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正确使用词语和标点提升强化专练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正确使用词语和标点提升强化专练第1页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正确使用词语和标点提升强化专练第2页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正确使用词语和标点提升强化专练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正确使用词语和标点提升强化专练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正确使用词语和标点提升强化专练,共12页。
    提升强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近日,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工作剑指当下乱象,【甲】直击天价片酬、流量至上、畸形审美的问题,欲营造天清气朗的新风气。
    【乙】一些艺人以“不是文艺家”为荣,说自己不过是一个“码字的”“唱曲的”“逗乐的”“混剧组盒饭的”“拿通告费的”,理直气壮拉低自己的道德水准。如此推托以为可以不受文艺界道德规范的限制。
    无德不足以立身,遑论立业。宋朝宰相蔡京书法成就很高,但他为官奸险狡诈,做人欺压良善,留在后人记忆里的仍是他的奸佞人品,对其书法作品亦无好感。【丙】任何领域皆是如此,名气越大,责任越大;光环越多,律己越切。真正的文艺家,一律是人们心目中善良的“明星”,心中有大爱、心中有大美、心中有大善、心中有大德、心中有大局。
    1. 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清气朗B. 推托C. 遑论D. 一律
    2.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B. 乙C. 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它。逢年逢节,触景生情,随时随地想到它。【甲】海天茫茫,风尘碌碌,酒阑灯地人散后,良辰美景奈何天,洛阳秋风,巴山夜雨,都会情不自禁地惦念它。
    离得远了久了,使人愁肠百结:“客舍并州数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又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好不容易能回家了,偏又忐忑不安:“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乙】异乡人这三个字,听起来音色苍凉;“他乡遇故知”,则是人生一快。一个怯生生的船家女,偶尔在江上听到乡音,就不觉喜上眉梢,顾不得娇羞,和隔船的陌生男子搭讪:“君家居何处?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丙】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是乡土情节。
    3.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魂牵梦萦 B. 愁肠百结 C.偶尔 D.情节
    4.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甲】大凡有志于中文创作的人,都不会认为善用四字成语就是创作之能事。反之,写文章而处处仰赖成语,等于只会用古人的脑来想,只会用古人的嘴来说,绝非豪杰之士。但是,再反过来说,写文章而不会使用成语,问题就更大了。写一篇完全不带成语的文章,不见得不可能,但是很不容易;这样的文章要写得好,就更难能可贵。目前的情形是,许多人写中文,已经不会用成语,甚至会用的成语有限,显得捉襟见肘。一般香港学生目前只会说“总的来说”,却似乎忘了“总而言之”。【乙】同样地,大概也不会说“一言难尽”,只会说“不是一句话就能够说得清楚的”。
    成语历千百年而犹存,成为文化的一部分。例如“千锤百炼”,字义对称,平仄协调,如果一定要说成“千炼百锤”,当然也可以,不过听来不顺,不像“千锤百炼”那样含有美学。【丙】同样,“朝秦暮楚”“齐大非偶”“乐不思蜀”等成语之中,都含有中国的历史;成语的衰退正显示文言的淡忘、文化的萎缩。
    5.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凡B.甚至C.捉襟见肘D.萎缩
