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节 贵州省得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教案设计
展开一、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提出“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部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本节内容以贵州省为例,探究“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这一问题,包括旱涝灾害、地质灾害、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的原因以及带来的消极影响,并了解相应的策略。在探究的过程中,掌握 “从原因入手分析解决措施”的基本思维方法。
从该教材的编排来看,本节教材有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介绍贵州省的自然地理概况,第二部分是分析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第三部分是针对问题的有效措施。
本人设计的教学设计将总体不打破编排,但会补充更具有针对性的图文材料,建立不同部分的逻辑联系。首先,先从图表入手,分析贵州省的基本自然地理概况;其次,根据基本概况和补充的图文材料,分析可能面临的灾害问题和环境问题;最后,针对不同的原因,分析不同的解决措施。建构主义提出,教学不能把知识作为预先决定了的东西教给学生,学生对知识的接收,只能由他自己来建构完成,以他们自己的经验为背景,来分析知识的合理性。它主张学科或课程的知识结构要有效地促进学生认知结构不断地由低到高发展。因此,这样处理的意图在于:第一,从地理现象深入到地理本质,符合对事物的认知结构;第二,通过对贵州省这一案例的分析,利于学生归纳出分析一个区域环境问题和自然灾害的一般方法,而不是只了解“贵州省”的情况。
本课虽是新内容,但涉及到对前面已学过的八年级上册的有关知识的具体运用和提升。建构主义理论提出,任何学科的学习总要涉及到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学习者总是以其自身的经验,来理解和建构新的知识和信息。即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教材内容以外,应适当复习或者应用八年级上册的相关内容,将对学生知识体系的建立大有裨益。
教材中涉及的数据、图表较多,读图表能力的培养是地理学习的重要环节,它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地理的习惯和方法,或许会影响到学生一生获取地理知识的方式。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过八年级上册的“中国的自然环境”以及“中国的自然资源”,因此学生能较好地理解贵州省的自然地理概况。
在之前的学习中,老师在课堂上有渗透过“旱涝”、“水土流失”、“地质灾害”的基本概念,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通过之前一年半的地理学习,学生具备一定的图表分析的方法。
受知识和阅历的限制,学生对例如“喀斯特地貌”、“石漠化”等概念或知识不了解或较难理解。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以贵州省为例,分析旱涝灾害、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2.以贵州省为例,分析水土流失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3.以贵州省为例,了解石漠化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4.以贵州省为例,根据面临的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了解相应的对策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图表的分析,提高学生从图文资料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应对措施的合作讨论,增强小组合作能力
3.通过对贵州省环境问题和自然灾害的分析,归纳出环境问题和自然灾害的一般分析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案例的分析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讨贵州省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解决措施,树立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和发展观。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学情,把运用图文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区域自然灾害或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和措施,确定为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
受学生知识和阅历的限制,“喀斯特”的概念,“石漠化”的表现和过程,确定为本节课难点。
五、教学手段与方法
教法选用的依据
依据一:《地理教育学》:“选用教法,一方面要研究各种方法的联系,另一方面研究方法与教学内容、过程等其他方面及其整体结构之间的本质联系。”地理教材的内容及编排形式是制约地理教学方法选用的重要依据之一,本课内容多图片、图表,且涉及到对已学过的有关知识的具体运用,特采取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多种类型的感觉、知觉,应用到教学过程来。
依据二:结合素质教育的精神,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运用知识、发现问题,由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发现者和创造者,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真正中心。
依据三:结合本校的条件和学生的特点。本校在多媒体方面设备好、条件优越,加上学生素质较高,因此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不仅扩大课堂的容量,而且加深了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
主要的教法
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地图是地理的语言,教学挂图的使用是非常重要,但由于本节信息量较多,时间较紧,故把地图、动画编排在一个课件里,精心设计,可提高课堂效率。多媒体辅助教学,符合教育心理学中自觉性、直观性原则。通过一些图表、案例、图片的展示,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启发式提问法。这个方法的采用完成根据本节的具体内容来确定的。本节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该节内容是对已学知识的进一步应用和提升,因此本设计精心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用旧知识来理解和记忆新的知识。
3.讲解——图示法。一些简要的图示能直接快速地帮助学生理解难点。
4.小组合作讨论法。
主要的学法
1、读图、析图。在地理学习中,地图的使用是至关重要的。阅读地图的能力,可以说是地理科技能培养的重要部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图为据,渗透指导阅读地图的方法,要求学生做到“观其‘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求其‘理’”。
2、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教师指导结合。课堂给学生一些时间看书和读图,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考的习惯;并通过教师的指导等,使学生能够进行知识的应用和迁移。
3、知识迁移法。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上,指导学生用知识迁移法,以旧促新,以此及彼,注意规律,减少死记硬背,减轻学生课后负担。
六、教学准备:
1.收集有贵州省地形图、气候图、喀斯特地貌、石漠化的图文资料。
2.根据学习目标提供本节课的背景知识,如喀斯特地貌对水资源的影响。
七、教学时数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九、板书设计
十、教学反思
1.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图表、案例,尤其是鲜明的对比材料,加深学生对该章节的感性认识,并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2.教学设计能较好的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学生的思考、讨论、交流,使他们的观点和想法得到充分表达。
3.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拓展和形成创造性思维。
4.通过贵州省这个案例的学习,掌握分析一个区域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的基本方法,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提高。
教学
环节
教学过程
教学手段与方法
设计
意图
导入新课 贵州省的自然灾害
师: 同学们有去过贵州吗?对贵州的印象是什么?
