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第二十五中学2022年中考语文押题卷含解析
展开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积累
1.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港珠澳大桥在_______下正式通车,每座主桥都向世人展示了设计师们_______的艺术构思。其中青州航道桥塔顶_______“中国结”文化元素,精致优雅。江海直达船航道桥主塔造型取自“白海豚”元素,与海豚保护区的海洋文化_______。九洲航道桥主塔造型取自“风帆”,寓意“扬帆起航”。每一座主桥都是一道绚丽的风景线。
A.万众瞩目 别具匠心 融合 相得益彰
B.众目睽睽 别有用心 融合 一脉相承
C.万众瞩目 别有用心 熔合 一脉相承
D.众目睽睽 别具匠心 熔合 相得益彰
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铭、记、说、序都是古代的文体。刘禹锡的《陋室铭》用来彰显自己的志趣;《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学者宋濂写给晚辈马君则的勉励称许之文;柳宗元的《捕蛇者说》则希望能够反映民情。
B.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时期豪放派词人,与苏轼合称“苏辛”。他的词作富于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就集中体现了他豪迈、充满战斗激情的创作特点。
C.朱自清的散文清新、朴实、优美,风格独特,自成一体,他的许多作品成为脍炙人口的经典名篇,如《春》《背影》《绿》等。
D.令、贤、仁用于称对方或对方亲属,如令堂指对方的母亲,贤家指对方。
3.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国演义》中,关羽由于自负,忘记了刘备“东联孙权,北拒曹操”的计策,与孙吴结仇,被乔装为商人的陆逊入了城,导致“大意失荆州”。
B.《简·爱》中罗切斯特虽富有显赫,却是一个精神上的苦闷者,情感的渴求者。
C.“风景悄然无声地孕育了美感”, 《草房子》以优美的文字,为读者描绘出一幅幅优美的中国传统农村的田园生活。
D.《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传达了“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的精神内涵。
4.阅读下列古诗文,完成小题
春 日
朱熹①
胜日寻芳泗水②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①朱熹,南宋著名理学家、哲学家、诗人,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 ②泗水,水名,在今山东省泗水县,春秋时孔子曾在此弦歌讲学,教授弟子。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
对这首诗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的首句,点明了天气是“胜日”,地点是“泗水滨”,事情是“寻芳”。后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
B.这是一首哲理诗,说明春天之所以很容易辨认,是因为春天具有焕然一新的面容和万紫千红的特征的道理。
C.细究朱熹其人和当时的时代背景,可见诗中的“泗水”应暗指孔门,因此所谓“寻访”即是指求圣人之道。
D.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人用“万紫千红”比喻孔学的丰富多彩,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和美好景致的春风。
5.名句积累与运用。参差荇菜,左右流之。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__________,__________;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庄子》一则)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__________,__________。(《十五从军征》)_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论语·子罕》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坚定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富贵不能淫》中,景春认为张仪、公孙衍是大丈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的《行路难》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釆用象征的手法写出了人生路上充满了艰难险阻。《渔家傲》一词中,李清照于幻境中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瘼的天帝形象,虽然只是一句简洁的问话,却饱含深厚的情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5分)
我的这些想法实在大大冤枉了这个可怜的老实人。为此,我后来对他感到十分歉意。可是,当时我的疑虑有增无已,一连好几个星期都不能排除。我对他采取了不少防范的措施,对待他也没有像以前那样友好,那样亲热了。这样做,我又大大地错了。其实,他和从前一样,既忠实,又感恩,根本就没有想到这些事情上去。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他既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又是一位知恩图报的朋友。
1.(小题1)上面这段文字节选自《鲁滨逊漂流记》,其作者是 (人名);文段中“这个可怜的老实人”名字叫 。(2分)
2.(小题2)这部名著中有不少“知恩图报”的情节,请你简要概述其中一个。(3分)
二、阅读
7.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进士及第,调宝鸡尉,知柏乡县。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湜①闻其名,将推毂②之,召诣行台③白④事,蒙以越境不肯往。湜怒,他日行⑤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既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湜曰:“君真能吏也。”率诸使者合荐之。
(选自《宋史·侯蒙传》)①黄湜(shí):人名。②推毂(gǔ):荐举。③行台:地方大吏的官署与居所。④白:禀告。⑤行:巡视。
1.用“/”为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
民 讼 皆 决 于 庭 受 罚 者 不 怨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既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
3.侯蒙年少时“急义好施”,是__之人。为官后,转运使黄湜“欲翻致其罪”,却发现 “无一疵可指”,通过__(写作手法)表现了侯蒙__的特点。
8.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作墓志
范文正公尝为人作墓志,已封将发,忽曰:“不可不使师鲁①见之。”明日以示尹。师鲁曰:“君文名重一时,后世所取信,不可不慎也。今谓转运使为都刺史,知州为太守,诚为清佳,然今无其官,后必疑之,此正起俗儒争论也。”希文怃然曰:“赖以示予,不然,吾几失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诚为清佳赖以示予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先天下之忧而忧
2.翻译下列句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然今无其官,后必疑之。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4.尹洙对范仲淹说这样的话的用意是什么?