    6.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甲B.乙C.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仅就已读过的一些扶贫文学作品,【甲】我发现缺少几个内容,一是对造成中国农村贫困的,历史原因缺少深刻反思,二是对中国农村贫困的现实状况缺少入骨刻画,三是对减贫过程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缺少严肃批判。这恰恰是我个人最希望看到的。无数文学史经验表明,这类题材谁最终能够在历史上站住脚,谁不会被时间的河流带走,往往取决于这些方面。现实却是,多数主题文学急功近利,而过于直奔主题的文学,往往沦为我称之为的“抚摸文学”。【乙】由此形成顺应主流导向易、做出独立前瞻的判断难,表达与主流价值观不完全相同的声音则难上加难的“主题文学”普遍现象(哪怕是“小骂大帮忙”的声音)。当然我知道,不是书写者不懂得这些规律和这样浅显的道理,而是外部环境或许还有某些欠缺,一些作家也还缺乏足够的准备,这既包括思想修养、艺术修为和知识结构的准备,也包括生活阅历、人生智慧和文学技术的准备,虽然也有缺乏“修辞立其诚”的责任情怀和担当勇气,有的还可能有投机取巧、见利忘义等各种因素。总之,最终造成的结果是,【丙】相当数量的扶贫文学作品还停留在浅尝辄止的阶段,相当数量的作家都成了王小波笔下的“沉默的大多数”,有意无意做了一些贫困村庄房屋外墙的粉饰者,做了一个时代的矫情者、装睡者。这不能不让人感到遗憾。因为我们所处的时代,亟需用文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来重新定义文明与财富的关系。
    7.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表明B.急功近利C.虽然 D.亟需
    8.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B.乙C.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随着普通话的推广,方言日渐式微。[甲]我国正在形成“多语分用”的语言态度,即明确各种语言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形成了主体与多元、公共与私人、正式与随意等并行不悖、和谐共处的语言生活观。
    近年来,海派音乐人林宝用上海话演绎了多首流行歌曲,如《上海谣》用吴侬软语将上海的历史变迁和上海人的喜怒哀乐娓娓道来,[乙]改编自陆游的《钗头凤》通过方言独特的韵律平仄再现了宋词的细腻唯美,在新媒体平台上累计点击量破亿,颇受好评。
    新媒体极大地推动了方言文艺娱乐的创作和传播。“方言梗”频上热搜,这是方言仍然活跃于语言生活的表现,有用总比无用强,无须过分担心。然而,[丙]面对这种红极一时的网络文化现象,应注意避免盲目追求流量而裹胁着方言与低级趣味挂钩,要塑造高端、典雅、文化气息浓郁的方言形象。
    9.文段中的加点字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并行不悖 B.娓娓道来 C.无须 D.裹胁
    10.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 B.乙 C.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甲】B 站青年把国风手艺玩得风生水起,这不是“朋克养生”式奇怪组合,更不是对传统的解构和娱乐,而是传统艺术与新媒介的互相滋养,互相成就。“Z世代”(1995-2009年间出生的一代人)的父辈们曾经很爱看的一个节目叫《艺术人生》,访谈那些德艺双馨的艺术名家,这个节目创造过同类节目的收视纪录,捧红过很多人,但后来因为收视率太惨淡而停播。【乙】《艺术人生》死了,但艺术和文化不会死,会在新平台、新媒介、新人类中获得新生,只不过不再是以艺术精英为主导,不是让大众去欣赏名人明星的艺术人生,而是普通人的艺术人生。
    然而,互联网作为新技术虽然获取巨大商业和流量成功,但只有跟一个社会的传统结合起来,才真正融入了这个社会,获得恒久生命力。【丙】我们要让传统从博物馆中走出来,从高大端庄的舞台上走下来,走到普通人中,走到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日常中;我们还要让互联网上的消遣娱乐感受传统的魅力,从传统中汲取优秀的文化。
    11.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风生水起B.只有C.端庄D.喜闻乐见
    1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B.乙C.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在漫长的历史上,运河两岸曾兴起过数十座城市,它们代表了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最高水平,也是中华民族璀璨文化的富集区。今天的运河城市不仅遗存了大量的闸门、码头、驿站、桥梁等物质文化遗产,也保留着数不清的方志、笔记、小说和诗歌。它们真实记录了运河城市的空间变化、人口聚散、商业兴衰和文化变迁。
