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杭州西湖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展开杭西高2022年4月高二地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40小题共60分)
凌汛是冰凌对水流产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显上涨的水文现象。下图为我国东北平原某河流甲、乙两处水文站记录的某年不同日期13时的流量数据。甲乙之间河段长约200千米,是该河仅有凌汛现象的河段,其结冰期流量来自冰下水流。据此完成1、2小题。
1.与甲相比,乙水文站所在河段()
A.纬度高,海拔高
B.纬度高,海拔低
C.纬度低,海拔高
D.纬度低,海拔低
2.甲乙之间河段发生凌汛现象的日期最可能是()
A.3月16日 B.4月1日
C.4月16日 D.5月1日
读我国某区域图,完成3~5小题。
3.甲地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草地退化 B.次生盐渍化
C.水土流失 D.围湖造田
4.针对甲处突出的生态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是()
A.合理放牧 B.退耕还湿
C.禁止樵采 D.合理用水
5.监测乙处荒漠化范围变化可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RS B.GIS C.GNSS D.数字地球
大约八百年前,长白山天池火山大规模喷发,形成了全域性火山喷发物裸地。受其喷发方向及风向的影响,浮石和火山灰等喷发物在火山锥各坡向覆盖厚度不同,东坡最厚,北坡最薄。火山喷发后自然条件改变,重新形成自然带,如下图所示。东坡海拔较高处的自然带呈斑块状分布。据此完成6~8小题。
6.该次火山大规模喷发时期,主导风向是()
A.东南风 B.东北风C.西南风 D.西北风
7.图示区域()
①与干湿度地带分异自然带分布一致 ②所处经度可由其山麓基带大致推出
③东北坡的垂直自然带发育比较完整 ④东坡的斑块自然带属于地方性分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受火山喷发干扰,该地自然带重新演化的首要影响因素是()
A.土壤 B.热量 C.水分 D.地形
下图示意大兴安岭北部泰加林分布及景观。据此完成9~11小题。
9.与泰加林形态特征相符是( )
A.叶面多呈革质,表面光滑 B.叶片多呈纸质,宽而薄
C.叶子为针状,树冠呈塔形 D.全年深绿色常有板根、茎花现象
10.导致泰加林南界在大兴安岭东、西坡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土壤 B.光照 C.水分 D.热量
11.大兴安岭主脉西坡一些向西延伸的山脊,北坡泰加林覆盖率高于南坡。推测其原因是( )
A.北坡是阴坡,蒸发较弱 B.北坡是迎风坡,降水较多
C.南坡是阳坡,光照较强 D.南坡纬度较低,热量充足
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地区人民在长期水土保持实践中独创的治理水土流失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工程措施。下图示意淤地坝结构,完成12~14各题。
12.淤地坝的作用是( )
A.沿等高线修筑,可以截流蓄水 B.在沟道中修建,用于淤泥造地
C.成品字形排列,利于树木成活 D.在沟道中修建,用于稳定沟坡
13.治黄先治沙,治沙先治水,说明( )
A.水土保持利于调沙减淤 B.放水冲沙是解决黄河水害的根本措施
C.要对全流域进行统筹调度 D.黄河含沙量大是水量不足的主要原因
14.淤地坝造成的影响是( )
A.水库发电能力增强 B.河口三角洲面积增速变慢
C.流域生物多样性减少 D.下游地上河进一步抬升
水库排沙比是指一定时段内出库沙量与入库沙量之比。排沙比越大,水库排沙效果越好。三峡水库采用“蓄清排浊”方式运行,水库淤积和排沙比受进出库流量、含沙量、泥沙粒径、坝前水位等因素影响。下图示意2013——2018年三峡水库月排沙比、入库沙量及平均水位变化。据此完成15~17小题。
15.据图推测三峡水库淤积量最大的月份是()
A.2月 B.6月 C.7月 D.10月
16.三峡水库在6~8月保持较低水位是为了()
A.满足下游伏旱用水 B.预留防洪库容
C.降低库区航运风险 D.确保发电稳定
17.导致三峡水库11月至次年3月“蓄清”期排沙比高的原因是()
①库区水位高 ②入库沙量少 ③水中泥沙粒径小 ④出库水量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0年12月26日,银西(银川—西安)高铁全线开通。开通后将两地间的出行时间由11小时45分钟缩短至3小时4分钟,客运和货运呈现良好态势,实现了双丰收。银西高铁桥梁、隧道总长度占总里程的比重达62.97%。下图为银西高铁线路图。读图,完成18、19小题。
18.银西高铁桥梁、隧道占比大的主要原因是( )
A.途径荒滩、沙漠,风力大、沙尘暴多发
B.通过“塞外江南”宁夏平原,河流众多
C.经过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势起伏大
D.穿越太行山,山高谷深,地表崎岖不平
19.关于银西高铁开通后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缩短银西两地间的空间距离
