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北京师大附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展开2016-2017学年北京师大附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1.(2分)在下列单位中,长度的国际单位是
A.米秒 B.千米 C.米 D.厘米
2.(2分)如图所示的标牌,它表示的意思是
A.此地有乐队,可以出租演出 B.道路弯曲,行车注意安全
C.鼓号乐队不准入内 D.禁止鸣笛,保持安静
3.(2分)二胡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弦乐器。演奏前,演员经常要调节弦的松紧程度,其目的在调节弦发声时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
4.(2分)关于误差,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测量过程中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就会造成实验误差
B.随着科技的发展,测量的误差越来越小,但都不能避免误差
C.精心设计,不断改进实验方法,就可以避免误差
D.利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办法可以避免误差
5.(2分)下列的估计值更贴近真实值的是
A.一本物理书的厚度约为
B.一只新铅笔的长度约为
C.课桌的高度约为
D.教室门框的高度约为
6.(2分)北京奥运会赛况将采用地球同步卫星直播,同步卫星虽绕地球转动,但是地球上的人却觉得它在地球上空静止不动,这是因为所选的参照物是
A.太阳 B.月亮 C.地球 D.三者均可
7.(2分)甲、乙两车并排停着,当甲车司机看乙车时,感觉自己的车正在缓慢倒退,但当他看到地面时,却发现自己的车并没有运动。对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是运动的
B.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是静止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乙车是静止的
D.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是运动的
8.(2分)要测量1角硬币的厚度,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则最佳选择是
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硬币的厚度
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C.用刻度尺分别测出10个1角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D.用刻度尺测出10个1角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得一个硬币的厚度
9.(2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
B.道路两旁的隔音墙在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课堂上能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于空气能够传播声音
D.根据音调可以辨别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
10.(2分)如图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拍摄到的同一个小球从左向右运动的频闪照片。关于小球各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在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
B.小球在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
C.小球在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
D.小球在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
11.(2分)北方的冬天,户外的人口鼻周围冒“白气”,关于“白气”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周围的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B.人体内呼出的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C.人体周围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液滴
D.人体内呼出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液滴
12.(2分)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运动的速度是乙车的3倍,乙车行驶的路程是甲车的2倍,则甲车和乙车行驶的时间之比是
A. B. C. D.
13.(2分)小敏同学做“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试验,如图时她试验的一个环节,由图可知小敏同学此环节主要研究蒸发快慢是否与
A.液体的温度有关 B.液体的表面积有关
C.液体上方的空气流速有关 D.以上三个因素都有关
14.(2分)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熔化的是
A.冰化成水 B.露的形成
C.雾的形成 D.雪的形成
15.(2分)中国科技馆中有关于冰箱材料的保温性能的对比试验,如图:有三个温度相同且高于室温的恒温热源,分别被三个保温箱包裹。这三个保温箱的形状、结构相同,但由不同材料组成。经过一段时间后,测量外面包裹材料的温度,如图所示。由此可知:聚氨酯发泡材料、发泡、三元乙丙橡胶三种材料,哪种材料的保温性能最好。
A.聚氨酯发泡材料 B.发泡
C.三元乙丙橡胶 D.无法比较
二、多项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8分.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符合题意的选项只有一个。全选对得2分,选对但不全得的1分,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6.(2分)关于参照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能选择那些固定在地面上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B.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与参照物的选择无关
C.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都是相对于所选定的参照物而言的
D.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
17.(2分)如图所示的四种常见的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A.铁丝网上出现白霜 B.屋檐上的冰凌消融
C.草叶上出现露珠 D.盒中的干冰快变小
18.(2分)两个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但它们的速度大小不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不同的时间内,两个物体通过的路程可能相等
B.在相同的时间内,两个物体通过的路程可能相等
C.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长
D.速度小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短
19.(2分)小林根据表中的数据,得出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物质
熔点
(在标准大气压下)
沸点
(在标准大气压下)
酒精
78.5
铝
660
2327
碘
113.5
184.4
铜
1083
2595
水银
357
A.的碘不会升华
B.零下的酒精也能汽化
C.零下的水银是液态的
D.用来熔化铜的容器可以用铝制成
三、填空题(共4小题,每空1分,满分9分)
20.(3分)请你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 ;
(2)汽车的速度 ;
(3)飞船绕地一周时间 ;
(4)一个篮球的质量是 。
21.(2分)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内振动了35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 ,人类 听到这种声音。(选填“能”或“不能” 。
22.(2分)气锅鸡是云南的名菜之一,“舌尖上的中国”曾播放过。其做法是:将盛有小鸡块和佐料的气锅(如图)放在盛有清水的汤锅之上,再放到火上蒸。为了保持鸡肉原汁原味,主要是蒸气通过气锅中间的气嘴将鸡蒸熟。汤汁是蒸气 (选填“吸热”或“放热” 后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
23.(2分)一辆小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在这条公路上任意取如图所示的5段路程,并将小汽车通过的各段路程及所对应的运动时间记录下来,据此可判断,小汽车在这整个过程中作 运动,运动速度的大小是 ,该运动过程的特点是:(1) ,(2) 。
四、实验探究题(共12小题,每空1分,满分39分)
24.(2分)如图是用刻度尺测量甲、乙两个木块的长度,甲的长度为 ,乙的长度为 .