9.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岂①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②口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①岂:难道②抑本:或者推究③人:人为的原因。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舜发于默亩之中行 (_________) (2)行拂乱其所为(______)曾益 (_________) (4)征于色 (______)自然之理 (_________)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满招损,谦得益。
3.阅读甲乙两文后,回答下面问题。(甲)文中,开头列举的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从他们的事例中你获得什么感悟?(乙)文中,欧阳修所持的观点与甲文中哪句话意思相近?
10.最可悲的教育,是寒门养贵子
①都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父母们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越来越看中“富养”孩子,就算勒紧裤腰带,也要倾其所有地供养孩子。
②但普通家庭再怎么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也无法凭空假装富裕。结果是,父母在身后负重前行,子女在人前过得光鲜亮丽,还嫌父母没见识,不懂生活。
③真正的富养,富在见识和眼界。可是,在焦虑的现代社会,“富养”早己被人误读,许多父母简单地将“富养”理解为“砸钱”,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条件。
④之前去四川支教时,见到一个现象:支教的那个班级里,大部分孩子的父母都在外打工,只有春节期间才能回来见孩子一面。为了弥补对孩子的亏欠,他们给孩子买最新的iPad,每个月给他们高于当地生活水平的生活费。结果呢,这些孩子却花大量时间用iPad看小说、玩游戏,他们不知道如何正确地使用这些最新的科技产品。他们在物质上贫乏吗?比起周围的孩子,他们的物质条件算是好的,但有了基本的物质,却没有与之匹配的教育,他们仍然缺乏眼界和知识。
⑤真正优质的教育从来不是砸钱就能获得的。家长们不应该为经济不够优渥而焦虑,而应该反省有没有在精神上富养孩子。
⑥在央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中,16岁的武亦姝在舞台上表现的自信与从容令人折服。她至少有2000首诗词的储备量,用她的话讲就是:“先抢下来再说,反正我都会的。”但她并不是一个诗词的复读机。她的诗词(A)(积累、沉淀),是出于热爱,更是从小到大的耳濡目染——她父母喜欢阅读,家中藏书很多。
⑦电视剧《请回答1988》里面,双门洞的孩子都是“富养”长大的,他们富在精神世界,富在父母给了他们很多很多的爱……孩子们也从父母身上继承了贱兮兮的乐观、穷兮兮的精致,以及好强。虽然生活很清苦,但大家在一起比什么都开心。
⑧给孩子很多爱,他才会明白家人永远是最重要的。也许贫困的家庭会让他们过早地感受到成人世界的不易,但也让他们更加懂得感恩父母,进而严格要求自己,不辜负父母的一片苦心。
⑨富养不是为了满足孩子对富人生活的想象,而是教会孩子在生活的苦难面前竖强、坚韧;体贴父母的不易,引导孩子依靠勤奋和付出改变不如意的现状。让他们明白:唯有精神的成长、意志的坚强,以及勇气的磨炼,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
⑩西方精英教育坚持一个育人准则:终身学习和全面成长。这是保证财富代际传承的必要条件。所以,“富养”并不是满足孩子的所有物质要求,而是富在养精神、见识和自我修养。
