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福建省漳州市中考一模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展开2022年漳州市初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全卷共6页,22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友情提示:请把所有答案填写(涂)到答题纸上!请不要错位、越界答题!!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10分)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 ① , ② ”,中国的冬奥之路,何等艰辛。然而国人众志成城,终获冬奥主办权。很快,冰雪运动在各地广泛开展,如胡天飞雪,“③ ,④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⑤ ,不亦乐乎”,2022年未天,北京喜迎八方健儿,冰雪梦如期绽放。十八岁的谷爱凌意气风发,有着俯瞰一切的雄心,“⑥ ,⑦ ”(杜甫《望岳));单板少年苏翊鸣,犹如同风而起的大鹏,“水击三千里,⑧ ”;短道速滑任子威,风驰电掣,⑨ ,不以疾也“…雨水节气的第二天,冬奥圆满落幕。“此夜曲中闻折柳,⑩ ”,闭幕式上,被雨水滋润的柳树,则让世人领略了中国人的浪漫。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10分)
央视春晚可谓妇ru ① 皆知,它的突出特征是雅俗共赏。而宋韵文化的重要内涵,也是雅俗共赏。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田》与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都可谓宋的的典范之作 -- 黄公业生于宋末,深受宋韵熏 ② 陶。他们笔下的山水,蕴含着村落、楼阁、渔船,蕴含着一个时代的审美典范。这种典范在春晚上被 甲 为创意音舞节目《只此青绿》和《忆江南》。这为今人理解古人、追慕古人搭建了崭新的途径。在节目中,绿水青山化为曼妙的舞者, 丙 。这种文艺范不离世俗味,又超越了世俗味。平淡间有无限深情,日常生活中蕴藏人生真趣,令人 乙 :这就是宋韵的文艺范。
(1)根据拼音为①处选择正确的汉字,为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2分)
① _________ (A.孺 B.儒)
② _________ (A.xuān B.xūn)
(2)从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2分)
甲 _________ (A.演绎 B.演示)
乙 _________ (A.好评如潮 B.赞不绝口)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3分)
(4)下列三个句子填入文中两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行者樵夫渔父并怡然自得
②层峦叠嶂是高高的发髻与轻盈的身姿
③垂钓、担柴、行旅与吟诵之中都透露着诗意与仙气
A.①③② B.①②③ C.②③① D.②①③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3~4题。(6分)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濑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造意优美,构思巧妙,引导读者在平易中进入其胜境,然后体会诗的旨趣。
B.颔联后来简化为成语“曲径通幽”,隐含着要领悟妙道先得走过曲折道路的哲理。
C.颈联两句移情于物,与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D.全诗的重心是“破山寺”,首联交待诗人行踪后,立即转入对“破山寺”的描述。
4.诗的尾联“此都寂”和“钟磬音”是否矛盾?请简要分析。(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6分)
跨华封①绝顶,溪从其下折面西去…觅下溪之路,久不得。见一小路伏丛林中,乃匍匐就之。初犹有路影,未几下指农叶,高尺许,蜘网翳之;上则棘莽蒙密,钧发悬股,百计难脱:比脱,则悬涧注溪,危石叠嵌而下。石皆累空问,登其上,始复见溪而石不受足转堕深莽 余计不得前,乃即从涧水中攀石践流,遂抵溪石上。其石大如百间屋,侧立溪南,溪北复有崩崖壅水②。踞大石坐,又攀渡溪中突石而坐,望前溪西去,一泻之势,险无逾此。久之,溯大溪,践乱石,山转处溪田层缀,从之,始得路。
(选自《徐霞客游记》)
[注解]①华封:今漳州市华安县。②壅水:因水流受阻而产生的水位升高现象。
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①跨华封绝顶 绝: _________ ②我则百叫无绝(《与朱元思书》)绝: _________
(2)①比脱 比: _________ ②其两滕相比者(《核舟记》) 比: _________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始复见溪/而石不受/足转堕深莽 B.始复见溪/而石不受足/转堕深莽
C.始复见/溪而石不受/足转堕深莽 D.始复/见溪而石不受足/转堕深莽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觅下溪之路,久不得。(2分)
(2)乃即从涧水中攀石践流,遂抵溪石上。(3分)
8.选文中徐霞客探游华安,柳宗元也曾到小石潭探幽,两者在游记中所表现出的精神状态有何不同?请结合链接材料简要分析。(4分)