生:回答
(多媒体展示贵州省的数据和图片:贵州省连续三年的GDP,贵州省的乡村面貌等)
师:贵州省的经济比较落后,原因是多方面的。灾害多发、环境破坏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分析之前,我们先来了解贵州省的地理基本概况。
(利用多媒体展示贵州省的地理位置)
师:贵州省的地理位置?贵州省的气候类型?
生:位于我国西南内陆,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多媒体展示贵阳市的气候直方图)
师:贵阳市的气候特征?估算贵阳市的年降水总量?
生: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降水总量超过1000毫米。
师:在这种气候环境下,同学们认为贵州省的什么灾害会比较频繁呢?
生:洪涝
师:没错,洪涝肯定是有的,但是在贵州,有一种自然灾害比洪涝还要突出,那就是旱灾。
(多媒体展示新闻图片:贵州省旱灾多发,甚至有河流断流)
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
利用多媒体呈现背景材料“贵阳市的气候资料图”
启发式提问
1.通过图片的对比,使学生对贵州省有更感性的认识
2.快速切题
设置问题,引发思维碰撞和冲突,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
教学
环节
教学过程
教学手段与方法
设计
意图
贵州省的自然灾害
师:贵州省的降水很丰富,却旱灾频发,缺水严重。这是什么原因呢?请同学们讨论回答。
(小组讨论)
生:贵州省的蒸发量比较大
师:蒸发和什么因素有关呢?和气温相关
(多媒体展示气温数据)
贵阳
重庆
武汉
长沙
上海
7月
23.9
28.1
28.7
28.6
28.0
8月
23.6
28.4
28.2
28.1
27.8
生:贵阳的气温比重庆、武汉和长沙都低,所以蒸发不是主要原因。
师:降水多,却缺水。那么我们要思考这个问题——“缺水”的“水”是什么概念?是降水吗?
生:不是,是“水资源”。
师:狭义的水资源指的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容易利用的水。它的主要来源是?
生: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尤其是河流水。
(教师在黑板上画示意图)
小组合作讨论
多媒体展示材料
启发式提问法
图示法
通过讨论,引发思维的碰撞,引出学生提出理解误区
用数据分析,培养严谨的科学探索态度
从水资源的概念入手,突破理解的难点
图示法简洁直接,利于理解
教学环节 贵州省的自然灾害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看这个示意图,大家觉得本该丰富的地表水去了哪里了呢?
生:渗漏到地下去了。
师:这个思路很好,是不是这么一回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多媒体展示喀斯特地貌)
多媒体补充材料:
贵州省的喀斯特地貌面积约11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61.9%。组成岩石主要是石灰岩。
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可以溶解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中。
花岗岩结构致密,抗压强度高,吸水率很低,硬度大,耐腐蚀。
师:石灰岩广布,使地表水不容易储存,而暗河和溶洞发育,于是旱灾多发,形成了“地表水贵如油,地下水滚滚流”的现象。
教学手段与方法
多媒体展示图片
设计意图
增强学生对“喀斯特”地貌的感性的认识
补充背景材料,帮助学生理解难点内容
教学
环节
教学过程
教学手段与方法
设计
意图
贵州省的自然灾害
(多媒体展示地质灾害多发的新闻图片)
师:贵州省除了旱涝多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也多发。这是什么原因呢?同学们能不能从这些图片中找出共同的环境特征?