②促进晋陕宁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③提高了宁夏资源的外运能力 ④增进民族团结,加快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读X河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回答第20题。
耕地
草地
荒地
林地
其他
1980年
55.0%
4.9%
15.4%
19.8%
4.9%
2010年
40.2%
6.2%
1.3%
44.1%
8.2%
20.该表表明1980~2010年X河流域( )
A.下游泥沙淤积严重 B.径流季节变化变大
C.生物多样性增加 D.土层变薄
下图为某流域河流分布图。读图回答21、22题。
21.该流域的b—c河段形成地上河,洪水危害较严重,不属于其治理措施的是( )
A.裁弯取直 B.加固大堤 C.建分洪、蓄洪工程 D.在c处建大坝
22.M河流域植树造林,其主要的生态功能是( )
A.防风固沙 B.调节气候 C.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D.美化环境
下图为我国两大淡水湖。据图回答23~25题。
23.图中甲、乙两湖分别是 ( )
A.洞庭湖、太湖 B.太湖、巢湖
C.鄱阳湖、太湖 D.巢湖、洞庭湖
24.甲湖面积比上个世纪缩小了近一半,其后果是 ( )
A.造成上游水土流失
B.导致湖滨土地沙漠化
C.对湘江调节能力减弱
D.对长江调节能力减弱
25.根据乙湖泊周边地区生活、生产的特点,应主要防治湖水 ( )
A.富营养化 B.毒素增加
C.酸度增加 D.碱度增加
读下图,回答26、27题。
26.图示区域内全国性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有 ( )
①西气东输 ②北煤南运 ③南水北调 ④西电东送
A.①②④ B.①②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7.下列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中,有利于改善输入区大气环境质量的工程是( )
①西气东输 ②北煤南运 ③南水北调 ④西电东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8.云南某地梯田规模巨大,级数最多的达5 000级,现已成为中外闻名的观光景点。当初修建梯田的主要目的是 ( )
A.保持水土 B.发展旅游 C.利于浇灌 D.便于运输
读某地生态农业循环模式示意图,回答29~30题。
29.图中a、b、c分别表示 ( )
A.居住区、种植区、乳畜养殖区
B.居住区、乳畜养殖区、种植区
C.种植区、居住区、乳畜养殖区
D.乳畜养殖区、居住区、种植区
30.下列最能体现该模式特点的是 ( )
①循环型 ②高消耗 ③生态化 ④可持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下图中黑点所在地是世界某种资源的主要分布区,读下图回答31、32题。
31.该资源分布区的共同特点是 ( )
A.全年平均气温高 B.大气降水较多 C.纬度和海拔都高 D.土壤发育程度低
32.这种资源 ( )
A.近年来数量逐渐减少 B.被人类大量开发利用
C.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D.大多数国家需要进口
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读图完成33~35题。
33.图中①②③④反映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 )
A.酸雨、荒漠化、农田土壤侵蚀、原始森林破坏
B.荒漠化、酸雨、原始森林破坏、农田土壤侵蚀
C.酸雨、农田土壤侵蚀、荒漠化、原始森林破坏
D.荒漠化、原始森林破坏、酸雨、农田土壤侵蚀
34.与图中②环境问题无关的污染物是 ( )
A.工业排放的废气 B.家庭炉灶排放的废气C.汽车排放的废气 D.建筑工地的扬尘
35.图中①环境问题的面积日益扩大的自然原因是 ( )
A.滥伐林木,植被遭到破坏 B.沙漠边缘区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
C.过度放牧,草原退化 D.降水强度大,侵蚀作用强烈
下图为某区域的产业活动,分析并回答36~38题。
36.导致众多工业部门在该工业地域集聚的主要原因是( )
A.企业之间存在生产协作联系 B.企业经营者的个人因素
C.当地政府的行政规划 D.区域内雄厚的科技力量
37.图中④代表的工业部门可能是( )
A.钢铁工业 B.石油工业 C.海洋工业 D.机械工业
38.该图最能反映我国哪个工业基地( )
A.辽中南 B.京津唐 C.沪宁杭 D.珠江三角洲
近年来,大地震频繁发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然而,目前地震预防与预报仍是世界性难题。据此完成39~40题。
39.地震多发生在板块的消亡边界。在下列板块中,与相邻板块形成消亡边界最多的是( )
A.南极洲板块 B.美洲板块 C.非洲板块 D.亚欧板块
40.下列我国省区中,属于地震重点预防区的是 ( )
A.湖南、内蒙古 B.内蒙古、云南 C.台湾、云南 D.台湾、湖南
二、综合题(40分)
41.黄河,既是一条源远流长、波澜壮阔的自然河,又是一条孕育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母亲河,母亲二字本身就包含着丰厚的人文内涵。所以,对黄河的开发,应把自然与人文资源统一起来,尽可能做到二者的完美结合。分析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黄河流域主要水文站的含沙量。