25.(3分)如图甲体温计的示数为 ,如图乙寒暑表的示数为 .它们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 性质制成的。
26.(1分)如图所示是某班同学研究声现象时所做的三个实验,能够说明液体能够传声的实验是 。
27.(3分)如图所示,用尺子作乐器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实验发现:①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 ,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
②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 ,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 有关。
28.(5分)两实验小组分别在探究“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记录数据如下表:
时间
0
1
2
3
4
5
6
7
甲的温度
35.0
40.0
45.0
49.0
54.0
58.3
62.5
66.6
乙的温度
46.0
47.0
48.0
48.0
48.0
48.0
48.0
48.8
(1)根据记录表,请判断甲是 。(填“蜡”、“海波”
(2)根据数据可知,海波的熔点是 ,海波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 (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第4分钟,海波的状态是 (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 。
(4)如图所示,表示海波熔化过程的图象是 。
29.(4分)小龙在探究“水沸腾温度的变化规律”,记录数据如下表:
时间
0
1
2
3
4
5
6
7
温度
97.0
97.5
98.0
99.0
99.0
99.0
99.0
99.0
(1)根据数据可知,此实验中水的沸点是 .当水沸腾时,水继续 (填“吸热”或“放热” ,水的温度一直 。(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
(2)小龙观察并描绘了水在沸腾前和沸腾时气泡上升的两种情景。如图所示为水沸腾 (选填“前”或“时” 的图景。
30.(4分)实验装置如图,烧杯中和试管中试管中都装有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
(1)对中水加热,当中水沸腾后,中水 (填“会”或“不会” 沸腾,原因是 。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给加盖密封,会 (填“有利于”或“不利于” 中水的沸腾。
(2)若把中的水换成酒精,其他条件不变,则中酒精 (填“会”或“不会” 沸腾。(酒精的沸点为
31.(1分)看了如图的漫画,你觉得“机灵鬼”是不是真的骗了“物理迷”?请说出你的理由。
32.(2分)分析表格的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跟那些因素有关?(只需写出两种)
空气
331
海水
1531
空气
340
冰
3230
空气
346
铜(棒
3750
软木
500
大理石
3810
煤油
1324
铝(棒
5000
水(常温)
1500
冰(棒
5200
结论:
(1)声速大小可能跟 有关;
(2)声速大小可能还跟 有关。
33.(3分)在地球上淡水紧缺,海水充沛。在科技活动课上,小刚和同学们利用已学知识制作了一个简易的海水淡化装置,如图所示,装置底部是一个盛有海水的容器,上部盖着一个透明玻璃罩.通过太阳照射容器内的海水,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凝结成水珠,收集即可得到淡水。
(1)上述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 ,后 。
(2)装置组装完成后,通过实验,同学们对获得淡水的速度不满意。请你给他们提出至少一条改进建议,用于提高获得淡水的速度。你的建议是 。
34.(2分)小亮和小刚同学做实验验证固体也能传声。小亮用手捂住一只耳朵,然后把另一只耳朵紧贴在桌面上,小刚用手敲击桌面,小亮听到小刚敲桌子的声音,旁边站着的同学也听到了。你认为这个实验的缺陷是: ;可以如何改进: 。
35.(9分)请你补充完整《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测量运动小车的全程的、上半段及下半段的平均速度。
(2)实验器材:长木板、小车、小木块、刻度尺、停表。
(3)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如下,请完成填空。
①将长木板的一端用木块垫起。形成一个坡度 (填“较大”或“较小” 的斜面如图所示;
②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固定在斜面底端,用 测出车头到金属片的距离,用 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机金属片的时间,并将,记录在表格中。
③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固定,再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用 ,用 ,并将,记录在表格中。
④根据公式 及测量数据,分别计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和小车通过斜面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并将 ;
⑤根据公式 (请用“,,,表示” 及测量数据,计算出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并将记录在表格中。
(4)请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提示本实验要测量运动小车全程的、上半段及下半段的平均速度,请在下表格内填入要测量和要计算的物理量及单位)
五、科普阅读题(共3小题,满分8分)
36.(3分)阅读下面的科技短文,在空格处填入相应的物态变化的名称。
人工增(降雨
“人工增(降雨”是指运用现代新科技控制气象动态的技术,其原理是通过播撒催化剂,影响云的微物理过程,使本来不会产生的降水得以产生,已经产生的降水强度增大。
人工增雨需要根据不同云层的物理特性,选择合适的时机,可用飞机在高空作业,向云中播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等催化剂,干冰迅速地 吸热,致使高空云层附近的气温骤降,云层中的水蒸气直接 成小冰粒,小冰粒不断变大,这些小冰粒下落过程中 成了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另外云层中的部分水蒸气遇冷 成小水滴,小水滴相互碰撞并不断变大,降落到地面,形成降水。人工降雨也可以在地面作业,用高射炮或火箭弹将含有碘化银(冷云催化剂)的炮弹打入含有大量积雨云的至高空,碘化银在高空扩散为肉眼都难以分辨的小颗粒(只有头发直径的百分之一到千分之一),成为云中水滴的凝聚核,水滴在其周围迅速凝聚达到一定体积后落向地面,形成降水。
人们常说“天有不测风云”,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这种观点已成为过去,几千年来人类“行云布雨”的愿望,如今已成为现实。
37.(3分)请阅读下列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致冷设备的工作原理
液体汽化时有致冷作用,致冷设备就是根据这种作用制成的。
①常用的致冷设备主要由压气机、冷凝器和蒸发器三部分组成(如图) ②其中的工作物质是容易由气态变成液态和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物质,常用的有氨及氟氯烷等。③压气机产生大约10标准大气压的压强,把气态氨压入冷凝器的管里,这时氨变成了液体。④氨在液化时放出的热量被流动的冷水吸收并带走。⑤冷凝器的管里的液态氨通过节流阀缓慢地进入蒸发器的管里。⑥由于压气机不断地从蒸发器的管里吸走气体,这个管里的压强就比较低,于是液态氨在蒸发器的管里迅速汽化。⑦在汽化中从管外的食盐水里吸取热量,使食盐水的温度降低。⑧生成的氨气又被压气机抽走,压入冷凝器,这样氨可以循环使用。⑨温度降低后的食盐水可作为致冷剂用来制冰,冷却食品或降低夏季房间里的气温。⑩在用于降低房间里的气温时,通常不用食盐水而是直接使空气从蒸发器管子的周围流过而得到冷却,再把冷却后的空气送到房间里去。
(1)致冷设备主要由 、 和 三部分组成。
(2)句②中,“工作物质”的特性是 。
(3)本装置是用 的方法使氨液化的。
(4)冷凝器中的管做成图中的形状,其目的是 。
38.(2分)请阅读下列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科学家将每秒振动的次数称为声音的频率,它的单位是。我们人类耳朵能够听到的声波频率为.因此,我们把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称为“超声波”。超声波的方向性好,穿透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可用于测距、测速、清洗、焊接、碎石、杀菌消毒等。在医学、军事、工业、农业上有很多的应用。超声波因其频率下限大于人的听觉上限而得名。通常用于医学诊断和超声波频率为1兆赫兹兆赫兹。
理论研究表明,在振幅相同的条件下,一个物体振动的能量与振动频率成正比,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介质质点振动的频率很高,因而能量很大。在中国北方干燥的冬季,如果把超声波通入水罐中,剧烈的振动会使水罐中的水被破碎成许多小雾滴。再用小风扇把小雾滴吹入室内,就可以增加室内空气湿度。这就是超声波加湿器的原理。如咽喉炎,气管炎等疾病,很难利用血流使药物到达患病的部位,利用加湿器的原理,把药液雾化,让病人吸入,能够提高疗效。利用超声波巨大的能量还可以使人体内的结石做剧烈的受迫振动二破碎,从而减缓病痛,达到治愈的目的。超声波在医学方面应用非常广泛,可以对药品进行杀菌消毒。
(1)“超声波因其频率下限大于人的听觉上限而得名”。指的是频率高于 。
(2)超声波在医学、军事、工业、农业上有很多应用。请根据本文列举一个超声波在医学上应用的实例 。
六、计算题(共2小题,满分6分)
39.(3分)“十一”期间,小明一家开车外出旅游,图中看到如图所示的限速牌。小明用来的时间通过了这段长的限速路段,请你通过计算说明他超速了吗?
