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颍东区四校联考2022年中考语文最后冲刺模拟试卷含解析
展开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不可否认网络通信技术没有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B.脐橙是当地著名的经济作物,许多赣南农民以种植脐橙为生。
C.班主任严肃处置了小明欺负班上弱小同学。
D.他的成绩不仅在学校很突出,而且在班里也名列前茅。
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虽然我只是芸芸众生,但我仍固执地希望我的生命能开出光艳的花来,而不愿成为像蚂蚁一般的虫豸。
B.暑假要不要外出旅游,妈妈的态度莫衷一是,最后也没告诉大家她的决定。
C.这种草药能治疗高血压,对人体又没有任何副作用,我们屡试不爽,你还有什么怀疑的?
D.某些管理机构缺乏“大数据思维”,以邻为壑,不与相关机构共享信息资源,公共数据中心的建设将有助于改变这种状况。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晚会上,同学们自编自演的节目精彩纷呈,街舞、相声、小品等都赢得了阵阵掌声。
B.这天风和日丽,南湖沿岸紫荆怒放,游人如织,让人不禁感叹:“人间最美四月天。”
C.科技引领发展,倘若人工智能技术得以广泛应用,我国走进人工智能时代计日可待。
D.初中三年的时光匆忙而短暂,曾经沧海难为水,那些逝去的日子早已一去不复返了。
4.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读了恶书、烂书,等于给脑海中输送了负能量,还不如不开卷,任凭风霜雪雨来教导。
B.在伟人传记的字里行间汲取精神养分,让自己的身心变得充盈富足起来,也就有了对抗社会风浪袭击。
C.要是在人生观、价值观上好好培育,除草,驱虫,施肥,灌溉,“种心”也就收获了“心正”。
D.如果生命的长度没法把控,那么我们就应该尽量延伸生命的宽度。
5.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孟子˙膝文公下》)杜甫《春望》中表现战火连绵,诗人忧国思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只有强者才懂得斗争;弱者甚至失败都不够资格,而是生来被征服的。”你认为下列人物,谁能被称为“强者”?请结合相关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A.孙悟空 B.简·爱 C.祥子 D.范进
二、阅读
7.阅读与赏析
陈禾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举元符三年进士。(时)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禾请增戍①、缮城壁,以戒不虞。或指为生事格②不下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
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等表里为奸③,搢绅④侧目。禾曰:“此国家安危之本也。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舍⑤,则非其职矣。”首抗疏⑥劾贯。复劾经臣:“怙宠弄权,夸炫朝列。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⑦得与?”
论奏未终,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请毕其说。衣裾落,上曰:“碎朕衣矣。”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⑧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言愈切,上变色曰:“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留以旌直臣。”①增戍:增加防守兵力。②格:搁置。③表里为奸:内外呼应做坏事。④搢绅:同“缙绅”,士大夫的代称。⑤迁给舍:指陈禾将改任给事中的职位。⑥抗疏:上书直言。⑦宦寺:宦官。⑧曹:辈,等。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武备宽弛,东南尤甚 或指为生事人服其先见 此国家安危之本也
2.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
A.渔人甚异之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宋何罪之有D.公将鼓之
3.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划三处)
或 指 为 生 事 格 不 下 其 后 盗 起 人 服 其 先 见。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禾引上衣,请毕其说。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
8.有人说《桃花源记》中“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一句没有写人,却处处见人。请简要分析。
