这沦陷的故国,这田园归意莫要太匆匆。还是希望能够为国效力,收复失地,以此表达出对故国山河的无限眷恋之情。在那股去国离家,退隐田园的感情洪流奔腾汹涌之时,骤然放下闸门。从而强烈表现了词人立志报效国家的拳拳之心;倾吐了对故国山河的无限眷恋;形象生动地再现了词人既欲摆脱一切,又彷徨无地的心态,以及憨厚、忠悃的性情。
    安徽省蚌埠市田家炳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日蓝田崔氏庄
    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①,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注】①孟嘉在聚会中帽落而依然风度翩翩,当人们嘲笑他时,又能从容应对,使四座叹服。后遂用“孟嘉落帽、山头吹帽、山头落帽”等称扬人的气度宽宏,风流倜傥,潇洒儒雅。
    15. 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按照诗歌节奏可划分为六层,层层变化,宛转自如,读来有顿挫起伏之感。
    B. 颔联化用“孟嘉落帽”的典故,表明诗人跟孟嘉一样显示出名士风流蕴藉之态。
    C. 颈联描山绘水,写蓝水远来,千涧奔泻,玉山高耸,两峰并峙,尽显峥嵘气势。
    D. 尾联中诗人虽已醉眼朦胧,却仍盯住手中茱萸细看,不置一言,却胜万语千言。
    16. 有人评价这首诗说“诗人满腹忧情,却以壮语出之”,请结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
    【答案】15. B 16. ①首联哀伤年华如秋老去,却强颜自宽,与友尽欢;
    ②颔联悲叹满头短发萧疏,却强颜自嘲,请人正冠;
    ③颈联感伤深秋高危萧瑟,却绘景豪壮,高峻挺拔;
    ④尾联深忧病体难活长久,却借酒浇愁,醉看茱萸。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B.“表明诗人跟孟嘉一样显示出名士风流蕴藉之态”错。杜甫曾授率府参军,此处以孟嘉自比,合乎身份。然而孟嘉落帽显出名士风流蕴藉之态,而杜甫此时心境不同,他怕落帽,显露出自己萧萧短发,反请人正冠。颔联反用“孟嘉落帽”典故,传神写出杜甫强颜欢笑,骨子里透出一缕伤感悲凉的情绪。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首联,“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意为:人已老去,对秋景更生悲,只有勉强宽慰自己。今日重九兴致来了,一定要和你们尽欢而散。诗人哀伤年华如秋老去,却强颜自宽,与友尽欢。
    颔联,“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意为:人老了,怕帽一落,显露出自己的萧萧短发,作者以此为“羞”,所以风吹帽子时,笑着请旁人帮他正一正。这里反用“孟嘉落帽”的典故。杜甫以孟嘉自比,悲叹满头短发萧疏,却强颜自嘲,请人正冠。
    颈联,“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描山绘水,气象峥嵘。蓝水远来,千涧奔泻,玉山高耸,两峰并峙。山高水险,令人只能仰视,不由人不振奋。诗人感伤深秋高危萧瑟,却绘景豪壮,高峻挺拔。
    尾联,“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当他抬头仰望秋山秋水,如此壮观,低头再一想,山水无恙,人事难料,自己已这样衰老,又何能久长?所以他趁着几分醉意,手把着茱萸仔细端详:茱萸呀茱萸,明年此际,还有几人健在,佩带着你再来聚会呢?诗人深忧病体难活长久,却借酒浇愁,醉看茱萸。
    安徽省合肥市六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①
    黄庭坚
    前日幽人②佐吏曹,我行堤草认青袍③。
    心随汝水春波动,兴与并门夜月高。
    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④!
