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东省各地化学中考试题选编——第8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练习题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01089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山东省各地化学中考试题选编——第8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练习题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01089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山东省各地化学中考试题选编——第8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练习题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01089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山东省各地化学中考试题选编——第8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山东省各地化学中考试题选编——第8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练习题,共4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流程题,简答题,实验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8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练习题
一、单选题
1. (2022·山东省·模拟题)用相同质量的镁和铁分别与稀盐酸反应,横坐标表示加入盐酸的体积,则生成氢气的质量符合实际的是( )
A. B.
C. D.
2. (2022·山东省·模拟题)某兴趣小组进行实验探究,向盛有硝酸亚铁和硝酸银混合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滤液中一定含有Zn2+和Fe2+,一定没有Ag+
B. 滤液中一定含有Zn2+,一定没有Fe2+和Ag+
C. 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锌和铁
D. 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和铁,可能含有锌
3. (2022·山东省枣庄市·模拟题)某同学为验证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他设计了以下四种实验方案,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将Fe丝、Cu丝分别放入AgNO3溶液中
B. 将Fe丝、Cu丝、Ag丝分别放入稀盐酸中
C. 将Fe丝分别放入CuSO4溶液、AgNO3溶液中
D. 将Fe丝、Ag丝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
4. (2022·山东省济宁市·模拟题)一定质量的Zn加入到含有Fe(NO3)2和AgNO3两种物质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液仍为浅绿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5. ①滤液中一定有Zn2+、Fe2+
6. ②滤液中可能有Ag+
7. ③滤渣中一定有Ag,可能有Fe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8. (2022·山东省·模拟题)为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某同学设计了如图四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通过实验①、②,能验证金属活动性:Fe>Cu
B. 通过实验①、②、③,能验证金属活动性:Fe>Cu>Ag
C. 实验④中X为Cu,Y为FeSO4溶液,能验证金属活动性:Fe>Cu
D. 实验④中X为Cu,Y为AgNO3溶液,能验证金属活动性:Cu>Ag
9. (2022·山东省·模拟题)下列有关金属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黄铜片比纯铜片硬度小
B. 焊锡的熔点比纯锡的熔点低
C. 钢的含碳量比生铁的含碳量高
D. 沙漠地区的铁制品比沿海地区的铁制品更易被锈蚀
10. (2022·山东省·模拟题)向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滤液呈蓝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滤渣中—定有Ag、Cu
B. 滤液中一定有Cu2+、Zn2+
C. 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D. 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沉淀生成
11. (2022·山东省菏泽市·模拟题)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各地,市民外出需佩戴口罩以防万一。以下为生产口罩的部分材料,其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
A. 过滤纸 B. 塑料呼吸阀 C. 无纺布 D. 铝制鼻条
12. (2022·山东省枣庄市·模拟题)把一枚无锈铁钉放在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可出现的是( )
A. 溶液蓝色变浅直至无色 B. 铁钉表面析出红色物质
C. 产生大量气泡 D. 溶液质量增加
13. (2022·山东省·模拟题)如图为Fe元素的化合价和物质类别的二维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质C的化学式为Fe(OH)3 B. 物质E的化学式为FeSO4
C. 物质A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质B D. 物质A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物质D
14. (2022·山东省枣庄市·模拟题)将一定量的铁粉加入到含有Zn(NO3)2、Cu(NO3)2和AgNO3的废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滤渣中一定含有Ag和Cu,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
B. 滤渣中一定不含Fe,滤液的质量可能比原废液质量小
C. 滤渣中一定含有Ag,滤液中可能含有Cu(NO3)2和AgNO3
D. 滤渣中一定含有Ag和Cu,滤液中可能含有Cu(NO3)2和AgNO3
15. (2022·山东省泰安市·模拟题)往硝酸铜、硝酸银和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缓慢连续加入质量为m的锌粉,溶液中析出固体的质量与参加反应的锌粉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ab段(不含两端点)对应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Zn2+、Fe2+、Cu2+和Ag+
B. bc段(不含两端点)析出的金属是Cu
C. c点对应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Zn2+、Fe2+
D. 若bc段和cd段中析出固体质量相等,参加反应的锌粉质量分别为m1和m2,则m1>m2
16. (2022·山东省菏泽市·模拟题)取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投入相同浓度的盐酸中,只有乙有气泡产生;再取一小块甲投入丙的硝酸盐溶液中,甲的表面有丙析出.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A. 乙>甲>丙 B. 甲>丙>乙 C. 丙>乙>甲 D. 乙>丙>甲
17. (2022·山东省潍坊市·模拟题)古代诗词、谚语、成语浓缩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下列说法中从化学角度解释不合理的是( )
A. “百炼成钢”--降低生铁中碳元素的含量
B. “釜底抽薪”--体现了燃烧的条件
C.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金不活泼,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态存在
D. “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用铜置换出铁
18. (2022·山东省聊城市·模拟题)A、B、C、D是四种金属单质,能发生如下反应:A+2BNO3=A(NO3)2+2B;A+HCl→不反应。C+2HCl=盐+H2↑,D+2HCl=盐+H2↑且相同条件下D比C反应剧烈。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 D>C>A>B B. B>A>C>D
C. A>B>C>D D. D>C>B>A
19. (2022·山东省·模拟题)分类是学习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归类完全正确的是( )
A. 能直接构成物质的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B. 合金:生铁、不锈钢、黄铜
C. 可燃性气体:氢气、氧气、一氧化碳
D. 化石燃料:石油、煤、木材
20. (2022·山东省济宁市·模拟题)在一定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下列相关变化曲线,一定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二、多选题
21. (2022·山东省济南市·模拟题)室温下,将质量为ag的铁粉加到bgH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则下列有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 反应后固体只含有Cu
B. 反应后溶液质量仍为bg
C. 反应后溶液中阳离子只含Fe3+
D. 若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NaOH,会有蓝色沉淀产生
22. (2022·山东省济南市·模拟题)向一定质量的AgNO3和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ag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一定温度下的滤液(不饱和)和滤渣,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下列有关说法中,合理的是( )
A. 滤液一定为浅绿色
B. 滤渣质量一定大于ag
C. 滤液中一定有Ag+、Fe2+和Mg2+
D. 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大量气泡冒出
三、填空题
23. (2022·山东省东营市·模拟题)铁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多的金属。
24. (1)认识铁:从宏观看,铁由______组成;从微观看,铁由______构成。
25. (2)生活中:如图是常用的铁锅。把铁制成铁锅利用了铁的延展性和______性。 为防止铁制品锈蚀,可采用的一种防锈方法是______。
26. (3)实验室: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______,放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7. (4)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 )炼铁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该反应利用了一氧化碳的哪种化学性质:______。
28. (2022·山东省德州市·模拟题)高速铁路作为一种安全可靠、运载量大、低碳环保的运输方式,已经成为世界铁路发展的重要趋势,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29. (1)图中标示的高速列车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______ (任写一种)。
30. (2)高速列车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是合金而不是纯金属,这是因为合金具有许多优良性能。例如,铝合金比纯铝的硬度 ______ (填“大”或“小”),不锈钢比纯铁的抗腐蚀性 ______ (填“强”或“弱”)。
31. (3)高速列车表面喷漆除美观外,主要是为了 ______ 。
32. (4)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的 ______ (填“强”或“弱”)。空气中,铝比铁具有更好的抗腐蚀性,原因是 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33. (2022·山东省聊城市·模拟题)镉(Cd)及其化合物在电镀、电池、颜料等领域中有广泛应用。镉是种“氢前金属”,金属活动性介于铁和铜之间。镉元素常见化合价为+2。
34. (1)将含镉物质进行分类;单质(Cd)→氧化物(CdO)→碱 ______→盐(CdCl₂)请补齐括号里的物质(写化学式)。
35. (2)银据金属化学性质的一般规律,下列预测合理的是 ______(填标号)。
36. A.镉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37. B.H₂或CO能将镉的氧化物转化为金属镉
38. C.镉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
39. D.硫酸镉溶液中的硫酸锌可加入镉粉除去
40. (3)已知硫酸镉易溶于水。制备硫酸镉的方案有多种,请写出一种方案的化学反应原理 ______(化学方程式)。
四、流程题
41. (2022·山东省枣庄市·模拟题)某合金主要成分为Zn、Fe、Cu及这三种金属的少量氧化物。利用该合金制成的机械零件废弃物制取高纯度ZnO,其部分工艺流程如图所示。请回答:
42.
43. 已知:Zn(OH)2溶于强碱形成可溶性盐。
44. (1)滤渣I中一定有______。
45. (2)加酸溶解废弃物时,需要通风并远离火源,其原因是______。此过程中Zn还能起到除铜作用,除铜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此反应属于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46. (3)调节pH可用NaOH,但不能过量,其原因是______。
47. (4)焙烧Zn(OH)2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五、简答题
48. (2022·山东省·模拟题)金属和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49. (1)在四川三星堆遗址出土大量重要文物,其中有巨青铜面具如图甲,其制作材料属于 ______ (填序号)。
50. A.金属材料
51. B.合成材料
52. C.复合材料
53. (2)为了防止铁器生锈,通常在其表面涂防护漆,其防锈原理是 ______ 。
54. (3)某同学用图乙所示实验来验证铜与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则X、Y分别是 ______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
55. (2022·山东省·模拟题)2021年5月15日,中国“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它应用的新型镁锂合金材料是由西安四方超轻材料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回答下列问题:
56.
