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语文 8年级下册课件PPT第四单元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97874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语文 8年级下册课件PPT第四单元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97874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语文 8年级下册课件PPT第四单元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97874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语文 8年级下册课件PPT第四单元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978742/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语文 8年级下册课件PPT第四单元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978742/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语文 8年级下册课件PPT第四单元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978742/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语文 8年级下册课件PPT第四单元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978742/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语文 8年级下册课件PPT第四单元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978742/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1学年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课内容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学年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课内容课件ppt,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丁肇中,学习目标,作者简介,背景材料,重点字注音,重点词语解释,走进课文,问题探究,写作特点,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识记文中的重点字词,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篇章结构。理解格物致知精神的内涵及其在科学上的重要作用,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判断、分析文中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培养动手操作的实验精神,树立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丁肇中,1936年生,美国华裔物理学家。196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69年后任马萨诸塞理工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高能物理学研究。1974年领导的研 究小组在实验中发现新粒子,并导致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新粒子的发现,使粒子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于197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我国学生往往重视理论的学习,而忽视动手能力,这就难以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鉴于此,作者根据现代学术的发展和个人的经验,写了这篇文章,向我们提出了忠告。
盲目( ) 缅怀( ) 袖手旁观( )毅力( ) 遵照( ) 不知所措( ) 瞭望( ) 荣誉( ) 授予( )彷徨( )
授予: 给予(勋章、奖状、学位、荣誉等)。缅怀: 怀念;追想(已往的人或事,含崇敬意)。四书: 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是儒家的主要经典。格物: 推究事物的道理。儒家: 先秦时期的一个思想流派,以孔子为代表,主张礼治,强调传统的伦常关系等。清谈: 本指魏晋间一些士大夫不务实际,空谈哲理,后世泛指一般不切实际地谈论。
袖手旁观: 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不知所措: 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一帆风顺: 形容非常顺利,毫无波折或挫折。彷徨: 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眼睛看不见东西。比喻认识不清;考虑不慎重;目标不明确。
第一部分(1、2段),引出话题。
第二部分(3—12段),分析论题。
第三部分(13段),得出结论。
阅读第一部分(1、2段)
1.什么叫“格物” “致知”?
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格:探察、探究。物:物体、事物。致:达到、得到。
2.引用《大学》里的话有什么作用?
从中国传统教育的角度提出“格物”和“致知”,既点明题旨——中国学生了解自然科学时要具有格物致知的精神,又引起下文。
1.本部分是如何安排材料的?
第一层(3—5段):从反面论证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第二层(6—10段):从正面分析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第三层(第11、12段):从反面分析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从正反两方面分析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阅读第二部分(3—12段)
2.本部分举了王阳明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举了王阳明“格物”失败的事例,说明了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从而证明“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1.格物致知精神在今天有什么重要性?
研究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个人行动,不可缺少。应付世界环境也不可缺少。
阅读第三部分(13段)
2.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
3. 今天的教育应当怎样发扬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
1.课文论述的话题是什么?
谈谈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
2.作者的观点是怎样的?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通过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实地探察即实验。
3.“格物致知”在《大学》里早已提到,这种精神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是否得到了大力传扬?为什么?
传统的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即自然科学的实验精神。以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为例。(事实论证)原因是:传统的中国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埋没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
4.实验精神(“格物致知”精神)为什么很重要?应该怎样进行实验?
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实验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有细致具体的计划。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至于这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
5.既然实验精神如此重要,当今的中国学生是否很重视它了呢?为什么?
没有。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思维而不愿动手。误以为埋头读书可以应付一切,结果对实际毫无帮助。以自己的经历为例(事实论证)
6、格物致知精神仅仅应用于自然科学研究吗?
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都不可缺少。
1.思路清晰,说理缜密。
文章开头部分并没有直接提出全文的论点,而是紧扣文题,引用《大学》中的话,简明扼要地说明格物致知的意思,强调实地的探察即实验在现代学术中的重要性;然后说明“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并举了明朝大哲学家王阳明的例子;接着从实验过程的特点、大部分中国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作者自己的经验等方面,分析了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最后点明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提出希望。
2.风格朴实,方法多样。
本文具有简短精要、朴实通俗、深入浅出的特点,读来亲切有味,如第1段中“我想借这个机会向大家谈谈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一句语言极具亲和力。
3.运用多种论证方法。
论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论证结构:
中国学生了解自然科学时要具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首先,指出传统的中国教育不重视“格物 致知”的社会根源。
然后,分析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最后,指出中国学生依然轻视实验精神的现状,再次重申实验精神的重要性。
必须重视“格物致知” 精神。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刘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后汉书》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中来。 ——伽利略除了实验之外,没有别的办法可以识别错误。 ——狄德罗
要实现你的目标,最重要的是好奇心,并且永远对自己充满信心,大胆尝试,做你自己认为最正确的事。 ——丁肇中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也可以了解,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少数人关键性的发明。 B.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歧视实验。 C.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 D.经验告诉我们,这种观点是不适应于现在的世界的。
2.下列各句中,没有蕴含“实践出真知”这一哲理的一项是 (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C.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D.山居者知山,林居者知林,耕者知原,渔者知泽。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图片ppt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形似字,词语解释,第二部分,请阅读1-5自然段,请阅读6-12自然段,反面论证,阅读最后一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说课课件ppt,文件包含第4单元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第1课时pptx、第4单元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第2课时ppt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备课课件ppt,文件包含第4单元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第1课时pptx、第4单元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第2课时ppt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