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中考物理备考基础知识选择题专项测试题(四)
展开1.1911年,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图中与卢瑟福提出的原子的核式结构最相似的是( )
A.西红柿B.西瓜
C.面包D.太阳系
2.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有时需要增大摩擦,有时又要设法减小摩擦。下列四幅图中,可以起到减小摩擦效果的是( )
A.图甲中刹车时捏紧车闸B.图乙中磁悬浮列车悬浮行驶
C.图丙中车轮上的纹理D.图丁中运动员往手上涂抹镁粉
3.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云南省6月份平均气温约为8℃B.台灯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约为2A
C.成年人正常步行速度约为1.1m/sD.物理课本宽度约为16.9dm
4.根据家庭电路知识,你认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开关可以接在火线上,也可以接在零线上
B.发现家用电器或导线失火时,必须先切断电源,然后再救火
C.三孔插座,其中有一孔接地线,目的是为了避免因用电器漏电而发生触电事故
D.使用测电笔时,手必须接触笔尾的金属体
5.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
A.擦黑板时,粉笔灰在空中飞舞
B.冬天,雪花漫天飞舞
C.粉笔蹭到衣服上,在衣服上留下粉笔痕迹
D.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
6.下列现象所发生的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早晨花草上的露水的形成
C.秋天,早晨大雾弥漫的形成
D.冬天,窗上冰花的形成
7.能源、信息和材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关于能源、信息和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LED灯的核心元件发光二极管是由超导材料制成的
B.卫星通信、移动通信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C.“北斗”导航是利用超声波进行定位和导航的
D.太阳能是不可再生能源
8.“海斗号”潜水器的最大潜深达10767米,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三个拥有万米级深潜器的国家.当“海斗号”在万米深处继续下潜时,受到海水的
A.压强和浮力都增大B.压强和浮力都不变
C.压强增大,浮力不变D.压强不变,浮力增大
9.下列估测值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人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约为0.5m/sB.中学生的质量约为200kg
C.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8cmD.日光灯正常工作的电功率约为1000W
10.如图所示,二胡是弓弦类最具中国民乐气质的乐器.下列关二胡说法正确的是
A.二胡发出的声音是琴弦振动产生的
B.拉二胡时,手按压琴弦不同位置是为了改变响度
C.拉弓弦时,用力越大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D.二胡发出优美的声音一定是乐音
11.下列诗句中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绿树阴浓夏日长”,树阴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楼台倒影入池塘”,楼台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C.“瀑水喷成虹”,彩虹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潭清疑水浅”,水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12.下列运动项目涉及的物理知识描述正确的是
A.三级跳远——快速助跑是为了增大惯性
B.划船比赛——船桨和水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引体向上——人对单杠的拉力与单杠对人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D.百米赛跑——裁判员通过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判断运动快慢
13.关于下列几个图那,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被测物体的长度为4.8cm
B.图乙中向两纸片中间吹气,两纸片向中间靠拢
C.图丙中的人站在绝缘椅子上,通电后不会触电
D.图丁中的人提着滑板在水平路面上前行,人的竖直拉力对滑板做功
14.如图所示,粗糙程度相同的斜面与水平面在a点相连,弹簧左端固定在竖直墙壁上,弹簧处于自由状态时右端在b点,小物块从斜面的c点由静止自由滑下,与弹簧碰撞后又返回到斜面上,最高到达d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弹性势能最小
B.小物块从c向a运动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小
C.小物块从b向a运动的过程中,动能增加
D.小物块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15.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满了两种不同的液体,把甲乙两球分别轻轻放入两杯液体,最后处于图所示状态.甲、乙排开液体的重力相等,甲、乙所受浮力相比
A.甲所受浮力更大
B.乙所受浮力更大
C.甲、乙所受浮力一样大
D.不知道液体密度无法比较浮力大小
16.如图所示,电动平衡车是一种新型交通工具,被广大青少年所喜爱.图中与电动平衡车驱动前行过程原理相同的是
A. B.
C.D.