57. (1)镁锂合金硬度比其纯金属的硬度 ______ (填“大”或“小”)。
58. (2)
59.
60. 图1为镁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则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______ 。
61. 图2为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______ (填序号),与镁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______ (填序号)。
62. (3)锂原子(Li)在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锂离子,写出锂离子的符号: ______ 。
63. (2022·山东省东营市·模拟题)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制作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为预测新元素的结构和性质提供了线索,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和铝原子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64. (1)我国自主研发的复兴号动车组列车,领跑世界,其中含有铝合金等材料,原因是铝制品有较好的耐腐蚀性,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回答)。
65. (2)图中空白处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______,小明根据元素周期表预测该元素共有______个电子层,最外层有______个电子。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有密切关系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电子层数越多,最外层电子离核越远,原子核对其吸引力越小。由此推测,该元素属于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单质化学式为______(用R表示)。
66.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______。
67. A.表中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68. B.锗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2.64
69. C.R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变成R3+
70. D.锗原子中质子数等于中子数
71. E.2R+Al2(SO4)3=R2(SO4)3+2Al
72. (2022·山东省潍坊市·模拟题)2021年3月三星堆遗址“再惊天下”,新出土重要文物500多件,多属前所未见的稀世之珍。
73.
74. (1)下列出土文物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______(填字母序号)。
75. A.青铜大立人 B.金面具 C.象牙 D.玉石器
76. (2)出土的“金面具”为一整块金箔制作,最薄处仅有0.2毫米,这说明金属具有良好的 ______性。
77. (3)出土的青铜大立人、高3.95米的青铜神树、青铜面具等精美青铜器书写了青铜华章。
78. 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现在孔雀石上燃烧炭火可得到红色的铜,其反应之一是木炭在高温下将氧化铜还原成铜单质,则木炭和氧化铜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79. ②“湿法冶金”早有记载,除西汉《淮南万毕术》外,在晋代葛洪《抱朴子》中也有“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的描述。请写出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80. (4)为探究Fe、Cu、Mn三种金属的活动性,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81. ①C中可观察到明显的现象,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已知锰可以与稀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物中锰元素显+2价)。
82. ②通过以上实验,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______。
83. ③实验A-D中,不需要做的实验是 ______(填序号)。
84. (2022·山东省菏泽市·模拟题)高铁使人们的出行更加方便、快捷。请回答下列问题。
85. (1)动车电路中的导线大多是用铜制的,这是利用了铜的延展性和 ______性。动车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是合金而不是纯金属,这是因为合金具有更多优良性能,例如,钢比纯铁硬度 ______。
86. (2)动车表面喷漆除美观外,主要是为了防止外壳生锈,其防锈原理是 ______。
87. (3)铝热剂是修建铁路时常用的焊接材料,其反应原理是:高温下,铝与氧化铁反应得到熔融的铁与一种氧化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请推测该反应是 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88. (2022·山东省东营市·模拟题)人们在实验研究中总结出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89. (1)图中□内应填写的元素符号是______。
90. (2)Mg、Sn、Pb、Cu、Ag中,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的有______种。
91. (2022·山东省泰安市·模拟题)我国高铁飞速发展,已成为世界上唯一高铁成网运行的国家,请回答下列问题。
92. (1)下列高铁列车的部件中,其主要材料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______(选填字母序号)。
93. A.玻璃车窗
94. B.镁铝合金车体
95. C.塑料小桌板
96. D.涤纶座套
97. (2)高铁刹车片由合金锻钢制作,时速300公里以上的列车紧急制动时,轮毂盘面和刹车片的温度瞬间达到700℃以上,合金锻钢应该具备耐磨和 ______等特性。
98. (3)建造高铁需要消耗大量的铝、铁等金属。工业炼铁的原理是氧化铁(Fe2O3)和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99. (4)车身表面烤漆不仅美观,还能起到防锈的作用。其防锈的原理是 ______。
100. (2022·山东省东营市·模拟题)某电器的废旧电路板中有Fe、Cu、Ag等金属。将电路板预处理获得金属板,从金属板中回收部分金属的工艺流程如图。(已知:Ag的活动性比铜弱)
101.
102. (1)向金属板中加入过量稀硫酸的目的是 ______。
103. (2)在滤渣Ⅰ中加稀硫酸,同时通入氧气,加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的滤液Ⅱ中除水外还含有硫酸铜。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104. (3)滤渣Ⅱ成分是 ______(填化学式)。
105. (4)写出铁粉与滤液Ⅱ中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106. (5)试剂X中除水外还有 ______(填化学式)。
107. (2022·山东省东营市·模拟题)我市某化工厂排放的废液中含有硫酸铜和硫酸亚铁.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取了适量的上述废液样品,将一定量锌粉加入样品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A和固体B.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08. (1)关于滤液A所含溶质的猜想中,不合理的是______(填写序号).
109. ①猜想一:只有硫酸锌;②猜想二:硫酸锌、硫酸亚铁;
110. ③猜想三:硫酸锌、硫酸亚铁、硫酸铜;④猜想四:硫酸锌、硫酸铜
111. (2)设计简单实验,确定“猜想二”对应的固体B的成分:
112. 实验操作:______.
113. 实验现象和结论:______.
114. (3)写出所涉及到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115. (4)反应后析出金属的质量______(选填“一定”或“不一定”)比参加反应的金属质量小.
116. (2022·山东省东营市·模拟题)材料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请回答下列问题:
117.
118. (1)商代司母戊鼎代表着我国古代高超的金属制造水平,它是主要含有 ______元素的合金。金属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的先后顺序与 ______(填“金属的活动性”或“金属在地壳中的含量”)有关。
119. (2)我国高铁飞速发展,已成为世界上唯一高铁成网的国家。
120. ①制作高铁的材料中使用了铝合金等铝制品在空气中耐腐蚀的原因是 ______(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121. ②高铁电路多用铜制导线,这是利用铜的延展性和 ______性。
122. ③铁刹车片由合金锻钢制作,时速300km以上的列车紧急制动时,轮毂盘面与刹车片的温度瞬间可达700℃以上。合金锻钢应该具有耐磨性和 ______等特点。
123. (3)“中国制造”“一带一路”等基础建设都需要用到大量钢铁。
124. ①生铁和钢均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材料,它们都属于 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125. ②铁制品暴露于潮湿的空气中,易形成铁锈。由于铁锈结构特点是 ______,故铁制品表面的铁锈应及时清除,用稀盐酸适时浸泡是清除铁锈的方法之一,铁锈的主要成分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家庭使用的铁锅防锈方法有 ______。
126. (2022·山东省青岛市·模拟题)根据如图实验回答问题。
127.
128. (1)实验甲中放少量水的目的是 ______。
129. (2)实验乙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烧杯中,观察到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由此可推断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是 ______。
130. (3)实验丙为CO还原Fe2O3微型实验装置图。则A处V形管内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B处V形管内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131. (2022·山东省青岛市·模拟题)金属在生产、生活和科技领域应用广泛。请回答问题。
132. (1)多种金属根据需求可以压成薄片,抽成细丝,说明金属具有 ______性。
133. (2)铁锅、铝锅是常用的烹饪炊具,主要利用它们的 ______性。
134. (3)用钛合金制造飞机起落架非常牢固,能支撑巨大的重量。钛合金还可用于制造船舶和潜艇,能长期经受海水侵蚀和风浪冲击,这是利用了钛合金的 ______、______的优良性能。
135. (4)某研究小组为探究铁、铜、铝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了如下三个实验(其中金属均已打磨,且形状、大小相同,试管中所用5%的盐酸体积相同)。
136. 【实验记录与分析】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立即产生气泡,速率较慢
无明显现象
立即产生气泡,速率较快
实验结论
铁、铜、铝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______ > ______ > ______
【实验反思与拓展】
①三种金属加入盐酸前都用砂纸将表面打磨,目的是 ______(选填字母序号)。
A.使表面光亮,易于观察
B.除去金属表面氧化膜,利于直接反应
②某酸雨多发地区,欲铸一座金属雕像,应选用Fe、Cu、Al三种金属中的 ______为原材料更合适。
③探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除采用金属与酸溶液反应的方法外,还可选用的方法是 ______(写出你所用方法中所用的药品)。
④实验中,如果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同,是否一定能得出正确的结论?______(选填“是”或“否),理由是 ______。
137. (2022·山东省青岛市·模拟题)2020年11月10日,中国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下潜突破1万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请回答下列关于潜水器材料的问题:
138.