站名
吉迈
贵德
兰州
河口镇
三门峡
花园口
洛口
利津
含沙量
(kg/m3)
0.1
2.5
2.7
6.8
42.8
27.5
25
24
材料二 黄河流域及主要水文站分布示意图。
材料三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的北麓,河口镇和旧孟津将黄河分为上、中、下游。上游河段从青海省的东部起,穿行在峡谷之中,两岸山势陡峻,水流湍急,落差集中,峡谷与盆地相间,地形地质条件好,河水含沙量小,这一段有支流洮河和湟水等汇入,水量逐渐增加到黄河总水量的70%;黄河流出青铜峡后,进入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水流平稳。
(1)黄河中游自_____ ___站至____ ____站含沙量陡增,这对下游地区会产生的不利影响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游流域应采取的综合治理措施有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等。(5分)
(2)根据材料三,说明黄河上游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是什么?。(1分)
(3)图中阴影所示地区煤炭资源丰富,如果要保持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4分)
42.结合下图回答相关问题。(18分)
(1)简述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5分)
(2)跨流域调水是利用________和________的原理来调节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2分)
(3)从上图可以看出,南水北调中线与东线调水最大的区别是什么?除此之外,与东线相比,中线方案的有利因素还有哪些?(4分)
(4)根据下图分析,北方________季节缺水,长江________季最适宜调水。如何解决调、需之间的季节差异?(3分)
(5)在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中,为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水资源,还必须同时采取哪些措施?(4分)
43.读“人类与环境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图中箭头A、B表示出现环境问题的两个主要原因:
A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1分)
B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图中箭头 C、D表示的含义是:C表示__ _____系统的反馈作用,D表示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1分)
(3)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和______________。(1分)
(4)将下列选项的代号分别填入A~D(与图中箭头含义相同)空格内:
①乱采滥用石油等资源 ②燃油产生的烟尘 ③工业“三废”排放 ④过度抽取地下水 ⑤通过绿化改造局部气候 ⑥酸雨 ⑦水利工程 ⑧环境保护
A.____ ____;B.___ _____;C.____ ____;D.____ ____。(8分)
杭西高2022年4月高二地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40小题共60分)
凌汛是冰凌对水流产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显上涨的水文现象。下图为我国东北平原某河流甲、乙两处水文站记录的某年不同日期13时的流量数据。甲乙之间河段长约200千米,是该河仅有凌汛现象的河段,其结冰期流量来自冰下水流。据此完成1、2小题。
1.与甲相比,乙水文站所在河段()
A.纬度高,海拔高
B.纬度高,海拔低
C.纬度低,海拔高
D.纬度低,海拔低
2.甲乙之间河段发生凌汛现象的日期最可能是()
A.3月16日B.4月1日
C.4月16日 D.5月1日
读我国某区域图,完成3~5小题。
3.甲地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草地退化 B.次生盐渍化
C.水土流失 D.围湖造田
4.针对甲处突出的生态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是()
A.合理放牧 B.退耕还湿
C.禁止樵采D.合理用水
5.监测乙处荒漠化范围变化可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RS B.GIS C.GNSS D.数字地球
大约八百年前,长白山天池火山大规模喷发,形成了全域性火山喷发物裸地。受其喷发方向及风向的影响,浮石和火山灰等喷发物在火山锥各坡向覆盖厚度不同,东坡最厚,北坡最薄。火山喷发后自然条件改变,重新形成自然带,如下图所示。东坡海拔较高处的自然带呈斑块状分布。据此完成6~8小题。
6.该次火山大规模喷发时期,主导风向是()
A.东南风 B.东北风C.西南风 D.西北风
7.图示区域()
①与干湿度地带分异自然带分布一致 ②所处经度可由其山麓基带大致推出
