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展开2021-2022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七年级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每题1分,共20分)
1、如图所示,为某同学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内容。
据此可知,其研究的主题是( )
A.南方经济发展原因B.孝文帝的汉化政策
C.隋统一全国的背景D.科举制的深远影响
2、“为了整合长江和黄河这两条大河孕育的经济板块,杨广用举世无双的大运河打通了中国的任督二脉,一举弥合了高原一山脉圈内长时间存在的南方和北方的裂痕。”这说明隋朝大运河的开通( )
A.实现了南北方统一B.推动了隋朝的对外交往
C.加速了隋朝的灭亡D.促进了南北方经济交流
3、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下列符合其治国理念的( )
A.轻徭薄赋,发展农业B.虚心纳谏,从谏如流
C.广纳贤才,知人善任D.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4、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描绘出唐玄宗时期,长安城内商贾云集、胡汉交融、宗教宽松、歌舞升平的景象。剧中的水盆羊肉、火晶柿子、花钿妆容纷纷“出圈”,该剧反映的治世局面被后世誉为( )
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成世”
5、据史料记载,唐太宗晚年拒绝纳谏,武则天耗费巨大财力建造佛教器物,唐玄宗在位后期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我们从中获得的历史认识,正确的是( )
A.三位帝王成就了“贞观之治B.他们“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C.封建帝王有明显的历史局限D.武则天时朝政迅速走向腐败
6、 “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客观史实,反映出唐朝的时代特征是( ) A. 对外开放B. 经济繁荣C. 政治清明 D. 交通发达
7、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在内容与风格上具有不同特点。李白的诗气势磅礴,豪迈奔放,感情热烈,想象丰富;杜甫的诗感情真挚,笔触细腻,风格雄浑,语言精练凝重。白居易提倡诗歌要更多地反映现实生活,达到教育目的。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 )
A. 阶级出身不同B. 生活背景不同C. 思想性格不同D. 艺术追求不同
8、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赞普越来越仰慕中华文化……于是派酋长子弟,请求进入国学以学习《诗》、《书》。这反映出文成公主入藏( )
A. 促进了唐蕃间文化交流 B. 有利于吐蕃的农业发展
C. 促进了中外的友好往来 D. 有利于吐蕃手工业发展
9、 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下面对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局面示意正确的是( )
A. B. C. D.
10、“陈桥兵变”在中国历史上创造了“不流血而建立一个大王朝”的奇迹。这个“大王朝”的建立者是( )
A.刘邦B.杨坚C.李世民D.赵匡胤
11、被誉为“一代天骄”的成吉思汗,其历史功绩是( )
A. 灭南宋,统一中国B.建立元朝C.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D. 建立行省制度
12、 “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这句话说明了( )
A. 元朝交通发达B. 元朝疆域的广大 C. 元朝人口较少D. 元朝统一了中国
13、《三字经》:“嬴秦氏,始兼并……迨至隋,一土宇……元灭金,绝宋世。”材料所反映的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 )
A. 秦、隋、宋B. 秦、隋、元C. 秦、元、明D. 隋、元、明
14、“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南宋的契丹人,其社会习俗不断发生变化。通过族际婚姻,契丹人的姓氏、名字发生变迁,甚至服饰、饮食、节日等生活习俗也逐渐失去其民族特征。”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交融B.政府引导C.社会繁荣开放D.经济重心南移
15、宋代瓷器美学达到新高度。景德镇青白瓷色质如玉,钧窑的海棠红艳如晚霞。由此可见,宋代制瓷业( )
A.私营作坊为主B.产品行销世界
C.遍布沿海地区D.工艺水平高超
16、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从材料中可知( )
A.宋代政府鼓励发展海外贸易B.政府规定商业区居民区分开
C.宋代店铺经营时间不再受限D.所有市民都只能到饭店吃饭
17、北宋中后期,在东京的阳春三月,“举目则秋千巧笑”,荡秋千已十分普及,还出现了“水秋千”,把跳水和荡秋千结合起来,
相当于现在的“花样跳水”。材料从侧面反映了( )
A.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B.宋词元曲广泛流行
C.北宋时期商业贸易繁荣D.都市生活丰富多彩
18、中国的活字印刷术大约在14世纪传到朝鲜和日本,15世纪传到欧洲。1460年意大利建立了欧洲第一家印刷厂,此后欧洲各国的印刷厂便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材料说明活字印刷术( )
A.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B.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C.开创了中外交通的全新局面D.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19、下面连线搭配正确的是( )
①辽——契丹族②西夏——元昊③阿保机——党项族④元——忽必烈
-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0、 归纳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哪项属于辽宋夏金元时期的阶段特征( )
A. 统一国家的建立 B.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D. 繁荣与开放
二、材料题(每题10分,共30分)
21、自古以来,“考试”就是选拔人才的有效手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隋朝统一全国后,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进行改革,用考试的方法,从平民阶层选拔新进官员。凡考试及格的知识分子,不问什么门第,一律委任官职。
(1)材料一中“改用考试的方法”的制度是什么?(1分)其确立的标志是什么?(1分)与前朝相比,隋朝选官制度的标准有何不同?(1分)
