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湖南省株洲市市九年级期中考试_(物理)人教版练习题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95770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湖南省株洲市市九年级期中考试_(物理)人教版练习题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95770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湖南省株洲市市九年级期中考试_(物理)人教版练习题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95770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湖南省株洲市市九年级期中考试_(物理)人教版练习题
展开1. 下列估测的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醴陵地区农历十月份的平均气温约为39∘C
B.教室里一盏日光灯的功率约为1000W
C.九年级物理课本每页纸的厚度约为7cm
D.某初中生站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约为500N
2. 疫情防控期间,喷洒了“84消毒液”的教室充满刺鼻的气味,这说明了( )
A.分子之间有间隙B.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D.分子有一定的质量
3. 中华古诗词、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声学知识,下列有关理解正确的是( )
A.“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由笛管的振动产生
B.“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音调与振幅有关
C.“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辨别的
D.“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传递信息
4. 某同学从滑梯上匀速下滑,如图所示四幅中能表示滑梯对该同学作用力F的方向是( )
A.B.C.D.
5. 下列选项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
A.洗衣机必须使用三脚插头B.用湿抹布擦拭正在发光的灯泡
C.可以用粗铁丝代替保险丝D.在高压线下放风筝
6. 如图表示四冲程内燃机的某个冲程示意图,关于这个冲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活塞正向上运动
B.这是做功冲程
C.工作时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气缸内燃气的温度升高,压强增大
7. 如图四个实验中,能说明发电机的工作原理的是( )
A.B.
C.D.
8. 图是小明“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可以选用量程为−80∘C∼60∘C的酒精温度计
B.实验器材是按自上而下的顺序组装的
C.图甲是水沸腾前的现象
D.图乙气泡中的气体主要是空气
9. 图甲所示,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使它先后两次沿水平木板匀速滑动相同的距离,图乙是他两次拉动同一木块得到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次木块运动的速度相同
B.木块第一次受到的摩擦力较大
C.两次拉力对木块做的功一样多
D.两次拉力对木块做功的功率一样大
10. 如图所示,是我国自主研发的C919商用大飞机,2017年5月5日,C919在浦东机场首飞.C919客机中的部分钛合金零件采用了激光3D打印技术.下列说法不正确( )
A.客机所在高空的大气压强,比海平面附近的大气压强更大
B.客机采用密度小的材料,可以减轻它的重力
C.客机升空利用了“空气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的原理
D.客机在空中沿直线匀速飞行,是受平衡力作用
11. 用一个铁钉、一节电池、一根导线和一个纽扣强磁铁,可组装成一个演示用的简易电动机,组装过程如图所示.乙图中,把铁钉和强磁铁连起来后就能竖直地吸在电池的正极上,丙图中,用导线把电池的负极和强磁铁连接起来,就有电流通过磁铁和铁钉.关于简易电动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磁铁的N极朝下,S极朝上,则磁化后的铁钉的尖端为N极
B.磁铁与铁钉间的吸引力小于磁铁的重力
C.丙图中通过铁钉的电流方向是向上的
D.演示时,若要改变铁钉的转动方向,可以改变电流方向
12. 小明在一次野炊活动中,将中间剪得较窄的口香糖锡箔纸(可看做导体)接在干电池正负两极上,如图所示,锡箔纸较窄处最先燃烧.这是因为与长度相同的锡箔纸较宽处相比,较窄处( )
A.电阻较大B.电流较大C.电压较小D.电功率较小
13. 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人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前2s内,小明跑得较快
D.全程中,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
14. 图甲所示,小球从某高度处静止下落到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上并压缩弹簧.从小球刚接触到弹簧到将弹簧压缩最短的过程中,得到小球的速度v和弹簧被压缩的长度Δl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其中b为曲线最高点.不计空气阻力,弹簧在整个过程中始终发生弹性形变,则( )
A.运动过程小球的动能一直增大