(摘自《意林》2017年12月24期,有改动)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3.文章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文中画线的句子(A)处应选择的词语是_______,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5.为了避免“寒门养贵子”的现象发生在自己身上,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谈谈你想怎么做。
11.收购废铁的沈老汉
①沈老汉守在收购点门外,远远地看见一个穿着破衣服的男子骑一辆旧三轮车过来,他满面笑容地迎了上去……
②沈老汉五十多岁,已是白发白须,一脸的憔悴。沈老汉有个独子阿将,35岁了,还没有媳妇儿。阿将处过几个女友,女方总嫌他家贫穷。沈老汉为了挣钱帮儿子娶上媳妇儿,东借西凑一笔资金,办了一家废铁收购点。
③沈老汉给那个男子递了一支烟,倒了一杯茶。男子叫火强,以前也卖给沈老汉废铁。火强说:“老头儿,你怎么看上去像我们外地人一样?”沈老汉笑笑说:“外地人怎么了?与本地人一样啊,都是中国公民。”火强弯腰开始从三轮车内搬废铁,沈老汉过去帮忙。火强一看慌乱起来,忙挡住沈老汉说:“这点小事,怎么能劳大叔出力?”火强见沈老汉没有坚持,向那些废铁望了一眼,松了一口气。如果沈老汉过去搬废铁,秘密一定会被发现——在两根粗铁管里,塞满了泥沙。
④称完废铁,没经沈老汉验收,火强快手快脚地把废铁倒入场地的铁堆里。沈老汉笑呵呵地说:“年轻人,辛苦了。”火强偷偷地笑着想,沈老汉真是个糊涂蛋!
⑤阿将回来,他一眼便在铁堆里发现问题——新收的两根废铁管里塞满了泥沙。阿将瞧着沈老汉说:“爸,你怎么这样收废铁啊?泥沙当废铁,我们亏损不起啊。”沈老汉说:“放心,我们没亏。”阿将瞪着沈老汉。沈老汉继续说:“我收购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事,本想揭露出来,怕他丢了丑,今后不来做生意。最后我也用了一个雕虫小技。”阿将用疑惑的眼光望着沈老汉,沈老汉说:“过秤时,我换了秤砣,把那四十多斤泥沙扣除了。”
⑥沈老汉的生意逐步走上正轨。沈老汉对待卖废铁的顾客总是满面笑容,有时笑得像个孩子一样。可是对来卖好铁、新铁的顾客,沈老汉总是眉头紧锁,一脸不悦,好像人家欠他什么似的。一次,老张送来一车铁,沈老汉笑呵呵地把废铁收了,却对好铁不屑一顾。老张火了,说:“沈老头,你脑子有问题,人家千方百计要好铁,你却偏偏喜欢废铁啊。”沈老汉说:“收废铁我晚上睡得着,收好铁新铁晚上睡不着啊。”老张说:“怪人。”摇着头离开了。
⑦一天晚上,火强载来了一三轮车新铁管。沈老汉把头摇得如吊钟一样。火强说:“你真不会做生意,开收购点,不收好铁谁信啊。”沈老汉来回走了几步,还是摇头说:“我不能收。”火强说:“这些铁管,我也是收来的,挣点小钱。我从来没做过偷鸡摸狗的勾当。”沈老汉又摇了一下头,火强火了,说:“如果这次你不收,今后我不会卖铁给你,还会叫我的老乡与你断绝业务。”沈老汉全身一颤抖。后来沈老汉颤抖着手收购了火强的好铁管。
⑧沈老汉为人诚实,价格公道,远远近近的拾荒者、小贩总喜欢把废铁卖给沈老汉。沈老汉的生意渐渐旺了起来。
⑨那天,沈老汉出事了。片警传唤沈老汉进了派出所。原来火强卖的那些新铁管是赃物。火强坐了牢,沈老汉也被行政拘留了10天。
⑩沈老汉进去后,阿将打听来打听去,终于弄明白那事是被人举报的,不然公安人员怎么会查到他们头上啊。
⑪阿将想来想去——自己家没有仇人啊,谁会是举报人呢?阿将找片警几次,想知道举报人是谁。片警说,你想砸我饭碗?别说举报人我不认识,就是知道,也不会告诉你的。
⑫沈老汉放出来后,大家很同情沈老汉,说他被贼害苦了。新老顾客都来关照收购点的生意,收购点红火起来。
⑬阿将却念念不忘查出那个举报人。他每天关注收购点进进出出的行人,可是观察了很长一段时间,就是没有发现可疑人员。那天,沈老汉去了外面,搁在桌子上的手机响了。阿将一听,吓了一跳,来电人自称是派出所的民警,请他去派出所领荣誉证书和举报奖金。他更糊涂了,问,举报什么?民警说,一起收赃案啊,让我们破了系列盗窃案件。
⑭阿将的头疼痛起来,想了很久也不明白,爸怎么会举报自己收购赃物。
1.这篇小说情节曲折生动,请根据故事发展脉络补充完整下面的情节(每空仅限4字)。
①智胜火强② 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 ⑤ 真相大白
2.“收废铁我晚上睡得着,收好铁新铁晚上睡不着啊。”如何理解沈老汉说的这句话?