③东北坡的垂直自然带发育比较完整 ④东坡的斑块自然带属于地方性分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受火山喷发干扰,该地自然带重新演化的首要影响因素是()
A.土壤 B.热量 C.水分 D.地形
下图示意大兴安岭北部泰加林分布及景观。据此完成9~11小题。
9.与泰加林形态特征相符是( )
A.叶面多呈革质,表面光滑 B.叶片多呈纸质,宽而薄
C.叶子为针状,树冠呈塔形 D.全年深绿色常有板根、茎花现象
10.导致泰加林南界在大兴安岭东、西坡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土壤 B.光照 C.水分 D.热量
11.大兴安岭主脉西坡一些向西延伸的山脊,北坡泰加林覆盖率高于南坡。推测其原因是( )
A.北坡是阴坡,蒸发较弱 B.北坡是迎风坡,降水较多
C.南坡是阳坡,光照较强 D.南坡纬度较低,热量充足
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地区人民在长期水土保持实践中独创的治理水土流失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工程措施。下图示意淤地坝结构,完成12~14各题。
12.淤地坝的作用是( )
A.沿等高线修筑,可以截流蓄水B.在沟道中修建,用于淤泥造地
C.成品字形排列,利于树木成活 D.在沟道中修建,用于稳定沟坡
13.治黄先治沙,治沙先治水,说明( )
A.水土保持利于调沙减淤 B.放水冲沙是解决黄河水害的根本措施
C.要对全流域进行统筹调度 D.黄河含沙量大是水量不足的主要原因
14.淤地坝造成的影响是( )
A.水库发电能力增强 B.河口三角洲面积增速变慢
C.流域生物多样性减少 D.下游地上河进一步抬升
水库排沙比是指一定时段内出库沙量与入库沙量之比。排沙比越大,水库排沙效果越好。三峡水库采用“蓄清排浊”方式运行,水库淤积和排沙比受进出库流量、含沙量、泥沙粒径、坝前水位等因素影响。下图示意2013——2018年三峡水库月排沙比、入库沙量及平均水位变化。据此完成15~17小题。
15.据图推测三峡水库淤积量最大的月份是()
A.2月 B.6月 C.7月 D.10月
16.三峡水库在6~8月保持较低水位是为了()
A.满足下游伏旱用水B.预留防洪库容
C.降低库区航运风险 D.确保发电稳定
17.导致三峡水库11月至次年3月“蓄清”期排沙比高的原因是()
①库区水位高 ②入库沙量少 ③水中泥沙粒径小 ④出库水量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0年12月26日,银西(银川—西安)高铁全线开通。开通后将两地间的出行时间由11小时45分钟缩短至3小时4分钟,客运和货运呈现良好态势,实现了双丰收。银西高铁桥梁、隧道总长度占总里程的比重达62.97%。下图为银西高铁线路图。读图,完成18、19小题。
18.银西高铁桥梁、隧道占比大的主要原因是( )
A.途径荒滩、沙漠,风力大、沙尘暴多发
B.通过“塞外江南”宁夏平原,河流众多
C.经过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势起伏大
D.穿越太行山,山高谷深,地表崎岖不平
19.关于银西高铁开通后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缩短银西两地间的空间距离
②促进晋陕宁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③提高了宁夏资源的外运能力 ④增进民族团结,加快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读X河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回答第20题。
耕地
草地
荒地
林地
其他
1980年
55.0%
4.9%
15.4%
19.8%
4.9%
2010年
40.2%
6.2%
1.3%
44.1%
8.2%
20.该表表明1980~2010年X河流域( )
A.下游泥沙淤积严重 B.径流季节变化变大
C.生物多样性增加 D.土层变薄
下图为某流域河流分布图。读图回答21、22题。
21.该流域的b—c河段形成地上河,洪水危害较严重,不属于其治理措施的是( )
A.裁弯取直 B.加固大堤 C.建分洪、蓄洪工程 D.在c处建大坝
22.M河流域植树造林,其主要的生态功能是( )
A.防风固沙 B.调节气候C.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D.美化环境
下图为我国两大淡水湖。据图回答23~25题。
23.图中甲、乙两湖分别是 ( )
A.洞庭湖、太湖 B.太湖、巢湖
C.鄱阳湖、太湖 D.巢湖、洞庭湖
24.甲湖面积比上个世纪缩小了近一半,其后果是 ( )
A.造成上游水土流失
B.导致湖滨土地沙漠化
C.对湘江调节能力减弱
D.对长江调节能力减弱
25.根据乙湖泊周边地区生活、生产的特点,应主要防治湖水 ( )
A.富营养化 B.毒素增加
C.酸度增加 D.碱度增加
读下图,回答26、27题。
26.图示区域内全国性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有 ( )
①西气东输 ②北煤南运 ③南水北调 ④西电东送
A.①②④ B.①②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7.下列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中,有利于改善输入区大气环境质量的工程是( )