B.在b点时小球所受的重力等于弹簧的弹力
C.运动过程小球的机械能始终不变
D.整个过程中小球和弹簧的机械能总量减小
15. 在图甲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Rx为待测电阻,R为电阻箱,V为理想电压表.实验中改变电阻箱的阻值,读出对应的电压表示数U,在乙图中作出U−1−R图线.分析图中数据可知( )
A.当电阻箱R的阻值增大时,电压表示数也增大
B.电源电压为10V
C.待测电阻Rx的阻值为80Ω
D.该电路的最大功率为2.5W
二、多选题
如图所示,一固定光源向水池发出一束激光,在水面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现象,并在光电屏和池底分别留下光斑P和Q,据图分析可知( )
A.反射角为50∘B.反射角为40∘
C.若水面上升,光斑P将向右移D.若水面下降,光斑Q将向右移
小丁同学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用400N的拉力在10s内将重900N的重物匀速提升2m(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重物做的有用功为1800JB.拉力做功的功率是180W
C.动滑轮重700ND.滑轮组此次的机械效率是7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最美逆行者”身穿防护服、头戴护目镜、手拿对讲机与重症监护区的同事进行交流,如图所示.由于长时间工作,护目镜上出现“水雾”,脸上也有明显的勒痕.关于以上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B.“水雾”出现在护目镜的外侧
C.护目镜的绑带做得宽大是为了减小压力
D.对讲机工作时是靠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小明利用标有“6V、6W”的灯泡L1和“6V、3W”的灯泡L2进行实验.如图所示,A、B分别为通过灯泡L1和L2中的电流随两端电压变化关系的曲线,则( )
A.L1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6Ω
B.若将L1和L2并联在4V的电压下,电路中总电流0.8A
C.若将两灯串联在电路中,两端允许的最大电压为9V
D.若将两灯串联在电路中,两端允许的最大电压为8V
如图所示,是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两个透明容器中密封着等质量的空气,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反映密闭容器中空气温度的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装置是为了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
B.通电一段时间后,U形管中左侧液面的高度差比右侧的大
C.在相同时间内,A、B两电阻丝产生的热量之比是2:1
D.若将C也置于右侧容器中,则可以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
某同学利用纸锥和金属球来研究“空气阻力和速度的关系”.取三个相同的纸锥,每个纸锥的质量为m,并编号为甲、乙、丙,其中在乙纸锥内固定质量为3m的小金属球,在丙纸锥内固定质量为8m的小金属球.让它们从不同高度分别自由落下,并以竖直砖墙为背景,当进入竖直砖墙的区域时,用照相机通过每隔相等的时间曝光一次的方法记录纸锥的运动过程,下图是其中一段的示意图,则( )
A.甲、乙、丙三个纸锥的速度之比是3:2:1
B.它们所受的空气阻力之比是1:3:8
C.它们所受的空气阻力之比是1:4:9
D.它们所受的空气阻力与速度平方成正比
三、实验探究题
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
(1)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cm.
(2)实验时,把烛焰放光具座20cm刻度线处时(图乙),在凸透镜右侧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的实像(填“放大”或“缩小”).
(3)实验中,燃烧的蜡烛逐渐变短,光屏上的像将逐渐向________(填“上”或“下”)移动.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应将凸透镜向________调整(填“上”或“下”).
(4)图乙中,如果换用另一块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不改变烛焰和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要使光屏上仍承接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___移动(填“左”或“右”);若不移动光屏,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的合适位置放上一块________(填“近视镜片”或“远视镜片”),也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图为“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小车两次分别从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是为了控制小车滑到斜面底端时的________相同.由图可知,小车在水平木板表面滑行的距离比在棉布表面要________(填“长”或“短”),但最终都停下来了,说明力是________(填“维持”或“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小车从斜面上滑下的过程中,受到________(填“平衡力”或“非平衡力”),所以小车做的是________运动(填“匀速”或“变速”).伽利略对实验现象进一步推测,若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则小车将一直保持________状态.