    酒船鱼网归来是,花落故溪深一篙。
    【注】①此首诗是诗人于1071年春辞去叶县尉,身处平舆时所作。“并州”即并门,友人李子先在并州任吏曹一类的小官。②幽人:这里代指李子先。③青袍:品级低下的官吏所穿的服装。历代文人常用蒿草比青袍,如庾信《哀江南赋》:“青袍如草。”杜甫诗:“汀草乱青袍。”④九方皋:春秋时善于相马的人。他曾为泰穆公求得千里马。
    15.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联主客并提,构思巧妙,第二句写“堤草”认出自己的青袍来,以草为有情物来反衬人的情怀难禁。
    B. 颔联写自己在平舆,地近汝水,心情随汝水跃动,并在夜月下兴致高涨的情景,以景传情,情景相生。
    C. 颈联呼应首联,对仗工稳,语言朴素自然,用“千里马”“九方皋”来寄托作者的情感,意蕴深远。
    D. 尾联“归来”二字显示了作者心思,又写渔船载酒、水涨花落的优美宁静的闲居生活图,以景作结,写出全诗主旨。
    16. 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其所蕴含的情感。
    【答案】15. B 16. ①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前四句写朋友前不久在并州做了吏曹一类的小官,诗人见到河堤上的青草,想起了身着青袍的友人,他思友心切,心潮起伏。
    ②知音难遇,怀才不遇的感慨。颈联借方九皋的典故,既是自叹,也是为友人不得重用而惋惜。
    ③归隐之思。尾联描绘隐逸生活的美好,表达退隐的心愿。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及情感的分析能力。
    B.“写自己在平舆,地近汝水,心情随汝水跃动,并在夜月下兴致高涨的情景”说法错误。颔联“兴与并门夜月高”意为“你的兴致,想来一定是跟随着并州城门上的月亮,渐渐升高”所以“兴与并门夜月高”是说的李子先,而非作者。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由诗歌标题中“怀李子先”可知,这是一首怀人之作,应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
    再结合首联和颔联来看,首联“幽人”是指李子先,此时在并州做小官,“青袍”是下级官员的服装,主客二人彼此远居又各不得意;颔联承首联中“各在异地”的含义,叙遥相思念之情,作者时在平舆,地近汝水,前句写自己,后句写朋友。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颈联“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意思是“哎,这世上难道会没有千里马吗?不,只不过是人群中找不到善于相马的九方皋”,这里化用典故,感叹知音者难得。
    尾联意思是“家乡有船可载酒有网可捕鱼,还是回去吧,我们过去游玩的溪水中眼前正漂浮着落花,水深恰好一篙”, 这是劝李子先也和作者一样卸下官职回到家乡与诗人同游。其中“归来”二字向李子先表明了自己说这番话的真正目的,但诗人唯恐李子先不理解自己的意思,先是用了一个分量很足的“是”字紧接着结合水涨花落、渔船载酒这几幅带有浓烈乡情、乡味的图画,这样一来作者也就把劝归的意思表达得酣畅淋漓了。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别匡山①
    李白
    晓峰如画碧参差,藤影风摇拂槛垂。
    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
    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
    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
    【注】①匡山;指四川彭明县(今江油县)境内的大匡山,李白早年曾在此读书学道。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人远望色彩斑斓的匡山,近看随风摇曳的藤蔓,内心沉浸在美好的景色之中。
    B. “来多”即“多来”“归晚”即“晚归”,因诗歌的平仄与对仗需要而倒装。
    C. 诗人倚树听猿啼阵阵,看僧人洗钵,以静衬动,表现出国山中浓郁的生活气息。
    D. 本诗语言风格清新隽永、灵动自然,与《蜀道难》的大气磅礴、雄奇浪漫不同。
    15. 有人认为,这首诗表现了李白隐逸与入世的矛盾,你是否同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C 15. 答案示例一:同意。①匡山优美的风景和闲适的生活让诗人无比留恋,表现出诗人的隐逸情怀。②诗人想把自己的文韬武略奉献给清明的时代,体现出诗人入世的志向。因此这首诗表现了李白隐逸与入世的矛盾。
    答案示例二:不同意。①虽然匡山风景优美,生活闲适,但作者已无心留恋,决心离开匡山施展抱负在隐逸和入世之间做出了选择。②写匡山美景和闲适生活是为了衬托作者远大的志向和入世的决心。因此这首诗没有表现出李白隐逸与入世的矛盾。
    【解析】
    【分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
    C.“以静衬动”错误,此处是以猿啼的声音,洗钵的动作来衬托此地的宁静,应为以动衬静,写出山中生活的宁静闲适。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
