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 (3)

    2022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 (3)第1页
    2022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 (3)第2页
    2022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 (3)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设计,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学习目标展示,教学过程,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材分析本课从两个方面介绍了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分别是“繁华的都市生活”、“宋词元曲”。在“繁华的都市生活”这一部分,教材首先描述了北宋开封大相国寺的繁华场面,然后介绍了宋代城内的娱乐兼商业的场所——瓦子,接着介绍了杂剧这一艺术表现形式,最后是对传统节日的说明。通过这几方面的描述,我们能对宋元时期的都市面貌和市民生活有初步了解。其中“瓦子”是重点内容。关于宋元时期的文化,本课主要介绍了宋词和元曲两种艺术形式。关于宋词,教材主要从宋词的总体特点、词的继承与发展和著名词人等几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关于元曲,教材主要介绍了元曲的特点和著名杂剧家。宋词元曲也是本课的重点内容。通过学习这两大部分内容,组织学生思考都市生活繁华、市民文化娱乐生活丰富多彩与经济繁荣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这是本课的难点。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经过上学期的历史学科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综合分析能力,为教师在教学上提供了较大的空间。这个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教师教学中要注重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本校学生主要靠课本和各种课外资料来获取历史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利用现有资源,挖掘教学潜力。给学生更多的历史背景资料,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创设意境,营造浓厚的历史氛围,使学生产生亲临其境之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标陈述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和宋词、元曲的流行,理解宋元时期都市繁荣与宋词、元曲兴盛的关系。学习目标通过史料研读及小组活动能从不同方面说出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华的主要表现。通过阅读课本及宋词品诵活动能说出宋词、元曲的代表作家及其主要特点。通过前两个目标的学习,能分析出宋元时期经济发展和都市文化生活丰富的关系。重、难点重点:瓦子、宋词元曲     难点:宋朝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市民阶层扩大与都市生活的关系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史料教学法和朗诵体会方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准备《清明上河图》视频资料、史料、《声声慢》音频资料等                           教学设计学习过程匹配目标设计意图一、新课导入多媒体播放视频《清明上河图》片段。师:这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为我们展现的北宋都城开封具体而又典型的城市风貌,为我们了解宋元时期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宋元时期有很多大都市,不仅商业贸易十分发达,而且在社会生活方面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与此同时,宋元时期的文学艺术也十分璀璨夺目。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宋元时期人们的生活,领略那时的都市和文化。 二、学习目标展示1.通过史料研读及小组活动能从不同方面说出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华的主要表现。2.通过阅读课本及宋词品诵活动能说出宋词、元曲的代表作家及其主要特点。3.通过前两个目标的学习,能分析出宋元时期经济发展和都市文化生活丰富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繁华的都市生活师: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是历史学习的一个重要原则。全班同学分为小组,组内合作共同研读所给史料,探究以下两个问题:(1)每组史料能得出什么结论?(用课本内容回答)(2)除此结论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活动建议:①讨论后要有书面成果总结。②讨论完成后每组要确定一位发言人进行成果展示。③时间:7分钟多媒体展示三组史料:                        史料一组材料一:《东京梦华录》卷二记载北宋首都开封店铺林立,“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材料二:《梦梁录》卷十三记载南宋首都临安“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材料三:应知汗八里城(即元大都)内外人户繁多,有若干城门即有若干附郭。此十二大郭之中,人户较之城内更众。郭中所居者,有各地来往之外国人,或来入贡方物,或来售货宫中。所以城内外皆有华屋巨室,而数众之显贵邸舍尚未计焉……”                                           ——《马可·波罗行纪》                         史料二组材料一: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不知起于何时。……其杭之瓦舍,城内外合计有十七处,如清泠桥西熙春楼下,谓之南瓦子;市南坊北三元楼前谓之中瓦子;市西坊内三桥巷名大瓦子,旧呼上瓦子……石碑头北麻线巷内则曰旧瓦子。          ——(南宋)吴自牧《梦梁录》卷十九材料二:汴京粱家瓦子(戏场)有大小勾栏50余座,最大的可容纳数千人。纵贯南北的御街两侧,酒楼、茶馆、商店、香药铺等鳞次栉比,常常营业到三更。               ——岳麓版教材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材料三:图片1元洪洞县广胜寺水神庙杂剧壁画        图片2南宋戏剧剧本《张协状元》        图片3宋代杂剧雕砖                     史料三组材料一: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陆游《乙卯重五诗》材料二: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苏轼《水调歌头》材料三: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王安石《元日》材料四: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李清照《醉花阴》(学生活动:每组组内讨论探究) 分小组展示讨论成果:                      史料一组(学生回答,根据每则材料的关键信息解释材料意思,并得出结论。)师:根据这个小组的展示,我们能得出史料一组的结论即:宋元时期有很多的大都市,如开封、临安、大都等,商业贸易十分发达。那我们以开封大相国寺为例来了解当时商业贸易的发达。展示图片:开封大相国寺师:大相国寺,位于开封市,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院,在北宋时期最为鼎盛,被称为“皇家寺院”。由于大相国寺濒临汴河,寺门前是东京城内的重要码头,位置适中,因而成为繁华的民间交易和游乐场所。每月有5次庙会,商贾多达万人,人们曾用“金碧辉映,云霞失容”来形容大相国寺,可见当时的繁华。我们再通过一则史料来印证一下。展示史料:东京相国寺乃瓦市也,僧房散处,而中庭两庑可容万人,凡商旅交易,皆萃其中,四方趋京师以货物求售转售他物者,必由于此。                                     ——宋《燕翼贻谋录》过渡:城市的繁荣,商业的发达,使市民阶层不断扩大,人们经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大,那么这一时期人们的生活如何呢?我们来看史料二组的展示。                         史料二组(学生回答,根据每则材料的关键信息解释材料意思,并得出结论。)师:根据这个小组的展示,我们能得出史料二组的结论即:宋元时期人们生活丰富多彩。这一时期出现瓦子、勾栏等,并且戏剧表演是重要的娱乐活动,而杂剧是其主要表现形式。那么我们通过图片来进一步了解人们的生活。展示图片:东京城内的瓦子  勾栏内说书、木偶戏、卜卦、最早的商标广告等师:瓦子在宋代大兴,它的出现标志着一场城市生活、城市景观变革的完成。通过前面所学,我们知道宋元时期市坊制度被打破,时间限制也被打破,出现了早市和夜市,于是大街上店铺林立,热闹非凡。在大城市,一类固定的聚会玩闹兼营商业的场所就出现了,这就是“瓦子”。因此瓦子的出现是经济发达、商业活跃的结果。北宋都城开封城内瓦子就由50多家,南宋临安城也有20多家。而在瓦子中间,还出现了专门进行各种娱乐表演的地方,即“勾栏”。同时,杂剧成为广大民众最喜爱的娱乐活动之一。杂剧形成于宋代,元朝建立后兴盛起来。总而言之,瓦子的出现与经济发达密切相关。过渡:除了瓦子、勾栏等娱乐活动,宋朝时期人们还通过一些固定的日子来庆祝节日。                            史料三组(学生回答,根据每则材料的关键信息解释材料意思,并得出结论。)师:根据这个小组的展示,我们能得出史料三组的结论即:宋元时期传统节日流传至今。在宋代民间传统节日很多,最受百姓重视的是元旦、寒食、冬至三大节日。除此之外,还有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我们现在仍然在庆祝这些节日。那么,对于我们现在而言,最重要的节日是什么呢?(学生回答)师:(展示春节的各种图片)那么哪位同学能描述一下你的春节是怎么过的?你觉得和宋朝的春节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回答)师:这位同学说的非常好。宋代的春节叫元旦。农历正月初一,三更过后、五更来临之前,爆竹便响彻天空。同僚亲朋之间拜年时,要赠送名刺(即名片)。如果自己不能亲自拜年,要派人骑马到每一位朋友家,连呼数声,留下名刺,表示已前来拜年。而我们现在的春节习俗和宋代颇为相似,可以感受出来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们对优秀的文化要传承下去。过渡:刚才在大家的展示中,我们对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真是大开眼界,看到城市的繁华、人们生活的丰富。而这些又促进了宋元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提到宋元文学,我们马上就能想到什么呢?(学生回答)对,宋词元曲代表了宋元时期文学艺术的高峰,让我们一起走进宋词元曲,体会文学艺术之美。                   第二部分:宋词、元曲师:首先我们来初探宋词,了解宋词的特点、发展与代表作家等。(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展示表格:宋词的基本概况。(学生回答预习成果)师:这位同学说的很不错。词是一种音乐文学,它的产生、发展以及创作、流传都与音乐有着直接的关系。唐中期以后,音乐发展较快,句式整齐的诗较难配乐,为了便于歌唱,人们便按乐曲节拍来填写歌词,出现了长短不一的句式,这就是词。每首词依据乐谱的要求,有一定的格式,叫做词牌。词在唐代出现,宋代达到顶峰。那么这一时期的词人代表有哪些?这些词人的作词风格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一个小活动来探究一下。宋词品诵会:词人通过写词自由抒发个人情愫,每位同学以著名词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进行赏析,完成以下活动:(1)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词。(2)结合提供的资料,说说对这首词的理解。活动建议:①参考课本和所给资料。         ②时间:5分钟(学生朗读体会) 师:好,大家朗读非常积极。我们来看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先来了解一下写作背景。背景:宋神宗元丰二年,苏轼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此首词便是在被贬两年后所做。好,哪位同学为我们朗诵一下并说出自己的理解。(学生活动:朗诵)师:这位同学朗诵非常有感情,让我们仿佛身临赤壁,感受到了苏轼作这首词时的心境。