实验测得1kg某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已知该物质在固态下的比热容c1=2.1×103J/(kg⋅∘C),设物质从热源吸热的功率恒定不变,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
(1)在最初2min内,物质温度升高了40∘C,则在AB段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J,吸热功率为________W.
(2)在t2=6min时,物质处于________状态(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物质在第8min 时所具有的内能________在第4min 时所具有的内能(“大于”“等于”或“小于”);该物质在BC段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J.
(3)该物质在AB段与CD段的比热容之比是________.
利用天平等器材测量酱油的密度,测量过程如图甲所示.
(1)测小空瓶和酱油的总质量m3时,砝码和游码示数如乙所示,则m3=________g.
(2)酱油密度的表达式ρ=________.(用m1、m2、m3、ρ水表示)
(3)请你根据小刚测量的数据帮他计算出酱油的密度________g/cm3.
在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小凯把5Ω的定值电阻、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源(电压为6V)连接成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可供选择的有10Ω、15Ω、20Ω、25Ω的定值电阻各一个.
(1)小凯正准备闭合开关,旁边的小兰急忙拦住他,说接线错误.小兰发现只要改接一根导线就可以了,请你在接错的那一根导线上画“×”,再把它改接到正确的位置上(导线不能交叉).
(2)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无示数,则故障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3)断开开关,将5Ω的电阻更换为10Ω的电阻,然后闭合开关,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________(填“左”或“右”)端移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________V,再记下此时电流表的示数.
(4)换用不同的定值电阻,经多次实验,得到如图乙所示的电流I随电阻R变化的图象,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的物理量是________.
(5)为了让提供的电阻都能完成实验探究,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应不小于________Ω.
四、解答题
跳伞是一项极具挑战的运动,现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在某次跳伞训练过程中,一运动员从悬停在300m高空中的直升机上由静止开始竖直跳下,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整个过程中运动员一直在竖直方向下落,共用时30s;运动员的质量为50kg,降落伞等装备的质量为20kg,求:(g取10N/kg)
(1)整个下落过程中,运动员重力做功为________J.
(2)在后15s下落过程中,运动员(连同装备)所受空气阻力为________N.
(3)在前15s下落过程中,运动员重力所做功的平均功率.
将小灯泡L和电阻R接入如图甲的电路中,只闭合S,小灯泡的实际功率为0.48W;再闭合S1时,电路的总功率为0.88W;图乙是小灯泡L的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像.则
(1)当闭合S、S1时,灯泡L和电阻R是________联.(填“串”或“并”)
(2)电源电压U为________V.
(3)计算电阻R的阻值.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0-2021学年湖南省株洲市市九年级期中考试 (物理)
一、选择题
1.
【答案】
D
【考点】
重力大小的估测
电功率
温度
长度的估测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解:A.醴陵地区农历十月份平均气温约低于39∘C,故A错误;
B.教室里一盏日光灯的功率约为40W,故B错误;
C.九年级物理课本每页纸的厚度约为0.1mm,故C错误;
D.某初中生站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等于重力约为500N,故D正确.
故选D.
2.
【答案】
B
【考点】
分子热运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解:人们能闻到刺鼻的气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84消毒液”的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进入人们的鼻孔,使人感觉到了气味,说明了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
故选B.
3.
【答案】
D
【考点】
声与信息
音色
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声音的产生
【解析】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声音的响度与振幅、传播距离、分散程度等有关;
(3)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利用音色可以辨别发声体;
(4)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解答】
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笛声是由笛管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重锤敲鼓时,鼓面振动幅度大,声音的响度大,所以,“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故B错误;
C.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的,故C错误;
D.诗人根据听到的犬吠声,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正确.
故选D.
4.
【答案】
C
【考点】
力的示意图
【解析】
对该同学受力分析,并判定力的方向。
【解答】
解:该同学由于匀速下滑,受平衡力,滑梯对该同学的作用力与重力平衡,竖直向上,大小相等.
故选C.
5.