    【甲】运河城市本质上是商埠型城市。在中国古代城市体系中自成一格。运河文学深刻再现了运河城市的独特本质,对中国古代文学和古典审关精神具有重要影响。运河城市主要是经济中心、运输业中心、商业贸易中心和消费中心,以人口城市化、城市功能商贸化、生活方式多元化、文化生态多样化为基本特征。以人口集聚为例,其中最典型的当属杭州。【乙】据统计,在隋朝大运河刚开通时。杭州人口只有一万五千户,但到了南宋初期就扩张到二十六万户。由此观之,柳永《望海湖·东南形胜》说“参差十万人家”,绝非诗人的虚构。在商埠型城市发展上,最典型的当属扬州。扬州是一座消费城市,那里商贾四方云集,店铺琳琅满目,货物应有尽有。那里不仅山水风光明媚秀丽,而且有数不清的酒馆、茶店,有风姿绰约的歌女、身怀绝技的艺人、手艺高明的厨师和充满浓郁地方色彩的美味佳肴,可以供人们尽情地吃喝玩乐,尽情地享受挥霍。
    不仅文学记录和建构着城市,城市也影响和改变着文学创作。【丙】中国古代大学的主流以儒家思想和实践理性为根基,与“重农抑高”的农业文明在价值标准、审关精神上保持着高度一致。以商埠型城市为襁褓,运河文学成为中国古代商业文明的精神代表。(选自2021年7月5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3.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地(3分)( )
    A.富集B.琳琅满目C.挥霍D.襁褓
    14.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甲B.乙C.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过去很长时期,尤其是在鼓吹“儒法斗争”的年代里,“抑兼并”被视为法家的思想,因此,历代“抑兼并”的著名人物,从桑弘羊、汉武帝直到王安石、朱元璋、张居正,都被冠以“法家”称号。然而,实际上正统儒家思想中“抑兼并”的倾向并不亚于法家。“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儒家信条与对三代“井田制”的崇拜,历来是我国“抑兼并”运动的重要思想来源。(乙)而王莽作为历代王朝中最“激进”的“抑兼并”实践者,作为以“五均六管”“王田私属”为主要内容的严厉的国家经济统制政策实行者,则是满脑子周公之道的超级腐儒,从没有人试图给他“法家”的头衔。有趣的是,历来被认为具有儒、法两种倾向的思想家在进行辩论时,常常会反戈一击,攻击对方纵容了“兼并”。(丙)如曾被视为“北宋的商鞅”的王安石,就宣称儒家教条主义者(“俗儒”)要对当时的“兼并”狂潮负责:“俗儒不知变,兼并可无摧;利孔至百出,小人私阖开”。而另一方面,汉唐诸儒则无不把“兼并”之泛滥归罪于秦代的法家政策,委咎于商鞅与秦政“信并兼之法”“尊奖兼并之人”。
    15.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此B.统制C.反戈一击D.委咎
    16.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B.乙C.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古代对于作品的“风骨”早有研究。【甲】文论家刘勰曾对风骨进行了系统深刻的阐释,《文心雕龙》中的“风骨论”就是针对文学创作中过分追求文采、忽略思想内容的倾向提出的。在他看来,风骨和文采兼备的作品才是理想完美的作品,其艺术形式让人在击节叹赏时受到感染,其思想内容让人在润物无声中获得启发。【乙】他对风骨的解释是气血充盈,润泽有力,才力丰赡。
    风骨是对作家和作品的一种导向要求。文艺作品的风骨也是文骨,是社会对文艺家的普遍要求。社会前进需要给人信心、给人希望、给人力量的作品,这是文学作品不能规避的社会功能。可以说,风骨是作品的血脉与魂魄。【丙】优秀作品的血脉总是滚烫的、沸腾的,魂魄总是跃动的、飞扬的。一部文学发展史反复说明,只有深刻的思想内容与灵动的艺术形式相融合的作品,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17. 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击节叹赏B. 才力丰赡C. 也是D. 规避
    18.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B. 乙C. 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在中国传统工艺中,长期并存着两种追求——错彩镂金的美与清淡典雅的美(也被形容为“芙蓉出水”的美),后者可以看作是对前者的升华或“否定之否定”而达到的境界,是更高的追求。[乙]这种清淡典雅在宋瓷中表现得最为典型:釉质莹润,光泽内含,将美的意境荟萃于温润如玉的釉质和洗炼古雅的造型之中,把静穆含蓄之美推到了极致。其中汝窑、官窑皆以温润精美的釉质取胜,其造型线多是弧度较小的曲线,较少锐利的转折,更少妆饰性附件,显得洗炼劲挺。这些作品虽然出神入化,但绝不炫耀技巧,而是追求含蓄、天然,于淡中见浓、平中见奇,令人亲近,发人遐想,这也正是中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丙]中国传统哲学倡导自然(天道)与人(人道)相通一体,而传统工艺由错彩镂金到清淡典雅,将工巧和物性乃至心性完美结合起来,充满智慧与自然,体现的正是道家天人合一的完美境界。人也在审美中变得光风霁月,终至于得失俱亡了。