139. (1)外壳使用了钛合金,这是利用了钛合金 ______的优点(写出一条即可)。
140. (2)潜水器身上装配了四块压载铁,总重量将近2吨。在工业上,常用一氧化碳还原赤铁矿炼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若用如图所示装置在实验室模拟工业炼铁,请对装置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意见:______。下列对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______(填写序号)。
141. ①为了避免加热玻璃管时可能发生爆炸,加热前应先通一会儿CO
142. ②实验结束后,玻璃管中固体减少的质量就是参加反应的氧化铁中氧元素的质量
143. ③实验中玻璃管中固体粉末由黑色变为红色
144. (2022·山东省济宁市·模拟题)化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产与生活。请结合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问题。
145. (1)蚊香是夏日驱蚊虫的常用物品,请回答下列问题:
146. ①点燃蚊香时,加热使蚊香的温度达到 ______。
147. ②微风吹动时,蚊香燃烧的时间会较短,原因是 ______;而适时熄灭蚊香是节约和安全的需要,请说出熄灭蚊香的一种方法:______。
148. (2)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铁生锈过程中生成了FeO(OH),该化合物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______价。
149. (3)“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这种产物可能是 ______(填字母序号)。
150. A.甲醇(CH4O)
151. B.甲酸(CH2O2)
152. C.乙醇(C2H6O)
153. D.乙酸乙酯(C4H8O2)
154. (4)在新冠疫情期间,我们常采用喷洒次氯酸钠(NaClO)溶液对环境进行消毒,其原因是次氯酸钠与空气中的CO2和H2O反应,生成了有强氧化性的次氯酸,则次氯酸的化学式为 ______。
155. (2022·山东省青岛市·模拟题)金属和金属材料与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
156. (1)如图,观察到蜡片熔化,说明铁具有的性质是 ______。
157. (2)汽车表面喷漆,可以延缓金属车身的锈蚀,其防锈原理是 ______。
158. (3)黄铜(铜锌合金)的外观与黄金相似,可用稀硫酸来鉴别,请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159. (4)在初中阶段,我们认为:一种物质得到氧被氧化同时另一种物质失去氧被还原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其中得氧的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失氧的物质发生还原反应。工业上常利用铝热反应冶炼金属锰,反应原理为:4Al+3MnO2−高温3Mn+2Al2O3,该反应中MnO2发生了 ______(选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160. (5)某化学兴趣小组将一定质量的铁和锌的混合粉末加入硝酸银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161. ①如果滤液呈无色,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______(写化学式)。
162. ②如果滤液呈浅绿色,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______(写化学式)。
六、实验题
163. (2022·山东省·模拟题)学习了金属矿物及其冶炼后,同学们设计了两组实验装置,请回答:
164.
165. (1)铁元素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氧化铁是______(填写铁矿石名称)的主要成分。如图1是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粉末的实验装置,反应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玻璃管中的氧化铁粉末逐渐变成______色,装置B中的现象是______,虚线框内装置的作用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166. a.吸收二氧化碳
167. b.消耗一氧化碳
168. c.检验一氧化碳
169. (2)如图2是用适量木炭粉还原氧化铁粉末的实验装置,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试管口部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_。反应一段时间后,装置C中澄清石灰水无现象的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70.
171. 同学们发现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性质有所不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172. a.一氧化碳不能与水反应,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173. 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结构不同
174.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可以作气体肥料
175.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可以作还原剂
七、探究题
176. (2022·山东省德州市·模拟题)某钢铁厂高炉炼铁的主要原料是焦炭、赤铁矿石(主要含Fe2O3)、空气等,主要反应过程如下:
177.
178. 请回答:(1)A的化学式______。
179.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180.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181. (4)向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______(填化学式),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填化学式)。
182. (2022·山东省·模拟题)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83.
184. (1)图一是某同学将外形相完全相同的铜片和黄铜片相互刻划,该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比较纯铜和黄铜 ______的大小,留下明显划痕的是 ______。
185. (2)图二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装置图。实验过程中玻璃管内出现的现象是 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
186. (3)图三所示装置是探究铜生锈的部分实验。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一段时间后,试管①中铜片保持光亮,试管②中铜片出现绿色锈渍。对比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187. (4)如图四所示装置是四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实验。
188.
189. 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方案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在A、B、C三个实验中,需要控制的实验条件除了金属与稀硫酸的接触面积、稀硫酸的体积、温度以外还需要控制的条件是 ______。写出试管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试管D中产生的现象为 ______。大家认为从中选择四个实验即可验证锌、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这四个实验的两种组合是 ______、______。
190. (2022·山东省德州市·模拟题)小新拿来一片黄色的金属向同学们炫耀说他捡到了黄金.小宝说他曾在网上看到过,有一种铜锌合金外观和黄金相似,常被误认为黄金.于是他与小新开始探究.
191. 【提出问题】这块黄色的金属是黄金还是铜锌合金?
192. 【猜想】①小新认为是黄金;②小宝认为是铜锌合金
193. 【查阅资料】合金中的金属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金在高温下不与氧气反应,锌在高温下与氧气反应生成白色固体.
194. 【设计实验】①小新设计的实验:截取一小片黄色的金属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②小宝设计的实验:截取一小片黄色的金属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195. 【现象与结论】①小新在实验中观察到黄色的金属变黑,则他的猜想______,黑色物质是______.写出生成该黑色物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②小宝在实验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只写一个).
196. 【反思与应用】①假如你的观点和小宝的观点相同,你还可以设计一个实验:截取一小片黄色的金属放入______溶液中.②你设计的实验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式______.
197. (2022·山东省济宁市·模拟题)(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气体的制取,除杂、检验及性质验证的探究。
198.
199. 实验一:如图1是实验室常用的几种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200. ①写出实验室用AE装置组合制取某种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用E装置收集该气体,气体从 ______(填“a”或“b”)端进入。
201. ②实验室制取的CO2中常含有少量杂质气体会干扰F实验的目的。为排除干扰,除去该杂质并检验是否除净,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上述装置 ______(填序号),再进入F装置:F装置内产生的现象为 ______。
202. 实验二: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塑料袋,有的是用聚乙烯制成的,有的是用聚氯乙烯制成的。小组同学对包装食品的塑料袋进行探究,以验证其成分(如图2)。
203. 查阅资料:聚乙烯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聚氯乙烯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氯化氢。
204. ③装置B的作用是 ______。
205. ④按装置进行试验,在实验过程中,D、F产生明显现象,E无明显现象发生,说明塑料袋的成分是 ______。连接实验仪器时,能否将D、E位置进行交换,理由是 ______。
206. (2)学习了金属铝的化学性质,某兴趣小组对铝与水能否发生化学反应进行了如下探究。
207. ①小明将铝粉加入到盛有冷水的试管中,加热至沸腾,没有观察到明显的现象。但先将水煮沸后再加入铝粉产生了少量白色沉淀。依据氧气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性质,小明认为在冷水中加入铝粉后进行加热,没有明显现象的原因是 ______。
208. ②将铝粉加入到盛有冷水的试管中,加热至沸腾,滴入几滴氯化钠溶液,观察到有少量白色沉淀产生。为什么滴入氯化钠溶液后铝就能和水发生反应了?
209. 小明猜想:可能是氯化钠溶液中的Na+促进了铝和水的反应:
210. 小洪猜想:______。
211. 请你设计实验,验证小明的猜想不成立。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和结论
______
______ ,则小明的猜想不成立。
八、计算题
212. (2022·山东省枣庄市·模拟题)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测定实验室中某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不考虑黄铜中的其他杂质),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过程。称量10g粉末状黄铜样品放入烧杯中,量取45mL稀硫酸分三次加到其中,每次充分反应后,测定生成氢气的质量,实验数据如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加入稀硫酸的体积(mL)
15
15
15
生成氢气的质量(g)
m
0.04
0.02
试求:
(1)m的数值______。
(2)此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是少?(写出计算过程)
213. (2022·山东省济南市·模拟题)金属材料伴随着我们从原始的社会,一起走进今天的现代化文明世界。试回答下列问题:
214. (1)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剑”出土时依然光彩夺目,经检测知其主要成分是青铜,青铜属于 ______(填“单质”或“氧化物”或“合金”之一),有良好的抗腐蚀性。
215. 人类文明与金属材料的发展应用关系十分密切。下列三种金属材料中,直到近代才得以应用的是 ______(填选项序号之一)。
216. A.铜合金 B.铝合金 C.铁合金
217. (2)某钢铁厂高炉炼铁的主要原料是焦炭,赤铁矿石(主要含Fe2O3)、空气等,主要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218.
219. 第Ⅱ步中,生成物X的化学式为 ______。
220. (3)为测定某赤铁矿石中含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实验小组的同学称取10.0g赤铁矿石样品倒入烧杯中,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赤铁矿石中所含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试回答:
221.
