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全套提升模拟卷含答案
2022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提升模拟卷14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提升模拟卷14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u 64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天宫一号”中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B.为防止中秋月饼等富脂食品氧化变质,常在包装袋中放入生石灰
C.用CO2合成聚碳酸酯可降解塑料,实现“碳”的循环利用
D.汽车排放的尾气和冬季取暖排放的颗粒污染物是形成雾霾的重要因素
2.有机物的结构可用“键线式”简化表示,如CH3—CH===CH—CH3可表示为,有一种有机物X的键线式为。下列关于有机物X的叙述错误的是( )
A.X的分子式为C8H8O3
B.有机物Y是X的同分异构体,含有苯环、能与NaHCO3溶液反应,且有三个取代基,则Y的结构有8种
C.X分子中的所有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内
D.X能发生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并能使溴水、酸性KMnO4溶液褪色
3.向铜屑、稀盐酸和铁盐的混合溶液中持续通入空气可制备氯化铜。其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Fe3+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
B.该过程中的Fe3+可由Fe(NO3)3提供
C.可用K3[Fe(CN)6]溶液区分Fe3+与Fe2+
D.制备CuCl2的总反应为2Cu + O2 + 4HCl===2CuCl2 + 2H2O
4.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与Y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X的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Z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内层电子数,X、Y、Z的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W的单质是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W的强
B.W的气态氢化物比X的稳定
C.离子半径的大小顺序:r(W)>r(X)>r(Y)>r(Z)
D.XY2与ZY2中的化学键类型相同
5.电解合成 1, 2二氯乙烷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装置工作时,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B.CuCl2能将C2H4还原为1, 2二氯乙烷
C.X、Y依次为阳离子交换膜、阴离子交换膜
D.该装置总反应为CH2===CH2+2H2O+2NaCleq \(=====,\s\up7(电解))H2+2NaOH+ClCH2CH2Cl
6.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对应所得到的结论错误的是( )
7.常温下,分别取未知浓度的MOH和HA溶液,加水稀释至原体积的n倍。稀释过程中,两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MOH为弱碱,HA为强酸
B.水的电离程度:X=Z>Y
C.若升高温度,Y、Z点对应溶液的pH均不变
D.将X点溶液与Z点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呈碱性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8~10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1、12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43分)
8.(14分)某化学活动小组进行如下实验探究活动。
Ⅰ.甲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氨
已知:加热NH4Cl和NaNO2饱和溶液可以制取N2,缓慢通入原料气有利于D中合成氨。
(1)图示装置从左到右正确的连接顺序为
eq \b\lc\ \rc\}(\a\vs4\al\c1(a→d,b→c))→e→f→g→____→____→____→____(填接口字母)。
(2)B、D处的酒精灯最先点燃的是________(填字母)。
(3)装置C的作用:均匀混合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组经过讨论认为尾气逸出存在安全隐患,可以采用下图所示哪种方法处理________(填字母)。
Ⅱ.乙组同学查阅资料:制取氮气所用的亚硝酸钠外观与食盐相似,毒性较强。可以用如下装置(略去部分夹持仪器)制备。
已知:①2NO+Na2O2===2NaNO2;②酸性条件下,NO和NO2都能与MnOeq \\al(-,4)反应生成NOeq \\al(-,3)和Mn2+。
(5)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玻璃管a在实验过程中除了有________作用,实验结束后还可以通入空气把残存气体排入后面装置吸收,防止污染大气,NO在E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14分)由水钴矿[主要成分为C2O3、C(OH)3,还含有少量Fe2O3、Al2O3、MnO等]制取CCl2·6H2O的工艺流程如图甲:
已知:①浸出液中含有的阳离子主要有H+、C2+、Fe2+、Mn2+、Al3+等。
②流程中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时溶液的pH见下表。
③CCl2·6H2O熔点为86 ℃,加热至110~120 ℃时,失去结晶水生成CCl2。
回答下列问题:
(1)浸出过程中C2O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aClO3在浸出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Na2CO3调pH至5.2”,过滤所得滤渣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萃取剂对金属离子的萃取率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向“滤液”中加入萃取剂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其使用的最佳pH范围是________(填字母)。
A.2.0~2.5 B.3.0~3.5
C.4.0~4.5D.5.0~5.5
(5)制得的CCl2·6H2O在烘干时需减压烘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测定粗产品中CCl2·6H2O含量,称取一定质量的粗产品溶于水,加入足量AgNO3溶液,过滤、洗涤,将沉淀烘干后称其质量。通过计算发现粗产品中CCl2·6H2O的质量分数大于100%,其原因可能是(写两条):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15分)消除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有多种方法。
(1)用活性炭还原法: 某研究小组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的活性炭和 NO,发生反应:C(s)+2NO(g)N2(g)+CO2(g) ΔH=Q kJ·ml-1。在 T1 ℃下,反应进行到不同时间测得各物质的浓度部分数据如下:
①0~10 min 内, N2 的平均反应速率 v(N2)=________, T1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____。
②30 min 后,若只改变一个条件,反应重新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如上表所示,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a.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
b.改变反应体系的温度
c.缩小容器的体积
d.通入一定量的 NO
③若 30 min 后升高温度至T2 ℃,重新达到平衡时,容器中 NO、 N2、 CO2 的浓度之比为 7∶3∶3,则该反应的ΔH________0(填“>”“=”或“<”)。
(2)NH3 催化还原法:原理如图所示。
①若烟气中 c(NO2)∶c(NO)=1∶1,发生如图甲所示的脱氮反应时,反应过程中转移 1.5 ml 电子时放出的热量为 113.8 kJ,则发生该脱氮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图乙是在一定时间内,使用不同催化剂 Mn 和 Cr 在不同温度下对应的脱氮率,由图可知工业使用的最佳催化剂和相应温度分别为________;使用 Mn 作催化剂时,脱氮率 b~a 段呈现如图变化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常温下 Ka1(H2SO3)=1.8×10-2,Ka2(H2SO3)=6.0×10-9。 汽车尾气中的 SO2 用石灰水来吸收,生成的 CaSO3 浊液的pH=9.0,忽略 SOeq \\al(2-,3)的第二步水解,则Ksp(CaSO3)=________。
(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2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1.(15分)[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
已知A、B、C为三种常见的单质,能发生如图甲所示的转化关系,B的一种同素异形体的晶胞如图乙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形成A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对应的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B单质对应的基态原子中,核外存在___________对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
(3)写出Y的一种常见等电子体分子的结构式:______________;两者相比较沸点较高的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Y分子中B对应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
(4)配合物A(Y)x常温下呈液态,熔点为-20.5 ℃,沸点为103 ℃,易溶于非极性溶剂,据此可判断A(Y)x晶体属于________________(填晶体类型)。A(Y)x的中心原子价电子数与配体提供的电子数之和为18,则x=__________。A(Y)x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A(Y)x (s)A(s)+xY(g),已知反应过程中只断裂配位键,由此判断该反应所形成的化学键类型是________。
(5)在图乙晶胞中,每个晶胞平均占有__________个原子,若距离最近的两个原子的距离为L cm,晶胞边长为a cm,根据硬球接触模型,则L=_________a,晶胞的密度ρ=___________g·cm-3(用含a、NA代数式表示)。
12.(15分)[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
唑啉草酯H是用于麦田的具有新颖结构的苯基吡唑啉除草剂。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___。
(2)B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
(3)G→H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下列关于G、H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选项字母)。
A.G不含手性碳原子,H含有一个手性碳原子
B.二者均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二者均含有3种含氧官能团
D.二者各1 ml时,最多消耗H2的物质的量不相等
