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
唐朝诗人皮日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对此话解读最正确的是( )
A. 运河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B. 运河加速了中国统一的进程
C. 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D. 运河推动了对外文化的交流
科举制度自诞生之日起,在中国存在了1300多年,其间科举产生的进士接近十万,举人、秀才数以百万计,历代名臣能相、国家栋梁之中,科举考试出身的占了绝大多数。这表明科举制度( )
A. 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B. 促进文学艺术的繁荣
C. 为历朝选拔了大量的人才D. 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
A. 文景之治B. 贞观之治C. 开元盛世D. 开皇之治
如图显示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中①相对应的时期应该是( )
A. 南朝
B. 唐朝
C. 北宋
D. 南宋
“和同为一家”是指唐朝与哪个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 )
A. 回纥B. 南诏C. 吐蕃D. 靺鞨
读图《辽宋夏金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示意图》,下列符合史实的是( )
A. 西夏、金、南宋开国君主分别为元昊、阿保机、赵构
B. 辽、西夏、北宋首都分别是兴庆府、上京临潢府、开封
C. 澶渊之盟签订后,南宋与金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
D. 宋金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北宋时期一首诗写道:“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艘”,主要称赞王安石变法中的( )
A. 农田水利法B. 保甲法C. 方田均税法D. 募役法
宋朝为加强中央集权,消除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而采取的措施是( )
A. 在地方设置转运使B. 分解宰相权力
C. 调兵权统兵权分离D. 在地方设通判
小明同学收集了以下资料:“契丹的兴起”、“澶渊之盟”、“宋金和战”、“岳飞抗金”,由此可知他研究的主题是( )
A. 中华文明的起源B. 统一国家的建立
C. 多民族政权的并立D.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诗句描绘的场景与下列哪幅作品反映的社会状况基本相同( )
A. 《雨中耕作图》B. 《货郎图》
C. 《耕获图》D. 《清明上河图》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0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理。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数月不闭。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二钱。
--杜佑《通典》卷七
(1) 根据材料一中描述贞观年间的社会状况,并指出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哪些重要的生产工具?
材料二:宋朝是我国古代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时期,高度发达的社会文明也反映在人们日常生活中。
(2) 根据材料二,从商业、城市的繁荣和市民文化生活的角度举例说明“宋朝……高度发达的社会文明也反映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举出三例)。
材料三:宋代主要文学形式之一是词,词人层出不穷。元时期的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杂剧。
(3) 根据材料三写出宋词的杰出代表人物(两例)和元杂剧最优秀作家及其代表作。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对外交往的范围更加广泛,且具有持续性;对外交往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使节来往、留学生、贸易交流、宗教往来等。唐朝频繁的对外交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促进了东亚、亚洲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
--袁行需主编《中华文明史》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不得照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唐朝对外交往的史实。
材料二:到了宋代,瓷器逐渐成为中国对外输出的大宗货物,宋人记载舶船深阔各数十丈,商人分占贮货……货多瓷器,大小相套,无小隙也。特别是广州、明州、杭州等地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大批瓷器从这些港口启运,源源不断地销往亚洲、非洲各地,其中尤以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居多,销往埃及和伊朗的数量也很可观。
--据万明《海上丝绸之路与中西文化交流》
(2) 根据材料二指出瓷器在宋代对外贸易中的地位,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对外贸易繁荣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地方行政区划,自秦汉以来,基本上按山川地形的自然境界建置。……元统治者吸取了汉唐以来地方割据势力据险对抗中央政府这一教训,打破了自然的疆界,极力避免某一地区成为地方长官据险称雄的国中之国。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元朝地方推行的行政区划管理制度的名称,并分析该制度的特点。
材料二: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管理,元朝统治者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在东南地区澎湖岛设置了
______ ,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设置了 ______ 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在西藏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 ______ 直接统辖。
(2) 根据材料二内容补充元朝对台湾、西域和西藏的管理措施。从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角度谈谈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便利江南粮食,布匹的北运,进而巩固隋王朝对去全国的统治。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了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或最北点)涿郡(今北京),南至(或最南点)余杭(今杭州),全长2700多公里,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对中国以后经济的发展有重大意义。故唐朝诗人皮日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对此话解读最正确的是C。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大运河相关知识,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本题主要考查了大运河相关知识,识记大运河开通的历史意义。
2.【答案】C
【解析】科举制度自诞生之日起,在中国存在了1300多年,其间科举产生的进士接近十万,举人、秀才数以百万计,历代名臣能相、国家栋梁之中,科举考试出身的占了绝大多数.这表明科举制度为历朝选拔了大量的人才.科举制度改善了用人制度,使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用功读书风气盛行.
故选C.
本题考查了科举制度.科举制度在隋朝创立,唐朝时科举制逐渐完善,以进士、明经两科最重要.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提炼材料观点.
