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跟踪强化训练14《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含详解)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跟踪强化训练14《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含详解)第1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跟踪强化训练14《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含详解)第2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跟踪强化训练14《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含详解)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跟踪强化训练14《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含详解)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跟踪强化训练14《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含详解),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衡水期末考试)去甲肾上腺素(NE)既是肾上腺髓质细胞分泌的激素,也是某些神经元分泌的神经递质,这种递质可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神经元兴奋,也可与突触前膜受体结合,抑制NE继续分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NE既参与神经调节,也参与体液调节
    B.NE作用于突触后膜,促进Na+外流
    C.NE与突触前膜受体结合,抑制神经元继续分泌属于反馈调节
    D.突触后神经元兴奋的产生,实现了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
    [解析] 据题干信息,NE是肾上腺髓质细胞分泌的激素,可以参与体液调节,该物质还可以作为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参与神经调节;NE作用于突触后膜,促进Na+内流,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突触前膜分泌NE,而NE反过来与突触前膜受体结合抑制该物质的分泌,属于反馈调节;NE为化学信号,NE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产生电信号,实现了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
    [答案] B
    2.(江西高三联考)如图是描述某种生命活动的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A代表人体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a代表低血糖,则b可代表促进肝糖原分解,c可代表抑制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B.若A代表脊髓,a代表传入神经,则b、c可分别代表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C.若A为下丘脑,a为渗透压升高,则b、c可分别代表抗利尿激素的减少和产生渴觉
    D.若A代表人体B淋巴细胞,a为抗原刺激,则b、c可分别代表浆细胞以及记忆细胞的形成
    [解析] 胰岛A细胞能感受低血糖刺激,分泌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但不能抑制葡萄糖的氧化分解;若A代表脊髓,a代表传入神经,则b、c均代表传出神经;若A为下丘脑,a为渗透压升高,则b、c可分别代表抗利尿激素的增加和产生渴觉;若A代表人体B淋巴细胞,a为抗原刺激,则b、c可分别代表浆细胞以及记忆细胞的形成。
    [答案] D
    3.(北京顺义期末)突触前神经元的轴突末端膨大形成球状或杯状。此结构不能完成( )
    A.突触小泡与细胞膜的融合
    B.突触小泡中神经递质释放
    C.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神经递质的定向运动
    [解析] 突触小体处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化学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发生在突触后膜。
    [答案] C
    4.(合肥高三质检)哺乳动物处在寒冷环境中,机体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不变
    B.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增加
    C.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
    D.下丘脑冷觉感受器兴奋性增强
    [解析] 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提高细胞代谢的速率,使机体产生更多的热量;寒冷环境中,汗液分泌减少,体内水通过汗液散失的少,细胞内液渗透压下降,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弱,尿量增加;寒冷环境中,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汗腺分泌减少,散热减少;冷觉感受器位于皮肤和黏膜等部位。
    [答案] C
    5.(江南十校高三联考)下列有关神经调节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B.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离不开内环境的参与
    C.婴儿尿床,说明婴儿脊髓骶部的排尿中枢还没发育完整
    D.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Na+从细胞外向细胞内运输为主动运输
    [解析] 膝跳反射是非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在脊髓;神经元之间的兴奋通过神经递质传递,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即组织液,再作用于突触后膜,故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离不开内环境的参与;婴儿尿床说明高级神经中枢和排尿反射的低经神经中枢的联系还没建立,能正常排尿说明脊髓骶部的神经中枢是发育完好的;神经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Na+通过离子通道进入细胞是被动运输。
    [答案] B
    6.(潍坊市高三期末)机体内相邻的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系起来,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突触是由上一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与下一神经元的轴突建立的结构
