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检测(含详解)
高考历史一轮课时检测17《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含详解)
展开这是一份高考历史一轮课时检测17《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含详解),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据汪敬虞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江浙和广东是中国两大产丝区,但是生丝的市场价格不是在上海,也不是在广东,而是在纽约和里昂决定的。这一现象说明( )
A.中国丧失关税自主权
B.列强获得在通商口岸设厂的特权
C.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D.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主导的市场
解析:选D 据材料“江浙和广东是中国两大产丝区,但是生丝的市场价格不是在上海,也不是在广东,而是在纽约和里昂决定的”说明这时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主导的市场,故D项正确。
2.下表是摘自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
该表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晚清政府税收逐年提升 B.自然经济丧失主导地位
C.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动 D.民族工业取得初步发展
解析:选C 从表格材料看,农业税收的比重逐渐下降,工商杂税的比重逐渐上升,表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动,故选C项。
3.(如皋调研)洋务派的一位代表说:“中国积弱,由于患贫,西洋方千里、数百里之国,岁入赋财动以数百计,无非取资于煤炭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电信、丁口税。”这表明( )
A.洋务派主张发展资本主义
B.洋务派主张创办民用工业
C.洋务派主张与外国争夺市场
D.洋务派转变为早期维新派
解析:选B 材料中洋务派主张要改变中国的积弱局面必须向西方学习发展实业的富强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派向西方学习军事以达自强的目的,通过发展民用工业以达求富的目的,故B项符合题意。
4.(海门一模)同治十三年,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中写道:“臣近于直之南境磁州山中议开煤铁,跨津、沪机器局委员购洋器、雇洋匠,以资倡导,因为铸造军器要需,亦欲渐开风气以利民用也。”下列行动符合其思想主张的是( )
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兴办汉阳铁厂
C.筹建北洋水师 D.设立发昌机器厂
解析:选B 据材料“欲渐开风气以利民用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洋务派举办民用工业的主张。江南制造总局属于军事工业,故A项错误;汉阳铁厂属于洋务派民用工业,故B项正确;北洋水师属于海防方面,故C项错误;发昌机器厂属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故D项错误。
5.“在改革范式上,这是史上第一次输入式改革,意识形态上的破冰难乎其难。而就其经济来说,这又是本民族从千年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惊险一跃’。”近代中国的这场改革( )
A.率先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口号
B.一定程度上推动封建经济瓦解
C.从经济领域深入到了政治领域
D.基本实现了向工业文明的转型
解析:选B 由题干信息可知,这次改革是指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故本题的答案选B项。
6.洋务运动期间,张之洞办厂时委托薛福成在英国购买设备,英方提出要化验煤焦及铁砂样品,再决定设计设备,张之洞认为:“中国之大,何处无佳煤佳铁?但照英国所有者购买一份可也。”结果所用铁矿石正好是含磷质较多的,而设备却是针对含磷较少的,造出的钢铁因含磷较多容易脆裂折断。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长官意志左右经济决策,容易造成失误
B.移植西方资本主义套路,缺乏科学认识
C.属于官僚资本主义企业,生产方式改变
D.没有社会政治变革前提,注定最终失败
解析:选C 材料中张之洞创办的铁厂属于洋务派的民用企业,不属于官僚资本主义企业,C项错误,符合题意。
7.有学者用“它们只代表了非常肤浅的现代化尝试,其活动的范围局限于火器、船舰、机器、通讯、开矿和轻工业,而没有开展任何仿效西方制度、哲学、艺术和文化的尝试”来评价中国近代的某一历史事件。对该学者评述的历史事件理解正确的是( )
A.其倡导者的思想极其守旧
B.客观上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
C.其尝试完全排斥西方文化
D.开始有限度地进行政治改革
解析:选B 材料信息所指的是洋务派,其主张是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统治,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B项正确。
8.下表是 1820~1911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对该表解读正确的有( )