17.如图是一款太阳能LED灯,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LED灯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
B.LED灯可以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C.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
D.太阳能是太阳内部发生核裂变释放的能量
18.能源是指能够提供能量的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有的能源一旦被消耗就很难再生,所以我们要珍惜能源、节约利用能源。下列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A.天然气B.化石燃料C.铀矿石D.生物质能
19.《加油!向未来》是央视创造制作的科学实验节目。某期节目中,表演者用手抚摸玻璃杯沿,演奏出了动人心弦的乐曲,如图。演奏者用相同的力抚摸这些规格相同的玻璃杯,只要杯内液面高度不同,玻璃杯就会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这里的“高低”指的是声音的( )
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
20.钢城因钢立区,但钢城人民坚持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2019年12月25日,钢城大汶河湿地公园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正式批复为国家湿地公园,如图。下列现象与公园内白云倒映水中的原理相同的是( )
A.用鱼叉叉鱼B.照镜子画脸谱
C.手影D.用放大镜看邮票
21.如图所示,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然后将塑料袋挤瘪、排尽空气后用绳把口扎紧,然后放入水槽内用80℃以上的热水浇淋,会发现塑料袋鼓胀起来;从热水中拿出来,过一会儿塑料袋又变瘪了。则在上述实验过程中,滴入透明塑料袋中的酒精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先汽化后液化B.先液化后汽化C.一直发生汽化D.一直发生液化
22.日常用电中,下列各种做法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
A.用湿抹布去除插座和灯泡上的污垢B.发现有人触电应快速用手将人拉开
C.用电器的金属外壳要保证良好接地D.用试电笔时手不能用接触笔尾金属体
23.人造地球卫星是迄今为止人类发射数量最多、用途最广、发展最快的无人航天器,运行在环绕地球的椭圆轨道上。当人造地球卫星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的过程中( )
A.动能越来越小,重力势能越来越小B.动能越来越大,重力势能越来越大
C.动能越来越大,重力势能越来越小D.动能保持不变,重力势能越来越小
24.“离校不离教,停课不停学”,济南市教育局根据“疫情”防控的需要在延迟开学的同时及时开设了“空中课堂”教学。右图是家住农村的小丽同学在家积极参加网络课堂学习的场景,因气温太低她抱着暖水袋坐在电脑前听课。下列几幅图中与小丽同学所用取暖方式相同的是( )
A.B.
C.D.
25.很多文学作品都蕴含着一定的物理道理,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和用心体会,下面文学名句与物理解释对应正确的是( )
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声”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入夜思归切,笛声清更哀”中依据响度辨别出是“笛声”
C.“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中狗叫声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
D.“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中“逾静、更幽”是指音调低
26.“足球进校园”增强了青少年体质。下列现象中能够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形状的是( )
A.把静止在足球场上的足球踢飞
B.草地上滚动的足球最终停下来
C.守门员双手抱住飞过来的足球
D.足球把足球场上的小草压弯了
27.沾上灰尘的衣服,用手轻轻拍打一下,就干净多了。小刚用下面的四句话解释了这一过程
①灰尘与衣服分离落向地面,衣服变干净了。
②一手拿着沾有灰尘的衣服,用另一只手轻轻拍打。
③灰尘由于惯性,继续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
④衣服受力后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由静止变为运动。
这四句话最合理的排列顺序是( )
A.②③④①B.③①④②C.④①②③D.②④③①
28.小军正在使用手机看“新闻联播”。他感觉手机屏太亮,容易造成视力疲劳。于是他通过在屏幕左侧向下滑动,使手机屏的亮度变暗了。通过此现象他提出了以下四个问题,你认为最具有探究价值又易于探究的问题是( )
A.手机屏幕的亮度为什么暗了?
B.手机屏幕的亮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C.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有什么关系?
D.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29.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水中倒影
B.
形影不离
C.铅笔“折断”
D.
雨后彩虹
30.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电键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灯泡变暗,电压表示数变大
B.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小,电压表示数不变
C.灯泡变亮,电压表示数不变
D.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大,电压表示数不变
31.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利用图甲测出了透镜的焦距后,正确安装并调节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甲图可知该透镜焦距为40cm
B.乙图中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符合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C.在乙图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则成像情况符合投影仪的原理
D.如果在烛焰与透镜之间放置一近视眼镜的镜片,则将光屏适当左移可得一个清晰的像
32.如图所示,用力F把木块压在竖直墙面上,木块静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只受重力、压力和摩擦力B.木块受到的摩擦力随F增大而增大
C.木块对墙面的压强随F增大而增大D.木块受到的重力和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33.暑假期间,小明跟着妈妈去青岛游玩。烈日当空,小明在海边玩耍时发现:海边的沙子热得烫脚,而海水却是凉凉的。解释这一现象要用到的最主要的物理概念是( )
A.比热容B.密度C.热值D.功率
34.位于济南市钢城区的棋山国家森林公园,自然风景优美,有“山中一日,人间百年”的美丽传说。如图是公园中新建的登山索道,为游客一年四季随时上山游览棋山美景提供了便利。登山索道的运行靠电力驱动,其动力装置的工作原理是下图实验中的( )
A. B.
C.D.