222. ①该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为 ______g。
223. ②当滴入稀盐酸200g时(即图中B点时),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 ______(填写化学式)。
224. ③当滴入稀盐酸100g时(即图中A点时),试通过计算,求此温度时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______。(计算结果精确至0.1g)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用相同质量的镁和铁分别与稀盐酸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质量关系如下:
Mg+2HCl=MgCl2+H2↑
24 2
Fe+2HCl=FeCl2+H2↑
56 2
等质量的金属镁和铁中分别滴入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开始时金属过量,稀盐酸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相同,最终镁和铁全部参加反应,通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以及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可以看出,最终镁生成的氢气大于铁。
故选D。
2.【答案】D
【解析】解:A、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一定含有铁,即硝酸银完全反应,滤液中不含有银离子,一定含有锌和硝酸银、硝酸亚铁反应生成的锌离子,不一定含有亚铁离子,这是因为如果硝酸亚铁完全反应时,则滤液中不含有亚铁离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滤液中一定含有Zn2+,一定没有银离子,可能含有亚铁离子,这是因为如果硝酸亚铁部分和锌反应时,则滤液中含有亚铁离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和铁,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和铁,可能含有锌,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锌比铁活泼,铁比银活泼,向盛有硝酸亚铁和硝酸银混合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时,锌先和硝酸银反应,后和硝酸亚铁反应;
锌、铁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银不能和稀盐酸反应。
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3.【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验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否合理,可根据“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进行分析判断,通过分析方案所能得到的结论,确定是否能得出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解答】
A、将Fe丝、Cu丝分别放入AgNO3溶液中,均能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铁>银,铜>银,但无法确定铁和铜的活动性强弱,故该方案不合理;
B、将Fe丝、Cu丝、Ag丝分别放入稀盐酸中,由于铜、银均不与稀盐酸反应,无法确定银和铜的活动性强弱,故该方案不合理;
C、将Fe丝分别放入CuSO4溶液、AgNO3溶液中,均能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铁>铜,铁>银,但无法确定银和铜的活动性强弱,故该方案不合理;
D、将Fe丝、Ag丝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Ag与CuSO4溶液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铜>银;铁与CuSO4溶液反应置换出铜,说明了活动性:铁>铜,由此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铁>铜>银,故该方案合理。
故选D。
4.【答案】D
【解析】解:由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将一定质量的Zn加入到Fe(NO3)2、AgNO3两种物质的混合溶液中,锌会先与硝酸银反应,然后再与硝酸亚铁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仍为浅绿色,所以溶液中的硝酸亚铁可能被置换部分,也可能没有被置换,所以:
①滤液中一定有Zn2+、Fe2+,说法正确;
②滤液中可能有Ag+,说法正确;
③滤渣中一定有Ag,可能有Fe,说法正确。
故选:D。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难度不大,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记忆即可完成。
5.【答案】B
【解析】解:A、甲中产生气泡,是因为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了氢气,说明铁排在氢前面,乙中铜与硫酸不反应,说明铜排在氢后面,能验证金属活动性:Fe>Cu,故正确;
B、丙中铁表面析出银白色固体,是因为铁和硝酸银反应生成了银,说明铁比银活泼,不能比较铜和银的活泼性,故错误;
C、若X是铜,则Y是硫酸亚铁,是因为铜不能和硫酸亚铁反应,说明铁比铜活泼,故正确;
D、若X是铜,则Y是硝酸银,铜表面析出银白色固体,是因为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了银,说明铜比银活泼,故正确。
故选:B。
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6.【答案】B
【解析】解:A、黄铜是铜合金,黄铜的硬度比铜硬度大,该说法不正确;
B、焊锡是合金,焊锡的熔点比纯锡低,该说法正确;
C、钢的含碳量是0.03%-2%,生铁的含碳量为2%-4.3%,钢的含碳量低,该说法不正确;
D、沙漠地区比沿海地区空气干燥,沙漠地区的铁制品比沿海地区的铁制品更不易被锈蚀,该说法不正确;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合金的性质、金属的腐蚀等,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7.【答案】B
【解析】解:由于金属活动性的强弱是锌>铜>银,向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锌先与AgNO3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AgNO3反应完,若还有锌粉,锌才能与Cu(NO3)2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滤液呈蓝色,说明了溶液中含有硝酸铜,锌没有剩余,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
A、由上述分析可知,滤渣中—定有Ag,可能含有Cu,故选项说法错误。
B、滤液中一定有Cu2+、Zn2+,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于锌没有剩余,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一定没有气泡产生,故选项说法错误。
D、滤液中不一定含有银离子,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不一定有沉淀生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本题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确定能发生的反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8.【答案】D
【解析】解:A、过滤纸,不是纯金属或合金,不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B、塑料呼吸阀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错误。
C、无纺布是由定向的或随机的纤维而构成,属于合成纤维,合成纤维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错误。
D、铝制鼻条是用铝合金制成的,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正确。
故选:D。
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据此结合常见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属材料的范畴(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答案】B
【解析】【试题解析】
解:A、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溶液蓝色变浅直至浅绿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B、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铁钉表面析出红色物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C、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没有气泡产生,故选项说法错误。
D、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每56份质量的铁可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溶液的质量会减少,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物质颜色的变化。
10.【答案】B
【解析】解:A.物质C是一种氢氧化物,其中铁元素显+2价,所以该物质的化学式为Fe(OH)2,选项说法错误;
B.物质E是一种硫酸盐,其中铁元素显+2价,所以该物质的化学式为FeSO4,选项说法正确;
C.物质A是一种单质,即铁,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而B这种铁的氧化物中,铁元素显+3价,该物质是氧化铁,选项说法错误;
D.物质A是一种单质,即铁,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其中铁元素显+2价,所以生成物是E而不是D,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类价二维图的含义、掌握化学式、化合价的原则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答案】C
【解析】解: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银、铜强,比锌弱,将一定量的铁粉加入到含有Zn(NO3)2、Cu(NO3)2和AgNO3的废液中,不能与Zn(NO3)2溶液反应,铁先与AgNO3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AgNO3反应完,若还有铁粉,铁才能与Cu(NO3)2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不含铁。
A、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滤渣中一定含有Ag,可能含有铜,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故选项说法错误。
B、滤渣中一定不含Fe,由Fe+2AgNO3=Fe(NO3)2+2Ag,由反应时的质量比可知,每56份质量的铁可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溶液的质量会减少;由Fe+Cu(NO3)2=Fe(NO3)2+Cu,每56份质量的铁可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溶液的质量会减少;则滤液的质量一定比原废液质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C、滤渣中一定含有Ag,硝酸银可能有剩余,滤液中可能含有Cu(NO3)2和AgNO3,故选项说法正确。
D、滤渣中一定含有Ag,可能含有铜,滤液中可能含有Cu(NO3)2和AgNO3,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银、铜强,比锌弱,将一定量的铁粉加入到含有Zn(NO3)2、Cu(NO3)2和AgNO3的废液中,不能与Zn(NO3)2溶液反应,铁先与AgNO3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AgNO3反应完,若还有铁粉,铁才能与Cu(NO3)2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确定能发生的反应、综合考虑各种出现的情况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2.【答案】D
【解析】解:往硝酸铜、硝酸银和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缓慢连续加入质量为m的锌粉,锌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再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后和硝酸亚铁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铁;
A、ab段(不含两端点)对应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反应生成硝酸锌中的Zn2+、硝酸亚铁中的Fe2+、硝酸铜中的Cu2+和剩余硝酸银中的Ag+,该选项说法正确;
B、bc段(不含两端点)析出的金属是Cu,该选项说法正确;
C、c点对应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反应生成硝酸锌中的Zn2+、没有反应的硝酸亚铁中的Fe2+,该选项说法正确;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
Zn+Cu(NO3)2=Zn(NO3)2+Cu,
65 64
Zn+Fe(NO3)2=Zn(NO3)2+Fe,
65 56
由以上质量关系可知,生成相等质量的铜和铁时,硝酸亚铁消耗锌的质量比硝酸铜大,若bc段和cd段中析出固体质量相等,参加反应的锌粉质量分别为m1和m2,则m1<m2,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3.【答案】A
【解析】解:取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投入相同浓度的盐酸中,只有乙有气泡产生,说明乙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甲、丙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即乙>甲、丙;再取一小块甲投入丙的硝酸盐溶液中,甲的表面有丙析出,说明甲的金属活动性比丙强,即甲>丙;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乙>甲>丙。
故选:A。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判断能否发生反应,进而可确定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14.【答案】D
【解析】解:A、生铁和钢的主要区别在于含碳量不同,钢的碳含量低,在空气中锤打,目的是让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从而降低含碳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B、釜底抽薪,含义是抽去锅底下的柴火,清除了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体现了燃烧的条件,故选项说法正确。
C、“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说明金不活泼,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态存在,故选项说法正确。
D、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是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A、根据“百炼成钢”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金属元素的存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灭火的原理、生铁和钢的组成成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答案】A