40.(3分)科学家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深度是多少?(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为
2016-2017学年北京师大附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1.(2分)在下列单位中,长度的国际单位是
A.米秒 B.千米 C.米 D.厘米
【分析】长度的测量,是初中物理涉及到的最基本的测量。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符号是。
【解答】解:、米秒是速度的单位,故错误;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常用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等,故错误,正确。
故选:。
【点评】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
2.(2分)如图所示的标牌,它表示的意思是
A.此地有乐队,可以出租演出 B.道路弯曲,行车注意安全
C.鼓号乐队不准入内 D.禁止鸣笛,保持安静
【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根据对交通标志的认识和减弱噪声的方法来作答。
【解答】解:题中所示的标志是要求机动车辆禁止鸣笛,保持安静,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故选:。
【点评】本题是一道物理常识联系实际生活的应用题,解此类题目,不仅要求我们对物理常识有系统全面的掌握,还要求我们对现实生活多留心观察。
3.(2分)二胡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弦乐器。演奏前,演员经常要调节弦的松紧程度,其目的在调节弦发声时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
【分析】弦的长短、松紧、粗细都影响弦的振动快慢,影响振动频率,影响音调。
【解答】解:(1)演员经常调节弦的松紧,弦的松紧程度决定着振动的频率,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
(2)用力大小能改变弦偏离原位置的大小,能改变振幅,能改变响度。
(3)音色的影响因素是材料和结构,改变松紧时,没有改变弦的材料和结构,没有改变音色。
故选:。
【点评】(1)掌握声音的三个特性,三个特性的影响因素。
(2)音调和响度容易混淆,注意区分。
(3)掌握管乐、弦乐、打击乐的音调的影响因素,如何改变它们的音调和响度。
4.(2分)关于误差,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测量过程中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就会造成实验误差
B.随着科技的发展,测量的误差越来越小,但都不能避免误差
C.精心设计,不断改进实验方法,就可以避免误差
D.利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办法可以避免误差
【分析】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可以减小误差。
【解答】解:、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故错误;
、随着科技的发展,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科学的改进实验方法,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灭误差,故正确;
、误差可以减小,但不可以避免,因此精心设计,不断改进实验方法,就可以减小误差,故错误;
、多次测量,可能几次的测量值不尽相同,有的误差大一些,有的误差小一些。求出测量值的平均值,会更接近真实值。所以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故错误;
故选:。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误差概念的了解,只要知道误差产生的原因就能了解为什么误差是测量中不可避免的。需要注意的是误差不是错误。
5.(2分)下列的估计值更贴近真实值的是
A.一本物理书的厚度约为
B.一只新铅笔的长度约为
C.课桌的高度约为
D.教室门框的高度约为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解:
、中学生食指的宽度在左右,九年级物理课本的厚度略大于,在左右。故不符合实际;
、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新铅笔的长度略小于,在左右。故不符合实际;
、中学生身高约为,课桌的高度约为人身高的一半,约为,相差不大,故符合实际;
、中学生身高约为,教室门框的高度略高约为,故不符合实际。
故选:。
【点评】对于生活中数据的估测,应从实际的角度出发进行判断,也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判断,如自己的身高、自己的体重、自己正常时的体温及正常行走的速度等方面来与题目中的数据比较,只要相差不大,即该数据就是合理的。
6.(2分)北京奥运会赛况将采用地球同步卫星直播,同步卫星虽绕地球转动,但是地球上的人却觉得它在地球上空静止不动,这是因为所选的参照物是
A.太阳 B.月亮 C.地球 D.三者均可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解:我们国家发射的地球同步卫星是为我们国家服务的,始终在我们国家领土的上方,它和地球保持同向同速运动,即和地球保持相对静止状态。以地球为参照物,同步卫星就是静止的。
故选:。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
7.(2分)甲、乙两车并排停着,当甲车司机看乙车时,感觉自己的车正在缓慢倒退,但当他看到地面时,却发现自己的车并没有运动。对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是运动的
B.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是静止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乙车是静止的
D.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是运动的
【分析】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解:以地面为参照物时,发现自己的车并没动,所以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是静止的;甲乙两车并排停着,当甲车司机看乙车时,感觉自己的车正在缓慢倒退,故以乙车为参照物时,甲车是运动的,故错误,正确。
故选:。
【点评】此类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物理知识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作出解释,这样才能做到举一反三,活学活用。
8.(2分)要测量1角硬币的厚度,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则最佳选择是
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硬币的厚度
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C.用刻度尺分别测出10个1角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D.用刻度尺测出10个1角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得一个硬币的厚度
【分析】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若被测物体的长度小于或接近刻度尺的分度值,需要用累积法。
【解答】解:被测物体的长度小于或接近刻度尺的分度值,需要用累积法,、、三个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累积法。
9.(2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
B.道路两旁的隔音墙在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课堂上能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于空气能够传播声音
D.根据音调可以辨别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
【分析】(1)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减弱噪声有三种: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
(4)声音有三个特征,即音调、响度 和音色,我们一般利用音色来区分和辨别物体。