    19.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 )
    A.荟萃B.出神入化C.乃至D.光风霁月
    20.文段中划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B.乙C.丙
    答案
    1. 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词语的能力。A.天清气朗,指天气晴朗,空气清新,也可用来指社会风气好,符合“新风气”的语境;B.推托,指借故拒绝或推辞;推脱,意为推卸、开脱,此处是说明星在推卸责任,应使用“推脱”;C.遑论,意为不必谈及、谈不上,语境是说明星没有品德没有办法立身,更没有办法立业,符合语境;D.一律,相当于“全一样地”“都一样地”,用于对事物或人的概括,可用于动词、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面,符合语境。
    2. 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C.应把“任何领域皆是如此”后面的逗号改成冒号。冒号用于“皆是如此”后面,提示下文,引出需要解释的内容“如此”具体是指什么。
    3.D【详解】A.魂牵梦萦:形容思念情切。B.愁肠百结:忧愁苦闷的心肠好像凝结成了许多的疙瘩。形容愁绪郁结,难于排遣。C.偶尔:间或;有时候。D.情节:事情的变化和经过;错误和罪行的具体情况;指小说、戏剧等文艺作品中所反映的矛盾冲突的发生、发展和解决的过程。结合“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可知“情节”使用错误,应改为“情结(情结:心中的感情纠葛;深藏心底的感情)”。
    4.B【详解】B.“异乡人”应加上引号,表示强调。
    5.B【详解】A.大凡:副词,用在句子开 头,表示总括一般的情形,常跟“总”“都”等词呼应。此处用于句首,与“都”呼应。B.甚至:表递进关系。“已经不会用成语”“会用的成语有限”属于选择关系,可改为“或者”。C.捉襟见肘: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此处是说会用的成语贫乏,使用正确。D.萎缩:干枯;(身体、器官等)功能减退并缩小;(经济)衰退。此处是说文化衰退。
    6.C【详解】C.“‘朝秦暮楚’‘齐大非偶’‘乐不思蜀’等成语之中,都含有中国的历史”这句话语意完整,应用句号。这句话和最后一句话不是并列关系。所以不能用分号。
    7.C【详解】A.表明:表示清楚。B.急功近利:急于追求眼前的成效和利益。C.虽然:连词。用在上半句,表示让步,下半句说出正面意思,常用“可是”“但是”“却是”等词呼应。而“既包括思想修养、艺术修为和知识结构的准备”“也包括生活阅历、人生智慧和文学技术的准备”“也有缺乏“修辞立其诚”的责任情怀和担当勇气”这三者是并列关系,故“虽然”使用不当,可改为“当然(当然:表示合于事理或情理,没有疑问)”。D.亟需:急切需要。
    8.B【详解】B.括号中的内容是注释“声音”的,所以应紧挨着“声音”。
    9.D【详解】A.并行不悖:同时进行,不相冲突。语境讲“主体与多元、公共与私人、正式与随意”不冲突,符合语境。B.娓娓道来:连续不断地说、生动地谈论。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语境讲“《上海谣》”吴侬软语将“上海的历史变迁和上海人的喜怒哀乐”道出,符合语境。C.无须:不必;用不着。此处讲不需要担心,符合语境。D.裹胁:用胁迫手段使人跟从做坏事。语境是把方言与低级趣味卷进来,没有胁迫的意思,应该改成“裹挟”。文段
    10.A【详解】A.甲处顿号使用错误,甲处“形成了主体与多元、公共与私人、正式与随意等并行不悖、和谐共处的语言生活观”修改为“形成了主体与多元,公共与私人,正式与随意等并行不悖、和谐共处的语言生活观”。“主体与多元”“公共与私人”“正式与随意”“并行不悖、和谐共处”四个定语的并列,因为“并行不悖、和谐共处”中间使用了顿号,那么其他平列成分之间升级为逗号。
    11.C【详解】A.风生水起:风从水面吹过,水面掀起波澜。形容事情做得有生气,蓬勃兴旺。语境指国风手艺在青年人的手中得以蓬勃发展。B.“只有”和后文的“才”匹配。
    C.端正:是指姿势挺直或者态度品行正派。使用对象为人,此处用来修饰“舞台”,使用不当。D.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语境中指年轻人喜欢的生活。
    12.A【详解】甲处,“互相滋养”“互相成就”属于并列的宾语,属于较短的停顿,若使用逗号前面也是逗号,就与前面内容层次也不清,应该用顿号。