【解析】解:A、B、C、D是四种金属单质,A能从B的硝酸盐溶液中置换出B,A+2BNO3=A(NO3)2+2B;说明A的金属活动性比B强,即A>B。
但A不能与稀盐酸反应,说明A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即H>A。
C、D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H2,且相同条件下D比C反应剧烈,说明C、D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且D的金属活动性比C强。
故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D>C>A>B。
故选:A。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金属活动性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应用“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6.【答案】B
【解析】解:A、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和离子,故A错;
B、生铁属于铁的合金、不锈钢属于铁的合金、黄铜属于铜的合金,故B正确;
C、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故C错;
D、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木材不属于化石燃料,故D错。
故选:B。
A、根据构成物质的微粒考虑;
B、根据常见的合金考虑;
C、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考虑;
D、根据三大化石燃料考虑。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物质的构成,合金的特点,可燃性气体,三大化石燃料。
17.【答案】B
【解析】解:由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铁会先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然后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所以
A、刚开始铜的质量为零,置换完银才会置换出铜,故A正确;
B、Fe与AgNO3和Cu(NO3)2的反应均使溶液质量变小,而硝酸根的质量不变,故硝酸根的质量分数先增大后不变,故B错误;
C、铁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每56份质量的铁会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溶液质量减轻,铁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每56份质量的铁会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溶液质量也会减轻,但是没有前面减小的幅度大,故C正确;
D、铁刚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溶液中会出现银离子、亚铁离子、铜离子三种离子,然后会出现亚铁离子和铜离子,然后只剩下亚铁离子,故D正确。
故选:B。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铁会先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然后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进行分析。
学们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设计实验,去验证金属的还原性强弱。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8.【答案】BCD
【解析】解:每56份质量的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64份质量的铜,固体质量增加;每56份质量的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2份质量的氢气,固体质量减少,反应前后固体质量都是ag,所以铁和硫酸、硫酸铜都发生了反应,反应后的烧杯中若只加入铁粉无现象,所以滤液中不含稀硫酸、硫酸铜,若只加入稀硫酸无现象,滤渣中一定不含铁,
A、反应后固体只含有Cu,故A正确;
B、反应过程中还生成了氢气,所以反应后溶液质量小于bg,故B错误;
C、反应后溶液中阳离子只含Fe2+,故C错误;
D、通过推导可知,溶液中不含硫酸铜,所以若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NaOH,不会有蓝色沉淀产生,故D错误。
故选:BCD。
根据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进行分析。
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9.【答案】AB
【解析】解:由金属的活动性可知,镁比铁活泼,铁比银活泼,向某AgNO3和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ag的Fe粉时,铁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不能与硝酸镁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滤液中一定不存在硝酸银。
A、该实验中,一定会发生铁与硝酸银的反应,即滤液中一定存在硝酸亚铁,因此滤液一定为浅绿色,故正确;
B、由化学方程式Fe+2AgNO3=2Ag+Fe(NO3)2可知,每56份质量的铁能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所以滤渣质量一定大于ag,故正确;
C、因为铁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的是硝酸亚铁,所以滤液中一定有Zn2+和Fe2+,一定不会存在Ag+,故错误;
D、该实验无法判断铁是否过量,因此无法判断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是否有气泡冒出,故错误。
故选:AB。
根据金属的活动性可知,镁比铁活泼,铁比银活泼,向某AgNO3和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ag的Fe粉时,铁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不能与硝酸镁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滤液中一定不存在硝酸银,据此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
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20.【答案】(1)铁元素;铁原子;
(2)导热;保持铁制品表面洁净干燥(合理即可);
(3)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3Fe+2O2Fe3O4;
(4)3CO+Fe2O32Fe+3CO2 还原性
【解析】解:(1)从宏观上看,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从微观上看,物质是由粒子构成的,铁是由铁元素组成的,是由铁原子构成的;故填:铁元素;铁原子;
(2)把铁制成铁锅利用了铁的延展性和导热性;铁在与氧气、水共存时易发生锈蚀,所以为了防止铁锅生锈,在使用后要保持铁锅表面洁净、干燥;故填:导热;保持铁制品表面洁净干燥(合理即可);
(3)铁丝在氧气中能够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铁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Fe+2O2Fe3O4;故填: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3Fe+2O2Fe3O4;
(4)在高温的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3CO+Fe2O32Fe+3CO2,此反应中利用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故填:3CO+Fe2O32Fe+3CO2;还原性。
本题考查学生对金属的性质及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措施的理解与在解题、生活中应用的能力。
21.【答案】铝合金或钢 大 强 防止外壳生锈 强 4Al+3O2=2Al2O3
【解析】解:(1)图中标示的高速列车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铝合金、钢。
故填:铝合金或钢。
(2)铝合金比纯铝的硬度大,不锈钢比纯铁的抗腐蚀性强。
故填:大;强。
(3)高速列车表面喷漆除美观外,主要是为了防止外壳生锈(隔绝了氧气和水)。
故填:防止外壳生锈。
(4)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的强,空气中,铝比铁具有更好的抗腐蚀性,原因是铝能和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Al+3O2=2Al2O3。
故填:强;4Al+3O2=2Al2O3。
(1)金属材料包括金属单质和合金。
(2)铝合金比纯铝的硬度大,不锈钢比纯铁的抗腐蚀性强。
(3)铁和水、氧气同时接触时容易生锈。
(4)铝能和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2.【答案】Cd(OH)2 BC Cd+CuSO4=Cu+CdSO4
【解析】解:(1)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碱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根据镉元素常见化合价为+2,其氧化物的化学式为CdO;对应碱的化学式为Cd(OH)2;对应盐的化学式为CdCl2或CdSO4或CdCO3等;
(2)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排在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A、大多数金属不与碱反应,因此镉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A错误;
B、H2或CO具有还原性,能将镉的氧化物转化为金属镉;故B正确;
C、镉排在氢的前面,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故C正确;
D、镉排在锌的后面,不能用镉粉除去硫酸镉溶液中的硫酸锌;故D错误;
故选:BC;
(3)依据的反应规律,金属活动性顺序里,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它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可用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制取硫酸镉,化学方程式为Cd+CuSO4=Cu+CdSO4;
故答案为:(1)Cd(OH)2;
(2)BC;
(3)Cd+CuSO4=Cu+CdSO4。
(1)根据氧化物、碱、盐的概念结合化合价书写化学式;
(2)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分析;
(3)根据物质的性质以及相互转化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类别,抓住盐、单质、氧化物、碱的特征、熟悉常见的物质的组成、金属的化学性质以及酸碱盐化学性质的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3.【答案】(1)铜
(2)生成的氢气具有可燃性;Zn+CuSO4=ZnSO4+Cu;置换反应
(3)Zn(OH)2溶于强碱形成可溶性盐
(4)Zn(OH)2ZnO+H2O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物质制备的工艺流程,掌握常见金属的性质是解答关键,解答时根据给出的转化关系对应的过程分析每个对应的问题,或者直接分析每个问题,从给出的信息中找对应的信息。
【解答】
(1)由于铜不和稀硫酸反应,所以滤渣I中一定有铜。
(2)加酸溶解废弃物时,需要通风并远离火源,其原因是锌和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具有可燃性,遇到明火会燃烧甚至爆炸。此过程中Zn还能起到除铜作用,除铜,是指铜的氧化物和稀硫酸形成的硫酸铜,所以是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CuSO4=ZnSO4+Cu,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和新的化合物,符合置换反应的特征,属于置换反应。
(3)调节pH可用NaOH,但不能过量,其原因是Zn(OH)2可溶于强碱形成可溶性盐,会导致产率降低。
(4)焙烧Zn(OH)2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化锌和水,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OH)2ZnO+H2O。
24.【答案】(1)A
(2)隔绝氧气和水蒸气
(3)Cu、AgNO3溶液;Cu+2AgNO3=Cu(NO3)2+2Ag
【解析】解:(1)青铜是一种铜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填:A;
(2)铁与氧气和水蒸气同时接触时会发生锈蚀。为了防止铁器生锈,通常在其表面涂防护漆,其防锈原理是隔绝氧气和水蒸气;故填:隔绝氧气和水蒸气;
(3)因为铜的活动性大于银,所以可将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铜能置换出银,同时生成硝酸铜,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Cu(NO3)2+2Ag;故填:Cu、AgNO3溶液;Cu+2AgNO3=Cu(NO3)2+2Ag。
本题考查了金属的相关知识,解题时根据材料的分类、铁锈蚀的条件与防锈措施以及金属的活动性强弱的探究方法来分析解答即可。
25.【答案】(1)大;
(2)24.31;①④;③;
(3)Li+
【解析】解:(1)镁锂合金硬度比其纯金属的硬度大;
(2)①由图1镁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可知,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
②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所以属于同种元素的是①④,元素的化学性质由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所以与镁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③,它们最外层电子数都是2;
(3)锂原子在反应中容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离子,锂离子的符号Li+;
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生活及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认知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26.【答案】4Al+3O2=2Al2O3 31 4 3 金属 R BCE
【解析】解:(1)铝制品具有耐腐蚀性是因为铝易被氧气氧化生成致密的氧化铝,反应的方程式是:4Al+3O2 =2Al2O3。
(2)由图示可知,图中空白处元素位于锗的左边,原子的质子数比锗小1,应为31,由于铝的核外有三个电子层,空白处元素位于铝的下一个周期,属于同一族,所以小明根据元素周期表预测该元素共有4个电子层,最外层有3个电子。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有密切关系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电子层数越多,最外层电子离核越远,原子核对其吸引力越小。由此推测,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金属的活泼性比铝强,金属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组成的单质化学式为:R。
(3)A.表中元素不都是金属元素,其中硅属于非金属元素,说法不正确;
B.由元素周期表中一个格的含义可知,锗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2.64,说法正确;
C.由上述分析可知,R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3,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变成R3+,说法正确;
D.无法判断锗原子中的中子数,说法不正确
E.由于R比铝活泼,能将铝置换出来,能发生反应2R+Al2(SO4)3=R2(SO4)3+2Al,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1)4Al+3O2=2Al2O3。
(2)4;3;金属;R。
(3)BCE.
