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考点题型例析及训练——句子衔接与排序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考点题型例析及训练——句子衔接与排序,共6页。
句子衔接和排序是中考的常考题型,考查方式一般以选择题形式呈现,题型主要为语段排序、嵌入式排序和句中衔接三种。语段排序题即将一个语段的几句话打乱顺序,要求重新排列,选出正确的一项;嵌入式排序题即从一个语段中抽出几个句子,打乱顺序,要求重新排列;句中衔接题即语段中抽出一个句子,要求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典题例析】
题型一:语段排序。
(2021•河南)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有了知识和智慧,我们才能独立思考,懂得如何应对人生的种种不确定性,
②因为阅读能给人以知识,给人以智慧。
③从而免于迷失和彷徨,知道何去何从。
④阅读为什么能提升我们的气质?
⑤可以说,阅读培育的是丰盈充实的灵魂,气象万千的精神。
A.①③④②⑤B.④②①③⑤C.①③②④⑤D.④②③①⑤
【答案】B
【解析】④句提出了问题,位于首句。②句给出了答案,应紧随其后。①句中的“有了知识和智慧”承接②句中的“给人以知识,给人以智慧”,因此①句应该是第三句。“懂得如何应对人生的种种不确定性”,就可以“免于迷失和彷徨,知道何去何从”,因此③句应该是第四句。⑤句是总结句,应该位于结尾。因此,以上句子的顺序应该是④②①③⑤。
【方法归纳】
语段排序题可按下列步骤和方法进行:
1.研读材料。首先,要认真阅读所给的句子,明确这段话的中心问题。抓住了中心,就抓住了要害,对句序的认识就会由暗到明。然后,我们可以根据“中心句”或“总领句”来确定首句或尾句。
2.理清思路。理清思路,有利于从整体上大体理顺句序。不同体裁的文章思路也会有所不同:记叙文常以时间、空间或事情的发展过程(起因、经过和结果)为序;议论文常把观点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中间,把总结句放在后面,结构形式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说明文往往把事理句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后面,材料的内部又遵循一定的顺序,或时间,或空间,或逻辑顺序。
3.抓住标志。抓住语言标志,可以把握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有利于尽可能多地确定出必然相连接的句子。如:关联词语的呼应;暗示性词语的使用;有指代意义的词语。另外,句子之间的过渡、对应关系,也往往体现语言顺序的一致性。陈述对象前后也是一致的。
4.语感检验。通过前面三步,最后将初步排成的段落连起来读一读,看语意是否连贯,有没有不对劲的地方,如果有,进行调整,直到感觉流畅为止。
题型二:嵌入式排序
(2021•扬州)“唐宋元明清,从古看到今。”______,______,______。大运河的滟滟波光映照着扬州历史的变迁。可不是个好地方?
下列三句话填入文段对应的空格中,排序正确的―项是( )
①明月湖畔璀璨的灯光彰显着今日的辉煌
②木兰苑内的千年银杏诉说着隋唐风流
③东关街上琳琅满目的商品含蕴着明清时尚
A.②①③B.③①②C.①③②D.②③①
【答案】D
【解析】仔细阅读语句,由②句中“隋唐”、③句中“明清”、①句中“今日”可知,②③①有时间的先后顺序,照应前面“从古看到今”。因此,正确的排序是②③①。
【方法归纳】
解答嵌入式排序题,要瞻前顾后。首先要理清语段的思路,弄清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其次要抓关键词,抓表明句间关系的词语和有先后之分的词语;最后看句中横线处的标点,结合标点和选项中的内容进行对照,选出正确的选项。
题型三:句中衔接
(2021•江西)下列填入语段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令尊”是对对方父亲的尊称,与此相关的还有很多。称对方母亲用“令堂”,称对方弟弟、妹妹用“令弟”“令妹”等。_______原来这个“令”字有“善良”“美好”的意思。
A.大概加上一个“令”字就是对人表示尊敬吧?
B.为什么加上一个“令”字就是对人表示尊敬呢?
