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贵州省铜仁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展开铜仁市2022年初中毕业生学业适应性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清楚地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卷I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卷Ⅱ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试题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4.考试结束后,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卷I(每小题3分 共24分)
一、(15分)
1.下列句子中字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给成功定一个期限,便没有时间怨(yuàn)天尤人,也没有机会犹豫不诀。
B.学会在适当的时候,保持适当的低姿态,能让我们脚踏实地地攀(pān)上成功的高峰。
C.任何时候都有很好的机遇,关键是你能否查觉到它的存在,并全力以赴(fù)地去把握它。
D.只有那些心无旁骛、物我两忘的人,才能让自已酿(rǎng)成一瓶醇厚的美酒。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在模考中原本只在中游徘徊的他居然成了市中考状元,令班主任喜出望外。
B.他在床上翻来覆去,不知道问题到底出现在什么地方。
C.在辩论会上,无论面对什么情况,他都能随机应变,轻松击败对手。
D.由于公司的效益好,所有员工的年终奖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真可谓各得其所。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承古求用,关键在用。学习古人的东西要联系客观现实,学以致用。
B.谋划工作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多做功在长远、利在当代的事情。
C.脱贫摘帽不但是终点,而且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D.期待有能力的创新型企业,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而贡献。
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直觉——尽管它并不总是可靠的——告诉我,这事可能出了什么问题。”(此句中前面一个破折号起补充说明的作用。)
B.“在妈妈的严密监视下,一天到晚我连电脑键盘都看不见,只有望电脑兴叹了。”(此句中加点的部分化用了“望洋兴叹”这一成语,用幽默的语言写出了“我”无奈的心理。)
C.人世原来有人世的大书,我却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呢。(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人世比作大书,生动形象地写出“我”对人世的认识还很肤浅。)
D.今天是王老师70岁寿辰,他的学生李某亲自为老师撰写了一副寿联——“乐道安贫音容宛在;因材施教手泽犹存”,以表祝贺。(李某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寿联切人切事,表达了对老师深深的敬意。)
5.下列对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所以往往用年号来称呼皇帝。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期间长达3000年的历史,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陈涉世家》便出自该书。
C.《桃花源记》的作者陶渊明是东晋大诗人,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因不满社会黑暗,“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隐。
D.我国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红色一般表示忠勇侠义,白色表示阴险奸诈,黑色往往表示忠正耿直。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章,按要求完成6—8题。(9分)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
(节选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6.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躬耕于南阳 遂见用于小邑
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以伤先帝之明
C.遂许先帝以驱驰 杂然相许
D.质性自然 援疑质理
7.下列各组中加点词存在的文言现象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会有四方之事 (通假)
B.深入不毛 饥冻虽切 (词类活用)
C.先帝不以臣卑鄙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今异义)
D.于是怅然慷慨 环滁皆山也 (表判断)
8.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自古以来,诸葛亮一直被人们奉为智慧的化身,[甲]文就很好地体现出了这一点。
B.[乙]文作者写出了自己过去出仕时一度有过的欣然向往之情,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作者天性之坦诚。
C.淡泊名利是[甲][乙]两文作者的共同追求,[甲]文作者为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而出仕,[乙]文作者因生活所迫和亲友的劝说而出仕。
D.[甲][乙]两文在语言方面都以散句为主,在表达方式上以记叙为主,两文都把记叙与抒情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卷Ⅱ(共126分)
一、(26分)
9.把卷I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米子格中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其中书写占2分)
(1),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已亥杂诗》)
(2)人生自古谁无死?。(文天祥《过零丁洋》)
(3)《饮酒》(其五)中写诗人将优美恬静的景象与惬意闲适的情怀相互交融的句子是:“,。”
(4)《泊秦淮》中,诗人借用典故来表达内心忧愤之情的诗句是“,”。
11.阅读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按要求答题。(6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颔联抓住了“_________”、“_________”两个动词,描绘了一幅早莺、新燕的动态场景图,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2分)
(2)前人说“乐天诗极深厚可爱,往往以眼前事为见得语,皆他人所未发”,试简述这首诗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为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传统文化的感染和熏陶,铜仁市某中学准备开展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6分)
活动一 阅读经典名著
