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节 地球的自转教案设计
展开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第四章第二节 《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
课题 | 地球的自转 | 单元 | 第四章 | 学科 | 科学 | 年级 | 七年级 |
学习 目标 | 知识与能力 在了解相关事实的基础上,探究得出地球自转以及自转方向和周期等知识。§k.Com]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了解地球自转的特征,知道地球的自转方向 2.通过讨论了解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知道晨昏线(圈)的含义和昼夜交替 周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与小组互助合作,使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激发学生的 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 ||||||
重点 | 1.会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 2.明确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 | ||||||
难点 | 1.建立地球运动的空间概念 2.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 |
教学过程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导入新 课 | 展示父与子的对话。提出问题: 为什么太阳每天都有东升西落呢?
| 帮助父亲回答子的问题 | 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利于他们进入学习状态 |
讲授新课 | 一、【探究“太阳的东升西落”】 1. 剪一块白纸板,画上太阳平行光线。 2. 用硬纸做一个十字方向标。 3. 在地球仪上找到学校所在地的大致位置,用大头针将十字方向标固定在该位置处。并使方向标的方向与经线、纬线一致。 4. 按由西向东方向(图示方向)转动地球仪,观察太阳方位的变化。 5. 观察并记录: (1)假如站在方向标中心位置处,当地球旋转到 A 位置时,你看到的太阳方位是______。对于观测者来说,这时正处于一天中的 时间(正午/早晨/黄昏)。 (2)地球旋转到B 位置时,你看到的太阳方位是 _______。对于观测者来说,这时正处于一天中的 时间(正午/早晨/黄昏)。 (3)地球旋转到图 4-12C 位置时,你看到的太阳方位是 ________。 对于观测者来说,这时正处于一天中的 时间(正午/早晨/黄昏) (4)太阳方位变化的原因是 。 所以,我们总是从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在西方送走落日的余晖。 【拓展】地球自转的方向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右手大拇指代表北极上空,握拳后四指指尖所指方向就是地球自转的方向。 指导学生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正确的演示方法如下: (1)将地球仪底座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2)让地球仪上的北极指向北极星附近(即指北)。 (3)左手扶稳地球仪底座,右手向身体外侧方向拨动地球仪的球体部分。 (4)在转动地球仪的同时,分别从北极、南极上空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 【新知讲解】从地球南极上空和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是怎样的? (教师演示) 二、昼夜交替 美国一场“超级碗”橄榄球比赛在某地下午 2时举行时,我们却要在半夜里起来观看这场比赛的电视实况转播。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1.探究昼夜交替的原因 (1)北 美 洲 处 于 白 昼。利用球仪推测非洲和南美洲的昼夜分布状况。 (2)地球为什么会有昼夜现象呢? 【新知拓展】假如地球是透明的、发光的,会有昼夜现象吗? (3)地球为什么会有昼夜更替现象现象呢? 【简记:昼夜交替的原因】 2.昼夜更替一次的时间周期?
3.读图,区分晨昏线、晨线、昏线 晨昏线:
晨 线: 昏 线: 读图:指出图中晨昏线中哪一段是昏线?哪一段是晨线?
【练习】图上的 A、B、C、D 四地中,处在深夜的是 ___________,处在白天的是 ___________。 A 地在 ___________(填“晨线”或“昏线”)上。 【新知拓展】 1.假如地球不自转,会有昼夜现象吗?
2.宇宙中的天体是不是都有昼夜现象?
3.地球昼夜交替的周期对地球上生命的形成和发展有没有好处?为什么?
|
学生分组,动手操作,说出答案
学生观察
学生演示(两人合作)
学生观察地球仪,得出答案:
南美洲处于白昼,非洲处于白昼向黑夜过渡。
学生读书,回答: 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这一半就是白昼,称为昼半球;而背着太阳的另一半则太阳照不到,是黑夜,称为夜半球。这就使地球上有了昼夜之分。 不会有昼夜现象
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也就不断地更替,这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学生阅读记忆
地球每自转一周,白天和黑夜就更替一次,时间约为 24小时。
学生读课本图文回答: 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做晨昏线 晨线是太阳升起的地方。 昏线是太阳落下的地方。
昏线:ADC线; 晨线:ABC线。
因为地球绕太阳转动,会有昼夜现象,周期为一年。
学生阅读: 行星昼夜交替的周期长短差异很大:水星 58.65 日,金星 243天,地球是 24小时, 火星24小时37分……。
适宜的自转周期,使地表日温度变化平缓,白天温度不会太高,晚上不会太低,从而保证了地球上生命的生存和发展。 学生阅读了解 |
【活动】让学生演示,培养动手能力。
本环节,学生利用实验,观察太阳方位的变化“探究‘太阳的东升西落’”,利于认识:“从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在西方送走落日的余晖”的原因是: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运动。
【拓展】设计:让学生形象记忆地球自转的的方向。
本环节,从南、北极点俯视地球自转,拓展学生对地球自转的方向的认识,利于强化印象,形成地球自转的空间概念
问题导入,引起注意
【新知拓展】假设情境,培养学生运用知识思考的能力。
【简记:昼夜交替的原因】让学生对地球的昼夜交替,简明记忆。
【简记晨线、昏线】环节,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化难为简,准确解答。
【新知拓展】打开学生想象,拓展思维空间。
本材料:让学生了解宇宙中的许多行星天体都有昼夜现象,丰富学生知识。
本材料:让学生了解宇宙中地球昼夜交替的周期对地球上生命的形成和发展是极为重要的,明确地球的唯一性。
|
课堂检测 | 1.“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描述的是地球的( ) A. 自转运动 B. 公转运动 C. 星空变化 D. 季节更替 2.地球自转的旋转中心是( ) A.太阳 B.北极星 C.地轴 D.赤道 3.下列图示中,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4..晨昏线是( ) A.黎明和黄昏的分界线 B.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 C.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D.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5、根据左图答题:图A、B、C、D四地中, 处在白昼的是 ; 处在黑夜是 ; 处在晨线上的是 ; 处在昏线上的是 。
| 认真读题,当堂完成 |
|
课堂小结 |
|
| |
板书 |
|
|
|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4章 地球和宇宙第2节 地球的自转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浙教版七年级下册<a href="/kx/tb_c5672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4章 地球和宇宙第2节 地球的自转教案及反思</a>,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探究自转现象,探究昼夜交替的秘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节 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节 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地球在不停地绕地轴旋转,昼夜交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4章 地球和宇宙第2节 地球的自转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4章 地球和宇宙第2节 地球的自转教案,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