(4)写出D→E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F的同分异构体I的结构有________种(不考虑立体异构),写出一种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3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且峰面积之比为9∶1∶1的I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
①苯环上连有2个相同的叔丁基[—C(CH3)3]
②苯环上只有2个H
③1 ml I能与2 ml NaHCO3反应产生无色气体
(6)结合题给信息,写出以2甲基1丙烯和为原料(其他试剂任选)制备化合物的合成路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仿真模拟卷(十四)
1.B [解析] 碳纤维是含碳量高于90%的无机高分子纤维,是新型的无机非金属材料,A项正确;防止富脂食品变质,包装袋中应放入还原性铁粉,若放入生石灰,则是防潮,B项错误;用CO2合成的聚碳酸酯可降解塑料,可实现“碳”的循环利用,C项正确;汽车尾气和燃煤排放等转化而来的硝酸盐和硫酸盐等污染物作凝结核,当条件满足时可形成雾霾,D项正确。
2.B [解析] 由键线式可以知道有机物X的分子式为C8H8O3,A正确;有机物Y分子式为C8H8O3,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且含有苯环,苯环上含有1个—COOH、1个—CH3、1个—OH,共计有10种,B错误;分子结构含有—CH3,为四面体构型,所以X分子中的所有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内,C正确;X含有碳碳双键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能够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醇羟基能够发生取代反应,D正确。
3.B [解析] 根据流程可知发生反应为Cu+2Fe3+===2Fe2++Cu2+、O2+4H++4Fe2+===4Fe3++2H2O。A.根据反应可知,Fe3+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选项A正确;B.若过程中的Fe3+由Fe(NO3)3提供,由于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亚铁离子,选项B不正确;C.可用K3[Fe(CN)6]溶液区分Fe3+与Fe2+,产生蓝色沉淀则含有Fe2+,选项C正确;D.由流程分析可知,制备CuCl2的总反应为2Cu + O2 + 4HCl===2CuCl2 + 2H2O,选项D正确。
4.C [解析] 短周期元素W、X、Y、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单质是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则W为N元素;Z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内层电子数,原子序数大于N元素,只能处于第三周期,故Z为Mg元素;X、Y、Z的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结合原子序数可知,X只能处于第二周期,且最外层电子数大于5,W(N元素)与Y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X的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则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只能为奇数,结合原子序数可知,Y不可能处于ⅠA族,只能处于Ⅶ A族,故Y为F元素,X最外层电子数为eq \f(5+7,2)=6,则X为O元素。W为N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HNO3,Y为F元素,没有最高正化合价,A项错误;非金属性O>N,故氢化物稳定性H2O>NH3,B项错误;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离子半径 r(N3-)>r(O2-)>r(F-)>r(Mg2+),C项正确;OF2中只含有共价键,MgF2中只含有离子键,二者化学键类型不同,D项错误。
5.D [解析] 该装置为电解池,则工作时,电能转变为化学能,故A项错误;C2H4中C元素化合价为-2价,ClCH2CH2Cl中C元素化合价为-1价,则CuCl2能将C2H4氧化为1,2二氯乙烷,故B项错误;该电解池中,阳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CuCl-e-+Cl-===CuCl2,阳极区需要氯离子参与,则X为阴离子交换膜,而阴极区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有阴离子生成,为保持电中性,需要电解质溶液中的钠离子,则Y为阳离子交换膜,故C项错误;该装置中阳极首先发生反应:CuCl-e-+Cl-=CuCl2,生成的CuCl2再继续与C2H4反应生成1,2二氯乙烷和CuCl,在阳极区循环利用,而阴极水中的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其总反应方程式为CH2FCH2+2H2O+2NaCleq \(=====,\s\up7(电解))H2+2NaOH+ClCH2CH2Cl,故D项正确。
6.D [解析] A.等浓度的NaA和NaB溶液,pH:NaAHB,选项A正确;B.题给实验说明溶液显酸性,c(H+)>c(OH-),HSOeq \\al(-,3)的电离能力大于水解能力,选项B正确;C.将硫的酒精溶液滴入一定量的热水中得淡蓝色透明液体,用激光笔照射,有光亮的通路,即有丁达尔效应,则淡蓝色液体属于胶体,选项C正确;D.氨极易溶于水,检验铵根离子必须加浓的强碱,且加热产生的气体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选项D错误。
7.B [解析] 纵坐标为溶液稀释倍数的对数,HA从pH=4到pH=5稀释了约100倍,所以HA为弱酸,MOH的pH从10到9稀释了10倍,所以MOH为强碱,A项错误;水的电离度受溶液中酸电离出的H+浓度或碱电离出的OH-浓度影响,X点pH=5时,c水(H+)=10-14/10-5 ml/L=10-9 ml/L,Z点c水(H+)=10-9 ml/L,Y点c水(H+)=10-10 ml/L,所以水的电离度X=Z>Y,B项正确;升温水的离子积会增大,溶液的pH会发生变化,C项错误;HA为弱酸,MOH为强碱,X点和Z点相比,HA的溶液浓度大于MOH,所以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应该呈酸性,D项错误。