阅读经典名著,可以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下列对名著的介绍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红楼梦》通行版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为曹雪芹所作,后40回为清代高鹗所作。《红楼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成大者。
B.《骆驼祥子》中的老马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他信奉社会主义,爱好传统美术,待人宽和,为人正直。
C.《朝花夕拾》前七篇反映了鲁迅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
D.“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沉浮,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这句话出自《傅雷家书》,傅雷告诫儿子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活动二 走进文化展厅
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参观文化展厅需提前进行网上预约,请根据上下文情境,完成下面的线上对话。
(2分)参观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作人员:开放时间为每周三至周日上午9点至12点,下午2点至5点。需提前两天进行预约。
参观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作人员:进馆参观必须全程佩戴口罩,测量体温,查验健康码、行程卡和疫苗接种证明。
活动三 重视文化传承
在活动中,某同学搜集了三则材料,请仿照示例,分别用一句话来概述其余两则材料中所展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情况。(2分)
材料一:五年来,国家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了大规模梳理,统筹实施中华文化资源普查工程、国家古籍保护工程等15个重点计划项目,组织编纂《复兴文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百部经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等,开展可移动文物、古籍文献、美术馆藏品等文化资源普查,健全文物、非遗、古籍等名录体系,进一步清理文化遗产家底。此外,实施了重点文物保护工程,不可移动文物保存状况显著改善,防火、防盗、防破坏成效明显。世界文化遗产、大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的保护也得到进一步加强。
材料二:五年来,国家不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合作,创新人文交流方式,丰富文化交流内容,提高文化交流水平。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孔子学院、文化节展、文物展览、博览会、书展、电影节、体育活动、旅游推介和各类品牌活动,都有力地助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中华医药、中华烹饪、中华武术、中华典籍、中国园林、中国节日,以及戏曲、民乐、书法、国画等传统文化艺术屡屡走出国门。2016年是汤显祖、莎士比亚、塞万提斯逝世400周年,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不仅在国内上演,还走出国门,引发人们对中西方文明互鉴的思考,推动了中外人民的交流,加深了相互理解。
材料三:十八大以来,传统文化在时代语境下的传播模式不断改进,传统文化与其他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增加了文化娱乐性和吸引力。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电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引发了全民关注的热潮,成为一种文化符号。网络游戏《天下3》《仙剑》等,也让青年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材料一:推进传统文化资源梳理
材料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35分)
(一)阅读下列文本,回答13—16题。(11分)
不求甚解
邓拓
①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②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
③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末,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读,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④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⑤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⑥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案的《英雄记抄》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成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⑦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应该这样。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⑧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放过是暂时的,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
⑨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章第⑤⑥段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比较[甲][乙]两句话中加点的词,并说说[甲]句比[乙]句好在哪里。(4分)
[甲]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乙]其实不是这样,我们虽然不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也不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读书的名言?请写出一则,谈谈自己的体会。(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短文《怀念圣陶先生》,回答17—20题。(12分)
怀念圣陶先生
吕叔湘
①圣陶先生想编一本讲文法的书,就来征求我的意见,我答应试试。
②半年之后,我写完了《中国文法要略》的上卷,送给圣陶先生审阅。送稿子到圣陶先生那里去,一边说着话,一边看圣陶先生看稿子。圣陶先生看稿子真是当得起“一丝不苟”四个字,不但是改正作者的笔误,理顺作者的语句,甚至连作者标点不清楚的也用墨笔描清楚。从此我自己写文稿或者编辑别人的文稿的时候也都竭力学习圣陶先生。
③在这里我想顺便说一个故事。1949年初,开明书店收到魏建功、萧家霖等几位先生从北平寄来的编字典的计划。圣陶先生认为计划很好。这就是后来由附设在出版总署内的新华辞书社出版的《新华字典》,那时候圣陶先生任出版总署副署长。《新华字典》出版之后,新华辞书社并没有解散,圣陶先生打算让这个班子继续编别的辞书,并且希望建功先生辞去北京大学的职务,继续领导辞书社的工作,建功先生不肯,态度很坚决。后来有一天圣陶先生跟我闲谈,谈起这件事,他说:“难道在大学里教课一定比编字典的贡献大吗?”
