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美术选修:美术鉴赏 第二单元 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1)(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08/1291142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湘教版高中美术选修:美术鉴赏 第二单元 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1)(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08/1291142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湘教版高中美术选修:美术鉴赏 第二单元 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1)(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08/1291142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湘教版高中美术选修:美术鉴赏 第二单元 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1)(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08/12911427/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湘教版高中美术选修:美术鉴赏 第二单元 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1)(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08/12911427/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湘教版高中美术选修:美术鉴赏 第二单元 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1)(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08/12911427/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湘教版高中美术选修:美术鉴赏 第二单元 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1)(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08/12911427/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湘教版高中美术选修:美术鉴赏 第二单元 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1)(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08/12911427/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湘美版美术鉴赏(选修)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课文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湘美版美术鉴赏(选修)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课文课件ppt,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青铜器的发展历程,钩连雷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辉煌的美术历程第二单元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青铜器的艺术
青铜器 青铜,是红铜与其它金属(锡、镍、铅、磷等)的合金,因其铜锈呈青绿色,故称青铜。 大约公元前3000年,新石器时代后期,中国就出现了青铜器。
——起始于夏代——发展于商代——鼎盛于西周——繁荣于春秋战国——衰落于两汉
“礼 ”是中华文明的根源所在。礼制是中华文明的核心。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与礼制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的。” ——王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
《礼器》曰:“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无本不立,无文不行。”礼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根本。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标准。故《论语》曰:“不学礼,无以立。”
礼制——国家初形成的社会制度
《释名》曰:“礼,体也。言得事之体也。”
大禹铸九鼎 传说:远古时代大禹继位,他控制了到今天北至内蒙,西达陕西中部,东到大海,南抵长江南岸的大片疆土。为了有效地进行统治,他把天下划分成冀、青、豫、扬、徐、梁、雍、兖、荆九个行政区域,称为州,中华称“九州”便是由此而来。同时他把收取的九夷进贡的铜等贵重金属,铸成九个大鼎,用来象征他下辖的九个州。
乳钉纹铜方鼎(商代)类别:礼器规格:高100cm,长62cm, 宽61cm,重86.4kg现状: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鼎是古代烹煮、盛放肉食之器。鼎也是祭祀仪式中的重要礼器,中国古代祭祀权与王权紧密相联,因此鼎也是国家政权的象征。
鼎的使用有着严格制度。据礼书的记载,西周时:天子用九鼎,第一鼎是盛牛,称为太牢,以下为羊、豕、鱼、腊、肠胃、肤、鲜肉、鲜腊;诸候一般用七鼎,也称大牢,减少鲜肉、鲜腊二味;(但东周时诸侯宴卿大夫也可用九鼎);卿大夫用五鼎,称少牢,鼎实是羊、豕、鱼、腊、肤;士用三鼎,鼎实是豕、鱼、腊,(士也有用一鼎的,鼎实为豕)。
网格纹鼎
夏代晚期(公元前18世纪-前16世纪)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
是迄今所见时代最早的铜鼎。
司母戊大方鼎约公元前13—前11世纪高133cm长110cm宽79cm,重832.84kg
一对浮雕的虎,共衔人头
大盂鼎(西周康王时期)
鼎高100.8厘米,口径78.3厘米,重153.3公斤,鼎身为立耳、圆腹、三柱足、腹下略鼓,口沿下饰以饕餮纹带,三足上饰以兽面纹,整个造型雄伟凝重,威仪万端.内壁有铭文二百九十一字,内容为周王告戒盂,殷代因酗酒而亡国,周代忌酒与面,要盂一定要很好地辅助他,敬承文王武王的德政。
“神化”向“人化”的西周
比较一下夏、商、周鼎的不同风格
小结: 青铜器具备了权力和地位的象征特性
四羊方尊商朝晚期,祭祀用品。是中国现存商代青铜器中最大的方尊,高58.3厘米,重近34.5公斤,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龙虎尊(商代)盛酒器,因其主题纹饰有龙虎而得名,与四羊方尊齐名。 通高50.5cm,口径44.9cm,重约26.2kg,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莲鹤方壶
壶高125cm,宽54cm,重64kg,方壶形体巨大。双层镂雕莲瓣盖上立有一只展翅欲飞、引颈高吭的仙鹤。镂空的双龙耳较大,上出器口,下及器腹。壶体四面以蟠龙纹为主体纹饰,并在腹部四角各铸一飞龙。圈足下以两只伏虎承器。
春秋战国:华美写实,走向民间和生活化
1、商代———— 神、人、兽结合,器型厚重繁复, 神秘狰狞装饰2、西周———— 装饰趋向写实,突显艺术性 3、春秋战国—— 华美写实,走向民间和生活化
兽面纹也称饕餮纹(ta tie) 特征:正面的兽头形象,两眼非常突出,口裂很大,有角与耳。有的两侧连着爪与尾,也有的两侧作长身卷尾之形,实际上是由两条夔龙纹以鼻梁为中心,侧身相对组成的。 饕餮纹其生活原型多是牛、羊、虎等动物。
镶嵌几何纹方壶 战国晚期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湘美版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说课ppt课件,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编钟战国,汉谟拉比法典,纳米尔石板,黄金面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美术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图片课件ppt,共4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二课礼仪与教化,青铜器艺术,楚王问鼎,实用物品,祭祀用品,秦代到魏晋的美术,秦始皇陵兵马俑,立马西汉,结束谢谢大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湘美版美术鉴赏(选修)第二单元 辉煌的美术历程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集体备课课件ppt,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探秘青铜艺术,一追根溯源赏国宝,后母戊鼎,第一站河南安阳,第二站陕西眉县,虎食人卣,大禾人面纹方鼎,变形兽面纹铙,炊煮器,三推陈出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