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部编版式微授课ppt课件
展开1.学习诗歌朗读的节奏,朗读与背诵诗歌;2.体味分析诗歌的意蕴,体会其中流露出的作者感情;3.领会诗人盼望服役在外的亲人回家的急切心情;
《邶风》,邶国之风也。是《诗经》十五国风之一,共十九篇,为邶地民歌。 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北省。周灭殷商后,周武王“以商治商”,封纣王之子武庚于今汤阴县城邶城村,号邶国。《诗经》中的《邶风》即为产生、采集、流传于邶国大地的古老而至今仍荡人心弦的诗篇。《邶风》作品包括《柏舟》《绿衣》《燕燕》《二子乘舟》等十九首。十五国风包括: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yōng)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bīn)风》
式微,意思是天黑了。式,语气助词。微,昏暗。本诗出自《诗经·邶风》。邶风,邶地的民歌。邶,今河南淇县北部一带。
淇县-朝歌;金陵-南京;琅琊-临沂;浔阳-九江;兰陵-枣庄;广陵-扬州;长安-西安;常山-石家庄;幽州-保定;陈仓-宝鸡;奉天-沈阳;汝南-驻马店。
结合课下注释,疏通诗意
式 微《诗经·邶风》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译: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因为你们,哪会在露水中?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了养活你们,哪会在泥浆中?
1.这首诗主要叙写了什么内容?2.请分别解释“式微”与“微君之故”中“微”的意思。3.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结合诗意简要分析。4.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这首诗主要叙写了什么内容?
受奴役者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
2.请分别解释“式微”与“微君之故”中“微”的意思。
“式微”中,昏暗,天黑 。 “微君之故”中,非,(如果)不是。
设问。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不是有疑而问,而是故意设问,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方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达到了“不言怨而怨自深”的效果。
3.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结合诗意简要分析。
4.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之情。
这首诗写出了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之情。
1.《__________》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305篇诗歌。在先秦古籍中,被称 为《诗》、或《诗三百》。后来被尊为儒家的“五经”之一。 2.诗句默写(1)__________,胡不归?__________,胡为乎中露?(2)式微式微,胡不归?__________,__________?(3)《诗经》中常以反问表情达意,使得情感抒发痛快淋漓。《式微》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反问表达了苦于劳役的人对统治者的愤懑之情。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以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直抒胸臆。B.全诗刻画了两个场景,在露水中劳作与在泥地里劳作,将劳动人民的勤劳表现得淋漓尽致。C.全诗包含了三言、四言和五言等多种变化,工整与灵活相结合,参差错落,能充分地表达主人公思想感情的起伏。D.诗歌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一唱三叹、余味无穷,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式微式微”是运用反复的手法,强调天气不好,不宜劳动。B.“胡不归”是故意设问,反映受奴役者没日没夜在野外劳作,苦不堪言。C.“胡为乎中露”中的“中露”就是“露中”,是为了押韵而颠倒使用。D.诗中上下章只变换“故”“躬”两字,却使诗歌语义饱满、押韵和谐。
语文八年级下册式微课前预习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式微课前预习ppt课件,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邶风》简介,重点词语,翻译诗句,理解诗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式微课文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式微课文内容课件ppt,共1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诗经》的成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式微教案配套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式微教案配套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诗经·邶风》,《诗经·郑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