④1952年高等学校院系调整的时候,我被分配到语言研究所,做语法研究工作,在圣陶先生的推荐下编《语法修辞讲话》。忽然有一天接到圣陶先生一个电话,说是某方面的指示,要写一篇批判《语法修辞讲话》的文章,并且点名要圣陶先生写。圣陶先生在电话里说,这篇文章他不会写,“解铃还是系铃人,还是请你勉为其难吧,署名当然还是署我的名字。”这可把我难住了。对于《语法修辞讲话》我也不怎么满意,可是我的不满意跟那位不知道名字的发指示的同志的不满意,大概不是一回事。所以这篇文章很难写,既要让考官满意,也得让挨批者不太难堪。
⑤《语法修辞讲话》的发表引起了一阵“语法热”,一两年内就出版了十来种语法书。圣陶先生大概也看过几种,好像都不满意,有一天跟我说:“能不能写一本不用术语的语法书,容易懂,而且实惠?”我说:“不用术语恐怕办不到,少用几个,像‘名词’‘动词’‘主语’‘谓语’等等,也许能够办到,至于实惠,也就说对说话、作文有帮助,那就更难了。”圣陶先生当然没有叫我试写,我可偷着试过好几次,都是写着写着就写不下去了。
⑥圣陶先生和王伯祥先生是幼而同学,长而共事,交情很深,伯祥先生那时候身体不好,在家里很寂寞,圣陶先生常常去看望他,有时候乘公共汽车,有时候步行。二位老人的心情是不难理解的。
⑦叶圣陶先生不是以书法知名的,可是书以人重,来求墨宝的还是很多,我在上海的时候曾经得到他一副篆书短联,是楷书写的:
华西初访犹如昨,既接清芬四十年。邃密深沉殊弗逮,媿存虚愿欲齐贤。
并臻信达兼今雅,译事群钦夙擅场。颇冀移栽名说部,俾因椽笔得深尝。
⑧这里既有溢美之词,也有勉励的话,希望我翻译外国名著。但时间不由自己支配,最终作罢,在这以前,圣陶先生也曾经在我女儿吕霞写的《在抗战中度过的童年》的前边题过一首《洞仙歌》,那些短篇是原先发表在《开明少年》上,后来剪贴成册的。
⑨我最后一次晤见圣陶先生是1987年9月8日。这一年他的健康情况比较稳定。最近几年,他常常住院,我也没放在心上。二月十六日早晨,志公同志来电话,说叶老去世了,我后悔没早去医院。第二天我自己患感冒躺下了,追念往事,做了一副挽联:
交情兼师友,四十八年,立身治事,长仰楷式。
道德寓文章,一千万字,直言曲喻,永溉后生。
⑩下联是天下的公论,上联是我个人的感受,可是我相信,像我这样受过圣陶先生言谈的影响、行事的感染的真是不知道有多少人啊!