【答案】
A
【考点】
安全用电原则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解:A.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都要接地,防止金属外壳漏电时发生触电事故,故洗衣机必须使用三脚插头,故A正确;
B.水容易导电,并且具有流动性,用湿抹布擦拭正在发光的灯泡,容易造成触电事故,故B错误;
C.铁丝或铜丝的熔点比较高,电流过大时,不会使铁丝或铜丝熔断,不能在电流过大时,自动切断电源,所以千万不要用铁丝或铜丝代替保险丝,故C错误;
D.因为高压输电线上是高压,在下面放风筝时可能会发生高压电弧触电或跨步电压触电,故D错误.
故选A.
6.
【答案】
B
【考点】
内燃机的四个冲程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解:由图可知,进气门、排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下运动,为做功冲程,故A错误,B正确;
在做功冲程中,气缸内的气体膨胀做功,将气体的内能转化为活塞的机械能,气缸内气体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故CD错误.
故选B.
7.
【答案】
D
【考点】
电磁铁的构造和原理
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发电机的构造和原理
【解析】
发电机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即闭合电路中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即发电机的原理图中没电源,有电源的实验装置图不是发电机.
【解答】
解:A.该装置是利用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的关系的实验,故A不符合题意;
B.这是奥斯特实验,小磁针发针偏转说明通电导体周围有磁场,故B不符合题意;
C.开关闭合后,电路中有电流,通电导体或线圈受到磁场力的作用发生运动,即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即是电动机的制作原理,故C不符合题意;
D.开关闭合后,在外力作用下使导体左右移动,切割磁感应线,则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说明此时有感应电流产生,这是电磁感应现象,是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8.
【答案】
C
【考点】
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解:A.酒精温度计的量程为−80∘C∼60∘C,而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C,故A错误;
B.应自下而上组装仪器,故B错误;
C.乙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所以是沸腾时的情况,图甲是沸腾前的现象,故C正确;
D.图乙气泡中的气体主要是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故D错误.
故选C.
9.
【答案】
C
【考点】
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功率大小的比较
功的大小比较
摩擦力的大小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解:A.从图象中可看出,相同时间第一次通过路程大于第二次,所以第一次实验的速度大于第二次的速度,故A错误;
B.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沿水平木板匀速滑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论其速度大小如何,都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在水平方向上,摩擦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并且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摩擦力相同,故两次实验的拉力和摩擦力均相等,故B错误;
C.在相同拉力作用下,木块两次运动的距离相同,由W=Fs可知,以木块两次所做的功一样多,故C正确;
D.由A中分析第一次速度大,木块所受的拉力不变,根据公式P=Fv可知,拉力第一次做功的功率大,故D错误.
故选:C.
10.
【答案】
A
【考点】
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平衡力的辨别
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解析】
(1)大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2)制造客机时,要尽可能地减轻其质量、重力,可以利用公式m=ρV和G=mg分析;
(3)流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4)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为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平衡状态时,一定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解答】
解:A.客机所在高空的大气压强,比海平面附近的大气压强小,故A错误;
B.由公式m=ρV和G=mg知,在体积一定的情况下,要减轻重力,只能选择密度较小的材料,故B正确;
C.客机升空利用了“空气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的原理,靠上下压强差升空,故C正确;
D.在空中匀速直线飞行的飞机处于平衡状态,故受到的力是平衡力,故D正确.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A.
11.
【答案】
D
【考点】
电磁相互作用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电磁感应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解:由于磁铁的N极朝下,则磁化后铁钉的尖端为S极,故A错误;
磁铁与铁钉间的吸引力与磁铁的重力是不同的两个力,缺少条件无法比较,故B错误;
由图可知,电池正极向下,故通过铁钉的电流方向是向下的,故C错误;
由于导线的受力方向与电流的方向有关,因此,要改变电动机的转动方向,可以改变电流方向,故D正确.
故选D.
12.
【答案】
A
【考点】
焦耳定律在实际中的应用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解析】
(1)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导体越细,电阻越大;
(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根据I=UR和P=I2R进行分析.
