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试题(含详解)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试题:近代世界和近代中国 专题7(含详解)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试题:近代世界和近代中国 专题7(含详解),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部分 一、近代世界 专题七一、选择题1.(辽宁联考三模)16世纪初,威尼斯人和埃及人力图帮助印度王公把葡萄牙人赶出印度洋。后来,土耳其人也参与到反对葡萄牙人的运动中来。葡萄牙人遭到反对的主要原因在于( B )A.天主教与伊斯兰教的宗教冲突B.新航路开辟导致的经济利益矛盾C.葡萄牙人主导了早期殖民扩张D.亚洲和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解析】 天主教与伊斯兰教的宗教冲突与题干内容无关,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时间16世纪初可知,此时的时代背景是新航路开辟,这条航路促进了欧亚贸易的发展,也是葡萄牙和欧洲其他国家在亚洲从事殖民活动的开端。1508年威尼斯人和埃及人力图帮助印度王公把葡萄牙人赶出印度洋,土耳其人也参与到反对葡萄牙人的运动中来,主要是因为新航路开辟导致的经济利益矛盾,故B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葡萄牙和其他国家在印度洋的矛盾,与早期殖民扩张无关,故C项错误;亚洲和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兴起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与题干内容无关,故D项错误。2.(广东二模)从1585年到1604年,英国每年至少有一百到两百艘国家授权的武装商船出海,他们专门在大西洋和加勒比海劫掠西班牙运输船队。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C )A.工业革命需要寻求大量原料B.英国已夺得世界的殖民霸权C.新航路开辟后多国殖民竞争D.航路转移促进了贸易的繁荣【解析】 1585年到1604年,英国尚未进行工业革命,故A项错误;英国夺得世界的殖民霸权是在18世纪打败法国后,故B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后列强的殖民竞争激烈,英国与西班牙的矛盾尖锐,故出现材料所述现象,故C项正确;材料主旨不是说明航路转移促进了贸易的繁荣,而是强调殖民扩张的矛盾,故D项错误。故选C。3.(濮阳三模)弗兰克曾说:“正如历史学家所知道的,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了一个世界。’……人们甚至丝毫没有想到,也许还有另一条相反的道路,也许是世界创造了欧洲。”他在此处强调的是( C )A.全面否定欧洲中心论观点B.要从另一种角度看待欧洲发展C.要以整体的观点看待历史D.要以反殖民主义态度看待欧洲史【解析】 “也许是世界创造了欧洲”是从世界角度看待历史,显然是整体的历史观,C项正确;A项中全面否定不符合材料主旨;B项中另一个角度说法不具体;D项中反殖民主义不是材料主旨。 4.(昆明一中)1609年,被誉为“国际法之父”的荷兰人格劳秀斯发表了《海洋自由论》,指出“任何国家都享有航行和交通自由的权利”。这一思想( D )A.反映了自由主义的兴起和发展B.促进了欧洲各国对新航路的开辟C.本质是为了维护各国的制海权D.是大国扩大海洋势力范围的产物【解析】 材料中的《海洋自由论》的发表,体现出当时对海上权益的重视,据题干时间信息可以得出,所处时代为新航路开辟后早期殖民扩张时期,西方各国为海上霸权展开了激烈的争夺,由此可知,该思想是大国海洋实力争夺的产物,D项正确;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盛行是在工业革命之后,A项不正确;新航路的开辟在题干时间信息之前,B项不正确;材料所述为争夺海上霸权,而不是维护各国的制海权,C项不正确。5.(南充三模)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欧变化巨大: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王权逐步高于教权、人文精神的发展和新教派的兴起。材料反映出( B )A.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B.西欧社会的转型C.国际格局的初步形成 D.世界市场的雏形【解析】 材料“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欧变化巨大”反映出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欧政治、经济和思想等方面的转型,故B项正确;A项包含在B项之中;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新航路对世界的影响,故C、D两项排除。6.(内蒙古鄂伦春二模)“作为压舱物的瓷器,却以其晶莹的质地、美丽的色彩引起上流社会关注,人们争相追逐,贵族则以其夸耀财富,而烧有个人化纹章的瓷器更是显赫社会地位的象征,一时间,里斯本(葡萄牙首都)成为传播中国瓷器文化的中心。”这说明( B )A.殖民扩张推动中西之间的贸易B.新航路开辟影响了西欧的社会生活C.“地理大发现”引发西欧商业革命D.传统商路变更激化欧洲国家间矛盾【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后中国瓷器进入欧洲社会所带来的影响,说明新航路开辟影响了西欧的社会生活,故答案为B项; 材料没有涉及殖民扩张,排除A项;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没有反映欧洲国家之间的矛盾,排除D项。7.(宝鸡三模)唐晋在《大国崛起》中说:“过度依赖外界的经济和各行其是的地方政权使荷兰受制于人,这是荷兰走向衰败的原因。”以下有关荷兰走向衰败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C )A.