(有删改)
17.在文中,作者回忆了叶圣陶先生与自己有关的哪些事?(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重视“简洁”,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试以本文为例,谈谈回忆性散文在叙事写人方面给你的启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结合下列三则材料,说说作者在哪些方面受到叶圣陶先生的影响。(3分)
材料一:吕叔湘先生是我国语言学界的一代宗师,70多年以来一直孜孜不倦地从事语言教学和语言研究,涉及一般语言学、汉语研究、文字改革、语文教学、写作和文风、词典编纂、古籍整理等广泛的领域。
材料二:吕先生为人谦和,但其表现与众不同:“我认识的许多学界前辈,其中有不少待人谦和有礼,可与吕先生相比,像是有,点分别:那些人心里想着谦是美德,吕先生是素来如此,未曾想谦是不是美德。这是本色的朴,比归真返璞的璞更高一招。”这一点,别人学不了。
材料三:吕叔湘先生治学态度十分严谨,他强调广搜事例,归纳条理,反对摭拾断奇,游谈无根。吕叔湘先生一生的论著,无论是长篇巨著,还是单篇短文,都是他所倡导的既务实又创新精神的良好体现。
(三)阅读短文《窗子开花》,回答21—24题。(12分)
窗子开花
李皓
①只有在寒冷的冬天,窗子才会开出美轮美奂的花。
②如今,冬季不再那么寒冷,窗玻璃也不断升级换代,还有了双层玻璃,窗上难得见到水蒸气凝结成的冰花了。
③小时候,我家是两扇木板门,门是关不严的,四边透风。为了避免夜里冻脑袋,大人不得不让孩子戴着棉帽睡觉。一觉醒来,窗上已布满冰花。冰花阻隔了光线,屋内是昏暗的,而外面已是亮堂堂的清晨。倘若不是母亲早早起来生火做饭,孩子们依然在梦中。
④院门外有人在呼喊,是邻居来借农具。我爬到窗前,哈出嘴里的热气,在冰花中间哈出一个圆圆的“小洞”——它似洞而非洞,只是玻璃上的冰凌化掉了,现出透明的玻璃。我远远看清了院门外的人,对灶间的母亲大喊:“妈,是俺二大爷家三叔,你快去开门吧……”
⑤三叔的造访,毁了我心爱的一片“森林”。
⑥窗上的冰花多种多样,但我见到的多是有序排列的阔叶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年少的我,一直觉得身边有一个看不见的画家,或许就是神笔马良,他是神一样的存在,不动声色,无影无形。冬夜夜深人静,我们蒙头大睡之时,“马良”走东家串西家,挥舞着他的神笔,一夜之间,画满了所有的窗玻璃。
⑦一片叶子挨着一片叶子,叶子脉络清晰,叶子和叶子基本是相同的,简直就是复制的。这些叶子挤满一个又一个窗口,然后在窗框处断开。窗子像田畴,田里挤满了禾苗,窗框就是横平竖直的田埂。在冬天四野调散的日子里,“马良”把叶子画到了每户农家的窗上。
⑧小伙伴们在一起时,大家的心思已经不在冰花的样式上了,更热衷于伸出舌头去舔。舌尖在玻璃上停顿的时间稍微一长,就会被冰花“粘”住了,便慌忙使劲儿往下拽,结果舌尖被粘掉小一块皮,疼得直掉眼泪。不禁想,在这叶子与叶子之间,在这茂密的丛林里,大概是藏着什么神秘的小兽,在守株待兔地等着我们这些小孩子上钩呢。
⑨太阳越升越高,阳光直射到窗玻璃上,森林模糊了,树叶变成了水,顺着窗框流下来。这些冬天的花朵,就这么谢落了。但我并不伤感,因为今晚等我进入梦乡,“马良”还会留下窗花,且极有可能变换花样,细小的树叶变成大写意的白菜叶,或许是一片白雪皑皑的村庄。
⑩后来,我爱上了画画。在缺少美术老师的东北乡下,这窗上的冰花,或许是我最初的启蒙老师。我画得比谁都快,比谁都好,老师还把我的画推荐到县里展览。我把画粘在我家糊满报纸的墙上,逢邻居来闲坐,母亲便不失时机地炫耀儿子的作品,邻居频频点头,啧啧称赞。
⑪因了那些冰花,冬天的窗子变得无比美丽,我的童年也有了斑斓的色彩。
⑫如今,窗上的冰花渐行渐远,阳光总是肆无忌惮地穿过玻璃,照出屋内的窗明几净、暖意融融,丰衣足食的日子一览无余。然而,我仍时常想起那开着花的窗子,那是我记忆中最美的画框。
(选自《光明日报》2022年02月25日15版)
21.文章第④至⑨段写了小时候关于窗花的趣事,请根据文章内容在下列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内容。(2分)
三叔的造访,毁了窗花→夜里蒙头大睡时__________→淘气的小伙伴__________→高升的太阳融化了窗花。