【解答】
解:A.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导体越细,电阻越大,所以,锡箔纸最细处电阻最大,故A正确;
B.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所以,通过整个锡箔纸的电流相等,故B错误;
C.由I=UR可知,锡箔纸最细处两端的电压最大,故C错误;
D.由P=I2R可知,锡箔纸最细处的功率最大,故D错误.
故选A.
13.
【答案】
D
【考点】
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是成正比的,在图象上表现为一条直线;
要判断前2s内谁跑得快,我们可采取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谁在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路程长,谁就跑得快;
用全程除以跑完全程的时间,即得到两人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从而进行比较。
【解答】
解:AB.小华运动的路程与时间不成正比,故不是匀速直线运动;小明运动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错误.
C.由图象可知,在前2s内,小华运动的距离比小明长,所以小华跑得较快,故C错误.
D.由图象可知,两人跑的全程都为40m,而且他们所用的时间都为8s,所以他们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都为5m/s,故D正确.
故选:D.
14.
【答案】
B
【考点】
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
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解:在小球向下运动过程中,受竖直向上的弹簧的弹力、竖直向下的重力,开始的一段时间内,重力大于弹力,合力向下,小球做加速运动,其速度增大,随弹簧压缩量的增大,弹力越来越大,在b点,当弹力与重力相等时,合力为零,速度最大,小球再向下运动,弹力大于重力,合力向上,小球做减速运动,其速度减小直至为0,运动过程中小球机械能减小,动能先增大后减小,故AC错误;
在b点时小球所受的重力等于弹簧的弹力,故B正确;
运动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小球和弹簧的机械能总量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15.
【答案】
B
【考点】
电功率的计算
欧姆定律的应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解:两电阻串联,电压表测待测电阻两端电压;
根据串联分压原则,当电阻箱R的阻值增大时,R两端电压增大,Rx两端电压减小,即电压表示数减小,故A错误;
当电阻箱R=0时,根据图象得,Rx两端电压为10V,故电源电压为10V,故B正确;
根据图象得,当R=40Ω时,Rx两端电压Ux=103V,故R两端电压UR=10V−103V=203V,
I=URR=16A,故Rx=URI=20Ω,故C错误;
由P=UI,当电路电流最大时,电路功率最大,即R=0时,P=U2Rx=5W,故D错误.
故选B.
二、多选题
【答案】
B,D
【考点】
光的反射定律
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光的折射规律
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解:激光与水平液面成50∘角射向平静的液面,可得入射角为90∘−50∘=40∘,因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也为40∘,故A错误,B正确;
当液面上升时,由于入射角不变,所以折射光线与原来的折射光线平行,入射点向左移动,光斑P将向左移,故C错误;
当液面下降时,由于入射角不变,所以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反射光线平行,入射点向右移动,光斑Q将向右移,故D正确.
故选BD.
【答案】
A,D
【考点】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功率的计算
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
功的计算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解:A.对重物做的有用功为W有用=Gh=900N×2m=1800J,故A正确;
B.由图知:承担物重的绳子有3段,拉力做的功的是W总=Fs=3Fh=2400J,
拉力做功的功率是P=W总t=240W,故B错误;
C.不计绳重和摩擦,动滑轮做的功为额外功,所以W额=W总−W有用=600J,动滑轮重G=W额h=300N,故C错误;
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W有用W总×100%=1800J2400J×100%=75%,故D正确.
故选AD.
【答案】
A,D
【考点】
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
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解:AB.护目镜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出现起雾的现象,这是由于护目镜和面部之间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附着在护目镜的内侧,故A正确,B错误;
C.护目镜的绑带做得宽大是为了减小压强,故C错误;
D.对讲机工作时是靠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故D正确.
故选AD.
【答案】
A,C
【考点】
欧姆定律的应用
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解:L1正常发光时两端的电压U1=6V,由图象可知通过的电流I1=1.0A,
由I=UR可得,L1正常发光时的电阻:R1=U1I1=6V1.0A=6Ω,故A正确;
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所以,将L1和L2并联在4V的电压下U1′=U2′=U=4V,
由图象可知,I1′=0.8A,I2′=0.4A,
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所以,电路中总电流:I=I1′+I2′=0.8A+0.4A=1.2A,故B错误;
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两灯泡串联时,电路中的最大电流I=0.5A,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所以,允许加在它们两端的最高电压:U=I(R1+R2)=0.5A×(6Ω+12Ω)=9V,故C正确,D错误.