好,我们再来欣赏被并成为“苏辛”的另一位词人辛弃疾的代表作。大家一起来朗诵一下吧。(学生活动:朗诵)我们欣赏完了这种风格的作品,再来体会一下完全不同的另一种风格:李清照的《声声慢》。播放:《声声慢》音频师:此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具体写作时间待考。有人认为作于南渡以后,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丈夫去世,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于是写下了这首《声声慢》。通过品诵,我们了解了苏轼和辛弃疾的词豪迈奔放,属于豪放派,并且辛弃疾的词往往含有一种报国情怀;李清照的词委婉清秀,属于婉约派。除了他们,宋朝还有很多优秀的词人,希望大家课后去搜集这方面的资料,由他们的作品去感受宋代社会,体会宋词的魅力。过渡:宋词为我国古代文学史这幅长卷书写了最为光辉灿烂的一页,元曲也是我国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明艳的花朵,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明清小说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元曲。 展示表格:元曲的特点、发展、代表剧作家(学生自学课本,找出关键信息)(学生回答表格内容)师:元曲是一种综合性艺术,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我们以元代最有名的剧作家关汉卿的作品《窦娥冤》为例来进行赏析。《窦娥冤》讲述的是一个善良勇敢的女子窦娥被冤屈至死的故事,她在刑场上曾大声疾呼:“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为天!”并且发下三道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抗旱三年。而作者关汉卿则让窦娥的誓愿得以实现,冤屈最终得到平反。他用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反映社会现实,鞭挞黑暗势力。除了关汉卿,被称为“元曲四大家”的还有:马致远、郑光祖、白朴,都是元朝著名的剧作家。我们通过宋词、元曲的学习,可以看出来宋词元曲作为当时文学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既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又反过来反映着社会现实。 四、课堂小结师:我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就到此结束了,那么最后展示三个词语:经济发展、都市生活繁华、宋词元曲发展,哪个同学能用自己的话说一下这三种现象之间的关系呢?(学生思考后回答)师总结:宋代经济的发展,手工业、商业的繁荣,为城市文化娱乐生活提供了物质基础。文化娱乐活动的丰富又刺激了商业贸易的兴盛,对宋代社会发展又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繁华的都市生活推动着宋词、元曲的发展演变,使之成为时代文学艺术的主流。而宋词、元曲又异曲同工地反映和提炼各自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时代风貌。三方面之间相互关联,共同勾勒出宋元时期市井文化生活绚丽多姿的历史画卷。                                        匹配学习目标1                                                     重点讲解                                                            匹配学习目标2                                          匹配学习目标3难点突破           通过简短的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通过视频培养学生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让学生带着目标学习新课。    ①让学生分组学习,以教材内容为基础,补充相关史料,把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用一定的方式展示出来,能使学生切实体会到宋元时期人们的生活,拉近与古人的距离。①阅读史料并找出材料关键信息,培养学生分析史料得出结论的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②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并提高表达能力。          小组展示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增强其自信心。                    补充图片资料,使学生形成充分利用不同历史史料来相互作证历史结论的意识。            将现在的春节和宋代时期的元旦进行对比,可以让学生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传承。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通过品诵著名词人的作品来认识作者,能够更能直观地感知作者的创作风格,加深体会。                                   将所给词语联系起来,描述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意识,并使其认识到历史现象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                            板书设计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一、繁华的都市生活(1)宋元时期有很多的大都市,商业贸易发达(2)市民生活丰富多彩(3)传统节日流传至今二、宋词元曲                            

    相关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新课讲授,课堂总结,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自主学习,完成基础知识梳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历史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单元介绍,新课导入,教学过程,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