    B.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体现了生物膜的功能特性
    C.突触后膜上存在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保证了兴奋传递的单向性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突触后神经元必然产生动作电位
    [解析] 突触是由上一神经元的轴突与下一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建立的结构;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即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兴奋的传递依赖于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且突触后膜上存在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保证了兴奋传递的单向性;神经递质有抑制性和兴奋性,故突触后神经元不一定产生动作电位。
    [答案] C
    7.(武汉名校联考)图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图中的AB段=BC段;图乙是突触放大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刺激B处,A、C处可在同一时刻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B.③的内容物释放到②中依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
    C.兴奋从D到E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刺激C处,肌肉和E内的线粒体活动均明显增强
    [解析] 由于兴奋通过突触的传递需经过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因此刺激B处,A处先于C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A项错误;③为突触小泡,其内容物为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项正确;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不能从D传到E,C项错误;刺激C处,不会引起E内神经递质释放,因而不会引起E内线粒体活动增强,D项错误。
    [答案] B
    8.(北京海淀期末)下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B是反射弧中的传入神经元
    B.C是位于脊髓的神经中枢(反射中枢)
    C.刺激②处可以在A处检测到膜电位的反转
    D.刺激①处,引起E收缩的过程不是反射
    [解析] 图示为完整的反射弧,根据神经节位置,可知A为感受器,B为传入神经,C为神经中枢,D为传出神经,E为效应器,A、B正确;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当刺激传出神经时,感受器不能检测到膜电位,C错误;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刺激①处引起E收缩,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D正确。
    [答案] C
    9.(贵阳市高三监测)下列关于兴奋传导和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传入神经兴奋部位膜内侧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
    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可能使下一神经元产生抑制
    C.神经元细胞膜静息电位的形成与Na+内流有关
    D.突触前膜通过胞吐释放神经递质需要消耗ATP
    [解析] 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侧的局部电流方向相同,与膜外侧相反;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能够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神经元细胞膜静息电位的形成与K+的外流有关;突触前膜通过胞吐释放神经递质,需要消耗ATP。
    [答案] C
    10.(海南卷)下列有关促胰液素和胰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盐酸进入小肠可促进促胰液素的产生
    B.胰腺分泌的胰液进入小肠能消化食物
    C.促胰液素可经血液到胰腺,促进胰液的分泌
    D.盐酸引起胰腺分泌胰液的过程不包含体液调节
    [解析] 盐酸进入小肠可促进促胰液素的产生,促胰液素经血液到达胰腺,通过体液调节的方式促进胰腺分泌胰液。胰腺分泌的胰液进入小肠能消化食物。
    [答案] D
    11.(湖北名校联考)某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测量装置及结果如图1所示,图2是将同一测量装置的微电极均置于膜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膜内的钾离子浓度甲处比乙处低
    B.图2中若在①处给予适宜刺激(②处未处理),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两次偏转
    C.图2测量装置所测电压为+70 mV
    D.图2中若在③处给予适宜刺激,②处用药物阻断电流通过,则测不到电位变化
    [解析] 静息状态时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膜内的钾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但在不同部位的膜内钾离子浓度应相等,A错误;图2中若在①处给予适宜刺激,①处先产生兴奋,当兴奋传至电流计左侧微电极所连接处时,该处膜电位变化,则电流计指针偏转1次,当兴奋传至电流计右侧微电极所连接处时,电流计指针又偏转1次,B正确;图2两微电极均接在膜外,膜外不同部位的电位相同,因此,所测得的电压为0 mV,C错误;图2中若在③处给予适宜刺激,当产生的兴奋传至电流计右侧微电极所连接处时,可以测到电位变化,D错误。
    [答案] B
    12.(福州市综合质检)下列关于神经元生命活动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后膜产生持续的电位变化
    B.反射弧的中间神经元能释放神经递质,也有神经递质的受体
    C.膜外的Na+通过自由扩散进入膜内,导致静息电位的形成
    D.膜内的K+通过Na+-K+泵主动运输排出,导致动作电位的形成