(1)根据铝的性质分析回答;
(2)根据元素周期表的规律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
(3)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元素周期表的意义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
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
27.【答案】AB 延展 C+2CuO−高温2Cu+CO2↑ Fe+CuSO4=FeSO4+Cu Mn+FeSO4=MnSO4+Fe Mn>Fe>Cu D
【解析】解:(1)青铜属于铜合金,青铜和金均属于金属材料;象牙和玉石属于天然材料。
(2)黄金能加工成金箔,体现了黄金具有延展性。
(3)①木炭在高温下将氧化铜还原成铜单质,同时生成了二氧化碳,铜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2CuO−高温2Cu+CO2↑。
②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4)①由题意可知,因为实验C中观察到了明显的现象,说明Mn的金属活性大于Fe,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FeSO4=MnSO4+Fe;
②由实验A、B可知,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是:Fe>Cu,实验C可知Mn>Fe,由此可以排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Mn>Fe>Cu。
③由上述分析可知,以只需做A、B、C实验就可以排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Mn>Fe>Cu,因此不需要做的实验D。
故答案为:(1)AB;
(2)延展;
(3)①C+2CuO−高温2Cu+CO2↑;
②Fe+CuSO4=FeSO4+Cu;
(4)①Mn+FeSO4=MnSO4+Fe;
②Mn>Fe>Cu;
③D。
(1)根据金属材料的种类分析;
(2)根据金的性质和应用分析;
(3)①根据木炭在高温下将氧化铜还原成铜单质同时生成了二氧化碳写出方程式。
②根据金属与酸反应的难易程度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③根据铁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写出方程式;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4)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实验现象以及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来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掌握金属材料的种类、合金的性质、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方法以及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是解题的关键。
28.【答案】导电 大 隔绝氧气和水 2Al+Fe2O3−高温2Fe+Al2O3 放热
【解析】解:(1)动车电路中导线大多是用铜制的,这是利用了铜的延展性和导电性;合金的硬度比其组成金属的硬度都大,所以钢比纯铁硬度大;
(2)动车表面喷能防锈,是因为隔绝了氧气和水;
(3)铝能与氧化铁高温反应生成铁和氧化铝,化学方程式为2Al+Fe2O3−高温2Fe+ Al2O3;因为得到熔融的铁与一种氧化物,反应能将铁融化,所以反应放热。
故答案为:(1)导电;大;
(2)隔绝氧气和水;
(3)2Al+Fe2O3−高温2Fe+ Al2O3;放热。
(1)根据金属的性质以及合金的特点来分析;
(2)根据铁生锈的条件分析回答;
(3)高温下,铝与氧化铁反应得到熔融的铁与一种氧化物,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该氧化物是氧化铝,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的是金属的有关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29.【答案】Fe 3
【解析】解:(1)金属活动性顺序为: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所以表中内填写对应的元素符号为Fe;
(2)只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而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Mg、Sn、Pb、Cu、Ag五种金属中,Mg、Sn、Pb排在H前面,因此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的金属有Mg、Sn、Pb三种;
故答案为:(1)Fe;
(2)3。
(1)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来分析;
(2)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来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
根据金属与盐反应的条件考虑本题,能反应说明该金属排在盐中金属的前面,不反应说明该金属排在盐中金属的后面。
30.【答案】B 熔点高 Fe2O3+3CO−高温2Fe+3CO2 隔绝氧气和水
【解析】解:(1)A、玻璃车窗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选项A不符合题意;
B、镁铝合金是由镁和铝两种金属制备的金属材料,选项B符合题意;
C、塑料小桌板是由塑料制成的,属于有机合成材料,选项C不符合题意;
D、涤纶座套是用合成纤维制成的,属于有机合成材料,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轮毂盘面和刹车片的温度瞬间达到700℃以上,合金锻钢应该具备耐磨和熔点高的性质;
(3)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工业上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炼铁,主要是利用CO的还原性,在高温下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高温2Fe+3CO2;
(4)铁防锈可以通过隔绝氧气和水的方法,因此刷漆可以有效隔绝氧气和水,避免发生锈蚀。
故答案为:(1)B;
(2)熔点高;
(3)Fe2O3+3CO−高温2Fe+3CO2。
(4)隔绝氧气和水。
(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轮毂盘面和刹车片的温度瞬间达到700℃以上,进行分析解答;
(3)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工业上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炼铁,主要是利用CO的还原性,在高温下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防锈的原理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铁锈蚀的条件、工业炼铁的原理、金属材料、金属的物理性质与用途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1.【答案】除去铁 2Cu+2H2SO4+O2−△2CuSO4+2H2O Ag Fe+CuSO4=FeSO4+Cu H2SO4
【解析】解:(1)向金属板中加入过量稀硫酸的目的是除去铁。
故答案为:除去铁。
(2)反应①中,加热时,铜、氧气、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u+2H2SO4+O2−△2CuSO4+2H2O。
故答案为:2Cu+2H2SO4+O2−△2CuSO4+2H2O。
(3)滤渣Ⅱ成分是不能和稀硫酸反应的银。
故答案为:Ag。
(4)铁粉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CuSO4=FeSO4+Cu。
故答案为:Fe+CuSO4=FeSO4+Cu。
(5)试剂X(稀硫酸)中除水外还有H2SO4。
故答案为:H2SO4。
稀硫酸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
加热时,铜、氧气、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
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32.【答案】④ 用磁铁吸引 有黑色粉末被吸引,说明了B是铜与少量铁的混合物,若没有被吸引,说明了B是铜 Zn+CuSO4=Cu+ZnSO4、Zn+FeSO4=Fe+ZnSO4、Fe+CuSO4=Cu+FeSO4 不一定
【解析】解:(1)①当锌是足量的,能把溶液中的铜、铁全部置换出来,滤液中只有硫酸锌.故猜想一合理;
②当锌是不足量的,溶液中的铜全部置换出来,废液中的铁没有被置换或部分被置换,则滤液中有硫酸锌、硫酸亚铁.故猜想二合理;
③当锌是不足量的,不能把溶液中的铜全部置换出来,滤液中有硫酸锌、硫酸亚铁、硫酸铜.故猜想三合理;
④由于铁的活动性大于铜,铜首先被置换出来,不可能溶液中有硫酸铜,没有硫酸亚铁;故猜想四不合理;
(2)由题意可知,当滤液A中含有硫酸锌、硫酸亚铁时,固体B可能是铜或铜与少量铁的混合物;由于铁能被磁铁吸引.所以设计实验是:用磁铁吸引,有黑色粉末被吸引,说明了B是铜与少量铁的混合物,若没有被吸引,说明了B是铜.
(3)锌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置换出硫酸亚铁中的铁,铁置换硫酸铜中的铜;
(4)由于锌不论与硫酸铜还是与硫酸亚铁反应,由反应的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金属比生成的金属少.而铁与硫酸铜的反应,恰好相反.所以,反应后析出金属的质量不一定比参加反应的金属质量小.
故答案为:(1)④;
(2)用磁铁吸引;有黑色粉末被吸引,说明了B是铜与少量铁的混合物,若没有被吸引,说明了B是铜;
(3)Zn+CuSO4=Cu+ZnSO4、Zn+FeSO4=Fe+ZnSO4、Fe+CuSO4=Cu+FeSO4;
(4)不一定.
根据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锌>铁>H>铜,向硫酸亚铁、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锌粉,铜首先被置换出来,待铜被完全置换后,铁开始被置换据此分析有关的问题.
本题考查了金属的性质以及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要求同学们熟练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以便灵活应用.
33.【答案】铜 金属的活动性 4Al+3O2=2Al2O3 导电 熔点高 混合物 疏松多孔 Fe2O3+6HCl=2FeCl3+3H2O 保持铁锅表面洁净、干燥
【解析】解:(1)商代司母戊鼎代表着我国古代高超的金属制造水平,它主要含有铜元素的合金;
金属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的先后顺序与金属的活动性有关,即金属越活泼,被人类认识和利用的越晚。
(2)①铝制品在空气中耐腐蚀的原因是铝能和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Al+3O2=2Al2O3。
②高铁电路多用铜制导线,这是利用铜的延展性和导电性。
③轮毂盘面与刹车片的温度瞬间可达700℃以上。合金锻钢应该具有耐磨性和耐高温等特点。
(3)①生铁和钢均是生活中常见的铁材料,它们都是铁碳合金,属于混合物。
②铁制品暴露于潮湿的空气中,易形成铁锈,铁锈疏松多孔,不能阻止铁继续生锈,故铁制品表面的铁锈应及时清除,用稀盐酸适时浸泡是清除铁锈的方法之一,铁锈的主要成分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家庭使用的铁锅防锈方法有保持铁锅表面洁净、干燥。
故答案为:(1)铜;金属的活动性;
(2)①4Al+3O2=2Al2O3; ②导电;③熔点高;
(3)①混合物;②疏松多孔;Fe2O3+6HCl=2FeCl3+3H2O;保持铁锅表面洁净、干燥。