故选AC.
【答案】
B,D
【考点】
焦耳定律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解:A.分析可知,密封盒中的电阻是相同的,但电阻通过的电流是不同的,所以此实验是为了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关系,故A错误;
B.由于左侧电阻中的电流大于右侧盒中电阻的电流,在电阻相同的情况下,左侧盒中的电热多,所以左侧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大,故B正确;
C.由并联电路电流规律可知,流经A的电流与B的电流之比为2:1,由Q=I2Rt可得,在相同时间内,A、B两电阻丝产生的热量之比是4:1,故C错误;
D.右侧电阻丝与容器外电阻并联后再与左侧电阻丝串联,左电流大小等于右侧电阻丝与容器外电阻的电流之和,如将容器外的电阻也放入右侧容器中,电流相等,电阻不同,因此可以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故D正确.
故选BD.
【答案】
C,D
【考点】
力与运动的关系
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解:A.在相同的间隔时间内,甲运动一个砖的厚度时,乙运动两个砖的厚度,丙运动三个砖的厚度,路程之比为1:2:3,时间一定时,速度和路程成正比,速度之比为1:2:3,故A错误;
BC.因为甲、乙、丙都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所以纸锥受到的重力和空气阻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是相等的,
重力之比等于质量之比,甲的质量为m,乙的质量为m+3m=4m,丙的质量为m+8m=9m,甲、乙、丙的质量之比为m:4m:9m=1:4:9,重力之比也为1:4:9,空气阻力等于重力,空气阻力之比也为1:4:9,故B错误,C正确;
D.由以上分析可知,速度之比为1:2:3,空气阻力之比为1:4:9,因为12:22:32=1:4:9,所以得出结论:形状相同的纸锥,下落时所受空气阻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故D正确.
故选:CD.
三、实验探究题
【答案】
(1)11.0
(2)缩小
(3)上,下
(4)右,远视镜片
【考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解:(1)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就是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焦距,根据图示中光屏在刻度尺上的位置,可以读出该凸透镜的焦距是41.0cm−30.0cm=11.0cm.
(2)蜡烛在20cm刻度线上,凸透镜在50cm刻度线上,u=50cm−20cm=30cm,凸透镜的焦距是11cm,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燃烧的蜡烛逐渐变短,烛焰下移像将上移,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应将凸透镜向下移动.
(4)如果换用另一块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u=2f,此时应将光屏向右移动,使蜡烛在光屏上成倒立等大的像,
换用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透镜会聚能力减弱,若不移动光屏,也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的合适位置放上一块远视镜片,增强会聚能力.
【答案】
初速度,长,改变,非平衡力 ,变速,匀速直线运动
【考点】
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探究实验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解:小车两次分别从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是为了控制小车滑到斜面底端时的初速度相同,
由图可知,小车在水平木板表面滑行的距离比在棉布表面要长,
小车因为摩擦力的作用最终停下来,这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小车从斜面上滑下的过程中,水平方向只受摩擦力作用,即受到非平衡力,小车做的是变速运动,
伽利略对实验现象进一步推测,若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则小车将一直保持匀速直线状态.
【答案】
(1)8.4×104,700
(2)固液共存,大于,3.36×105J
(3)1:2
【考点】
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像
热量的计算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解:(1)在最初2min内,物体处于固态的升温吸热过程,
Q1=c1mΔt=2.1×103J/(kg⋅∘C)×1kg×40∘C=8.4×104J,
该物质的吸热功率:
P=Q1t1=8.4×104J120s=700W.