【解答】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错误;
、公路旁安装隔音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故错误;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因此课堂上能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于空气能够传播声音,故正确;
、我们能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这是根据发声体的音色不同,故错误。
故选:。
【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征以及防止噪声的三种途径,是一道基础题。
10.(2分)如图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拍摄到的同一个小球从左向右运动的频闪照片。关于小球各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在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
B.小球在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
C.小球在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
D.小球在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
【分析】根据平均速度公式,逐一分析各段的平均速度大小即可。
【解答】解:
由题照相装置每秒拍10次,所以图中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由图,
由平均速度公式可知,小球在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间平均速度最小。
故选:。
【点评】本题考查对平均速度的认识和理解,要知道频闪照片相邻两照片间的时间是相等的是解题的关键。
11.(2分)北方的冬天,户外的人口鼻周围冒“白气”,关于“白气”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周围的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B.人体内呼出的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C.人体周围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液滴
D.人体内呼出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液滴
【分析】解决此题需掌握: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是放热的。
【解答】解:
北方的冬天,室外的气温很低,户外的人们呼出的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外面的冷空气会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珠,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白气”。
故选:。
【点评】水蒸气是气态的,“白气”是液态的小水珠形成的,二者要区分开来。
12.(2分)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运动的速度是乙车的3倍,乙车行驶的路程是甲车的2倍,则甲车和乙车行驶的时间之比是
A. B. C. D.
【分析】知道甲乙两车行驶的路程关系和速度之比,根据速度公式求出所用时间之比。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
由可得,甲、乙两车所用的时间之比:
。
故选:。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灵活应用,要注意各量之间的关系,不要颠倒。
13.(2分)小敏同学做“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试验,如图时她试验的一个环节,由图可知小敏同学此环节主要研究蒸发快慢是否与
A.液体的温度有关 B.液体的表面积有关
C.液体上方的空气流速有关 D.以上三个因素都有关
【分析】液体蒸发快慢和三个因素有关:一是液体自身温度,二是液体表面积大小,三是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本题按照控制变量法来进行分析。
【解答】解:由图可得,液体的表面积大小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均相同,只有液体自身温度不同,故可知小敏同学主要研究蒸发快慢是否与液体的温度有关。
故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影响液体蒸发快慢因素的熟悉程度和控制变量法的具体应用。
14.(2分)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熔化的是
A.冰化成水 B.露的形成
C.雾的形成 D.雪的形成
【分析】解答此题要知道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根据物态变化的知识逐一分析即可。
【解答】解:、冰化成水是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现象,符合题意;
、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不符合题意;
、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不符合题意;
、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不合题意。
故选:。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关于物态变化的理解和掌握,把握好物质的初状态和末状态是解题的关键。
15.(2分)中国科技馆中有关于冰箱材料的保温性能的对比试验,如图:有三个温度相同且高于室温的恒温热源,分别被三个保温箱包裹。这三个保温箱的形状、结构相同,但由不同材料组成。经过一段时间后,测量外面包裹材料的温度,如图所示。由此可知:聚氨酯发泡材料、发泡、三元乙丙橡胶三种材料,哪种材料的保温性能最好。
A.聚氨酯发泡材料 B.发泡
C.三元乙丙橡胶 D.无法比较
【分析】物质的物理属性包含:密度、比热容、硬度、透明度、导电性、导热性、弹性、磁性、保温性等。
【解答】解:
由题知,内部是三个温度相同且高于室温的恒温热源,经聚氨酯发泡材料、发泡、三元乙丙橡胶三种材料包裹;由图知测得聚氨酯发泡材料的温度最低,说明其导热性差,即聚氨酯发泡材料的保温性能最好。
故选:。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基本属性,属于基础题。
二、多项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8分.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符合题意的选项只有一个。全选对得2分,选对但不全得的1分,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6.(2分)关于参照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能选择那些固定在地面上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B.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与参照物的选择无关
C.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都是相对于所选定的参照物而言的
D.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
【分析】解答此题要明确以下知识点:
①参照物可以按需要可以任意选择(除研究对象以外),可以选择静止的物体做参照物,也可以选择运动的物体为参照物,具体选哪一种物体为参照物,是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的。
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就会不同。
【解答】解:、参照物可任意选择,既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具体选哪一种物体为参照物,是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的,故错误;
、任何物体都可以选作参照物,只是选择不同的物体作参照物时,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故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与参照物的选择有关,故错误;