8.[解析] Ⅰ.(1)装置A用来制备H2,装置B用来制备N2,混合气体从C中出来进入D中发生合成氨的反应,此反应可逆,故D中出来的气体为NH3、N2、H2的混合气体,装置D后连接的E、F是防倒吸的作用,故连接顺序是i→h→j→k。
(2)应先用N2排净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H2和空气混合爆炸,故先点燃B处酒精灯。
(3)装置C中同时通入了N2和H2,作用是使气体混合均匀,干燥气体,还可通过观察气泡来控制气体的流速。
(4)尾气中的H2为可燃气体,逸出存在安全隐患,A、C项中的碱性物质都不能与氢气反应,达不到处理尾气的目的;B项中将多余的氢气点燃除去,正确;D项中是将尾气用气球收集,正确,故选BD。
Ⅱ.(5)在装置A中浓硝酸与铜反应生成NO2,NO2进入装置B中与水反应生成HNO3:3NO2+H2O===2H++2NOeq \\al(-,3)+NO;HNO3再与铜反应:3Cu +8H++2NOeq \\al(-,3)===3Cu2++2NO↑+4H2O。
(6)玻璃管a使试管内外相通起到平衡压强的作用,并且可以在实验结束后通入空气把残存的气体排入后面装置中吸收,防止污染大气;NO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H++3MnOeq \\al(-,4)+5NO===3Mn2++5NOeq \\al(-,3)+2H2O。
[答案] Ⅰ.(1)i h j k(共2分) (2)B(2分)
(3)干燥气体(1分) 观察气泡控制气体流速(1分)
(4)BD(1分) Ⅱ.(5)3NO2+H2O===2H++2NOeq \\al(-,3)+NO(2分) 3Cu +8H++2NOeq \\al(-,3)===3Cu2++2NO↑+4H2O(2分)
(6)平衡压强(1分) 4H++3MnOeq \\al(-,4)+5NO===3Mn2++5NOeq \\al(-,3)+2H2O(2分)
9.[解析] 水钴矿中加入盐酸和亚硫酸钠,C2O3、C(OH)3、Fe2O3、Al2O3、MnO生成可溶性的盐,然后向溶液中加入氯酸钠,可得到FeCl3,然后加入Na2CO3调pH至5.2,可得到Fe(OH)3、Al(OH)3沉淀,然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萃取剂,将锰离子萃取出去,萃取后的溶液中主要含有CCl2,为得到CCl2·6H2O晶体,将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而得到粗产品。
(1)亚硫酸根离子具有还原性,C2O3具有氧化性,浸出过程中C2O3和亚硫酸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SOeq \\al(2-,4)和C2+,化学方程式为C2O3+Na2SO3+4HCl===2CCl2+Na2SO4+2H2O。
(2)NaClO3具有氧化性,能氧化亚铁离子生成铁离子,氯酸根离子被还原生成氯离子,离子方程式为ClOeq \\al(-,3)+6Fe2++6H+===Cl-+6Fe3++3H2O。
(3)加Na2CO3调pH至5.2,铝离子能与碳酸根离子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二氧化碳,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2Al3++3COeq \\al(2-,3)+3H2O===2Al(OH)3↓+3CO2↑;铁离子能与碳酸根离子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和二氧化碳,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3COeq \\al(2-,3)+3H2O===2Fe(OH)3↓+3CO2↑。
(4)根据流程图可知,此时溶液中存在Mn2+、C2+,由萃取剂对金属离子的萃取率与pH的关系可知调节溶液pH在3.0~3.5之间,萃取剂对Mn2+的萃取率较高,对C2+的萃取率较低,可除去Mn2+且C2+损失较少。
(5)CCl2·6H2O熔点为86 ℃,加热至110~120 ℃时,失去结晶水生成CCl2,制得的CCl2·6H2O在烘干时需减压烘干的原因是降低烘干温度,防止产品分解;根据CCl2·6H2O的组成分析,造成产品中CCl2·6H2O的质量分数大于100%的原因可能是①含有含氯离子的杂质,导致氯离子含量大;②结晶水化物失去部分水,导致相同质量的固体中氯离子含量变大。
[答案] (1)C2O3+Na2SO3+4HCl===2CCl2+Na2SO4+2H2O(2分)
(2)ClOeq \\al(-,3)+6Fe2++6H+===Cl-+6Fe3++3H2O(2分)
(3)Fe(OH)3、Al(OH)3(2分)
(4)除去溶液中的Mn2+(1分) B(1分)
(5)降低烘干温度,防止产品分解(2分) 粗产品中含有其他可溶性氯化物(2分) 晶体失去了部分结晶水(2分)
10.[解析] (1)①分析图表数据,0~10 min内,N2的平均反应速率v(N2)=eq \f(1,2)v(NO)=0.03 ml·L-1·min-1;
由“三段式”计算平衡浓度:
C(s)+2NO(g)===N2(g)+ CO2(g)
起始量/(ml·L-1) 1.00 0 0
变化量/(ml·L-1) 0.80 0.40 0.40
平衡量/(ml·L-1) 0.20 0.40 0.40
K=eq \f(0.40×0.40,0.202)=4;
②30 min后,只改变某一条件,反应重新达到平衡,根据图表数据分析可知一氧化氮、氮气、二氧化碳浓度都增大。a.活性炭是固体,对平衡无影响,故a不符合;b.改变反应体系的温度,达到平衡后一氧化氮、氮气、二氧化碳浓度不可能都增大,故b不符合;c.当缩小容器的体积,反应前后是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平衡不移动,但各物质浓度增大,故c符合;d.通入一定量的NO,反应正向进行,达到平衡后一氧化氮、氮气、二氧化碳浓度均增大,故d符合;
③若30 min后升高温度至T2 ℃,达到平衡时,容器中NO、N2、CO2的浓度之比为7∶3∶3,K′=eq \f(3×3,7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提升模拟卷14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提升模拟卷12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提升模拟卷11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已知Ka=1,5 kJ·ml-1,5°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