(2)该物质是晶体,在第2−10min内处于熔化过程,在第2min时,开始熔化,在第10min时,熔化结束,在第6min时物体处于固液共存状态,仍在吸热,物质在第8min 时所具有的内能大于在第4min时所具有的内能,
该物质在BC段吸收的热量为Q2=Pt2=700W×8×60s=3.36×105J.
(3)由图可知,物体全部熔化后,在t3=4min=240s内,物体温度升高Δt′=40∘C,吸收的热量:
Q3=Pt3=700W×240s=1.68×105J,
由Q3=c2mΔt′,
c2=Q3mΔt′=1.68×105J1kg×40∘C=4.2×103J/(kg⋅∘C),
所以c1:c2=1:2.
【答案】
(1)47.6
(2)(m3−m1)ρ水m2−m1
(3)1.12
【考点】
液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解:(1)图乙中天平盘中砝码的质量是20g+20g+5g=45g,标尺分度值是0.2g,游码所对的质量为2.6g,因此m3=45g+2.6g=47.6g.
(2)小明实验中酱油的体积:
V酱油=V水=m水ρ水=m2−m1ρ水,
酱油的密度:
ρ=m酱油V酱油=m3−m1V酱油=(m3−m1)ρ水m2−m1.
(3)根据(2)带入数据:
ρ=(m3−m1)ρ水m2−m1=(47.6g−14g)×1g/cm344g−14g=1.12g/cm3.
【答案】
(1)如解答图所示;
(2)R短路(或电压表断路或电压表短路)
(3)左,2.5
(4)电压
(5)35
【考点】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解:(1)电流表应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应与定值电阻R并联,如图所示:
(2)闭合开关,若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无示数,说明电路是通路,故障原因可能是R2短路,也可能是电压表断路或短路.
(3)将5Ω的电阻换为10Ω后,定值电阻两端电压变大,即电压表的示数变大,根据串联电阻分压原理,应增大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将滑片向左滑动,根据图乙可知,需要保持电压表的示数为5Ω×0.5A=2.5V,并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4)阴影部分为横、纵坐标的乘积,阴影部分的面积为:S=IR=U,即表示的是电压.
(5)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应为U滑=6V−2.5V=3.5V,
当定值电阻的阻值为25Ω时,电路中的电流为I=UR=2.5V25Ω=0.1A,
则R滑=UI=Ω,则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应不小于35Ω.
四、解答题
【答案】
(1)1.5×105
(2)700
(3)在前15s下落过程中,运动员重力所做功的平均功率为7000W.
【考点】
功的计算
功率的计算
二力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解:(1)整个下落过程中,重力做的功:W=Gh=mgh=50kg×10N/kg×300m=1.5×105J;
(2)在后15s下落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运动员和装备所受空气阻力和总重力大小相等,
即f=G总=(m+m物)g=700N;
(3)由题可知,运动员在0∼15s内下落的高度为h1=300m−6m/s×15s=210m,
0∼15s内总重力做功为:W′=Gh1=500N×210m=1.05×105J,
总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P=W′t=1.05×105J15s=7000W.
【答案】
(1)并
(2)2
(3)电阻R=10Ω.
【考点】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
欧姆定律的应用
电功率的计算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解:(1)根据实物图可知,当闭合S、S1时,电流从电源正极出发经过开关S、电流表后开始分支,分别经过灯泡支路和电阻支路,回到电源负极,因此灯泡L和电阻R是并联连接的.
(2)只闭合S时,小灯泡的实际功率为0.48W,分析图乙可知,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2V,即电源电压为2V;
(3)再闭合S1时灯泡L和电阻R并联,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都为2V,有
0.48W+2V×IR=0.88W,
IR=0.2A,
则定值电阻R的阻值为R=2V0.2A=10Ω.
2020-2021学年湖南省株洲市某校初三(下)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人教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湖南省株洲市某校初三(下)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人教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湖南省株洲市某校2021九年级下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人教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湖南省株洲市某校2021九年级下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人教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湖南省株洲市某校八年级下期中物理试卷人教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湖南省株洲市某校八年级下期中物理试卷人教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