9.包拯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闻者皆惮之/肆无忌惮B.不伪辞色悦人/未尝稍降辞色
C.虽贵/虽不能察,必以情D.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臣本布衣
2.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
拯 性 峭 直 恶 吏 苛 刻 务 敦 厚 虽 甚 嫉 恶 而 未 尝 不 推 以 忠 恕 也
3.包拯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官,关于他判案的故事,民间流传的很多,你能举出一两个例子吗?结合课文,你认为包拯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①“屏”,我们一般都称“屏风”,这是很富有诗意的名词。记得童年与家人在庭院纳凉,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其情境真够令人销魂的了。后来每次读到诗词中咏屏的佳句,见到古画中的屏,便不禁心生向往之情。因为研究古代建筑,接触到这种似隔非隔、在空间中起着神秘作用的东西,更觉得它实在微妙。我们的先人,擅长在屏上做这种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文章,关键是在一个“巧”字上。怪不得直至今日,外国人还都齐声称道。
②屏可以分隔室内室外。过去的院子或天井中,为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小时候厅上来了客人,就躲在屏后望一下。旧社会男女有别,双方不能见面,只得借助屏风了。古代的画中常见室内置屏,它与帷幕起着同一作用。在古时皇家的宫廷中,屏就用得更普遍了。
③从前女子的房中,一般都要有屏,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牡丹亭》“游园”一出中有“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一句,用锦屏人来代指闺中女郎。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因而在艺术上有雅俗之别,同时也显露了使用人不同的经济与文化水平。
④屏也有大小之分。从宫殿、厅堂、院子、天井,直到书斋、闺房,皆可置之,因为场合不同,自然因地制宜,大小由人了。近来我也注意到,屏在许多餐厅、宾馆中用得很普遍,可是总勾不起我的诗意,原因似乎是造型不够轻巧,色彩又觉伧俗,绘画尚少诗意。这是因为制作者和使用者没有认识到屏在建筑美中应起的作用,仅仅把它当作活动门板来用的缘故。其实,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⑤屏是真够吸引人的,“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也够得一些闲滋味,未始不能起一点文化休憩的作用。聪明的建筑师、家具师们,以你们的智慧,必能有超越前人的创作,诚如是,则我写这篇小文章,也就不为徒劳了。
1.文中多处引用古诗,对其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引用了许多古诗句,使文章内容丰满,富有诗情画意;使语言生动有趣,增强了说明文的文学色彩。
B.第①段引用了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幼时对屏风无限的向往与喜爱之情。
C.第③段引用了《牡丹亭》“游园”中“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一句,说明古代女子长期待在闺中不能领略自然风光。
D.第⑤段引用了“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点出“屏”的文化内涵,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更好地开发和使用屏风的希望。
2.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很富有诗意的名词”中“诗意”一词,写出了作者对屏风的美好的感觉和印象。
B.“后来每次读到诗词中咏屏的佳句”中“咏”歌颂赞美之意,表达出了本文作者对屏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C.“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中“点缀”一词准确地说明了屏风在居室中所起的衬托和装饰的作用。
D.“仅仅把它当作活动门板来用的缘故”中,“仅仅”表示程度,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现实生活中没有真正体现出屏风价值的运用感到遗憾和不满。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由于古诗词及古画的感染和影响,作者从小时候就对屏风产生了喜爱和向往之情。
B.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具体才行。
C.文中作者的着眼点在于对屏风的使用和设置方面发表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并借此唤起建筑师、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风在今天得到更好的使用。
