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物理考点实验专题训练——简单机械
展开2022年中考物理考点实验专题训练——简单机械
题型一 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1.(2021·广东越秀·模拟预测)(1)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使用的杠杆如图所示。
①实验前,应先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______位置平衡。
②如果在杠杆的A处(左第四格)挂3个相同的钩码,则在B处(右第二格)要挂______个同样的钩码,杠杆才能保持平衡。
③如果将、处的钩码都远离支点一个格,杠杆会向______端下沉。(填“左”或“右”)
(2)木块与小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遇到一障碍物时,小车停下,木块从车上的点滑至点(如图中甲),是因为木块具有______;木块能停在点,说明木块在滑动过程中受到向______ (填“左”或“右”)的摩擦力作用。为测量摩擦力的大小,小强在障碍物上固定了弹簧测力计拉住木块,用手拉着小车向左运动(如图中乙)。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______ (填“左”或右”),大小是______。
2.(2021·内蒙古·鄂温克族自治旗教学研究室一模)小明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刻度均匀的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0.5N重的钩码若干个。
(1)杠杆静止在如图A所示的位置,为顺利完成实验,则应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用图B的方案进行探究,若在左侧钩码的下方再挂一个钩码,则右侧所挂钩码须向右移动______格,可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
(3)丙同学通过对数据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与小组同学交流后,乙同学为了证明丙同学的结论是错误的,他做了如图C的实验,此实验_______(能/不能)说明该结论是错误的,此时,动力×动力臂______(选填“变大”、“不变”、“变小”)。根据图中信息能计算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应是______N。
3.(2021·辽宁·阜新市教育服务中心一模)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每个钩码重为0.5N(钩码个数若干),弹簧测力计量程为0~5N。
(1)如图甲所示,杠杆在此位置静止,这时杠杆___________(选填“平衡”或“不平衡”)。
(2)调节杠杆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是为了便于测量___________。
(3)乙图中杠杆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若在A点下方再挂1个相同的钩码,为使杠杆保持水平平衡,则需将B点的钩码向右移动___________格。
(4)实验时,多次换用不同数量的钩码,并改变钩码在杠杆上的位置,重复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
(5)丙图中杠杆每个小格长度均为5cm,在C点竖直悬挂4个重为0.5N的钩码,当在D点用如丙图所示动力F拉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动力F ___________1N(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2021·江苏·吴江盛泽中学一模)学习了杠杆知识后,小红利用身边的物品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她所选择的器材有:铅笔、橡皮若干(每块橡皮质量为10g)、细线、刻度尺等.
(1)她将细线大致系在铅笔的中部位置,铅笔静止后如图甲所示,若想调节铅笔水平平衡,她应将细线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2)调节水平平衡后,她用细线绑定数量不等的橡皮挂在杠杆支点两侧,如图乙所示,她所测数据记录如下:
动力F1/N | 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L1/m | 阻力F2/N | 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L2/m | F1L1/Nm | F2L2/Nm |
0.2 | 0.02 | 0.1 | 0.04 | 0.004 | 0.004 |
记录数据后,同桌的小亮按现有方案得出如下结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这个结论与杠杆平衡条件________(选填“相符”或“不相符”),为了进一步完善实验,小红尝改变力的大小、改变力的方向、改变力的作用点继续进行探究,她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
(3)在实验过程中,铅笔水平平衡后(如图乙),小红不小心将前端细长的铅笔芯弄断了(如图丙),她立刻将铅笔稳住,并将铅笔芯放到左端细线处固定(如图丁),则松手后铅笔( )。
A.左端下沉 B.右端下沉 C.仍然水平平衡
5.(2021·天津和平·一模)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小华同学先把杠杆的中点支在支架上,杠杆静止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应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
(2)如果利用如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每个钩码重0.5N杠杆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应为______。如果保持弹簧测力计拉力作用点的位置不变,把弹簧测力计沿虚线方向拉,为了保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其示数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某次实验中,用如图丙所示的方式悬挂钩码,杠杆也能水平平衡(杠杆上每格等距),但老师却往往提醒大家不要采用这种方式。这主要是以下哪种原因_______(选填字母)
A.一个人无法独立操作B.需要使用太多的钩码C.力臂与杠杆不重合D.力和力臂数目过多
(4)某同学想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测量刻度尺的质量如图丁所示:
①将刻度尺平放在支座上,左右移动刻度尺,找出能够使刻度尺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的支点位置,记下这个位置,它就是刻度尺的重心;
②将重为G的物体挂在刻度尺左边某一位置,向右移动刻度尺,直到刻度尺能够在支座上重新保持水平平衡。记录物体悬挂点到支座的距离和刻度尺的_______到支座的距离;
③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以计算出刻度尺的质量_______(用题目中所给物理量表示)。
6.(2021·四川珙县·二模)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每个钩码重力相等,杠杆刻度均匀且质量均匀。
(1)实验前,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如图所示,此时应把杠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让它在______位置平衡,此时A(或者B)点到支点的距离______力臂的长度;
(2)小周同学所在实验小组完成某次操作后,实验现象如图所示,他们记录的数据为:动力F1=1.5N,动力臂l1=0.1m,阻力F2=1N,则阻力臂l2=______m;
(3)下列四个因素中,不会带来实验误差的是______;
A.铁架台自身的重力足够大 B.单个钩码的重力不完全相等 C.悬挂钩码的绳套重力偏大 D.杠杆与转轴之间的摩擦偏大
(4)小张在实验中多次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主要是为了______;(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选填答案序号)
A.减小摩擦 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C.使每组数据更准确 D.获取多组实验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
(5)小周同学所在实验小组在完成规定实验后,他们想进一步探究,如果杠杆受到F2、F3两个阻力,结构会怎样?通过实验,他们得到了如图所示的结果,根据这个结果,可以初步得出,在这种情况下杠杆的平衡条件为:F1l1=______。(F1、F2、F3的力臂分别用l1、l2、l3表示)
7.(2021·山东桓台·一模)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如图甲,把质量分布均匀的杠杆中点O作为支点,其目的是消除___________对实验的影响。实验前应先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为了方便直接测出___________。
(2)图乙中杠杆恰好处于水平位置平衡,若在A处下方再挂一个相同的钩码,为使杠杆保持水平平衡,需将挂在B处的钩码向右移动___________格。当杠杆平衡、钩码静止时,挂在A处的钩码所受重力和钩码所受拉力是一对___________(选填“平衡力”或“相互作用力”)。
(3)如图丙,小明取下B处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钩在C处,使杠杆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每个钩码重),弹簧测力计示数_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如果竖直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它是___________杠杆(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
题型二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8.(2020·湖南师大附中博才实验中学三模)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完成了“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下表是各次实验记录的数据:
次数 | 钩码重(N) | 动滑轮重(N) | 拉力(N) | 机械效率(%) |
1 | 0.5 | 0.4 | 0.31 | 53.8 |
2 | 1 | 0.4 | 0.5 |
|
3 | 1 | 0.5 | 0.54 | 61.7 |
请你对表中各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回答下列问题:
(1)第2次实验中漏了一个数据,它的值是______;
(2)通过分析第1、2次的数据可得出结论:使用相同的滑轮组,物体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______;
(3)将上述三个机械效率取平均值,并认为它是这个滑轮组准确的机械效率,这种做法对吗?为什么?______。
9.(2021·山东胶州·一模)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忽略绳重和摩擦):
(1)利用图甲装置进行实验,若重物以0.1m/s的速度匀速上升,则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移动的速度为______m/s。
(2)只改变动滑轮重,提升同一物体进行多次实验,获得数据并绘制出如图乙所示的图像,分析图像可知被提升物体所受的重力相同时,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______。
(3)分析图像中的A点可知,被提升物体所受的重力为______N。
(4)小明同学分别使用动滑轮重相同的甲、丙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甲、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10.(2021·广东·珠海市紫荆中学三模)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某组同学用滑安装了如图甲、乙所示的滑轮组,实验测得的数据如表所示(每个滑轮重0.5N)。
次数 | 物体的重力 | 物体提升高度 | 拉力 | 绳端移动的距离 | 机械效率 |
1 | 2 | 1 | |||
2 | 3 | ||||
3 | 4 | ||||
4 | 2 |
|
(1)表格内的第4次实验中应补充的数据是______ (结果精确到),这次数据是用图中______ (填“甲”或“乙”)所示的滑轮组测得的;
(2)如图乙,若动滑轮重120N;忽略绳重和轮与轴的摩擦,一个质量为60kg、站在地上的人向下拉绳子自由端运送货物时,此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最大值是______。
11.(2019·湖北·襄阳四中模拟预测)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第1、2、3次实验装置分别如图的甲、乙、丙所示。
次数 | 钩码重 G/N | 钩码上升高度h/m | 有用功 W有用/J | 测力计拉力F/N | 测力计移动距离s/m | 总功 W总/J | 机械效率η |