C.其实加上一个“令”字就是对人表示尊敬。
D.所以加上一个“令”字就是对人表示尊敬。
【答案】B
【解析】根据后文“原来这个……”的提示,这是一个答语,前面填一个问句比较恰当。
【方法归纳】
解答句中衔接题,把握住以下要点:
1.语意相连。语意的连贯,是指上下文在语意上关系密切,相互呼应。针对这些特点,我们可以在把握句子整体意义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词、关键句来解答衔接题,如话题、观点与材料的关系等。
2.事理相承。句子衔接首先是意思表达要符合客观事理,合乎思维规律,即合乎逻辑,否则上下句在事理上就会出现“裂痕”,衔接不上。分句间的逻辑关系常有:并列、顺承、选择、转折、条件等。
3.结构相应。语句间的相应,包括答句与问句间的照应、上下句词语间的照应、前后句式间的照应等。
4.主语相同。句子的主语协调一致,是保持语句连贯的重要技巧。作为陈述对象的主语若一致,则语段的陈述话题、说明中心、议论角度也就相应一致了。
5.语境相符。对于写景复句或语段,要注意语境因素,分析景物、情调、写法的特点。景物,有远近、动静的不同;色彩,有鲜明、暗淡的区别;气氛,有热烈、冷清之分;视角,有高低、俯仰之异。如果不注意这些差别,就不容易辨别选项的正误。
【跟踪训练】
1.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激发出令人难以预想的向上动力和发展活力
②在40年的时间里奋起追赶,拥抱现代化
③走过了发达国家几百年才走完的道路
④一个拥有近14亿人口的大国
⑤可以说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激动人心的篇章之一
⑥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A.④②③①⑥⑤B.④②①③⑧⑤ C.②①③④⑧⑤D.②④①⑧⑤⑧
2.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艺经》有云“凡棋有善巧者,勿与之斗巧,但守我之拙,彼巧无所施”,此之为守拙。
②其实,守拙并不是五柳先生的首创,老子曾说过大巧若拙。
③守拙是古代围棋九等之末,因其棋力尚浅,对弈之时往往漏洞百出,谓之拙。
④有诗云“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⑤“守拙”虽为棋品之下下品,但“守拙之道”却是宝贵的人生经验。
⑥陶潜以后,也有“文以批进,道以拙成”“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讲的都是对守拙的推崇。
⑦但其往往及时发现并修正错误,谓之守。
A.①⑤③⑦④⑥②B.⑤①⑦③⑥②④C.③⑦①⑤②④⑥D.④②⑥①③⑦⑤
3.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过分草率的决定,可能会给今后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也会产生悔不当初的愧疚。
②所以选择既要把握好时机,又要仔细慎重。
③人生在世有很多的时候需要选择,但是选择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何去何从常常会让我们犹豫不决。
④除此之外,就是在决策的时候,不要一味地依赖别人的意见,他人并不知道你真实的处境,无法设身处地从你的角度出发来选择。
⑤过分地彷徨,可能会坐失良机,让机会从面前溜走,造成“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感叹。
A.③①⑤②④B.③⑤①②④C.①⑤③②④D.③⑤①④②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人生在勤,勤则不匮。”幸福不会从天降,美好生活靠劳动创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_______________;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_______________;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_______________。面对这样一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有机会干事业、能干成事业的时代,______________。
①为广大劳动群众指明了光明的未来
②广大劳动群众一定要倍加珍惜、倍加努力
③为广大劳动群众提供了宝贵的机遇
④为广大劳动群众赋予了光荣的使命
A.①④③②B.①③④②C.④①③②D.④③①②
5.下列语段空白处填入四个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在传承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中, , , , ,更要立志报效祖国。
①还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追求
②无论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大义
③修身立德强调的从来不只是在私人领域做到“独善其身”
④抑或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推己及人
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②①④ D.③④②①