3.文章第⑵段有什么作用?
4.第⑺段两个加线的“颤抖”分别表现了沈老汉怎样的心理?
5.沈老汉为什么举报自己?读完全文,你认为沈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三、应用
12.综合性学习
金秋十月,学校开展“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活动一:承习俗古代诗歌中,“月”是常见的意象。下面与“月”有关的诗句中,哪两句写到了传统节日?
A.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D.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同学们收集了一些唐代诗人在传统节日记事抒怀的作品,《九日齐山登高》是其中的一首,请你认真阅读,回答问题。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你注意到这首诗中描写的节日习俗了吧,请写出你学过的,同样描写这个节日习俗的两句诗。对联的基本要求
①必须是两句,而且这两句字数一样多。
②头一句与第二句所用短语的结构与词性应当相同或相似,即是说必须形成对偶的修辞格。如: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两句就可以称作对联:“国家富强”是主谓短语,“人民幸福”也是主谓短语:“国家”与“人民”都是名词,“富强”与“幸福”都是形容词。
③两句的内容必须有必然的联系,如果内容没有联系,即使符合前两点要求,也不能叫做
④上联最后一个字应为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应为平声。
请根据对联要求,解答下面的问题。
你认为下面三个选项中,哪一个选项的内容不可以作为对联,请具体说出两个理由。
A.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B.百花迎春满地香,幸福临门多喜气
C.东风化雨山山翠,政策归心处处春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
13.按要求作文
《华严经》里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不忘最初的理想,执着追求,人生才得善始善终。初心,就是自己最初的本性,是仁心、爱心、孝心、忠心;是信心、雄心、痴心;是悲悯之心、感恩之心;也是人生中始终如一的信念、梦想、目标等。漫漫人生路,坎坷泥泞多,纷繁诱惑多,在人生的路上,我们应当不忘初心,不因为别人的风向而改变自己。你的初心是什么?是否动摇或改变自己的初心?是否还在守望自己的初心?