参考答案:
1.D
【详解】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是指原子中心有质量很大的核,电子在核外绕核旋转,分布不均匀,与太阳系结构相似,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2.B
【详解】
A.图甲中刹车时捏紧车闸,是通过增大压力的方法增大摩擦,故A不符合题意;
B.图乙中磁悬浮列车悬浮行驶,是使接触面脱离的方法减小摩擦,故B符合题意;
C.图丙中车轮上的纹理,是使接触面粗糙的方法增大摩擦,故C不符合题意;
D.图丁中运动员往手上涂抹镁粉,是使接触面粗糙的方法增大摩擦,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C
【详解】
A.6月份属于夏季,平均温度至少为25℃以上,故A错误;
B.台灯的功率约为22W,正常工作时的电流
故B错误;
C.成年人正常步行速度约为1.1m/s,故C正确;
D.物理课本宽度约为16.9cm=1.69dm,故D错误。
故选C。
4.A
【详解】
A.电灯开关要安装在电灯和火线之间,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发现家用电器或导线失火时,为了避免发生触电事故,应先切断电源再进行救火,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三孔插座的上孔接地线,当金属外壳的用电器插入时,金属外壳接地,金属外壳的用电器漏电时,人接触也不会发生触电事故,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使用测电笔时,笔尖接触检测的导线,手接触笔尾金属体,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D
【详解】
A.擦黑板时,粉笔灰四处飞扬,这是物质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下雪时,漫天飞舞的雪花,是雪花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粉笔蹭到衣服上,在衣服上留下粉笔痕迹,不是分子运动,不属于扩散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香气分子在运动,属于扩散现象,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6.A
【详解】
解答:
A. 春天,冰雪消融,属于熔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
B. 夏天,早晨花草上的露水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需要放出热量;
C. 秋天,早晨大雾弥漫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需要放出热量;
D. 冬天,窗上冰花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需要放出热量.
7.B
【详解】
A.LED灯的核心元件发光二极管是由半导材料制成的,不是超导体,故A错误;
B.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卫星通信、移动通信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故B正确;
C.超声波和次声波都属于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北斗”导航是利用电磁波进行定位和导航的,故C错误;
D.对于太阳能等能够源源不断的从自然界得到的能源是可再生能源,故D错误。
故选B。
8.C
【详解】
潜水器下潜的过程中,所处深度h增大,由液体压强公式,可得当“海斗号”在万米深处继续下潜时,它受到的压强变大;潜水器下潜的过程中,排开水的体积V排不变,由浮力公式 ,可得当“海斗号”在万米深处继续下潜时,它受到的浮力不变,故C正确.
故选C.
9.C
【详解】
凭借生活经验知道,人步行的速度在1.1m/s左右,骑自行车的速度在5m/s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凭借生活经验知道,成年人的质量在60kg左右,中学生的质量比成年人小一些在50kg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8cm,故C符合实际;
日光灯正常工作的电功率在40W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
10.A
【详解】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二胡发出的声音是琴弦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拉二胡时,手按压琴弦不同位置,琴弦的振动快慢就会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不同,故B错误;
C、拉弓弦时,用力越大,弦的振动幅度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故C错误;
D、从环保角度来看,一切干扰人们学习、休息和工作的声音都是噪声,在有些情况下,乐音也可以成为噪声,故D错误.
11.D
【详解】
A、树阴是树木的影子,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光射到不透明物体上,在不透明物体后面形成影子,故A错误;
B、楼台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B错误;
C、彩虹是光的色散形成的,光的色散的实质是光的折射,故C错误;
D、“潭清疑水浅”中“水浅”是水底看起来比较浅,这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看水底是逆着光的传播方向看的(即逆着折射光线看),由于错觉,我们始终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浅,故D正确.
12.B
【详解】
A.跳远运动员在起跳前要助跑是为了利用惯性,但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所以助跑不能增大惯性,故A错误;
B.运动员用桨向后划水,对水施加力的作用,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就会对船桨产生向前的反作用力使龙舟前进,故B正确;
C.做引体向上时人对单杠的拉力与单杠对人的拉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是相互作用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
D.百米赛跑时裁判员是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时间判断运动快慢,谁用时间少,谁跑得快,故D错误.