材料二 唐代诗歌在中国古代辉煌璀璨、一枝独秀……科举制度在唐朝走向完备,在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主要录取标准的进士科备受国人青睐,这对唐诗的繁荣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材料二指出唐诗繁荣的重要原因是什么?(1分)这一时期唐太宗和武则天分别对这种“考试”方法的完善作出了怎样的贡献?(2分)
材料三宋朝读书风气很浓,人们希望用勤苦来获得学问,再以学问来打通权力之门。
(3)材料三中为方便宋朝读书人“打通权力之门”,政府采取了什么措
施?(1分)该措施反映了宋朝实行什么样的国策?(1分)请再举一例该国策具体表现。(1分)
(4)综上所述,谈谈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古代社会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1分)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湖熟,天下足”,“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到哪个朝代最后完成?(1分)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的原因有哪些?(至少写出两条,2分)
材料二
(2)材料二中图一“货币”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请问它的名称是什么?(1分)最早产于何地?(1分)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全景式的宋朝社会风俗画卷,请说出该作品的作者? (1分)
材料三 宋代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宋代的造船技术已经相当发达,此时已经发明指南针并用于航海上。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广东阳江海域发现了一艘宋代的巨大沉船,据初步探测,整船装载文物约有五万到八万件,相当于一个省级博物馆藏品的总量。这艘沉船的发现,展示了海上丝绸之路昔日的繁华与沧桑。
(3)为了管理海外贸易,宋朝政府设立了什么机构?(1分)依据材料三,概括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繁荣的原因。(2分)
(4)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哪些因素会影响我国古代经济的发展?(请说出你认为最重要的一个因素)(1分)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古代中国对社会和谐的追求,基本上分成两条脉络运行,一是继续完善大一统的制度设计,另一条线则是在选人用人上的制度性设计。这两大设计的完整框架,都在隋唐时期达到鼎盛、其后的历朝历代则只是修修补补。
——摘编自陈泽奎《中国历史上的体制与社会文明》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初“两大设计”的具体措施。(2分)
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摘自朱熹《朱子语类》
(2)材料二中的“藩镇之弊”是指什么?(1分)请写出材料中“兵也收了”的具体做法。(1分)
材料三 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中书省、框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宫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为保证行省官员尽职,除由监察机构
进行监督外,元廷还采取了省官互迁和奉旨宣扰的方法。
一一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3)材料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什么?(1分)据材料写出该朝代掌管全国行政、军事、监察事务的中央机构的名称。(3分)
材料四 中华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曾有许多游牧部族侵入中国,甚全还取代某些王朝而代之;但是,不是中国人被迫接受入侵者的语言、习俗或畜牧经济,相反,是入侵者总是被迅速、完全全地中国化。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中作者认为中华文明有何特点?(1分)请用史实说明“入侵者自己总是被迅速、完全地中国化。(1分)
初一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每题1分,共20分)
1——5 CDADC 6——10 ABABD
11——15 CABAD 16——20 CDDBC
二、材料题(每题10分,共30分)
21、(1)科举取士制度或科举制(1分);进士科的创立(1分);
由看重门第到看重才能(1分)
(2)在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主要录取标准的进士科备受国人青睐或诗赋成为进士科考察的主要内容(1分);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1分),武则天:创立殿试(1分)
(3)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的名额,提高进士的地位(1分);重文轻武(1分);文臣统兵的格局形成,武将受到多方限制(1分)
(4)有利于维护统治和国家选拔人才,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和文学艺术的繁荣(任写其中一点即可得分,1分)
22、(1)南宋;(1分)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南方社会安定;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答出两点2分)
(2)交子;(1分)四川地区;(1分)张择端;(1分)
(3)市舶司;(1分)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农业、手工业、商业发达;南方经济发展;造船和航海技术发达;(答出两点2分)
(4)发达的交通;统治者重视;社会安定;人口增加(答出一点1分)
23、(1)完善三省六部制(1分);完善科举制(1分)
(2)武将专权。(1分)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1分)
(3)行省制度(1分);中书省(1分);枢密院(1分);御史台(1分)
(4)统一和连续。(1分)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在汉族知识分子的帮助下,参照中原历代王朝的统治方式,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1分)
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部分道德与法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2022—-2023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2022—-2023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共12页。
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