D.对于屏风,作者从专业工作者的角度,运用了一些专业术语详细介绍了屏风,使读者获得了比较全面的关于屏风的知识。
11.①以前,曾听过一首歌,有这样几句歌词:“如果水倒流,落叶飞回枝头,还有多少爱人到白头;如果水倒流,一切可以从头,还有多少眼泪不再流。”水能倒流,在大多数人眼里是不可能的。然而,最近笔者到新疆哈密去旅游,却亲眼见识了水倒流的奇观,真的是水往高处流,而且存在多处这样的情况。
②这个奇观出现在哈密西山乡喀尔里克山山角下,距哈密市区50千米。为验证水往高处流,当时有人曾叠了两只纸船,纸船确实随着水流逆势而上。
③当地村民说,这种现象已存在好几年了。发生水倒流的地段在一个小山坡上,山坡总长度在60~70米,小山坡的垂直高度在3~5米。这个小山坡上的水渠比较富有特点,每隔一段距离都会有一个弯,而且它拐弯的地方都比前一个弯要高,拐弯处的水流明显减慢。
④有专家推测,水之所以能从低处向高处流,原因是某一段的水源头较高,导致水的推动力较大,即使某段高低分明,水流也会像海水发生潮汐现象一样逆势而上。
⑤前两年,有人在广东惠州市惠东县梁化林场的山路上,也发现过水倒流的现象。那里距惠州市区也是50千米。明明是上坡路段,但当在坡底停车挂空档时,车子会自动溜上坡去,而且车子越重,车子上坡的速度会越快。
⑥那里的地名叫沙弗岗,在一段约200多米的一个V形路面上,有心人用油漆在上面写了“怪坡”两字。
⑦“怪坡”两字的“怪”字在下,“坡”字在上,有人拿一瓶水往“怪”字倒去,不一会儿水便向“坡”字流去。有人解释说,这是错觉现象,是特殊地势造成的。据说曾有聪明之人,拿了广口玻璃器皿装上水进行试验,却看到器皿的水平线是下坡端高、上坡端低。这就用事实说明,斜坡貌似上坡,实为下坡,乃眼睛的错觉造成的。
⑧但还是有不少人强烈反对这种“错觉说”。他们对这些现象进行独辟蹊径的解释——这些特殊地段的特殊现象是该地段重力反位倒转特性使然。原因是此地周围有强磁矿场,发生了重力高低位置的奇异倒转现象,这是水能倒流的真正谜底。
⑨不过,这种解释需要科学试验来证实,例如,证明当地确实有强磁矿场。
1.第⑦段加点词“据说”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2.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新疆哈密存在多处水往高处流的情况。
B.广东惠州市惠东县梁化林场的山路上,也发现过水倒流的现象,有专家推测,这是错觉
现象,是特殊地势造成的。
C.有人认为,“怪坡”周围有强磁矿场,发生重力高低位置的奇异倒转现象,这是水能倒流的真正谜底。
D.水倒流的奥秘现在还没有定论,需要进一步科学论证。
三、应用
1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
①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③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材料二
①在福州特有的“拗九节”来临前夕,为弘扬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福州市妇联、鼓楼区妇联等联合举行了以“福享拗九粥、孝情暖万家”为主题的拗九节活动。
②焦作市博爱县在端午节前夕,为百位寿星老人举办“敬孝心”活动。
材料三漫画(见右图)
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你从中得出的结论。(30字左右)请介绍材料三漫画的画面内容,并揭示其寓意。(介绍时注意要素齐全,顺序合理,70字左右)。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
1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守望是海子心中那座面朝大海的房子,是舒婷视线里那条被雾打湿两翼的双桅船,是徐志摩康桥边那段彩如似的梦,是汪国真所向往的大漠、森林、崇山峻岭……其实守望很简单,它是一种感受。
请以“守望”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有真情实感;③文体不限;④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30行);⑤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参考答案
一、积累
1、B
【解析】
此题考查病句的辨析的能力。A否定不当。三个否定相当于一个否定,句意成了“网络技术没有为生活带来方便”,与事实不符。去掉“没有”即可。C残缺宾语。句末应加上“的行为”。 D分句间的语序不当。按照正常的逻辑顺序,应先班级,再学校。
2、C
【解析】
A芸芸众生:原指世间的一切生灵。后多指大群无知无识的人。“我”是一个人,自然不能说是“芸芸众生”。B莫衷一是:指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使用时,主语不能是某一个人。D以邻为壑:拿邻国当作大水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比喻只图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使用语境明显错误。
3、D
【解析】