13.B
【详解】
A. 图甲中刻度尺的起始刻度为1cm,因此被测物体的长度为3.80cm,故A错误;
B. 向两纸片中间吹气,中间气体流速大压强小,纸的两侧形成向内的压强差使两纸片向中间靠拢,故B正确;
C. 人站在绝缘椅子上如果一只手接触火线另一只手接触零线也会形成通路,造成触电,故C错误;
D. 人提着滑板的力向上,运动的方向向前,力与运动不在同一方向上,因此不做功,故D错误.
14.B
【详解】
A.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其形变程度最大,所以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故A错误;
B.小物块从c向a运动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故B正确;
C.小物块从b向a运动的过程中,物块不再受到弹力,由于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其速度会逐渐减小,所以其动能会减小,故C错误;
D.小物块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由于摩擦力的作用,其机械能总量会减少,即机械能不守恒,故D错误.
15.C
【详解】
由于甲、乙在液体中排开液体的重力相等,所以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得,甲、乙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是相等的故C正确.
16.C
【详解】
电动平衡车的无刷电机工作时,消耗电能,获得机械能,因此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从而获得动力.
A、是电磁感应原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故A错误;
B、通电导体的周围有磁场,是电流的磁效应,故B错误;
C、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与电动平衡车驱动前行过程原理相同,故C正确;
D、是研究电磁铁磁性的大小与线圈匝数的关系,故D错误;
17.D
【详解】
A.LED灯主要工作原件是发光二极管,二级管主要有半导体材料制成;故A正确.
B.太阳能板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而LED灯要消耗电能发光,把电能转化为光能,所以过程中有太阳能变成电能;故B正确.
C.可再生能源是短时间内可以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故C正确.
D.太阳内部不断发生着氢核聚变成氦核的反应,又称热核反应;故D错误.
18.D
【详解】
一旦被消耗就很难再生的能源属于不可再生的能源,可长期提供或可再生的能源叫可再生能源。
ABC.天然气、化石燃料、铀矿石使用后在短期内很难再生,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ABC不符合题意;
D.生物质能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质中的能量形式,即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农业废弃物、水生植物、油料植物、城市与工业有机废弃物、动物粪便等均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质能,为可再生能源,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19.A
【详解】
演奏者用相同的力抚摸这些规格相同的玻璃杯,只要杯内液面高度不同,即杯内水的质量不同,质量越大,越难振动,故振动的频率不同,而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故“高低”指的是声音的音调,与响度、音色及声速都无关。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0.B
【详解】
公园内白云倒映水中,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
A.鱼反射的光线由水射向空气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眼睛,而眼睛是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鱼变浅了,经验的渔民应该用鱼叉瞄准看到鱼的下方位置,才能将鱼叉到,故A不符合题意;
B.照镜子画脸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
C.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用放大镜看邮票,属于凸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1.A
【详解】
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子放入热水中后,会看到塑料袋膨胀,这是由于液态的酒精吸热汽化为酒精蒸气,使塑料袋膨胀。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又看到塑料袋变瘪,这是因为酒精蒸气遇害冷又液化为液态酒精,即塑料袋中的酒精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汽化后液化,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2.C
【详解】
A.生活用水是导体,用湿抹布擦插座和灯泡容易触电,故A不符合题意;
B.发现有人触电,应当先断开电源,不能用手将人拉开,否则施救者也会触电,故B不符合题意;
C.为了安全起见,三孔插座接地线要保证良好接地,这样可以避免发生触电事故,故C符合题意;
D.用测电笔辨别火、零线时,用笔尖金属体接触火线或零线,手指要接触笔尾金属体,当氖管发光时,说明是接触的是火线,否则是零线,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3.C
【详解】
卫星在太空中飞行时,在近地点,速度最大,动能达到最大,重力势能达到最小;在远地点时,速度最小,动能最小,重力势能最大;在从远地点向近地点飞行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动能越来越大,重力势能越来越小,在这个转化过中,动能和重力势能的总量保持不变,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4.D
【详解】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是做功和热传递。她抱着暖水袋坐在电脑前听课,属于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
AB.搓手取暖和人从滑梯下滑下时臀部感觉热,都属于克服摩擦力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使物体的内能变大,温度升高,故AB不符合题意;
C.快速压下活塞,活塞对筒内的气体做功,发现硝化棉燃烧起来,说明对气体做功,筒内的气体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硝化棉的燃点,故C不符合题意;
D.用热源烧水,水吸热内能变大,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5.C
【详解】
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声”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大,故A错误;