①外迁地域逐渐由农村转向城市、国外 ②谋生手段逐渐由种田转变为做工或从事工商业 ③1850~1879年外迁人数变多主要是因为民族工业较快发展 ④该地区的自然经济在逐渐解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选B 由表格数据可知外迁人员中种田人数逐渐减少,迁至城镇做工或经营小商业以及出国从事工商业人数逐渐增多,表明外迁地域逐渐由农村转向城市、国外,故①正确;外迁人员中种田人数减少,做工、经营小商业以及出国从事工商业人数逐渐增多,表明谋生手段的变化,故②正确;民族工业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初步发展在甲午战争后,故③错误;沿海居民外迁谋生从事做工或工商业表明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渐解体,故④正确。B项符合题意。
9.19世纪末,民族资本家办厂时为筹集资金往往要付出高达 8%的利率。1912年,在农商部登记的全国钱庄和典当业资本为1.6亿多元,而全国工业资本仅有5 500万元。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民族工业生存日益艰难 B.政府推动民族企业发展
C.金融行业影响工业生产 D.近代经济逐渐走向复苏
解析:选C 材料反映了当时资本大量流入金融行业影响了工业生产,但并不能体现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19世纪末,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1912年中华民国的成立也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故A项错误,C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提及政府推动民族企业的发展,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近代经济的复苏,故D项错误。
10.1932年,民族资本家宋棐卿在天津创立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约三年时间里,代理商遍布全国许多大中城市,产品远销东南亚。推动其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公司地处沿海交通方便
B.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
C.列强忙于应对危机无暇东顾
D.国民政府的政策推动
解析:选D 1932年这一时期为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民族工业得到显著的发展。
11.(泰州期中)1936年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期间,国民政府针对长江部分航道堵塞情况严重的问题,花大力气对长江航道进行了疏理,炸毁了威胁船只的暗礁,清理淤积的河床,扩大了长江的航运量。以上举措( )
A.加速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适应了全面抗战需要
C.抵制了列强的经济扩张 D.强化了经济统制政策
解析:选A 从材料来看,国民政府炸毁暗礁、清理淤积的河床是为了扩大长江的航运量,说明这是对国民经济有利的,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12.(启东中学月考)民国十八年七月,国民政府颁布《特种工业奖励法》;次年二月又公布《特种工业奖励标准》;民国二十三年又将其修改为《工业奖励法》。这些做法( )
A.是抗战时期的应急措施 B.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C.发挥了政府的经济职能 D.限制了官僚资本的膨胀
解析:选C 根据材料提供的时间可知是1929年和1934年,这一时期不属于抗日战争时期,故A项错误;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法令,推动了经济的发展,说明这些做法发挥了政府的经济职能,有利于经济发展,故C项正确;官僚资本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13.1931年,国民政府实业部成立国营基本工厂设计委员会,进一步规划了国民经济。1933年,实业部又制定了《实业四年计划》,计划兴建中央机器厂、中央钢铁厂;还拟利用外资兴建大型硫酸铔厂和一个炼糖厂。这表明了国民政府( )
A.采用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
B.发展官僚资本以压制民族工业
C.全力围剿工农红军的企图
D.利用国家力量来发展国民经济
解析:选D 结合“国营基本工厂设计委员会”“中央机器厂”“中央钢铁厂”“利用外资兴建大型硫酸铔厂”等信息可以判断当时国民政府利用国家力量来发展国民经济,故D项正确。
14.下表是近代中国部分年份进出口商品贸易比重表(占总值%)。据此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中国轻重工业发展趋于平衡
B.南京国民政府优先发展重工业
C.当时国内工业建设有所发展
D.民族工业在一战后迅速萧条
解析:选C 材料中“机械”进口增加,“棉制品进口”和原料“出口”下降表明国内工业生产有所发展,故C项正确。
15.关于1945年国民政府接收日本的财产,荣德生在1945年的《乐农自订行年纪事》中写道:“没收的大批敌伪产业,原皆我国人民血汗,被敌攫取……但日本纱厂接收后,全部改为国营。”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国民政府乘机扩充资本
B.国民党应把接收的财产归还人民
C.官僚资本出现恶性膨胀