试题分析:“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意思是:曾经到过沧海,看到别处的河流也就不足为顾了。后人引用多喻指对爱情的忠诚,说明非伊莫属、爱不另与。适用对象错误,也与语境不符。故答案为D。
4、B
【解析】
试题分析:B.缺少宾语,在句末加“的能力”等。故答案为B。
5、(1)海日生残夜 (2)山重水复疑无路 (3)波撼岳阳城 (4)燕然未勒归无计 (5)千里共婵娟 (6)贫贱不能移 (7)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解析】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撼”“婵”“烽”“抵”等字词的书写。
6、示例1:简•爱是强者。在舅舅家寄住时,她反抗欺负侮辱她的骄横残暴的表哥,反抗厌恶痛恨她的里德太太。在洛伍德学校时她曾对好友海伦说,“当我们无缘无故挨打的时候,我们应该狠狠地回击”,从她的言行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简•爱的斗争、反抗精神。她使我们相信拥有独立人格、自尊自强的女子,即使出身卑微、遭遇不幸也定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示例2:孙悟空是强者。大闹龙宫,大闹地府,大闹天宫。大圣尊崇“强者为尊”,自称“天生圣人”,挂起“齐天大圣”的旗帜,蔑视皇权,反对等级制度。他一身神通,喊出“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的口号。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名著的知识积累。四个选项中符合“强者”的条件的有孙悟空和简·爱。因为孙悟空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体现在大闹天宫、大闹蟠桃会、并自封为“齐天大圣”等情节上。简·爱也属于强者,寄住在舅舅家,对于欺负自己的表哥敢于反抗,在洛伍德学校时她曾对好友海伦说,“当我们无缘无故挨打的时候,我们应该狠狠地回击”等情节都能显示出来。
而祥子虽然最初有自己的梦想,也肯干,但在经历了许多事之后沦落成为自私自利、狡猾奸诈、麻木不仁的行尸走肉。范进是旧社会封建科举制度的受害者,他面对胡屠户起初唯唯诺诺,对于对方的怒骂,丝毫不予反抗,后来又变的势力狡猾。这两者都缺乏独立的人格。据此理解作答。
二、阅读
7、1.(1)松弛;(2)有的人;(3)佩服;(4)根本。
2.B
3.或 指 为 生 事 / 格 不 下 / 其 后 盗 起 / 人 服 其 先 见。
4.(1)陈禾拉住皇上的衣服,请求让自己说完。
(2)陛下不惜被撕破衣服,我难道敢吝啬头颅来报答陛下吗?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重点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弛”,本义即为“松弛”;“或”,古今异义,今义为“或许”,古义为“有的人”;“服”,一词多义,有衣服、佩服、服从等意,这里意为“佩服”;“本”,本义即为“根本”。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2.本题考查辨析文言虚词的能力。文言虚词是文言文学习的基本内容,要特别注意重点虚词的用法。作答本题时,首先要把握“之”的基本用法,然后结合语境来分析。例句和B项中的中“之”,意思都是“助词,的”;A项中的“之”,意为代词;C项中的“之”,意为“助词,宾语提前的标志”; D项中的“之”,意为“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无实义”。故选B。
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对文意的领会。首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依据语境断句。可借助标志性词语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分清谓语动词的界限,注意对称句式,常见虚词的位置及词性,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比如借助句式,借助对话词“曰”、“云”等。本句是一个主谓句,要注意谓语动词“格”和虚词“其”都应用于句首,另外“人服其先见”是一个主谓句,所以应在“格”“其”和“人”前断开。
4.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
(1)引,拉;上,皇上;毕,完。
(2)岂,难道;首,头颅;报,报答。
参考译文: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考中元符三年进士。天下长久太平,军备松弛,东南一带尤其严重。陈禾请求增加守军、修补城墙,用来防备不测。有人指责这是无端生事,搁置起来不予批复。后来盗贼闹事,人们才佩服他的预见能力。
当时童贯的权势越加扩张,和黄经臣一起执掌大权,内外呼应做坏事,士大夫因畏惧而不敢正视。陈禾说:“这是国家安危的根本啊。我所处职位有进言的责任,这时候不进言劝谏,一旦调任给事中,进谏就不是我的本职了。”他首先上书直言弹劾童贯。又弹劾黄经臣:“依仗恩宠玩弄权势,在朝廷同列中夸耀自己。常常说诏令都出自他的手中,说皇上将任用某人,举行某事,不久诏书下达,都跟他所说的相同。那发号施令,是国家的重大事情,降免昏庸官吏和提拔贤明之士,是天子的大权,怎么能让宦官参与其中?”
