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 人应当坚持正义-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 人应当坚持正义-课件,共25页。
人应当坚持正义学习提示 这是一篇对话体哲思文章,全文由苏格拉底与好友格黎东就是否越狱逃跑的问题展开的24次对话构成,相较段落层次分明的文章,阅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阅读时要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公元前399年,雅典法庭以“不敬神明”罪判处哲学家苏格拉底死刑。判决执行前夕,他的好友格黎东潜入监狱,试图劝说他越狱逃跑。苏格拉底不赞成逃跑,他针对格黎东的建议,抛出了“正道”“道义”“道理”“正当”等一系列他所坚守的“正义”理念,层层铺垫,步步设问,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自己唯正义是从的道德信念,说服格黎东放弃劝说自己越狱的努力。 1.把握苏格拉底的重要人生概念,理解文章的核心观点 2.探讨文章的论辩逻辑,赏析苏格拉底的劝说艺术学习目标【学习任务一】 1.文章由苏格拉底向好友格黎东表明立场入手,以明确自己的观点,行文层层深入,深入浅出。请用心阅读文本,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梳理出文章的行文思路。提示: 站在全文的角度梳理苏格拉底是怎样劝说格黎东的: (1)表明立场:听从道理,尊重道理。 (2)告知好友:追求正义、美、好,听从道义、真理。 (3)引导好友:要活得好,活得体面、正派。 (4)启示好友:不能做不正当的事。【学习任务一】 2.站在局部某一部分的角度,比如第一段,体会苏格拉底的思维逻辑。【学习任务一】表明态度和立场:坚持原则,听从“道理”,不会让步;引导格黎东与自己一同研究、思考是不是该听人们的“议论”“意见”;追问格黎东哪些意见必须重视,哪些意见不必重视;请格黎东考虑:要不要尊重、听从人们的一切意见。【学习任务一】【学习任务二】阅读课文,圈画出对话中的相关语句,筛选出出现频次比较高的重要概念,借助批注法,对其进行批注;进而写出有关文章核心观点的摘要。提示: (1)因为我不但现在奉行,而且一贯遵守的原则是听从道理。凡是经过研究见到无可非议的道理我就拳拳服膺。 (2)例如正义和不正义,丑和美,好和坏,这都是我们现在所考虑的事情。 (3)只能听从那一个深知道义和不义的人的说法,听从真理本身了。 (4)我们应当认为最重要的并不是活着,而是活得好。你是不是也承认活得好就是活得体面、正派? (5)慎重考虑我们行事是否正当,……只该考虑自己这样做不正当的问题。 (6)那就既不能以坏报坏,也不能对人做不正当的事,不管人家对我们做的什么事。【学习任务二】提示: 列表逐一批注。【学习任务二】提示: 列表逐一批注。【学习任务二】提示: 梳理、摘要作者苏格拉底的核心观点。 1.一贯遵守的原则是听从道理。 2.在正义、美、好的问题上,听从内行的意见,听从真理本身。 3.我们应当活得好,活得体面、正派。 4.不能以坏报坏,也不能对人做不正当的事。 5.人应当坚持正义。 ……【学习任务二】【学习任务三】苏格拉底善于言辞,劝说艺术非常高超,真正做到了“既以理服人,又生动活泼”,那么,他是怎样一步一步地使格黎东的思路进入自己的逻辑思维轨道的呢?开宗明义:合乎正道,可贵;不合正道,不从;推心置腹:尊重道理;请求考虑:不迷失自我;设问追问:促使作答;由此及彼:遵从道义;遵从真理,活得体面;一同研究:打消“不正当”的念头;邀请对方:一起做正当的事。【学习任务三】请同学们结合对话,梳理出苏格拉底的对话内容,探究苏格拉底的诘问艺术。【学习任务三】【学习任务三】提示:【学习任务四】 苏格拉底将“正当”“道义”视为自己尊崇的绝对原则,舍生取义,舍生求道,舍生卫尊,这种思想和精神令人感动。但是,人世间永恒的“正义”真的存在吗?它有没有时代性?是不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苏格拉底的勇于“择死”给我们怎样的人生启示?请结合现实,联系文本,谈谈自己的思考、认识,以微写作的方式写出来。 提示: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问题,同学们可以结合文本,联系自我,独立思考,得出结论;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互相启迪,修改完善自己的认识;最后,以微写作的方式呈现自己的成果。【学习任务四】提示: 苏格拉底宁死也不放弃探究真理的权利,面对朋友的劝说逃跑,坚持道义而不动摇,为哲学而殉难,为正义而献身。面对死亡,苏格拉底的坦然与镇定是惊人的,这归功于思想的力量,精神的高度。 世界上始终没有停止“择生与择死”的辩论,很多人以自己的行为证明了自己的选择。 屈原、谭嗣同、苏格拉底择死;司马迁择生。 两相比较,孰高孰低,不可一语言之,需要结合实际解答。 苏格拉底择死,强调的是追求正义、道理、道义。他认为判决虽然不公正,但逃亡是毁坏法律,不能以错还错,以恶报恶。【学习任务五】 为了更好地理解、学习这篇文章,需要同学们在课下完成下列任务: 1.梳理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名言警句,体会这些格言警句的现实意义; 2.阅读有关苏格拉底的演讲施教,分析体会苏格拉底的施教艺术。提示: 值得我们至今仍可学习借鉴的苏格拉底的名言有很多,如: 人可以犯错,但是不可犯同一个错。 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 唯有理智最为可贵。 教育是把我们的内心勾引出来的工具和方法。 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是告诉人们答案,而是向他们提问。 要想向我学知识,你必须先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就像你有强烈的求生欲望一样。 思想应当诞生在学生的心里,教师仅仅应当像助产士那样办事。 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主要是如何让它发光。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学习任务五】提示: 苏格拉底擅长演讲,引导教育民众,传递自己的思想主张。 方法:问答法、对话法。 场所:广场、庙宇、街头、商店、作坊、体育馆、监狱等。 对象:青年人、老年人、有钱人、穷人、农民、手艺人、贵族、平民。 目的:造就治国人才;让人坚持正义。 内容: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教人锻炼身体。 教育方法:“产婆术”,他母亲是产婆,他借此比喻他的教学方法。他母亲的产婆术是为婴儿接生,而他的“产婆术”教学法则是为思想接生,是要引导人们产生正确的思想。【学习任务五】学习任务六 1.填写“课文学习清单” 2.课外阅读苏格拉底长篇论述全文,建构苏格拉底这一人物形象; 3.联系现实,浅谈苏格拉底“产婆术”在当下的意义,不少于300字。提示: 请每位同学独立完成,书面呈现;然后开展小组交流、分享。【学习任务六】【学习任务七】开展对比阅读和拓展阅读,丰富认知,增强理性认识。 1.对比阅读周国平的《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一文,全方位体会苏格拉底之死的意义。 2.拓展阅读梁衡的《人人皆可为国王》、茅盾的《谈独立思考》、林贤治的《让思想燃烧》、李大钊的《危险思想与言论自由》等文章,感受“思想”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