请以“守望初心”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2)文章可以记叙经历、发表议论、抒发感情,也可以展开想象,编写故事等;(3)文中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可用字母代替)。
参考答案
一、积累
1、A
【解析】
试题分析:(1)“万众瞩目”形容大家十分关注,目不转睛地注视;“众目睽睽”指在广大群众注视之下,多用于贬义,根据文中“港珠澳大桥”“通车”的内容,应为“万众瞩目”。(2)“别具匠心”指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的构思。常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别有用心”指言论或行动中另有不可告人的企图。此处指主桥的艺术构思,应为“别具匠心”;(3)“融合”指认知、情感或态度倾向融为一体;“熔合”指两种以上固态金属熔化后合为一体。文中“文化元素”应搭配“融合”。(4)“相得益彰”意思是两个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作用更能显示出来;“一脉相承”意思是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文中“主塔造型”和“海洋文化”应搭配“相得益彰”。据此,答案为A。
2、B
【解析】
B.有误,《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表现了乡村静谧的夜景和人们丰收的喜悦。故选:B。
3、A
【解析】
“东联孙权,北拒曹操”是诸葛亮的计策。“陆逊”改为“吕蒙”。故选A。
4、B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寓理趣于形象之中。所以,B项中的“说明春天之所以很容易辨认,是因为春天具有焕然一新的面容和万紫千红的特征的道理”来解释是哲理诗的原因是错误的。故答案为B。
5、(1)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 (2)鹏之背 不知其几千里也 (3)中庭生旅谷 井上生旅葵 (4)日暮乡关何处是 (5)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6)一怒而诸侯惧 安居而天下熄 (7)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8)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
【解析】
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窈窕、寤寐、葵、惧、殷”都是易错字,注意和形似字、同音字的辨析。
【点睛】
古诗文的背诵、默写。能熟练的背诵并准确的默写,不出现错别字。对于一些理解性的背诵默写的诗句要理解原句,还要知道句子的象征意义,延伸意义,知道用于哪种意境之中。
6、1.2.笛福,星期五
【小题2】【小题2】示例一:星期五为了报答“我”的救命之恩,始终忠实地跟随着我。示例二:一位英国妇人为“我”代管财产近30年,后来“我”酬谢了她,并长期接济她。
【解析】
1.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鲁滨逊漂流记》的小作者及重要人物的了解,要求学生牢记。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小题2】【小题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鲁滨逊漂流记》中的重要人物的了解,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识记其相关的故事情节。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二、阅读
7、1.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
2.之后发现没有一点瑕疵可指摘,这才以宾客之礼接见他。
3. (1)乐善好施(助人为乐、乐于助人等) (2)侧面描写 (3)秉公执法(公正无私,办事能力强等)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语句“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的意思是:百姓打官司都是当庭判决,受罚的人都没有任何怨言。正确的句读是: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
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既而(不久之后)、疵(瑕疵)、以(用)、见(接见)”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3.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人物形象的分析。文章采用了下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来突出表现“侯蒙”的特点。侯蒙年少时“急义好施”,表明他是乐善好施的人;从转运使黄湜“欲翻致其罪”,却发现“无一疵可指”,运用的是侧面描写,突出了侯蒙“秉公执法、公正无私”的特点。据此可填写作答。
【点睛】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参考译文:
侯蒙,字元功,是密州高密县人。还不满二十岁的时候,就有好的名声,为正义的事情急于奔走,喜好施救有困难的人,有时一天就花掉千金。考取进士后,调任宝鸡县尉,后来又任柏乡县知县。百姓打官司都是当庭判决,受罚的人都没有任何怨言。转运使黄浞听到他的名声,要推荐他,叫他到衙署禀报事情,侯蒙因越过了自己的县境而不肯前往。黄浞很生气,过些天来到柏乡县,审阅文书案卷,想要推翻已定的案子使他获罪;查了一会儿,竟没有一点瑕疵可指摘,这才以宾客之礼接见他,说:“您真是个能干的吏员啊。”黄浞便率领各位使者一起推荐他。
8、1.(1)诚然 (2)依靠(3)探求(4)在……之前
2.(1)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处在僻远的地方做官,就为君主担忧。
(2)但是现在没有这些官职名称,后代必然会产生疑惑。
3.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思想,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德。
4.写文章要对后人负责,一定要认真、慎重。
【解析】
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做题时要疏通文意,先把句子翻译正确,再解释字词意思,所要注意的是,在字词本义与句中意思有所差别时,最好本义和句中意都要写出来。“诚为清佳”翻译为“诚然是属于清雅古隽的说法”,“诚”意思是“诚然”。“ 赖以示予”翻译为“多亏请你看了”,“赖”意思是“依靠”。“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翻译为“我曾探求过古时仁人的心境,”,“求”意思是“探求”。“ 先天下之忧而忧”翻译为“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先”意思是“在……之前”。
2.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句中“忧”意思是“为……担忧”。(2)“然今无其官,后必疑之”句中“然”意思是“但是”,“其”是代词,指这些,“后”意思是“后代”。两个句子语序正常,据此翻译即可。
3.此题考查的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意思是“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它表现了作者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分愁,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汗流血的情怀。据此作答。
4.此题考查的是文章情节的作用。文中范仲淹在让尹洙看完文章之后,尹洙却说“不可不慎也。今谓转运使为都刺史,知州为太守,诚为清佳,然今无其官,后必疑之,此正起俗儒争论也”说明写文章一定要谨慎,对后人负责。据此作答。
译文:
(甲)哎呀!我曾探求过古时仁人的心境,或者和这些人的行为两样的,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他进也忧虑,退也忧愁。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古仁人必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呀。唉!不是这种人,我与谁一道归去呢?