(1)商代司母戊鼎代表着我国古代高超的金属制造水平,它主要含有铜元素的合金;金属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的先后顺序与金属的活动性有关,即金属越活泼,被人类认识和利用的越晚。
(2)铝能和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金属具有导电性和延展性。轮毂盘面与刹车片的温度瞬间可达700℃以上,因此合金锻钢应该具有耐磨性和耐高温等特点。
(3)根据生铁和钢的成分分析;根据铁生锈的条件和防锈措施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34.【答案】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 密度比空气大 Fe2O3+3CO−高温2Fe+3CO2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析】解:(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高温的熔融物,所以水的目的是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
(2)将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F装置的烧杯中,观察到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由此可以得出二氧化碳气体的物理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大;
(3)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所以A处V形管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高温2Fe+3CO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处V形管内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故答案为:(1)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
(2)密度比空气大;
(3)Fe2O3+3CO−高温2Fe+3CO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生成物状态进行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
(3)根据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结合实验步骤、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等)、还原氧化铁的实验现象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5.【答案】延展 导热 耐腐蚀 机械强度大 铝 铁 铜 B 铜 铜、铝、硫酸亚铁溶液(或铁、硫酸铜溶液、硫酸铝溶液,合理即可) 否 反应物浓度会影响反应速率
【解析】解:(1)多种金属可以压成薄片,抽成细丝,说明金属具有延展性;
(2)铁锅、铝锅是常用的烹饪用具,是利用了金属的导热性;
(3)钛合金还可用于制造船舶和潜艇,能长期经受海水侵蚀和风浪冲击,说明其具有耐腐蚀、机械强度大的优良性能;
(4)【实验记录与分析】铁片和盐酸反应立即产生气泡,速率较慢;铜片和盐酸不会反应;铝片和盐酸反应立即产生气泡,速率较快;可得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为铝>铁>铜;
①由于金属在保存过程中与空气中氧气可能形成一层氧化层,因此,在进行实验前要进行打磨,去除氧化层,利于直接反应;
②某酸雨多发地区,欲铸一座金属雕像,应选择以上三种金属中的铜为原材料更合适,这是因为铜不能和酸雨反应;
③把铜、铝分别放入硫酸亚铁溶液中时,铝表面附着一层固体,说明铝比铁活泼,铜表面无明显现象,说明铁比铜活泼;或把铁分别伸入硫酸铜溶液、硫酸铝溶液中时,伸入硫酸铜时,铁表面附着一层红色固体,说明铁比铜活泼,伸入硫酸铝溶液中时,无明显现象,说明铝比铁活泼;
④如果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同,不一定能够得出正确结论,理由是反应物浓度会影响反应速率。
故答案为:(1)延展;
(2)导热;
(3)耐腐蚀;机械强度大;
(4)铝;铁;铜;
①B;
②铜;
③铜、铝、硫酸亚铁溶液(或铁、硫酸铜溶液、硫酸铝溶液,合理即可);
④否;反应物浓度会影响反应速率。
(1)根据金属的物理性质分析;
(2)根据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进行分析;
(3)根据钛合金的特性分析;
(4)【实验记录与分析】根据表中的现象进行分析;
①根据金属表面会有氧化膜等分析;
②根据金属与酸反应分析;
③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和酸反应放出氢气且越靠前的金属放出氢气的速率越快;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④根据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分析。
本题的难度不大,了解常见金属的性质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是解答本题的基础知识。
36.【答案】强度大(合理即可) Fe2O3+3CO−高温2Fe+3CO2 添加尾气处理装置 ①②
【解析】解:(1)外壳使用了钛合金,这是利用了钛合金强度大、硬度大的优点;故答案为:强度大(合理即可);
(2)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高温2Fe+3CO2.装置中没有加尾气处理装置,尾气中的一氧化碳会造成空气污染,因此应添加尾气处理装置,将尾气收集起来或将尾气点燃处理;
①为了避免加热玻璃管时可能发生爆炸,加热前应先通一会儿CO,排净空气后再点燃酒精喷灯加热,故正确;
②由化学方程式Fe2O3+3CO−高温2Fe+3CO2可知,实验结束后,玻璃管中固体减少的质量就是参加反应的氧化铁中氧元素的质量,故正确;
③氧化铁是红色固体,生成的铁粉是黑色的,因此实验中玻璃管中固体粉末由红色变为黑色,故错误。
故答案为:Fe2O3+3CO−高温2Fe+3CO2;添加尾气处理装置;①②。
(1)根据钛合金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2)根据炼铁的原理以及尾气中含有有毒的一氧化碳来分析;根据实验的原理、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来分析。
本题探究了金属的冶炼原理,实际上也是考查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本题既考查了反应的现象,又考查了反应的注意事项,希望同学们加强记忆、认真把握。
37.【答案】着火点 微风吹动能够提供充足的氧气,促进蚊香燃烧 把蚊香燃烧部分伸入水中 +3 A HClO
【解析】解:(1)①点燃蚊香时,加热使蚊香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故答案为:着火点。
②微风吹动时,蚊香燃烧的时间会较短,原因是微风吹动能够提供充足的氧气,促进蚊香燃烧;而适时熄灭蚊香是节约和安全的需要,熄灭蚊香的一种方法是把蚊香燃烧部分伸入水中,能使蚊香与氧气隔绝,温度降低至蚊香着火点以下。
故答案为:微风吹动能够提供充足的氧气,促进蚊香燃烧;把蚊香燃烧部分伸入水中。
(2)FeO(OH)中氧元素化合价是-2,氢元素化合价是+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故答案为:+3。
(3)A.这种产物可能是甲醇(CH4O),是因为一氧化碳分子和氢分子个数比是1:2时,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甲醇。
B.这种产物不可能是甲酸(CH2O2),是因为一氧化碳中的碳原子和氧原子个数比是1:1,而甲酸中的碳原子和氧原子个数比是1:2。
C.这种产物不可能是乙醇(C2H6O),是因为一氧化碳中的碳原子和氧原子个数比是1:1,而乙醇中的碳原子和氧原子个数比是2:1。
D.这种产物不可能是乙酸乙酯(C4H8O2),是因为一氧化碳中的碳原子和氧原子个数比是1:1,而乙酸乙酯中的碳原子和氧原子个数比是2:1。
故答案为:A。
(4)在新冠疫情期间,我们常采用喷洒次氯酸钠(NaClO)溶液对环境进行消毒,其原因是次氯酸钠与空气中的CO2和H2O反应,生成了有强氧化性的次氯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ClO+CO2+H2O=NaHCO3+HClO,则次氯酸的化学式为HClO。
故答案为:HClO。
(1)燃烧的条件: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灭火的方法有:移走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2)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3)A.这种产物可能是甲醇(CH4O),是因为一氧化碳分子和氢分子个数比是1:2时,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甲醇。
B.这种产物不可能是甲酸(CH2O2),是因为一氧化碳中的碳原子和氧原子个数比是1:1,而甲酸中的碳原子和氧原子个数比是1:2。
C.这种产物不可能是乙醇(C2H6O),是因为一氧化碳中的碳原子和氧原子个数比是1:1,而乙醇中的碳原子和氧原子个数比是2:1。
D.这种产物不可能是乙酸乙酯(C4H8O2),是因为一氧化碳中的碳原子和氧原子个数比是1:1,而乙酸乙酯中的碳原子和氧原子个数比是2:1。
(4)次氯酸钠与空气中的CO2和H2O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次氯酸。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38.【答案】导热性 隔绝空气和水 Zn+H2SO4=ZnSO4+H2↑ 还原 Ag、Fe Fe(NO3)2、Zn(NO3)2
【解析】解:(1)如图,观察到蜡片熔化,说明铁具有的性质是导热性。
(2)汽车表面喷漆,可以延缓金属车身的锈蚀,其防锈原理是隔绝空气和水。
(3)黄铜(铜锌合金)的外观与黄金相似,可用稀硫酸来鉴别,是由于黄铜中的锌与稀硫酸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Zn+H2SO4=ZnSO4+H2↑。
(4)在反应4Al+3MnO2−高温3Mn+2Al2O3中,MnO2失去了氧,是氧化剂,发生了还原反应。
(5)由于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是Zn>Fe>Ag,将一定质量的Fe和Zn的混合粉末加入AgNO3溶液中,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了硝酸锌和银,锌反应后,有剩余的硝酸银,铁再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了硝酸亚铁和银。
①如果滤液呈无色,说明了铁未参加反应,溶液中的硝酸银已完全反应,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Ag、Fe;
②如果滤液呈浅绿色,说明了锌已完全发生了反应,铁也参加反应,铁可能有剩余,也可能全部参加反应。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Fe(NO3)2、Zn(NO3)2,可能含有AgNO3。
故答案为:(1)导热性;
(2)隔绝空气和水;
(3)Zn+H2SO4=ZnSO4+H2↑;
(4)还原;
(5)①Ag、Fe;
②Fe(NO3)2、Zn(NO3)2。
(1)根据实验的现象分析铁的性质;
(2)根据防止生锈的原理分析回答;
(3)根据锌与稀硫酸的反应写出方程式;
(4)根据还原反应的定义分析;
(5)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分析。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硝酸银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氯化亚铁溶液为浅绿色
本题考查的是金属有关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金属的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方程式的书写、金属的锈蚀和防锈等方面全面考查了金属的性质,是一道不错的试题.