B.音色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入夜思归切,笛声清更哀”中依据音色辨别出是“笛声”,故B错误;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中狗叫声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的,故C正确;
D.“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中“逾静、更幽”是指声音比较小,响度小,故D错误。
故选C。
26.D
【详解】
A.把静止在足球场上的足球踢飞,足球由静止变为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A不符合题意;
B.草地上滚动的足球最终停下来,足球由运动变为静止,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B不符合题意;
C.守门员双手抱住飞过来的足球,足球由运动变为静止,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C不符合题意;
D.足球把足球场上的小草压弯了,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7.D
【详解】
一手拿着沾有灰尘的衣服,用另一只手轻轻拍打,衣服由于受到手的作用力由静止变为运动,而衣服上的灰尘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灰尘和衣服就会分离,由于重力的作用就会落下来。故这四句话最合理的排列顺序是②④③①。
故选D。
28.A
【详解】
A.在屏幕左侧向下滑动,使手机屏的亮度变暗,从手机屏幕变暗的原因提出问题,“手机屏幕的亮度为什么暗了?”,这个问题具有探究价值又易于探究,故A符合题意;
B.“手机屏幕的亮度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一问题太笼统,不容易探究,故B不符合题意;
CD.“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有什么关系?”和“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长度有什么关系?”这两个问题与本题无关,故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9.B
【详解】
A.平静水面上山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形影不离中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B符合题意;
C.从水中铅笔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铅笔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折断了,故C不符合题意;
D.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所以说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0.B
【详解】
A.由电路图可知,电压表测电源电压,因电源电压不变,因此滑片向右移动时,电压表示数不变,故A错误;
BCD.滑片向右移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大,电路的总电阻也增大,由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减小;由P=I2R可知灯泡的实际功率减小,则灯泡变暗;电源电压不变,电路中电流减小,由P=UI可知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小,故B正确;CD错误。
故选B。
31.C
【详解】
A、由甲图可知该透镜焦距为40cm-30cm=10cm,故A错误;
B、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所成的像是缩小倒立的实像,是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故B错误;
C、根据光路的可逆性,若将光屏和蜡烛的位置互换,在光屏上仍能成像,此时物距小于像距,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其应用是投影仪,故C正确.
D、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靠近凸透镜时,使光线发散,像会聚在光屏的后方,像距增大,在光屏上要得到清晰的像,光屏要远离凸透镜,即要将光屏向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故D错误;
32.C
【详解】
A.用力F把木块压在竖直墙面上,木块静止,此时木块受重力、摩擦力、压力和支持力的作用,故A错误;
B.木块保持静止状态,木块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重力与墙壁对它的静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由于木块受到的重力大小没有变化,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摩擦力大小也不会变化,故B错误.
C.木块对墙面的压强由接触面积和压力决定,接触面积大小不变,压力F越大,木块对墙面的压强就越大,故C正确;
D.水平压力F与木块受到的重力方向垂直,大小也不一定相等,由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这两个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
33.A
【详解】
因为沙子的比热容比海水的比热容小,吸收相同热量,相同质量的沙子比海水温度上升得快,所以小明在烈日当空的海边玩耍,感到沙子烫脚,海水却是凉凉的。故解释这一现象要用到的最主要的物理概念是比热容,而与密度、热值和功率都无关。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4.B
【详解】
登山索道的运行靠电力驱动,故是电能转化机械能,为电动机。
A.图为奥斯特实验,说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能使小磁针发生偏转,故A不符合题意;
B.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运动,为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故B符合题意;
C.司南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是现代所用指南针的始祖,它是根据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工作的,故C不符合题意;
D.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现象,是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022年初中物理中考备考冲刺基础知识选择题考前压轴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初中物理中考备考冲刺基础知识选择题考前压轴卷(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基础知识选择题考前押题+--2022年初中物理中考备考冲刺(含答案): 这是一份基础知识选择题考前押题+--2022年初中物理中考备考冲刺(含答案),共17页。
基础知识选择题考前练习卷--2022年初中物理中考备考(一): 这是一份基础知识选择题考前练习卷--2022年初中物理中考备考(一),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生活中有许多常见的光学现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