(乙)范仲淹曾替人写墓志铭,当他写毕封好刚要发送时,忽然想到:“这篇铭记不能不让尹洙看。”第二天,他把铭文交给尹洙过目,尹洙看后说:“你的文章已经很出名,后代人会以你的文章为典范,不能够不谨慎啊。现在你把转运使写作都刺史,知州写成了太守,诚然是属于清雅古隽的说法,但现在却没有这些官职名称,后代必然会产生疑惑,这正是引起庸俗文人所争论的原因啊。”范仲淹听了,颇有感叹地说:“多亏请你看了,否则,我差一点要失误啊。”
9、1.(1)起,指被任用(2)违背(3)通“增”,增加(4)脸色(5)规律,道理
2.(1)(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国外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来的忧患,这个国家往往会灭亡。
(2)自满招致损失,谦虚得到益处。
3.(1)共同点:本文认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炼感悟: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解析】
1.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应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第(1)题“发”为被动用法,要指出来。第(3)题中的“曾”为通假字,要指出通哪个字,然后再解释意思。
2.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第(1)句中,入:国内;法家:守法度的大臣;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出:国外。第(2)句中,满:自满;谦:谦虚;招:招致。
点睛:翻译语句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具体的方法是:首先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然后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3.第(1)题是对文章内容理解能力的考查。从文章第一段不难看出,六个人均出身贫贱,但经过磨练,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学生结合生活理谈“苦难”和“成功的关系”即可。第(2)题考查学生对中心论点的概括及比较分析能力。乙文中欧阳修所持的观点是“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意思是忧患与勤劳可以使国家兴盛,贪图安逸享乐可丧失性命,这与甲文中“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观点相似。
(甲)选自《孟子》 作者:孟子 年代:战国
(乙)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 作者:欧阳修 年代:北宋
参考译文:
(甲)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工作中被举用,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为相,孙叔敖从海边被举用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中被举用登上了相位。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人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这一切表现到脸色上,抒发到言语中,然后才被人了解。在一个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便经常导致灭亡。由此可以知道, 忧患使人生存,安逸享乐却足以使人败亡。”
(乙)难道真是得天下难而失天下易吗!还是推究他成功或失败的原因,都在于人为的缘故呢?《尚书》说:“自满招致损失,谦虚得到好处。”忧患与勤劳可以使国家兴盛,贪图安逸享乐可丧失性命,这是很自然的道理。
10、1. 示例:富养要富在养精神、见识和自我修养。
2. 示例:从生活现象说起,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本文的论题。
3. 示例: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具体有力地证明了家长应该在精神上富养孩子的观点,进而证明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4. 沉淀 ,积累一词只是平白的表明了知识累加的一个过程。而沉淀一词不仅含有积累的过程,更有积累中量变到质变的慢慢升华,人的思想、素质等的内在提高。
5. 示例:不和同学攀比,多在精神和思想层面要求自己。把心思多用在学习上,多看书,多学习,多体谅父母的不易。
【解析】
1.本题考查把握中心论点的能力。中心论点是作者在文中所持的观点和看法,一定是一句完整的表示判断的话,不可能是疑问句。一般会在题目,文首或是文末提出或总结得出。根据本文最后一段的末句可知中心论点:富养要富在养精神、见识和自我修养。或“富养”并不是满足孩子的所有物质要求,而是富在养精神、见识和自我修养。
2.本题考查分析重要段落的能力。议论文的首段常有引出论题划论点,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充当论据证明论点的作用。细读全文可知,本文从生活中从生活现象说起,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引出了本文的论题:富养。