[链接材料]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小石潭记》)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3题。(20分)
旧京茶事 赵斯
近三十年来,北京的社会结构与生活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且不言大的方面,就是生活的细枝末节,也充分反映了时代的更替,风尚的变迁。以喝茶为例,如今讲究的是乌龙系列,也就是半发酵茶。早在三十年前,江浙人最喜欢的还是洞庭碧螺春和西湖龙井,安徽人喜欢的是黄山毛峰、六安瓜片,而在北方人来说,最钟情的莫过于花茶了。
如今的花茶都被称为“花茶”或“茉莉花茶”,但在半个世纪前的北京,尚无这样的称谓。那时如果去茶庄买茶只道是“花茶”,伙计会对你发愣,你非要说出是买“香片“大方”,还是“珠兰”才行。
旧京的茶叶铺都会挂着各色各样的招幌和牌子,上写着什么“明前”“雨前”“毛峰”
“瓜片”“毛尖”“银毫”“茉莉”“珠兰”之类。“明前”和“雨前”是指茶叶采摘的时间,南方采茶早,“明前”就是采于清明之前,“雨前”就是采于谷雨之前。“毛峰”和“瓜片”则是说品种,“毛尖”和“银毫”指的是茶叶所取的部位。而“茉莉”“珠兰”就是采用不同花色的窨制方法了。那时买茶叶只从门口一过,就会闻到各种花儿的香气,加上茶的清香,真能让人舌底生津,身轻骨爽了。五六十年代我家住在东四,为了图近便,总是在隆福寺街东口的“德一茶庄”买茶。那是个黄颜色的两层楼,却只有一间门脸,柜台很高,架子上摆满了大大小小的锡筒或铁皮筒,满屋子都是茉莉花香。
那时虽有论斤称的,但多是论包卖的。一小包有多重?没人去打听,反正正好沏一壶。北京人买茶不会一次买很多,总认为放在家里会跑味儿,一般一次只买十包,即够沏十次的量,最多也就买上二十包而已。茶叶铺里的伙计包包儿是一绝,你要是买十包,他会给你将十小包茶码成下大上小的宝塔形,然后用绳子勒住,动作麻利迅速,绝对不会散包,你就放心拎着走吧。那时看着茶叶铺的伙计包茶叶真是在欣赏着一门艺术。
北京人喝花茶讲究是杀口耐泡,尤其是吃得油腻了或刚吃过涮羊肉,新沏一壶酽酽的、烫烫的茉莉花茶,真是一种享受。用茶壶沏茶比较节约,茶卤兑开水又可以浓淡由人,不像泡在杯里,一旦忘了喝,茶就凉了。过去京津两地的京剧演员有饮场的习惯,就是正在演出中,跟包的也会走上台去,递上个紫砂小茶壶,于是这位“角儿”就会背过身对着壶嘴饮上一口。这壶里的茶叶也多是茶卤兑出来的,该饮场的时候,跟包的会将不谅不热的茶送上。其实,与其说是怕口干,毋宁说是为了摆谱儿。
北京的老茶馆儿是旧北京的一道风景线,老含先生以此为依托创作了话剧《茶馆》是不无道理的。我小时候对茶馆儿当然是没兴趣的,但对茶馆儿里说书的却颇为向往,远处的没去过,但离我家最近的那家,却在茶馆儿门口听过不少回“蹭儿”。当时东四牌楼东路南的永安堂药铺旁有家茶馆儿,名字记不起来了,但是闭上眼睛还能想出当时的样子,恍如昨日。
再说到喝茶,家里与外面的不同还在于烧水的燃料,一般家里的水是用煤火烧的,而柴火烧的水沏茶更有味道,尤其是沏花茶,似乎更好喝。有次我在泰山上喝茶,好像就在中天门附近,茶是当地农民卖的,用柴火点火,茶虽很差,但沏出来却很香,有点烟火气。用它沏清茶可能不好,但沏茉莉花茶却很不错。
现在的茉莉花茶总觉得不如从前,不过多少年就是好这一口,恐怕改不了了。可惜别人送我的上好的乌龙系列,都转手就送人了。爱喝花茶的毛病总是被雅人嘲笑,任他去罢。
(有删改)
9.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谈老北京茶事,从容不迫的文字里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生活体验。
B.开篇指出社会风尚的变迁,并以茶事为例,对比各地的饮茶喜好,引出下文。
C.第五段提及京剧演员的饮场习惯,展现了京津两地京剧园的文化和世故人情。
D.文章行文和《昆明的雨》颇相似,都以人的活动历程为线索,串联起景与物。
10.文章展示老北京坐活画面,其中穿插回忆了“我”经历的哪几件往事?请简要概括。(3分)
11.文章第三段为什么列举那么多茶的名称并分类介绍?请简要分析。(4分)
12.联系上下文,按照要求赏析。(5分)
茶叶铺里的伙计包包儿是一绝,你要是买十包,他会给你将十小包茶码成下大上小的宝塔形,然后用绳子勒住,动作麻利迅速,绝对不会散包,你就放心拎着走吧。
(1)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加点词语: _________ 。(3分)
(2)从语言风格的角度赏析划线句子: _________ 。(2分)
13.文章最后一段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5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12分)
我国丝绸文化博大精深,从出土的蚕桑丝绸文化遗存来看,“蚕纹象牙盖帽形器”距今约七千年,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经人工切割的蚕茧距今也近六千年。
几千年条,中国人从自然生命中提炼出优雅、柔和、飘逸的蚕丝,织制成巧夺天工、美若云霞的丝绸,留下诸多文化遗产。“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被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国传统桑茧丝织技艺”等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蜀锦、宋锦、云锦、香云纱等社评为国家级非遗项目。这些文化遗产在当代依然不断释放出新的活力。