、因为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所以,不事先选定参照物,就无法对某个物体的运动状态作出肯定的回答,说这个物体是运动或静止是毫无意义的。故正确;
、参照物可任意选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相对地面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故正确。
故选:。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参照物的概念,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但要注意,参照物一般不选研究对象本身,因为机械运动是相对“另一个物体“的运动,选研究对象本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只可能处在唯一的静止状态。
17.(2分)如图所示的四种常见的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A.铁丝网上出现白霜 B.屋檐上的冰凌消融
C.草叶上出现露珠 D.盒中的干冰快变小
【分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解答】解:
、铁丝网上出现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不符合题意;
、屋檐上的冰凌正在消融,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符合题意;
、草叶上出现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不符合题意;
、盒中的干冰块变小,干冰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属于升华现象,升华吸热,故符合题意。
故选:。
【点评】判断物态变化,关键是分清物质变化前后的状态,是中考热学知识考查的热点内容。
18.(2分)两个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但它们的速度大小不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不同的时间内,两个物体通过的路程可能相等
B.在相同的时间内,两个物体通过的路程可能相等
C.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长
D.速度小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短
【分析】经过的路线是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相同时间通过的路程与速度成正比。
【解答】解:
、两个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同,在不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可能相同,如甲的速度是,通过的路程是;乙的速度是,通过的路程也是,故正确;
、两个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同,根据可知,相同时间通过的路程不相等,故错误;
、速度大的物体,如果运动时间短,通过的路程可能较短,故错误;
、速度小的物体,如果运动时间长,通过的路程可能较长,故错误。
故选:。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路程与速度关系的理解和应用,是一道基础题,容易解答。
19.(2分)小林根据表中的数据,得出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物质
熔点
(在标准大气压下)
沸点
(在标准大气压下)
酒精
78.5
铝
660
2327
碘
113.5
184.4
铜
1083
2595
水银
357
A.的碘不会升华
B.零下的酒精也能汽化
C.零下的水银是液态的
D.用来熔化铜的容器可以用铝制成
【分析】、固态的碘在任何温度下都会升华;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包括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由表中得到水银的熔点(凝固点),据此判断;
、由表中数据可得铜和铝的熔点,据此判断。
【解答】解:
、碘的熔点是,在时处于固态,能够升华。此选项错误;
、酒精的熔点(凝固点)是,所以的酒精处于液态,能够汽化。此选项正确;
、水银的凝固点(熔点)是,所以的水银是液态的。此选项正确;
、铜的熔点是,铝的熔点是,用铝做熔化铜的器皿,铜还没有达到熔点,器皿(铝就熔化、漏了。此选项错误。
故选:。
【点评】根据熔点(凝固点)、沸点判断物质的状态,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三、填空题(共4小题,每空1分,满分9分)
20.(3分)请你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 ;
(2)汽车的速度 ;
(3)飞船绕地一周时间 ;
(4)一个篮球的质量是 。
【分析】此题考查物理量不同单位间的换算,运用不同单位间的具体关系,利用数学上的运算就可解答。
【解答】解:
(1),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
(2),汽车的速度;
(3),飞船绕地一周时间;
(4),一个篮球的质量是。
故答案为:(1);(2)20;(3)5400;(4)。
【点评】无论什么物理量的单位换算,前面的数都表示倍数,不进行换算,只是把后面的单位进行换算。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单位换算。
21.(2分)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内振动了35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 350 ,人类 听到这种声音。(选填“能”或“不能” 。
【分析】(1)频率是物体振动的次数,根据翅膀内振动了3500次,可以求出频率;
(2)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
【解答】解:
(1)昆虫的翅膀在内振动了35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
(2)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在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内,所以能听到。
故答案为:350;能。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1)根据振动次数和时间能求频率;(2)记住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
22.(2分)气锅鸡是云南的名菜之一,“舌尖上的中国”曾播放过。其做法是:将盛有小鸡块和佐料的气锅(如图)放在盛有清水的汤锅之上,再放到火上蒸。为了保持鸡肉原汁原味,主要是蒸气通过气锅中间的气嘴将鸡蒸熟。汤汁是蒸气 放热 (选填“吸热”或“放热” 后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
【分析】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在熔化、汽化和升华过程中需要吸热,在液化、凝固和凝华过程中需要放热。
【解答】解:蒸气通过气锅中间的气嘴将鸡蒸熟。汤汁是液态的,是蒸气放热后液化而形成的。
故答案为:放热;液化。
【点评】本题考查液化现象的特点,物态变化是中考的必考点之一。
23.(2分)一辆小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在这条公路上任意取如图所示的5段路程,并将小汽车通过的各段路程及所对应的运动时间记录下来,据此可判断,小汽车在这整个过程中作 匀速直线 运动,运动速度的大小是 ,该运动过程的特点是:(1) ,(2) 。
【分析】(1)根据图中数据和公式求出每一段路程上的速度,如果速度相同时,说明是做匀速直线运动,否则不是。
(2)匀速直线运动指经过的路线是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解答】解:(1)分别求出这五段路程内汽车的速度:
第1段路程内汽车的速度为:
第2段路程内汽车的速度为:
第3段路程内汽车的速度为:
第4段路程内汽车的速度为:
第5段路程内汽车的速度为:
由此可见,小汽车在各段时间内的速度相等,因此做匀速直线运动,且速度值为。
(2)匀速直线运动过程的特点是 运动的快慢不变,运动方向不变。
故答案为:
(1)匀速直线;20;
(2)运动的快慢不变;运动方向不变。
【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和判断汽车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判断依据就是计算出每段的速度,如果速度相同,说明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四、实验探究题(共12小题,每空1分,满分39分)
24.(2分)如图是用刻度尺测量甲、乙两个木块的长度,甲的长度为 3.59 ,乙的长度为 .