生:地形起伏比较大,植被覆盖率比较低,再加上降水多,所以容易形成地质灾害。
师: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文钱,无灾不成年。各种灾害平均每两周发生一次,高于全国的18.8次。因灾死亡人数占全国因灾死亡人数的9%左右。
多媒体图片展示法
用图中信息从感性到理性认识原因
小结
承转 贵州省的生态破坏
师:自然灾害,尤其是地质灾害带来的影响是很直接的,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甚至是人员伤亡。但是有一种地表伤害和经济损失是无声的、隐性的,短期看不出什么,但是一年、两年后,就会意识到它的危害。
生:水土流失
师:什么是水土流失,这个“水”指的是什么?
生:地表水把土给冲走了
师:怎样的地表水更有冲刷力呢?
生:多,急。所以降水多,地形起伏大的地区容易发生水土流失
(多媒体展示图片)
师:同学们看图,你认为图中哪种情况容易发生水土流失?为什么?
生:图二,因为图二的植被覆盖率低。
师:植被的根系可以起到固定土壤的作用,因此图二容易发生水土流失。
师:为什么人类会去破坏植被呢?
生:乱砍滥伐,开垦耕地……
启发式提问法
多媒体展示法
承上启下,点出生态破坏的特点
通过问题的层层设问,把逻辑理顺,分析水土流失的成因
教学环节 贵州省的生态破坏 贵州省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教学过程
(多媒体展示图片)
师:开垦耕地,农作物代替了树木草地,但是农作物的根系总体虚弱,固定土壤的作用几乎没有。
师:明知开垦耕地,乱砍滥发是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为什么农民却还要这么做呢?
生:经济困难,为了解决生存问题。
师:贵州省石灰岩广布,而石灰岩的成土过程缓慢,土层很薄,一旦水土流失持续下去,就会岩石裸露出地表 SHAPE \* MERGEFORMAT
就形成了“石漠化”。
师:以上我们分析了贵州省自然灾害多发和生态破坏的原因。我们为什么要分析了解一件地理现象的原因?
生:了解原因的目的是找出措施。
师:就是这个思路。刚才我们已经把原因分析了,原因是多样的: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形起伏大,降水多而集中,植被覆盖率低,以及经济困难。根据这些原因,同学们可以想出相应的一些可行性措施。接下来的时间,请同学们分组合作讨论。
(学生讨论)
生:针对地下暗河发育,可以合理开采地下水
生:山坡上的耕地,可以改造成梯田。
生:植被覆盖率低,就植树种草。
生:降水季节变化大,可以修建水库。
教学手段与方法
启发式提问
多媒体展示法
小组合作讨论
设计意图
对学生隐在的迷惑点点拨
点出根本原因,关注民生问题
增强对“石漠化”的感性认识
比较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合作,更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教学
环节
教学过程
教学手段与方法
设计
意图
贵州省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本课小结
生:发展经济,可以依托山水资源和文化特色,发展旅游业。山区种植果树。
(老师点评,并把学生的正确回答整理到板书)。
(展示各种有关措施的图片)
师:小结各种措施
(利用板书内容进行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从贵州省的气候、地形、地质环境和人为原因入手,分析了贵州省的常见自然灾害和生态破坏的原因;石灰岩广布,降水多但季节变化较大,地形崎岖、经济困难导致的植被破坏等。
我们还依据原因找出了有效的解决措施:修建水库、合理开采地下水、改坡耕地为梯田、植树种草、发展经济等等。
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要以贵州省的灾害问题和环境问题作为一个案例,来掌握分析一个区域灾害问题和环境问题的一般方法。
多媒体图片展示法
教师讲授法
掌握分析方法,为以后的知识迁移做铺垫
归纳总结主要内容,渗透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一般方法
地理湘教版第四节 贵州省得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教案: 这是一份地理湘教版第四节 贵州省得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学习,寻找问题,治理与发展,整理总结,课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 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第四节 贵州省得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 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第四节 贵州省得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新课导入, 课堂展示,随堂检测,课堂小结,拓展提升,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地理第四节 贵州省得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第四节 贵州省得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视频导入,自然灾害,水能丰富,煤炭丰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