22.结合文本分析文中“我”的形象。(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作者在“丰衣足食”的日子里“仍时常想起那开着花的窗子”,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请参考下面几句话,回忆自己的生活,以“在我的记忆中,最美的__________,就是__________”的句式写几句话。(3分)
在鲁迅的记忆中,最美的味道,就是月下归航中的罗汉豆;
在居里夫妇的记忆中,最美的颜色,就是镭发出的蓝色荧光;
在作者的记忆中,最美的画框,就是冬天结满冰花的窗户;
在我的记忆中,最美的__________,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我的记忆中,最美的__________,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我的记忆中,最美的__________,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65分)
25.(1)铜仁市某中学九年级(1)班的同学小艾,2022年3月20日在家锻炼时,不小心扭了脚踝,经医生检查,需在家休息一周,请你帮助小艾给班主任马老师写一张请假条。(5分)
(2)很庆幸在动口之余还有动手,要不迂腐的字句岂不是灭尽青春的野气?很庆幸在晴天之余还有雨天,要不生活岂不是缺乏浪漫清新?很庆幸在庆幸之余还有不尽人意,要不我的心将会只求庆幸而不思进取……
请你道真意,抒真情,自拟题目,抒写自己的所思所想,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60分)
要求:①除诗歌、剧本外,文体不限;
②立意明确,详略得当;
③真诚表达自己的感悟、情思;
④内容健康,不得套作、抄袭;
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县名)、校名和人名。
铜仁市2022年初中毕业生学业适应性考试
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1.B(A项,应为“犹豫不决”;C项,应为“察觉”;D项,应为“niàng”。)
2.D(“各得其所”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用在这里显然不合适。)
3.A(B项,应为“功在当代、利在长远”;C项,应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D项,在“贡献”后添加“更多智慧”。)
4.D(这副对联是挽联,不适宜在老师70岁寿辰时送给他。)
5.A(在封建社会,很多皇帝往往不止用一个年号。)
6.A(B项,介词,把/连词,以致,表示结果;C项,动词,答应/动词,同意、赞成;D项,名词,本质/动词,询问。)
7.C(A项,“尔来二十有一年矣”中的“有”同“又”;“会有四方之事”中的“有”不是通假字。B项,“毛”名词活用作动词,长草木;“饥”指“饥饿”,没有词类活用现象。D项,“于是怅然慷慨”中的“是”不是判断动词;“环滁皆山也”翻译为“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是判断句。)
8.A([甲]文体现了诸葛亮的忠心,并没有体现出他的智慧。)
9.(1)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而且忠于陛下的职责和本分。(2)等到过了一些日子,便产生了留恋故园并想着归乡的感情。
10.(1)落红不是无情物(2)留取丹心照汗青(3)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4)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11.(1)争 啄
(2)这首诗语言平易浅近,清新自然,用白描手法精心选择湖水、白云、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景物,描绘了钱塘湖早春生意盎然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游湖时的喜悦心情。
12.活动一:B(“老马”错,应是“曹先生”。)
活动二:你好,请问文化展厅每天什么时间开放?我们需要提前几天进行预约?