3.本题考查辨别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要和论点联系起来,先从内容上考虑,再从论证角度考虑。“有力论证论点”一句必不可少。一般采取如下表述方式:这一段(一句)运用了……论证方法,论证了……(论点),显得……(写好处,如典型、有代表性、有很强的说服力) 。此段语句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具体有力地证明了家长应该在精神上富养孩子的观点,进而证明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4.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与运用。积累:(事物)为了将来发展的需要,逐渐聚集起有用的东西,使之慢慢增长,完善。积累可以做动词,名词。常与金钱,知识,经验,工作搭配。积累一词只是平白的表明了知识累加的一个过程。而沉淀一词不仅含有积累的过程,更有积累中量变到质变的慢慢升华,人的思想、素质等的内在提高。所以这里应用“沉淀”一词。
5.本题考查个性化阅读和联系实际的能力。阅读启示,为开放类试题,不要求统一答案。作答本题时,可围绕拒绝父母多给的零花钱和电子产品,多做一些家务,多看一些书来表述。
11、1. 拒收好铁(不收好铁、只收废铁) 收购赃物(收购新铁、被迫收赃) 案发被拘
2.沈老汉担心好铁新铁是赃物,如果收购了,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3.这段话交代了沈老汉的家境和办废铁收购点的原因,为下文情节的发展作铺垫。
4.第一个“颤抖”表明沈老汉受到火强的威胁后担心害怕的心理;第二个“颤抖”表现了沈老汉被迫收购新铁管时内心的矛盾、无奈与痛苦。
5.第一问要点:一是为了不得罪客户,以免生意受影响;不让别人怀疑自己是举报者,从而保护自己。二是维护自己“不收好铁新铁”的经营原则,同时也让坏人得到应有的惩罚。 第二问要点:①精明、善于经营;②诚实、有原则、有正义感。
【解析】
1.试题分析:该题考查的是对文章故事情节的补充。这篇小说情节曲折生动,脉络清晰,文章的第①~⑤段写得是老汉智胜火强的事,第⑥段写老汉不收好铁,第⑦写老汉被迫收好铁的事,第⑨段写老汉案发后被拘的事,第⑭段写查明真相的事,要求使用四字短语进行补充,语言就要简洁。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层次。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分析:该题考查的是对文章段落的分析。文章第二段是插叙的内容,插叙的作用往往是丰富故事情节,突出人物形象。该段插入了对沈老汉家境和办废品收购站的原因的介绍,这样使文章的故事情节更加具体丰富,使对老汉的介绍更加饱满,同时也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3.试题分析:该题考查的是对老汉心理的分析,要结合当时的情节去分析,第一个“颤抖”是对老汉担心害怕的心理描写,第二个“颤抖”写出了老汉内心的矛盾与无奈,两个词语反映出老汉不同的心理。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4.试题分析:该题考查的是对内容的理解以及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老汉之所以举报自己,是因为首先他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这事,从而保护自己,最主要的是他良心不安,要让坏人得到应有的惩罚。对于老汉的人物形象,从他智胜火强可见他精明;从生意越来越好,可见他善于经营;从他只收废铁可见他有原则,有正义感。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总结出来,意思正确即可。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三、应用
12、(1)C (2)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B项两句中,“满地香”与“多喜气”不构成对偶(或短语结构与词性不同)。上联最后一个字应为仄声,而“香”是平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应为平声,而“气”是仄声。故B项不可以作为对联。
【解析】
(1)第一题,抓住题干中“哪两句写到了传统节日中的月”,分析各项内容,根据所掌握的知识判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苏东坡写中秋景物的诗句,所以答案为C。第二题,抓住诗题中“登高”一词,结合诗的内容即可判断出节日为“登高节”,然后再根据所掌握的知识写出有关的诗句。(2)仔细阅读所提供信息,了解对联的要求,从这几个方面来分析提供的各项,判断对联。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
13、参考例文
守望初心
优等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题记
饶雪漫说:“我还是会相信,星星会说话,石头会开花,穿越夏日的栅栏和冬季的雪花后,你终会到达”。我总是在想,人必于世间,当以何种姿态面对这个世界,叩经问史,朝山竭水,回答的声音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4月14日一大早,“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十个大字,占据了所有网络社交平台。它向魔咒一般,袭击了一大批90后的心,就连零陵这座偏僻宁静的古城也掀起了旅游热潮。
