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基础测试卷(含答案) (2)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98482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基础测试卷(含答案) (2)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98482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基础测试卷(含答案) (2)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基础测试卷(含答案) (2),共4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试卷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 分数_______一、 看拼音写词语。zhǎ yǎn nài hé jié rán fèi téngzī gé fěn suì rǎn gāng làng màn二、 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A.食物的油脂过多。 B.光滑,细致。 C.烦,因过多而厌烦。(1)那个玩具,小妹妹玩腻了,把它丢在一旁。 ________(2)老画家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故乡美丽的凤景。 ________(3)这种糕点太油腻了。 ________(4)面对妈妈耳提面命的嘱咐,他有点腻烦了。 ________三、 补全词语,并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万象___________ ___________不同 __________大笑两_____三_______ 地______人_____ 行___________德(1)寒冬过后,我们迎来了万物复苏、__________的春天。(2)西藏__________,生活节奏比较缓慢。(3)人生就像一座山,站在山脚与山顶的感觉是__________的,如果想要在巅峰上快乐,就应当在山脚时加倍努力。四、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春天到了,万象更新,鸟语花香,一切都是生机盎然的样子。 B.国庆节前夕,大街上悬灯结彩,五光十色,一派热闹的景象。 C.李纲同学聪明灵活,两面三刀,深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欢。 D.陶渊明是我国历史上的著名隐士,同时也是田园诗歌的开山鼻祖。五、 下面句子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改成肯定句:“每个人的嘴里都会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 B.“他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是动作描写,表现八儿活泼好动的样子。 C.“身边桌上那两支筷子,很浪漫地摆成一个十字。”这句话说明八儿很随意,把筷子胡乱摆放。 D.“纤纤擢素手”是细节描写,“札札弄机杼”是动作描写,表现织女美丽悠闲的样子。六、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1)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_______没有饺子吃,_______必须买杂拌儿。(2)__________说是枣子同饭豆搁得多了一点儿,__________大家都承认味道是比普通的粥要好吃得多了。(3)__________许多涉水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__________年轻的僧人唐东杰布许下宏愿,发誓架桥,为民造福。(4)读文章的时候,________我们能分清文章的主次,_______能领会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七、 按要求改写句子。(1)唐东杰布组成了戏班子。(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藏族是藏戏的传统剧种。(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所到之处,人们为姑娘们俊俏的容貌、婀娜的舞姿、优美清新的唱腔赞叹不已。(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风俗,从______写的(北京的春节》我们知道了北京人过年是从______开始的,一直延续到__________。(2)“日暮汉宫传蜡烛,_________”这句诗是唐代诗人_____写的,诗句描写了_____节的场景。(3)《超迢牵牛星》中描写织女因思念而痛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4)百川东到海,__________?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___。九、 阅读短文片段,回答问题。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浏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儿,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北城外的大钟寺、西城外的白云观、南城的火神庙(厂甸)是最有名的。可是,开庙最初的两三天,并不十分热闹,因为人们正忙着彼此贺年,无暇顾及。到了初五初六,庙会开始风光起来。孩子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和娴熟技能。(1)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除夕真热闹,主要的活动有:做_______、穿_______、贴_______和 (_______)、放_______、吃_______,还要_______。(3)“光景”这个词在文中指_______;“截然不同”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4)第三自然段写了哪些人?