①西气东输 ②北煤南运 ③南水北调 ④西电东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8.云南某地梯田规模巨大,级数最多的达5 000级,现已成为中外闻名的观光景点。当初修建梯田的主要目的是 ( )
A.保持水土 B.发展旅游 C.利于浇灌 D.便于运输
读某地生态农业循环模式示意图,回答29~30题。
29.图中a、b、c分别表示 ( )
A.居住区、种植区、乳畜养殖区
B.居住区、乳畜养殖区、种植区
C.种植区、居住区、乳畜养殖区
D.乳畜养殖区、居住区、种植区
30.下列最能体现该模式特点的是 ( )
①循环型 ②高消耗 ③生态化 ④可持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下图中黑点所在地是世界某种资源的主要分布区,读下图回答31、32题。
31.该资源分布区的共同特点是 ( )
A.全年平均气温高 B.大气降水较多 C.纬度和海拔都高D.土壤发育程度低
32.这种资源 ( )
A.近年来数量逐渐减少 B.被人类大量开发利用
C.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D.大多数国家需要进口
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读图完成33~35题。
33.图中①②③④反映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 )
A.酸雨、荒漠化、农田土壤侵蚀、原始森林破坏
B.荒漠化、酸雨、原始森林破坏、农田土壤侵蚀
C.酸雨、农田土壤侵蚀、荒漠化、原始森林破坏
D.荒漠化、原始森林破坏、酸雨、农田土壤侵蚀
34.与图中②环境问题无关的污染物是 ( )
A.工业排放的废气 B.家庭炉灶排放的废气C.汽车排放的废气 D.建筑工地的扬尘
35.图中①环境问题的面积日益扩大的自然原因是 ( )
A.滥伐林木,植被遭到破坏 B.沙漠边缘区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
C.过度放牧,草原退化 D.降水强度大,侵蚀作用强烈
下图为某区域的产业活动,分析并回答36~38题。
36.导致众多工业部门在该工业地域集聚的主要原因是( )
A.企业之间存在生产协作联系 B.企业经营者的个人因素
C.当地政府的行政规划 D.区域内雄厚的科技力量
37.图中④代表的工业部门可能是( )
A.钢铁工业 B.石油工业 C.海洋工业D.机械工业
38.该图最能反映我国哪个工业基地( )
A.辽中南 B.京津唐 C.沪宁杭 D.珠江三角洲
近年来,大地震频繁发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然而,目前地震预防与预报仍是世界性难题。据此完成39~40题。
39.地震多发生在板块的消亡边界。在下列板块中,与相邻板块形成消亡边界最多的是( )
A.南极洲板块 B.美洲板块 C.非洲板块 D.亚欧板块
40.下列我国省区中,属于地震重点预防区的是 ( )
A.湖南、内蒙古 B.内蒙古、云南 C.台湾、云南 D.台湾、湖南
二、综合题(40分)
41.黄河,既是一条源远流长、波澜壮阔的自然河,又是一条孕育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母亲河,母亲二字本身就包含着丰厚的人文内涵。所以,对黄河的开发,应把自然与人文资源统一起来,尽可能做到二者的完美结合。分析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黄河流域主要水文站的含沙量。
站名
吉迈
贵德
兰州
河口镇
三门峡
花园口
洛口
利津
含沙量
(kg/m3)
0.1
2.5
2.7
6.8
42.8
27.5
25
24
材料二 黄河流域及主要水文站分布示意图。
材料三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的北麓,河口镇和旧孟津将黄河分为上、中、下游。上游河段从青海省的东部起,穿行在峡谷之中,两岸山势陡峻,水流湍急,落差集中,峡谷与盆地相间,地形地质条件好,河水含沙量小,这一段有支流洮河和湟水等汇入,水量逐渐增加到黄河总水量的70%;黄河流出青铜峡后,进入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水流平稳。
(1)黄河中游自________站至________站含沙量陡增,这对下游地区会产生的不利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游流域应采取的综合治理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5分)
(2)根据材料三,说明黄河上游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是什么?。(1分)
(3)图中阴影所示地区煤炭资源丰富,如果要保持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4分)
42.结合下图回答相关问题。(18分)
(1)简述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5分)
(2)跨流域调水是利用________和________的原理来调节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2分)
(3)从上图可以看出,南水北调中线与东线调水最大的区别是什么?除此之外,与东线相比,中线方案的有利因素还有哪些?(4分)
(4)根据下图分析,北方________季节缺水,长江________季最适宜调水。如何解决调、需之间的季节差异?(3分)