“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作为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为数不多、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农业文化遗产,通过“基上种桑、桑叶喂蚕、蚕沙养鱼、鱼粪肥塘、塘泥壅桑”摸式,创造出“两利俱全,十倍禾稼”的效益。近年来这项文化遗产融入当代生活,进一步与现代农业、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推动传统桑基鱼塘更好地发挥效用。
再比如,代表中国古代丝织技艺最高水平的“锦”,不断创新传承模式,寻求高质发展,历经千年仍然活跃在当代文化艺术领域。|甲]“锦”在丝绸中以编织复杂、色彩丰富而受重视。织锦工艺专家李加林则发明了“五色交织法”,一改各国沿用了100多年的丝织图像表现方式和传统织锦生产方式,创造出4500多种色彩。他手中诞生了丝织长卷《清明上河图》等现代织锦作品。
此外,沿袭600多年、被誉为丝绸界“软黄金”的香云纱,原本是集体劳动的结晶。传统香云纱的生产一般要数十名工匠同时操作,还要经历近一年时间的“三洗九蒸十八晒“。纯手工制作加上超长生产周期,几百年来,香云纱一直产量很低、价格昂贵,很难满足市场需求。近年来,人们通过改进染织技艺,大大捉高香云纱生产效率,生产成本随之降低,香云纱走进更多普通百姓家。
丝绸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也是中华文明的文化标识。我们为世人提供的,不仅是作为面料的丝绸,更是体现着传承与创新的丝纲文化,凝聚着一代代中国人技术实践和文化创造的智慧。
(节选自李启正《丝绸文化,时尚中绽放魅力》,有删改)
1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介绍了古老的丝绸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与创新。
B.第二段列举关于丝绸的多项文化遗产项目,可见丝绸文化的丰富内涵。
C.传统香云纱因为生产过程长、技术难度大,导致产量很低,价格昂贵。
D.最后一段“标识”一词,肯定丝绸文化在中华文明中独特的观赏价值。
15.依据选文思路,完成下面简图。(4分)
16.以下两个事例选择一项插入[甲]处作为补充,哪一项合适?请简要分析。(5分)
A:我国科研单位研制出“蚕丝硬盘”,将蚕丝作为光盘一样的储存介质,在上面实现数字信息的写入和读取。
B:艺术展“非凡珠联·艺术之光”中,国家级非遗项目宋锦代表性传承人钱小萍,用宋锦技艺表现意大利画家莫迪里阿尼系列作品,显示出东西方艺术交融的魅力。
(五)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19题。(10分)
材料一:中国有多样的方言,发音区别很大,在某些地方甚至到了“十里不同音”的地步。以声调为例,中国声调最少的方言仅有两个声调,声调最多的的方言则有十六个声调。按照通俗的分法,仅汉语方言就分为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等七大类。每一大类方言下可分为许多次方言,这些次方言继而又细分成若干个方言片及方言点。
材料二:
部分濒危汉语方言基本状况表
材料三:九年(1)班方言研究小组群讨论
17.根据材料,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方言种类多,大多是在独特的地理、历史背景下形成的。
B.方言的发音声调区别很大,中国方言的声调数量在2 - 16之间。
C.站话是当前使用人数最少的方言,存留于黑龙江古驿站附近。
D.方言并非一成不变的,也会不断吸收新词汇,不断发展变化。
18.请依据材料二概括我国语言使用的现状。(3分)
19.当前,教育部、国家语委已将方官保护纳入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方言为什么值得保
护?请依据材料简要分析。(4分)
(六)名著阅读。(6分)
20.检察目录是了解作品内容的常用泛读方法。浏览《红星照耀中国》的目录,写出你了
解到的主要信息。(3分)
21.思维导图是梳理情节、品悟人物的精读策略。《水浒传》里每一个英雄逼上梁山的过程,都有生动曲折的故事,而这情节又恰恰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请以杨志为例,完成下面思维导图。(3分)
三、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60分)
无限春光里,芳菲斗艳。人们总是着眼于迷眼的乱花,殊不知春的气息是从一枚嫩绿的叶芽儿弥散开的。春的舞台上,绿叶似乎永远是个配角,不张扬,不做作,不慕浮云,甘当陪衬,成就花儿的娇媚。由物及人,识叶知人,我们又何尝不可以做一片绿叶?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的哪些感触、思考和启发?请写一篇文章向校刊“人物观察”专栏投稿,叙写人与事,也可发表观点和见解。
要求:自拟题目,自定文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2024年福建省漳州市中考语文一模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福建省漳州市中考语文一模语文试卷,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福建省漳州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2024年福建省漳州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共8页。
2024年福建省漳州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2024年福建省漳州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