【分析】(1)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
(2)若起始端没从0开始,把起始端所对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解:由图可知甲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甲刻度尺测量木块长度是:;
乙刻度尺的分度值是,乙刻度尺测量木块长度是:。
故答案为:3.59;0.017。
【点评】刻度尺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5.(3分)如图甲体温计的示数为 38.5 ,如图乙寒暑表的示数为 .它们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 性质制成的。
【分析】(1)读取温度计或体温计的示数时,首先要明确它们的分度值,视线与液柱最高处所对刻度相垂直;
(2)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解答】解:
(1)由图可知,甲体温计的分度值是,甲图的示数为;
乙寒暑表的分度值是,液面在零刻度以下,所以示数是。
(2)体温计和寒暑表都是液体温度计,是根据热胀冷缩的性质性制成的。
故答案为:38.5;;热胀冷缩。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温度计的原理,以及温度计和体温计的读数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26.(1分)如图所示是某班同学研究声现象时所做的三个实验,能够说明液体能够传声的实验是 丙 。
【分析】结合图中实验的情景,从声音的产生、传播条件等角度可对三个实验所揭示的内容进行判断。
【解答】解:甲实验中,扬声器发声时小纸片上下跳动,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乙实验中,向外抽气过程中,钟罩内铃声逐渐变小,是因为里面的空气越来越少,这说明空气越稀薄,传声的效果越差;
丙实验中,游动的鱼可以听到拍手的声音,说明空气和水都可以传声。
故答案为:丙。
【点评】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条件,可结合图中的实验做出解答,属声学综合题,但难度不大。
27.(3分)如图所示,用尺子作乐器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实验发现:①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 慢 ,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
②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 ,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 有关。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
【解答】解:尺子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尺子振动快慢有关,
①当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时,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②当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时,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故答案为:①慢;低。
②快;高;频率。
【点评】抓住实验中,发生变化的因素,进而分析声音的哪个特征发生变化,此题要结合声音的音调与频率关系去分析解答。
28.(5分)两实验小组分别在探究“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记录数据如下表:
时间
0
1
2
3
4
5
6
7
甲的温度
35.0
40.0
45.0
49.0
54.0
58.3
62.5
66.6
乙的温度
46.0
47.0
48.0
48.0
48.0
48.0
48.0
48.8
(1)根据记录表,请判断甲是 蜡 。(填“蜡”、“海波”
(2)根据数据可知,海波的熔点是 ,海波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 (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第4分钟,海波的状态是 (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 。
(4)如图所示,表示海波熔化过程的图象是 。
【分析】晶体、非晶体熔化过程中的特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完全熔化完后吸热继续升温;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解答】解:(1)甲在整个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所以甲是非晶体,所以甲是蜡。乙开始温度升高,当温度达到时,温度保持不变,一段时间后温度又升高。所以乙是晶体,即为海波;
(2)根据数据可知,海波在的时候,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所以海波的熔点是,海波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不变。第4分钟,海波处于熔化过程,其状态是固液共存。
(3)海波在熔化前吸收热量,温度升高,熔化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故图是海波的熔化图象。
故答案为:(1)蜡;(2)48;不变;固液共存;(3)。
【点评】此题给出了两种物质,分别探究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题目中考查了熔化的特点即吸热。
29.(4分)小龙在探究“水沸腾温度的变化规律”,记录数据如下表:
时间
0
1
2
3
4
5
6
7
温度
97.0
97.5
98.0
99.0
99.0
99.0
99.0
99.0
(1)根据数据可知,此实验中水的沸点是 99.0 .当水沸腾时,水继续 (填“吸热”或“放热” ,水的温度一直 。(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
(2)小龙观察并描绘了水在沸腾前和沸腾时气泡上升的两种情景。如图所示为水沸腾 (选填“前”或“时” 的图景。
【分析】(1)水沸腾时,温度不变,但要继续吸热;
(2)根据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的变化判断: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到达水面破裂
【解答】解:(1)由表中数据和图象可知,水的沸点为,水沸腾的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
(2)如图,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到达水面破裂,所以是沸腾时的情景。
故答案为:(1);吸;不变;(2)时。
【点评】此题是探究“水沸腾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要理解水沸腾时的特点,气泡上升过程中变大和变小的原因,不能机械记忆。
30.(4分)实验装置如图,烧杯中和试管中试管中都装有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
(1)对中水加热,当中水沸腾后,中水 不会 (填“会”或“不会” 沸腾,原因是 。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给加盖密封,会 (填“有利于”或“不利于” 中水的沸腾。
(2)若把中的水换成酒精,其他条件不变,则中酒精 (填“会”或“不会” 沸腾。(酒精的沸点为
【分析】液体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并且要继续吸热;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气压高沸点高,沸点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解答】解:(1)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当大烧杯中的水沸腾后,尽管不断吸热,但烧杯中的水温度不再升高,保持水的沸点温度不变;试管中的水从大烧杯中吸热,温度达到水的沸点后,就和烧杯中的水的温度一样,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这时虽然达到了沸点,但不能继续吸收热量,所以中水不会沸腾。
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给加盖密封,气体不易跑出,烧杯内气压高,烧杯内水的沸点会高,中水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中水上方的气压较低,沸点较低),会有利于中水的沸腾。
(2)酒精的沸点低于水的沸点,故烧杯中的水温到达时,继续吸热,中酒精会沸腾。
故答案为:(1)不会;不能继续吸热;有利于;(2)会。
【点评】此题考查了液体的沸腾条件和热传递的条件,要把握住沸腾条件是温度不但达到沸点,而且还能不段吸热,热传递的条件是必须存在温度差异。
31.(1分)看了如图的漫画,你觉得“机灵鬼”是不是真的骗了“物理迷”?请说出你的理由。
【分析】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或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因为太空中没有声音赖以传播的介质,所以不能听到声音,“机灵鬼”真的骗了“物理迷”。