这显露出来的是一颗不够坚定、喜欢跟风的心,或许你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或许觉得这个世界还承载着你为完成的梦想,可是你还记得你来这座城市的初心吗?因为压力大,因为想增加人生阅历等等,你有很多你想逃离这座城市的理由。可你为什么没有想到生你养你的家乡呢?也许只有当你回到那里时,才会又燃起“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的热血。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苏轼曾曰:“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在这个充满诱惑的时代,若想有所成就,应当放弃浮华,淡然处世,才能心灯长明。
城市的夜晚,灯火阑珊,不禁想到王国维先生的三境界,境界一: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境界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的人憔悴;境界三: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它说的是人追寻快乐的过程,与众不同过,努力奋斗过,最后的落脚点还是在平凡的生活中。这是人生必经的的三个阶段,它没有什么捷径可言,只能不断地为之努力,不断的奋斗,不断地探索,最后才能守的云开,见月明。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社会如同一个大剧场,不断的演绎着,但总使我们记起,记起川端康成凌晨四点钟看海棠花未眠的感动,仓央嘉措白庙踏雪和加缪坐山不止的幸福,周国平煮豆撒盐给人吃,爱默生透明眼睛的比喻,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王维的清泉水上流。这些人即使身处功利的尘世,但仍旧不忘初心,不与污水同流,清霭晨流,他们放弃应有的荣华富贵,放弃本应穿着的蝉衣红袖,让我懂得了不忘初心的大气与美丽。
星星不畏太阳的不屑,在亘古的夜空中依旧闪耀着那一点微光,指引方向;水滴不畏磐石的阻拦,在时间的长河中执着那一份信念,终于穿石;我们不忘初心,恒定着那一份美丽的梦想,终将梦想花开,尘埃落定。
【解析】
作文标题“守望初心”。从所给的材料来看,关键点在于“在人生的路上,我们应当不忘初心,不因为别人的风向而改变自己”,由此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确定立意:1、目的、目标和信念。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自己的目的和目标,明确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做事不能盲目、随时变动,否则一事无成。2、明确所需,拒绝诱惑。人生有许多诱惑,要明确自己所需,不能因诱惑而迷失自我。也就是一定要把“守望”写出来。守望:守候和期望。而“期望”连结着“初心”。写作重点放在“守”这一关键字眼上。
【点睛】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属于“材料+题目”的命题形式。命题作文在写作时关键之处在于如何审题。一般说来,只要理解了题目的涵义及出题者的意图就比较容易写作。命题作文的具体写作过程,主要包括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行文、修改等环节。据此,写作本文,我们可以从如下几方面来入手。其一、审题抓“题眼”。所谓“审题”,就是对所给题目中文字所蕴涵的有效写作信息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把握出题者的出题动机,抓住作文的中心问题。审题的关键是寻找“题眼”,也即寻找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其二、立意明“喻义”。所谓“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主题。主题是文章的灵魂主题决定着文章写作的构思、行文及修改活动,文章材料的选择、结构的安排、表达方式的选用及语言的遣用等都必须围绕主题的表现进行,都要服从、服务于主题表现的需要。其三、选材重“精神”。所谓“选材”就是指写作者根据写作的需要从生活和学习中选取的一系列事实现象、理论依据和主观感受方面的信息。以上三个方面是写好本文的关键。至于谋篇布局与行文修改,则是写作方法与技巧方面的问题了,这里不再赘述。
2023届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二十中学中考语文押题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届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二十中学中考语文押题卷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名著阅读,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上海中学中考押题语文预测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上海中学中考押题语文预测卷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上海市廊下中学中考语文押题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上海市廊下中学中考语文押题卷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出下列句子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