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辽宁省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展开辽宁省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传世文献记载殷商贵族酗酒成风,甲骨卜辞中也常见“酒”字,出土的商代青铜器十之七八也是酒器,大盂鼎铭文甚至记载了殷商酗酒亡国的事情。这一定程度反映了,商代( )
A.盛行占卜和鬼神崇拜 B.青铜制造技术发达
C.农业经济的发展程度 D.民众生活水平提高
2.明朝万历年间《嘉定县志》记载,当时全县耕地约12986顷,其中不能种植作物的板荒地1301.9顷,种稻的田地约为1311.6顷,种植棉花和豆类等经济作物的田地为10372.5顷。这表明在当地( )
A.小农经济逐步走向了解体 B.手工业出现新的经营方式
C.农民和市场联系较为密切 D.人地矛盾的状况日益突出
3.1860年英国议会通过了《食品掺假法》,法令确立了一个“重要的先例”,即“保护消费者免遭钱财损失和身体伤害是政府应尽的职责”。190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纯净食品和药品法》,禁止销售任何添加了可能对健康有毒或有害物质的食品。这些法律的颁布( )
A.杜绝了损害消费者身体健康的行为 B.反映了食品安全问题受到国家重视
C.解决了生产者造假制劣的违法问题 D.提高了食品安全监管的水平和能力
4.中国远古先民使用杵臼舂捣的方式给谷物脱壳,后又利用杠杆原理改手臼为脚踏,即为脚碓,晋代连机碓(见图1)可以“水轮翻转无朝暮,舂杵起落有后先。”这反映出中国古代( )
图1 晋代连机碓
A.精耕细作程度的提高 B.革新动力以提高效率
C.灌溉技术的不断突破 D.自然经济具有封闭性
5.阅读下图,结合所学,解读正确的是( )
中国历代粮食供求关系一览表
项目 | 春秋 战国 | 秦汉 | 魏晋南 北朝 | 隋唐 | 宋辽 金元 | 明 | 清(1800年) |
全国耕地面积(亿市亩) | 2.3 | 5.72 | 3.85 | 6.42 | 7.2 | 10.7 | 10.5 |
粮食亩产量(市斤) | 95 | 110 | 120 | 154 | 140/343 | 155/337 | 155/337 |
总产量(亿市斤) | 205.39 | 591.4 | 415.8 | 889.82 | 1749.45 | 2385.88 | 2340.97 |
全国人口(万人) | 3200 | 6000 | 5000 | 9000 | 12000 | 20000 | 30000 |
(说明:140/343和155/337中的140、155指北方亩产量,343、337指南方亩产量。)
A.粮食总产量持续增长说明农业耕作技术实现了进一步的革命性的发展
B.宋以后南方亩产量超过北方可能与高转筒车的发明有关
C.明清人口大量增加与新航路开辟引进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有关
D.全国耕地面积的持续增长说明地权和劳动者分离的现象消失
6.玉米作为旱田作物,1531年传入广西。据《建始县志》记载,“居民倍增,稻谷不给,则于山上种苞谷、洋芋或蕨薯之类,深林幽谷,开辟无遗”;到康熙39年,玉米种植已遍及辽宁、山西等二十省。据此分析,玉米的传入和种植( )
A.促进了区域经济分工 B.提高了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
C.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D.标志着农耕文明达到了新高度
7.1855年,法拉第致信《泰晤士报》,描述他见到的泰晤士河:清澈的整条河变成晦暗不明的淡褐色液体,气味很臭,就像街道上散发的臭气甚至更臭,整条河就是一条臭水沟。泰晤士河的变化( )
A.与英国工业化进程相伴而生 B.展现了科学时代的消极影响
C.暴露了帝国主义时代的罪恶 D.源于英国“城市病”的弊端
8.北宋时东京不再有坊和市的区分,许多交通便利的街巷,都有繁华的“街市”,其中东南西北四条御街最为热闹,行市、酒楼、茶坊、食店、瓦子等星罗棋布,行人摩肩接踵、昼夜喧闹。由此可见,北宋时东京( )
A.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B.交通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C.商品经济繁荣 D.都城朝贡贸易空前繁荣
9.图2为某历史兴趣小组在研究成果展示时出示的图片,据此推断该小组研究的主题是( )
A.工业革命的开展 B.三角贸易的形成
C.价格革命的表现 D.洲际贸易的发展
10.下图漫画发表于1995年,漫画中,德国总理科尔执掌船舵,站在科尔身后的是法国总统密特朗,他俩共同驾驶着一艘挂有欧盟盟旗的帆船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航行,帆船上写有“单一货币”(SINGLE CURRENCY)的字样。该漫画意在表明( )
A.法德两国从对抗转为合作 B.欧元诞生冲击了美元霸权地位
C.欧盟内部的离心力量增强 D.欧洲货币一体化充满艰难险阻