39.【答案】(1)赤铁矿;黑;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
(2)3C+2Fe2O34Fe+3CO2↑;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2NaOH+CO2=Na2CO3+H2O;ab
【解析】解:(1)氧化铁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在高温的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所以玻璃管中的氧化铁粉末逐渐变成黑色,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所以装置B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尾气中含有有毒的一氧化碳气体,为了防止排放到空气中造成污染,所以将尾气点燃处理;故填:赤铁矿;黑;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
(2)在高温的条件下,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3C+2Fe2O34Fe+3CO2↑;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为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所以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装置B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所以装置C中澄清石灰水无现象;故填:3C+2Fe2O34Fe+3CO2↑;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2NaOH+CO2=Na2CO3+H2O;
a.一氧化碳不能与水反应,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选项说法正确;
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结构不同,选项说法正确;
c.一氧化碳不能作气体肥料,二氧化碳可以作气体肥料,选项说法错误;
d.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以作还原剂;二氧化碳没有还原性,不能用作还原剂,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b。
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物质的性质以及物质间的反应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40.【答案】CO2 CO2+C−高温2CO Fe2O3+3CO−高温2Fe+3CO2 Ag Fe(NO3)2
【解析】解:(1)焦炭的主要成分是碳,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点燃生成二氧化碳,故填:CO2;
(2)反应②是二氧化碳与焦炭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CO2−高温2CO.故填:CO2+C −高温2CO;
(3)反应③主要是利用CO的还原性,在高温下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高温2Fe+3CO2.故填:Fe2O3+3CO−高温2Fe+3CO2;
(4)向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则铁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向滤渣中滴加稀硫酸,无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一定不含有铁,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亚铁。故答案为:Ag,Fe(NO3)2。
(1)根据碳充分燃烧的产物来分析;
(2)反应②是二氧化碳与焦炭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3)反应③主要是利用CO的还原性,在高温下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4)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铁、铜、银,所以向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则铁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向滤渣中滴加稀硫酸,无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一定不含有铁,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亚铁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高炉炼铁的反应原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活动性强的金属放入活动性弱的金属的混合盐溶液中,活动性强的金属会先把活动性最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然后再置换活动性较弱的金属。
41.【答案】硬度 纯铜 红色固体变为黑色 Fe2O3+3CO−高温2Fe+3CO2 铜生锈需要氧气 稀硫酸的浓度 Cu+2AgNO3=2Ag+Cu(NO3)2 铁片表面覆盖一层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ABCE ABDE
【解析】解:(1)合金的强度和硬度都比纯金属高,外形相完全相同铜片和黄铜片相互刻画,该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比较纯铜和黄铜硬度的大小,留下明显划痕的是纯铜片,故答案为:硬度;纯铜。
(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反应为一氧化碳在高温下和氧化铁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反应生成了铁粉,实验中玻璃管内固体由红色变黑色,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Fe2O3+3CO−高温2Fe+3CO2,故答案为:红色固体变为黑色;Fe2O3+3CO−高温2Fe+3CO2。
(3)试管①②控制的变量是氧气;试管①中铜片保持光亮,试管②中铜片儿出现绿色锈渍,对比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铜生锈需要氧气,故答案为:铜生锈需要氧气。
(4)A、B、C三个实验探究金属活动性,需要控制的变量是金属种类,此外其它条件要完全相同;故需要控制的实验条件除了金属与稀硫酸的接触面积、稀硫酸的体积、温度以外还需要控制的条件是稀硫酸的浓度;试管E中发生反应是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2Ag+Cu(NO3)2;活动性强的金属可以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A中生成氢气速率大于B中生成氢气速率,说明活动性锌大于氢,且大于铁;B中生成氢气速率小于A中生成氢气速率,说明活动性铁大于氢,且小于锌;C中无明显现象,说明活动性氢大于铜;D中铁和硫酸铜生成铜和硫酸亚铁,说明活动性铁大于铜;E中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说明活动性铜大于银;所以可以选择ABDE或ABCE验证锌,铁,铜,银金属活动性顺序,故答案为:稀硫酸的浓度;Cu+2AgNO3=2Ag+Cu(NO3)2;ABCE;ABDE。
(1)根据比较硬度的方法,硬度小的划痕更明显来分析;
(2)根据高温条件下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进行分析;
(3)根据)对比试管①和试管②中物质种类和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4)根据活动性强的金属可以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合金的性质,金属的锈蚀及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等,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来解题。
42.【答案】不正确 氧化铜 2Cu+O2−△2CuO 黄色金属表面覆盖一层白色物质,溶液由无色逐渐变蓝 Zn+2AgNO3=Zn(NO3)2+2Ag 稀盐酸 黄色金属表面有大量气泡产生 Zn+2HCl=ZnCl2+H2↑
【解析】解:【现象与结论】
①小新在实验中观察到黄色的金属变黑,则他的猜想不正确,黑色物质是铜和氧气反应生成的氧化铜,生成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为:2Cu+O2−△2CuO.
故填:不正确;氧化铜;2Cu+O2−△2CuO.
②小宝在实验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黄色金属表面覆盖一层白色物质,溶液由无色逐渐变蓝,这是因为硝酸银和锌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和铜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AgNO3=Zn(NO3)2+2Ag,Cu+2AgNO3=Cu(NO3)2+2Ag.
故填:黄色金属表面覆盖一层白色物质,溶液由无色逐渐变蓝;Zn+2AgNO3=Zn(NO3)2+2Ag.
【反思与应用】
①设计的一个实验可以是:截取一小片黄色的金属放入稀盐酸中;
②实验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黄色金属表面有大量气泡产生,这是因为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式为:Zn+2HCl=ZnCl2+H2↑.
故填:稀盐酸;黄色金属表面有大量气泡产生;Zn+2HCl=ZnCl2+H2↑.
加热条件下,铜和氧气反应生成黑色固体氧化铜;
硝酸银和锌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和铜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
铜不能和稀盐酸反应,锌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43.【答案】2H2O2−MnO22H2O+O2↑或Zn+H2SO4=ZnSO4+H2↑ b DB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干燥氧气(或吸收水分) 聚乙烯 不能,如果将D、E位置交换,气体经过E装置时,会带出水,无法检验反应是否有水生成(其它合理答案均可得分) 温度低冷水中氧气较多,铝被氧气氧化,表面形成氧化铝保护膜,在加热至沸腾后,铝无法与水接触发生反应 可能是氯化钠溶液中的氯离子促进了铝和水的反应 将铝粉加入盛有冷水的试管中,加热至沸腾,滴入几滴硫酸钠(硝酸钠)溶液 无明显现象
【解析】解:(1)①A、E组合制取气体,属于固液常温型,且生成的气体难溶于水,可能是氧气或氢气,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实验室是用锌粒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氢气的,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用E装置收集气体时,气体的密度比水小,短进长出,故从b端进入,故答案为:2H2O2−MnO22H2O+O2↑或Zn+H2SO4=ZnSO4+H2↑;b;
②为排除干扰,除去该杂质并检验是否除净,要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氯化氢,再通过硝酸银溶液检验氯化氢是否除净,因此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上述装置DB,然后进入F装置;碳酸氢钠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F装置内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答案为:D、B;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③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生成的氧气中混有水,装置B的作用是干燥氧气(或吸收水分),故答案为:干燥氧气(或吸收水分);
④在实验过程中,D、F产生明显现象,说明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E无明显现象发生,说明气体中不含氯化氢,说明塑料袋的成分是聚乙烯;不能将D、E位置进行交换,如果将D、E位置交换,气体经过E装置时,会带出水,无法检验反应是否有水生成(其它合理答案均可得分),故答案为:聚乙烯;不能,如果将D、E位置交换,气体经过E装置时,会带出水,无法检验反应是否有水生成(其它合理答案均可得分);
(2)①温度低冷水中氧气较多,铝被氧气氧化,表面形成氧化铝保护膜,在加热至沸腾后,铝无法与水接触发生反应,故答案为:温度低冷水中氧气较多,铝被氧气氧化,表面形成氧化铝保护膜,在加热至沸腾后,铝无法与水接触发生反应;
②氯化钠溶液中有钠离子和氯离子、水分子,小明的猜想是钠离子,就剩下氯离子,故猜想氯化钠溶液中的氯离子促进了铝和水的反应,故答案为:氯化钠溶液中的氯离子促进了铝和水的反应,
设计实验:小明的猜想不成立,氯化钠溶液中的钠离子不能促进了铝和水的反应,选用加入的溶液中阳离子只能含有钠离子但是阴离子不能含有氯离子,将铝粉加入盛有冷水的试管中,加热至沸腾,滴入几滴硫酸钠(硝酸钠)溶液;无明显现象,则猜想1不成立。故答案为:将铝粉加入盛有冷水的试管中,加热至沸腾,滴入几滴硫酸钠(硝酸钠)溶液;无明显现象。
(1)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碳酸氢钠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进行分析;
(2)根据铝被氧气氧化,表面形成氧化铝保护膜,氯化钠溶液中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水分子,氯化钠溶液中的钠离子不能促进了铝和水的反应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44.【答案】(1)0.04;
(2)设锌质量为x,反应生成氢气质量:0.04g+0.04g+0.02g=0.1g,
Zn+H2SO4=ZnSO4+H2↑,
65 2
x 0.1g
652=x0.1g,
x=3.25g,
此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是:10g−3.25g10g×100%=67.5%,
答:此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是67.5%。
【解析】解:(1)由第二次实验数据可知,15mL稀硫酸完全反应生成氢气质量是0.04g,因此m的数值是0.04。
故填:0.04。
(2)设锌质量为x,反应生成氢气质量:0.04g+0.04g+0.02g=0.1g,
Zn+H2SO4=ZnSO4+H2↑,
65 2
x 0.1g
652=x0.1g,
x=3.25g,
此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是:10g−3.25g10g×100%=67.5%,
答:此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是67.5%。
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的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45.【答案】合金 B CO 8 FeCl3、HCl 16.3g
【解析】解:(1)青铜是铜锌合金;金属材料的使用与冶炼程度有关,金属活动性越强冶炼难度越大,应用年代越晚,铁、铝、铜中,铝的金属活动性最强,所以直到近代才得以应用的是铝合金;
(2)二氧化碳与焦炭在高温条件下能生成一氧化碳,故X为CO;
(3)①赤铁矿石中所含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所以最后剩余的2g固体为杂质,故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为8g;
②在B点处溶液中的溶质有盐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的氯化铁和剩余的氯化氢;
③A点处盐酸与氧化铁恰好完全反应,溶质为氯化铁,设反应后生成氯化铁的质量为x。
Fe2O3+6HCl=2FeCl3+3H2O
160 325
8g x
160325=8gx x=16.3g
答:此温度时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6.3g。
故答案为:(1)合金;B;
(2)CO;
(3)①8;②FeCl3、HCl;③16.3g。
(1)根据青铜的成分进行分析;金属材料的使用与冶炼程度有关,冶炼程度与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据此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与焦炭在高温条件下能生成一氧化碳分析;
(3)①根据赤铁矿石中所含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并结合图像进行分析;
②判断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既要考虑生成物,也要考虑反应物是否有剩余,据此分析即可;
③A点处盐酸与氧化铁恰好完全反应,溶质只有氯化铁,根据氧化铁的质量,结合化学方程式列比例式即可求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本题从多角度考查有关金属的知识,考查全面但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全面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金属材料的特点、金属活动性顺序、高炉炼铁的反应原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年山东省各地化学中考试题选编——第12单元化学与生活练习题,共3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山东省各地化学中考试题选编——第6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练习题,共4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简答题,实验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山东省各地化学中考试题选编——第11单元盐化肥练习题,共5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推断题,流程题,简答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