6.下面是“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前言中的一段话。结合语境,在横线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陆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展品中,既有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叶形矛头,也有哈萨克斯坦国家博物馆收藏的黄金武士;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展品中,既有柬埔寨国家博物馆收藏的铜鼓,也有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的突线钮铜铎。展览中的精美文物众多,举不胜举。 。
【甲】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充分体现了这些精美文物在文化艺术方面融合互鉴、交汇碰撞的广度和深度
【乙】丝绸之路沿线各国文化艺术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充分体现在这些精美文物的融合互鉴、交汇碰撞之中
【丙】这些精美文物充分体现了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在文化艺术方面融合互鉴、交汇碰撞的广度和深度
7. 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赏读大自然的语言,你将收获良多:听流水、看落花,你会发现春天的逝去;听蝉鸣、看飞鸟,你能感受生命的活力;听鸟语、看飞瀑,你可体会自然的美妙……_______________。
A.这好比欣赏一部情节紧凑的动作影片,让人应接不暇
B.这好比对谈一位看破红尘的归隐智者,让人心胸开阔
C.这好比阅读一本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让人大开眼界
D.这好比品尝一顿菜品丰盛的美味大餐,让人心满意足
8.下列填入语段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_______________。先讲不求甚解。无论是《论语》还是柏拉图,不妨就当作闲书来读。读不懂不要硬读,先读那些读得懂、能够引起自己兴趣的章节和著作。有一天你会发现你越来越能读懂。再说为我所用。你用不着去过分计较大师说的原意到底是什么。对于你来说最重要的是,把它化为你的精神营养。读大师的书,是为了走自己的路。
A.我们要学会读书,读出效果
B.不求甚解和为我所用,是阅读的重要方式
C.其实读书只是一种轻松的休闲方式
D.读书其实是一件让人既劳累又享受的事情
【答案】
1.B【解析】本题考查语句排序能力。解答此题,首先熟悉所给选项,明确其内容主要是论述我国40年的发展变化体现出的历史性飞跃,然后分析选项,其写作顺序应为:首先指出国家巨大和奋斗时间,即第 = 4 \* GB3 ④和第 = 2 \* GB3 ②句,然后指出其动力和活力,即第 = 1 \* GB3 ①句,随后指出其取得的成就,即第 = 3 \* GB3 ③句和第⑥句,最后总结指出40年成就在人类文明史上的意义,即第 = 5 \* GB3 ⑤句,故应选B。
2.D【解析】通读七个句子,分析其内在关系。④句由陶渊明的诗句引出话题“守拙”;②句紧承④句追溯陶渊明之前“守拙”的来历;⑥句则阐述陶渊明之后,人们对“守拙”的推崇;承接前面诗文中的“守拙”,①句谈棋艺的“守拙”;③句紧承①句谈了“拙”的含义;⑦句紧承③句谈了“守”的意思;⑤句总结:“守拙”虽为棋品之下下品,但“守拙之道”却是宝贵的人生经验。综合以上分析,正确排序应为④②⑥①③⑦⑤。
3.B【解析】③句总说,引出选择的话题,故放在首位。接下来四句可以分为两组,⑤①是一组,构成并列,讲彷徨和草率都不利于做出正确的选择,根据①句“也”可知⑤在前,①在后;②④两句为一组,讲选择时应该注意什么,根据④句“除此之外”可知②在前,④在后。因此正确的顺序是:③⑤①②④。
4.C【解析】通过读这五个句子,可知介绍了在新的起点,我们都要秉持永恒的初心,确定②为首句。⑤①紧承②的内容,写出了无论在何时,我们都要秉持永恒的初心,砥砺前行;③④最后介绍了这种初心的巨大作用。所以顺序为②⑤①③④。
5.B.【解析】首先阅读题干可知,题干中的几个句子讲的都是如何修身立德,从家国大义、人生追求、推己及人,可知句子应按照逻辑顺序进行排列的。其次,从选项中观察发现关联词语“无论是”“还是”“抑或是”确定了②①④;最后,通读语段验证答案,得出正确的答案为②①④③。故选B项。
6.丙【解析】本题考查句子衔接。给出的文段都是在分说丝绸之路上不同国家的精美文物,段未总结由文物展品体现融合的深度和广度。
7.C【解析】“包罗万象”一词与语段中“赏读大自然的语言”和“春天的逝去”“生命的活力”“自然的美妙”相呼应。
8.B【解析】横线后的句子写了两层意思:不求甚解,为我所用。横线上应填一个总起句。A、C、D项均没有起到总起的作用,B项恰当。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考点专项分类训练5句子的衔接排序,共7页。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考点专项分类训练5句子的衔接排序,共7页。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句子的衔接与排序训练一(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