1 | 4 | 0.1 | 0.4 | 1.1 | 0.5 | 0.55 | 72.7% |
2 | 4 | 0.1 | 0.4 | 1.6 | 0.3 | 0.48 | 83.3% |
3 | 2 | 0.1 | 0.2 | 0.9 | 0.3 | 0.27 |
|
(1)第3次实验中的机械效率是______%;
(2)比较第2次实验和第3次实验,可得出初步结论:使用同样的滑轮组,______;
(3)第1次实验中动滑轮个数比第2次实验多,因而,由第1、2次实验可知:______。
12.(2021·山东·禹城市教育和体育局一模)如图是智慧小组“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测得的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 | 物重G/N | 物体上升高度h/m | 拉力F/N | 绳端移动距离s/m | 机械效率η |
1 | 1 | 0.1 | 0.6 | 0.3 | 55.6% |
2 | 2 | 0.1 | 1.0 | 0.3 | 66.7% |
3 | 4 | 0.1 | 1.8 | 0.3 |
|
(1)实验过程中,应竖直向上_____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
(2)第三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____。
(3)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同一滑轮组,物重___________,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4)若在第三次实验中,物体上升的速度为0.1m/s,则拉力F的功率为___________W
(5)创新小组也利用重为1N、2N、4N的物体进行了三次实验,每次测得的机械效率均大于智慧小组的测量值,则创新小组测量值偏大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测拉力时,弹簧测力计未调零,指针指在零刻度线下方
B.弹簧测力计每次拉动物体时均加速上升
C.所使用的动滑轮的重力小于智慧小组
13.(2020·湖南湘潭·中考真题)测量如图所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 钩码重力 | 钩码上升高度 | 拉力 | 绳端移动距离 | 机械效率 |
1 | 1.0 | 5 |
| 15 | |
2 | 1.5 | 5 | 0.8 | 15 |
|
3 | 2.0 | 5 | 1.0 | 15 | |
4 | 2.0 | 10 | 1.0 | 30 |
(1)实验过程中,应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竖直向上做__运动。第1次实验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所示,为__N。
(2)第2次实验时所做的有用功为__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__。
(3)分析1、2、3次实验的数据可知,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时,重物重力越__(选填“大”或“小”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分析3、4次实验的数据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钩码上升的高度__(选填“有关“或“无关” 。
(4)结合生产生活实际,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下列选项中也可提高机械效率的是__。
A.增大绳重
B.减轻动滑轮重
C.加快物体提升的速度
14.(2020·四川省成都市石室天府中学三模)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小楷与同学们用同一滑轮组进行了三次实验,如图所示,每次实验小楷沿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测得实验数据记录如表1:
表1
实验序号 | 钩码重 | 钩码上升高度 | 绳端拉 | 测力计移动的距离 | 机械效率 |
1 | 2 | 0.1 | 0.8 | 0.3 | 83.3 |
2 | 4 | 0.1 | 1.5 | 0.3 | 88.9 |
3 | 6 | 0.1 |
| 0.3 |
|
(1)第 3 次实验中拉力 F 的大小为______N,测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分析数据可知,使用同一滑轮组,其机械效率η 与物重G 存在一定关系,比较符合两者关系的图像是下列的______;
A.B.C.D.
(3)在测量拉力时,小睿同学觉得弹簧测力计运动时不便于读数,就让弹簧测力计处于静止时读数,小睿测得的机械效率______(选填 “偏高”、“偏低”或“不变”)。
参考答案:
1. 水平 右 惯性 左 左
2. 右 1 能 不变 2
3. 平衡 力臂 1 避免结论的偶然性,得出普遍规律 大于
4. 左 不相符 多次实验,得到普遍规律,避免偶然误差 B
5. 左 2.25N 变大 D 重心
6. 右 水平 等于 0.15 A D F3l3+F2l2
7. 杠杆自重 力臂 1 平衡力 大于 省力
8. 66.7 高
9. 0.3 低 4 相同
10. 乙
11. 74.1 提升的钩码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大 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的个数越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小
12. 匀速缓慢 74.1% 越大 0.54 C
13. 匀速 0.6 0.075 大 无关 B
14. 2.2 90.9 D 偏高
2023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简单机械实验专题: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简单机械实验专题,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中考高频考点专题训练 简单机械作图: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高频考点专题训练 简单机械作图,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图是指甲剪的示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物理高频重难点考点专题解读与训练专题12力学实验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高频重难点考点专题解读与训练专题12力学实验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特点实验,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