3.【答案】C
【解析】唐玄宗统治前期由于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开元盛世相关知识的识记。
解答本题需掌握开元盛世。
4.【答案】D
【解析】如从图中可以看出,西汉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是北重南轻,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同。从唐中晚期至南宋,中国的经济重心不可逆转地移到南方,到南宋时期,我们经济重心已经完成了南移。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内容.
5.【答案】C
【解析】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对“‘和同为一家’是指唐朝与哪个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的表述,根据所学知识,“和同为一家”是指唐朝与吐蕃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唐朝时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先后嫁给吐蕃赞普,唐与吐蕃“和同为一家”,故选项中C符合题意。
故选:C。
此题考查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难度不大,注意扎实掌握唐朝民族关系的主要史实。
6.【答案】D
【解析】据所学知,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10世纪初,契丹族的杰出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各部,916年,他建立契丹政权,定都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后来改国号为辽.北宋初期,在今天宁夏、甘肃一带生活着以游牧为主的民族党项族.1038年,党项族的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定都兴庆,历史上称为西夏.澶渊之盟签订后,北宋与金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1141年南宋和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故选:D。
本题考查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与和战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与和战的相关知识。
7.【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艘”可知,涉及的是农田水利方面的信息,这是农田水利法的内容,故A项正确。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变法涉及经济、军事和教育领域,其主要措施有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
故选:A。
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艘”,结合王安石变法的内容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对农田水利法的作用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答案】A
【解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中在地方设转运使,由转运使把地方财赋运到中央,从而使地方失去割据的经济基础,所以选A。
故选:A。
本题考查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注意关键词“消除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9.【答案】C
【解析】据题干“契丹兴起”“澶渊之盟”、“宋金和战”、“岳飞抗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916年契丹阿保机统一各部,建立契丹国(辽),1005年北宋与辽达成澶渊之盟,1044年,北宋与西夏达成和议,北宋与辽、西夏并立;1127年金灭北宋,同年赵构建立南宋,南宋抗战派将领岳飞坚持抗金,1141年南宋与金达成和议,南宋与金对峙局面形成。故小明同学探究的主题是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故选:C。
本题考查北宋与辽、西夏的并立和金与南宋对峙,知道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本题考查北宋与辽、西夏的并立和金与南宋对峙,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力。
10.【答案】D
【解析】宋代随着城市的发展,反映人民生活的风俗画增多.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风光和繁华景象.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可知,这是描写杭州的繁华,以“形胜”“繁华”四字为点睛之笔。自“烟柳”以下便详细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风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参差十万人家”表现出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题干诗句描绘的场景与作品《清明上河图》反映的社会状况基本相同。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清明上河图》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清明上河图》的相关史实。
11.【答案】【小题1】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曲辕犁和筒车。
【小题2】商业方面,宋朝出现了早市和夜市;城市的繁荣方面,北宋时的开封、南宋时的临安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市民文化生活方面,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
【小题3】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关汉卿,其代表作是《窦娥冤》。
【解析】本题考查贞观之治、盛唐气象、宋代的社会生活、宋词和元曲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贞观之治、盛唐气象、宋代的社会生活、宋词和元曲等相关史实。
12.【答案】【小题1】特点:范围更加广泛;具有持续性;交往的形式多种多样;唐文明促进世界文明进步。史实:玄奘西行天竺;鉴真东渡日本;日本遣唐使来中国;朝鲜音乐传入中国,中国政治制度、医学、天文、历算等传入朝鲜。(任选两点)
【小题2】地位:瓷器逐渐成为中国对外输出的大宗货物。原因:宋朝航海技术先进(指南针的发明);造船技术高超;政府鼓励海外贸易(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宋朝制瓷业等手工业发达;经济重心南移;海上丝绸之路的发达。(答出任意四点)
【解析】本题以二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唐朝对外交往的史实、瓷器在宋代对外贸易中的地位、宋代对外贸易繁荣的原因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唐朝对外交往的史实、瓷器在宋代对外贸易中的地位、宋代对外贸易繁荣的原因等知识。
13.【答案】
【解析】(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地方推行的行政区划管理制度的名称是行省制度管理地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制度的特点是打破了自然的疆界,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进一步加强对台湾的管理,在台湾(琉球)设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设置机构进行管理,使台湾开始纳入台湾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在西藏设置了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其军民各项事务。该机构的设置标志着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管辖权。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元朝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加强对西域的管辖。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是结束了我国历史上分裂割据和政权并立的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奠定了基础。
故答案为:
(1)名称:行省制度管理地方;特点:打破了自然的疆界,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
(2)东南(台湾):澎湖巡检司;西域:北庭都元帅府;西藏:宣政院。历史意义:结束了我国历史上分裂割据和政权并立的局面;为统--多民族国家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题以二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元朝的行省制度以及制度的特点、元朝交往边疆地区管理措施、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元朝的行省制度以及制度的特点、元朝交往边疆地区管理措施、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等知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历史试卷(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材料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中考二模历史试卷(学生版+教师版),文件包含2024年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中考二模历史试卷教师版docx、2024年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中考二模历史试卷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中考二模历史试卷,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