    13.B【详解】①富集:是指生物将环境中低浓度的化学物质,通过食物链的转运和蓄积达到高浓度的能力。化学物质在沿着食物链转移的过程中产生生物富集作用,即每经过一种生物体,其浓度就有一次明显的提高。语境是运河两岸中国古代城市不断发展,中华文化在这里聚集。②琳琅满目:形容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书籍或工艺品。文中主语是“店铺”,使用对象错误。③挥霍:任意浪费。语境是这里是消费城市,有着美味佳肴,人们可以任意消费,符合语境。④襁褓: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指婴幼儿(古代泛指1岁以下幼童,现在以此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把婴儿包裹在小儿被中。此处运用比喻修辞,把“商埠型城市”比喻成小孩,指作为初期的商埠城市。
    14.B【详解】“在隋朝大运河刚开通时”一句话没说完故应用逗号,“杭州人口只有一万五千户”语句完整,应用句号。
    15.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A.“抑兼并”被视为法家的思想,所以历代“抑兼并”的著名人物……都被冠以“法家”称号。前后内容为因果关系。B.“统制”,统治、管辖。和“经济”搭配指用调整经济的手段管理国家。C.反戈一击:调转枪头向原来所属的阵营进攻;也比喻一旦觉悟,回过头来对自己一方的坏人坏事进行揭露和斗 争。此处指互相攻击,使用错误。D.委咎:归罪。此处和前面“归罪”对应,指“兼并”之泛滥罪在商鞅与秦政。
    16.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C.冒号后面内容为完全引用,句末句号应在引号里面。
    17. 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A.击节叹赏:形容对诗文、音乐等的赞赏。语境是说对艺术形式的赞赏。B.才力丰赡:指才力丰富、充足。语境是说有风骨的艺术作品展现出作者的才华。C.也是:还是、或是。语境是说文艺作品的风骨还是作家的文骨。D.规避:指的是设法躲避。回避,指的是对某些人或事,不愿接受。“规避”的对象往往是规则之类,此处应该用“回避”。
    18. 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B.“气血充盈”“润泽有力”“才力丰赡”作“是”的宾语,并列宾语之间的停顿,应将逗号改成顿号。
    19.A
    【详解】19.本题考查学会正确理解并运用词语的能力。A. “荟萃”,本指草木丛生的样子,后喻优秀的人物或精美的东西会集、聚集,对象是有形可见的。语境中指“意境”,抽象的内容不适合“荟萃”一词,而且是“温润如玉的釉质和洗炼古雅的造型之中”体现出来,并非会集聚集。使用不正确,可以改为“显现”。B.“出神入化”,意思是形容文学艺术或技艺高超达到了绝妙的境界,还形容超脱了神通达到了自由国度的境界。正确。C.“乃至”,连词,连接并列词语,表示事情所达到的范围,相当于“甚至”“以至于”。正确。D.“光风霁月”,意思是形容雨过天晴时万物明净的景象,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心地,也比喻太平清明的政治局面。正确。
    20.C
    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用法的理解及运用能力。C.丙句中“体现的正是道家天人合一的完美境界”,标点有误,这里“天人合一”是特定称谓,应该加上双引号。

    相关试卷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讲通练透】第6讲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讲通练透】第6讲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文件包含第6讲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教师版docx、第6讲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易错点03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中考一轮易错点复习】2023年中考语文易错题强化专练(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易错点03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中考一轮易错点复习】2023年中考语文易错题强化专练(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易错点04病句的修改与辨析解析版中考一轮易错点复习2023年中考语文易错题强化专练doc、易错点04病句的修改与辨析原卷版中考一轮易错点复习2023年中考语文易错题强化专练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正确使用词语和标点强化巩固训练: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正确使用词语和标点强化巩固训练,共28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