我们进馆参观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活动三:材料二:开拓传统文化传播新格局 材料三:焕发传统文化新魅力
13.不能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
14.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1分)把普列汉诺夫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的事实和诸葛亮“独观其大略”,结果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的事实进行对比,(1分)有力地证明了读书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的道理。(1分)
15.[甲]句中加点的词对“反对不求甚解”的观点进行委婉地批判,(1分)指出似有值得商榷之处,(1分)避免读者在心理上形成抵触,使读者更容易接受。(2分)
16.示例: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1分)
它启发我们读书要明确目的,集中精力,不仅要用心,还要尽量多调动我们的器官,让多个器官共同工作。(1分)
17.①一丝不苟地看“我”的稿件;②和“我”闲谈邀建功编写辞书被拒绝的事;③让“我”写文章批判《语法修辞讲话》;④给“我”写短联,给“我”女儿题诗。(每答对1点给1分)
18.①对建功不肯辞去北京大学的职务,继续领导辞书社的工作,他只用一句话表达了自己的看法;(1分)②他让“我”写通俗易懂、不用术语的语法书。(1分)
19.①围绕中心写典型事件。叶圣陶先生值得写的事儿很多,但作者侧重于围绕叶圣陶对事业的专注及对人的关怀与鼓励两个方面进行选材。(1分)②注重细节让人物形象丰满。作者对叶圣陶为“我”看稿件的情形、让“我”写批判《语法修辞讲话》的文章的情形刻画的非常细致,让读者对叶圣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分)③饱含感情以打动读者。本文字里行间饱含对叶圣陶先生无限的缅怀和敬仰之情。(1分)
20.①受叶圣陶的影响,倾全力专注于自己的事业,为普及汉语言知识及语文教育事业作出突出的贡献;(1分)②具有谦和有礼的美德;(1分)③严谨的治学态度。(1分)
21.马良画窗花(1分) 伸出舌头舔窗花(1分)
22.①“我”能把窗上的冰花想象成“阔叶林”,想象成“马良的画”,说明小时候的“我”具有丰富的想象力;(1分)②“我”趴在窗前哈气,用舌头舔窗花,说明小时候的“我”活泼、调皮(1分);③“我”观察窗花,能看到“叶子”的具体形状,说明小时候的“我”具有细致的观察力(1分);④“我”受窗花的启示,爱上了画画,说明“我”热爱绘画艺术(1分)。
23.“丰衣足食”是物质生活的丰盈与充实;“开着花的窗子”是精神生活的美好,生活的质量不仅仅是在物质方面的,还应该有精神层面的。“丰衣足食”是现在的表现,“开着花的窗子”是儿时的象征,我们在珍惜今天的同时,也不能完全忘记了昨天。(答出1点即可得满分)
24.示例:
在我的记忆中,最美的风景,就是母亲每天送我去上学的身影。
在我的记忆中,最美的语言,就是父亲在我消沉时鼓励我的话语。
在我的记忆中,最美的经历,就是和小伙伴一起去看露天电影。(意思对即可,每完整地写一句得1分)
25.(1)
请假条
尊敬的马老师:
昨天在家锻炼时,我不小心扭伤了脚踝,经医生检查,不能正常到校上课,需在家休息,特向您请假
一周,恳请批准。
九(1)班:小艾
2022年3月21日
(2)【写作指导】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庆幸”无疑是这则材料的核心,所谓“庆幸”是指为事情意外得
到好的结局而感到高兴或喜悦,所以作文中一定要凸显出事情的出乎意料之处,并写出这种“庆幸”与“完美结局”之间的一种联系。还要注意在文章中要写出自己由此事而得到的某种启示和愉悦感。
2022年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县中考二模 语文试卷(pdf版无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县中考二模 语文试卷(pdf版无答案),共4页。
2023年贵州省铜仁市某区中考四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贵州省铜仁市某区中考四模语文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下面选段中的“这里”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古诗文积累阅读,古诗文积累赏析,现代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