陈禾论奏还没结束,皇上就恼怒地拂衣而起。陈禾拉住皇上的衣服,请求让自己说完。衣袖被撕落,皇上说:“正言撕破我的衣服啦。”陈禾说:“陛下不惜被撕破衣服,我难道敢吝惜头颅来报答陛下吗?这些人今天得到富贵的好处,陛下将来会遭受危亡的祸患。”陈禾的言辞更加激烈,皇上改变了脸色说:“你能像这样尽心进言,我还有什么可忧虑呢?”内侍请皇上换衣服,皇上回绝他说:“留着破衣表彰正直的大臣。”
8、阡陌交通,说明人多,到处都修好了路,交错相通;人多,养的鸡狗就多,因此可以相闻。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和把握。要求学生能够结合文本主旨分析。文章以“阡陌交通”,说明人多,到处都修好了路,交错相通,表现出桃花源内井然有序;“鸡犬相闻”表明了人多,养的鸡狗就多,因此可以相闻。写出了桃花源人和睦安定的社会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之情。
9、1.C
2.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3.①铡美案;狸猫换太子;陈州放粮;铡包勉等。②包拯是一个有智慧,有骨气,爱国家,爱百姓,为官廉洁、刚正,执法严峻,铁面无私,克己奉公的大清官。
【解析】
1.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A:害怕/害怕;B:脸色/脸色;C:虽然/即使;D:平民/平民。故选C。
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这句话的意思是:包拯性情严峻刚直,憎恶办事小吏苛杂刻薄,务求忠诚厚道,虽然非常憎恨厌恶,但从来没有不施行忠恕之道的。可以根据句意进行停顿。
3.此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和知识积累。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从“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可知包拯为官清廉;从“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可知其正直。任举一两个包拯办案的例子即可,如铡美案,陈州放粮。
选自《宋史》 作者:脱脱 年代:元
参考译文:(包拯)转到端州当知府,升为右司郎中。包拯在朝廷为人刚强坚毅,贵戚宦官因此而大为收敛,听说的人都很害怕他。人们把包拯笑比做黄河水清(一样极难发生的事情)。小孩和妇女,也知道他的名声,叫他“包待制”。京城里的人因此说:“(暗中行贿)疏不通关系(的人),有阎罗王和包老头。”按旧规矩,凡是诉讼都不能直接到官署(递交状子)。包拯打开官署正门,使告状的人能够到跟前陈述是非,办事小吏因此不敢欺瞒。包拯性情严峻刚直,憎恶办事小吏苛杂刻薄,务求忠诚厚道,虽然非常憎恨厌恶,但从来没有不施行忠恕之道的。(他)跟人交往不随意附和,不以巧言令色取悦人,平常没有私人信件,连朋友、亲戚也断绝往来。虽然地位高贵,但(穿的)衣服、(用的)器物、(吃的)饮食跟当百姓时一样。(他)曾经说:“后代子孙当官从政,假若贪赃枉法,不得放回老家,死了不得葬入家族墓地。假若不听从我的意志,就不是我的子孙。”
10、1.C
2.B
3.D
【解析】
1.C错,应是:第③段引用了《牡丹亭》“游园”中“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一句,说明从前女子的房中,一般都要有屏。
2.B错,应是:因为小时候受到咏屏的佳句的影响,对屏风产生了喜爱和向往之情。
3.D错,对于屏风,作者不是从专业工作者的角度,用一些专业术语详细介绍屏风,使读者获得比较全面的关于屏风的知识,而主要是从欣赏者的角度,介绍有关屏风的功用及如何使用屏风。
11、1.不能删掉。“据说”表不确定,表明试验没有确切的依据,如果去掉,就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B
【解析】
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仔细阅读文章,开头写自己“亲眼见识了水倒流的奇观,真的是水往高处流,而且存在多处这样的情况”,然后通过写在“哈密西山乡喀尔里克山山角下”看到水倒流,专家推测,水之所以能从低处向高处流,原因是某一段的水源头较高,导致水的推动力较大。又写“广东惠州市惠东县梁化林场的山路上,也发现过水倒流的现象”,有人解释说,这是错觉现象,是特殊地势造成的。最后写他们对这些现象进行独辟蹊径的解释——这些特殊地段的特殊现象是该地段重力反位倒转特性使然。
2.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赏析能力,在说明文中,开头引用小故事、名言等,其作用一般是:1.激发读者的兴趣。2.引出说明对象。然后结合具体文章分析即可。
【小题3】C项与原文“原因是此地周围有强磁矿场,发生了重力高低位置的奇异倒转现象,这是水能倒流的真正谜底”不符。
三、应用
12、(1)不论在古代还是现代,人们都很重视孝道文化。
(2)画面内容示例:画面的主体由三个人组成,医生、老人、老人的儿子。一位老人患了“孤独症”,表情痛苦;医生手拿处方,处方上写着“当归每周两次”的字样;老人的儿子则左手扶着额头,表情愧疚。
寓意:只有孝老敬亲,才能家庭和美。
【解析】
(1)这是一道综合性试题。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两则材料内容都认真研读,找到两则材料关注的共性问题,加以整合,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一条最主要的信息。如可分析材料一“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材料二“为百位寿星老人举办‘敬孝心’活动”等句,即可归纳出不论在古代还是现代,人们都很重视孝道文化的结论。
(2)本题考查学生对漫画的理解。读懂漫画中的对白或说明文字,读懂漫画的构图,读懂漫画中的要素,要素包括:“人”“物”“对白”等。仔细观察画作,把画面上的内容分层次或方位用说明性语言描述出来,综合画面内容,把画作寄寓的感情或深刻含义表达出来。要注意漫画中的文字内容,如“当归每周两次”。这些文字内容往往揭示漫画的主题。描述图片注意抓住题干要求的重心,重点描述图片中的对象的特征,内涵等。画面由医生、老人、老人的儿子这三个人组成。老人患了“孤独症”,医生手上处方写着“当归每周两次”的字样,用以告诫儿子。寄寓着“只有孝老敬亲,才能家庭和美”的道理。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
13、符合题意即可。
范文:
守望希望
守望都没有目标,坚持便没有意义.