他们都进行了什么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选择这些人物来进行描写,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文段中对除夕、正月初一习俗的描写,突出了北京春节____________的特点。十、课外阅读我能行。粽子里的乡愁琦君异乡客地,愈是没有年节的气氛,愈是怀念旧时代的年节情景。端午是个大节,也是母亲大忙特忙、大显身手的时刻。想到她灵活的双手,裹着四角玲珑的粽子,就好像马上闻到那股子粽香了。母亲的粽子,种类很多。莲子红枣粽只包少许几个。荤的豆沙粽、肉粽、火腿粽可以供祖先,供过以后称为“子孙粽”。吃了将会保佑后代儿孙绵延。包得最多的是红豆粽、白米粽和灰汤粽。一家人享受以外,还要布施乞丐。母亲总是为乞丐大量地准备一些,美其名曰“富贵粽”。我最喜欢吃的是灰汤粽。那是用早稻草烧成灰,铺在白布上,拿开水一冲,滴下的热汤呈深褐色,内含大量的碱。把包好的白米粽浸泡在灰汤中一段时间(大约一夜吧),提出来煮熟,就是浅咖啡色带碱味的灰汤粽。那股子特别的清香,是其他粽子所不及的。我一口气可以吃两个,因为灰汤粽不但不碍胃,反而有助于消化。过节时若吃得过饱,母亲就用灰汤粽焙成灰,叫我用开水送服,胃就舒服了。完全是自然食物的自然治疗法。母亲常说我是从灰汤粽里长大的。几十年来,一想起灰汤粽的香味,就神往童年与故乡的快乐时光。但在今天到哪里去找早稻草烧出灰来冲灰汤呢?端午节那天,乞丐一早就来讨粽子,真个是门庭若市。我帮着长工阿荣提着富贵粽,一个个地分,忙得不亦乐乎。乞丐常常高声地喊:“太太,高升点(意谓多给点)。明里去了暗里来,积福积德,保佑你大富大贵啊!”母亲总是从厨房里出来,连声说:“大家有福,大家有福。”乞丐去后,我问母亲:“他们讨饭吃,有什么福呢?”母亲正色道:“不要这样讲,谁能保证一生一世享福?福要靠自己修的。时时刻刻要存好心,要惜福最要紧。他们做乞丐的,并不是一个个都是好吃懒做的,有的是一时做错了事,败了家业。有的是上一代没积福,害了他们。你看那些孩子,跟着爹娘日晒夜露地讨饭,他们做错了什么,有什么罪过呢?”如今,每年的端午节来临时,我很少吃粽子,更无从吃到清香的灰汤粽。母亲细嫩的手艺和琐琐屑屑的事,都只能在不尽的怀念中追寻了。(1)下列不属于作者家乡端午节的风俗的是( )A.布施乞丐 B.包粽子 C.吃粽子 D.扔粽子(2)“母亲总是为乞丐大量地准备一些,美其名曰‘富贵粽’。”联系上下文,这句话中“美其名曰”的用意在于( )A.母亲觉得自己的粽子包得很富贵。B.母亲祈愿吃了富贵粽的乞丐能够有福。C.母亲善良、有爱心的表现。D.母亲想让自己的粽子名字听起来有喜气。(3)下列表述与“粽子里的乡愁”含义不符的一项是( )A.对善良母亲的怀念。B.对家乡过端午节包粽子、送粽子习俗的怀念。C.表达对乞丐的同情。D.现在身处异乡,无从体味家乡情味的失落。(4)文中围绕“富贵粽”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简要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选文的结尾好在哪里?请结合文本内容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读了母亲教育“我”要如何看待乞丐的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请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不少于30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一、习作表达。每个地方的风俗都不一样。在你的印象中,家乡最具特色的风俗是什么?请结合自己的观察,并通过调查、访问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450字左右。
(参考答案)一、 眨眼;奈何;截然;沸腾;资格;粉碎;染缸;浪漫二、 C B A C 三、 更 新 截 然 哄 堂 面 刀 广 稀 善 积 万象更新 地广人稀 截然不同 四、 C五、 A六、 即使 也 虽然 但是 因为 所以 如果 就 七、 (1)年轻的僧人唐东杰布组成了西藏第一个戏班子。 (2)藏戏是藏族的传统剧种。 (3)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 (4)所到之处,人们不能不为姑娘们俊俏的容貌、婀娜的舞姿、优美清新的唱腔赞叹不已。 八、 老舍 腊月初八 正月十九 轻烟散入五侯家 韩翃 寒食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何时复西归 老大徒伤悲 九、 (1)除夕真热闹。(2)年菜 新衣 对联 年画 鞭炮 团圆饭 守岁 (3)情景 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4)男人们拜年,女人们待客,小贩们摆摊,孩子们逛庙会。(5)初一的时候,每个人都没闲着,轻松自在地各做各的事儿。(6)热闹、隆重十、 (1)D(2)B(3)C(4)端午节那天,母亲会包一些富贵粽施舍给乞丐,教育“我们”要惜福。(5)恰当地表达出文章的主题“对母亲、对家乡的怀念之情”。文章的内容主要是围绕着端午节的粽子来写的,通过粽子表现出母亲乐善好施的品质,而结尾处说现在很少吃粽子,流露出对母亲、对家乡的怀念之情。(6)读了母亲这段话让我感觉做人应该善良、惜福、关心不幸者。我们生活中要帮助弱小,让这个世界充满阳光。十一、习作例文:家乡的风俗“春节”是一年中最欢快的节日,也是人们最惬意地时候,然而在这个节日中,它有许许多多的风俗。给“压岁钱”就是其中之一。传说,人间有一个野兽,叫做“岁”,每到一年中的最后一天,就跑出来作怪,专门来吃小孩子,闹得人心惶惶。后来有一户人家的孩子,睡觉的时候将长辈给的钱放在枕头底下。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可怕的野兽“岁”跑出来了,正巧跑到那户人家里,看到那细皮嫩肉的孩子,顿时口水直流,邪恶的爪子伸了出去。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枕头底下的钱发出了闪闪的金光。“岁”像触电了一样,“嗷嗷”直叫,落荒而逃了。人们知道了制服岁的办法了,便一一效仿。到了后来给“压岁钱”不只是为了赶跑可怕的“岁”,更是长辈对晚辈美好的祝福。除了给“压岁钱”,在春节中还有人人重视的团圆饭。团圆饭不同于平常的饭菜,除了菜品很丰富之外,还有象征意义。例如:鱼象征着“年年有余”,年糕象征着“步步高升”,芋头和腐竹象征着“富裕”,这些共同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美好祝愿。吃团圆饭时,每一个亲人都要到场,缺一不可。长辈们还要一一敬酒,晚辈们也应一一回敬,表示着长辈对晚辈的殷切期望以及晚辈对长辈的尊敬。我喜欢春节,因为它不仅让我知道了许许多多不同的风俗,更让远在四方的亲戚朋友都聚集了,让彼此间的血脉亲情更加浓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