    首句“晓峰如画参差碧,藤影风摇拂槛垂”,天色初晓,作者走出门外远望匡山,只看到曙光中美景如画,山色斑斓,不禁心情舒畅。近处,藤蔓从树上垂下,随风摇曳,枝条轻轻拂过栏杆,令人心旷神怡。
    次句“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山上野径交错,人们常常带着家犬一起走过。每逢夕阳西下,晚归的农人就背着柴薪走下山来。这一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画面,给人平静而悠远的感觉。
    中间两联“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读书读累了,作者常倚树休息,没看云卷云舒,聆听猿啼阵阵。有时候还会看见大明寺里的僧人出来清洗钵盂,他们洗钵的那个池塘曾有白鹤飞来,如今却不知飞到那里去了。短短几句诗,描绘出匡山的美好景致,也表达出作者对这里所怀有的深沉感情。
    最后两句描绘出一幅匡山虽美、无心留恋、决心奉献文才武艺的雄心壮志图。诗人“将犬”为伴,“带樵”晚归,听“猿啼”,看“鹤飞”,心旷神怡,安闲舒适。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匡山虽美,我却要离开了。不是我不喜爱这里的美景,而是我已经决心走出大山,凭自己的文武才艺,开创一番伟大事业。
    此诗的前三联描写了匡山的自然美景,雄奇、秀丽、清幽,可见其对家乡的深情与依恋。尾联则抒发了他欲为大唐盛世奉献出文才武艺的宏伟抱负。不是不热爱家乡与大自然,只是因为早已有了在盛世施展才能的抱负了。
    全诗八句,前六句皆写匡山“清境”,末二句写己之政治抱负,亦即远游之目的。全诗于清雅闲适中体现着作者远大的志向和豪迈的情怀,叙事娓娓,抒情款款,可见李白去蜀辞乡之际,既对故乡无限依恋,而用世之心更高于一切。
    如认为此诗透露出李白隐逸与入世的矛盾。诗人思想中有很深的隐逸情结,所以把家乡描绘得极其优美,且环境清幽,适于隐居。
    如认为此诗中作者并无词矛盾,可以分析毕竟身处大唐盛世,男儿志在四方,立志报国,所以最终“无心恋清境”,离开家乡,“已将书剑许明时”,展现出作者入世的决心。
    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听颖师①琴歌(节选)
    李贺②
    别浦云归桂花渚, 蜀国弦中双凤语。
    芙蓉叶落秋鸾离, 越王夜起游天姥。
    竺僧前立当吾门, 梵宫真相眉棱尊。
    凉馆闻弦惊病客, 药囊暂别龙须席。
    请歌直请卿相歌, 奉礼官卑复何益。
    【注】①颖师是来自天竺的善于弹琴的僧人,他曾向李贺请歌(求诗)。②李贺体弱多病,一生怀才不遇,只做过奉礼郎之类的小官。作此诗时诗人卧病在床。
    12.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的前四句借助神奇瑰丽的想象,来摹写音乐旋律的变化。
    B. 这首诗和白居易的《琵琶行》都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刻画乐声。
    C. 诗歌中描写了颖师的外貌,他眉角分明,有梵宫真相的庄严。
    D. 颖师的演奏让病中的诗人离席而起,让王公卿相也应声高歌。
    13.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答案】12. D 13. ①对颖师高超琴艺的赞美。②对自己身体孱弱的感伤。③对自己官小职微(怀才不遇)的不满。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D.“让王公卿相也应声高歌”错误。结尾两句意思是诗人告诉颖师,应该去向王公卿相求诗,我这样一个小小的奉礼郎的诗,配不上你的琴艺,含蓄表达了自己的不满。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从“别浦云归桂花渚, 蜀国弦中双凤语。芙蓉叶落秋鸾离, 越王夜起游天姥”可知,诗歌的前四句借助神奇瑰丽的想象,摹写音乐旋律的巧妙变化,表达了诗人对颖师高超琴艺的赞美;
    从“凉馆闻弦惊病客, 药囊暂别龙须席”可知,用“病客”“药囊暂别”等处的叙述,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身体孱弱的感伤;
    从“请歌直请卿相歌, 奉礼官卑复何益”可知,诗人告诉颖师,应该去向王公卿相求诗,我这样一个小小的奉礼郎的诗,配不上你的琴艺,含蓄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官小职微(怀才不遇)的不满。
    安徽省芜湖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溪居①
    柳宗元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②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①溪居:溪指冉溪,作者被贬永州时曾于此筑室而居,并改称冉溪“愚溪”。②榜:船桨,这里作动词。
    11. 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陶诗描绘了“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隐士形象;柳诗描绘了“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的贬谪者形象。