D.民族资本主义工矿企业陷入绝境
解析:选A 材料中国民政府将原本属于人民的敌伪产业收归国有,体现了国民政府乘机扩充资本,故A项正确;材料中未体现荣德生主张国民党把接收的财产归还人民,故B项错误;材料中国民政府把接收日本的企业改为国营企业,不属于官僚资本,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无法得出民族资本主义工矿企业陷入绝境的结论,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15分)
16.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民用企业,采用“官商合办”形式,是中国第一个近代股份公司,推动了中国近代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的20年间,外资轮运企业垄断了中国沿海及内河航运,清政府担心漕粮运输受制于外轮。已至暮年的晚清政府既无振作航运业的美备之法,又无力筹集全部资金,统管局务;中国社会大量游资的持有者买办商人拥有大量资金,却由于利润刺激大多将资本投向外国股份公司,“深受洋人盘剥之”……而且,洋务运动的军事建设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于是,李鸿章向当时的同治皇帝上书,要求公开发行股票,通过股票募集资金,然后进行轮船招商。
——摘编自李玉《晚清政治经济史论》
材料二 1872年李鸿章创办时,仅有轮船4艘,2 319吨;到1883年,已有轮船26艘,33 370吨。开办后,要消耗大量燃料,招商局于1878年投资开办开平煤矿,该矿设备完善,雇佣工人达3 500~4 500人。燃料问题解决后,进一步又要解决原料问题,于是有同茂铁厂的创办及各种有色金属,如铜矿、铅矿、金矿之开采。煤与各种金属矿厂的开办,又产生陆上运输的问题,于是导致了铁路的建筑。因铁路的修建,需要大量优质钢材,于是1889年张之洞筹办汉阳铁厂。通讯等事业也被提上日程——天津电报局于1880年开办。
——摘编自胡显中《上海轮船招商局与中国近代化》
材料三 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推动着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轮船招商局创办的目的和实行“官商合办”的原因。(5分)
(2)据材料二,概括招商局经营范围的变化。(2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三的核心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20字左右。)(8分)
解析:第(1)问,材料一共三句话,第一句话说明了其背景,即目的所在,第二、三句话分析了原因,从中分别概括即可。第(2)问,从轮船招商局的经营范围上和企业结构上分别去总结概括。第(3)问,归纳材料三“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推动着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可知其核心内容是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运用洋务运动的内容及作用的史实,论证说明。
答案:(1)目的:打破外国对中国航运的垄断,辅助军事工业。
原因:清政府财政困难,民间存在大量游资,借鉴外国股份公司的模式。
(2)变化:由单一到综合。
(3)观点: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
论证:①经济:创办近代工业,瓦解自然经济,刺激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迈出中国近代化第一步。②军事:举办军事工业,创办海军,推动军事近代化。③社会结构:促进了近代产业工人队伍的壮大,推动了中国社会结构的近代化。④文化:创办近代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推动了中国教育和思想的近代化。⑤社会生活:创办轮船招商局和修建铁路,推动了交通近代化;创办电报局,推动了中国通讯的近代化。
农业税收入
工商杂税收入
其他收入
总收入
年份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1849
3 281
77
969
23
4 250
100
1885
3 071
40
3 923
51
714
9
7 708
100
1911
4 810
16
20 441
69
4 445
15
29 696
100
时期
乡民迁出总人数
迁至他乡种田人数
迁至城镇做工或经营小商业人数
出国从事工商业人数
1820~1849
29
29
0
0
1850~1879
72
15
49
8
1880~1911
156
0
118
38
年份
进口商品
出口商品
钢铁和机械
棉纱及棉制品
棉花
矿砂及金属
1925年
6.5
20.7
3.8
2.9
1928年
7.2
15.8
3.4
2.1
1931年
9.3
7.9
2.9
1.6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题17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课时作业 (含详解),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历史一轮课时检测31《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含详解),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历史一轮课时检测20《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含详解),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