11.明代弘治年间,苏州府的盛泽形成村落,居民五六十家。嘉靖年间成为市集,居民达到数百家,以绫绸为业,随着绫绸业的发展,“日繁民齿,声文过昔”。这说明( )
A.工商业市镇经济繁荣 B.草市已经演化为地方商业中心
C.丝织业区域分工形成 D.人口增长推动农村贸易网络化
12.19世纪中期以来,中国许多城市逐渐形成给排水管网,新式马路、铁路、轨道交通、电线等各类近代设施成为城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表明近代中国( )
A.社会生活文明化趋势明显 B.城市基础设施已完备
C.城市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 D.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
13.明朝建立伊始,朱元璋就“命天下府州县修治桥梁道路”,从而使京师到各行省都有陆路交通干道。水运费用较陆运更少。邱浚在《大学衍义补》中说:“河漕视陆之费,省计三四成,海运视陆运之费,省计七八。”由此可知,朱元璋这一做法( )
A.有利于社会经济资源流动 B.表明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
C.基于维护市场秩序的考量 D.导致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1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地产商与零售商开始在城市郊区建造购物中心。购物中心集购物、休闲、餐饮,娱乐、服务等功能于一体。这一新的商业组织形式得以推广的直接原因是( )
A.企业盲目扩展与利润丰厚 B.人口由城市向郊区聚集
C.高速公路修建与汽车普及 D.郊区环境优美污染较少
15.西汉时期,每遇蝗灾旱灾,都要对疫病患者进行隔离,“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南齐时期设立了“六疾馆”用以隔离病人;隋唐时期有“病坊”,一些寺院也收治病人。这说明,古代防疫活动开展的主要保障是( )
A.传统中医学的发展 B.治理机制的延续发展
C.外来宗教大力援助 D.社会救治机构的建立
16.19世纪末,英格兰和威尔士因患肺结核造成的死亡率达到2.22%,英国伦敦医院对1420名死亡儿童的尸体进行解剖,解剖数据表明有45%的死因是肺结核,而其中的80%是来自工人家庭。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在于( )
A.工业革命的发展 B.城市人口的增加
C.贫富差距的扩大 D.医疗技术的落后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原产于美洲的马铃薯被引入西班牙。马铃薯作为粮食一开始并不为食用燕麦等谷物的欧洲人所接受。最初,欧洲人将马铃薯视作为观赏作物,只欣赏其花朵。17、18世纪,瑞典的约拿斯开始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普及种植这种高产作物,同时法国也开始推广种植,德意志的腓特烈二世(普鲁士国王)甚至下达法令强迫农民种植这种作物,不然就“削去农民的鼻子”。马铃薯由此在欧洲得到普遍推广。爱尔兰在17世纪中叶在全岛普及了马铃薯。在爱尔兰,每英亩地可以产出6吨左右的马铃薯,而燕麦等谷物则不到1吨。马铃薯比起其他农作物更易生长,收成明显也高多了,即使其他农作物歉收,马铃薯仍有收成。这对于长期受英格兰压迫的爱尔兰农民来说无疑是福音。1760年爱尔兰人口为150万人,1841年攀升至810万人。
——摘编自潘雨晨《改写爱尔兰命运的七年饥荒:人口剧减,与英国决裂、大量移民美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18世纪马铃薯在欧洲得到推广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铃薯的种植对欧洲的影响。(6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19世纪后期开展的城市公共卫生改革加强了城市政府在城市环境卫生、疾病防治方面的控制和管理。期间,联邦层面的公共卫生管理也开始起步。美国城市死亡率的下降速度超过任何时期。柯立芝执政期间,联邦政府一度放松了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法令制定和管制。但地方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支持力度有增无减,城市居民更是对公共卫生的热情持续高涨。20世纪30年代后,政府干预,尤其是联邦政府对城市公共卫生事业的影响持续扩大。二战后,关注居民健康的医疗保险改革和医疗补助计划已经成为公共卫生事业关注的主要内容,历届政府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也展开了众多立法和措施,其干预范围持续扩大,管理方式不断创新。
——摘编自李晶《城市化下的“卫生”困境与突破——论19世纪后半期美国城市卫生改革》
材料二