英国崛起挤占了荷兰海外市场B.荷兰缺乏自由宽松政策支持C.经济基础脆弱与中央集权缺失D.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影响小【解析】 “过度依赖外界的经济和各行其是的地方政权使荷兰受制于人,这是荷兰走向衰败的原因。”说明荷兰失败的原因是经济基础薄弱以及中央集权力量缺失,C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自由宽松属于荷兰经济政策,B项错误;D项两个革命是新航路开辟之后的影响,有利于荷兰的发展。8.(唐山五校联考)英国殖民当局于1849年在印度修建了第一条实验性的铁路,之后组建一批铁路公司进行大规模的修建。据统计,1871年为5077英里,1881年为9891英里,1891年为17564英里,1901年为23571英里,1913年为34656英里。对此分析最准确的是( B )A.体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B.有利于英国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C.印度工业化的内在发展需求D.殖民扩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巨大动力【解析】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实质是垄断资本直接控制和利用国家政权,并通过国家政权干预和调节社会经济生活,材料中无体现,故A项错;在印度投资修铁路是英国资本输出的重要渠道,获得较大收益,有利于维护英国的国际金融地位,故选B项;C、D两项与材料无关。 9.(太原二模)1650~1749年,英国小麦价格下跌33%,工业品价格下跌29%,而建筑行业工人实际工资却提高了33%,其他行业工人实际工资也多有增长。“缺乏人手的抱怨到处都可以听到”。这表明此时的英国( D )A.商品价格下跌导致经济衰退B.工资增长致使技术创新乏力C.贫富差距拉大加剧社会矛盾D.经济状况呼唤传统产业变革【解析】 题干比较了价格下降与工人工资增长,1765年工业革命开始,故A项错误;题干中“缺乏人手的抱怨”,说明需要机器解决劳动力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未提及贫富差距问题,故C项错误;题干比较了价格下降与工人工资增长,资本家利润下降,“缺乏人手的抱怨到处都可以听到”,结合工业革命开始于1765年,故D项正确。10.(聊城二模)读1800~1914年部分国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变化表 1800年1914年英国40%80%法国25%45%德国25%60%推动上表中城市人口占比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B )A.自由放任政策日益盛行B.工厂规模扩大并逐渐集中C.交通运输条件明显改善D.城乡之间的差别日益扩大【解析】 由材料数据可知,1800~1914年部分国家城市人口占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大大提高,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即工厂规模扩大并逐渐集中,故B项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盛行,故A项错误;交通条件和材料数据没有必然关系,故C项错误;D项是材料信息的结果,不是原因。 11.(重庆二模)1777年,英国工业在国民总收入中占24%,农业占45%;到1821年,工业收入上升到31%,农业收入下降至26%。1851年工商业劳动力占有总劳动力的58.7%,农业劳动力占21.7%。这说明英国( A )A.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B.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C.第一产业生产能力日益降低D.社会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解析】 根据材料英国工业收入从1777年的21%上升到1821年31%,工商业劳动力占比58.7%体现了工业化不断发展,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即经济结构中工业比例上升导致了根本性变化,故A项正确;材料的内容仅能体现工业革命促进了工业化进程,不能反映城市化进程,故B项错误;材料仅能反映农业比重降低和农业劳动力变少,不能说明第一产业生产能力降低,结合所学工业革命推动了农业的进步,生产能力有所进步,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社会阶级分化和收入的情况,故D项错误。12.(高考历史模拟卷一)1834年英国《济贫法》改革将“低于舒适原则”确立为公共捐助的基本原则。根据该原则:不论家庭大小和生活支出多少,金钱救济绝对不能超过社区独立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水平,否则,工人们就会寻求救济而非努力工作。对该原则影响最直接的是( A )A.自由主义的盛行 B.重商主义的影响C.议会改革的推动 D.社会矛盾尖锐化【解析】 根据材料“低于舒适原则”“金钱救济绝对不能超过社区独立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水平”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低于舒适原则”是指为失业者提供的保险待遇应低于劳动者的最低工资,以抑制其依赖性和鼓励自足。因为失业保险待遇的给付应能激励失业者的再就业欲望,而如果失业保险待遇的给付标准与失业前的工资相同,则会削弱失业者的求职意愿,导致依赖福利。而1834年,英国即将完成工业革命,推行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A项符合;重商主义与1834年英国史实不符,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议会改革的推动,排除C项;D项错误,排除。二、非选择题13.