(5)在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中,为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水资源,还必须同时采取哪些措施?(4分)
43.读“人类与环境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图中箭头A、B表示出现环境问题的两个主要原因:
A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B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图中箭头 C、D表示的含义是:C表示_______系统的反馈作用,D表示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1分)
(3)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和______________。(1分)
(4)将下列选项的代号分别填入A~D(与图中箭头含义相同)空格内:
①乱采滥用石油等资源 ②燃油产生的烟尘 ③工业“三废”排放 ④过度抽取地下水 ⑤通过绿化改造局部气候 ⑥酸雨 ⑦水利工程 ⑧环境保护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8分)
解析 从图中可提取下列信息:①人类系统和环境系统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②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有遵循自然规律和违背自然规律两种,因此,环境对人类系统的反馈作用也有积极和消极两种。思考时要注意联系人类行为的过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进行分析。由于人类过度索取资源和排放废弃物,且超出了环境的承受能力,因而出现了环境问题。人类的不同活动从正反两个方面作用于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从正反两个方面反馈于人类。
答案 (1)人类社会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人类的经济活动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2)环境
(3)环境污染
(4)A.②③ B.①④ C.⑥ D.⑤⑦⑧
答案 (1)自然原因:华北地区河流径流量小(1分);降水集中在夏季,雨季短,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1分)。
人为原因:工农业发展较快,人口众多,需水量大(1分);水污染、浪费严重(1分);缺少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措施(1分)。
(2)水循环(1分) 水平衡(1分)
(3)最大区别:中线基本上是自流(1分)输水,而东线穿越黄河前则要逐级提水(1分)。
有利因素:水源稳定(1分),水质较好(1分)。
(4)冬春(1分) 夏(1分) 在长江干流上修建水库,调节长江流量的季节变化。(1分)
(5)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解析 泥沙含量大会造成泥沙淤积,不利于通航和防汛,中游地区可以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加以治理;黄河上游地区水能资源丰富,是开发的重点;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煤炭资源丰富,开发利用主要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保护两方面采取措施。
答案 (1)河口镇(1分) 三门峡(1分) 泥沙淤积,河床抬高,不利于防汛和航运(1分) 植树种草,修水平梯田,打坝淤地等(2分,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各1分)
(2)水能(的梯级)开发。(1分)
(3)依托现有的资源优势,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降低重化工业比重;治理环境污染,美化环境,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大力改善交通运输条件。(4分)
解析 第39题,亚欧板块与除南极洲板块之外的所有板块相邻。第40题,台湾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云南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答案 39.D 40.C
解析 第36题,该工业地域的工业部门是在丰富的资源与农产品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且工业部门之间有原料和产品之间的相互利用,存在生产协作联系。第37题,从图中可推断①为钢铁工业,②为石油化工工业,③为海洋工业,④为机械工业,⑤为纺织工业。第38题,特别注意海盐与棉花生产,从而确定与我国京津唐工业区相符。
答案 36.A 37.D 38.B