答:“机灵鬼”是真的骗了“物理迷”。因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传播的条件,题目考查的形式新颖,具有趣味性,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2.(2分)分析表格的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跟那些因素有关?(只需写出两种)
空气
331
海水
1531
空气
340
冰
3230
空气
346
铜(棒
3750
软木
500
大理石
3810
煤油
1324
铝(棒
5000
水(常温)
1500
冰(棒
5200
结论:
(1)声速大小可能跟 温度 有关;
(2)声速大小可能还跟 有关。
【分析】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不同介质中声音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而且温度也是影响传播速度的重要因素。
【解答】解:
(1)据表中的数据可知,声音在、、的水中的速度不同,故可以看出声速大小可能和温度有关;
(2)据声音在水、海水、冰、铁等不同介质中速度不同可以看出,声速大小可能和介质种类有关。
故答案为:(1)温度;(2)介质的种类。
【点评】学会分析数据表,得到物理规律,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33.(3分)在地球上淡水紧缺,海水充沛。在科技活动课上,小刚和同学们利用已学知识制作了一个简易的海水淡化装置,如图所示,装置底部是一个盛有海水的容器,上部盖着一个透明玻璃罩.通过太阳照射容器内的海水,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凝结成水珠,收集即可得到淡水。
(1)上述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 汽化 ,后 。
(2)装置组装完成后,通过实验,同学们对获得淡水的速度不满意。请你给他们提出至少一条改进建议,用于提高获得淡水的速度。你的建议是 。
【分析】(1)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称为汽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称为液化;
(2)影响液体蒸发的因素有: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的表面积大小以及液面上气体流动的快慢。
【解答】解:(1)当将海水放在太阳下照射时,海水吸热会由水变成水蒸气,发生汽化现象;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罩会由水蒸气变成小液滴,发生液化现象,整个过程是先汽化,后液化;
(2)可以从影响液体蒸发的因素上改进该装置,可把换成直径更大的容器,以增大液体的表面积;也可以用酒精灯对容器加热,以提高液体的温度。
故答案为:(1)汽化;液化;(2)用酒精灯对容器加热,以提高液体的温度。
【点评】判断物态变化现象主要看物体是由什么状态变为了什么状态,从而判断出是哪种物态变化。
34.(2分)小亮和小刚同学做实验验证固体也能传声。小亮用手捂住一只耳朵,然后把另一只耳朵紧贴在桌面上,小刚用手敲击桌面,小亮听到小刚敲桌子的声音,旁边站着的同学也听到了。你认为这个实验的缺陷是: 没有排除气体传声的因素,不能证明小亮听到的声音是固体传播的 ;可以如何改进: 。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声音在固体中传声效果最好,液体次之,气体最差。
【解答】解: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当研究其中某种介质传声时,应该排除气体介质的干扰,小亮和小刚的这个实验中没有考虑空气这个因素,因此存在着缺陷,应该让小刚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滑动,使旁边的同学听不到小刚发出的声音,只有耳朵贴在桌子上的小亮能够听到。
故答案为:没有排除气体传声的因素,不能证明小亮听到的声音是固体传播的;小刚的手指轻轻在桌面滑动,使旁边站着的同学都不能听到手指滑动的声音,只有耳朵紧贴桌面的小亮能听到小刚手指在桌面上滑动的声音。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传播的条件,重点考查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锻炼的学生的思维,是一道不错的题目。
35.(9分)请你补充完整《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测量运动小车的全程的、上半段及下半段的平均速度。
(2)实验器材:长木板、小车、小木块、刻度尺、停表。
(3)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如下,请完成填空。
①将长木板的一端用木块垫起。形成一个坡度 较小 (填“较大”或“较小” 的斜面如图所示;
②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固定在斜面底端,用 测出车头到金属片的距离,用 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机金属片的时间,并将,记录在表格中。
③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固定,再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用 ,用 ,并将,记录在表格中。
④根据公式 及测量数据,分别计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和小车通过斜面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并将 ;
⑤根据公式 (请用“,,,表示” 及测量数据,计算出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并将记录在表格中。
(4)请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提示本实验要测量运动小车全程的、上半段及下半段的平均速度,请在下表格内填入要测量和要计算的物理量及单位)
【分析】本实验的目的是:测量运动小车的全程的、上半段及下半段的平均速度,但在实验操作中,测量的量分别是小车的全程的、上半段的距离及对应的时间;因通过下半段起始点的速度不0且运动时间较上半段时间短,下半段路程和通过的时间是通过上面测量的相关数据计算出的。
(3)①若要计时方便和准确,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
②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用刻度尺测量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用停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③测量小车在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时,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用秒表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上半路程所用时间
④根据及测量数据,分别计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和小车通过斜面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将有关数据填入表中;
⑤根据,用上述测量的相关数据求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4)根据实验目的设计表格。
【解答】解:(3)①将长木板的一端用木块垫起。形成一个坡度较小的斜面,使小车运动的时间长一些,方便计时和提高测量的准确度;
②③要测全段的平均速度和上半段的平均速度,根据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分别用刻度尺测出对应的距离及通过所需要的时间;
④根据公式,及测量数据,分别计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和小车通过斜面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并将测量的数据记录在表中;
⑤根据上面测量的相关数据知,小车通过下半段的距离为,所用时间为,根据测量原理,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4)根据实验目的及测量的相关物理量,表格设计如下:
路程名称
通过的距离
所用时间
平均速度
全程
上半段
下半段
故答案为:(1)较小;
②刻度尺;秒表;
③刻度尺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用秒表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上半路程所用时间;
④;测量的数据记录在表中;
⑤;
(4)如上表所示。
【点评】本题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考查实验的原理及操作过程、减小误差应注意的问题和设计实验记录表格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后半段的距离与时间不是直接测量出来的。
五、科普阅读题(共3小题,满分8分)
36.(3分)阅读下面的科技短文,在空格处填入相应的物态变化的名称。
人工增(降雨
“人工增(降雨”是指运用现代新科技控制气象动态的技术,其原理是通过播撒催化剂,影响云的微物理过程,使本来不会产生的降水得以产生,已经产生的降水强度增大。