(高考押题卷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冷战后东亚地区国家制定政策、处理安全事务的重要理论基础是现实主义的权力政治论。这一理论在东亚国家追求权力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东亚安全事务中占据主导地位,并将地区安全维持在某种暂时的非战争和非激烈的对抗状态中。但仅依据权力理论的国家行为不是利他的而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因此它们的行为不仅不能增加各国之间的信任关系、消除不稳定因素,相反会引起其他国家的猜测和担忧,进而在军备建设上做出某种反应,进而加剧原已存在的安全困境,并使地区国家间关系陷入“安全困境——‘逆裁军’——安全困境”的恶性循环。如近年来美国加紧研发TMD,并试图将台湾纳入该系统,此举必然引起中国的疑虑和警惕,并进一步加快国防现代化进程以应对可能的安全威胁。——禚宝山《论冷战后东亚地区“逆裁军”现象》材料二 曹云华认为在美国的崛起过程中,海权起了积极促进作用:首先,海权的发展推动了美国国内商品的出口,维护了美国海外经济利益,加速了美国经济的崛起;其次,海权成为美国争取独立、扩张领土、维护统一的重要工具;最后,海权成为扩大美国政治影响力,实现美国国际战略目标的有力工具。进入全球化时代后,海上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海军也必须“全球化”并进行多国海军合作。从原来的从事对抗性的高强度战争转变为保持海上秩序和进行海军外交。——杨震《论后冷战时代的海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后东亚地区出现“安全困境——‘逆裁军’——安全困境”恶性循环的原因及影响。(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论述海权与霸权的关系,并谈谈中国应该如何实现海权崛起。【答案】(1)原因:亚洲国家各自维护自身的利益,加强军事投入;美国等西方国家干涉亚洲地区事务。影响:使东亚国家关系进一步恶化,不利于地区的稳定与经济发展;东亚国家矛盾加深,有利于美国等西方国家牵制中国的发展,更好地控制东亚,维持美国的霸权利益。(2)关系:英国在1688年至1815年的一百多年时间里,打败西班牙、荷兰、法国发展成为海上霸主,进一步推动了英国的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成就了英国的百年世界霸权。可见,海权发展与大国崛起息息相关,强大的海权是大国崛起的必要条件。崛起:建立强大的海上军事力量;增强并明晰海洋主权意识与国家安全意识;有巨大的海洋利益;加强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14.(湖北5月冲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英国东印度公司发展历史 简介1600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给予东印度公司对东印度15年的贸易专利特许。1647年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建立了23个工厂(即基地),有90个雇员。1670年查理二世授予东印度公司自主占领地盘、铸造钱币、指令要塞和军队、结盟和宣战、签订和平条约和在该占据地区就民事和刑事诉讼进行审判的权利。1689年东印度公司自主地控制着孟加拉、金奈和孟买的统治。1711年东印度公司在中国广东建立了一个贸易点来使用银换取茶叶。1720年英国15%的进口来自印度,几乎所有进口通过东印度公司。1760年除少数海岸贸易外(如本地治里等),法国已被逐出印度。1773年国会通过了《茶叶法案》,给予东印度公司在与美洲贸易时更大的自主权。公司的垄断行为导致了波士顿茶叶事件,引发美国独立战争。1773年东印度公司在孟加拉取得了鸦片贸易的独占权。至1799年,公司走私到中国的鸦片,平均每年可高达900吨。1813年东印度公司对印度和中国的贸易垄断权被取消。1858年特权公司已不适应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要求,东印度公司被英国政府正式取消。——摘编自孟完风、王军《东印度公司与17世纪英国东印度贸易》等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示例】东印度公司的兴衰受经济政策的影响。17、18世纪,资本主义发展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商业资本占主导。作为国际贸易公司,在重商主义经济政策影响下,依靠政府保护和特许经营,东印度公司迅速发展并崛起,为英国确立世界殖民霸主、开展工业革命提供了基础和条件。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自由主义成为主流经济政策。英国取消东印度公司的贸易垄断特权,公司走向衰落。总之,国家经济政策影响东印度公司的兴衰,东印度公司的发展轨迹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记。其它参考论题:论题拟定,可以围绕东印度公司产生的原因、过程、影响等,也可以围绕东印度公司与政治、经济、外交、社会生活等关系的角度展开。如:东印度公司对英国海外殖民扩张影响巨大;东印度公司对以英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影响深远。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试题:近代世界和近代中国 专题13(含详解),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试题:近代世界和近代中国 专题12(含详解),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试题:近代世界和近代中国 专题11(含详解),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四十年代西方中国观的变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