    B. 陶诗将官场生活比作“尘网”、“樊笼”,柳诗将仕宦生涯比作“簪组”。两首诗都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态度。
    C. 陶诗首两句真诚率直,诗人的本性与宁静的自然、淳朴的乡村有一种内在的共通,表现了诗人清高孤傲、不同流俗的性格。
    D. 柳诗末两句写诗人独来独往不见行人,放声高歌,清越之声在碧空久久回荡;语言清新晓畅,却又意在言外,耐人寻味。
    12. 两首诗都描写了田园“闲居”生活,在手法上有何相同之处?“闲”的内涵又有何不同?
    【答案】11. B 12. 手法:都使用白描的手法,如陶诗“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简笔勾勒展现“闲居”生活的简朴,如柳诗“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简笔勾勒自己的乡居生活“闲依”“偶似”“晓耕”“夜榜”。
    “闲”的内涵:陶诗的“闲”是自在闲逸,是归隐田园的乐;柳诗的“闲”是被贬的寂寥孤独,饱含怨愤之情。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手法的能力。
    B.“柳诗将仕宦生涯比作‘簪组’。两首诗都运用了比喻的手法”错误,“簪组”是古代官吏的服饰,此处代指官职,使用借代的修辞,不是比喻。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以及品味诗人情感的能力。
    首先分析两首诗歌在描写“闲居”生活方面使用共同手法。
    陶诗后顾前瞻,远眺近观,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落、炊烟,以至深巷狗吠、桑颠鸡鸣、无不是田园实景,使用的手法多样,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是远景,而“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是近景,这是远近结合;如“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是静态画面,而“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是动态画面,这是动静结合;如“方宅”“草屋”等都是视觉所见,而“狗吠”“鸡鸣”是听觉所闻,这是视听结合;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等都是简笔勾勒,是白描。
    柳诗开篇就是反语,说自己为官所累,幸亏贬谪南来这荒夷之地,过上闲适生活。接着用白描手法,简笔勾勒自己的乡居生活“闲依”“偶似”“晓耕”“夜榜”,寓情于景地写出被贬的寂寥孤独,饱含怨愤之情。
    由此可见,两首诗共同的特点是白描。
    然后分析“闲”的不同内涵。
    陶诗中,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落、炊烟等多种景象,写出田园乡居的静谧美好,而在这冲淡静谧之中,加几声鸡鸣狗吠,越发点染出乡居生活的宁静幽闲,结尾四句,“虚室”与“户庭”对应,既指空闲寂静的居室,又由写景而写心,写出诗人悠然闲逸的心境。
    柳诗表面上写溪居生活的闲适,但景中含情, 字里行间隐含贬谪乡居时的抑郁之气。诗中“幸”是含着痛苦的笑,是反语;“闲依农圃邻”包含着投闲置散的无聊,“偶似山林客”说明并不真有隐士的淡泊、闲适,“来往不逢人”可见生活的孤独。

    相关试卷

    河北省部分名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考试试题精选汇编古代诗歌阅读专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河北省部分名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考试试题精选汇编古代诗歌阅读专题(含答案),共13页。

    云南省部分名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考试试题精选汇编古代诗歌阅读专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云南省部分名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考试试题精选汇编古代诗歌阅读专题(含答案),共15页。

    安徽省部分地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精选汇编:现代文阅读专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安徽省部分地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精选汇编:现代文阅读专题(含答案),共4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虚实相生和天地同源的天地境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