近代中国的公共卫生发展始于晚清……到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得到较大程序上的改善。清末新政中建立起了卫生行政制度,直到民国初年,政府主导的公共卫生仍是个空壳。中央和地方的卫生行政机构并不稳定,曾几度裁撤。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年内政部下置卫生司,掌管卫生行政事宜;1928年改设卫生部;1931年4月,卫生部缩改为卫生署。这一时期,卫生行政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在南京国民政府卫生最高机关的统领下,从中央到地方相继建立起了大量的卫生机关以及颁布了一系列的卫生法规,并建立了相应的卫生制度,基本建立起了近代中国公共卫生体系。但受制于社会环境,近代中国公共卫生始终没有长足有效的发展。
——摘编自聂春燕《近代中国公共卫生发展及其制约因素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特点并说明其发展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制约近代中国公共卫生发展的因素。(6分)
19. 识图能力是历史思维能力的重要表现。(12分)
请看下列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西汉时期、隋唐时期、明朝中后期)的工商业中心城镇分布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分别提取图1、图2、图3的工商业中心城镇分布信息,并据此判断上面各图对应的历史时期。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上图是我国古代几个历史时期政治体制沿革示意图。从图中任选两个时期,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两个时期政治体制的沿革情况,并说明其实质。(要求:明确列出两个时期,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阜新市二高中高二第三次考试
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答案 | C | C | B | A | C | C | A | C | D | D |
题号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
|
|
|
答案 | A | A | A | C | B | A |
|
|
|
|
二、非选择题
17.【答案】
(1)马铃薯是高产作物;统治者的推动;容易生长,收成更多。
(2)影响了欧洲的饮食结构;促进了欧洲人口的增长;影响了欧洲的生态环境。
18.【答案】
(14分)
(1)特点:政府主导,通过国家权力干预社会公共卫生;以法律法规提供保障;地方政府先启动,带动联邦政府;公共卫生事业的关注内容不断增加;管理方式不断创新。(4分。每点2分)
原因:民众公共卫生意识不断增强;资产阶级代议制进一步发展,政府职能扩大;地方政府的持续支持;现代医疗卫生知识和技术的进步;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的建立。(4分。每点2分)
(2)因素: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局动荡,行政组织系统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社会经济水平发展有限;社会公共卫生意识落后;医疗卫生知识缺乏,技术薄弱。(6分。每点2分)
19.【答案】(12分)
图4∶工商业城镇主要分布在南方长江中下游地区,江南的中东部沿海地区。这与明朝中后期经济重心在南方,南方手工业、商业发展迅速,并兴起了一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的情况相吻合。据此判定图4为明朝中后期。(判断1分,理由3分)
图5∶工商业城镇主要分布在北方黄河中下游地区,南方很少。这与西汉时期经济重心,政治中心在北方,南方经济远远落后于北方的情况相吻合。据此判定图5为西汉时期。(判断1分,理由3分)
图6∶工商业城镇大量分布于大运河沿岸地区、长江中下游及沿海附近地区。这与隋唐时期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运河沿岸工商业的发展,瓷器业、海外贸易兴盛的情况相吻合。据此判定图6为隋唐时期。(判断1分,理由3分)
辽宁省阜新市阜蒙县育才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辽宁省阜新市阜蒙县育才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文件包含辽宁省阜蒙县育才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历史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辽宁省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这是一份辽宁省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