解析 第33题,①主要分布在北非、西亚和中亚,可判断为荒漠化;②主要分布在西欧、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可能为酸雨;③主要分布在非洲赤道附近地区可能为原始森林破坏;④则为农田土壤侵蚀。第34题,酸雨与酸性气体的大量排放有关,与扬尘无关。第35题,引起荒漠化的自然原因主要是气候干旱。
答案 33.B 34.D 35.B
31.D 32.A
29.B 30.D
28.解析 云贵高原地势崎岖,夏季多暴雨,不合理的农业耕作方式及毁林开荒极易引发当
地水土流失。发展梯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持水土。
答案 A
解析 第26题,图示区域显示的全国性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有西气东输、北煤南运、南水北调和西电东送。第27题,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分别向东部输入天然气和电能。天然气、电能都属于清洁能源,可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答案 26.D 27.D
第23题,由图的轮廓可知甲为洞庭湖,乙为太湖。第24题,洞庭湖萎缩的原因之一是入湖河流上游水土流失加剧,入湖泥沙增多造成的;湘江是通过洞庭湖注入长江的一条支流,洞庭湖不能调节其水量,而长江水可流入洞庭湖,又可从湖中流出,洞庭湖对长江水有调蓄作用。第25题,太湖周边地区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故主要问题是水体富营养化。答案 23.A 24.D 25.A
第21题,对于河流中上游河段地上河的治理,主要考虑在该河段的上游建设大坝,拦泥蓄水;加固大堤,束水;建设分洪、蓄洪工程,分水;裁弯取直,增加河道的通畅程度,利于排水。第22题,在河流上游河段植树造林,主要是利用植被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答案 21.D 22.C
20.解析 该表反映X河流域的林地、草地面积增大、耕地面积减小,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合理,因此生物多样性增加。答案 C
18.解析:银西高铁经过黄土高原,该地区由于流水侵蚀,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因此途经地区桥梁、隧道众多,B正确;途径荒滩、沙漠不是桥梁、隧道占比大的主要原因,A错误;宁夏平原在银川附近,高铁经过宁夏平原线路极短,B错误;银西高铁并没有经过太行山,D错误。故选C。
19.解析:银西高铁开通后,缩短了银川和西宁两地的时间距离,并没有缩短空间距离,①错误;银西高铁主要经过陕甘宁地区,因此可促进晋陕宁地区旅游业的发展,②正确;银西高铁主要为客运,③错误;银西高铁沿途少数民族较多,其建设利于增进民族团结,加快沿线地区经济发展,④正确。故选C。
15.解析:读图,7月入库沙量最大,且排沙比也相对较低,水库淤积量最大,C正确。2月入库沙量少,且2月排沙比高,库区里沙淤积量小,A错。与7月相比,虽然6月的排沙比略小于7月,但6月入库沙量远小于7月,库区泥沙淤积量无7月大,B错。7月至10月,入库沙量显著降低,10月库区泥沙淤积量无7月大,D错。故选C。
16.解析:6~8月正值长江流域的汛期,三峡水库保持较低水位,主要为了预留防洪库容,以应对季风气候下该时段降水突然增多时可能发生的洪涝灾害,B对。满足下游伏旱用水不是其主要目的,A错。库区水位较低,库区航行水深相对较浅,并不一定能降低库区航运风险,C错。水位降低,水位落差减少,并不是为了确保发电稳定,D错。故选B。
17.解析:水库排沙比是指一定时间段内出库沙量与入库沙量之比,11月至次年3月,库区排沙比较高,表明入库沙量少,出库沙量大。结合图示信息可知,11月至次年3月入库沙量少。同时,该时间段河流处于枯水期,径流量相对较小,搬运能力较弱,水中泥沙粒径小,小粒粒沙粒更易排泄,出库沙量大,②③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水库淤积和排沙比受到坝前水位的影响,但不一定和库区水位有关,排除①;如考虑出库水量,则出库水量小,排泄的泥沙相对较小,不利于排沙比的提高,排除④。故选C。
12.解析:由图示信息可知,修建淤地坝可以拦水拦沙,拦截的水分经泄水涵洞排出,不能截留蓄水,且图中未显示沿等高线修建,A错误。淤地坝在沟道中修建,用于淤泥造地,后期淤泥处可变成耕地,增加耕地面积,还有利于减少下游河道含沙量,减轻洪涝灾害,B正确。材料中信息并没有体现出淤地坝成品字形排列,C错误。淤地坝不属于坡面措施,D错误。故选B。
13.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黄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由于在中游流经了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导致河流含沙量大增,到了下游,流速变缓,泥沙沉积,形成“地上河”,成为世界上最难治理的河流,所以治黄先治沙,治沙先治水,说明了水土保持有利于调节河流的含沙量,减少泥沙的淤积,不能说明要对全流域进行统筹调度,A正确,C错误。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是治理黄河水害的根本措施,B说法错误。黄河含沙量大小不是影响水量大小的因素,D说法错误。故选A。
