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四学制)七年级下册地理 第六章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_(7) 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292584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鲁教版(五四学制)七年级下册地理 第六章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_(7) 教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292584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鲁教版(五四学制)七年级下册地理 第六章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_(7) 教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292584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鲁教版 (五四制)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鲁教版 (五四制)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学目标】1.运用青藏地区的位置、地形图,找出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界线,指图说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2.运用青藏地区地形图,说出青藏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青藏地区的地形特征。3.运用地图,归纳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高寒,比较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差异。4.运用图片及文字资料,分析高寒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懂得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高寒的自然环境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教学难点】高寒的自然环境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教学方法】根据课标要求和知识特点,科学制定目标,准确地指导学生学习方法,通过情景联想、资料搜集等感性知识的积累,逐步达到分析、比较、归纳的学习目的,形成区域地理的学习策略。【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如《美丽中国之神奇高原》视频,并以“蓝猫”同学雪域高原之旅为线索设计本节课,制作多媒体。2.学生准备:以小组为单位收集藏族的资料,包括图片和文字,介绍藏族主要的生活特点,并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课上小组派代表交流。【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教师:来自威海的大学生“蓝猫”同学利用去年暑假期间外出旅游,大屏幕展示的是他拍摄的一组图片,请同学们先欣赏图片,之后判断一下他去哪个地区旅游了。(一)多媒体播放图片(伴随《青藏高原》伴奏曲)并出示思考问题:1.根据哪些特色景观来判别青藏地区?2.青藏铁路沿线主要旅游景点有哪些?你最想去看哪个旅游景点?为什么?学生组内合作交流。教师:青藏地区雪域高原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族风情令人神往;珠穆朗玛峰——世界第三极,以其地球之巅的美誉,成为世界各国(地区)探险家、登山家心目中的“圣殿”,也成为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宝地。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青藏地区,揭开她神秘的面纱。要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首先要了解这个地区哪方面的知识?学生:位置和范围。大屏幕展示“青藏地区位置、地形图”。教师:提出问题:请简要描述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学生指图回答。教师提供资料:这是去年7月31日,“蓝猫”同学在海拔大约4800米的地方拍摄的照片,他说:“冷啊,三九天的感觉”,请结合青藏地区位置、地形图探究,为什么此时南方炎炎夏日,而“蓝猫”同学穿着长袖衣衫却还感觉寒冷?学生:因为青藏地区地势高。教师:青藏地区地势高,会对哪些方面带来影响?学生:气候、河流、动植物、农业、生活……教师:下面请同学们自主探究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问题1:请找出青藏地区主要的山脉并用笔在图中圈出来,归纳青藏地区的地形特点。问题2:(1)比较同纬度的成都和拉萨两地年平均气温的差异,并分析原因。(2)拉萨气温年变化有何特点?(3)青藏地区气候特点?(4)尝试概括青藏地区最主要的自然地理特点。问题3:请找出发源于青藏地区的河流并用彩笔描出来。追问:青藏地区为什么成为我国主要的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湖泊有何特点?问题4:解释地理现象:a.藏族的“高原红”。b.太阳能资源丰富。追问:青藏地区还有哪些能源资源丰富?原因是什么?学生:先对照地图自主探究,如有疑问,可与同桌讨论,也可举手问老师。5分钟后学生能对照地图交流,声音洪亮清晰。学生在青藏地区地形图上圈出主要的山脉时,一个学生自愿到前面大屏幕上演示,其他同学补充。描出发源于青藏地区的河流时,也请一个同学到前面描,其他同学在课本上描,并补充。教师:抽学生到前面对照多媒体课件,指图交流各自对于不同问题的看法;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予学生肯定、鼓励或纠正。请一个学生到前面画图,其他同学补充。师生根据板书共同小结所学内容。过渡:青藏地区高寒的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假如你是生活在青藏高原的一位藏民,在这种高寒的环境下,你会首先选择哪一种生产活动?如果在青藏高原发展种植业,你会选择什么地方?为什么?教师:下面请同学们合作探究: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教师出示思考问题:问题5:请你判别一下,青藏地区和内蒙古、新疆的牧场类型、主要牲畜有何不同?原因是什么?问题6:牦牛是青藏地区特有的畜种,它毛长皮厚,体矮身健。牦牛能适应高原什么样的独特环境?牦牛是如何适应高原独特环境的?问题7:“蓝猫”同学在旅游中发现,青藏地区的藏民分别选择在下图中甲、乙两地发展种植业,请你帮他分析原因。这与西北地区有何不同?问题8:青藏地区主要的农作物是什么?这些作物有什么特点?问题9:案例分析:以雅鲁藏布江谷地为例,分析青藏地区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①以拉萨为例,概括雅鲁藏布江谷地发展农业的热量条件。②分析雅鲁藏布江谷地发展农业的水源条件。③从日照和温差等条件,分析农产品品质优良的原因。屏幕展示探究要求:请各小组组长做好分工,记录员简要记录关键词,最后各小组派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要求能对照地图交流,声音洪亮清晰,语速适中。比比看,哪组同学掌握得又快又好!学生:先自主探究,把疑惑之处记录下来,然后小组交流。最后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教师:抽小组代表到前面对照地图交流各自对于不同问题的看法;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予学生以肯定、鼓励或纠正。过渡:高寒的气候对人类生活有何影响?教师:课前同学们收集了藏族的资料,介绍藏族主要的生活并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下面我们请每个小组的一个同学做代表,大家一起展示交流。学生到讲台前利用多媒体展示交流藏族的资料。师生小结: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知道了高寒的气候还影响藏族居民的生活(服饰、主食、民居等)。3.教师:出示“青藏地区铁路和公路分布图”,让学生观察思考以下问题。(1)青藏地区以哪种交通运输方式为主?(2)铁路名称、起止点。(3)在修建铁路过程中遇到了哪些不利的自然条件?学生读图,思考问题。教师:青藏地区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随着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游人越来越多,促进了青藏地区的经济发展,但是也对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挑战。要保护好青藏地区的生态环境,我们应该怎么做?请同学们献计献策。学生组内合作交流。师生小结:青藏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特征是高寒。高寒影响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所以我们学习一个国家或地区应该抓住其最主要的特征,分析其与其它地理要素的相互联系和影响。青藏地区有神奇的雪域高原、独特的民族风情,希望同学们能早日实现去青藏旅游的梦想。这里还有许多未被揭露的自然奥秘,因而,这里已经成为科研和旅游的宝地。希望将来有一天,同学们能揭开这里更多的奥秘。要了解青藏地区更多的知识,请同学们课后在网上搜索视频《美丽中国之神奇高原》,了解青藏,建设青藏,美化青藏。我们“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二、课堂检测(一)“蓝猫”同学在旅游出发前准备了下列物品,请你说明理由。(二)旅游路线的选择。“蓝猫”同学在旅游时选择了青藏线,我们还可以选择其他线路去青藏吗?3.列表比较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差异。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地形特征 气候特征 主要粮食作物 优势能源 农业类型 【板书设计】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鲁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地理第六章 北方地区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鲁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分析,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知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