    [解析] 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后立即被分解,因此后膜产生瞬时的电位变化;反射弧的中间神经元既能接受前一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因为存在相应的神经递质的受体,也可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后一神经元;膜外的Na+通过协助扩散进入膜内,导致动作电位的形成;膜内的K+通过离子通道排出细胞,导致静息电位的形成。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13.(衡水期末)鸣禽是鸟类中最善于鸣叫的一类。鸣禽的鸣唱是在脑中若干功能区(如图甲中字母所示)的控制下,通过鸣管和鸣肌来完成的。丙图为鸣禽反射弧的模式图,X、Y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请回答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问题:
    (1)图甲中的HVC等功能区是鸣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射的效应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在Y处膜外安放如图所示的灵敏电流计,给予X点一个强刺激,X点处神经纤维膜内电位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电流计指针发生________次偏转。
    (3)鸣禽产蛋量会受到光照时间影响,作用机理如图所示。
    从图中可知,结构A中的细胞具有________的功能;激素b为________激素。图中体现的生命活动调节方式为________。
    (4)当鸣禽受到惊吓时,兴奋在丁图中⑥处的信号转换方式为________。
    [解析] (1)图中HVC位于鸣禽的脑中,属于神经中枢;axⅡtr功能区是效应器,即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鸣管和鸣肌。(2)给予X刺激,该处膜内电位由静息状态的负电位变为正电位;分析图丙,根据C中突触判断,B为感受器,C为神经中枢,A为效应器,由于兴奋在突触中是单向传递,因此刺激X,兴奋无法传递到Y,则电流计指针不发生偏转。(3)作用于垂体细胞促进其分泌激素的是下丘脑,因此A为下丘脑细胞,具有神经传导和分泌激素的功能;激素b作用于卵巢,且由垂体分泌,因此为促性腺激素;图中光照通过反射弧作用于下丘脑,属于神经调节,而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作用于卵巢,属于体液调节。(4)丁图的⑥为突触后膜,鸣禽受到惊吓时,神经递质与⑥的受体结合,⑥处的信号转化方式为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
    [答案] (1)神经中枢 传出(或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鸣管和鸣肌
    (2)由负变正 0
    (3)神经(兴奋)传导和分泌激素 促性腺 神经—体液调节
    (4)化学信号→电信号
    14.(全国卷Ⅲ)为研究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某同学将禁食一段时间的实验小鼠随机分为A、B、C、D四组,A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B、C、D三组均腹腔注射等量胰岛素溶液,一段时间后,B、C、D三组出现反应迟钝、嗜睡等症状,而A组未出现这些症状。回答下列问题:
    (1)B、C、D三组出现上述症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C、D三组出现上述症状后进行第二次注射,给B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为尽快缓解上述症状给C组注射某种激素、给D组注射某种营养物质。那么C组注射的激素是______________,D组注射的营养物质是________。
    (3)第二次注射后,C、D两组的症状得到缓解,缓解的机理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胰岛素可促使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转化为脂肪和某些氨基酸等,从而降低血糖水平,使小鼠表现出低血糖症状。胰高血糖素可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来升高血糖;静脉注射葡萄糖可使血糖浓度上升,进而缓解低血糖症状。
    [答案] (1)血糖低于正常水平
    (2)胰高血糖素 葡萄糖
    (3)C组: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水平升高;D组:葡萄糖直接使血糖水平升高
    15.(湖北省高三四月调考)为探讨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以损毁脑的蛙为实验材料,依次进行了如下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过程中,控制后肢运动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__;实验时,损毁蛙脑的目的是__________。
    (2)实验一与实验二的结果不同,表明蛙趾部硫酸刺激的感受器位于________。
    (3)坐骨神经中既有传入神经又有传出神经,因二者分布的位置存在差异,被麻醉的先后顺序不同。综合分析实验三和实验四,结果表明坐骨神经中的________________(填“传入神经”或“传出神经”)先被麻醉剂彻底麻醉。
    [解析] (1)在蛙脑已被损毁的状况下,后肢仍可运动,可见控制其运动的中枢在脊髓。(2)环切掉蛙左后肢脚趾上的皮肤后,刺激后左后肢不能运动,可见硫酸刺激的感受器在皮肤内。(3)实验三中,滴加麻醉剂3 min后,右后肢不能运动,说明神经被麻醉,但无法确定被麻醉的是传入神经还是传出神经;继续进行实验四,刺激右侧背部,其目的是改变传入神经,结果右后肢仍可运动,说明首先被麻醉的是传入神经。
    [答案] (1)脊髓 排除脑对脊髓反射活动的影响
    (2)皮肤内
    (3)传入神经刺激前
    的处理
    用硫酸刺
    激的部位
    实验结果
    实验一
    环切掉蛙左后肢
    脚趾上的皮肤
    左后肢中趾
    左后肢不
    能运动
    实验二
    不作处理
    右后肢中趾
    右后肢能运动
    实验三
    与右后肢肌肉相连的坐骨神经滴加麻醉剂(一次)
    右后肢中趾(每隔1 min刺激一次)
    右后肢能运动,但3 min后不能运动
    实验四
    实验三后立即实验
    右侧背部(每隔1 min刺激一次)
    右后肢能运动,但5 min后不能运动

    相关试卷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跟踪强化训练21《微生物的利用》(含详解):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跟踪强化训练21《微生物的利用》(含详解),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跟踪强化训练19《基础实验》(含详解):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跟踪强化训练19《基础实验》(含详解),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跟踪强化训练12《生物的进化》(含详解):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跟踪强化训练12《生物的进化》(含详解),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