14.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修建淤地坝可以拦截泥沙,导致河流中的含沙量减小,有利于缓解下游地上河进一步抬升,也使得河口三角洲泥沙淤积量减少,三角洲的增速变慢,B正确,D错误。淤地坝可以拦水拦沙,拦截的水分后来再经泄水涵洞排出,因此河流水量变化不大,所以对水库发电能力影响不大,A错误。淤地坝对流域生物多样性影响不大,C错误。故选 B。
9.解析:读图,泰加林位于大兴安岭西北一侧,根据所学,属于针叶林,应该是叶子为针状,树冠呈塔形,C正确;叶面多呈革质,表面光滑,这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特点,A错误;叶片多呈纸质,宽而薄,这是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特点,B错误;全年深绿色常有板根、茎花现象,这应该是热带雨林植被的特征,D错误。故选C。
10.解析:读图可以看出,泰加林南界在大兴安岭东坡分布的纬度较高,大致在52°N,而在西坡分布纬度较低,大致在49°N。由于泰加林适合在寒冷地区生长,我国冬季盛行西北季风,大兴安岭西侧冬季处于西北季风迎风坡,冷空气堆积,气温低,因此泰加林分布纬度较低;而大兴安岭东侧处在背风坡,冬季受冷空气影响小一些,气温较高,因此泰加林分布纬度较高。因此主导因素是热量,D正确,排除ABC。故选D。
11.解析:大兴安岭西坡处在夏季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因此水分条件是影响当地泰加林分布的主要因素;向西延伸的山脊北侧是阴坡,光照较弱,气温较低,蒸发量较小,土壤水分条件比山脊南侧好,因此山脊北坡泰加林覆盖率高于山脊南坡,A正确,排除BCD。故选A。
6.解析:读图可知,在天池的东南部火山灰分布的最远,说明火山灰受风力影响,向东南方向飘落,因此主导风向为西北风,D正确,ABC错误。故选D。
7.解析:图示区域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的变化相似于由赤道向两极的自然带分布规律,①错误;所处的纬度可由山麓基带大致推出,②错误;东北坡的垂直自然带发育比较完整,没有自然带的缺失,③正确;东坡的斑块状自然带分布与火山灰分布有关,属于地方分异,④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8.解析:受火山喷发干扰,该地自然带重新演化的首要影响因素是火山灰影响下的土壤因素,A正确;热量、水分和地形受火山喷发干扰不大,不是火山喷发干扰后自然带重新深化的首要因素,BCD错误。故选A。
3.解析:甲地为宁夏平原,因贺兰山对风沙的阻挡、黄河水源滋润等,草原退化不是当地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A错误;宁夏平原降水少、夏半年蒸发强,地势平坦,大水漫灌使地下水位升高,容易出现次生盐渍化,B正确。平原地形,径流流速较慢,水土流失不严重,排除C错误。当地大型湖泊较少,围湖造田现象不是当地突出的生态环境问,D错误,所以选B。
4.解析:从上题判断可知,当地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次生盐渍化,次生盐渍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不合理灌溉,D正确。合理放牧和禁止樵采是荒漠化的防治措施,AC错误,退耕还湿,是针对湿地减少采取的措施,B错误,所以选D。
5.解析:荒漠化地区与非荒漠化地区因植被覆盖度不同,反射和发射的电磁波不同,可以通过遥感技术(RS)进行监测,A正确;不需要进行分析,不需用GIS,B错误;GNSS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本题不需要用到,C错误,数字地球不属于地理信息技术,D错误,所以选A。
1.解析:有结冰期的河流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才可能出现凌汛,材料信息表明,甲、乙之间河段在春季出现凌汛期,说明位于下游的地点纬度高、海拔低,位于上游的地点纬度低、海拔高。材料信息表明,该河段河面冰层及周边积雪融化,造成流量增大,图中显示,乙站流量3月16日以后流量明显增加,说明乙水文站之上河面冰层和周边积雪融化量增大,说明气温明显开始上升,而甲站流量在4月1日以后流量才开始增加,说明甲站周边冰雪融化较晚,则纬度较高,位于乙站下游,因此与甲相比,乙水文站所在河段纬度低,海拔高,C符合题意,其余选项排除。故选C。
2.解析:材料信息表明,凌汛是指河流中冰块阻塞水流造成水位上涨的现象,甲、乙之间的水位上涨,则甲、乙之间发生凌汛时应流进河段的水量大于流出的水量,根据上一题分析可知,甲位于下游,乙位于上游,甲的流量代表该河段流出流量,乙的流量大致代表该河段流进流量。图中显示,3月16日、4月16日、5月1日,甲的流量大于乙的流量,水位会下降,不会出现凌汛,排除A、C、D。图中显示4月1日,甲的流量小于乙的流量,即流进河段的水量大于流出的水量,水位会上升,则可能出现的凌汛,因此甲、乙之间发生凌汛的日期是4月1日,B正确。故选B。
2024杭州西湖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杭州西湖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docx、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杭州西湖高级中学高一6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0杭州西湖高级中学高一6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