人工增雨需要根据不同云层的物理特性,选择合适的时机,可用飞机在高空作业,向云中播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等催化剂,干冰迅速地 升华 吸热,致使高空云层附近的气温骤降,云层中的水蒸气直接 成小冰粒,小冰粒不断变大,这些小冰粒下落过程中 成了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另外云层中的部分水蒸气遇冷 成小水滴,小水滴相互碰撞并不断变大,降落到地面,形成降水。人工降雨也可以在地面作业,用高射炮或火箭弹将含有碘化银(冷云催化剂)的炮弹打入含有大量积雨云的至高空,碘化银在高空扩散为肉眼都难以分辨的小颗粒(只有头发直径的百分之一到千分之一),成为云中水滴的凝聚核,水滴在其周围迅速凝聚达到一定体积后落向地面,形成降水。
人们常说“天有不测风云”,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这种观点已成为过去,几千年来人类“行云布雨”的愿望,如今已成为现实。
【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解答】解:
(1)干冰即固态的二氧化碳,固态的干冰在常温下很易升华为气态的二氧化碳;此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从而起到降温作用;
(2)高空中的水蒸气,由于气温骤降,就直接凝华为小冰晶;
(3)小冰晶在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会熔化为水滴,形成了雨;另外云层中的部分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小水滴相互碰撞并不断变大,降落到地面,形成降水。
故答案为:升华;凝华;熔化;液化。
【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37.(3分)请阅读下列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致冷设备的工作原理
液体汽化时有致冷作用,致冷设备就是根据这种作用制成的。
①常用的致冷设备主要由压气机、冷凝器和蒸发器三部分组成(如图) ②其中的工作物质是容易由气态变成液态和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物质,常用的有氨及氟氯烷等。③压气机产生大约10标准大气压的压强,把气态氨压入冷凝器的管里,这时氨变成了液体。④氨在液化时放出的热量被流动的冷水吸收并带走。⑤冷凝器的管里的液态氨通过节流阀缓慢地进入蒸发器的管里。⑥由于压气机不断地从蒸发器的管里吸走气体,这个管里的压强就比较低,于是液态氨在蒸发器的管里迅速汽化。⑦在汽化中从管外的食盐水里吸取热量,使食盐水的温度降低。⑧生成的氨气又被压气机抽走,压入冷凝器,这样氨可以循环使用。⑨温度降低后的食盐水可作为致冷剂用来制冰,冷却食品或降低夏季房间里的气温。⑩在用于降低房间里的气温时,通常不用食盐水而是直接使空气从蒸发器管子的周围流过而得到冷却,再把冷却后的空气送到房间里去。
(1)致冷设备主要由 压气机 、 和 三部分组成。
(2)句②中,“工作物质”的特性是 。
(3)本装置是用 的方法使氨液化的。
(4)冷凝器中的管做成图中的形状,其目的是 。
【分析】(1)阅读材料,找出致冷设备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2)根据冷凝剂既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特点确定其性质;
(3)气体液化有两种方式:一是压缩体积;二是降低温度;
(4)从冷凝器中的管做成弯曲的形状,增大了与水的接触面积进行分析。
【解答】解:
(1)常用的致冷设备主要由压气机、冷凝器和蒸发器三部分组成;
(2)冷凝剂要求既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所以应具有的主要物理性质是沸点低;
(3)致冷设备中的“气态的制冷剂”液化的方法是压缩体积;
(4)冷凝器中的管做成弯曲的形状,增大了与水的接触面积,可以加快热量的传递。
故答案为:(1)压气机;冷凝器;蒸发器;(2)沸点低;(3)压缩体积;(4)增大了散热面积。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致冷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制冷剂的特点,是一道联系实际的好题目,是中考的热点。
38.(2分)请阅读下列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科学家将每秒振动的次数称为声音的频率,它的单位是。我们人类耳朵能够听到的声波频率为.因此,我们把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称为“超声波”。超声波的方向性好,穿透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可用于测距、测速、清洗、焊接、碎石、杀菌消毒等。在医学、军事、工业、农业上有很多的应用。超声波因其频率下限大于人的听觉上限而得名。通常用于医学诊断和超声波频率为1兆赫兹兆赫兹。
理论研究表明,在振幅相同的条件下,一个物体振动的能量与振动频率成正比,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介质质点振动的频率很高,因而能量很大。在中国北方干燥的冬季,如果把超声波通入水罐中,剧烈的振动会使水罐中的水被破碎成许多小雾滴。再用小风扇把小雾滴吹入室内,就可以增加室内空气湿度。这就是超声波加湿器的原理。如咽喉炎,气管炎等疾病,很难利用血流使药物到达患病的部位,利用加湿器的原理,把药液雾化,让病人吸入,能够提高疗效。利用超声波巨大的能量还可以使人体内的结石做剧烈的受迫振动二破碎,从而减缓病痛,达到治愈的目的。超声波在医学方面应用非常广泛,可以对药品进行杀菌消毒。
(1)“超声波因其频率下限大于人的听觉上限而得名”。指的是频率高于 20000 。
(2)超声波在医学、军事、工业、农业上有很多应用。请根据本文列举一个超声波在医学上应用的实例 。
【分析】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人耳听不到的,它们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根据其具体的应用可做出判断。
【解答】解:(1)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高于的叫做超声波,低于的叫做次声波。
(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在医学上能用超声波来粉碎结石。
故答案为:(1)20000;(2)用超声波来粉碎结石。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超声波和次声波的掌握,属于识记性内容,相对较简单。
六、计算题(共2小题,满分6分)
39.(3分)“十一”期间,小明一家开车外出旅游,图中看到如图所示的限速牌。小明用来的时间通过了这段长的限速路段,请你通过计算说明他超速了吗?
【分析】已知行驶的时间和距离,利用得到车速,将车速与限速牌上的数值比较,得到是否超速。
【解答】解:
小明开车通过的路程,所用时间,
开车的速度为:
,所以小明驾车超速了。
答:在此路段汽车超速了。
【点评】在交通线路上,限速牌上的数字对应的单位为。
40.(3分)科学家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深度是多少?(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为
【分析】知道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再返回海面的时间,可以求出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又知道声速,利用速度公式求海水的深度。
【解答】解: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
,
由可得,该处海水的深度:
。
答:海洋中该处的深度是。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求出超声波单趟(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是本题的关键。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0/10/28 0:39:03;用户:初中物理+王金阳;邮箱:younzx6@xyh.com;学号:37084879
2021北京师大附中初三(上)期中物理(教师版): 这是一份2021北京师大附中初三(上)期中物理(教师版),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实验解答题,科普阅读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16-2017学年北京市怀柔四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这是一份2016-2017学年北京市怀柔四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共3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实验与探究,科普阅读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16-2017学年北京市房山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这是一份2016-2017学年北京市房山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实验与探究题,科普阅读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