——题记
"现在到了初三,作业也多了“班主任仍在讲台上不厌其烦地讲着。又是初三,又一次的提到了初三,托着腮打算发着更长的呆,不行,还有很多作业,于是便又提起笔,刷刷的写着。其实有时都不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我曾想过考进重点高中,这是我守护的小小心愿,也是我对未来的希望,可是,似乎连这个希望都显得那么的渺小。
妈妈曾经对我说过:“等你高考的那一天,我会在门外等你考完试。”我望着妈妈,不禁“啊”了一声,接着妈妈便认真的说:“可是你也要让我有那份坚持,让我感到有希望才行啊!”我想了想,心情便更沉重了,因为我怕妈妈会失望,更怕我守望的未来会破灭。
自从我上了初三后,妈妈真的很抓我学习,每当星期五回去时,我都要告诉妈妈这个星期学了些什么。而妈妈不是在做着饭,就是在洗着衣服。妈妈经常会问的便是:“你学进去了没有?听懂了吗?数学和英语有没有补上去?”然后我便会一一回答妈妈的问题,因为妈妈对我的关心,我并不想她的守望会落空,并不想她的守望会有漏洞,于是我便帮她小心翼翼地守护着这希望,这守望。而妈妈之所以还有守望,是因为妈妈对我有希望,哪怕这希望真的很渺小,真的很脆弱,于是我便要不断的对它充电,使它变大,而这唯一的发电站便来自于我的勤奋学习,低低头,为了妈妈的守望,为了我的守望,我便需要在书海中耕耘,不断地播种种子。
做在宿舍的床上,珊对我们说:“守望都没有目标,坚持便没有意义。这句还是我曾经的个性签名呢!”守望都没有目标,坚持便没有意义。低着头想了想,似乎还蛮有道理的,那么守望便需要有目标,空守守望是没有用的,这样坚持下去是白搭,反而还浪费青春年华。于是有个守望还不行,守望中还需要有目标,这样的守望才会有希望,才会有实现的那一天。于是,我的守望中便加了目标。
今天守望着明天,明天守望着后天,无论怎样,都对未来充满着希望,不再回头,不再留恋,我的明天将会更加精彩,我的守望将会实现。
【解析】
这是一篇话题作文。
“守望”的意思是看守瞭望,但这个词语的内涵是丰富而广泛的,远远超出了上述解释的范畴。守望的对象可以是一个具体的事物、一种具体的对象;也可以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以及情感的演绎与升华。所以同学们在写作时,可以守望一片天空、一缕阳光,也可以守望旧时的朋友或原来的自己,也可以守望平凡、成熟、淳朴甚至亲情。
首先明确守望的对象,接下来要写出如何完成守望:如需要勇气,需要坚强,需要执着等等。最后明确守望的意义。
广东省深圳宝安区四校联考 2024 年中考语文最后冲刺模拟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广东省深圳宝安区四校联考 2024 年中考语文最后冲刺模拟试卷(解析版),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下列各项中, 没有语病的一项是,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经典诗文积累,名著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重点中学中考五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届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重点中学中考五模语文试题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判读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安徽省阜阳市六校联考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安徽省阜阳市六校联考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题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默写,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完成后面小题,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